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姓,中国姓氏之一,是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
延姓的源流有多种说法,第一种是出自呼延氏,系出匈奴族。《
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匈奴四族有呼衍氏,入
中原地区改为呼延氏。”呼延氏家族以
太原市为繁衍中心。《
姓氏考略》中记载:“今
陕西省有呼姓,为呼延氏所改。”这说明,有呼氏,又有取后字“延”做为自己姓氏的姓,也就是延氏。延姓迁民后裔分布不详。第二种是源自
姬姓,据《
古今姓氏书辨证》《姓氏寻源》记载,
吴国有公子
季札,受封于州来称为延州来季子,其后裔有延姓。第三种是
姜姓逢伯陵第三子延之后有延氏。中国河南有
延津县延乡,
陕西省有大延水、小延水、吐延水及延州、
延安市、延长等地,皆与夏商时姜姓延人活动有关。
截止2023年,延姓名人有元石门知县延振文,明永乐十五年
举人延皋,
成化五年
鲁山县主薄延福等。
姓氏起源
延(yá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自姬姓。据载,
春秋时,吴国有公子季札,是吴王
诸樊之弟,受封于州来称为延州来季子,其后裔有延姓。
源流二
源自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据《汉书·西域传》载:“西域亦有延氏。”望出
河南省。另载,
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可地延氏,随
拓跋宏进入中原后改为
汉姓延姓。
得姓始祖
季札
延姓始祖为延季子。季札这个人不但是延姓的祖宗,同时也是
吴姓和
延陵氏的始祖神。在《中华姓氏通史———吴姓》中提到,“谈吴姓,不可不提吴王
寿梦第四子
吴季札,季札的历史并非仅仅写在
季子庙上。”其原因有三:其一,季札两度让位出走,他的一生伴随着
吴国的兴亡;其二,季札不但多才多艺,且仁德谦和,至贤
孔子,被后世奉为“
至德第三人”,是中国道德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其三,季札子孙繁衍发达,今吴姓各支族谱大多出自季札之后,以他为始祖神。
季札的祖先是
周代的
姬泰,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
王季以及孙子昌。(昌就是
周文王,姬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
吴国。孔子曾经说过:「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延陵季子是
春秋时吴国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季札,又称公子丸,封于延陵,城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称延州来季子。父
寿梦欲立之,辞让。兄
诸樊欲让之,又辞。诸樊死,其兄
余祭立。余祭死,
夷昧立。夷昧死,将授之国而避不受。夷昧之子僚立。
阖闾使诸刺杀僚而自立,即阖闾。札虽服之,而哭僚之墓。
季札让国
季札是
周代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称「延陵季子」。其父寿梦继承了
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
哥哥
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他说:
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
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
季札的厚德感动了
孙吴之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孔子对季札让国的赞誉之辞:“延陵季子其天民乎!”
季札挂剑
季子贤明博学,屡次聘用中原诸侯各国,会见
晏婴、
子产、
羊舌肸等。聘鲁,观周乐。过徐,徐君好其佩剑,以出使各国,未即献。及还,徐君已死,乃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后以"挂剑"为怀念亡友或对亡友守信的典故。亦以讳称朋友逝世。
季札和孔子同时代而年长,两人齐名,在当时并称为“南季北孔”。
司马迁赞美季札是一位「见微而知清浊」的仁德之人。《
春秋》载,季札于公元前485年死后葬在申港西南。后人在墓旁建季子祠,墓前立碑,传说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10个古篆是
孔子所书(现称孔子手书的文字只有两处,另一处是
比干墓碑上的“殷比干墓”四字)。今申港中学所在地就是季子祠原址,清朝
康熙南巡之时曾为季子祠御笔题写“让德光前”四字,
爱新觉罗·弘历外传一书中也提到第六次下江南曾到过季子墓。姬、季、吴、寿(
寿梦)、延的祖先都是一个。算到今日延姓也流传了2500年了。
贤者的谦恭礼让、非凡气宇和远见卓知,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空中,闪耀不绝。在这个「季札让国」历史故事的背后,还有一个溯源主题余韵不尽。
中原地区与
吴国一带的人们,都是同祖共宗的兄弟。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千百来人们本就同根同源,同体相依!
迁徙分布
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延姓祖先奉旨大槐树下集中迁往:
河南省、
山东省、
河北省、北京、
天津市、
陕西省、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徽、
江苏省、湖北、
湖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山西省等地。全国各地都有延姓宗迹,而且有的地方十分集中,比如陕西绥德,
广饶县,山东莘县西延营村,莘县相庄村,山西
阳城县润城镇,
遵化市鸡鸣一村;
赞皇县秦林村、王家坪村等。【鸡鸣一村】遵化市鸡鸣村是河北地区延姓最大的集中地,目前村民1000多人,延姓人大概占到80%的比例。据称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鸡鸣一村都是延姓人,直到近代才从临近村落迁入才打破了“独姓村”的状态。村里祖庙在抗战时期被烧毁,据说槐树直径都有一米多。【延集村】
大王镇延集村是山东地区延姓最大的聚集地,目前有村民近2500人,延姓人占到了大概99%的比例,堪称绝高的比率。据称,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内延集村全村曾都是延姓人,直到清朝时从邻村周庄
刘姓人迁入才打破了它“独姓村”的状态。
绥德县延姓:公元1368年开始,洪洞大槐树人口大迁移,延氏家族一部分人迁往
河南省、
山东省、
河北省、
陕西省、安徽等地;其中于公元1376年,一少部分延姓人经由洪洞大槐树迁往
黄河西岸的陕北绥德县,定居于绥德县西延家岔村和绥德县的东延家岔。西延家岔的延姓后移居于纪家湾,二十里铺,寨柳沟,石家沟,孟家沟等地。东延家岔的延姓后发展至
延泽民、延家坪、张家峰、延家沟以及延家川。绥德县也是陕西及
西北最大的延姓聚居地。
延姓的迁民祖先神位供奉于大槐树祭祖堂九号供橱。
历史名人
延广
[汉]
胶东半岛太守,《通鉴注》条:“
刘彻太初三年,‘胶东太守延广为
御史大夫。
延笃
[公元?年至一六七年]字叔坚,南阳人。生年不详,卒与
刘志永康元年。少从
堂溪典、
马融受业,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师。举孝廉,为平阳候相,以师丧弃官。桓帝以博士徵,拜议郎,与
朱穆、百边韶共著作东观。又徙
京兆尹,宽仁爱民,郡人欢戴。以怃
梁冀,适病免归。家居为教授。后遭党事禁。
永康市初,卒于家乡。乡人图其形于
屈原之庙。笃论解经传,多所骏正。所著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凡二十篇。
延煦
[清]宗室。字树南,满洲正蓝旗人。
咸丰六年(一八五六)
进士,官
礼部尚书。工书、画,尤擅山水。配
完颜氏亦精绘事。时有赵、管之目。尝合作避暑山庄图,为艺林珍赏。《
八旗画录》、姓氏谱》:[宋]延松年,
淳熙九年,任
芜湖市令。
[元]延承直,
皇庆元年任武江县令,建儒林书院于城步。
[明]延鹤,著《得月楼记》。
延祥
大兴人,
洪武中任河东运使,有善政。延应翁,
乐安县人,万历间任
孝义市典史,有治行。
当代名人
延治富
男,1942年9月出生,陕西绥德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
西北政法大学。现任
中国检察官协会、
陕西省法学会、陕西省检察学会会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榆林分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榆林地区检察学会秘书长。
延自强
男,1943年7月生,
绥德县人。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研究员、中西医结合
副主任医师。甘肃中医学院副研究员。甘肃中医学院附院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针灸科主任。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理论、针灸、普内科的实验研究及临床。
延增成
男,1938年8月生,陕西人。毕业于
陕西省委党校。原任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宣传部长。现任中国当代书画理事,
陕西省书协理事,榆林地区书协主席。
延鸿飞
男,1954年9月生。
陕西省艺术馆副研究馆员、副馆长、《百花》杂志主编。先后供职于
绥德县文化馆、榆林市文联、文化艺术报社、陕西省艺术馆。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评论100余篇。小说获“
庄重文文学奖”,散文集《回家》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延艺
男,陕西省绥德县人。
中国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曾执导过《大秦帝国》、《
大秦岭》、《
特殊争夺》、《博士县长》、《张大千》、《真爱如山》、《
盘龙卧虎高山顶》等影视剧
延荣科
男,
汉族,1954年5月出生,
云南省禄丰市人。
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协党组书记、主席。1977年7月参加工作,198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武定县委副书记、县长,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州水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楚雄州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州长。2010年当选为楚雄州八届州政协副主席。
延振宏
男,1966年出生,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
山东大学,一直从事律师工作,中国律师协会会员,专业律师,现任山东名泉律师事务所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