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意社
苏长泰、耶金山创办的秦腔班社
三意社,创建于1915年,初名“长庆社”,后为“关中三义剧社”“西安市三意剧社”等,是由苏长泰耶金山创办的秦腔班社,也是西安最具盛名的秦腔剧团之一,现任社长为侯红琴
三意社的前身是1895年民间艺人苏长泰等人在华山脚下西岳庙的南戏台建立的“长庆班”。1915年10月,苏长泰和耶金山在原长庆班的基础上扩大并改名为“长庆社”,招收了刘光华等50个学员,形成了老艺人与新出科学员结合的演出群体,成为当时西安秦腔最上座的班社之一。1920年,长庆社被西安驻军陈树藩部属强行改名为“关中三义剧社”,次年耶金山又改为“西安三意剧社”。20世纪40年代,由于连年战争,入不敷出,剧社一度面临解散危机,直至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三意社才得到新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三意社在西安市首演《白毛女》《罗汉钱》《小女婿》等现代戏,为革命现代戏的传播发挥过作用。在1952年中国第一届戏曲会演中,时任三意社社长苏育民凭《折桂斧》获演员一等奖,该作品于同年在北京怀仁堂演出后,苏育民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3年,三意社抽部分演员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又多次赴大庆市玉门油矿慰问石油工人,支援国家建设。1995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三意社举行“百年庆寿”活动。此外,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举办的“振兴秦腔”十周年“易发杯”大奖赛上,三意社独获八个奖项,名列二十多个参赛队的前茅。
1999年,三意社携经典剧目《大祭桩》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五十周年晋京献礼演出,成为当年献礼演出中唯一一部秦腔剧目,也是唯一一部传统戏曲剧目。2015年,三意社在易俗社剧场与易俗大剧院举行120周年演艺、100年建社纪念演出。2019年,西安三意社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单位。同年12月,三意社成为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
截至21世纪初,三意社先后培养了十期学生,约450人,其中不少人成为秦腔名家,发扬了秦腔“慷慨激昂”“响遏行云”的艺术风格,使三意社成为百年秦腔老社。三意社还形成了被学界公认的苏(育民)派和肖(玉玲)派两大个人艺术流派。截至2022年,三意社拥有演职人员百余人,包括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侯红琴、国家一级演员康亚婵等。
历史沿革
前身“长庆班”
1895年,陕西商洛市的民间艺人苏长泰领着一批从商洛到关中谋生的吹鼓艺人,又吸收了从华阴市华州区西安市、渭北等地来的秦腔艺人,在华山脚下西岳庙的南戏台,正式以“长庆班”之名演出秦腔。长庆班主要在商州区、华阴、潼关县大荔县一带演出,尽管名声渐大,但因遭到官府、豪绅和地方恶势力的欺凌,班社经营艰难,苏长泰不得不忍痛解散长庆班,远走兰州市卖艺谋生。
1904年,苏长泰定居西安东关,在艺人王治安的支持下,苏长泰在西安恢复了长庆班。除原长庆班少量演员外,苏长泰聘请了一大批当时西安秦腔界名艺人(如易俗社著名教练李云亭等),长庆班名声愈来愈大。但在那个时代,江湖班社生存非常艰难,因入不敷出,苏长泰不得不在1908年的八仙庵农忙古会上贴出了再次解散长庆班的通告。
长庆社
1915年10月,苏长泰和徒弟耶金山在原长庆班的基础上扩大并改名为“长庆社”,社址初设在西安骡马市梨园会馆,在钟楼南银匠会馆演出。聘请了三斗金、梁箴、张寿全、王德孝等艺人为教练,招收了刘光华、阎国斌等第一期学生50人。随着这些学生出科留在本社演出,长庆社形成了老艺人与新出科学员结合的演出群体,演出深得观众欢迎,该社也成为西安市秦腔最上座的班社之一。
关中三义剧社
长庆社演员精彩演出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起当地军阀恶棍的眼红。1919年3月,长庆社在东关南岳会馆演出,西安驻军陈树藩部属为了讹诈钱财,捏造其粮库被长庆社人员偷盗的事端,强行将社长苏长泰带到军营暴打一顿。苏长泰被抬回家三天后就去世了,耶金山继任社长。陈树藩部属借苏长泰去世之机,造谣妄称曾和苏长泰三股合营长庆社,继续进行敲诈勒索,并于1920年1月强行将长庆社更名为“关中三义剧社”。
西安三意剧社
辉煌发展
1921年,因政局变幻,陈树藩部撤离陕西省,社长耶金山为防止后患,取苏长泰三个儿子如意、双意、三意的“意”字与“三义”的“义”同音改换,将剧社的名字改为“西安三意剧社”。1922年,耶金山经过多方活动购买了位于骡马市梨园会馆对面的药材会馆作为西安三意剧社的固定演出场地和社址,从此三意社有了自己固定的剧场。他还聘请西北秦腔界名艺人李云亭陆顺子、王德孝、何振中等搭班,提升三意社的名声,尤其是秦腔改革家李逸僧义务为三意社改编、编写了很多剧目,改革秦腔音乐唱腔。三意社同时培养了一批秦腔的优秀人才,共招收了五期学生,很多人学成留在该社,成为秦腔名角。
分裂衰落
就在三意社事业步入辉煌时期时,1938年,该社内部发生了一场纠纷,苏家以三个儿子均已成年为由,要求耶金山交回产业,由苏家继续掌管剧社,此事引起耶金山及一批早期学生的不满,耶金山于1938年1月20日在《西北文化报》上刊出了《耶金山启事》宣布卸任离社,苏哲民接任社长职务后不久就出现了精神失常,苏育民任社长。同年五月,以屈振华、阎国斌、刘光华等为首的学生离开三意社成立了“集义社”(尚友社前身)。1940年,李桂芳张镜堂等28人离开三意社组建“光艺社”,到三原县演出。大批艺术骨干的离社,使三意社一度陷入衰落的境地。
艰难存活
随着三义社“辅”字辈学生(1939年招收)陆续出科成才和社长苏育民的礼贤招才争得名剧作家李逸僧袁允中封至模袁多寿,名教练姚鼎铭、李天堂和名艺人晋福长、金元宝、田玉堂、车云亭、赵振华、权巧玲、杨金声、王文鹏乔新贤、何韵琴、李夕岚等入社合作,剧社恢复了元气。但20世纪40年代,由于连年战争,剧社屡遭军、警、特务的轮番欺诈,演出收入入不敷出,人心涣散,剧社面临解散的危机。直到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三意社才得到新生,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
迎来新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三意社在西安市首演《白毛女》《罗汉钱》《小女婿》等现代戏,为革命现代戏的传播发挥过作用。在1952年中国第一届戏曲会演中,三意社社长苏育民凭《折桂斧》获演员一等奖,该作品于同年在北京怀仁堂演出后,苏育民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3年,三意社抽部分演员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又多次赴大庆市玉门油矿慰问石油工人,支援国家建设。1959-1960年,三意社参加“陕西演出团”巡回演出中国十三省,扩大了秦腔的影响。1960年,以三意社社长苏育民为首的一批演职人员参加了秦腔戏曲片《大祭桩》的拍摄。同年,西安市易俗社、尚友社、三意社合并,成立西安市秦腔剧院,原三意社社长苏育民任副院长。在秦腔人才培养方面,又培养出了肖玉玲、刘养民、韩彩玲、周毓华、姚峰等诸多新秀。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社长苏育民于1966年由于高血压病和遭受批斗离世,三意社的演出亦受到严重影响。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安市的秦腔剧团开始改革。1971年,三意社改称为西安市秦腔二团。20世纪90年代前后,三意社创作演出剧目有《少帝轶事》《造俑记》《谷雨》等;主要演员有侯红琴张涛薛广民康亚婵、王战毅、雷红茹、马路路、刘武利等。 1995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三意社举行“百年庆寿”活动,向创始人苏长泰故乡商洛山中“希望工程”捐款,并寻根商州演出《苏派专场剧》,演出结束后,又在华阴西岳庙公演三天。此外,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举办的“振兴秦腔”十周年“易发杯”大奖赛上,三意社独获八个奖项,名列二十多个参赛队的前茅。1996年,三意社表演的《辕门斩子》《三上轿》《打神告庙》《月下来迟》《折桂斧》等5出折子戏被中国中央电视台名段欣赏》栏目选播。1999年5月,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三意社排演的全本传统剧目《大祭桩》。同年,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三意社携经典剧目《火焰驹》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五十周年晋京献礼演出,成为当年献礼演出中唯一一部秦腔剧目,也是唯一一部传统戏曲剧目。同年,三意社更名为西安青年秦腔艺术团
持续发展
2005年,三意社与其他三家西安市属秦腔剧团组建西安秦腔剧院。2009年,西安秦腔剧院在曲江新区的领导下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更名为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十年间,三意社创排了《杨贵妃》《大明宫》《曹植》《司马迁》等大型秦腔剧目,在陕西省艺术节西北五省艺术节等演出活动中获奖频频。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三意社融入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大家庭。2015年,三意社在易俗社剧场与易俗大剧院举行120周年演艺、100年建社纪念演出。2017年,三意社新编秦腔历史剧司马迁》在西安市首演,该剧目在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上荣获近十项荣誉,并被中国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拍摄并制作了特辑栏目播出。
2019年,西安三意社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单位。同年,西安秦腔剧院携旗下易俗社、三意社两家百年剧社首次集结赴京演出,举办“献礼新中国70华诞 西安秦腔剧院晋京展演周”活动,三意社携新编历史剧《司马迁》、新编历史剧《安国夫人》、传统经典剧目《火焰驹》三台大戏亮相长安大戏院,引来张铁林张国立邓婕王刚等“明星追戏族”。2019年12月,三意社成为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12月31日,三意社排演的大型秦腔现代戏《陕北往事》作为2020年开年粤剧首演。
2020年5月8日,三意社作品秦腔版《安国夫人》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首登央视舞台。6月28日,西安演艺集团下属两所秦腔剧社——百年三意社与周至剧团正式结为业务共建单位的揭牌暨周至剧团云上直播启动仪式在周至县剧团拉开帷幕。9月,曲江新区扶贫办联合西安演艺集团·西安三意社成功创排大型秦腔现代戏《刘西有》。同年,三意社在西演LIVE·秦腔云剧场进行「国韵秦风」系列展演,演出《三滴血》《周仁回府》等剧目。
2021年2月17日至3月15日,西安市推出了三意社·城墙小剧场这一独具文化特色的融合表演形式,每天从三意社里选一批人到小剧场演出,在永宁东苑上演以秦腔清唱为主,小品、相声、乐器演奏、杂技为辅的多元艺术表演。与此同时,三意社还在2月20至27日参加西演LIVE「国韵春潮」春节档演出,呈现《大祭桩》等16部秦腔经典剧目。同年,三意社推出秦腔折子戏《哈姆雷特》,亮相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受到行内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好评。
2022年大年初三至十七(2月3日至17日),以三意社社长、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得主侯红琴为首的三意社一众秦腔名家,于西演LIVE·易俗大剧院为广大戏迷呈现《三滴血》《火焰驹》《生死牌》《母子恨》《杨门女将》《金沙滩》《周仁》《三滴血》《铡美案》《五典坡(前后本)》《七步诗》(又名《曹植》)《龙凤呈祥》《狸猫换太子》《苏三起解》等30场秦腔粤剧。6月18日,秦腔“苏派”“肖派”两大传人张涛和侯红琴携手亮相,在西安易俗街区“一剧一推介”媒体见面会上,推介由三意社出演的《玉堂春》。这部秦腔经典传统剧目是第九届秦腔中国艺术节的重头戏。同月,三意社乐队助阵西安市戏迷群英汇。
2023年,三意社新编历史剧《无字碑》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及陕西省重大题材创作项目。春节期间,三意社百余位演职人员辗转陕西西安、宝鸡市、富平,宁夏彭阳,秦安县等多地,43天92场轮番演出。2月17日至22日,三意社完成甘肃秦安站的巡演,共90余名演职人员在甘肃秦安刘坪镇陈寨村白鹤寺二爷庙,为当地村民戏迷先后演出了《龙凤呈祥》《杨门女将》《玉堂春》《金沙滩》《火焰驹》《下河东》《铡美案》《周仁回府》《法门寺》《安国夫人》10本秦腔经典大戏。2月24日至28日,三意社走进宝鸡宏运·公园里,为当地戏迷带去《黑叮本》《狸猫换太子》《墙头记》《五典坡·前本》《安国夫人》《生死牌》《火焰驹》《三滴血》《杨门女将》《周仁回府》《五典坡·后本》《母子恨》《龙凤呈祥》13本秦腔传统大戏。3月3日至7日,三意社在陕西富平县到贤镇演出。4月25日,三意社在西演SPACE·易俗大剧院演出秦腔经典粤剧《母子恨》,此次演出也是恭贺西演秦腔委培班毕业汇报演出暨青年团建团一周年系列演出活动的一部分。5月,三意社看家戏《大祭桩》参加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2023年5月下旬到6月2日,三意社先后前往甘肃秦州、西吉县两地,在11天连续不断的演出中,为两地基层百姓送上了20场演出。此次除线下演出外,三意社还尝试将演出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同步直播。最终20场演出的线上线下观众达百万人次,线上直播单场最高点赞人次超过两百余万。6月21日至25日,三意社赴会宁县,为当地观众演出《忠保国》《清风亭》《杨门女将》《火焰驹》《金沙滩》等三意社保留剧目。7月,三意社在曲江演艺大厦演出原创眉户现代剧《山花》。11月11日,中国戏曲学院西安市三意社合作创排剧目交流会暨戏曲文学系“创作思政”优秀剧目《军梦》研讨会在西安举行。原创秦腔小戏《军梦》是中国戏曲学院第二十九届“12·9”戏曲节入选参赛剧目,从创作伊始就与西安三意社展开紧密合作,三意社社长、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侯红琴亲自对演员的唱腔和表演予以指导,三意社主创团队为该剧“量身定制”进行音乐创作和全程伴奏,三意社多位导演在该剧的排导过程中予以指导,为作品的艺术质量提供保障。11月18日,三意社在曲江演艺大厦西演壹号剧场举行仪式,为“西安三意社秦腔艺术传承研究中心”揭牌。11月27日至28日,三意社秦腔现代戏《陕北往事》在开元大剧院免费上演。
2024年大年初三起,三意社举行新春巡演,在西安市、宝鸡贾村塬、甘肃天水秦州区秦安县等地演出近80场。3月15日,三意社开启“春忙”外埠巡演。4月11日至14日,三意社参加2024年甘肃秦安桃花会系列活动——秦腔名家演唱会,四天八场共表演了《忠保国》《花亭相会》《春江月》《金沙滩》《打金砖》《火焰驹》《杨门女将》《周仁回府》《下河东》等剧目。5月1日至3日,三意社参加清水县丁香文化旅游活动惠民演出,共计6场次,让更多的戏曲爱好者零距离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6月14日,三意社秦腔小分队在西安经开第十小学为学生带来秦腔课,教学生们“换装”戏服,“操练”刀枪靶子。7月,三意社演员到西吉县参加2024年西安市戏曲进乡村(社区)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表演《火焰驹》《周仁回府》《杨门女将》等九部经典剧目。
历任社长
主要作品
注:统计不完全,表格仅展示部分作品。
传承与创新
传承
三意社坚持传统,广泛聘请老艺人到社搭班演出,前期到该社搭班演出的老艺人有陆顺子李云亭、高天喜、张全寿、李贵亭、王德孝、三斗金、梁箴、陈德裕、安鸿印、王文鹏晋福长和家彦何振中杨金声等。他们的演出发扬了秦腔慷慨激昂、响遏行云的传统风格,在培养秦腔艺术人才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三意社基本沿用传统江湖艺人的“大师哥教小徒弟”的方法。三意社在它百年的历史上先后培养了十期学生,约450人。其中不少人成为秦腔名家,较为优秀的有阎国斌、朱俊卿、刘光华、李桂芳、王绿林、苏哲民、曹安民、苏育民李益中、姚鼎铭、姚裕国周辅国王辅生严辅中苏蕊娥肖玉玲、刘养民、李淑芳、韩彩玲等,他们成为支撑三意社几十年演艺活动的台柱子,享誉西北尤其是西安的秦腔舞台,使三意社成为可以和易俗社媲美的西安百年秦腔老社。
创新
三意社初期主要以演秦腔传统剧目为主,没有自己的专职编剧,新剧本主要靠社会投稿。1930年,三意社开始吸收知识分子入社担任编剧、导演,著名秦腔改革家李逸僧、著名戏曲教育家封至模、秦腔编剧袁多寿袁允中应邀加入,编导创作出一大批优秀剧目,大大提高了剧社的艺术品位。新编的剧目有《苏武牧羊》《卧薪尝胆》《郑成功》《家庭痛史》《双刁传》等。李逸僧改编排演的《娄昭君》《十五贯》《玉堂春》《蒋干盗书》《葫芦峪》等剧,在唱腔设计、舞台艺术等方面都有创新,令人耳目一新,为秦腔的创新开了先河。
党的十八大(2012年)以后,三意社先后创排红色现代戏《陕北往事》、秦腔抗疫剧《守护者》、大型秦腔新编历史剧《司马迁》、秦腔新编历史剧《横渠先生》、原创眉户现代剧《山花》、传统剧《周仁》《母子恨》《九江口》《安国夫人》等一批优秀戏曲作品。
进入新时代,三意社还积极融入互联网,截至2024年8月1日,抖音“百年三意社”官方账号共有13.7万粉丝,获得17.5万赞。此外他们亦有出圈之作,由康亚婵、李小卫主演的秦腔经典传统剧——《黑叮本》,其中选段“皇兄殿角休撒野”,曾在B站收获435万点击量。
成就与影响
百多年来,三意社立足于古城西安市,深入三秦大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向来以“慷慨激昂”“响遏行云”而著名,深受广大戏迷欢迎。在形成班社风格的同时,三意社还形成了被学界公认的苏(育民)派和肖(玉玲)派两大个人艺术流派。此外,旦角苏蕊娥丑角王辅生脸谱周辅国、须生贠宗翰等,艺术风格鲜明,在西北剧坛各领风骚,均有形成艺术流派的先决条件。
从1915年招收第一期学员以来,至1959年,三意社前后共培养10期科班学生,成名者达百余人之多,其中代表人物有阎国斌、刘光华、王庆民、苏哲民李益中、屈振华、张镜堂、田玉堂、苏育民、郭育中、周辅国、王辅生、苏蕊娥、李夕岚肖玉玲、贠宗翰等。进入21世纪,三意社又先后培养出了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张涛、第三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杨升娟两位中国戏剧最高奖获得者。
相关评价
在三意社长达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立足于古城西安市,从一个纯粹的民间班社演变为在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声名远扬的剧社。——西安日报 评
三意社始终坚持对秦腔事业的传承与接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弘扬。——三意社社长侯红琴
三意社作为秦腔文化的一张金字招牌,不仅满足了本地市民听优秀曲目的需求,也让前来西安的游客有了品味西安曲艺文化的选择。——西安文旅之声 评
三意社是迄今中国历史最久的戏曲剧社之一,在秦腔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里程碑的意义。——陕西交通广播秦之声 评
参考资料
百年三意 兼收并蓄.西安新闻网.2024-08-01
西安三意社.文化艺术网.2024-08-07
《玉堂春》为艺术节带来浪漫爱情.西安日报社数字报刊.2024-08-01
文化惠民点亮群众生活.百家号.2024-07-31
雷涛往事(下).微信公众号.2024-08-01
侯红琴.陕西文艺界.2024-07-31
百年秦腔剧班三意社.微信公众号.2024-08-01
百年三意社.抖音.2024-08-0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前身“长庆班”
长庆社
关中三义剧社
西安三意剧社
辉煌发展
分裂衰落
艰难存活
迎来新生
持续发展
历任社长
主要作品
传承与创新
传承
创新
成就与影响
相关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