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能(?―1400年),
合肥市(今安徽合肥)人。父亲瞿通在洪武年间官至都督府佥事(正二品,统领全国各地卫所),瞿通死后,瞿能便荫承了都督府佥事的官位,后来又被任命为四川都指挥使,在跟随蓝玉渡过大渡河征讨西番部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功。后又被任命为副总兵讨伐建昌的叛军酋月鲁帖木儿,在双狼寨大破敌军。建文帝时,任南军都督北上平燕王朱棣
燕王扫北。
建文元年(1399)
朱允炆任
李景隆为大将军,对燕作战,
李景隆急调瞿能阵前助战。
建文二年五月,南军经过数月的积聚,准备会师
白沟河向北推进。朱棣闻讯,召集诸将,出兵迎敌,双方争相占据
白沟河上游的有利地势,以顺击逆,迎河而进。瞿能、瞿郁、瞿陶首先出战,直捣燕军之阵,瞿能不幸被
朱高煦领众击落马上,其子瞿陶也难逃厄运,血染沙场。
人物生平
出身乱世
清嘉庆《合肥县志》载:“都督佥事通墓,在
土山西南七里,
洪武中谕葬,有碑铭,
永乐初,以子白沟河之战仆碑。”
瞿姓起源于四川
双流区一带,宋时逐渐南渡,世掌盐业,《熬波图》中所总结的
制盐技术及所订刑纪均乃瞿氏作为。
瞿通一脉既为宋时南迁而寓居江淮间,世代耕织,安居乐业。元末,因
红巾军起义,天下大乱,瞿通投靠了
朱元璋,协助其取得了君临天下的最高统治权,建立了强大的明朝。建国后,朱元璋设立大都督府,统领各省军事。
至洪武十三年(1380)为防止军权过于集中,朱元璋废大都督府,改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制京师及各地卫所(5600人为一卫)。
都督府中设左、右都督各一名(正一品),都督佥事一名(正二品),正是这一时期的
军事体制调整,
瞿通因军功显赫被升为都督佥事,累官正二品,可谓位高权重。
少年英雄
瞿能雄才大略,少时随父从军,作战经验丰富,善骑射,明韬略,名闻朝野。在蜀期间,与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相处融洽,使巴蜀之地政令通畅,民心
大顺,从此
四川省政权稳固,军民团结。虽政局已定,然战后的蜀地经济衰败,百废待兴,瞿能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屯军戍边,强化军事,平定动乱,稳定民心。为响应
朱元璋提出“以茶易马”的方略,瞿能在永宁(今四川叙永),雅州门(今四川天全)设茶马司,办理征茶买马各项事亦,以四川一带所产茶叶作为
官茶,确保易马的资源保障,繁荣了经济贸易,充实了军队装备,使甘孜、阿坝、青海等
藏区良马源流往内地,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瞿能的治军水平得到朱元璋的高度认可。此时
云贵高原一带战事未稳,特别是“黔之腹,滇之喉”之称的
安顺市一线战情复杂,军队屯扎尤为密集。因此瞿能守
四川省犹为谨慎。
洪武二十三年(1390)春正月,西番蛮民复叛,
朱元璋急遣凉国公
蓝玉率瞿能往
大渡河邀击之,蓝玉乃开平王常遇春内弟,长身面,有勇略,与瞿能旧交甚厚,两人俱名冠三军,经周密部署,决定分兵征讨。瞿能率部直逼散毛洞(今
施恩)。此处诸洞惟散毛最大,种族甚多,喜战斗,不畏死。瞿能攻无不克,一路围剿,不日擒土目刺惹等万余人,械送京师,余蛮退走,散毛悉平。蓝玉奏请朱元璋,由瞿能分派1500名士兵驻守此地,增置大田千户所(今湖北咸丰县城),严防番人的再次复叛,为使番民长治久安,瞿能组织民众兴修水利,发展牛耕,培育良种,使大批的流民入境从事农垦,一时间聚积人口不下数万,布满村落,使这一地区社会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次年十月,
朱元璋命令凉国公
蓝玉往
陕西省训练军士,瞿能遂班师回营。
坐镇西南
正当瞿能有效治理
四川省之季,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建昌卫(今
西昌市)指挥使
月鲁帖木儿绎忽乐反叛,合
德昌县,
会理市,迷易,柏兴,邛部(今
越西县)等西番土军杀害官军男女二百余口,掠屯牛,烧营屋,劫军粮,率众万余攻城。明太祖急命凉国公蓝玉率陕西步骑,会四川都指挥使瞿能军马征讨。五月,瞿能屯兵柏兴洲(今
盐源县),月鲁帖木儿素知瞿能悍勇,不敢迎战,派人遣送子女为质前来诈降,瞿能收兵等待,月鲁帖木儿乘机逃循。六月,
朱元璋谕将士“月鲁贴木儿多子,往往以子出质,若有来者,收抚之”。七月,瞿能率各卫兵马围攻双狼寨,其寨地势险隘,易守难攻,瞿能不畏生死,身先士卒,力擒伪
千户段太平(
白族),余众大溃,聚于托落寨,瞿能乘胜攻拨,一路挺进打冲河(今鸦江)三里所,场场告捷,月鲁贴木儿大败。瞿能遂挥师德昌,令指挥同知徐凯入普济(今米易
普威镇)搜捕流寇;遣指挥李华在打冲河架桥,进至水军需供应十分困难,馈运其艰,民劳不便,为解决卫所官兵生活问题,瞿能建议,就地开垦屯田,修渠泄水,组织群众开采盐井,筑城置戍,扼其咽喉,有力地保障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积极调动起了官军守边的积极性,各寨流民络绎不绝,纷纷入境,安心生产,形成了多民族空前团结的良好局面。
瞿能平定建昌卫月鲁贴木儿等人的叛乱,清除了分裂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对
中国西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此明朝废除了行政建置,代以军事建置,增设四川行都司和卫所,驻军五万多人,辖西,搜捕托落寨逃兵残余;使截路寨蛮
长沙市纳的中剑身亡,获月鲁贴木儿手下把事七人,斩首示众。不日攻克天星、卧漂诸塞,将无处藏身的月鲁贴木儿围歼遁入柏兴州,被前来合围的
蓝玉以计诱出,降其父子,将其遣送京师,诛斩满门,战事结束。
西昌市(今
凉山彝族自治州)荡平后,各路军马分兵,
鹤庆县、
丽江市、
金齿(今
保山市),为落实
朱元璋提出“建昌亦在必守”的战略要求,瞿能在此增设建昌府九驿,利用险隘要处分设卫所,严防死守,因此地位于云南西部,历史上是通往印度,缅甸,伊朗南方丝绸之路的边陲重镇。此时,由于战事不断,交通险阻,大量的六卫三十二千户所和五个长官司,由都司瞿能统领,总揽
西陲军事,协助
王建朱椿实行礼贤教化,悉免百姓多余税金,蜀人由此安业,日益殷富,川中二百年不被兵革,也有瞿能的贡献。
威震西南
沐春袭爵镇滇后不久,1393年“癸酉春,缅甸、暨东、川夷相继作难,春调
都督瞿能,授以成算,俄皆殄平。”由于缅兵在与
沐英、瞿能所部明朝官兵的交战中均被迅速击溃,其时的缅甸酋长普剌浪遂通过八百国使者向明朝政府表达求和通好之意。随后沐春奉
朱元璋之命,也“遣使至八百国王所谕意”,表示愿与通好。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缅甸遣使来到明朝京师(即南京),并向明朝政府进贡方物,明太祖“赐绮帛有差”②,次年六月诏设
缅甸宣慰司,以其酋长普剌浪为宣慰使③,至此明朝政府与缅甸之间建立起了正式的联系。
效忠建文
皇洪武二十五年至洪武三十一年,
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的七年里,巴蜀之地相安无事。虽然如此,朝庭内部政治风波接连不断。六年(1393)春,朱元璋以凉国公
蓝玉不轨谋反,下令族诛,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凡与凉国公蓝玉尝相往来,立命
锦衣卫掩捕,先由太祖亲讯,后由刑部下狱,无论真假,全作事实,一并正法,甚至捕风捉影,与其偶通讯问的朝臣,也坐党夷灭。瞿能虽坐守
四川省,必定与凉国公私交甚密,难逃一劫。正当锦衣卫行事之时,友善宽厚的
朱椿朱椿拼命力保,才使其免遭杀戮。靖难天下,惟瞿能得以身勉。此后,朝庭争斗越演越烈,燕、齐、代诸王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庭孤危。1399年
朱允炆即位后,与
齐泰、
黄子澄等密议削藩。以朱棣势大难图,故先自周王始,将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
朱柏自焚,余皆废为庶人。皇族内部矛盾由此迅速激化,随后建文帝令将臣监视
朱棣,并乘机捕之,朱棣得到此消息,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任务的将臣,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起兵反抗朝庭。此时的朝庭经
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之后,无将可用,只得起用年近古稀的幸存老将
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伐燕。八月,燕王在中秋夜乘南军不备,大败耿炳文;九月,根据
黄子澄的推荐,
朱允炆又任
李景隆为大将军,对燕作战。
李景隆乃是纨绔子弟,寡谋而娇,色厉而馁,素不知兵法。加之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只得急调瞿能阵前助战。时朱棣将
卢沟桥驻军调入城内拼死守卫,自己亲率大军增援
辽东,扫平外围。十月的
北平市霜雪气候,南军粮草不足,上下离心,李景隆深入趋利,求胜心切,直趋北平城下。因指挥失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又令兵将火焚城门,燕军汲水扑救,不能得破,转命火炮打城,
云梯攻城,地穴入城,皆未得逞。外面百般攻打,内里拒守不出,入夜燕军墙出城,鸣鼓惊搅,使南军将士睡卧不安,
李景隆十分无奈。一日,瞿能领子瞿郁、瞿陶率千骑、借云梯,乘张液门守军不备,虎威神勇,奋勇登城。杀声震天,燕军不可敌,遂砍开城门,领千余将士,准备冲城,又恐城中宽大,无兵接济难以脱身,立于城门,呼喊后兵接济。李景隆暗想,此城已垂危,瞿能今日能登,他日亦能破,固飞马传报瞿能,令其孤军没入,以防暗算,待明日率大队人马一齐杀入。瞿能得令,不敢违抗,只得退出城外。由此南军错过了绝好的破城机会,使守城的朱棣长子
朱高炽得到了喘息。
瞿能破城,让朱高炽大吃一惊,亲自临城审视,见城上平硬可登,忙督士卒汲水灌湿。时正天寒,滴水成冰,一夜寒风,已成冰城,
李景隆次日带领数万兵将亲至张液门,见城上冰雪光滑如油,无有容足之处,只得罢兵。瞿能看了,深叹错失良机,而李景隆全不追悔,意想此城破在旦夕。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此时燕王朱棣已扫平外围,班师回援,使李景隆心下着急,速命将士昼夜防守。时正苦寒,军卒立于雪地不得休息,冻死者甚多,用兵大违天时,自毙其众。朱棣分兵五路,连络而进,逼进大营,前部多为边关勇将,锐可不挡,不多时金鼓连天,直压南营,李景隆早已惕怯,见燕军提刀跃马,冲阵而来,众将俱皆退缩,不敢上前,此时只有瞿能、瞿陶父子勇猛过人,纵马出阵,直杀得天惨日昏,个个胆寒,然瞿能苦战多时,见南军众将渐败,主帅无有变通,料想独力难支,遂令儿子瞿陶(或瞿良材),领数百家兵保护
李景隆,自己一马当先,杀开一条血路逃回本营,收拾残兵,以待大举。
战死沙场
为壮军威,期在必胜,虽然兵败,李景隆还是得到了
朱允炆的嘉奖,并诏令诸将:“不要让朕负杀
叔父之名!”南军经过数月的积聚,准备会师
白沟河向北推进。朱棣闻讯,召集诸将,出兵迎敌,渐渐两军相距不过百里之遥,双方争相占据
白沟河上游的有利地势,以顺击逆,迎河而进。
建文二年五月某日,时当正午,朱棣令百余人发炮,造成大军渡河的假象,自己却陈兵上游,准备渡河。不料瞿能在对岸早设埋伏,率众向前奋跃拼杀,燕军先锋大败,死伤甚多。朱棣只得率军突出敌后,双方战至深夜,各自回营,马食,只等天明再战。当夜两岸数十里百姓早已逃散,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片死寂,将士们渐渐睡去。经一夜休息调整,双方士气大振。天刚透亮,朱棣已整兵领将,渡过了白沟河。瞿能准备得更为充分,早已列阵以待,两军延绵数十里。因南军没有涉河之苦,个个精神抖擞。瞿能、瞿郁、瞿陶首先出战,一马当先,直捣燕军之阵,决心大败朱棣,燕军无人可敌,立被擒杀数百,使燕将人人面有惧色,不敢迎战。情急之下,朱棣激励将士,令万骑布阵,直冲瞿能中坚,瞿能不为所动。于是朱棣又率精锐数千突入其左掖,欲左右夹击,突然,燕军阵后尘起,
李景隆领三万之众,抄燕军阵后杀来,朱棣驳马回战,驰入敌阵,且战且退,独当一面,以小股精骑,牵制南军大批人马,意使别部诸将致力于力战,造成李景隆局部以多制少之势,耗其精力。然所骑战马接连受伤,马死剑折,先后三次更换,连连退却,阻于河堤。瞿能见状挥刀杀来,接近赶上,朱棣慌撇战马,急走登堤,情急生智,立于堤上,假装挥鞭,似召堤后伏兵,李景隆凝有伏兵,不敢向前,急令瞿能后撤,瞿能抢抓机遇,率铁骑奋勇杀出,大呼:“燕王倦矣,不趁此时擒之,更待何时。”士卒振奋,所向无敌,提下数位燕将同百余骑士均被斩杀,朱棣无法阻挡,惊惧失色,只得重新策马绕堤而逃,正当燕军惊惧欲乱之际,忽然刮起一股
旋风,
李景隆将旗嘎然折断,南军为之所动,朱棣见有机可乘,亲率劲骑绕出敌后,和前来救援的
朱高煦千余精骑合兵一处,乘风
纵火,烟焰涨天,杀得李景隆丢盔解甲,残败而逃。南军将士一时无有主力,混乱一团,各自突围回撤。瞿能见朱棣冲破其营,心下甚慌,为掩护主力,瞿能、瞿郁(或瞿良才)驳马迎敌,驰入阵地,阻挡朱棣,再看各阵,俱被风沙卷得纷乱,不知方向。正要冲开夺路,沙尘卷到面前,迷目难开,瞿能不幸被朱高煦领众击落马上,其子瞿陶也难逃厄运,直至薄暮时分,
俞渊、滕聚等将领也相继战死,血染沙场。
李景隆趁夜南奔,重牛马,丢弃一地,
白沟河两岸数十里伏尸累累,断戟残兵,洒满遍野,鲜血染红了河水。
白沟河之战,除瞿能父子所率部众之外,李景隆部下的官兵被杀或溺河而死者数万之多。此次战役,朱棣抓住时机,指挥部队,一举击溃南军,从此,
朱允炆再也组织不起来大规模的军事征讨,由此朱棣转守为攻,取得战事上的主动。
建文三年(1402)经多年欲血奋战,朱棣率军直趋金陵,李景隆为朱棣开门迎降,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
永乐,历时四年的
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史书称之“淮以北鞠为茂草,”当为真言。
明崇祯十六年(1643)
弘光帝朱由崧南巡途中,经长丰,闻此地名宦乡贤,得知
瞿通、瞿能父子三代为国尽忠尽烈,情为所动,赐瞿能"平阳伯",在瞿能墓、其父瞿通墓前渡碑立记,以传后世。
清雍正七年,瞿能裔孙瞿恂奏请朝庭,清皇敕赐在今
合肥市城中(现安徽省政府大院位置)建“瞿公祠”,
春秋致祭。
轶事典故
靖难之役
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瞿能跟随
李景隆北上讨伐朱棣。在攻打
北平市的战役的时候,和他的儿子率领数千骁勇善战的起兵攻进了彰义门,就在快要取胜溃敌的时候,李景隆命令让他们等候后方大军一同前来,于是便贻误了这千载难逢的战机,使得燕军在短时间内迅速修正补充,终因寡不敌众,瞿能父子率众被迫又退出了北京城。
恰逢当夜天气寒冷,燕军便用水浇在城墙上,不一会水便凝结成冰,等到再次攻城的时候,因为城墙湿滑而未成功,最终,李景隆全军覆没。后来,瞿能跟随李景隆大军驻扎在
白沟河与燕军作战,瞿能父子奋勇杀敌,骁悍难当,所向皆为所破。
第二天在此作战的时候,瞿能等人更加骁勇,几乎擒获了朱棣,正在危急时候,朱棣假装召来后续部队来掩护自己,使得南军怀疑而不敢追击,因此朱棣才得以逃脱。天快黑的时候,瞿能等人又率领军队寻找燕军主力作战,同时全军高呼“灭燕”来涣散燕军军心,提升自身士气,一战斩杀燕军数百人。
后来,南军将领
俞渊、滕聚等人又率领军队和瞿能会和,一时间,南军士气大振,大有顷刻间将燕军踏为粉的势力和气魄。但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在燕军士气低落,即将溃败的时候,上天将自己的同情降落到了朱棣身上,突然之间,一阵狂风突起,将南军的将旗吹折,在“天人感应”大行其道的那个时候,这对南军的打击是致命的,一时之间,军中为之相视而动,南军即使胜算在握,但此时军心大乱,无心作战,而燕军则是争先恐后,奋勇杀敌。
朱棣遂乘机以精骑突出绕其后乘风
纵火,挥师猛攻,瞿能父子及
俞渊、滕聚等将领在混乱之中不幸战死。
李景隆无奈,率领残军败将逃往
济南市坚守不出,从此,战争的优势开始转向朱棣一方,最起码从天意上可以这样说。
神箭传奇
“
皇帝,这是大明三箭之一的落月。”那禁军
校尉世代从军,这样的东西他一眼就可以认得出来。在
朱祁钰问细节的时候,这校尉解释道:“万岁:大明三箭是指三个弓术了得的传武之家,第一是开国魏国公徐家,箭名“贯日”;第二是开国将领瞿家,曾经统领全国卫所的
都督瞿通所在的瞿家,箭名“落月”;第三就是
杨洪老将军的杨家,箭名“狼牙”。这就是大明三箭!”
关于瞿家,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故事,这个故事只有正宗的皇帝才知道。朱祁钰不算正宗的皇帝,一些秘闻他并不知道。比如,瞿能父子几乎就活捉了当年的朱棣,瞿能当年十七岁的儿子,一
箭射中永乐大帝的头盔。而差一点被俘,又被射中头盔的永乐大帝也曾经针对此事,留下的一份记录。
这记录不在史册中,只在皇家秘室当中。所以
朱祁钰对于瞿家很陌生,一个已经消失了五十年的武将之家。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
瞿能,
合肥市人。父通,
洪武中,累官
都督佥事。能嗣官,以
四川省都指挥使从
蓝玉出
大渡河击西番,有功。又以副总兵讨建昌叛酋
月鲁帖木儿,破之双狼寨。燕师起,从
李景隆北征。攻
北平市,与其子帅精骑千余攻彰义门,垂克。景隆忌之,令候大军同进。于是燕人夜汲水沃城。方
大寒,冰凝不可登,景隆卒致大败。已,又从景隆进驻
白沟河,与燕师战。能父子奋击,所向披靡。日暮,各收军。明日复战,朱棣几为所及。王急佯招后军以疑之,得脱去。薄暮,能复引众搏战,大呼“灭燕”,斩馘数百。诸将
俞渊、滕聚复率众来会。会
旋风起,王突入驰击。能父子死于阵。通渊、聚俱死。精兵万余并没。南军由是不振。
人物评价
瞿能是
靖难之役南军的重要将领之一,他多次在南军士气底下的时候身先士卒,振奋士气,大破
北军,最后英勇战死。相对而后投降的大将
盛庸,平安等人,可说是有了身为一个武将的英雄气节。
瞿通、瞿能、瞿陶(或史称瞿良才)一门三代为明朝尽忠尽烈,真可谓“满门英烈,世代忠良”。朱棣念起瞿能威武英姿。后明福王朱由在
长丰县考察时得知此事后,心有感动,赐瞿能谥号“平阳伯”,在瞿能墓、其父瞿通墓前渡碑立记,以传后世。
清雍正七年,瞿能裔孙瞿恂奏请清庭,清皇敕赐在今
合肥市城中(现安徽省政府大院位置)建“瞿公祠”,
春秋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