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一词主要是指相对于支持革命运动、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的日本
左派而形成的笼统概念。
日本的右翼势力缺乏很明确的定义,右翼阵营观点混乱。狭义上,日本右翼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法人组织。广义上的日本右翼是指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
政党中的强硬派。
“右翼”一词最先始于
法国大革命时期,主要指议会内部的保守派政党。随后传入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
俄罗斯,由于政治背景环境不同,“右翼”一词产生了
异化。随着1922年,日本共产党的诞生,“右翼”一词被吸纳进日本,同样异化的概念也被传递到了日本。
日本的右翼思想源自于日本的
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尊王攘夷”的思想也是日本
右派思想的萌芽。日本右翼可以分为战前右翼、战后右翼以及现代右翼三个部分。
日本右翼的主要思想架构是以
日本天皇为中心。从明治时期起,以国粹主义、反对欧化主义成为日本右翼运动的基本立场。1881年,“玄洋社”的成立标志着日本右翼团体的正式形成。随着不断地运动发展,右翼团体的主张也开始变成对外强硬,并与军部保持密切联系。右翼运动的指导思想从“攘夷”转变为“大陆扩张论”。并提出大陆政策、大亚细亚主义还是大东亚共荣论等理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日本经济滑落,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右翼开始向国家社会主义方向与
法西斯主义方向分化。革新右翼提出的就是“国家
社会主义”的主张。革新右翼通过一系列恐怖暗杀事件,如“二二六”事件,建立天皇制
法西斯主义独裁政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投降,美方颁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等文件,铲除日本的
右派势力,战后右翼进入“冬眠”阶段。随着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地转变,日本的右翼也在蛰伏与活跃的状态中不断切换。
美苏冷战后,
美国进一步扶持日本右翼”反共亲美“。而在
三岛由纪夫剖腹自尽后,
日本右翼精神也迅速走向衰落。无论在战前或战后,日本社会的右翼团体都是作为社会的极端力量存在的,右翼团体是右翼思潮或思想赖以存在和兴风作浪的基础。
日本右翼的主要团体有玄洋社、黑龙会、老壮会、犹存社、日本会议等等。日本右翼对内坚持国皇史观,主张维护
日本天皇至上的地位,鼓吹极端的
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宣扬民族优越论和大亚细亚主义。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的政治主张,宣扬民族优越论和大亚细亚主义。
背景
日本
右派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日本国学学者对国粹主义与
皇国史观的推崇与践行。
幕府末期,
日本被迫打开国门,并与
美国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经济上,外国势力的介入对日本国内经济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外国廉价商品的涌入导致日本国内生产商的破产;幕府政府为控制财政损失而降低金币黄金纯度引起了日本国内的
通货膨胀。一系列事件导致日本民众采用暴力手段抗议,使得日本国内产生了社会动乱。
政治上,由于明治政府的官僚专制与革新,部分下层的旧士族阶级失去了往日的地位与权益。民众也受到了地税、兵役和
货币贬值带来的痛苦。社会各阶层开始对明治政府产生不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进而引发了社会骚动。由旧士族发动并得到下层社会支持的,以“自由、民权”为口号的
自由民权运动由此开始。
明治政府出面镇压平息后,调整思路,将国内矛盾向外转移。将对外膨胀的侵略言论同自由民权、开设国会运动融为一体。民权派开始向“国权主义”转化。早期的旧士族社团“立志社”“向阳社”最初在自由民权运动中的反政府行为是为了争取参政权。在被明治政府镇压平息后,重新组织的结社章程开始表现出“弘扬国权,辅佐皇家”的字眼。
日本右派思想也在此时借“尊王攘夷”的形式正式登场。
1881年2月,福冈向阳社宣布改名为玄洋社,玄洋社的成立促成了日本早期右翼向较为成熟的近代日本右翼的转变。也拉开了近代日本右翼运动的序幕,标志着近代第一个“真正日本右翼”的诞生。
历史沿革
日本早期右翼团体与右翼运动
19世纪中叶,在黑船事件发生之前,日本国内就已经形成了主张“尊王攘夷”的,以士族、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国粹主义势力一一尊攘派。随着
明治维新变革的深入,保守派士族丧失了既得利益开始向明治政府提出了“征韩”主张,但是新政府并没有采纳。于是他们开始一系列叛乱事件如“
佐贺之乱”(公元1874年)、“
神风连之乱”(公元1876年)、“秋月之乱”(公元1876年)、“获之乱”(公元1876年)、“思案桥之乱”(公元1876年)以及几近撼动新政权根基的“西南战争”(公元1877年)。而这也被视为
右派活动的开端。这些叛乱都被明治政府一一镇压。
1881年,由头山满、
平冈浩太郎等人在
福冈市建立的玄洋社,标志着“传统右翼”谱系的诞生。玄洋社的成立同样为
日本百年右翼运动规定了方向:以
日本天皇中心主义、狂热国粹主义、极端
国家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大亚细亚主义等为指导思想;为日本早期右翼运动培养了核心干部与骨干成员;成为日本“传统右翼”团体的“孵化器”。玄洋社直接或间接“孵化”出黑龙会、浪人会、活动党、天佑侠、修养团、大东塾、大日本国粹会、大和民劳会等“传统
右派”谱系之团体。玄洋社主张对外强硬,与军部联系密切,并始终觊觎
东北地区和
朝鲜等地区。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逐渐强盛起来成为
亚洲的强国后,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就完全失去了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健康成分沦为极端的民族主义和
军国主义。
革新右翼运动和右翼的法西斯化
日本的右翼秉持着“大陆政策”,试图取代
俄罗斯在亚洲的地位。1900年,中国国内发生义和团运动。当时在中国东北有许多修建
中东铁路的
俄罗斯人。俄国以本国人受到威胁为借口,出兵占领了东北,并迫使中国地方政府与之订立许多不平等条约因此破坏了各列强在
东北亚地区的势力均衡。俄国侵占满洲使得
日本右派势力感受到了危机,1901年2月,
内田良平于
东京创立黑龙会,以对抗俄国为目标,网罗大量的对俄强硬派,强调对俄罗斯的坚决对抗政策参与在中国
东北地区的军事行动。“黑龙会”发行名为《黑龙》的刊物,抨击
俄罗斯在保卫铁路的名义下向中国东北的扩张,还报道在中国东北和
俄罗斯远东地区居住的日本人生活的窘迫困境,以煽动日本人的反俄情绪。
从19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初日本开展了
工业革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工人阶级不断壮大,但由于生活贫困与社会地位的低下与
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尖锐化,劳资斗争频繁发生。受俄国革命影响,
日本于1922年成立了共产党支部,
左派思想的活跃与民众的态度引起了
右派势力的不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欧洲列强重新回到
亚洲市场,1918年,发生“米谷暴动”事件,1923年,日本又发生了
关东大地震,日本经济接连遭受巨大打击。
日本经济的衰退和国民生活的贫困化不断加剧。
革新右翼适时提出的就是“国家社会主义”的主张,即在表面上接受左翼主张的用社会主义对国家进行变革的要求。但是却注重组织的开放性和政治活动的群众性。随着犹存社于1919年宣告成立,“革新右翼”谱系逐渐取代“传统右翼”谱系。犹存社的主要成员
大川周明和
北一辉,都特别注意在日本军队的底层,特别是中下层军官中发展力量。他们向军队渗透
法西斯主义思想,类似
荒木贞夫、
桥本欣五郎的军人法西斯分子大量涌现,并在军队中建立了多个法西斯团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完全由现役军人组成的樱会。1931年1月,樱会制订出“国家改造”具体方案。在该方案指导下,其对外配合
关东军发动
九一八事变。
对内“革新
右派”势力通过制造刺杀安田财阀首脑事件(公元1921年)、刺杀原敬首相事件(公元1921年)、刺杀滨口首相事件(公元1930年)、刺杀藏相
井上准之助和三井财阀总裁
团琢磨的
血盟团事件(公元1932年)、刺杀
犬养毅首相的“五一五”事件(公元1932年)、刺杀
斋藤实内大臣等多名政要的“二二六”事件(公元1936年)等数十起恐怖暗杀事件,以右翼分子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为标志,彻底终结了战前
日本政党政治的进程,实现“国家改造”目标———建立天皇制
法西斯主义独裁政权。“革新
右派”势力通过制造“
天皇机关说”事件(公元1936年)等,协助政府破坏了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通过参与制造“三一五”事件(公元1928年)等,协助政府扑灭了
社会主义运动。由此导致战前在日本始终未能建立起如同
法国和
西班牙那样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
1927年至1937年期间,日本右翼组织共有634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右翼与
军国主义相互勾结,积极参与了
日本对外扩张的侵略行为。
战败后的日本右翼
二战后
日本战败,占据日本社会主流的是倾向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的
左派势力。日本宣布
无条件投降,这一事实使一些
右派团体感到绝望,1945年8月,部分右翼团体集体制造了“爱宕山事件”“明朗会事件”“
代代木公园事件”等骇人的集体自杀事件。美国占领军当局根据《波茨坦公告》关于肃清
日本军国主义、不使日本再度发动
侵略战争有关规定,对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驻日盟军司令部强行命令日本右翼团体解散,相关人员剥夺公职。美方颁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等文件,意在彻底铲除
日本右派势力。日本政府在1946年2月23日又发布敕令101号,119个团体被指定解散。在解散
右派团体的同时,大量的右翼分子被整肃。战前右翼进入“
冬眠”状态,从日本社会上销声匿迹了。
战后右翼的复苏
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到1960年第一次安保时期。1950年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1951年《美日安保条约》的签订,将东亚拖入
美苏冷战的环境,驻日盟军司令部放松了对
右派的钳制,战前的右翼开始以反共团体的名义复活,相关人士也恢复了公职。旧的右翼团体和右翼分子纷纷重建和重新活动,右翼势力异常猖。在美国的扶持下,一批“反共亲美”右翼组织成立,他们背离了传统右翼组织的理想与追求,亲美反共成为
日本政界的主旋律。旧右翼的复活,右翼的皇道主义主张得以强化,使战前的
国家主义思想逐渐在右翼运动中生根。1957年,
甲级战犯岸信介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在岸任内出现了一批新的右翼团体,如“三曜会”“全日本爱国者全体会议”“青年思想研究会”“大日本爱国团体联合时局对策协议会”“日本国民会议”等较大的联合团体。日本政财界也与右翼团体关系紧密。从1957年到1960年,日本发生的右翼暴力事件达27起。
日本右派走向精神衰落的转折点也是三岛由纪夫自杀事件。1970年11月,
三岛由纪夫带领4名右翼成员挟持日本陆上自卫队东部方面队的总监,在自卫队基地的露台上发表演说,试图煽动军队发动武装政变、驱逐
美国势力、保卫日本的传统。三岛劝导无用,倍感绝望,对日本战后社会的西化和日本主权受制于美国非常失望,当场
切腹自杀。三岛自杀事件给当时的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一些年轻人开始组建新
右派,与传统的亲美反共的右翼分道扬。从70年三岛由纪夫剖腹到80年代末期。在这一时期,
右派经历了新老交替,“新右翼”暴力活动十分猖獗;同时,上层右翼否认侵略历史的活动趋于活跃。战后右翼的右翼在高呼独立自主、重整军备、守护
靖国神社、强化爱国教育的同时,却追随
美国的价值观,支持美国的政策,言行明显不一。
现代右翼的发展
现代右翼,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新右翼”、宗教右翼在内的新兴右翼和既有右翼组织及其思想的总称。以年轻人为主的“新右翼”打着“新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幌子,不但反共,而且反美。他们在历史问题上反对道歉并美化侵略。据统计,截至二十一世纪初
日本右派团体已猛增至900多个,人数接近13万人,基本达到二战时期的水平。在
东京,就集中了350多个右翼团体,堪称右翼大本营。
千禧年后(公元2000年),日本经济疲软,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右翼开始呈现三种趋势:一是违法
犯罪行为不断,右翼团体参与违法活动。这些违法犯罪活动主要包括恐吓、诈骗钱财、阻碍交通、制造噪音、非法持有刀具枪支等。右翼团体基本与黑社会画上等号。
日本右派已不再参与恐怖暗杀活动。年轻人开始借助网络平台抒发自己对社会的不满和“爱国”情绪,而不是采取实际行动来实现自身诉求,这与日本经济缺乏活力以及少子高龄化加剧的社会背景具有紧密联系。更有部分
右派团体,例如“在特会”,将矛头指向久居
日本的外国人,认为他们瓜分了日本人的利益;二是暗杀
恐怖主义褪色,转向网络右翼;三是全球化中利益受损,滑向单纯的排外主义。与战前右翼相比,日本社会的右翼势力丧失了理论指导及暗杀等激进的行动方式,只剩下
国家主义与排外主义。而战后初期传统的亲美反共的
右派仍然存活于
日本政界。呈现在日本社会和日本政坛的右翼,更多的是主张修改宪法,扩充军备,以恢复“正常国家”为口号,否认侵略历史,企图让日本走上所谓的“政治、经济、军事大国”的道路。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
日本社会各界的
右派保守主义者称这种右翼精神为“爱国心”,以支持保守派政治家,支持保守派
政党,直接参加选举,举行
游行示威活动,煽动社会舆论等各种形式,影响着日本政治,这也正是当前日本政坛整体右倾化的主要推动力。
意识形态
日本右翼的核心思想要素是三元构造论,即神国观、
日本天皇观、使命观。神国思想和种族优秀论来源于“神国创世说”,日本是神的国度,大和民族无比优秀;右翼“皇室中心主义”思想的原胚卵生于
天皇氏“万世一系说”,天皇是神的后代,具有神性,作为
现人神万世一系统治
日本;“使命说”则构成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旗帜。
日本右翼的思想特征由
丸山真男总结为十点:对国家的忠诚超过一切;强调平等与国际联合,对宗教憎恶;对反战和平运动的抵制和对“武德”的赞美;对国家使命感的歌颂;宣扬国民的传统和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恶劣影响;强调义务高于一般性权力,强调秩序高于自由;以社会性的结合作为基本的联系纽带,重视乡土和家族的联系;以权威主义建立人类关系;确立正统的国民宗教或道德;对知识分子或自由职业者抱有成见,警惕和猜疑,因为认为他们的破坏性思想容易普及。
主要团体
日本战前右翼团体的特征,可以总结为激进的
国家主义、对外强硬的姿态、暗杀行动。日本战前
右派团体的共同点是强烈地要求“爱国”与国家利益,日本政府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中,难免需要一时的外交妥协,无法满足右翼的激进需求。因此,右翼团体甚至会采取暗杀方式迫使政府采取对外强硬的政策。1939年,大批
法西斯主义右翼团体建立,
日本全国共有右翼团体1733个。
战前右翼团体
战前右翼主要由四大派系构成:玄洋社黑龙会系、老壮会和犹存社系、经纶学盟系、
农本主义系。
玄洋社黑龙会系
玄洋社黑龙会系是明治时期的主要
右派团体,也被称为“观念右翼”“纯正
日本主义右翼”,与国家革新主义构成了战前日本右翼运动的两大思想潮流。主要团体有:玄洋社、黑龙会、浪人会、秋水会、明德会、日本国民党(含信州国民党)、大日本生产党(大日本一新会)等。
玄洋社、黑龙会分别由头山满和
内田良平建立,被公认为近代日本右翼团体的源流组织,在右翼团体中地位显赫,对其他右翼团体产生深远影响。该系的其他团体因属于直系团体,所以在整个右翼团体中也有着重要地位。玄洋社黑龙会系团体主张国粹主义,保护
日本民族文化,反对欧化主义;主张国权主义,维护国家的独立,保障国家的利益;主张日本要伸张国权,有一定程度的对外扩张倾向。
玄洋社成立于1881年2月,之所以命名为玄洋社,取义于
福冈县面前的玄海滩,与大陆、
朝鲜相连。意表玄洋社员越过玄海滩向大陆朝鲜“腾飞”之意。玄洋社以
平冈浩太郎为社长,
头山满等人为干员,颁布了三条宪则:(1)敬戴皇室;(2)爱重本国;(3)固守人民权利。玄洋社除了没有放弃民权主张,还把自身政治奋斗方向与
日本天皇\u0026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玄洋社是游离于政府外围,但却为政府国家效忠的团体,玄洋社以间谍活动见长。他们与政府保持紧密的联系,但又不受政府决策左右。大陆扩展论是他们奉行的准则,而暴力则是他们的手段。
1901年1月,黑龙会成立,黑龙会是头山满、
内田良平等人在原玄洋社的基础上成立的。黑龙会的目的是谋取黑龙江流域为
日本领土,对外声称他的目标是实现泛亚主义并迫使
俄罗斯从满洲撤至黑龙江。
老壮会和犹存社系
老壮会和犹存社系也被称为“革新右翼”,是日本革新右翼时期的主流团体。团体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北一辉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秉承犹存社对日本国家进行革新的理念,以国家社会主义为理论依据,主张通过军事政变等暴力方式来实现国家的革新。老壮会和犹存社系思想极端,且具有暴力倾向,在对外关系上积极主张扩张。老壮会与犹存社系团体主要有:老壮会、犹存社、行地社、神武会、大行社、大亚细亚建设社。
1919年,
日本法西斯主义第一组织——犹存社成立了。“犹存社”的名字来自中国古代文学家
陶渊明的“虽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名句,其含义是指即使在强调国家改造的时候,“国粹主义”的倾向依旧存在。
8月23日,
大川周明赴
上海市迎请
北一辉回国并加入犹存社,同月将他的《日本改造案原理大纲》用钢板秘密刻印并印制47部。大川的政治主张和改造纲领可归结为“在日本实行的
社会主义必须是
纳粹主义”。由于北一辉和大川周明的分歧,犹存社在1923年解体。犹存社影响了
日本法西斯主义思想。法西斯运动由此不断壮大,法西斯派别与团体也不断涌现。
“犹存社”的纲领是:建设革命的日本;充实日本国民的思想;建立日本国家的合理性组织;推动
民族解放运动;对外推行道义外交;与日本的改造运动联络;锻炼同志们的战斗精神。
经纶学盟系
“经纶学盟”是由上衫慎吉和国家社会主义者高素之于1919年建立。经纶学盟系团体同犹存社一样都是激进的国家革新运动团体,与犹存社并称为国家革新运动的源流。该派系主张在维护天皇制的前提下,通过国家运动实现革新。所以经纶学盟系团体被视为
日本国家社会主义思想的地基。也是继玄洋社黑龙会系、老壮会与犹存社系之后的又一近代日本
右派的重要派系。经纶学盟系是日本激进的右翼势力团体,其本质意义是宣扬
日本天皇统治下的
军国主义侵略扩张行为。经纶学盟系主要团体包括:大众社、经纶学盟、日本社会主义研究所、日本国家社会主义学盟、
大日本帝国国家社会党。
农本主义系
农本主义也叫爱乡主义。
明治维新之后,随着“殖产兴业”“地租改正”等近代化政策的迅速推进,日本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反抗意识大为滋生。在工商业中获得成功的地主开始向近代
资本家蜕变,占人口极大比例的农民则承受着沉重的经济负担,生活愈发贫困,贫富差距陡然增大,导致了反近代、反西方的意识开始获得强大的社会基础支持。农本主义的目的是通过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使
日本摆脱国家危机,进而巩固天皇制的
国体来达到实现国家革新。
农本主义是橘孝三郎将大地主义、兄弟主义、勤劳主义统合在一起的基础上形成的。后权藤成卿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农业自治的理论。日本
右派将农本主义与农业自治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农本自治主义。农本主义系团体主张通过对农业实行自治来发展农业。农本主义系团体主要有:自治学会、大邦社、爱乡会(爱乡塾)、日本村治派同盟、日本农民协会。
战后右翼团体
新右翼组织“一水会”
1972年,铃木邦男等人成立了“新右翼”代表性组织“一水会”。其政治理念是否定战后的雅尔塔体制,主张对美自立,倡导“文化
日本天皇主义”,反对政治利用天皇,宣称要“团结尊重世界各民族”。新右翼志在唤醒民族意识,使战后缺乏思想的“右翼组织”复归右翼运动的原点。新右翼认为
日本混乱的原因是战后美国强加于日本的体制,因此新右翼强调反美反共,回归皇国主义。新右翼人数不多,其政治理念反映了一部分日本人的社会心理,对社会的影响在不断扩大。
行动右翼“大日本国粹会”
在日本相对有影响的右翼组织除了“新右翼”外,还有“行动右翼”。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大日本国粹会是“行动右翼”的组织源头,“行动右翼”主要以出动街头宣传车的形式举行抗议示威活动。90年代后期,就“
南京大屠杀”问题,他们曾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对中国表示抗议。“行动右翼”“新右翼”,以及参加右翼组织的多属民间底层人士,还有一些是由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转而来,都是为了获取利益及合法地位,借用政治结社的外衣摇身一变成为右翼团体。他们常借爱国的名义追究商界与政界的种种内幕,换取自身的生存空间与经济利益。
日本街头上的黑色高音喇叭宣传车便是这类右翼的一种特色。截至2012年的统计数字显示,日本的右翼组织约有10万人左右,实际进行活动的人数不超过万人,日本右翼已经丧失了理论能力。
其他右翼团体
历史研究委员会,1993年成立,它将日本一些右翼学者的讲演汇编成《大东亚战争的总结》一书,宣扬:大东亚战争是“解放战争”,侵华战争是日本“维护正当权益”而采取的措施,
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
慰安妇是公娼等。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成立于1996年,编撰严重歪曲史实的具有右翼色彩的历史教科书。该组织几乎网罗了
日本的所有右翼学者,并每年在日本各地组织上百次的否认侵华罪行的集会、报告会。日本会议,成立于1997年,是日本最大的
右派组织,具有浓厚的法西斯主义色彩。成员涵盖经济界、学术界、宗教界和政界,在它的推动下,
日本国会成立了跨党派的右倾团体“日本会议国会议员恳谈会”。
重要人物
头山满(1855-1944)
头山满,号立云,活跃于明治年间至昭和前期的“大亚洲主义”者,被视为日本民间
国家主义源头“玄洋社”的首领,也是“黑龙会”的顾问。头山是明治时期
日本右翼的主要头目,作为右翼团体的“开山鼻祖”,被奉为“右翼的帝王”。1855年,头山满出生在日本九州福冈的一个破落武士家庭。头山满的父亲叫筒井策。头山满幼名叫乙次郎,后改名八郎。1869年,他自己改名为满。少年时曾在古川塾、泷田塾、龟井塾念书。19岁时,他被亲戚头山家收为养子,遂称
头山满。头山满的言行对后世
右派产生了深远影响,由头山满所创立的玄洋社被公认为近代
日本右翼团体的源头,日本近代史上所出现的各色右翼团体包括其倡导的皇室中心主义、国粹主义、扩张主义等思想都源于此。1944年10月5日,头山满因病过世。
内田良平(1874-1937)
黑龙会的创始人内田良平是
中日甲午战争时日本浪人组织玄洋社创始人
平冈浩太郎的侄子。内田良平出生于保守势力强大的
福冈市的一个低级身份的
藩士家庭,在他的幼儿时期家乡地区发生了许多打着“尊皇攘夷”口号的叛乱,如1876年的秋月之乱(1876年10月,福秋月地区的200名士趁熊本的神兵连举兵之际也进行反对新政府的叛乱,但遭到镇压)1877年的
西南战争等。在他10岁的时候,父亲内田良五郎经营的煤矿破产了,全家人被迫离散,而他由舅勇收养。他的舅舅就是在1881年与
头山满共同创立“玄洋社”的
平冈浩太郎。
内田良平在青年时代就与“玄洋社”中的许多大陆浪人有频繁的接触和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当时日俄两国围绕
朝鲜半岛和
东北地区的利益进行激烈争夺的时候,那些大陆浪人对朝鲜和中国大陆的野心极大地影响了内田良平的思想。内田良平是头山满的接班人,但是他们思想存在一定差异,在对外扩张上,
头山满并没有内田良平行为极端、野心勃勃,应该说朴素又不乏真诚的亚细亚连带主义情怀始终微弱地存于头山的思想中。
北一辉(1883-1937)
北一辉,原名北辉次郎。北一辉是
日本法西斯主义运动理论家、领导者。1883年04月03日生于
新潟县佐渡一个酿酒业者之家。他的年轻时代正值日本国内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活跃期,他的父母以及许多亲属都是新当地的
自由党的积极分子。18岁的北一辉就曾经写了批评
国体论和
日本天皇教育救语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
日俄战争后,他到早稻田大学旁听,在图书馆阅读了许多书籍,学习了进化论和
社会主义思想。1919年,在上海写成《日本改造法案大纲》。
北一辉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集中反映了他的国家社会主义主张,而且成为二三十年代日本
右派行动的纲领。鼓吹天皇崇拜的法西斯主义理论。1936年,被认为是二二六事件的策划者和指挥者,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大川周明(1886-1957)
大川周明于明治十九年(公元1886年)出生。出身于
山形县的医师家庭,在
东京大学文科中研究过印度哲学,毕业后暂时在参谋本部做
德语翻译以得到继续研究的条件。对
印度哲学的研究使他进入到对
欧洲近代
殖民主义政策的思考,同时也对印度的现实予以特别的关心。1915年他结识了因受到
英国的迫害而隐居在日本的印度革命者拉斯·比哈里·博斯(Bose·Rash·Behari),而通过博斯,他又与
右派人物
头山满建立了联系,开始倾向于右翼思潮。
大川周明是
日本法西斯主义文人的典型代表,
右派思想家、日本战前
民粹主义、
军国主义。
三岛由纪夫(1925-1970)
日本小说家、剧作家。
三岛由纪夫是平冈公威的笔名。三岛由纪夫生
东京,由祖母夏子抚养长大。1947年毕业于
东京大学法律系,曾入
大藏省银行局供职,后辞职成为专业作家。受朋友影响,三岛由纪夫成为右翼战士。1970年卒于东京。
三岛由纪夫是极端的
日本天皇主义分子。1965年在日本学生运动的影响下,三岛由纪夫与早稻田大学新民族派成员接触并保持密切联系。1969年10月5日,三岛在东京召开私兵“盾之会”的成立仪式,并发展到90多人。三岛与自卫队军官接洽密切,并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军事训练。盾之会成立后,三岛频繁去早稻田、一桥、
茨城县等大学进行演讲,鼓吹推翻证权制定新宪法,煽动青年学生进行“造反”等新右翼行为。1970年11月25日,三岛由纪夫率领森田必胜、小川正洋等人闯入
东京谷自卫队驻地的统监室,当着1000余名自卫队官兵进行了8分钟的演讲,号召官兵推翻政府,颁布实行新宪法,恢复
日本天皇“天赋”的地位。演讲结束后,
三岛由纪夫切腹自尽。
主要事件
武装对抗明治政府
1868年,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开始与
朝鲜展开外交活动,由于日本方面态度傲慢,视朝鲜为日本附属国被朝鲜拒绝。日朝之间的关系也因此交恶。经过外交斡旋,朝鲜态度仍然强硬。明治政府改为武力进攻朝鲜。
部分官员因不满政府选择外交接触朝鲜,相继辞官,带领着大批下野武士来到
鹿儿岛市,为
右派勃兴提供了组织基础。“矫志社”“坚志社”“向阳社”等团体组织也因为官员下放、武士下野相继被建立起来。1874年,参议江藤率征韩党发起武装叛变。明治政府实行血腥镇压。两年后,
前原一诚在
山口县发起新一轮的反政府叛乱“荻之乱”,而后
熊本城发起了“
神风连之乱”,明治政府均以武装镇压结束。
“大陆政策”
明治维新后,
日本国力日益增强。富国强兵政策的实施,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日本的军事能力。明治初年,日本提出了“布国威于海外”的策略方向。该策略从实质上规划日本将如何实施对外扩张。此为大陆扩展前身。而其战略共分为五大步骤: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
朝鲜;第三步征服中国的东北和
内蒙古地区,也就是日本所谓的“满蒙”地区;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步征服世界。日本
右派势力明白无论是大陆政策、大亚细亚主义还是大东亚共荣论,都是
军国主义为发动
侵略战争所制造的理论。
对俄战略政策
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并于1895年
日本胜利而告终。战后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交还
辽东半岛给中国。迫于压力,日本被迫放弃辽东半岛,也因此事让日本对
俄罗斯耿耿于怀。因满蒙、
朝鲜问题,触及日本“大陆政策”核心利益。右翼以黑龙会为首开始提出对俄强硬论,主张“日俄之间必有一战”。为此,日本要加强对俄国的警惕性,对俄国施行强硬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积极扩充军备,为
日俄战争做准备。以内田为首的黑龙会对俄国及其控制的
西伯利亚地区展开谍报活动。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进行渗透,获取情报,尤其是俄国兵力部署和武器装备等军事机密也被其详尽掌握。通过谍报侦察,内田更加确定了
俄罗斯觊觎满蒙的野心,坚定了与俄一战的决心。内田及其黑龙会对俄国的国权主义行动,为
日本对俄战略的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1904年,因俄国南进政策导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
右派团体黑龙帮深入中国东北、
内蒙古自治区,从俄后方对其进行破坏活动。最终日本取得胜利,并从俄国手里抢过东北权益。
对朝鲜的扩张
日本右翼都打着“提携朝鲜”的幌子扶植亲日派代理人,
朝鲜王朝末期,朝鲜国内
政治腐败严重,无力对抗外族入侵。
金玉均、
朴泳孝等志士展开了救亡图存运动,企图推翻李氏王朝。日本借此机会扶植朝鲜亲日派代理人金玉均、朴泳孝。
日本右翼实行秘密潜入朝鲜进行军事、谍报行动之事,其目的是控制、占领朝鲜。在1894年3月,金玉均被刺后。日本开始扶植亲日派政客
李容九推行“日韩合邦”两个阶段。
侵华行为
清朝末期,欧美列强对中国的
殖民侵略不断加剧,日本为了从中攫取更多利益,加紧了对中国的殖民扩张。日本国内具有亚细亚主义倾向的团体打着“保全中国”,防止被列强蚕食尽,提倡“日中提携”;共同抵御西方势力的幌子,伺机侵略中国。日本
右派在行动上加紧对中国的谍报活动,搜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情报,为日本对华扩张提供参考,同时借援助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之机,企图分化、拉拢
民主革命志士,意欲建立亲日派政府,以换取更多权益,图谋控制整个中国。
日本右翼分子鼓吹“九一八”事件为“大东亚解放战争”。
1937年的
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和被屠杀人数,根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法庭的证据,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人数,有详细的研究证明是30多万。
日本
右派在
法西斯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外通过发动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等侵略行为将国家推向
侵略战争不断升级的道路。
东京审判
早在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就走上了一条对外侵略扩张的歪路。按照其错误侵略国策,
日本先后发动
中日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参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吞并
朝鲜,侵占台湾,多次出兵侵略中国大陆。1931年之后,日本更是变本加厉,先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并
偷袭珍珠港,进攻东南亚和
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了长达14年的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大东亚战争”,使被侵略国家和人民承受了巨大战争灾难和生命财产损失。
“东京审判”历时二年七个月(1946年5月3日—1948年11月12日),由十一国的法官组成军事法庭,审理了二十五名被告,有四百一十九名证人出庭作证,法庭处理的书面证据达四千三百三十六件,判决书长达几十万字,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国际审判活动,也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
在战争过程中,
日本违反
国际法,犯下了一系列的战争暴行,如
南京大屠杀、
巴丹死亡行军、化学毒气战、活人身体实验等等。
国际社会依照国际法对日本的上述战争犯罪进行彻底清算。揭露、批判日本错误的对外侵略国策,惩罚战争犯罪,对日本
法西斯主义的侵略暴行进行总清算。
1948年11月4日,东京审判宣布判决结果。28名被告除
永野修身和
松冈洋右病死、
大川周明因精神病被予以撤诉外,其余25人全部被判有罪。其中,
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7人被判处死刑,
平沼骐一郎、
梅津美治郎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东乡茂德和
重光葵分别被判处20年和7年徒刑。1948年12月23日,东条英机等7人在东京巢鸭监狱被执行
绞刑。
除7名被判死刑的
甲级战犯被执行外,被判有期徒刑的其他甲级战犯在1953年刑期未满时便被提前释放。重光葵等还出任过
日本战后政府的国务大臣。战争时期担任东条英机
内阁商工大臣的甲级战犯
犯罪嫌疑人、现任首相
安倍晋三的外祖父
岸信介,在1957年后曾两次出任日本首相。到1958年5月,日本乙级、丙级战犯全部得以释放。1978年10月,14名甲级战犯在靖国神社以“
昭和殉难者”身份被秘密合祀,接受日本
右派、政界包括日本首相在内的人员的参拜。
其他谬行
无罪论
1952年,
日本军国主义右翼记者
田中正明将远东军事法庭中唯一认为日本战犯“无罪论”的印度籍法官帕尔的言论编撰成《帕尔博士的叙述:真理的审判·日本无罪论》一书并出版,以此否定
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侵略的罪行。
拉达宾诺德·巴尔(1886年1月27日-1967年1月10日)是
印度的法律学者、律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印度代表。帕尔承认日军有进行屠杀,但是他同意也认为这只是胜利者对战败者的审判,他最终认定所有十一名
甲级战犯无罪。东京审判时,
联合国方面共安排了11位法官,除战胜国的法官外,还特意加入
殖民地国家的法官,其中就包括帕尔。在最后的审判中,11名法官中有5名法官对判决表示了不同意见,其中4名法官对个别案例的
量刑提出异议,只有帕尔坚持
日本战犯“全员无罪”论。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日本重新身于
发达国家,日本想要恢复历史的名誉,公开否定东京审判,从道德上谴责东京审判的协从者,强调东京审判对日本造成的所谓不良后果。并接连发布了《东京审判驳回、未提出辩方资料》《东京审判的诅咒——将日本人从诅咒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东京审判是捏造的》等书籍,否定东京审判,宣言日本的”无罪论“。
2013年3月12日,
安倍晋三表示东京审判并不是日本人做出的,是依据
反法西斯同盟的判断而做出的定罪行为。
篡改历史
1965年,日本文部省(
日本文部科学省前身)对历史学家
家永三郎编写的《新日本史》
教科书作出审定不合格决定,要求对其中关于
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相关内容作出修改。在家永三郎把文部省诉上法庭后,1997年日本最高法院判决文部省的修改要求存在错误。1985年,
右派团体“守护日本国民会”编撰的《新编日本史》教科书称南京大屠杀“是否属实在学术上尚没有结论”,并被文部省受理。该教科书被《
朝日新闻》披露后,在各方反对下被撤销。2001年,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出版《新历史教科书》,除全部删除南京大屠杀内容外,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内容涉及南京大屠杀时,使用“南京事件”表述,并把遇难人数表述为“许多人”,并称“关于事件,在资料上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对历史事实存在各种不同见解”。2015年,文部科学省审定的部分初中
教科书,把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杀害了众多俘虏和居民”,修改为“波及俘虏和居民,出现了众多死伤者”。
1982年出现历史教科书问题开始,
日本右派势力频繁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势力妄图以此为突破口,一步步漂白日军的侵略罪行,清洗日本在近代历史上最大的污点。
钓鱼岛争端
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不可分割的领土。1403年《
顺风相送》中就已记载了中国对钓鱼列岛的命名。明清两朝都对钓鱼岛进行了管辖。清朝时明确将其置于台湾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而日本则宣称钓鱼岛为其“固有”领土,不存在主权争议,也不与中国就此问题进行对话谈判。1953年12月25日
美国代表美国琉球民政府发布的第27号令,将中国的钓鱼岛非法划入美国的琉球托管区域。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署归还冲绳协议,美国就将中国的
钓鱼岛与琉球一起交给
日本管辖。1971年12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表严正声明指出:“把中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台湾当局对此也表示坚决反对。为此,美国一再申辩,将钓鱼岛交给日本管辖,并不涉及主权归属问题。而日本国内右翼政治势力的阻挠是中日之间解决钓鱼岛问题的主要政治障碍。
1978年,8月12日中日两国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前,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于8月11日在
钓鱼岛上建起灯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访问
日本谈到中日对钓鱼岛争端时表示,为了维持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建议中日搁置钓鱼岛的主权争议,共同开发钓鱼岛海底资源。日本首脑当时表示赞成。一九九二年中日正式建交时,两国就钓鱼岛争端达成“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并将这个精神写进联合声明中。1996年,
右派势力插手钓鱼岛,并在钓鱼岛问题上动员了约420个团体、约1520人,开展了抨击中国和日本政府对策的活动,高喊“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政府和外务省应该表明坚决态度”等口号。
2002年,日本政府以防止非法登陆和转卖给第三者为由,租借
钓鱼岛。2002年3月,日本
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队就组建了“离岛特战部队”,负责岛屿
特种作战。从2004年开始,“
离岛特战部队”以钓鱼岛为背景进行了多次模拟突击演习。2005年,日本政府又以加强管理为名,接管了青年社在
北小岛建的灯塔。2011年10月24日,
安倍晋三明确主张拥有
冲绳县“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主权。此后,安倍晋三拒绝就钓鱼岛问题进行对话,将中日关系推向了战略对抗的局面。
参考资料
北一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