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湾镇,隶属
江西省抚州市
金溪县,位于金溪县西部,东枕
疏山寺,西关灵谷,南濒
抚河,北通驿道。
浒湾镇镇域国土面积71平方千米,其中镇区面积2.4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2万亩,林地面积4.51万亩,水域面积4000余亩,森林覆盖率42.64%。浒湾老城区有保存完好的传统古街巷规模和赣派建筑类型。浒湾镇是明清四大雕板印书基地之一,明代万历中后期浒湾开始雕板印书,至清乾隆、嘉庆、
爱新觉罗·旻宁几朝为鼎盛时期,延续时间100多年,其中几个著名印书堂号如大文堂、两仪堂、
善成堂、三让堂、文奎堂、旧学山房和红杏山房等,从
康熙印书到光绪,从业达两个世纪。
历史沿革
清同治九年《金溪县志》卷三《都图》载:“浒湾名金冠里,明初浒湾无市,惟古竹街有之,后以舟辐奏,市遂集于此,嗣设府幕一员,算商征税。商贾不胜其扰,市肆萧然。万历间知县丁天清于抚按,撤去专官,按肆量派税,有定额,商集如故。国朝
乾隆三十二年,奏请移
县丞署于此。”卷八《宇》载:乾隆三十二年,
巡抚吴奏请移县丞署于浒湾,并将归德乡的十二、十三、十四、十八、十九等五都划规浒湾就近管辖。
乾隆三十五年(1770)县丞吕宗岳在此建造头们一座,大堂二堂各一,两廊有书房、皂役班房多间,后屡经修理扩建,至
咸丰六年浒湾丞署才毁于兵火。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浒湾即驻有“防兵”,设浒湾巡防署,塘汛等,有时兼管金溪、东乡两县防务。咸丰六年到
同治三年,官军和太平天国军队多次在浒湾一带发生激战,争夺浒湾这一战略要地。同治九年之后浒湾属于
金溪县归德乡十九都,下辖一市(即浒湾街市)、十七村。
民国初年设浒湾镇,解放初仍为浒湾镇,1958年成立浒湾人民公社,1972年从浒湾公社中划出浒湾镇,1978年镇社合一,又归属为浒湾人民公社,后改制为浒湾镇人民政府。
按《金溪地名志》记载,明代初年,
许姓从本县后潭许家迁来,因建村于抚河河湾,故得名许湾,又因在水边,雅称浒(hu)湾,据说乾隆皇帝游江南,至此路牌石碑上“浒湾”二字,脱口而出念成“许湾”皇帝金口银牙,说话不容更改,故浒湾之名一直读做许湾。
地理环境
浒湾镇地处赣东中部,境内群山环抱,丘陵起伏,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岗地等几个类型,其中以丘陵为主。山地
平均海拔500—1363米,
相对高度\u003e300米;丘陵海拔高度100—500米,相对高度50—200米,面积达142.47万亩,占总面积70%。平原岗地海拔100米以下,相对高度\u003c50米,面积40.7万亩,占总面积20%。水资源较为丰富。
地形地貌
浒湾镇境内多为连绵起伏的红壤丘陵,东、西、北三面丘陵似一道绿色的屏障,中部为平岗和田,南部为抚河
冲积平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
灵谷峰最高,海拔320.6米。
气候
浒湾镇属
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降水充沛,光照充足,生长季节长,但受季风气候影响,湿度和降水变化较大,干湿明显,易形成水、旱和高低温等气候因子,年平均气温为17.9℃。
水文
金溪黄栀子土壤主要有红壤和黄壤,红壤是境内最大的土类,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黄壤总面积54704亩,
土层较薄,植被较好,根据土壤分析报告,金溪黄栀子种植区土壤均富含氮、磷、钾、有机质等,适宜黄栀子及其他水果类种植。
气候特点
浒湾镇处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中部,东近
太平洋,受低纬度及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
降水充沛。平均气温为17.70C,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5.50C,最热月为7月,平均29.40C,极端低温-11.10C(1991年12月28日),极端高温40.80C(1978年7月15日)。无霜期平均267天,最长309天,最短为233天,具有冬短、冬暖、
春早、秋迟,作物生产期长、积温高、热量资源丰富的特点,十分有利于
栀子种植与生长。
浒湾镇年平均降水量1856毫米。最多达2308.8毫米,最少为1133.6毫米,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匀,存在一定差异。4—6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48%,1—3月份占22%,7—9月份占19%,10—12月份占11%。由于
降水变率较大,季节分配不匀,黄栀子种植的山地,基本都兴修了
山塘水库,用于灌溉。
浒湾镇年平均1725.6小时,最多2234.2小时,最少1357.3小时,盛夏(7—8月份)日照时数最多,日照率可达50%以上,有利于
栀子生长。
太阳辐射能丰富,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104.6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生理辐射能为52.30千卡/平方厘米。。
自然资源
1、
珍珠岩:分布在浒湾镇大仙岭一带,矿藏量1940万。
2、瓷土:优质瓷土分布在浒湾镇下陈、中州山上,藏量1000万吨。
3、黄
红麻:黄红麻种植面积历史最高峰达1万亩。由于市场波动,面积1500亩,经济效益800元/亩。
4、沙卵石:抚河中有丰富的沙卵石,现有沙石场10家。
5、浒湾镇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疏山古刹、
书铺街、金溪战役遗址。
珍珠岩(Perlite),分布在浒湾镇大仙岭一带,矿藏量1940万。矿床类型及其
珍珠岩是一种火山喷发的酸性
熔岩,经急剧冷却而成的玻璃质岩石,因其具有珍珠裂隙结构而得名。珍珠岩包括珍珠岩矿,
黑曜岩和松脂岩。三者的区别在于珍珠岩具有因冷凝作用形成的圆弧形裂纹,称珍珠岩结构,含水量2~6%;松脂岩具有独特的松脂光泽,含水量6~10%;黑曜岩具有玻璃光泽与贝壳状断口,含水量一般小于2%。
土地资源
浒湾镇耕地面积2.2万亩,林地面积4.51万亩,水域面积4000余亩,森林覆盖率42.64%。
矿产资源
浒湾镇矿产资源主要有
珍珠岩、
瓷石矿和建筑石。珍珠岩分布在大仙岭一带,矿藏量1940吨;优质瓷土分布在下陈、中洲山下,藏量1000万吨;抚河中有丰富的沙卵石,2010年有沙石场10个。
行政区划
浒湾镇现辖洛城、湾彭、下陈、中洲、荣坊、荞岭、丁家、山下、黄坊9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114个村小组,69个自然村,人口2.8万人。
截至2019年末,浒湾镇辖10个行政村、3个社区:共有122个村小组,73个自然村。
人口民族
人口
1990年7月1日,人口普查统计全镇人口近3万人。
截止2019年末,浒湾镇总人口2.83万人,其中镇区1.1万人,非农业人口0.7万。
经济
1992年,浒湾镇工农业总产值达4002万元,比1987年增长了2.39倍,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805元。
2002年,实现生产总值达7332.7万元,财政收入182万元。
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2.01亿元,增长11.1%;财政总收入755万元,增长32.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390元,增长12%。
2015年,该镇国内生产总值3.4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3亿元,城镇基础设施投资4260万元,财政收入22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380元。
2019年,浒湾镇财政收入1138.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9%,其中税务收入730.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42%,
人均可支配收入1.59万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7%。
商贸
浒湾镇商贸繁荣,拥有工商户1800余家,是
金溪县最大的商业城镇和商品集散地。
农业
浒湾镇农业产品主要以优质稻、蔬菜、甜蔗、黄红麻、瓜果为主。浒湾镇蔬菜面积4600亩,以冬瓜、苦瓜、
番薯、
丝瓜、
荸荠为主导产品,现已初具规模。中国闻名的“冬瓜大王”黄富明同志就是浒湾镇下陈村一名普通农民。浒湾镇传统特产有龙须贡面、
金桔饼、
冬瓜糖等。
浒湾镇是金溪县的
甘蔗生产基地之一,甘蔗种植面积有1500亩,平均每年产甘蔗15万斤,种植的甘蔗糖份多,是制糖的上等原料。
2008年,浒湾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
工业
2010年,浒湾镇个体工商户150户,粮食加工企业10家。
浒湾镇先后兴建了国家粮油交易、牲畜、竹木交易市场和占地16亩的综合商贸城,以城区为中心密布了200多个购销点,初步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商贸网络。
文化
浒(hu)湾为何读许(xu)湾
浒湾地处
金溪县西部,古金临驿道中段,
抚河中游。它东枕疏山,西关
灵谷峰,前濒抚河,后通驿道。水路上达南城、
南丰县、
广昌县,下通抚州、
南昌市、九江。这里水势平缓,便于航船,四乡物阜,利于货殖。数百年来一直为赣东数县的粮食、纸张、木竹等物资的主要集散地。木刻印书更是遐迩闻名,有“籍著中华”、“藻丽环”之誉。赣东俗谚“临川才子金溪书”中的“金溪书”指的就是浒湾木刻印书。民国23年(1934)十月出版的《江西各县社会调查概况表》曾载道:“金溪第二区之浒湾镇,素称江西四大镇之一,地沿
抚河,现金临公路即经此,有人口万余人,商店七百余家,贸易以洋方货及附近各县出产之纸料为大宗,商业之盛甲于抚州。
浒湾名称的由来
清
同治九年版《金溪县志》载:“浒湾名金冠里,明初无市,惟古竹街有之,后以舟楫辐,市遂集于此。嗣设府幕一员,商贾不胜其扰,市肆肃然。明万历间(1607),知县丁天毓请于抚按,撤去专官,按肆量派税,有定额,商集如故。”
1986年版《金溪县地名志》载,明初,
许姓从本邑后潭许家迁此,因建村于抚河湾上而得名许湾,后雅称浒湾。
1992年续修《许湾许氏族谱》新序载,文焕公十一世纪末(即
赵煦赵煦在位时)自郡城(今抚州市)大巷迁于金溪归德乡中洲里之西溪金官渡,尔后子孙繁衍,人咸以所居之地名曰许湾。
徐正付在《浒湾琐谈》一文(载《抚河》1982年第二期)中写道,明朝年间,这里只有一个渡口,河岸有一棵大杨柳树,人们因此叫它杨柳渡。一日,许、宋两家到此争地,互不相让。最后议定,各推选本姓壮丁一名,穿着烧红了的铁靴竞走,以竞走倒地为界。
许姓壮丁从洲头走到洲尾才倒地而死,而
宋姓壮丁只走到宋家亭就倒下去了。于是,许姓占据了大片地盘,传说浒湾因此而得名。
从以上文献资料可以看出,浒湾是因许姓而得名。许姓始祖不是明初从本邑后潭许家迁来,而是
北宋末年从抚州市大巷迁此。得名时为许湾,而不是浒湾。
许湾何时演变为浒湾
应当在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八年(1848)以后,其理由是:
一、明嘉靖六年版、清
康熙十一年版(有张士仕修和王有年修两个版本)、清乾隆十六年版、清道光三年版《金溪县志》有关条目均记为许湾。
二、清同治版《
江西通志》载,
金溪县设
县丞一人,
乾隆三十二年移驻许湾。
三、《许湾许氏族谱》首修于明洪武八年(1375),其封面和中缝均为《许湾许氏族谱》,而不是《浒湾许氏族谱》。
四、清理学家和诗文家
李绂(1673-1750)作《归政乡九都二图免役法记》一文(见艺文编)有“秋税输米,抵许湾漕仓”的记载。
五、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八年版和清同治九年版《金溪县志》中的浒湾和许湾混用,卷首绘图均为浒湾图,而卷三都图又称许湾,卷八宇也记道:“县丞旧在县治东南尊胜寺右,清乾隆三十二年
巡抚吴奏请移驻许湾。”
六、民国九年(1920)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初中地理教材“
江西省”一篇中有“金溪浒湾男女善于刻字印书”的记载。
基于以上理由,许湾演变成浒湾的时间当在道光二十八年以后。
浒(hu)湾为何读许(xu)湾
古镇浒湾是明、清时代木刻印书的出产地,其刻印的书籍称为“江西版”。民间流传着不少动人的传说,其中浒湾为何读许湾的传说就有好几个。
传说之一
许湾古名金冠里,三个字的地名,喊起来很不顺口。因坐落在水边,街巷多弯多曲,有人翻书查字,提议不如改名浒湾更好听。一来二去时间久了,也就喊出来了。到了清朝,这里的木刻印书业十分发达,加上交通方便,市井繁华,连乾隆皇帝游江南时,也带着
纪昀几个大臣,慕名乘船来到这里。
乾隆坐在船上,老远见码头上立着一块大石碑,碑上刻着“浒湾”二字,又见车马往来,热热闹闹,不觉脱口夸道:“好一个许湾”!皇帝乃金口银牙,说一不二,浒湾从此就读许湾。(见《抚州地区民间文学集成·金溪县卷》。
传说之二
浒湾,在历史上曾经是金溪、临川、南城三县交界的重镇,水陆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文化繁荣。随着我国雕版印刷的出现,民间印刻事业出现了私人刻本和作坊刻本,给浒湾带来了盛名。明清二代,浒湾刻印的书籍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质量之优都达到空前的程度。镇上的书坊,已不是几间几所,而是形成了两条街,一曰前
书铺街,一曰后书铺街。一部部在浒湾精工刻印的线装书籍吸引着四方文人商贾,自然也到了皇宫。一日,
爱新觉罗·弘历一边翻阅一边说:“许湾书籍著中华!”如是,浒湾只好读许湾。(见林抒《书乡,浒湾散记》)
传说之三
浒湾早先是唐、黄、许、宋四大姓,后来又增加赵、李、姜、周四大姓。在八大姓中,因
许姓人才出得多,地方官也多,故以许姓命名为许湾。到了清代,
赵姓的读书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向皇上奏了一本,说许湾已有上百个姓氏,再称许湾不妥,应予更名,皇上考虑到许湾已是江南十分繁华的集镇,名气不小,改名弊大于利,于是就在许字旁加上三点水,从此,许湾就变成了浒湾。
《江西省一瞥》(周杰编,
商务印书馆发行)载:浒湾为
盱江流域中一个最热闹的市镇,该镇在
金溪县西六十里,商务很盛,特别的出产品有木版的书籍,小说最多。本镇有一可笑的事,便是本镇的名称,凡往来浒湾,不求甚解,不去考查,因车夫船夫说是许湾,就都称为许湾。到后来,凡知道浒湾的都说是许湾。本地人也都称许湾,倘有人称浒湾,便莫名其妙,正合一句“以讹传讹”的话了。
《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载:浒,(一)hu(虎)水边;(二)xu(许)地名用字,
江苏省吴县有
浒墅关镇,
江西省有浒湾。
文化遗产
浒湾古镇历史悠久,素有“江南重镇”之称,距今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是“朝庭之漕仓、赣东之商埠、江南之书乡”,特别是明清木刻印书业遐迩闻名。2013年9月19日,浒湾成为
金溪县入围全省首批百强中心镇的乡镇。2014年3月11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浒湾镇为第六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成为国家级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016年初,浒湾镇获得文化部批准,建立“
中原地区雕版印刷文化保护基地”和“
中国印刷博物馆浒湾分馆”两块牌子;4月,成功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媒体20多家40余名记者全程参与报道的“数字遗产中国行”活动;特别是5月25日中央四套《
国宝档案》栏目以《雕版小镇》为题报道了浒湾
书铺街,使浒湾古镇知名度、美誉度急剧提升。
江西省金溪县浒湾镇的书铺街旧街。江西省金溪县文物部门2007年收集到出自金溪县浒湾镇书铺街的17块明清时期的木刻印刷雕版,其中包括《
耳中人》、《
烧饼歌》等典籍和孤本。赣版古籍在中国的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享誉古籍收藏界的“
金溪书”就是指浒湾木刻印书。浒湾镇雕版印刷始于明代中期,盛于
清代,当时北京、南京、
南昌市、
长沙市、
安庆市、
芜湖市等地书商都在浒湾镇设立书店分号,全盛时浒湾镇有60余家书店堂号,刻字和印书工匠上千人,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等均有刻版刊行。
江西省省
金溪县县浒湾镇曾是江西最大的印书中心从雕版印书最鼎盛时期的三千多人,金溪雕版刻书印书的这一段历史可谓誉满
中原地区。到2007年拥有“临川才子金溪书”之称的金溪雕版印书业不但早已盛名不再,而且正濒临失传。
考古发现:印刷雕版江西省金溪县浒湾镇前
书铺街左新模在翻修老宅天井时,意外地发现了12块清朝时期木刻雕版,同时被发现的还有洪寿云家珍藏的3块清朝时期的印花木刻雕版,以及徐冬荣家的一块两截木刻雕版。这是文物部门继2003年收集到17块明清时期的木刻印刷雕版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印刷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价值。
江西省自古就流传有“
临川区才子金溪书”的说法。
金溪县浒湾镇雕版印刷始于明代中期,盛于
清代,并形成了前后书铺街。北京、南京、
南昌市、
长沙市、
安庆市、
芜湖市等地书商都在浒湾镇设立分号书店。全盛时浒湾镇有大文堂、两仪堂、
三让堂、旧学山房等60余家书店堂号,刻字和印书工匠上千人,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都能刻版刊行。旧版《
辞源》和
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出版的早期初中地理课本中都有“浒湾男女善于刻字”的记载。
有龙须贡面。浒湾龙须贡面做工精细,用料讲究,操作严格,包装精致。从明末清初都深受顾客欢迎。现有加工企业1家,家庭作坊100余家,年产量高达1400吨。
交通
浒湾镇内水陆交通便利,316国道穿境而过,距县城24千米,离抚州市23千米,抚河码头长年停靠各类船只,
货船可通
赣江直达
长江。
社会
教育
浒湾镇有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村完小7所,教学点3个。
19
金溪县第三中学92年,浒湾镇共有幼儿园6所,小学12所,中学1所,共有教师300余人,在校学生4050人,入学率达到98.9%。
2010年,浒湾镇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1所,村初小9个。在校学生3931人,其中初中1914人,小学2017人,在编教职工322人,其中退休教师113人。
医疗
浒湾
中心卫生院坐落在浒湾外镇胜利路,全院有职工50人。设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后勤科四部分。医疗专科有中医内
小儿科、中医
骨科、中医妇科、西医内儿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医院拥有B超、400mAX光机,开展常规及生化检查的设备、心电图机、产床、多功能手术床等医疗设备。2005年该院
产科学建设已达标,经过市级验收。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集医疗、教学于一身,为一级甲等医院。
1992年,浒湾镇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保健所13所,个体诊所5所,初步形成了防疫保健服务网。
2010年,浒湾镇有医院1所,医务人员49人。
文艺
1992年,浒湾镇内设有电影院、歌舞厅、图书馆、
广播站、电视差转台等文化设施。
2010年,浒湾镇有广播电视网站1个。
旅游
灵谷峰在浒湾镇
黄坊村后,依
山脊与临川分界,原峰岭
庙宇属金溪所有,抗日战争时被焚,1958年被彻底拆毁,现为临川籍台胞郑其庭先生出资重建,已全由临川人管理。旧县志载:
南北朝著名山水诗人
谢灵运任临川内史时常称此山益加人工修,开辟了“灵谷十胜”,故山名“灵谷”。
疏山古刹位于浒湾镇东南,始建于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是佛教
曹洞宗传教胜地之一,1984年被列为
江西省重点开放寺庙。
代表人物
付良桥
付良桥字汝济,万历七年(1579年)武举,八年武进士,授福建北路守备。为
广东省练兵游击。万历二十五年(1597)奉命于赣籍一名将南昌人刘廷出征倭寇,率军抵达
朝鲜。刘廷任总兵,但进攻失利,付良桥力挽狂澜。率军血战大败倭寇,使的倭寇逃回
日本。班师回朝论功,付良桥升为神抠营执事,军阶晋级为昭勇将军。
付良桥带兵爱惜士卒,平时注重训练,赏罚分明,故极受士兵爱戴,乐于听从指挥。曾任广东省东山参将,保护地方,他离任时,东山百姓立“去思碑”记载其功德。良桥之父付昂,嘉靖十年
举人,任广东化洲
知州,云南楚雄同知等,在任多办实事,民祀之各宦祠。
现中洲付家村口保留付良桥石表一柱,石表一尺见方,高约2米,上为葫芦顶。正面刻“钦差南赣征倭参将付良桥砌路一百丈”,背刻“万历已亥季冬吉旦”,其余两侧刻“南无阿弥佗佛”,“南无观世音菩萨”。由字面意义可推断:抗倭名将付良桥于万历已亥年(1599年)为家乡付家村铺砌了一百丈石板大道,村民立此标志捐资纪念。
车梦瑶
车梦瑶字玉符,
天启二年(1662年)
进士,授
平江县知县,升
礼部主事,后任
陕西省副使驻
武威郡。车梦瑶在凉州修城堡,练士兵,备核粮饷,使边防巩固。崇祯七年立有战功,晋陕西参政,后调任湖广
按察使,又升
河南巡抚,卒后朝廷追赠三级,赏银两绮罗抚恤其家。车梦瑶墓在浒湾严坊村北100米山上,现尚有石人石马一对,均无头,且推倒在乱柴之中。此墓有人说是付良桥墓,并且传说付良桥有七处疑。
此人事迹不详,但县志记载:“康熙二十年(1681)辛酋年乡试,中洲人吴国柱为武解元(全省武举考试第一名)。中洲公路边原有“解元第”一栋。房屋以倒毁,但大门连墙仍在,门楣上清楚地刻了以上内容,中心三个大字即为“解元第”。科举考试能中“
解元”,是很了不起的事,中洲“解元第”十分难得。可惜在2005年被拆毁卖掉了,令人惋惜!明代万历四十年中洲还有一武解元
吴士俊,其弟吴士正为同科武举人。一村出两个武解元真是十分难得。
许纲
浒湾人许纲字汝立,明宏治年间以贡生入太学,授长沙府经历,后任
湘阴县知县,在任时时有大盗聚众打劫,民不聊生。许纲查清盗匪巢穴亲督乡勇官兵直捣其巢,捉拿很多,百姓安居乐业。其曾孙许而祯是明末丁丑年(1637)武进士。
浒湾以武功取得功名的在县志上明确记载的还有:武举许似忠(浒湾人)、吴士正(中洲人)、付随(中洲付家人,任福建抚标营守备)、付锁中(付良桥之孙)、吴明鼎(中洲人)、许为宪(浒湾人)、许而玮(浒湾人、贵州守备)、许贻(浒湾人,督运千总)、许上材(浒湾人,
凤阳县守备)、吴兆捷、吴之俊、吴腾远(中洲人);许钟国(浒湾人)、许而祯(浒湾人)等。从付良桥、中洲二住武解元以及以上人物来看,明中后期到清前中期,浒湾、中洲一带习武之风特盛,故能产生这么多的武举人、武进士,这对重文轻武的金溪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
赵承恩
号省庵,
咸丰、同治、光绪期间三次被荐举孝廉方正,皆推辞不受。曾应聘主讲章山书院。著名《周易绪言》、《省庵初稿》、《训徒琐言》、《理性拾遗》等,其主要贡献在于创办雕版印书堂号—红杏书房,以著书付梓为乐,刊刻了不少嘉惠士林的学术著作,如《赵氏藏书》、《汉魏从书》等,素为学者注重。赵承恩少孤,贫而好学,诸子百家,卑官野史,无不涉猎,但一生终无成就。其门人学生却科场得意而为官。赵承恩一生酷嗜
文言文,于披口颂,往往达旦。
字憨祯,别号西沱,明宏治三年(1490)
进士,历官兵科给事中,吏科给事中,湖广参议、
山东省事,光禄少卿、尚宝司卿、又
佥都御史等。为人骞谔自许,能言人难言之事,自辑奏议题为《蠢愚录》,还有《学庸通旨》等著作。吴世忠墓好象被人发掘了,其巨大
碑石改藏古竹街,石质极为细腻,碑文亦书法精品。
吴健陶(1886—1952),浒湾中洲人,民国时任江西省议员。江西省财政厅长、裕民银行董事长等职。抗战之后,增拨款金溪浒湾,帮助家乡恢复经济。
许调履(1893—1978),浒湾镇人,毕业于日本
东京大学,民国时历任江西农专教授、校长,江苏、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等职。解放后任江西省农科所工程师及及研究主任等职,素有“江西
农学泰斗”之称。
获得荣誉
2014年3月11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浒湾镇为第六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成为国家级弥足珍贵的
文化遗产。
2016年初,浒湾镇获得文化部批准,建立“
中原地区雕版印刷文化保护基地”和“
中国印刷博物馆浒湾分馆”两块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