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岗镇位于
单县西南部、鲁豫交界处的
浮龙湖北岸,距县城21公里,南与
虞城县的
利民镇、
田庙乡交界,东与
黄岗镇为邻,西与
高韦庄镇相接,北与
曹庄乡相连。南北最大距离11.5公里。总面积133.9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历史沿革
浮岗镇政府驻地浮岗集,
清代顺治建村。1943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中共辛滩区分委,1949年10月,建单县第二区,1955年10月改称浮岗区,1958年设立浮岗乡,同年9月归入曹庄人民公社,1984年重新设立浮岗乡,1996年撤乡设镇,为浮岗集镇,2001年2月与李新集、聂
付庄乡合并为新的浮岗镇。
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
李白、
杜甫、
高适游猎孟渚(今
商丘市东北、
单县西南部即浮岗一带)。
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谢汉在浮岗一带发动白莲教起义。
清
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
黄河决口门王楼,官员刘庸率军堵黄,现存龙门口。
1935年,李新集小学成立,吕焕章任校长,当时隶属
虞城县夹河乡。
1936年底,中共党员孙志谦从
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回到家乡,在单西南浮岗一带开始有党的活动。他是在单西南传播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第一人。
1937年,孙志谦和王振杨、高大飞、刘苍岩等一批返乡学生,在单西南创办读书会,学习研究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国,吸收发展了刘苍岩等十几人入党,在单西南建6个中共党支部。浮岗、耿刘庄开始有了中共党的组织。
1938年5月9日,
日本侵略军占领李新集,烧毁民房40余间,枪杀无辜村民20余人。
时年6月,李新集护防队成立,共有3个班,42人,
长枪30支。
时年8月,护防队在李新集南门外击毙日本宪兵队司令白晓林。
1939年3月,在单西南成立中共滩黄区分委(主要包括的
黄岗镇、浮岗镇、
曹庄乡一带),书记
陈玉璋。同时组建了辛滩特别支部,陈玉璋兼任支部书记。
1943年8月,建立中共辛滩区分委,书记李权。
时年8月,建立了辛滩抗日区公所,驻浮岗、耿刘庄一带,区长于化一,是为浮岗建立人民政权之始。
1944年6月,中共单西南工委改建
临河县,辛滩区分委属之。
1945年6月28~30日,冀鲁豫军区所属18团、20团,配合
单县、
曹县、
成武县3个县中队,一举歼灭驻守在马庄村的伪保安24旅,以及
商丘市赶来增援的日伪军1000余人。
1945年,中共临河县委、县政府改建为中共单虞县委、县政府,中共辛滩区分委、区政府属之,书记李权,区长黄延训。
1949年9月9日,单虞县撤销,单县政区统一规划,是时浮岗建立二区,始称中共单县二区委员会,1955年改称中共浮岗区委会,驻地浮岗。
1954年,李新集联合诊所成立,当时隶属高韦庄区。1978年改为李新集公社医院,是浮岗镇辖区内最早的医院。
1958年3月,
单县撤区并乡,浮岗二区撤销,建立浮岗乡。
时年8月,撤乡成立人民公社,浮岗划归
曹庄乡,称跃进人民公社,驻地曹庄。
1976年,李新集东村李继宽自办石棉瓦厂,当年购买
嘎斯和
解放牌汽车各一辆,此为浮岗镇辖区内最早的汽车。
1977年,李新集东村购买24马力直流发电机组一部,使全村196户村民用上了照明电。
1978年12月31日,李新集人民公社成立。
1984年2月,机构改革,重新设立浮岗乡,成立浮岗乡委员会,驻地浮岗集,聂付庄同时设乡。
1990年,镇北村支部书记魏相魁安装了第一部民用电话。
1992年1月,浮岗镇成立木线生产技术协会,共有会员187名,从事产品的开发研究工作,使全镇由单一的木线生产发展到6大系列120个品种,成为全国最大的木线生产基地之一。
1993年6月,省委书记姜春云在县委书记的陪同下,视察了
浮岗水库,并到库区看望了农民群众。
1996年7月5日,省委副书记陈建国在中共菏泽地委书记董昭和、行署专员李明先的陪同下来浮岗视察。
时年12月,《浮岗乡情志》出版,填补了镇史志
编修的空白。
1997年4月28日,撤销浮岗乡,改设浮岗集镇。
1999年5月12日,三里井、李油坊村被中共菏泽地委、行署评为小康村。
时年10月,李油坊村李存轩等6位农民集资300万元,在
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租地0.8公顷,建成150套高标准商店门市,并在上海自办了胶合板厂和地板砖厂。人民日报进行了报道。
2001年1月,
浮岗水库二次蓄水,蓄水面积2000余公顷,水深1~3米。
时年2月,李新集乡、聂付庄乡、浮岗集镇合并为浮岗镇。党委书记周再宇、镇长王安民。
时年4月,镇党委兴建万亩玫瑰园,并筹建玫瑰烘干加工场3处,浮龙潭玫瑰茶厂1处。玫瑰生产成了该镇的主导产业之一。
行政区划
2020年6月,浮岗镇下辖3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浮岗集村。
经济
综述
2000年,浮岗镇工农业总产值4.96亿元,人均纯收入2600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1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存款余额7.5亿元。
2011年,浮岗镇财政总收入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2亿元。人均财政收入943元,比上年增长1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620万元,增值税278万元,企业所得税61万元,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6.1亿元,比上年增长5%;各项贷款余额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
2018年,浮岗镇有工业企业2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5家。
第一产业
1946年,粮食总产551万公斤。是年夏,实行土地改革。1949年,粮食总产1650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突破400公斤,总产2204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境内2000公顷库地实行综合开发,复耕土地1733.3余公顷。在库区内开挖东西河1条,南北引水沟4条,水库周围建扬水站6处,使全镇85%的土地成为稳产、高产田。2000年,粮食亩产780公斤,总产突破3200万公斤。
1990年以来,镇里实行
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先后发展
苹果、
车厘子、酥梨、
油桃、梅杏、柿子、李子、
冬枣等优质高效果800公顷,年产稀有果品1800万公斤。全镇建冬暖式种养大棚510个,主要种植
中国樱桃、瓜菜,每年向市场供应水果、瓜菜150万公斤,亩效益近万元。2000年,地膜覆盖西瓜面积533.3公顷,亩产西瓜3000公斤,年效益1200万元。
全镇主要有
废黄河经济林带、
太行山堤林带和库堤综合林带三大绿化工程。现有杨、柳、槐、桐等用材树木180万株。2000年底,实现农业总产值1.4亿元,其中
种植业9500万元,林业1650万元,饲养业1700万元,其它1150万元。
2011年,浮岗镇有耕地面积5.5万亩,人均0.8亩,以种植小麦、玉米、瓜菜为主,农业总产值达到6.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生产粮食225万吨,人均327
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瓜果、花生、山药,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4.4万吨。畜牧业以饲养水产
蛋鹅、黄牛、生猪、羊为主,蛋鹅饲养量20万只;
肉牛年末存栏2200头;生猪年末存栏2.4万头;山羊饲养量0.8万只,年末存栏量6.7万只。
第二产业
建国前,全镇仅有少数红炉、白铁、小砖窑、酒坊、油坊等私营手工业。建国初期,手工业作坊大都停办。1959年春开始发展社队集体工副业,先后建起农具厂、榨油厂、酱醋厂、面粉厂、砖瓦厂、糕点厂等
小型企业13个。至1962年,从业人员1800人,固定资产50余万元。1965年,成立运输队3个。1970~1977年,先后办起李新集东村石棉瓦厂,毛庄、石小集、唐寨、聂付庄村砖瓦窑厂4个,预制件厂3个,木器厂2个,农机配件厂1个。1978年,镇办企业总产值50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400万元。1985年,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社队企业改为乡镇企业,初步形成镇、村、联户、个体等多种形式办企业的格局。至年底,镇办企业总产值超过200万元,村办企业总产值达300万元以上。90年代后,装饰木线生产成了该镇第一主导产业,全镇有个体、联合体、镇办、村办各类木线加工企业2275个,从业人员11058人,产品包括木线、木园、雕刻装饰材料、人造板等六大系列120个品种,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仅此一项全镇人均收入超千元。
2011年,浮岗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4.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8%,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1.5%,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利税1.8亿元。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4家,职工1800人,以橡胶、医药、网具、装饰材料等为主。
第三产业
建国前,境内有老君寨、浮岗集、聂付庄等集市,均处鲁豫交通要道,尤其是李新集的商业、饮食业、服务业、钱庄等店号较多,各类店铺50余家。建国初期,发动群众入股办起李新集、浮岗集、聂付庄三处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1953~1956年,对私营企业进行了
社会主义改造,私营企业纳入合作化轨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得到发展。1978年,有国营网点14处,集体60处,个体500余户,农村各类小商贩400余家。90年代,个体私营经济步入快车道,国营集体商业服务网点全部实行集体或私人承包。近年来,镇政府又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先后建起林庄、大王庄、苗土楼、谢楼等8处农贸市场,拓宽商业街道16条,建成花生、桐木、蔬菜、建材、服装等各类专业市场14个。2000年底,全镇个体工商户2901户,私营企业330家,个体运输500家,其中客运户129户。1993~1998年连续6年被评为全市先进乡镇企业明星镇。2001年,全镇
引进项目13个,利用外资500万元,对
浮岗水库进行了综合旅游开发,并对境内名胜古迹进行修,举办了浮龙潭一日游,从而拉开了发展旅游业的序幕。
2011年末,浮岗镇有商业网点31个,职工371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72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城乡集贸市场6个,年成交额4000万元。
特色产业
小饰条办成大产业:
浮岗镇的装饰木线生产起源于1991年,1992年发展壮大,形成了李油坊、三里井、北村、郭庄寨等12个木线生产专业村,并在北京、
上海市等全国100余处大中城市开办工厂263家,设立门市527个。浮岗装饰木线、木园、细木工板成了全国各大装潢市场叫得响的名牌,木线生产成为全镇主导产业。
玫瑰飘香张楼村:
张楼村是远近闻名的玫瑰生产专业村,全村玫瑰面积100公顷。该村大搞玫瑰深加工,生产的
玫瑰花茶、玫瑰饮料,市场供不应求,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1500元。目前,玫瑰种植已普及到全镇8个行政村。
牛马庄皮碗加工久盛不衰:
牛马庄的皮碗加工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50%以上的户,全家常年搞加工,还有的户雇工生产,自己专事购销。现在,牛马庄村的皮碗加工已带动周围8个自然村,成为我国最大的专业化皮碗生产基地。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年收入3020元。
苗西工业园带富一方百姓:
苗西村工业园始建于1997年,至1999年,全村新上杨木旋皮厂32个,从业人员1400人,年加工杨木50万方,年利税320万元,年创社会效益近千万元,户均年增收入5000余元。
自然状况
该镇地处
黄河冲积平原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总面积13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73.3公顷,
平均海拔55米。辖区内的
浮岗水库为省大二型水库,东为浮龙潭,西为月亮湾,总面积25平方公里,水深1~4米。库区内鱼鲜鸭肥,水产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经济作物有玫瑰、
冬枣、白腊、桑叉、棉花、花生、瓜菜。该镇是花生种植大镇,种植面积2333.3公顷,其中地膜覆盖面积1000公顷。全镇植被面积826.7公顷,覆盖率56%。
全镇辖40个行政村,总人口6.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8‰。现有回、苗等少数民族56人,周、王、张、刘、李、魏等41个姓氏,其中
李姓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初期,全镇经济总收入不足30万元,1978年,人均收入仅为378元,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4.96亿元,人均纯收入2600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1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存款余额7.5亿元。该镇以装饰木线生产而闻名,是江北最大木线生产基地,木线生产促进了全镇农业、运输业、商业和餐饮服务业的振兴和发展。
社会
人民生活
建国前,人年均粮食120公斤,经济收入不足100元。建国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70年代,农民以
玉蜀黍属、
番薯为主粮,80年代以小麦面粉为主食,90年代以面食加鸡、鱼、肉、蛋为主食。70年代穿青、蓝、白单调衣服,如今样式新颖,逐步向高档发展。全镇已有90%以上的农户建设钢筋水泥结构的新居,人均住房面积23平方米,电话装机总量5800余部,移动电话800余部,闭路电视普及率80%。80年代普及自行车,90年代摩托、机动三轮、各种汽车已成为代步工具。2000年,全镇拥有个人小轿车68部,中巴客车41部,大客车6部。1998年,全镇已实现“四通”(户户通电、通自来水,村村通程控电话、通柏油路),20%的农民加入社会保险。1999年,镇敬老院被评为省级敬老院,有36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在此安度晚年。1998年,镇被
菏泽市评为小康村建设先进单位,三里井村、李油坊村被菏泽市评为小康村。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2600元。
镇村建设
1996年10月,实现150公里镇级公路建设。1996年,镇驻地两条主街道建设竣工。1997年以来,投入城镇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新建楼房200幢,拓宽改造9条街道,总长20公里。
浮岗水库始建于1958年
大跃进时期,面积20平方公里,设计蓄水量0.96亿立方米。1958年9月,水库第一次接纳蓄水,最大蓄水量7700万立方米,施灌小麦面积1.63万公顷。1958年10月,建立了浮岗水库管理站,并设140人的专职护堤队伍。1961年,停蓄还耕。2000年11月,
浮龙湖重新启用。2001年,充分利用水库及库区10余处文化积淀较深的名胜古迹,积极
发展水库观光旅游。2001年7月,投资20万元完成了镇驻地至
浮岗水库大堤1000米硬化铺油工程。镇驻地大街门面、路灯、下水道、电话线、有线电视等统一规划管理。1998年3月,浮岗镇被
菏泽市政府命名为“小城镇建设明星村”。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00年境内有私塾18处,学生283人。1909年开始兴办学堂,建私立初等小学堂3处。1930年兴办
国民学校9处,学生456人。1940年,建抗日自强小学1处,学生34人。1949年境内有小学12处,在校生73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29%。建国后,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李新集村从1952年创办农民夜校,坚持14年,多数学员达到初中文化水平。80年代,全镇学校房舍、设备均达到省级标准,联办初级中学2处,小学38处。90年代,镇投资600万元建起3处高标准中学和6幢教师公寓,投资20万元,购置闭路电视30台,有小学42处。1990年,成立成人教育中心校,培育农村各类技术人才1850人。2000年,全镇有小学25处,在校生7683人,中学3处,在校生2000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及学校设施均达省级标准,先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毕业生1824名,其中本科生135名,专科生585名。
2000年,全镇共有
科技人员1285人,自1984年以来,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3项。1997年,镇木线条加工技术协会被
菏泽市评为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00年被菏泽市评为先进农村技协。
医疗卫生
建国前,境内医疗条件较差,只有8名中医,5个中药铺。1951年,在医药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浮岗卫生所。1952年,成立爱国卫生工作协会,开展群众性挖蛹、灭蝇、灭蚊、捕鼠运动。1953年,成立联合诊所,卫生技术人员增加到19人。1958年,建卫生保健室,同年改为卫生院。1970年,各村成立卫生室,配赤脚医生,推行合作医疗制度。1979年,成立李新集卫生院,占地3.3公顷,有门诊、病房、职工住房54间,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1990年,李新集卫生院扩建改造,建门诊、病房楼各一幢,医疗工作者44人,病床40张,辖石老家等3处卫生所,年门诊病人68796人次,住院1345人。此外,有
村卫生室18处,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9人。1991年2月,苗土楼村卫生室荣获“
菏泽市先进行政村卫生室”称号。1997年,李新集卫生院投资20万元购置B超机等先进医疗设备,改善了医疗条件。2000年,有李新集镇卫生院1处,村级卫生室30处,病床121张。
2011年末,浮岗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2个,门诊所67个,
中心卫生院有病床5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7张,固定资产总值23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30人,其中执业医师37人,
执业助理医师31人,注册护士32人,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3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浮岗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站3处,各类文化专业36户,图书室34个,藏书30万余册,书法研究院1个,学校体育场12处,85%的村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66%。
社会保障
2011年,浮岗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户,人数8人,支出1.2万元,比上年增长9%,月人均120元,比上年增长7%。医疗救助6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63人次,共支出1.32万元,比上年增长3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86户,人数3612人,支出303.4万元,比上年增长28%,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长3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4人,支出53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福利费107万元,比上年增长15%,敬老院1家,床位60张,收养农村五保老人58人。社区服务设施48个,其中社区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5个。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4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基金支出合计4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8万人,参保率59%。
学校教育
境内学校体育活动空前活跃,体育竞赛形成制度。镇强村有体育场、文化活动室等。浮岗镇传统武术源远流长,有近千年的历史。建国后,浮岗武坛群英,多次参加各级武术比赛、表演并获得荣誉。80年代始,群众尚武精神复苏并发展。
文化
浮岗镇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诸如地方戏、书法、
唢呐等民间艺术代代相传。建国后,群众文化更加活跃和繁荣。1958年建文化站。1960年建
广播站。1971年建电影队。80年代,强村、机关和学校建图书阅览室,镇建立档案室。1996年12月,《创业之歌》(浮岗乡情志)一书出版发行。全书分创业、地名、史料、英4篇和附录共5部分,20万字,重点介绍了全镇的近代革命斗争历程和当代经济腾飞、百业兴旺的景象。
强镇由来
1996年,该镇各项经济指标综合评比进入
菏泽市24强。获得的省、市主要荣誉称号有:1995年,菏泽市
计划生育先进乡镇、
山东省先进党员活动室;1996年,菏泽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菏泽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菏泽市
纪检监察先进单位、菏泽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校、山东省创建
地方武装富民工程先进单位;1997年,菏泽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技术协会先进单位;1998年,菏泽市个体私营工作先进单位、菏泽市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乡镇、菏泽市个体私营工作先进单位、菏泽市小康村建设先进单位;1999年,
菏泽市小康村建设先进单位。
传说
很久以前,这里紧靠孟泽,水边小村有一
何姓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捕鱼,生活富足。夫妻二人相敬相爱,可不惑之年仍无一男半女。一日妻梦见庭院荷花中端坐一小女孩,十分可爱,便紧紧抱在怀中,醒来后便觉腹中异样,不久一女婴呱呱坠地。老夫妻喜不自胜,都说是上天垂怜,荷仙送子,便给女婴取名何仙。何仙生来俊秀聪颖,讨人喜爱,七岁时发过一次高烧,不省人事,康复后自称在天上见识许多神仙。
转眼数年,何仙出落成人。一日家中来了位不速之客,走时留下一纸,写道:“孟潴泽边老龙潭,龙王在此建家园,待到二月二日至,废桑弃渔造大船。”老汉百思不得其解,而何仙却看出其中奥妙,非让父亲买木料造船不可。二月二日,何仙窃窃私语:“孟潴泽边老龙潭,龙王在此建家院,等到七月七日至,平地大川好行船。”并挨家劝说村民打造船只。七月一日这天,忽见空中一片怪云,时红时黑,时而绞成大团,时而化成巨龙,虽狂风大作,而固守不散。时不速之客又至。只见他小生打扮,身背青锋宝剑。何老汉见来者不凡,急忙酒肉款待。谈笑间老汉问“空间怪云是何物?”小生脱口而出:“
敖丙出海作恶。”老汉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来者随手拿起两个酒杯,口口相对推至桌心道:“云游四海处处家,不商不渔不种麻,专管世间不平事,一杯薄酒作报答。”五日后,怪云呈现龙状,吞云吐雾。夜间小生莫名失踪,只见空中乌云翻滚,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夜半时分,空中时而红,时而火,并伴有兵器相撞之声。时黄河之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而来,何仙疾呼众人登船,而自己却被卷入水中。
数月后,逃生者返归乡里,只见
天水市茫茫,水中冲击出一岗,犹如龙首。后来人们便把这儿称作“浮龙潭”。老夫妻思女心切,每日在潭边哭啼、呼唤女儿,眼泪渐渐汇成湖泊,被称作“月亮湾”。后来有人无意中抬头望见小生携何仙从云中飘过,都说是
吕洞宾携
何仙姑降伏了
敖丙,救了百姓。
浮龙湖周边有众多名胜古迹。距月亮湾西北1里许,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地方,即古孟潴。这里草木繁茂,芦苇成片,狐兔出没,风光秀美。唐天宝年间,
李白、
杜甫、
高适游单,在此地跨名驹,控鸣弦,呼鞍马,扫四野,邀遮驰逐,驾鹰猎兔,诗酒笑谈。李白在《秋猎孟潴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伎》中就描写了在孟潴打猎的情景。浮龙湖北1公里北村坐落有玄帝庙一处,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现存大殿三间,厢房四间,大殿雕梁画栋,巨龙斗拱,庙基用33个半石砌成,庙内有玄帝庙碑一块,虽年代久远,碑文仍依稀可辨。当地有一碑单三间之说。其他还有老君寨、老君庙、马踏石、刘庸庵、龙门口等一批古迹。
明代白莲教首谢汉在浮岗一带发动白莲教起义,驱
千户、斩总兵、斗官府、除恶霸,声振朝野。现浮岗镇小寨村西有一枯井,井旁有一石板,上有一碗口大的蹄痕。据当地群众传说,枯井是
起义军的饮马井,石板蹄痕是当年谢汉骑射练武时马踏的痕迹,故称“马踏石”。
龙门口在月亮湾南,相传乾隆末年
黄河一度在浮岗大堤段决口,水势极大,
爱新觉罗·弘历亲自率军救灾,刘庸率队堵黄,屡堵都不成功,乾隆情急之下将手仗抛入水中,水位立即下降。刘庸乘势令士兵收集百姓
铁锅,以
松属串之,滚入河口,致使截流成功。百姓感恩,称此决口处为龙门口,并在决口东侧建刘庸庵以示纪念。
政治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党组织1936年底,孙志谦(曹集孙庄村人),在
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返乡与上学回乡的青年
王振扬、高大飞、刘苍岩等在单西南创办了读书会,学习研究
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抗日救国。在读书会中吸收发展了刘苍岩、高大飞等十几人入党,先后建立6个村党支部。
1939年3月,在单西南成立了中共滩黄分区委(包括现在的
黄岗镇、浮岗镇、
曹庄乡)。1940年,全区共建村党支部18个,共有党员78人。
1943年8月,建立中共辛滩区分委,驻地今浮岗、耿刘庄一带,隶属中共单西南工委,建党支部24个,党员138人。到1949年党员发展到214人。1958年3月,组建中共浮岗乡委员会,建党支部42个,党员486人。1997年,改建中共浮岗镇委员会,建党支部36个,党员发展到1780人。1992年,浮岗乡被评为
单县农村党建先进乡,1995年被评为全县党建先进单位、
山东省先进党员活动室,连续3年被评为
菏泽市精神文明先进乡。2000年底全镇党员人数发展到1931人。
基层政权建设1943年8月,成立辛滩抗日区公所,驻地今浮岗、耿刘庄一带,是浮岗人民政权建设之始。1949年9月9日,撤销辛滩区公所,成立浮岗区公所。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浮岗管辖的村庄分别划归黄岗、曹庄两个人民公社。1984年2月,机构改革时重建浮岗乡人民政府。1997年撤乡建镇,成立浮岗镇政府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辛滩区民众抗日动员会。农民团体:土地革命时期有农会,抗日战争时期有农民提议救国会。1964年,成立贫下中农协会。妇女团体: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妇女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建国后改称民主妇女联合会,1958年12月改称妇女联合会。青年团体:在抗战时期称青年救国会,1949年,建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改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近年又成立
计划生育协会和个体劳动者协会。
交通
2011年,浮岗镇境内有毛高路、姬高路、黄路,并各自与105国道、单虞公路相通。
代表人物
谢汉
谢汉(?~1547)明朝单县浮岗集人。白莲教在单县起义的重要领袖。
谢汉自幼务农,喜欢习武练棒。1547年邀怀州人
杨雄、商大常、
田斌等,布场传道,联络四方乡勇,迅速发展教徒数千人,发动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4月28日被
山东巡抚何溪调集数万官军围剿,后被俘,英勇就义。
周自齐(1869年—1923年),男,
汉族,字子,
单县人,出身官绅世家,书香门第,其父周镐秀曾任
广东省候补巡检。1896年赴美留学。曾任清政府驻美公使馆参赞、游美学生监督、外务部左丞左参议、学部丞参上行走,1909年7月任游美学务处总办,1911年2月兼任
清华大学监督,1911年2月至1912年1月出任清华学堂监督,1923年病故于上海。周自齐在任游美学务处总办和清华学堂监督期间,主持考试选派直接留美生三批共180人;主持筹建游美肄业馆(后改名为清华学堂),择定拥有30余公顷的清华园作为校址,聘请教员,招收学生460人,清华学堂于1911年4月29日正式开学。
魏振亚
魏振亚(1902~1938)又名魏飞龙,单县魏家寨(现魏范庄)人,幼读私塾,17岁投笔从戎,在
阎锡山新编二师金宪章部下任排长。1937年串联官兵400余人组成抗日义勇军独立支队,在山西
大同市河头、麻峪口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得日军、汉奸闻风丧胆,人们都称他的部队是“飞龙神兵”。
1938年6月,投靠
八路军,队伍正式改编为
晋察冀抗日游击队第一支队,魏振亚任副司令员。是年秋,部队在六梭山下大王村休整,被叛徒出卖,遭日军重兵包围,英勇就义。死后,人们在此立碑纪念。
陈玉璋
陈玉璋(1909~1939)号琢甫,单县陈李庄人。曾任中共滩黄分区委书记(滩黄地区包括今
黄岗镇、浮岗镇、
曹庄乡等地)、单县县委书记。16岁入私塾读书,1931年考入菏泽六中,1934年考入
山东省第二师范学校,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发动组建辛滩区抗日救国会,是浮岗地区第一位党的领导人。1938年冬,建立中共滩黄区分委,1939年5月,任单县县委书记。
郭献亭
郭献亭(1888~1975)单县霍庄村东郭庄人。9岁在本村读私塾,18岁开始学医,22岁行医乡里,1950年在浮岗区卫生所任中医师,1957年调
单县中心医院中医科任中医师,1964年被选为单县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3年选为县政协委员、县政协副主席、
山东省政协委员。1975年12月22日去世。
刘苍岩
刘苍岩(1914~1983)又名刘树松,山东单县刘井村人。1932年考入菏泽南华中学,毕业后,到菏泽朱集小学教书。1935年率领全校师生到沙土集大街上游行声援“一二九”运动。1937年由王振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先后任
贵州省正安县委组织部长、
播州区县委书记、地委副书记,贵州省委农工部副部长等职。1983年2月在贵阳逝世,终年69岁。
程华亭(1915~1990)单县浮岗乡程庄人。1938年参加革命,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人民解放军优秀指战员。
1938年2月,参加中共单县县委在黄后楼举办的青年抗日训练班,毕业后任单县县大队军事教官。是年秋,调任湖西抗日义勇队炮兵排长。1941年4月,调任
八路军黄河支队十四团三营营长。在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中,先后被任命为湖西军分区八团团长、军分区参谋长等职。建国后,任军委空军汽车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重庆296兵工厂军代表。1955年6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56年由
重庆市调武昌任总参修械学校校长,被授予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转业到
徐州市工作,任徐州市机械工业局局长、重工业局局长、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市科协副主席等职。1987年离休。1990年逝世。
孟静芝
孟静芝单县浮岗乡孟杨村人。1935年入党,是浮岗最早的共产党员。解放前,先后任单西南办事处主任、单县县委军事部长、统战部长、单县县政府秘书等职。解放后,长期在北京工作。80年代初,任中国聋哑协会名誉主席。现已离休,住北京。
黄延训
黄延训1924年6月出生,
黄岗镇东海子村人,193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次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黄岗区中队指导员、黄岗区区长。1944年至1947年任辛滩区(驻地今浮岗、耿刘庄一带)区长,是浮岗地区第一个政权机关的负责人。1948年任单县县大队副大队长、副政委等职。解放后,历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独立二旅宣传科副科长、北京军区
装甲兵宣传处处长、装甲兵装备部副政委等职。1981年离休,住北京。
谢孔宾1930年出生,单县浮岗西王堂村人。15岁考入单县中学读书,毕业后参加了小学教学工作。后又考入大学中文系深造,毕业后在
高中任语文教师20余年。1980年调菏泽师范学院任中文系、艺术系书法讲师,后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9月10日,
菲律宾商报以整版篇幅、通栏大标题《中国著名书法家谢孔宾作品选》作了报道和评论。其专著《法书教程》为许多大专院校采用为书法教材。作为副主编参编了《中国书法原理》大型著作。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其作品选入《中国书法优秀作品集》,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现任菏泽师范学院书法副教授、
山东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高等院校书协常务理事、
菏泽市书协副主席等职。
王可正
王可正1962年出生,单县浮岗镇陈吴庄胡楼人。现为山东省菏泽一中分校校长、
山东省单县第一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近年来,先后被评为菏泽市教学能手、市新长征突击手、市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
李文栋
李文栋1964年2月出生,浮岗镇三里井村人,
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87年任村会计,1992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94年被评为菏泽地区优秀农民企业家、
单县十佳模范党员。三里井村被中共菏泽地委、行署授予“乡镇企业明星村”“百强村”“先进党支部”“奔小康先进单位”“
计划生育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徐广爱、徐广云
徐广爱、徐广云系同胞兄弟,家住浮岗镇王楼村,出身
唢呐世家。代表作有:《李天保吊孝》《
打金枝》《抬花轿》《七品芝麻官》等。
二百斤
二百斤姓齐,出生年月、家庭住址无可查考,女性,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单西南、浮岗一带
黄河故道活动的著名女土匪头目。她身高体胖,重达200多斤,故外号人称“二百斤”。性粗暴,善骑射,能在飞跑的马背上使用双抢,弹无虚发,靠抢劫为生。主要活动在北(安徽
砀山县)、虞北(
虞城县)、单西南(
单县)三省交界的
安徽萧县黄河故道省级自然保护区西岸。1943年归顺共产党,改编成
八路军。从此,二百斤就从浮岗销声匿迹,不知去向。
旅游
在单县诸多的旅游景区中,以浮龙湖旅游开发区最为壮观。浮龙湖旅游开发区位于单县西南部,距县城15公里,南依凹凸不平的黄河故道,北接一望无际的黄河冲积大平原,是鲁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浮龙湖旅游开发区由浮龙潭、月亮湾两部分组成。据史料记载,浮龙潭形成于远古时期的黄河决口,呈东西狭长型,东西约10.5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约31.26平方公里,水深3.5—5米。月亮湾因南北狭长似弯月而得名,水深6—7米,水面面积5平方公里。潭湾相通,恰似珠联璧合。旅游区总面积约36.26平方公里。总蓄水量,有闫潭灌区南引黄干线、小浪底焦庄引水闸两条送水途径,水质优良,清澈透底。这里古河碧潭,烟波浩荡,荷莲接天,皓月千里。浮龙湖旅游开发区分为水滨休闲、水上运动、水中情缘、垂钓区、沙滩浴场、淡水养殖、玫瑰苑、人文景点区、服务区九大区域。水滨休闲设在西部引水涵洞以南,风平浪静,置有竹排、龙舟、乌蓬船、脚踏船、羊皮筏子、气垫船等,可为游客提供不同风格的各式船只,游客泛舟水上可以欣赏到娇嫩欲滴的荷花,随风起伏的芦苇荡……水上运动设在东部,这里风大浪急,暗流涌动,喜欢冲浪的游客可大显身手。水中情缘区设在潭中三岛,游客可在此纳凉、品茗、对弈、吟诗作画。垂钓区设在月亮湾东部,这里芦苇丛生,荷叶成片,草丰鱼肥,设有钓位、遮阳伞。淡水养殖区设在南部,游客可观赏围网、网箱养鱼,领略江南鱼米之乡的一流风光。玫瑰苑设在公路两侧,每年春夏之交,香飘万里,彩蝶飞舞,使人流连忘返。人文景点区在水库周边村庄,有古孟潴、
玄帝庙、刘庸庵、
老君庙、黄龙口、马踏石等大批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的文物古迹。服务区设在水库北岸浮岗镇驻地,可停车、餐饮、住宿,购物、娱乐。
今日的
浮龙湖旅游开发区,碧波万顷,荷花飘香,帆影点点,游人如织。堤上
垂柳成荫,凉风习习,水中鱼肥鸭鲜,水产丰富,已成为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人们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浮岗镇境内的浮龙湖旅游度假区,成立于2010年7月,位于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的
单县西南部。度假区总规划面积5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3平方公里,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入选第三批
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街道)。
2020年7月29日,浮岗镇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地理环境
浮岗镇地处单县西南部,东接
黄岗镇,南邻虞城县利民镇、田庙乡,西连
高老家乡与
高韦庄镇,北与
曹庄乡接壤。区域面积114.01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浮岗镇辖区总人口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18人,城镇化率2.94%。
2017年,浮岗镇常住人口59401人。
2018年,浮岗镇户籍人口714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