浮屠镇
湖北省阳新县下辖镇
浮屠镇位于湖北省阳新县中部,明代以前称“佛图市”,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该镇东与陶港镇接壤,东南与兴国镇为邻,南连荆头山农场,西与三溪镇为邻,北与白沙镇毗邻,南距阳新县县城14千米。总面积187.46平方千米(2017年),辖41个行政村,人口70253人(2017年),2002年被湖北省列为小城镇建设“中心镇”。
历史沿革
春秋时属楚地,宋朝始属兴国州,1950年属阳新县三区,1958年属荻田区,1984年设立浮屠镇,1999年合并宏卿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浮屠镇地处阳新县中部,位于东经115°16′14″~115°32′00″,北纬29°40′17″~29°50′00″。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2千米,总面积230平方千米。东与陶港镇接壤,东南与兴国镇为邻,南连荆头山农场,西与三溪镇为邻,北与白沙镇毗邻。南距阳新县县城14千米。
地形地貌
地处幕阜山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大体西高东低,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最高点白浪山海拔682米,最低点南坦湖海拔20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万人,城镇化率47﹪。另有流动人口8300人。总人口中,男性45990人,占51.1﹪;女性44010人,占48.9﹪;14岁以下18270人占20.3﹪;15~64岁46800人占52﹪;65岁以上24930人,占27.7﹪。总人口中全部为汉族。2011出生率为10.5‰,死亡率为3.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
自然资源
矿产
镇内白云山、李家山等山脉矿藏丰富,有金、银、铜、铁、铅、等有色金属,以铜的贮量最大,达2000万吨。非金属资源亦很丰富,碳酸钙大理石、石英石、透闪石等十多种石材储量很大,现已建成白云山铜矿、李家山铜矿、阳华铝厂等10余家冶金企业,年产值6.89亿元。
水利
全镇共有北煞湖(历经建国以来的填湖造田消失,现为万亩良田)、南坦湖、米埠湖、金家湖、佘家塘、小芦湖等20个湖泊,面积达2.6万亩,年产鳜鱼、斑点叉尾鮰、螃蟹、鲫鱼、鲤鱼、草鱼、鱼、鲢鱼等19213吨,畅销鄂东南省市区。 
林业
全镇林业面积达7.4万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已建起茶叶基地2000亩,香樟花卉基地1500亩,水果基地2000亩,森林面积5万亩。 
经济
农业
耕地面积8.9万亩,人均1.1亩;山场6.7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6.3亿元,比上年增加8.4%,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农民人均纯收入4825元,同比增长13.7%;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3万吨;其中水稻2.6万吨,玉米2018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棉花、蔬菜。油料播种面积5.1万亩,总产4836吨;棉花种植面积6320亩,总产493吨;蔬菜种植面积2.1万亩,总产24081吨。畜牧业以养殖猪、羊、家禽为主。饲养生猪3.8万头,年末存栏12500头;饲养羊4382只,年末存栏1320头;饲养家禽21.4万羽,出笼20.3万羽。 
工业
以矿业、加工业纺织业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6.8亿元,比上年增加14%,工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40%。拥有工业企业7家,职工267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5.9%。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1326个,职工2960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6亿元,比上年增加12.3%;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1.3亿元,比上年增加11%。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5189.9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50.5万元,比上年增加11.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892万元,增值税892.8万元,企业所得税1325万元,个人所得税58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9.2%、7.9%、15.8%、11.2%。人均财政收入6253元,比上年增长40%。2011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金额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文化
来历传说
据传佛陀已有七百年的历史了,但“浮屠”二字由来无任何文史资料记载出处。到底源于何处,有以下说法:
清代有这么一个传说,当时的人们之间流传说早在明代,今佛塔一带有佛徒寺(后误传为佛图市),人丁兴旺,商贾云集。而在附近的百佛山下,有一个董姓员外,非常富有,远近闻名。董员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曰复,次子名曰壮。这兄弟二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次子曰壮还乐善好施,常常慷慨救助乡邻。
后员外决定分家,让二子各立门楼。分立门户后,曰壮仍广济百姓。朱翊钧万历32年(公元1604年),现浮屠一带大旱,继而引发瘟疫,饥民成群,病死无数,曰壮煮粥施舍难民。有高人指点说,建七层佛塔,以镇邪除疾,可保一方平安。曰壮听后,倾其所有建了一座七层佛塔,而自己则因此耗尽家财。
大灾过后,佛徒寺恢复了往日繁华,百佛山依旧风光秀美如画。不仅如此,山中还盛产云雾青茶,曾御赐为上朝贡品,富有美名。百佛山盛名在外,引来乔答摩悉达多,大开山门,筑建寺庙。由于山高崎岖,运料不便,佛祖略施仙术,挖井取材,富丽堂皇的寺庙引得众多信徒顶膜礼拜,香火不断。而耗尽财力的曰壮则在寺中帮工打杂,蛰伏度日。
佛祖造庙的神奇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惊动圻州荆王府的定王(朱由樊),王颜大悦,特赐钟鼓数套,馈赠铁佛百尊,当年八月十五吉日良辰,携王妃,带爱女,统领三军,浩浩荡荡登山焚香祈福。定王偶见曰壮,见此人宽耳长臂,眉宇间蕴藏一股英气,询问之下得知曰壮做过的善事义举。定王听后大喜,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此人既救灾民,又出资舍财取义建塔,实在是难得仁义之才。”于是与王妃商议,将爱女许配曰壮为妻,招为驸马爷,赐封为“楚府仪宾”,并降旨将佛徒寺改称为佛塔,寓意褒奖曰壮义举。
曰壮乐善好施,广济百姓,还倾其所有建寺庙为百姓祈福,最后还被招为驸马的事源于传说,但并非只是一个当地百姓茶余饭后瞎编的故事。浮屠街附近还有一座驸马坟,坟的主人就姓董。
社会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8处,农家书屋35个,藏书30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310人。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18所,在园幼儿1080人,专任教师78人;小学40所,在校学生6800人,专任教师34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学生4435人,专任教师186人;高中1所,在校学生450人,专任教师4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到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
浮屠镇中小学校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个,村级卫生室43个;床位180张,每万人拥有病床21.7张;固定资产总值2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36名,其中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68人,注册护士3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3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6万人,参保率达92%。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体育场28个,75%的村有健身器材,水泥篮球场1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广播电视
2003年12月建成浮屠镇有线电视台,2006年9月改称浮屠镇广播电视站,有线电视用户6.5万户,入户率78.3﹪。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0户,人数270人,支出4.2万元;比上年增长15%,月人均155元,比上年增长29%,医疗救助13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5849人次,共支出35万元,同比增长6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67户,人数5470人,月发保障金39.3万元,比上年增长18%,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五保供养老人256人,支出46.1万元;比上年增长2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4.9万元,同比增长25﹪。社会福利费340万元,同比增长25%。福利院1家,床位150张,收养农村五保老人140人。2011年,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8万人,参保率96%。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2011年末有邮政局1处,代办所26处,邮政业务总量590万元,年收入260万元。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1.3万份,函件21.9万件。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4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4万户,电话普及率96%;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互联网用户0.9万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100万元。
市政建设
【公共交通】1997年建成浮屠镇客运站,日发客车80班次,日均容量1500人,现已经废除。
排水管】2010年8月建成自来水厂1座,年供水54.8万立方米。铺设管道6500米。
【供电】1976年建22万伏变电站1座,电力总容量可达40万KVA。
【园林绿化】2011年末镇驻地有花坛20个,绿化面积6500平方米。
【村委建设】2011年末辖森铺、方林、西边良、烧厂、公桥、彭家村、龙井郭、阿冯、下秦、进中、门前山、献甲、下李、明九、吴智、沿镇、山泉、太屋、朝六、长港、白浪、三保、栗林、张、山下、王志、华道、下汪、茶铺、汪佐、华、湖彭、太泉、下屋、荻田、泉池、周通、玉堍、十八折、芦湖、陈秀41个村民委员会。 
交通
交通便捷,武汉市。东临黄金水道长江,西接京广、京珠主动脉,106国道、316国道、沿横省道镇区交汇,武(汉)阳(新)一级公路贯穿全镇,武(汉)九(江)铁路南北穿境而过。镇内交通路四通八达,日客流量5000人,堪称湘鄂赣三省九市(县)枢纽。 
旅游
旅游景点
风景名胜
李蘅石故居与李氏宗祠 
李石故居及李氏祠堂位于浮屠镇玉堍村黄姑山下。为光绪年间李蘅石所建。其中李氏宗祠建于光绪二十六年,占地1680平方米,由戏台、看台、正堂、过堂、祖堂等主体建筑构成,并建有860余平方米的正厅、义学、茶酒厅、碾房等次间。集聂氏宗祠、义学、戏楼为一体。李蘅石故居建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距李氏宗祠约150米,建筑面积1380平方米。有过堂、正堂、祖堂、厢房等680平方米的居室。并建有约700平方米的次间,供管家、佣人、厨事使用。现大门上槛石雕横匾“光禄大夫”字样清晰可见。其中,李氏祠堂1929年春至1930年12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阳新县福丰区第九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当时的苏维埃政府主席为乐炳国,后任主席李清然。2002年11月列为湖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献甲墓(又名献甲花坟)
陈献甲墓位浮屠镇西南五千米陈献甲村,建于明万历年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由牌坊、前室、祭坛、墓室、墓碑、护栏等组成,均以青石为料,雕有“双凤朝阳”、“犀牛望月”、“鹿鹤同春”、“鱼跃龙门”等鸟兽虫鱼图案,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石牌坊高7米,三门,宽约15米。墓主陈献甲为当时富甲一方商人,乐善好施。其祖陈任远于明正德年间施谷2万余担赈灾,受朱厚照朱厚照嘉奖,赐金匾一块,书“旌表义民陈任远之门”。匾尚存。该墓以其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代表人物
古代人物
吴国伦(1524~1593)字明卿,号川楼子、惟楚山人、吴国伦汉族武昌府兴国州尊贤坊人(今属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吴智村)人,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等七人并称“后七子” 。“后七子”前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王死后,吴国伦成为文坛盟主。
蔡卜年(1711~1793),号松斋,字盟石,兴国县州长庆里蔡贤畈(今阳新县浮屠镇前山村)人,乾隆丁己科进士,历任贵州古州镇荔波营游击、贵州提标中军参将、贵州古州镇上江协副将、贵州古州镇总兵官、广西左江镇总兵官、建宁县游击、龙严营游击、台湾镇中军游击。乾隆八年(1743年),蔡卜年出任贵州省天柱营都司签书。当时贵州省因地处西南边陲,汉苗杂居,常因兵民互扰而滋生事端,蔡卜年于是上书总兵官署,力主居安思危,足兵足饷,以安军心,同时建议精选壮丁,资遣老兵,提高军力。蔡卜年常常以身作则,亲督操练,与士卒同甘共苦,并自编课本,教兵识字,耐心晓以忠国爱民之理和克敌制胜之道,不满一年,全营五百士卒皆能文能武,士气倍增。5年后,蔡卜年升任贵州荔坡营游击,不久调任古州镇游击,任上六年,除了从严治军,还力主屯垦自给,圈地开荒数百亩,因此,兵营衣食充裕,军心安定,汉苗融洽,扰民滋事渐少,辖区秩序晏然。乾隆十九年(1754年),贵州省提督不断接到苗族伺机骚扰边民的告急文书,遂奏请朝廷,召蔡卜年安定局势。于是,卜年回到贵州,一面整顿边务,加强巡逻,一面奏请朝廷,建立精锐部队骑兵营。在蔡卜年的赫赫声威下,苗人不敢妄动,边地相安无事,百姓安居乐业。二十二年,乾隆以军功卓著引见蔡卜年,赐蟒袍;二十六年,乾隆赏封“怀远将军”,再赐蟒袍,朝廷依例追谥其祖父、父亲为武功大夫,祖母、母亲为命夫人,妻杨氏为淑人,均从三品。 
李蘅石(1838~1922),亦名甲侯、滋森。兴国州(今阳新县)人,曾游太学,任县丞。后投左宗棠部金忠介营。历保道员,署吉昌县,寅戴花。1879年,左宗棠率部击败回民军,其首领白彦虎投奔俄罗斯。俄借机窃据伊犁城,左宗棠奏请委派甘肃省题奏遭观察使李蘅石和噶尔萨巴图鲁提督军门殷国卿去俄交涉。李率领侍从,通事10余人,轻骑征。经土耳根,阿拉木图,抵达什坎,见高佛满(职同中原地区总督沙皇母弟)。高佛满陈述此事须奏沙皇遵行,李要求备文前往莫斯科。俄官一意款留,韭许即速奏办。越两周,无回音。李提出责问,高佛满说:“白彦虎犯下死罪,我不忍交,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我代贵国守之有年,大耗兵费,若能给银200万两;即奏国主交还。”李慷慨陈词,反复驳辩:‘中俄原有和约,中国罪犯达俄,文到即应槛送,倘贵国罪人违往中国,岂能任我嵇留?至于代守伊犁兵费,贵国在伊,每岁额外征收80余万两,尚不足以偿乎?”不久,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回文,许给兵费。交割后,俄兵撤出伊犁,白彦虎自杀。李蘅石拥节遐荒,不辱使命,收回失地,钦加二晶顶戴,赏正二品封典。特授新疆按察使,署理承宣、甘肃新疆布政使,实授镇迪兵备道,统辖全省刑名,驿传事务,加三级,诰授荣禄大夫。晚年,捐献巨款,在家乡建义学,兴公益,为里人所称颂。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人口民族
人口
自然资源
矿产
水利
林业
经济
农业
工业
商业外贸
财政金融
文化
来历传说
社会
文化艺术
教育
医疗卫生
体育
广播电视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市政建设
交通
旅游
旅游景点
代表人物
古代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