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境乡
广东省海丰县附城镇下辖乡
鹿境乡位于广东省海丰县附城镇,据传南宋嘉定年间吕青冈、蔡道山、岳婿两人一日出游,发现龙津河下游离海丰县城五公里处,有一被丽江水包围的长方形山麓。东南(偏西)走向,长约五公里,宽约三公里,东边高山长有啼血杜鹃,每逢春天时节满山映红,俗称“红花山”。遂决定在此定居,开基之日偶见二鹿嬉戏于山中,颇觉景象迷人,即兴命名“鹿境”。
历史沿革
鹿境乡(俗称六仔乡)吕蔡二姓的始祖吕青冈、蔡道山是翁婿,吕蔡始祖系从莆田市同时迁来海丰县鹿境开基,繁衍子孙,建基立业。
吕姓出自姜姓,吕氏太始祖姜伯夷(齐姜神农之后裔,受封吕国,以国为姓)创姓祖姜伯夷是炎帝的后裔,为舜四岳长,佐禹治水有功,于虞、夏之际,封于吕,建立侯爵吕国,称许文叔。吕国历夏、商,世有国土,至西周周穆王时,吕侯入朝任司寇。姬静时又称吕为“甫"。《诗经·大雅,嵩高》有“维岳维神、生甫及申"之句。其中的“甫"指的就是吕侯。吕国在今南阳市县西一带,延续至春秋初期(公元前688年),吕国被楚文王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吕姓。散居韩、魏、齐、鲁等地,史称吕氏正宗。姜伯夷之苗孙姜太公,名姜子牙、字子牙,垂钓于渭河之滨,遇周文王聘为相,助周有功。被封于齐,成为齐国第一代国君,其子齐丁公为齐国第二代国君。其后代吕青世居山西省,助刘邦立汉有功,封为阳信县候,故有“渭水家声”、“河东吕氏”之望族。鹿境吕姓始迁祖吕青冈,原籍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后迁居海丰县鹿境。
蔡姓太始祖蔡叔度(周文王第五子,受封蔡国,以国为姓)之后裔多居河南济阳区,称为“济阳蔡氏”。汉魏期间由于战乱给蔡氏宗族的变迁带来极大的影响。晋朝末年先祖蔡剑之孙蔡彦礼徙居浙江省钱塘,其子蔡用元、蔡用明王潮王审知(闽王)兄弟率众从固始县入闽之同时,举家迁居闽之泉州市,初居同安区,不久由泉州迁居闽省兴化郡仙游县。蔡用元第六代孙蔡襄北宋名臣?宋端明殿学士)建造泉州洛阳桥,扬名天下,故有以“洛水家声”为其郡望。其次子之苗孙--鹿境蔡姓始迁祖蔡道山,在南宋年间随往东莞任职的叔父蔡淳甫(县令)路经海丰县县时,观其土厚人稀、山水秀丽,有意来海丰开基创业。宋末(新山家谱记载明初),蔡道山偕同岳父吕青冈举家从莆田市县猪菜街八角井徙迁海丰,起初安扎于堤冲村、道山村、后择龙津河畔(现海城镇龙津社区灵爷宫址)。据传吕青冈、蔡道山深晓堪舆学,认为该处不适合建巢筑穴,需另择地建居。
即兴命名“鹿境山”。鹿境山从头至尾凸出六个山头,高出水面的土地即为陆。“陆”与“鹿”近音,意为福、禄、乐,闽南语把数字的“六”(陆)读为“蜡”,先人寓意“蜡仔山”。又闻从“蜡仔”到“鹿境”还与地名的雅称有关,经探讨查得岭南古为百越属地,“蜡仔”也是古越南语地名、即“山仔”的意思。从马宫越海遥望之,鹿境山严似鸡笼,南海船人称“内鸡笼山”亦称“小金笼山”(马宫西北侧海中的“关拦山”为大金笼山)。在宋朝战乱时,传说金龙公主曾在山顶筑鹿寨为王,称该山为“金龙山”(又传赵昰把大小金笼山易名为“金龙山”)。鹿境山脉逶迤起伏,状似鹿,故名“鹿岭”、“鹿山”、“鹿”。明嘉靖《海丰县志?山川》载:《随志》谓“海丰有黑龙山是也”,说明清代前又称“黑龙山”。
平地起金峰,山明水秀,依山环水之胜地--鹿境,是海丰县附城吕蔡两大姓的摇篮。鹿境吕姓始祖吕青冈之长子吕永山生:渔潜、绿松石、竹逸、幽兰、梅轩、仙童(新山与池口六大房);次子吕归畴生:云野、云兴、云隐、云溪、云龙、云峰(新南六大房),住西南边。鹿境蔡氏始祖蔡道山之长孙蔡石涧生:博士“仁房”、崇阿“信房”;次子蔡石泉生:处士“义房”、学士“礼房”、逸甫“智房”、(新东北五大房),住东北边,汪村住吕蔡两姓中间,却新北和新山交界处归新山管,汪姓是青岗公家童的后代。鹿境地早有杂姓聚居,数百年来陆续迁出,现还有姓谢的谢厝田和姓洪的洪厝田寮二村住丽江市(渡仔溪)南畔。
自先祖从闽省迁徙海丰县开基创业至今,鹿境族人吕蔡两姓和谐生息,人丁兴旺,子孙蕃衍。今包括鹿境和出祖的海内外宗亲约有二十五万人(2008年数据),后裔支派立宗分布四海,汇入中华民族经济、文化之洪流。
鹿境乡名胜古迹颇多,有的以形状肖似而得名,有的以景色壮丽而取胜,有的因传说而扑朔迷离,不一而足。鹿境周边河流蜿蜒环绕,就有海丰八景之一的“丽江月色”。山上有“金龙公主”筑寨遗址、山间有“圣井古迹”。乡之西南边有“御宴潭”、“龙舌埔”、“仙踏石”、“輋港庵”、“太阴娘宫”。乡之中间有“菩堤古庙”。乡之东北边有“古巷”、“抗日烈士陵园”、“先人公妈庙”、“车地树灵”(蔡氏祖祠)等等。鹿境乡有史以来是一个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地方,素有名乡之称。
大事记略
民国时期
1924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六月三日,接连两次飓风暴雨、洪水成灾,鹿境一带农作物损失严重,房屋倒塌。
1937年:农历九月初一日,刮热带气旋、中心风力12级以上,暴风挟带海潮,鹿境大部份地区受海潮淹没,连续三年不能耕种。因只有闪电无雨,群众称此次飓风为“铁风"。
1941年:农历四月初九日,池口村有25位群众被日军抓到村后山坡町头,用机关枪扫射,惨遭杀戮。随后,日寇进入鹿南村,抓百多名青壮村民赶到老爷公庙旁边的山坡上,准备扫射屠杀。幸得此时中国国民党黄子才部队驻在荣港九栏村,发现鹿南山上有日本兵活动,便用迫击炮向日本兵射击,炸伤一名日本兵,慌乱之际,救了一批村民。但仍有吕胜伦等12位村民被日寇抓到径口村路边活埋。这就是血腥腥的“四·九"惨案。同年,盘踞径口山的日军向鹿南半輋村(现新城村)轰击两颗炮弹,造成“七尸八命"的惨案。
1943:旱灾连续四个月,造成大饥荒,又遇霍乱流行,鹿境民众饿死,病死者甚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1日,陆丰市宣告解放,鹿境乡同时庆祝解放。
1950年:全县行政区域划分为七区一镇44乡,鹿境归属第一区新霞港乡。
1951年:鹿境新东北村为全县土改运动试点。同年,开展“清匪、反霸、退租、退押"八字运动。
1952年:全县开展土改运动,评定阶级成份。鹿境各村派驻土改工作队,各村成立贫雇农主席团、领导土改工作。
1953年:成立“龙山区"(即十一区),鹿境归属龙山区管辖。是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9月2日,强台风12级以上,降雨量116.9毫米。鹿境内涝成灾二天,房屋倒塌,作物损失严重。
1954年:新南组织劳力,对丽江市下游进行裁湾截流,筑坝蓄水的改造工程。经排咸蓄淡,成为“淡水池"。既可灌溉农田,又可供村民饮用。是年,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5年:鹿境出动劳力,修建“引赤工程",从赤岸经关东、赤山、新江将赤岸溪水引入鹿境,灌溉农田。鹿境各村开始办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6年:完成从初级农业合作社到高级农业合作社过渡。是年,开展对私营商店、工厂实行“公私合营"改造私营企业为“合作化"。同年,新南村吕以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当年秋,新东北小学开始办初中班,被县教育部门命名为“海丰县第七中学"。
1957年:5月13日,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为531.9毫米,鹿境地区洪水成灾。是年开展反右派斗争运动。是年冬,全县撤区设大乡。龙山区分为:三新、赤山、联河、守望四个乡。三新乡人民政府设在新北村,当年端午节,鹿境龙舟队在全县举办的锦标赛中夺得亚军。
1958年:9月成立海城人民公社、三新乡(鹿境)归海城公社管辖。是年,公社组织社员上山砍柴,兴建高炉大炼钢铁。在农业生产中,大搞深翻改土,小棵密植,双龙抢珠等不切合实际的大增产运动。放卫星盛行,农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同时又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用钱,大刮共产主义风。
1959年:该年中期:鹿境全乡从海城公社划归陶河公社管辖。当年10月动工兴建公平水库,鹿境各村集中主要劳力上水库参加劳动。
1960年:6月8日和9日,鹿境各村遭受台风、暴雨,海潮袭击。
1961年:冬,鹿境从陶河公社划出,成立三新人民公社。
1962年:鹿境“三新虹吸管"穿过丽江江底,引青年水库水解决农田的灌溉。是年8月31日—9月3日,遭受台风、暴雨、海潮袭击。
1963年:丽江渡仔溪首次架设木桥,结束村民坐渡船过溪的历史。当年,池口从新山大队划出,成立池口大队。
1964年:开展“小四清"运动。是年7月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5年:4月,三新公社撤销,归入海城人民公社管辖。7月,鹿境各大队开展“四清运动"。是年10月,兴建西溪水闸及丽江水闸。是年11月18日,创建《香港吕氏宗亲会(有限公司)》。
1966年:5月“四清运动"结束。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六通知》,宣告文化大革命开始。是年9月,新南创办全县第一所农业中学“海丰县新南农业中学"。是年秋,西溪(西闸)桥闸竣工通车通船。
1967年:经县政府批准,将丽江市10孔桥闸,划出一个专给新南、池口排水、排洪。是年冬,全县对黄江流域进行裁湾截直改造工程。
1968年:4月,海城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鹿境各大队也更名“革命委员会"。是年11月,兴办合作医疗。
1970年:贯彻中央文件,开展“一打三反运动"运动。
1971年:7月,县政府组织农村支部书记到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参观学习。是年,池口大队组织劳力修建一条长100米,高7米,上宽8米的拦河堤道。当年,鹿境各大队向干部、群众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党叛国"文件。
1972年:南方日报发表题为《开门办学好--海丰县县新南农业中学调查报告》的特写文章。
1973年:鹿境各大队开展基本路线教育运动。创建《香港海陆丰蔡氏家族会(有限公司)》。
1974年:鹿境各大队组织“批林批孔"。是年12月,海城公社划出北平市、新江等七个大队归属城东公社。鹿境仍属海城公社管辖。
1975年:海城公社与联安公社共建大液河桥闸,并于当年修建青年水库排洪裁湾截直工程。鹿境各大队组织劳力参加工程建设。
1977年:鹿境各大队组织专业队,支援“朝面山水电站"建设。是年冬,各大队平整土地,修机耕路,大搞水利建设。
1978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978)11号文件,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鹿境部份干部、教师得到平反、恢复工作。
1979年:新南建设一座装机容量75千瓦的火力发电站,供全大队照明之用。
1980年:池口、新山、新北、新东在旅港同胞的支持下,都相继建起了火力发电站,解决群众的照明。是年,为地主富农分子摘帽,为其子女新定成份。
1981年至1984年冬:接通县电网,统一使用“一线用电",群众用电照明得到全面解决。
1982年:鹿境渡仔桥用水泥预制板建成通车。当年10月15日,取消海丰县县革命委员会,复用海丰县人民政府名称。公社、大队也相继恢复原名。是年7月,开展第三次人口普查工作。
1983年:开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大力整顿社会治安秩序。
1984年:1月,海城公社改称为“海城区公所”。鹿境划分为“新东北乡”“鹿山乡”(含池口)、“新南乡”。
1985年:9月10日,鹿境所属学校的教师参加首届“教师节”庆祝活动。
1986年:6月,原新东北乡划分为“新北乡”和“新东乡”。是年,太阴娘宫全面大修重光。
1987年:1月,“海城区公所”易名“附城乡人民政府”,原辖下各乡改称“村民委员会”。鹿境划分为:新南、池口、新山、新北、新东五个“村民委员会”。当年5月21—22日,鹿境遭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
1988年:3月1日,汕尾市建市、辖三县一区。当年新南集资建自来水厂。同年新建“新山小学”教学楼。10月重修“天后宫”。
1989年:鹿境五个村委会党支部开展党建活动。是年正月,新山重修菩堤古庙。重修“文献堂”。
1990年:1月,鹿境五个“村民委员会”更名为“管理区办事处”。是年,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
1991年:重建“鹿境河东堂”吕姓聂氏宗祠
1992年:池口村重建二层的“池口小学”教学楼。
1993年:新北、新东、池口管区新建二层的办公楼。是年新北修建渡仔桥头至村口的水泥道路。
1994年:9月,原新丰小学划分为“新北小学”及“新东小学”。“新北小学”另择校址,新建一座学校。是年,新山集资安装自来水管,村民饮用自来水。
1995年:9月8日,经县统战部批准,县民政局、县公安局登记备案,成立“海丰海外联谊会鹿境分会”。同年新南小学另择校址,新建三层教学大楼。当年12月,西溪大桥及丽江市大桥建成通车。
1996年:新南投资,建设无害化公厕,并对晒谷町进行大修。2月,新山开始修建狮地仔山脚水泥路
1997年:鹿境吕姓始祖青冈公墓进行大修。始祖青冈公墓茔重光大庆市,海内外吕姓子孙举行祭祀大典。同时成立“纪念始祖青冈公理事会”。是年11月18日,新南新建三层办公大楼。
1998年:鹿境吕、蔡二姓同胞共筹资340万元。建成从海城市至渡仔桥的海河公路(即海城至陶河)。全长4500米。同年新北集资建设三横三直的水泥村道3600米长。12月,鹿境五个“管理区办事处”易名为“村民委员会”。
1999年:6月新山村委会新建二层的办公楼。当年3月动工填基开始修建赤西公路。7月,新南学子吕荐瑞高考成绩名列全市榜首,获汕尾市“高考状元”称誉。同年,新南村委会投资30万元,加固丽江堤围及建设排洪站。
2000年:2-5月,修建从新东经新北、新山、池口至大凹村前的赤西公路(鹿境路段)。5月,新南学校新建二层楼的图书馆。6-7月,新山集资改建“榕仔脚”至村委办公楼路段为5米宽的水泥路面,并安装路灯。10月,新南建成一条经仙石、新二、新一、口、新城5个自然村,长1500米,路面宽7米的水泥村道。是年10月,《鹿境蔡氏乡史族谱》印制出版。11月,新山修建从村委会办公楼接至赤西公路的水泥道路。鹿境五个村委会全面架接电话线路。同年秋,建《新北村牌楼》一座,中共海丰县委书记罗校题字。
2001年:新南续建从西闸至双山仔800米长,宽7米的水泥路道。新东建设路面宽5米,长1450米的水泥村道。新南田寮修建从大凹村至该村的路道。新山山头社自然村重新修建村内及接赤西路的水泥路面村道。12月6日,輋港庵重建竣工,并举行重光典礼。是年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鹿境乡供电干线全面换新整改。是年端午节,全县龙舟锦标赛中,鹿境龙舟队夺取亚军。新北村委会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村镇”光荣称号。
2002年:元旦,鹿境五个村委会开通公共汽车。是年鹿境五个“村民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二委”干部。9月,开始重建鹿境双车道水泥结构的渡仔桥。
2003年:新山、池口重修“文献堂”祖,并于农历七月廿二日列祖升座志庆。
2004年:鹿境渡仔水泥钢根桥落成通车。当年端午节,在全县举行的龙舟锦标赛,鹿境龙舟队夺得冠军。龙舟队夺冠后,有两市四县十八镇,近百个自然村的宗亲及邻里群众前来庆贺。鹿境五个村委会及海城灵爷宫、可塘蔡厝围村六个地方同时演“头标戏”,燃放烟花两晚,盛况空前。是年中秋节,《鹿境河东堂吕姓宗谱》正式出版。
2005年:鹿境在渡仔桥头及西闸路口兴建“治安亭”。夜间安排地方武装值班执勤,维护社会治安。新南村委会被广东省授予“广东省卫生村”光荣称号。同年池口兴建“老爷馆”。
2006年:国家宣布免征农业税。鹿境进行第三次的换届选举工作。是年,新山环村水泥路全面贯通。
2007年:新南从西闸路口至新城天后圣母宫前2500米长的水泥村道旁,安装水泥线杆及路灯,并修建村前大池的栏杆。为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新南设置体育健身器械(包括篮球场、排球场)。1月8日,深圳电视台在鹿境新北小学开机拍摄电视连续剧《好大一片天》。4月,《鹿境吕氏文献堂族谱》印制出版。10月,《新南村纪事》印制出版。
2008年:8月《华夏吕姓历代名贤录》印制出版。
2009年:1月,新南修建从(芳名亭)起经和平村前接大凹村前赤西公路的水泥道路。正月,“文献堂”部份先贤功名匾重光悬挂。《鹿境风情录》印制出版。同年重修鹿境蔡氏《济阳堂》十一月十五日竣工,恢复明代古建筑风貌,并举行重光庆典。
地理环境
鹿境乡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其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冬不寒冷,夏不酷热,夏长冬短,春早秋迟;秋冬春旱,常有发生,夏涝风灾,危害较重。气候温暖,多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平均最高气温26℃左右,年平均最低气温19℃左右,水稻安全生长期约260天左右。雨季始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终于10月中旬;每年4~9月的汛期,既是一年之中热量最多的季节,又是降雨量最集中的季节,占全年总降雨量85%左右。
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48%,光合潜力每1/15公顷约7400kg。“冬不寒冷,夏不酷热,夏长冬短,春早秋迟"也是主要气候特点之一。最冷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14℃左右,10℃低温日数的多年平均为2.9天,5℃低温日数的多年平均为0.1~0.3天,极端最低气温1℃;而最热月7月份的平均气温29℃左右,35℃高温日数的多年平均为0.7~1.5天,极端最高气温38.8℃,名副其实的冬不冷、夏不热。据统计,夏季长达183天左右,而冬季只有10天左右。春早秋迟,初春在2月初巳经来临,而初秋至10月底才姗姗来到。
行政区划
鹿境乡在龙津河下游,环绕鹿境山出大海弯弯曲曲的河段,称丽江市。吕、蔡两大姓及汪、谢,村民环绕鹿领而居。分投五个行政村民委员会,辖32个自然村。从西南至东北划分:
2008年统计:鹿境乡有农业户数2710户,12722人,迁出城镇的人数11906人,旅居港澳台及国外的约有39900人。鹿境和出祖的海内外宗亲约有二十五万人。(各村委农业户数、人数由海丰附城镇政府提供)
文化
丽江月色
海丰八景之一,在龙津河下游,环绕鹿境山出大海弯弯曲曲的河段,称丽江。丽江江面较宽,水清、波微,皓月当空之际,朗月印江心,波光潋滟,景色明媚,令人陶醉,引人遐思,富有诗情画意,故称之为“丽江市月色"。
每当月圆之夜,站在鹿境山岭可看到丽江月色之佳景,尤其是秋高气爽的晚上,碧空无云,皎洁明月,将清辉倾洒下来,给微波不兴的江面上涂了一层光明、淡雅、柔和的月色。岸边的翠竹绿林都轮廓清晰地倒映在丽江上。微风拂过,水面上会摇曳出层层闪亮的波光,美不胜收。据载:南宋末代皇帝端宗兵败之后,曾率兵船从甲子镇港出发,顺东溪往西,尔后到达西溪丽江埔。将士们为丽江月色所迷住,从而激发出他们收服破碎河山的豪情壮志。以前,清澈的丽江市水是半咸半淡的,外面的海水从丽江口溯流倒灌,进行渗透,枯水季节的影响范围更大。因此,丽江就能够孕育滋生出丰富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质,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恰好是蚝蚌繁殖成长的理想场地。月光如流水一般舒缓地泻在丽江上,旋即折入水中,照彻江底密密丛丛的贝壳蚝蚌上,使得一些衔珠的老蚝贝,更见璀灿耀眼。与此同时,江底的光芒纷纷返身折射,透出江面。顷刻间,粼粼浪花跳跃着,浮光跃金,好像万千萤虫在闪烁流动,与碧天上的星光月色遥相辉映,确实是美不暇接。丽江市月色曾经使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浮想联翩,留下赞美的诗词。
丽江月色诗赞曰:
横波素练水晶乡,万户蟾光桂蕊香。何处兰舟吹短笛,孺歌月下咏沧浪。——明崇祯十二年己卯科举人黄德(海城人)
玉蟾此夜映波间,万里无尘水自闲。楼外不知人耐坐,一声秋笛过晚山。——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海丰知县徐旭旦
萧疏暮霭垂零露,清质临流树影低。共听风篁声寂寂,还怜江夜色凄凄。
长空众宿皆为掩,极目飞鸟未定栖。此夕扁舟乘兴好,也应绝胜棹剡溪。——清康熙二十二年海丰知县姚德基(浙江人)
鹿境物产
鹿境乡位于县境中部,丽江流域中下流,平原宽广,溪河纵横交错,鱼塘鱼星罗棋布,物产丰富,有鱼米之乡之美称。
(一)粮油类
主要有稻谷、番薯大麦、小麦、黄豆、玉米、花生、芝麻、甘蔗、薏仁、黄麻蓖麻等。
(二)果蔬类
主要有:白菜、芥蓝卷心菜、菠菜、蕹菜、油菜、莴苣包芯菜、大芥菜、韭菜、芹菜、葱、蒜、豆瓣菜、京白菜、椰花、西芥兰、西芹、莞菜、香芋、生姜、辣椒、莲藕木瓜粉番石榴黄皮泸州桂圆、荔枝、香蕉、阳桃、芒果、余甘子、梨、柑、梅、柚等。
(三)花卉竹木
鹿境乡的花卉有芍药海棠花、绣球玉兰、水培水仙、木梨、四季香、万寿竹、菊花、复色矮紫薇、杜鹃花、玫瑰、鸡冠花、含笑、美人焦、仙人掌科万年青、大红花、角花、石榴、凤仙花、圣诞红。竹木:松树雅榕)、松柏树、青竹桑树、槐树、槭属、柳树、榕树、桉树、苦楝树木棉、薄题树、番石榴、檀香、白银树、洋桃树、杧果、龙眼树等。
(四)药材类
鹿境乡民间采集或种植的中草药有龙胆、益母草车前、荆芥、薄荷、白银树、丰葱、祺艾、弄岗报春苣苔、苦皮、韭子枸杞子、何首乌、湘蕾金银花芦根茅根小叶榕树、蒲公英、桑叶乌点规、山滑菜、迷酸仔、蜡里根、莲子草、杜盏头、香附子、柑皮、白花蛇舌草、步地锦、鬼针草、輋藤、鸡屡藤、春根藤络石铁包金火炭母草、千金拨、珍珠菜属莴苣菜、壳菜、箭头菜、水芥菜、灵芝逐风草属)、土沉香吴茱萸乌梢蛇、五花蛇、唇足纲水培水仙只、蛇蜕、蝉衣、蜂蜜、鸡内金、蟋蟀科环毛蚓鳖盖子龟板等。
(五)鸟纲家畜及古近代动物
鹿境乡家庭饲养的家禽:有鸡、鸭、鹅、鸽子、鹌鹑、水牛、黄牛、猪、猫、狗、兔等。常见的鸟类:环颈雉喜鹊、乌鸦、燕子、麻雀、黑枕黄鹂大杜鹃杜鹃科)、苦鸡(秧鸡)、白鹭、老鹰、猫头鹰啄木鸟科、斑鸠、雁鸟、剪尾鸟等。古代近代野兽:华南虎、豹、狼(狮狗)、狐属(山狗)、腊肠犬(播狗仔)、刺猬亚科河猪)、灵猫科(七段仔)、山猪、猕猴水獭亚科等。
社会
教育
鹿境乡素来是海丰县有名的文化之乡,世代崇尚读书,教育蔚然成风。早在一百多年前,鹿南(即今新南村委会)就有一所私塾学堂——庭兰书院,由吕心焯(清代贡生)吕心澄、吕心镜创建,鹿山(即今新山村委会)高等小学于1912年创办,校址设在鹿境吕氏河东堂,先后由吕月槎(贡生)和吕采人(生)父子主持,同时还创办一所女子学校;地址设在继述堂,主持人先后有吕月槎、吕焕标。1923年成立鹿山国民小学,地址在文献堂。(1925年,继述堂女子学校合并国民小学)。鹿南国民小学建于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是一所1-6年级的完全小学。
而鹿境蔡姓(即鹿东、鹿北)原有三个学校(即鹿东、恭寿、笃庆),于1938年合并为济阳小学校址在蔡氏祖祠济阳堂。首任校长蔡家邦。由族中以高薪聘请名师执教,学校设备齐全,办学成绩显着成为全县有名的完全小学。一九五二年命名为“海丰县第一小学”(县重点小学)。一九五六年秋,开始办初中班——县命名为“海丰县第七中学”(次年因食水问题无法解决而撤销初中班,学生一律转彭湃纪念中学就读)。不论解放前还是解放后,由于这间学校教学质量好,办学成绩名藻海邑,所以吸引了不少外乡、外姓学子(如蔡厝围、北笏、新山、小屿、头等乡村),慕名前来求学。历年来,学校为上一级学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工作,鹿境三间小学校招收适龄儿童入学读书;1952—1958年间,三间小学办识字夜校,招收不识字的青、壮年农民进夜校读书识字。由于适龄儿童进校读书的人数逐年增多。1991年,新山另择校址,新建两层楼的校舍,而池口村于1963年从新山大队划出,成立池口大队后,另建池口小学新校舍。1995年,新北村另择校址,新建新北完全小学校舍,新东完全小学仍在济阳堂。新南完全小学在1985年进行大规模改建,1995年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另择校址,新建三层楼的校舍,有大小课室24间,另建有两层楼的图书馆。
1996年,鹿境五所小学,在校学生人数有2124名,达到历史以来的顶峰。鹿境除五所小学校。1966年,还创办全县第一所由大队办的农业中学——《海丰县新南农业中学》,校长由新南党支部负责人吕春厚兼任,1967年由县教育局注册,省教育厅备案,在县教育局大力支持和重视下,逐年扩建校舍。农业中学设初中班、高中班、农机班、植保班等不同层次的班级,有来自县内的学生300多名,拥有十多位大专以上资深的专业教师,为我县培育了一大批拖拉机驾驶员及农业技术骨干。1971年,华南师范大学讲师团到新南农业中学考察,得到他们的好评和肯定,随后,南方日报发表了《开门办学好——海丰县新南农业中学调查报告》的特写文章。县教育部门曾两次在新南农业中学召开全县教育改革工作现场会。新南农业中学作为职业教育途径的探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鹿境乡(2008年统计)从事教育工作的中、小学教师约有250人,有的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在全县各所学校,都有吕蔡二姓的教师。高校学子更是不胜枚举,仅新南村就有256人,其中博士生8人,研究生4人,硕士生15人,学士生79人,本科生75人,大专生90人。
参考资料
《鹿境金龙山民俗》.道客巴巴.2014-12-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大事记略
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
文化
丽江月色
鹿境物产
社会
教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