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范亭(1893年11月27日—1947年9月12日),
山西省县(今
原平市)
西社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诗人。
早年参加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即献身于民族民主的革命事业。后在
中国国民党任职,曾经隐退一段时间,后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1940年1月15日成立晋西北行政公署,任行署主任。其后,他将主要精力用在政权工作。期间由于病情不断恶化,中共中央决定让他到
延安市医治。1941年3月离开
兴县赴延安。
1947年病逝后,中共中央根据他临终前的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人物生平
青年军官
自少年时代读书时,便痛恨清廷的腐败并立志救国。他16岁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堂,与傅作义等同学一同按日本军校模式受训。同年,又受反清革命影响,秘密加入了同盟会。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他的族兄续西峰策动
太原市、
原平市等地新军起义,18岁的续范亭赶去参加,并被任命为镇远队长,率一个营为先锋在风雪中远征500里攻入
大同市。接着清军反扑,他又在大同城内坚守40天,作为青年军官初着战功并扬名
山西省军界。
民国成立后,曾投机参加过同盟会的
阎锡山把持省政,续范亭看不惯其作派,辞职返乡办小学。
1913年,他又投考最高军事学府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因对
袁世凯和阎锡山表示过不满,翌年便遭追捕而仓促离校,随族兄续西峰避往陕西华山。在那里,聚集着一批西北的反袁义士,他们同
孙中山取得了联系。
1915年底
云南省的
蔡锷起兵讨袁时,他们便成立
西北护国军并向山西进兵。不久,袁世凯病死,续范亭继续到保定军校深造。后来,他又参加过
孙岳、
冯玉祥的国民联军,当过旅长、参谋长,其间一度与冯玉祥不和而称病去职。
1927年初,冯玉祥在西安接受共产党人刘伯坚的建议,学习黄埔军校的办学方式而兴办国民联军军事政治学校,请续范亭出任校长。办校期间,续范亭开始接触共产党人,并对他们全新的革命思想和作风产生了强烈兴趣。不久,因冯玉祥一度同共产党分手而与
蒋介石合作,续范亭很不以为然,拒绝参议的职务而长期闲居
北平市和原籍,并曾打算终老于林泉。
愤而剖腹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续范亭感国难当头应有责任,便马上出山呼吁抗战。由于得不到政府理睬,他便到老友兰州绥靖公署主任邓宝珊处当了参谋长,到任后以
日本为假设敌积极练兵。参加
中国国民党“五大”时因抗日主张得不到理睬,愤然前往中山陵前剖腹,幸而被人发现,经抢救脱险。续范亭经抢救脱险后,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又赴
杭州市疗养。此间,他阅读了大量
马克思主义书籍和共产党宣传抗日救国的材料,思想产生了重大变化,决心要以推动停止内战的方式而不再用血谏来促进抗战。
坚决抗日
1936年
西安事变发生,担任了杨虎城将军的使者,对
西北军将领和
山西省军阀
阎锡山做工作。随后,中共代表主张释放
蒋介石,他很不理解。经已是共产党员的老友南汉宸引见,他与周恩来会面,当面聆听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讲解,便心悦诚服。
1937年夏全面抗战爆发,在山西各界拥戴和共产党的支持下,阎锡山任命续范亭为第二战区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兼保安司令,想借其威信更好为自己征兵征粮。随着抗战形势严峻,阎锡山便想对日妥协,在会上提出“存在高于一切”的谬论。续范亭反驳说:“不抗战到底,根本谈不上存在。”
阎锡山在会下气恼地对亲信说:“续范亭是背上棺材抗战的,我们不能背上棺材抗战。”阎锡山下令袭击
八路军时,他潜离会场飞马跑去报信,并以自己的部队阻拦侄儿所率的
晋绥军一个师进攻。
抗战初期阎锡山的晋绥军溃败时,续范亭领导的动委会收编散兵,并请八路军派干部进行管理教育,很快组织了六个支队,与八路军并肩抗日,开辟了晋西北根据地。
1939年春,阎锡山害怕进步力量壮大,将续范亭的部队缩编为暂一师。同年12月阎锡山发起袭击八路军的
晋西事变,事前派亲信
赵承绶召开会议传达命令。赵承绶与续范亭在陆军小学时便是同学,此后三十年都是好友,因此不大提防,下达完命令便和别的将领专心看地图进行部署。续范亭乘机离开会场,跃上战马直奔八路军三五八旅旅部通报这一紧急情况。
当时,
八路军在晋西北兵力不多,续范亭便把暂一师拉上去拦阻
晋绥军。恰好其先头部队由自己的侄儿续靖夫任师长,发现
叔父的部队拦在前面,一时不知所措只好扭头后撤。接着,续范亭又与八路军一起阻击自己的老友赵承绶部的进攻,保卫了晋西北根据地。事变后,续范亭任总指挥的山西新军完全由共产党领导,他本人又兼任了八路军晋绥军区副司令员。
延安养病
续范亭在延安养病六年,最后转移到
临县,临终前他表示:“如承追认入党,实平生之大愿也”
续范亭将军于1935年剖腹事件后,体质一直很差。
1940年夏,
八路军发动
百团大战后,日军疯狂地报复“扫荡”,续范亭率机关奔走转战,结果病倒。
中共中央得知后,于1941年春将他接到延安入
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经检查发现肺部已大部溃烂。他在疗养中得知阎锡山与
日寇暗中勾结,愤然写下《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
在延安六年间,续范亭同朱德、吴玉章、
徐特立等经常往来,并以诗词唱和。
1946年冬
延安市疏散,毛泽东到医院劝续范亭转移。翌年,他移居
临县,病势恶化时他致信中央请求“如承追认入党,实平生之大愿也”。9月12日与世长辞,终年54岁。次日,中共中央复电,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实现了他的遗愿。
轶事典故
与毛谈心
1942年2月间,毛泽东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4月,延安各机关投入了整风运动,掀起了学习中央规定的22个必读文件的热潮。续范亭积极置身于整风运动之中,努力学习和热情赞颂22个文件。积极置身于整风运动之中,努力学习和热情赞颂22个文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大文如大餐,丰富复精美;使我饥肠人,欲罢不能已。厨师费匠心,消化全靠你;本是百年粮,贪多怨自己。出身小资产,遍体多油腻;湖水涤难尽,
延河洗不去。二十二文件,是我新武器;革命称至宝,应比
匕首利。这首诗,续范亭托交际处金城处长转呈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到他的诗后,很高兴地来到交际处找他谈心。续范亭兴奋地对毛泽东说:“这22个文件好极了,通过整风运动,我们党的作风一年之后一定会大变。”
毛泽东却笑着说:我可没你那么乐观。党的作风的转变,没有那么容易,有很多困难。我们党从成立以来,在政治上建党,有纲领;在组织上建党,有党章;可在思想上建党呢?长期以来没有建好,多次犯“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可见思想上建党之难。处于幼年时期的我党,就像一群小孩子赶一辆牛车,目标是清楚的,但路线怎样走却都不知道。刚取得点胜利就头脑发热,拼命地抽鞭子,结果翻了车。翻了车怎么办?一个孩子把另一个孩子推到一边,说还是我来赶。可又不认真吸取教训,端正思想路线,结果还是拼命抽鞭子,还是翻车。这个比喻是说思想路线的重要性。我们的思想路线就是要把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就是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我们当初开展的整风运动,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整风运动若能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变化,我就很满意了。
以诗言志
毛泽东的一席话,使续范亭思考了很长时间。几天以后,续范亭对金城说:“上次主席的谈话,对我启发太大了,我真犹如茅塞顿开。这两天我老在琢磨这个问题,联想很多。的确,人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们的阶级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也不同。”
“就拿我来说吧。我出身于中农家庭,在旧军队中过了大半辈子。我对旧社会的很多东西就习以为常。比如女人小脚,你们看了一定会感到反感,当然也怜悯。而我看着就很习惯,不觉得难看。我也知道天足好,裹小脚是不对的,但就是积习难改。这就是思想感情的差别嘛。中山先生说过,我们的敌人有比
帝国主义还要厉害的东西,就是社会的旧思想。列宁也说,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难克服的。”
续范亭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他新作的一首诗,题为《积习难去——认识与改造》。
崇敬主席
续范亭对毛泽东的感情是真挚的、深厚的。每次和毛泽东谈话,他都感到受益很深,耳目为之一新。1942年春,金城陪同他到毛泽东的住处谈过话后,回到交际处,续范亭拿出了《赠毛主席》诗给金城看:
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
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
续范亭解释说:“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最好领袖,他把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和方针政策。他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但是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无论是对干部、战士、勤务员,还是对普通老百姓,他都平等待人,推心置腹,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所以我说他‘领袖群伦不自高’。毛主席是知识分子,博大精深,满腹经纶。从外表看,他文质彬彬,完全是学者风度,但他实际上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而且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只有毛主席那样的政治、军事谋略家,才能在
西安事变时力主释放
蒋介石;才能在
中国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中,坚持针锋相对的斗争。所以第二句是‘静如处子动英豪’。第三句‘先生品质难为喻’,的确,拿毛主席比喻历史上哪个人好呢?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历史上一切伟人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关于这一点,
约瑟夫·斯大林有句名言,当一名记者问斯大林,列宁同
彼得大帝相比,谁更伟大时,斯大林回答说,如果说列宁是大海的话,彼得大帝就是沧海之一粟。所以我说‘先生品质难为喻’。我曾想把毛主席比作
刘邦的三杰(
张良、
韩信、
萧何),但还觉得不够全面。所以这首诗的前面三句我早就想好了,可最后一句想了几天,最后才想起了
杜甫的一句诗‘万古云霄一羽毛’。这句诗是杜甫赞颂诸葛亮的,是《咏怀古迹》中的一句,这里面,‘万古’一句,是空前;‘云霄’是甚高。‘一羽毛’是羽上的一毛,品清质虚而体积小,惟其清虚而不自大,所以空前而又甚高。用诸葛亮比喻毛主席,还是不够的,但想不出更恰当的比喻,只好这样了。”
人物评价
续范亭是为了民族复兴的统战英烈。(统战新语评)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
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毛泽东主席评)
纪念场馆
后人为纪念爱国将领、统战典范续范亭将军设立续范亭纪念堂。续范亭纪念堂始建于1952年,坐落于山西省
原平市市
崞阳镇原平市范亭中学校园旧址内,在1993年随范亭中学迁入原平市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