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其在韩国约占总人口的9%。在普通话里读音为piáo,英文翻译为Park。该姓在大陆东北三省分布较多。据传说,朴姓的始祖赫居世是从天上飞来的白马生下的紫卵中出生的,卵形同瓢,而朝鲜语「瓢」的固有词音「박」,与汉字「朴」同音,所以取姓为「朴」。朴姓在
韩国约占总人口的8.5%,合共约300个本贯,为韩国大姓之一。在韩国,该姓氏的罗马字拼写为Park、Pak、Bak。根据韩国2015年的人口普查,朴姓在韩国的人口数量为4,192,074人,约占总人口的8.4%。
朴姓(谚文: 박,发音,韩语:Ba,普通话拼音:Piáo,
日语:Baku),在韩国约占总人口的9%,合共约300个本贯(大中华地区又名籍贯),为韩国和
朝鲜大姓之一。
按《
广韵》记载,该字“普角切”,按中古音到北方官话音的演变规律推导,应该读如po。
朝鲜语中“普”读作보( po);“角”读作각(g ak),“朴”读作박(pak),符合中古音向汉字韩音的演变规律。而一些保留入声的汉语方言如粤语、闽语等也读如“朴”。在汉语读音里,有两种分歧:一种读piáo《汉语大词典》;另一种读音朴(pú,注音:ㄆㄨˊ)《
资治通鉴》。中国大陆一般取前者,而台湾则取后者。
第一支源出南蛮。《文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有“巴夷王朴胡、邑侯
杜濩各帅种落,共举
巴郡,以奉王职”。《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有“
建安二十年(
公元215年)“九月,巴七姓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
东汉时巴郡蛮,即板循蛮,其酋有七姓:罗、朴、、鄂、度、夕、龚。
第二支源出五代十国时期
高丽和元朝属地高丽,在五代十国时期时
辽东地区高丽人姓。古代时乡人以一种植物瓠的古代发音和朴相近。《元史卷208高丽传》:至元二十年(1283年)中国元朝正式在高丽设置征东等处
行中书省,以高丽王与元军将领
阿塔海共领行省事。直至元末,高丽的内政与外交均受到
元朝的控制。高丽人大致为今
朝鲜族之先民,今北方尤其是大陆东北三省的朝鲜族朴姓基本都出自这支。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此朴姓,凡五派,出清朝属国朝鲜易州、
平壤、开城府、
平安道、蜀州。
《三国遗事》亦载:“三月朔,六部祖各率子弟,俱会于阏川岸上,议曰:“我辈上无君主临理蒸民,民皆放逸,自从所欲,盍觅有德人为之君主,立邦设都乎?”于是乘高南望,杨山下萝井傍,寻捡之,有一紫卵(一云青大卵),位号曰居瑟邯(或作居西干)。……男以
卵生,卵如瓠,乡人以瓠为朴,故因姓。……
国号徐罗伐,又徐伐,或云斯罗,又斯卢。”根据朝鲜半岛新罗朴
赫居世居西干的传说,相传赫居世是紫卵中出生的,卵形同瓠,而
朝鲜语“瓠”的固有词音“박”,与汉字“朴”同音,所以取姓为“朴”。
《
集韵》注云:“披尤切。夷姓也。”可见在当时作为姓氏,“朴”的发音与一般情况下不同。但是当时的朴姓与后来
新罗的朴姓未必
同源,因此现在
朝鲜族的“朴”姓,现在汉语普通话发音为“piao”,可能后世语音的地方化和嬗变,另一说法则认为是朝鲜语固有词“박”的意译“瓠”。
朴忠勋 原韩国科学院理事长,原任日刊内外经济社会长,原高 丽先驱者报会长、原韩国科技研究所理事长,原代总理,原代总统、原任国政询委员会委员。
朴有天 朴赫居世 (
新罗的太祖,到了七代逸圣王时期分派系。传说新罗始祖是从一颗南瓜般大的蛋里生出来的,从天缓缓而降。)
1.中国朴姓最早起源于
东汉时
益州(今大致为四川)巴郡。据 《三国志·魏志》记载:“
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举巴夷来附。”
满族的朴姓有「瓢」(piáo)、「颇」(pō)两种读法,前者分布在辽宁省
沈阳市、
吉林省,后者分布在
河北省廊坊市、
承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