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川,泛指中国甘肃省永登县东部和
皋兰县县之间的山间盆地地区,地理上属断陷盆地,盆地内主要为洪积平原所占据,北接景泰、南临皋兰,西衔
庄浪河的黄土丘陵山地,南北长40千米,东西最宽处16千米,总面积约470平方公里,海拔1800-2300米之间。截至2022年,秦王川为全中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所在地。
在距五六千年前,秦王川区域就有人类文明存在,且与周边区域呈现聚落形式分布。相传
隋朝以前秦王川叫“晴望川”。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神州大地烽烟四起。是年4月,金城
校尉薛举率众反隋,自称西秦霸王,
建元“
秦兴”。秦王川成为西秦霸王薛举屯牧之地,将原来的“晴望川”改名为“秦王川”,并一直沿袭至今。据民国抄本《永登县志》记载:“秦王川,一名黑川,在城东南一百四十里,日色出时隐隐如
海市蜃楼,移时即息。”且明确将秦王川归在“古迹”条目。又载曰:“黑川,城东南一百四十里,无水。”此处“城”即指永登城,可见,秦王川即黑川,黑川即秦王川,在永登城东南一百四十里,于今实际基本相符。此处虽未明确秦王川地名何意,但却是近代以来关于秦王川地名最有价值的记载。
20世纪60年代,政府在秦王川修建了中川机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修建了引大入秦工程,将
大通河的水引入秦王川;2012年8月,位于秦王川的
兰州新区获批设立。
名称由来
秦王川在
隋朝以前叫“晴望川”。据有关史料记载,古时因秦王川这一块地势平坦,平川绵延数十里望不到边际,而在晴天远望时,常常会看到海市蜃楼的幻境。因其宽阔空旷,古人在给这片土地取名时就叫做晴望川,意思是天晴方能望见川之雄阔。
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曾经草木葱茏,并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秦王川一马平川,黄土青山遥相辉映,又被称做黑川。黑川牧,也是
上古时代文人笔下经常出现的情景。
《永登县志》记载,秦王川,每值晴晓雨霁,常见城郭楼台,人马旌旗,类似海市蜃楼,历史上的晴望幻景,为古永登八景之一。
据史料记载,
隋朝末年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兰州
校尉、山西
万荣县人
薛举,在兰州起事,号称西秦霸王,建立地方政权,秦王川成为西秦霸王薛举屯
杜牧地,并将原来的晴望川改名为秦王川。也有人认为,
李世民的祖籍在
陇西县(
兰州市一带)的,以他的名号命名“秦王川”,也是一说。
位置境域
秦王川盆地,位于
永登县与
皋兰县之间,面积约470平方公里,南北长40公里,东西最宽处16公里。在地形上属
乌鞘岭南坡的断陷低地,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850~2300米,属永登县
上川镇镇、
秦川镇、
中川镇3镇(原西槽、秦川和古山三乡),其东北部边缘一小部分属皋兰县
西岔镇(原西岔乡)。
地理环境
地质地貌
秦王川断陷盆地形状为倒三角形,其北部主要是由早古生代
变质岩系构成的近东西向延展的石质山地,东部、东南部为西北——东南向伸展在皋兰县境内的黄土梁和川,西部为
永登县境内的黄土丘陵区,即是杨坝涝池——高山梁——
皋兰山东南方向延伸之
背斜状隆起带。
断陷盆地的基底为
古生代变质岩,其上沉积了早白垩世和第三纪红色砂砾岩层,在红色砂砾岩层之上又沉积了30-40余米厚的一套以沙、
砾石为主的全新世冲积、洪积层。
据地形特征及新构造现象推测,秦王川断陷盆地是在中、
新生代断陷的基础上,在全新世纪进一步断陷而成,所以是一个东西两侧有隐伏
断层的最新的断陷盆地。
盆地的海拔在1850-2300米之间,周边高程变化在1940-2400米间,相对高差在50-100米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海拔2200-2300米,南部1800"--1900米,纵坡比降10‰左右,地势平坦,属山间盆地。
断陷盆地内又有
马鬃山(2106.8米)、五道岘(2118米)、尖山庙(2017.5米)——周家梁(1950.1米)、何家梁(1969米)——华家梁(1838米)、中川(1986.9米)等近南北向的低短山梁将盆地分割为近南北向的条带,盆地东、西两侧边缘地势相对较低,为近代排泄洪水之沟槽。
总之,盆地内部地势平缓,相对高差不大,多为几米,最大约45米,几乎无流水割切现象,实为毛毛山——
寿鹿山以及
兰州市地区北部石质山地的一山前冲、洪积平原。
气候水文
秦王川地区的地表水,南侧有
黄河流过,但灌区高出黄河水面由南部的350米至北部的00米;西侧有黄河一级支流
庄浪河(古称
丽水市),年径流量仅2亿立方米,远不能满足秦王川地区发展农业灌溉用水的需要。
南部有李麻沙沟,亦名碱沟,位于
永登县东部,是
天祝藏族自治县毛毛山南麓的四泉沟、正路沟及秦王川盆地洪水的出水口。李麻沙沟自西槽以下才进入
谷地,向南至树屏开始才有冲沟出现,并有地下水补给,成为间歇性的河沟。至甘家滩以南入
皋兰县境,再南经
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注入
黄河。李麻沙沟长22.5公里,流域长104公里,流域面积995.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54.8万立方米,流经永登县的西槽乡、树屏乡。由于矿化度高,水质差,无法利用。
秦王川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属盆地承压水,分布在盆地中、南部中新统
咸水河组的
砂岩及砂砾岩中。含水层顶板埋深50-100米,含水层厚50-100米,承压水头埋深小于50米,局部可达60米,单井涌水量多为100-500立方米/日,最大可达357立方米/日,矿化度一般为1-4克/升。
秦王川地区,属温凉半干旱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85毫米,年蒸发量1888毫米;年平均气温5.9度,最高气温34.4度,最低气温-23.I度;年平均无霜期167天;最大风速每秒20米;最大冻土深度1.46米。年日照2100--2700小时,年总辐射4605.5~5442.8兆焦/平方米,年平均气温5.5-8.0C;极端最高35℃,极端最低-28℃,平均日较差12-14℃,≥0℃和≥10℃的80%保证率的活动积温分别为2700-3100℃和2000-2600℃。生长期226-249天,无霜期112---140天,年降水量260-450毫米。光能丰富,气温日较差大,热量能满足糜谷的需要。
社会经济
社会历史
秦王川一带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狩猎、放牧制陶,繁衍生息。
西汉时属
金城郡,
永登县、
皋兰县为其辖地。
隋朝设
广武县、
金城县,属兰州总管府,废府复郡后,仍属金城郡。
唐后期与
五代十国时,因为永登地为
河西走廊东部门户,兵家必争,
东晋时期
前凉、
前秦、
后秦、
后凉、
南凉、
北凉都曾经攻占此地。后为
吐蕃辖地。
元至元元年(1264年),永登境内设
庄浪县,归永昌路管辖。
明、清时期,永登县西部、南部一带,为连城土司辖地,皋兰属
兰州市。明洪武五年(1372年),将庄浪县改为庄浪卫。
清代设
平番县,民国2年(1913年)归河西道,民国3年改属
甘凉道,民国16年废道,归兰山行政区。清代
乾隆三年(1738年),秦王川东部设
皋兰县。
民国17年,秦王川西部的平番县改为永登县。建国后大部分时间隶属兰州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乡镇建制屡有变更,到2008年,秦王川地区西部大部分属永登县
上川镇、
秦川镇、
中川镇3镇管辖,其东北部边缘一小部分属皋兰县
西岔镇所辖。有村建制157个,其中
永登县151个村;皋兰县西岔镇6个村,人口28.6万人。其中,中川镇,至2005年,辖19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镇内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510人,非农人口733人。秦川镇辖21个行政村,5.1万人,其中移民村10个,移民点12个,约2.1万人。有回、
东乡区、藏、
土族等少数民族3300余人。
上川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64个村民小组,7057户,2006年底,全镇总人口约2.7万人。
西岔镇有阳的窑、舰子、团庄、漫湾、陈家井、西岔、伴尖、段家川、五墩、四墩、火家湾、中川、山宇墩、赵家铺、窝窝井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西岔村。
产业概况
秦王川内各乡镇发展较快。
中川镇是省列发展改革试点镇之一,是拟建中的兰州空港卫星城。兰州空港经济循环园和省秦王川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示范基地设立在镇区南部和中东部。
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面积10.04平方公里,已完成启动区4000多亩土地的征地拆迁工作,园区内有9.38公里的“两横三纵”主干道路,配套有1座110千伏变电站,正在建设库容为近90万方的尖山庙调蓄水库,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加紧配套建设当中。
2006年园内已建设落户的项目有年产5万辆轿车的
兰州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省秦王川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基地引进建成了年生产能力2万吨啤酒专用
果露的兰州宝瑞生物制品厂和年生产3万吨啤酒麦芽的中川麦芽厂两家加工企业。
秦川镇是省列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于2000年7月撤乡建镇,镇政府驻地五道岘村是省列小城镇建设的中心规划区,同时也是“秦王川”地区商贸流通的物资集散地。
小城镇中心规划区面积8.1平方公里,城镇区常驻人口1.1万人。2006年镇区有各类企业21家,其中加工企业10家,建材企业4家,其它类型企业7家,年经营收入8950万元以上。1990年-2006年,小城镇建设已累计投资5000万元。镇区内注人商贸流通社会资金达5000万元,成交额连年上升,2006年达到9000万元。个体经营户由1990年的300家发展到660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1006万元。
上川镇,矿产资源主要为金、铜、锰、
碳酸钙等。2006年有非公有制企业15家。主要有华悦综合养殖有限公司、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永泉碳化硅有限公司上川分公司等龙头企业2006年底,上川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831.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060万元,农业总产值4771.7万元。粮食总产量865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3元,比1990年的360元净增1663元。以镇政府驻地黄茨滩村为中心的商贸一条街初具规模。
西岔镇,地处秦王川的东南侧,地势较为平坦,属半山半川区。2005年,被
兰州市发改委列为重点示范小城镇。2005年,农业总产值6731.42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23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境内有企业262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2家工业企业57家。兰同岔、同源等铁合金厂等生产的75#
硅铁远销晶本、
韩国及东南亚同家,为县内外汇创收企业和税源大户。
农业生产
秦王川是兰州地区地势平坦、面积最大的盆地,秦王川一带,就有旱砂田和荒地100多万亩。但这里
降水稀少,年降水量178.6毫米,蒸发量大,冬春又多大风,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仅有少量的砂田,产量很低,随着“引大入秦”
水利工程的竣工,秦王川的干旱面貌得到改变。
区内农业种植以粮食为主,
油料、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所占比重较小。由于干旱少雨,人少地多,耕作粗放,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1984年,粮食平均亩产59公斤,总产量5100万公斤;总收入5036万元,其中农业2503万元,林牧业477万元;余为副业及其他收入,人均收入178元,属贫困地区之一。2008年尚有5万人口、7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未解决。
省秦王川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基地,已完成基地内5公里的主干道硬化、绿化等工程,建成综合试验楼、马铃薯II培中心、专家楼等工程。并开展了一批马铃薯育种、二代日光温室、喷滴灌等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
此外,镇内有省秦王川
奶牛试验场、
西北非洲鸵鸟繁育中心、润通猪场、
正大集团养鸡场等养殖龙头企业5家;中川林场、生态园林园等荒山绿化及种苗繁育企业8家。已形成4万亩啤酒
大麦、5000亩饲草、4000亩大接杏和8000亩玫瑰种植基地。
秦川镇在农业生产方面,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订单农业。2006年底,种植小麦6000亩,啤酒大麦4万亩,日光温室设施农业1500亩,累计造林2.7万亩,粮经饲比例68:28:40畜牧养殖发展初具规模,全镇
奶牛存栏247头,
肉牛存栏689头,
肉羊存栏3200只。2006年,农业总产值6211万元,较2001年增长60%。粮食总产量达到2100万公斤,较2001年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48元。
上川镇有耕地面积120366亩,其中水浇地18386亩。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2006年,全镇建成8000亩防护林、5600亩生态林、1000亩无公害蔬菜、16000亩饲草、7000亩啤酒
大麦、200头
奶牛示范基地和4万只肉羊示范基地。
西岔镇漫湾、陈家井、西岔等村主要以
高原夏菜为主。已形成阳窑绿色无公害蔬菜、陈家井千亩高标准设施蔬菜、明子村特色农业产品高原夏菜生产示范基地3个,种植面积1.4万亩。
新区建设
2010年8月,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决定把
兰州新区的“主战场”选定在
永登县的秦王川。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批复
甘肃省《关于设立兰州新区的请示》,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由此,兰州新区成为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继
浦东新区、天津滨海、重庆两江、
舟山群岛四个国家级新区后,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
2010年,甘肃省启动修建
兰州市至中川的城际铁路,规划市区通往中川的快速通道,进一步改善秦王川的交通基础条件。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到2017年,秦王川已经落地建设了一批产业项目,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风沙治理
自明、清乃至民国以来,人们为压砂造田,在秦王川挖出大小不等的砂坑2000多个,砂田占据了秦王川的大部分平畴山梁,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人造沙漠。1994年10月引大入秦主体工程建成通水后,历经数年刮砂平田配套,秦王川人造沙漠在地球上消失,变成了渠路林田纵横交错的水浇地,成为
甘肃省“粮仓”。
特别是
永登县石门沟流域,隶属
秦川镇,位于秦王川的东北边缘,海拔2064米~2247米,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其中非生产用地占49.8%。自然条件差,荒山秃岭,山石裸露,植被极为稀少,干旱少雨,人畜饮水困难。年降水量240毫米(一般为160毫米左右),年侵蚀模数为800吨/平方公里。风沙灾害极为严重,每年3月~5月的季风可达8级以上,侵害良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群众生活困难。流域内有一个村,4个社,共286户,1581人,农地为0.831万亩(绝大部分为砂田)。
从1970年开始,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坚持大力植树造林,防风固沙,起老砂压新砂田,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1982年,列入市、县小流域治理计划,坚持按规划治理,以营造防风固沙林和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砂田起老更新),合理配置其他治理措施。至1986年流域内累计完成基本农田0.738万亩,防风固砂林达到0.217万亩荒山改良0.18万亩累计治理面积达7.57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68.7%,打水窑712眼,挖涝池3个。通过治理,有效控制了风沙危害,保护农田0.8万多亩;粮食产量显著增长,人均粮食由治理前的110.5公斤提高到691公斤;解决了群众的饮水困难,治理前正常的生活用水需到5华里以外去拉运,治理后户均有水窑2.5眼,集体建涝池3个,可蓄水2700立方米。
1989年通过了
兰州市、
永登县相关业务部门的验收。
区内交通
兰州国际航空港中川机场坐落
中川镇境内,兰州至中川高速公路和省道201线纵贯中川镇南北。120
省道705、201线纵贯全境,县道马秦公路、满秦公路、中保公路辐射
秦川镇全镇。
相关传说
压砂造田的传说,很早以前,秦王川野生植物丛生,野兔、
跳鼠科等动物频繁出没,是侠客落草、猎人围猎的地方。有一年,
甘肃省大旱,秦王川的草木也枯黄不接。有个叫华三的农民流浪至此,因为饥饿爬在地上寻觅食物。他看到跳鼠挖洞抛出的小砂堆堆上,野草长得格外丰茂,灵机一动,想出了挖砂造田的办法。于是,华三靠挖老鼠仓取食,叫来家人,开始挖砂造田。并从
陕西省化来小麦种子,播种希望。第二年,华三的“闯庄稼”,长势很好,收获了第一袋粮食。自此,华三一家在秦王川落户。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秦王川有了炊烟和人家。也有了渐渐扩大的砂田。
甘露池的传说,古代有位将军在甘露池安营扎寨,练兵驯马。不知过了多少年,将军走了,这块地上的马粪铺成了厚厚一层。人们把这块地开耕成田地,庄稼长得特别好。天旱时别的地方没水吃,可这里有个涝池的水长年不干。因此,人们传说:这地方的庄稼长得好,涝池水不干全是神仙降下的甘露的好处。以后,人们就把这块地方叫成甘露池。另有一种传说:这块驻扎过的那位将军名叫甘露,为了饮马在这里挖了个涝池,他走后,人们把这涝池叫成甘露池。
水利设施
调蓄水库
为解决秦王川
兰州新区供水,
兰州市主要是利用原有引大入秦工程,通过水库供水。向新区供水的调蓄水库有3座,总库容829万立方米,年供水量2861万立方米。其中:
山字墩水库库容11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800万立方米,距新区中心区3公里,主要为新区居民区供水;尖山庙水库库容104万立方米,年供水量800万立方米,距新区中心区11.5公里,主要为新区行政区供水。
石门沟水库大坝高45.44米,坝顶长256米,距离兰州新区中心35公里,总库容为700万立方米。将为构建多元化供水新格局,为“中心带动”战略、
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引大入秦工程
引大(
大通河)入秦(秦王)灌溉工程(简称引大入秦工程)是一项跨流域引水的大型自流灌溉工程。该工程将发源于
青海省的大通河由天堂寺引水东调,跨
庄浪河灌溉秦王川地区。秦王川位于
兰州市以北60公里,在
永登县庄浪县河以东,泉兰县以西,面积约2820平方公里。总投资10.65亿元。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陕甘总督
多罗特·升允派泉兰绅士王树中等,前往永登县境察勘庄浪河及松山一带之红嘴河、(黑)马圈河,欲将大通河引导灌溉秦王川田地,即后来引大人秦工程之先声,终因水势、山形悬隔万难成功,遂止。民国29年(1940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完成了引庄浪河入秦王川的《秦王川渠工程计划书》。
1956年4月14日永登县最大的引庄浪河水人秦王川的自流引水渠道一一东干渠正式开工兴建。
1976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兴建,1981年3月缓建。
1985年8月,引大人秦工程建设管理局筹备成立。同时,与
日本安尼普株式会社熊谷组签订承建盘道岭隧洞工程合同协议书。
1986年9月13日,隧洞掘进,正式开工。
1987年7月
国际银行为引大人秦工程贷款1.23亿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4.56亿元),决定引大人秦工程全面复工,并实行国际和国内公开招标承建。
1997年全部建成。
引大人秦全部工程系统包括引水枢纽及总干渠、东一干渠、东二干渠支渠及斗渠以下的田间配套工程,属国家大型二级
水利工程。地震设防烈度采用7度。引水枢纽位于
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寺
大通河峡谷克拉沟以下400米处,为一低坝引水枢纽。
自1996年引大入秦主体工程完成后,两市(兰州、白银)四县区(
永登县、
皋兰县、
景泰县、
白银区)共计30余万人口从中受益。
尖山庙调蓄水库
位于永登县中川镇何家梁村西北1.5km,地处引大灌溉工程东一干灌区内,是一座注入式调蓄水库。
工程主要任务是在保证3000亩耕地灌溉的同时,为
甘肃省秦王川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以及兰州中川机场生产、生活及绿化提供用水。水库总库容104.2万立方米,调蓄供水量300万立方米,属等(2)型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坝、副坝、防空洞、输水管、引水渠道及供水管道等。
工程拦水坝坝型为均质土坝。主坝长780米,坝高16米,副坝长280米。
尖山庙水库主体工程于2007年建成,2008年一次蓄水成功运行。尖山庙水库为城镇供水,年可调节水量350多万立方米,经济效益较好。2012年开始供水。尖山庙水库是引大入秦工程中川卫星城供水项目是引大供水结构调整的首个建设项目,尖山庙水库的正式供水,将为
兰州新区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水资源支撑。
石门沟水库
为峡谷型注入式水库,总库容为700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3500万立方米。是引大入秦工程供水结构优化调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为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提供重要水资源支撑的骨干工程。农灌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生态面积达到15万亩,农业和生态部分水量配置达到1.6亿立方米,实现农业、生态灌溉收益2500万元。
石门沟2号、3号水库
总库容达1375万立方米。水源引自引大入秦工程东二干渠,工程由引水工程、挡水工程、供水工程等组成。于2014年12月开始进行大坝填筑。
石门沟2号、3号水库,位于
兰州新区秦川镇石门沟支沟大麦沟和陶家沟内,是两座联合调节的注入式水库。整体工程预计将于2016年10月工程建成运行。两座水库与已经建成运营的石门沟1号水库形成总库容2000万立方米的石门沟水库群,将为兰州新区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充足的水源保障。
位于
皋兰县西岔镇火家湾村南侧,水库从“引大人秦”东干渠甘露池分干渠二分支取水,修建420米的引水渠人水库,为自流注入式水库,是皋兰县病改水两岔川
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工程。2002年开工,2003年10月建成并投入运行。设计水流量为0.9立方米/秒。
水库总草容120万立方米。水库为长方形开挖式,长418米,宽380米,深10米。输水管道沿线西岔、石洞两乡镇11个村群众用上了安全卫生水。
另外,为满足“十三五”乃至今后
兰州新区用水,还规划设计的供水项目——跌马沟水库位于
永登县柳树镇清水村,规划从东二干渠35.5公里处引水,引水渠长8.9公里,规划库容约4000万立方米,年蓄水量2亿立方米,估算投资8.6亿元,水库到兰州新区中心区域直线距离23.7公里。2012年7月开始蓄水。
灌区工程
庄浪河东干渠
位于永登县城东南。渠首建在满城南门,引庄浪河水向东人渠,至呆兰县西岔乡四墩子村;以灌溉县城以东及秦王川盆地耕地为主。
工程自1956年开工,1976年全线衬砌贯通,历经21年,分三期建设完成。东干渠自
永登县城南3公里的满城
庄浪河左岸引水,渠首进水闸底设计高程2058.5米,沿庄浪河阶地向东行约8公里。越过甘新公路、
兰新铁路至长涧沟,进入东山黄土丘陵区。渠线跨越50多条大小涧沟,穿过36处山岭,于西槽乡陈家井村进入秦王川盆地,再东行至华家井村达泉兰县四墩子,全长58公里。设计流量8立方米/秒,正常运行期已达到5.41立方封毛/秒;设计灌溉面积10.28万亩,已达到有效面积7.40万亩,保灌面积2.95万亩。至1990年底,发展有效灌溉面积73015亩,其中,保灌面积36919亩(最高年份1976年、1979年,实灌发展到10万亩)灌溉面积计划发展到20万亩(东山8万亩,秦王川12万亩)。
秦王川灌区
主要包括中川、秦川、上川三个镇,辖55个行政村、226个社,2.6万户,总人口10.07万。灌区总面积785.53平方公里(117.82万亩),耕地面积49.6万亩,其中,水浇地33.4万亩,
平均海拔2100米,年降水量270多毫米。
在
庄浪河左岸引水,设计引水流量8立方封毛/秒。因受河道天然来水量不足的制约以及工程本身存在的问题,实际最大引水流量5立方米/秒,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此外,还有一些小型塘坝、部分井灌和引洪漫地,共计水地面积11万余亩。大部分耕地为铺砂地和旱地。
引大入秦灌区
以秦王川盆地为主,包括总干渠及干渠沿线的丘陵区和河谷川台地。依据水资源平衡分析,庄浪河沿线的老水地4.86万亩,也列入引大入秦灌区内。规划灌区总面积86万亩,每年从
大通河引水4.43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