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斯华,1940年生于上海,毕业于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中国
古筝演奏者,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古筝研究会理事、香港民族音乐学会理事及永久会员、香港艺术家联盟成员,东方乐舞交流学会理事,上海中国古乐团特约演奏家。
项斯华早年专修
钢琴,后师承
浙江省筝名家
王巽之,又从
曹正、郭鹰学习其它流派筝乐。毕业后,项斯华先后在北京电影乐团、上海乐团和
中国歌剧舞剧院任古筝独奏演员,并任教于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及
中国音乐学院。1981年移居
香港特别行政区,曾任教于
香港中文大学和
香港演艺学院。1993年移居
温哥华。
1956年录取
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主修钢琴。1958年改向王巽之学习浙江筝乐,1960年直升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大学期间除了继续师从王之,也向曹正、郭鹰、任清志学习
河南省、
山东省及
潮州市筝乐。另外,也和同学
王昌元、
孙文研、
范上娥、张燕等人,协助
王巽之记谱整理
浙江省筝曲,并编写了上海音乐学院第一部
古筝系列教程。
古琴家
成公亮亦为其同学。
1962年,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用两张不同音阶的筝演奏〈海青拿天鹅〉,获得《
人民画报》及各大报介绍,一夕成名。
1966年至1979年间历任北京
中央新影集团乐团(今
中国电影乐团)独奏演员,并兼任
竖琴演员。上海乐团、中国艺术团独奏演员。和
吴文光、
龚一、
李祥霆等人参与了文化部的“琴筝瑟乐器改革小组”、“录音录像小组”。“录音录像小组”从事
京剧的唱腔
器乐化工作,此期间项斯华从
李世济学习京剧程派唱腔,并移植于
古筝上演奏,成果有模仿程派
程砚秋的《
文姬归汉》唱段,根据
言菊朋的演唱移植的《
捉放曹》选段,另外还有《
卧龙吊孝》、《
逍遥津》的唱段;其中《
文姬归汉》曾在1975年的理查·尼克森访华晚会上演出并获得好评。
1981年和舞蹈家
陈爱莲、
高胡演奏家汪炳炎、歌唱家
李元华、舞蹈演员张晓萍、叶健平、
二胡演奏员王树人、
扬琴演奏员安庆馏、作曲家
陈紫等中国歌剧舞剧院成员组成“中国表演艺术家小组”出访
欧洲。1981年底移居
香港特别行政区,1982年应聘于
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后又在
香港演艺学院教授
古筝。1984年和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的音乐学者、演奏家、作曲家、乐评家吕炳川、
叶明媚、
刘靖之、李明、
毛宇宽、
曾叶发、梁沛锦、吴赣伯、李德君、
周凡夫、黎键等人一同创立香港民族音乐学会并担任理事。之后多次前往北美、欧洲、东南亚、
日本、
新加坡及台湾等地举办个人独奏会。
她以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为主,并借鉴、学习、融汇了
琵琶、
三弦琴及西洋乐器的技法。特别注重手形的正确,强调手指各关节的自然、放松,注重手指动作的幅度和触弦点,“摇指”细腻而干净,音色清澈而明亮,左手的吟、揉、按、滑的分寸得体到位,讲究发音、追求美的音色。
她演奏的〈高山流水〉,“细致朴实,深刻细腻,音色醇美纯净,格调清新,有气质、有乐思、有特色,明显丰富了
古筝这种乐器的表现力。”
八十年代初,中国唱片社、日本东芝EMI株式会社分别出版了项斯华演奏的古筝专集《
渔舟唱晚》和《项斯华中国筝名演集》,此系首次出版中国民族
器乐的个人演奏专集。由日本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岸边成雄博士所监制的《项斯华中国筝名演集》亦荣获日本文部省艺术祭大奖。此款录音,於
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早已逾金唱片销量,也成为中国筝曲的经典录音之後,香港及台湾的唱片制作公司等又出版项斯华的专集·《出水莲》《灯月交辉》《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
梁祝》及《望乡吟》等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