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塘镇,位于
益阳市安化县。地处
资江中游北岸,安化县县城东北部48公里,是安化县的东大门。
羊角塘镇系丘陵地区,山地平缓,东临
桃江县、南接小淹、西靠冷市、北连鼎城、
桃源县。
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5度,常年平均
降水1614mm。至2017年,面积246.71平方公里,总人口4666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羊角塘镇常住人口为45410人。
羊角境内以山地为主,群峰叠翠、沟壑纵横。善溪流经全境。盛产木材、
孟宗竹,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黄金石英英等。镇内乡镇企业较发达,烟花爆竹、
造纸、碎石已形成规模,烟花爆竹远销全国各地。
羊角塘得名有三种传说:一说此地常有
旋风,“旋风名曰羊角”,故称羊角塘。又说,古时善溪涨大水,下来一只金羊,到塘后不见了,故而得名。三说,此地古为羊角寨,故为名。
历史沿革
古代地理著作《
尚书·禹贡》,按自然区域把天下划为九州,以“荆及
衡阳市惟
荆州”,今
安化县自在荆州之域。
春秋时期,湘境之群蛮与鄂境之荆楚常相争战。至春秋中期,
楚国势力扩张至今湘北,
战国吴起相
楚悼王,始并蛮、越,取得
洞庭湖、
苍梧县之地,此时湘境大部分并入楚国疆域,今安化当属之。
唐溪茶园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并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安化属
长沙郡。
西汉初,置益阳县(一说秦置),属长沙郡。高祖五年(前202),改长沙郡为国,
东汉光武时期改为郡。今安化属荆州长沙郡益阳县。
东汉
建安年间,
刘备借荆州,长沙郡一度为刘所据,今
安化县地当属之。三国时期,今安化属吴长沙郡益阳县。太平二年(257),吴分长沙郡为湘东、
衡阳郡二郡,今安化属吴衡阳郡益阳县。
西晋因旧制,今安化属荆州衡阳郡益阳县。西晋怀帝
永嘉元年(307),析荆、广二州地置湘州,今安化属湘州衡阳郡益阳县。
隋初,废郡为州,
长沙郡改为
潭州,隶属
荆州市,今安化隶荆州潭州益阳县。大业三年(607),复改州为郡,今安化属长沙郡益阳县,仍隶荆州。
唐朝,州郡并称,一地二名,长沙郡即潭州,史称潭州长沙郡。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潭州长沙郡属
江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为东西两道,今
安化县属
江南西道潭州长沙郡益阳县。
晚唐时,藩镇割据,梅山土著民族起而攻州县,反统治。
光启(885—888)年间,梅山“为蛮所据”,不听朝命,不服州统、不为县辖,“不与中国通”。今安化县境史称“梅山蛮地”,经
五代十国至北宋中期无变。
北宋熙宁五年(1072),朝廷遣章惇开
新化县置县,六年敕名安化(取归安德化之义),隶荆湖南路潭州
长沙郡。县治初设伊溪东启安坪(今东华启安坪),
南宋建炎四年(1130),毁于战火,县治迁伊溪西,即今梅城镇。
孛儿只斤·忽必烈分华夏为1个中书省和11个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大德(1297—1307)初年,又分全国为22道,道下置若干路。今
安化县属湖广行省湖南道潭州路。文宗
天历二年(1329),改潭州路为天临路。今安化随之改属湖南道天临路。
明初,改天临路为潭州府。
洪武五年(1372),改为长沙府。九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布政使司(即
湖南省),省下分设四道,今安化县隶湖南省
湘江道长沙府。
地势
民国初年,废府保留道,改长宝道为湘江道,今安化属湖南省湘江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撤销道,保留省、县两级,今安化直隶湖南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湖南划分9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今
安化县隶第六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划10个行政督察区,安化改隶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6月28日,中共安化县工委率人民武装进入县城,宣布安化解放,8月,
湖南省成立
益阳市,安化属益阳专区。
1951年8月,安化划出部分区、乡归新建的
蓝田县(今
涟源市),并随县域变动,将县治迁至东坪。
1952年12月,撤销益阳专区,安化改隶常德专区。
1962年底,重建益阳专区(后改称地区),安化复隶益阳专(地)区。
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地区,建立地级益阳市,
安化县属之。
1996年1月22日,安化县政府根据
湖南省民政厅和益阳市政府《关于安化县奎溪等5乡撤乡建镇的批复》,正式行文:撤销奎溪乡,设立
奎溪镇,辖2个居委、32个村。撤销羊角塘乡,设立羊角塘镇,辖1个居委、49个村。撤销冷市乡,设立
冷市镇,辖2个居委、43个村。撤销长塘乡,设立
长塘镇,辖1个居委、44个村。撤销连里乡,设立
渠江镇,辖1个居委,16个村,镇人民政府驻渠江。上述5镇的行政区域不变。
自然资源
全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属山丘地带,总人口58451人,耕地3082公顷,有水田2800公顷,旱土433公顷,林地4783公顷。全镇背倚太白峰,最高峰太白峰海拔779.4米,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群山起伏,壑深泉幽,茂林修竹,
溶洞遍布,
清江河水自西向东流经羊角塘、兰桥、八歧注入
湘江。祁羊公路、羊过公路贯穿东西。镇境物产丰富,商贸活跃,回龙的
重晶石矿,铜桥冲的
铜矿,牛坪坳的
铅锌矿,金竹山的
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品位高、藏量大,重晶石曾远销
美国、
加拿大、
日本。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羊角塘镇常住人口为45410人。
经济
羊角塘镇属丘陵地区,
土层深厚,土地较肥沃,气候适宜,灌溉条件较好,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是
安化县粮食主产区之一。全镇有稻田37600亩,旱土7234亩,园土21500亩。粮食作物以稻谷生产为主,旱粮有红薯、玉米。
1949年以前,肥料缺乏,品种低劣。施用农家肥、火土灰。稻种为“长谷早”、“白谷早”、“油粘”、“火毯粘”、“红毛梢”等。常年亩产150~200公斤。羊角地区土层深厚肥沃,适宜松杉梓杂和
孟宗竹生长。
清代和
中华民国,二都竹木商人,将当地木材运抵
益阳市、
武汉市出售,获利颇丰。因此,羊角人很注重森林蓄积。大片林地都被封禁,刀斧不得进山砍伐,到处森林茂密,古木参天。经50年代的大炼钢铁,开荒种粮,以及山林权属的多次变动,森林破坏极为严重,后虽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幼林面积扩大,但几乎没有成材林的蓄积。
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山林权属稳定下来。加之经济的发展,居民普遍使用
液化石油气,作炊用的薪柴林很少砍伐。松杉
孟宗竹覆盖占总林地面积27万亩的85%。松杉活立木蓄积量达50万立方米,楠竹蓄积量1500万根。2000年全镇林业总产值390万元。
社会
基础设施
水利:昔时,境内稻田灌溉主要是山塘、河坝,龙车、吊桶引水灌溉。70年代末,境内建成小I型水库2座,小Ⅱ型水库10座,河坝5处,山塘40口,电灌6处,高坑田引山泉灌溉。90%的稻田能旱涝保收。
公路:1957年建成常安公路,境内13个村通车。随后陆续建成羊角塘至金鸡、羊角塘至武潭公路并铺设沥青路面。外资助建了大岩至裕丰、羊角至
花甲10公里水泥公路。到2000年,全境实现了村村组组通公路。
电力:1983年,羊角建成30KV变电站。1984年羊角、金鸡分别建成公社农电站。至2000年,全境50个村(居委),实现村村户户通电。
教育发展
安化县羊角塘镇文昌阁学校于
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建塾办学。1911年辛亥革命后,以
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教育开始了一系列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改革。1912年,改建为文昌阁学校至今。百年来,“文昌阁”风云际会,人文蔚起,培育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了不少的社会名流和时代精英。文昌阁学校以她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办学历史,在羊角乃至安化教育发展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是“二都文明”的发祥地和摇篮。借百年校庆之机,从文明兴校着手,再续百年辉煌。
学校用地四十余亩,新楼鳞次栉比,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教室宽敞明亮,功能室现代化设备齐全,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校园里,绿树成荫,四季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学校严格实行《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考评细则》,并将每位教职工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学校每一个学年对教职工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面进行独项考评。教师们为人师表,厚德载物。
学校重视学生的品德、文明礼仪教育。通过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品德教育课、德育课题研究等活动,学生承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获得了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讲卫生的感性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付诸行动,提高了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言行蔚然成风。学校每学期的表彰大会,大力表彰“文明标兵”和“三好学生”。
走进文昌阁校园,到处洋溢着民主、和谐、温馨的气氛。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文明建设工作作出了中肯的评价。2007年获
益阳市教育局授予的“安全文明学校”称号;2008年获安化县委、县政府授予的“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获益阳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文明单位”称号。
旅游
风景名胜
位于羊角塘镇南边2.2公里处的太阳山,始建于
清代,起初是庙宇,清代
两江总督陶澍曾赋诗:竹叶插花两边排,五龙捧圣上天台,犀牛望月朝东海,中间现出太阳来。非常形象地把羊角塘的竹叶山、插花岭、五龙山、犀牛山和太阳山五座名山嵌入诗中,描绘出秀美宜人的自然风光。慢慢随着周边群众的发展和信仰,由太阳山下的卢氏家族出资、出地、出力、出树木重新修建了庙宇和新建了公路,后于2008年全线贯通
水泥路,正式成立了太阳山宗教活动场所和太阳山人文景点,成为了羊角塘镇人民休闲、旅游、纳凉、小吃、健身的好去处。
参考资料
羊角塘镇.安化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20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