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家注孙子》是孙子兵法的重要传本之一。一般认为它来源于《
宋史·艺文志》著录的《十家孙子会注》,由
吉天保辑。注家为:
曹操、梁孟氏、
李筌、
贾隐林、
杜佑、
杜牧、陈、
梅尧臣、王皙、何氏与张预。可能刊于
赵昚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宋刊《十一家注本》、中华书局于1961年影印本、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78年重印本。
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在许多方面长于他本,对孙子兵法校勘有重要价值。
基本介绍
计篇
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李曰:计者,兵之上也。《太一遁甲》先以计,神加德宫,以断主客成败。故孙子论兵,亦以计为篇首。杜牧曰:计,算也。曰:计算何事?曰:下之五事,所谓道、天、地、将、法也。于庙堂之上,先以彼我之五事计算优劣,然后定胜负;胜负既定,然后兴师动众。用兵之道,莫先此五事,故著为篇首耳。王皙曰:计者,谓计主将、天地、法令、兵众、士卒、赏罚也。
张预曰:管子曰:“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境。”故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也。或曰:兵贵临敌制宜,
曹操谓计于庙堂者,何也?曰: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地之远近,兵之众寡,安得不先计之?及乎两军相临,变动相应,则在于将之所裁,非可以逾度也。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
杜牧曰:《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张预曰:国之安危在兵。故讲武练兵,实先务也。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李筌曰:兵者凶器,死生存亡系于此矣,是以重之,恐人轻行者也。杜牧曰:国之存亡,人之死生,皆由于兵,故须审、察也。贾林曰:地,犹所也,亦谓陈师、振旅、战阵之地。得其利则生,失其便则死,故曰死生之地。道者,权机立胜之道。得之则存,失之则亡,故曰不可不察也,《书》曰:“有存道者,辅而固之;有亡道者,推而亡之。”
梅尧臣曰:地有死生之势,战有存亡之道。王皙曰:兵举,则死生存亡系之。张预曰:民之死生兆于此,则国之存亡见于彼。然死生曰地、存亡曰道者,以死生在胜负之地,而存亡系得失之道也,得不重慎审察乎?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曹操曰: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
李筌曰:谓下五事也。校,量也。量计远近,而求物情以应敌。
杜牧曰:经者,经度也;五者,即下所谓五事也;校者,校量也;计者,即篇首计算也;索者,搜索也;情者,彼我之情也。此言先须经度五事之优劣,次复校量计算之得失,然后始可搜索彼我胜负之情状。
贾隐林曰:校量彼我之计谋,搜索两军之情实,则长短可知,胜负易见。
梅尧臣曰:经纪五事,校定计利。王皙曰:经,常也,又经纬也;计者,谓下七计;索,尽也。兵之大经,不出道、天、地、将、法耳。就而校之以七计,然后能尽彼己胜负之情状也。张预曰:经,经纬也。上先经纬五事之次序,下乃用五事以校计彼我之优劣,探索胜负之情状。
(一曰道,)
张预曰:恩信使民。
(二曰天,)
张预曰:上顺天时。
(三曰地,)
张预曰:下知地利。
(四曰将,)
张预曰:委任贤能。
(五曰法,)
杜牧曰:此之谓五事也。王皙曰:此经之五事也。夫用兵之道,人和为本,天时与地利则其助也。三者具,然后议举兵。兵举必须将能,将能然后法修。孙子所次,此之谓矣。张预曰:节制严明。夫将与法,在五事之未者,凡举兵伐罪,庙堂之上,先察恩信之厚薄,后度天时之逆顺,次审地形之险易,三者已熟,然后命将征之。兵既出境,则法令一从于将。此其次序也。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张预曰:以恩信道义抚众,则三军一心,乐为其用。《易》曰:“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曹操曰:谓道之以教令。危者,危疑也。李签曰:危,亡也。以道理众,人自化之,得其同用,何亡之有!
杜牧曰:道者,仁义也。
李斯间兵于
荀子,答曰:“彼仁义者,所以修政者也。政修则民亲其上,乐其君,轻为之死。”复对
赵孝成王论兵曰:“百将一心,三军同力。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臆也。”如此,始可令与上下同意,死生同致,不畏惧于危疑也。陈* 注同杜牧。盂氏曰:一作“人不疑”,谓始终无二志也;一作“人不危”。道,谓道之以政令,齐之以礼教,故能化服士民,与上下同心也。故用兵之妙,以权术为道。大道废而有法,法废而有权,权废而有势,势废而有术,术废而有数,大道沦替,人情讹伪,非以权数而取之,则不得其欲也。故其权术之道,使民上下同进趋,共爱憎,一利害,敌人心归于德,得人之力,无私之至也。故百万之众,其心如一,可与俱同死力动,而不至危亡也。臣之于君,下之于上,若于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臆也。如此,始可与上同意,死生同致,不畏惧丁危疑。
贾隐林曰:将能以道为心,与人同利共患,则士卒服、自然心与上者同也。使士卒怀我如父母,视敌如仇* 者,非道不能也。黄石公云:“得道者昌,失道者亡。”
杜佑曰:谓导之以政令,齐之以礼教也。危者,疑也;上有仁施,下能致命也。故与处存亡之难,不畏倾危之败。若晋阳之围,沉灶产蛙,人无叛疑心矣。
梅尧臣曰:危,戾也,主有道,则政教行;人心同,则危戾去。故王安与安,主危与危。王哲曰:道,谓主有道,能得民心也。夫得民之心者,所以得死力也;得死力者,所以济患难也。《易》曰:“悦以犯难,民忘其死。”如是,则安畏危难之事乎?张预曰:危,疑也。士卒感恩,死生存亡,与上同之,决然无所疑惧。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曹操曰: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之制。故《
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李签曰:应天顺人,因时制敌。
杜牧曰:阴阳者,五行、刑德、向背之类是也。今五纬行止,最可据验;巫咸、
甘夫人、石氏、
唐蒙、
蔡史墨、
梓慎、灶之徒,皆有著述,咸称秘奥,察其指归,皆本人事。《准星经》曰:“岁星所在之分,不可攻;攻之反受其殃也。”《左传》昭三十二年夏,吴伐越,始用师
越国,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乎?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注曰:“存亡之数,不过三纪,岁星(月)三周三十六岁,故曰不及四十年也。”此年岁在星纪,星纪吴(其)分也;岁星所在,其国有福,吴先用兵,故反受其殃。哀二十二年,越灭吴,至此三十八岁也。
李淳风曰:“天下诛秦,岁星聚于东井。秦政暴虐,失岁星仁和之理,违岁星恭肃之道,拒谏信谗,是故
胡亥终于灭亡。”复曰:“岁星
清明节润泽所在之国分大吉。君令合于时,则岁星光喜,年丰入安;君尚暴虐,令人不便,则岁星色芒角而怒,则兵起。”由此言之,岁垦所在,或有福德,或有灾祥,岂不皆本于人事乎?夫
吴越之君,德均势敌,
阖闾兴师,志于吞灭,非为拯民,故岁星福越而祸吴。秦之残酷,天下诛之,上合天意,故岁星祸秦而*汉。
火星,罚星也;
宋景公出一善言,荧惑退移三舍,而延二十七年。以此推之,岁为善星,不福无道;火为罚星,不罚有德。举此二者,其他可知。况所临之分,随其政化之善恶,各变其本色芒角大小,随为祸福,各随时而占之。淳风曰:“夫形器著于下,精象系于上。”近取之身,耳目为肝肾之用,鼻口实心腹所资,彼此影响,岂不然?《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盖本于人事而已矣。刑德向背之说,尤不足信。夫刑德天官之阵,背水阵者为绝纪,向山坂阵者为废军。
武王伐纣,背
济河向山坂而阵,以二万二千五百人,击纣之亿万而灭之。今可目睹者,国家自
元和已[后:至今,三十年间,凡四伐赵寇昭义军,,”以数道之众,常号十万,围之临城县。攻其南不拔,攻其北不拔,攻其东不拔,攻其西不拔。其四度围之,通有十岁,十岁之内,东西南北,岂有刑德向背王相吉辰哉?其不拔者,岂不同城坚、池深、粮多、人一哉,复以往事验之,秦累世战胜,竞灭六国,岂天道二百年间常在乾方,福德常居鸦首?岂不曰
秦穆公已还,卑身趋士,务耕战,明法令而致之乎?故
魏惠王问尉镣子曰:“黄市有刑德,可以百战百胜,其有之乎?”尉镣子曰:“不然。
黄帝所谓刑德者,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世之所谓刑德也。夫举贤用能者,不时日而利;明法审令者,不卜而吉;贵功养劳者,不祷词而福。”周
武王伐纣,师次于记水共头山,风雨疾雷,鼓旗毁折,王之骏乘惶惧欲死。大公曰:“夫用兵者,顺天道未必吉,逆之未必凶。若失人事,则三军败亡。且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故智者不法,愚者拘之。若乃好贤而任能,举事而得时,此则不看时同而事利,不假篮而事吉,不待祷词而福从。”遂命驱之前进。
周公曰:“今时逆
太岁,龟的言凶,卜篮不吉,星凶为灾,请还师。”
姜子牙怒曰:“今纣剖比于,囚
箕子,以
蜚廉为政,伐之有何不可?
橘草朽骨,安可知乎!”乃焚龟折替,率众先涉,
姬发从之,遂灭纣。宋高祖围
慕容超于广固,将攻城,诸将咸谏曰:“今往亡之日,兵家所忌。”高祖曰:“我往彼亡,吉孰大焉!”乃命悉登,遂克广固。后
曹操刘彻讨
后燕慕容鳞,甲子
晦日进军,太史令晁崇奏曰:“昔纣以甲子日亡。”帝曰:“周武岂不以甲子日胜乎?”崇无以对,遂战,破之。后魏太武帝征夏赫连昌于
统万城遗址,师次城下,昌鼓噪而前。会有风雨从贼后来,
太史姓进曰:“天不助人,将士饥渴,愿且避之。”
崔浩曰:“千里制胜一日,岂得变易,风道在人,岂有常但!”帝从之。昌军大败。或曰:如此者,阴阳向背,定不足信,孙子叙之,何也?答曰:夫暴君昏主,或为一宝一马,则必残人逞志,非以天道鬼神,谁能制止?故孙子叙之,盖有深旨。寒暑时气,节制其行止也。
周瑜为
孙权数
曹操四败,一曰:“今盛寒,马无草,驱
中原地区士众,远涉江湖,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用兵之忌也。”寒暑同归于天时,故联以叙之也。孟氏曰:兵者,法天运也。阴阳者,刚柔盈缩也。用阴则沉虚固静,用阳则轻捷猛厉;后则用阴,先则用阳,阴无蔽也,阳无察也。阴阳之象无定形,故兵法天。天有寒暑,兵有生杀;天则应杀而制物,兵则应机而制形。故曰天也。贾林曰:读时制为时气,谓从其善时,占其气候之利也。
杜佑曰:谓顺天行诛,因阴阳四时刚柔之制。《梅尧臣》曰:兵必参天道,顺气候,以时制之,所谓制也。《
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王皙曰:谓阴阳,总天道、五行、四时、风云、气象也,善消息之,以助军胜。然非异人特授其诀,则未由也。若黄石授书
张良,乃
姜子牙《兵法》是也。意者岂天机神密,非常人所得知那?其诸十数家纷纭,抑未足以取审矣。寒暑,若吴起云,疾风、
大寒、盛夏、炎热之类。时制,因时利害而制宜也。范蠢曰:“天时不作,弗为人客”是也。张预曰:夫阴阳者,非孤虚向背之谓也。盖兵自有阴阳耳。范蠢曰:“后则用阴,先则用阳;尽敌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又云:“设右为札,益左为牡,早晏以顺天道。”
李靖解曰:“左右者,人之阴阳;早晏者,天之阴阳;奇正者,天人
相变之阴阳。”此皆言兵自有阴阳刚柔之用,非大官日时之阴阳也。今观尉缀子《天官》之篇,则义最明矣。《大白阴经》亦有天无阴阳之篇,皆著为卷首,欲以决世人之惑也。大公曰:“圣人欲止后世之乱,故作为橘书,以寄胜于天道,无益于兵也。”是亦然矣。
李世民亦曰:“凶器无甚于兵。行兵苟便于人事,岂以避忌为疑也。”寒暑者,谓冬夏兴师也。汉征匈奴,大多堕指。
马援征蛮,卒多疫死。皆冬夏兴师故也。时制者,谓顺天时而制征讨也。《太自阴经》言,天时者,乃水旱、蝗雹、荒乱之天时,非孤虚向背之天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曹操曰:言以九地形势不同,因时制利也。论在《九地篇》中。李签曰:得形势之地,有死生之势。
梅尧臣曰:知形势之利害。张预曰:凡用兵,贵先知地形。知远近,则能为迂直之计;知险易,则能审步骑之利;知广狭,则能度众寡之用;知死生,则能识战散之势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曹操曰:将宜五德备也。李签曰:此五者,为将之德,故师有丈人之称也。
杜牧曰:先王之道,以仁为首;兵家者流,用智为先。盖智者,能机权、识变通也;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赏也;仁者,爱人悯物,知勤劳也;勇者,决胜乘势,不逡巡也;严者,以威刑肃三军也。楚申包胥使于越,越王勾践将伐吴,问战焉。夫战,智力始,仁次之,勇次之,不智,则不能知民之极,无以诠度天下之众寡;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不勇,则不能断疑以发大计也。
贾隐林曰:专任智则贼;偏施仁则懦;固守信则愚;恃勇力则暴;令过严则残。五者兼备,各适其用,则可为将帅。
梅尧臣曰: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王皙曰: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信者,号令一也;仁者,惠抚恻隐,得人心也;勇者,询义不惧,能果毅也;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五者相须,缺一不可。故
曹操曰,将宜五德备也。何氏曰:非智不可以料敌应机;非信不可以训人率下;非仁不可以附众抚士;非勇不可以决谋合战;非严不可以服强齐众。全此五才,将之体也。张预曰:智不可乱,信不可欺,仁不可吴,勇不可惧,严不可犯。五德皆备,然后可以为大将。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曹操曰:部曲、* 帜,金鼓之制也。宫者,百官之分也。道者,粮路也。主者,主军费用也。
李筌曰:曲,部曲也,制,节度也。官,爵赏也。道,路也。主,掌也。用者,军资用也。皆师之常法,而将所治也。
杜牧曰:曲者,部曲队伍有分画也。制者,金鼓族旗有节制也。官者,偏裨校列,各有官司也。道者,营阵开阅,各有道径也。主者,管库厮养,职守主张其事也。用者,车马器械,三军须用之物也。苟卿曰:“械用有数。”夫兵者,以食为本,须先计粮道,然后兴师。
梅尧臣曰:曲制,部曲队伍,分画必有制也。官道,裨校首长,统率必有道也。主用,主军之资粮百物,必有用度也。王皙曰:曲者,卒伍之属。制者,节制其行列进退也。官者,群吏偏稗也。道者,军行及所舍也。主者,主守其事用者。凡军之用,谓重粮积之属。张预曰:曲,部曲也;制,节制也。官谓分偏裨之任;道谓利粮饱之路。主者,职掌军资之人;用者,计度费用之物。六者,用兵之要,宜处置有其法。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张预曰:已上五事,人人同闻;但深晓变极之理则胜,不然则败。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曹操曰:同闻五者,将知其变极,即胜也。索其情者,胜负之情。
杜牧曰:谓上五事,将欲闻知,校量计算彼我之优劣,然后搜索其情状,乃能必胜,不尔则败。
贾隐林曰:《书》云:非知之艰,行之惟难。”王皙曰:当尽知也。言虽周知五事,待七计以尽其情也,张顶曰:上已陈五事,自此而下,方考校彼我之得失,探索胜负之情伏也。
(曰:主孰有道?)
曹操曰:道德智能。李签曰:孰,实也。有道之主,必有智能之将。
范增辞楚,
陈平归汉,即其义也。杜牧曰:孰,谁也。言我与敌人之主:谁能远亲贤,任人不疑也。
杜佑曰:主,君也;道,道德也。必先考校两国之君,谁知谁否也。若
荀息料
虞公贪而好宝,
宫之奇懦而不能强谏是也。
梅尧臣曰:谁能得人心也。王皙曰:若
韩信言
项羽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谓汉王入
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秦民亡不欲大玉王秦者是也。何氏曰:《书》曰:“抚我则后,虐我则* 。”抚虐之政,孰有之也。张预曰:先校二国之君,谁有恩信之道,即上所谓令民与上同意者之道也,若
淮安市料项王仁勇过高祖,而不赏有功,为妇人之仁,亦是也。
(将孰有能?)
杜牧曰:将孰有能者,上所谓智、信、仁、勇、严也,梅尧臣同杜牧注。王皙曰:若汉王问魏大将柏直,曰“是6尚乳臭,不能当
韩信”之类是也,张预曰:察彼我之将,谁有智、信、仁、勇、严之能。若
刘知远料魏将柏直不能当韩信之类也。
(天地孰得?)
曹操李筌并曰:天时、地利。杜牧曰:天者,上所谓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上所谓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杜佑曰:视两军所据,知谁得天时地利。悔尧臣曰:稽合天时,审察地利。王皙同
杜牧注。张预曰:观两军所举,谁得天时地利。若魏武帝盛冬伐吴,
慕容超不据大岘,则失天时地利者也。
(法令孰行?)
曹操曰:设而不犯,犯而必诛。杜牧曰:县(悬)法设禁,贵*如一。
魏绛戮仆,曹公断发是也。杜佑曰:发号出令,校孰下不敢犯。
梅尧臣曰:齐众以法,一众以令。王皙曰:孰能法明令便,人听而从。张预曰:魏绎戮扬干,
田穰苴斩
庄贾,
吕蒙诛多人,卧龙刑
马谡,兹所谓设而不犯,犯而必诛,谁为如此?
(兵众孰强?)
杜牧曰:上下和同勇于战为强;卒众车多为强。梅尧臣曰:内和外附。王皙曰:强弱足以相形(刑)而知。张预曰:车坚
马良,士勇兵利,闻鼓而喜,闻金而怒,谁者为然?
(士卒孰练?)
杜牧曰:辨旌旗,审金鼓,明开合,.知进退,闲驰逐,便弓矢,习击刺也。
杜佑曰:知谁兵器强利、士卒简练者。故王子曰:“士不素习,当阵惶惑;将不素习,临阵暗变。”
梅尧臣曰:车骑闲习,孰国精粗?王皙曰:孰训之精?何氏曰:勇怯强弱,岂能一概?张预曰:离合聚散之法,坐作进退之令,谁素闲习?
(赏罚孰明?)
杜牧曰:赏不潜,刑不滥。杜佑曰:赏善罚恶,知谁分明者。故王子曰:“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梅尧臣曰:赏有功,罚有罪。王皙曰:孰能赏必当功,罚必称情?
张预曰:当赏者,虽仇怨必录;当罚者,虽父子不舍。又《
司马法》曰:“赏不逾时,罚不迁列。”于谁为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曹操日:以七事计之,知胜负矣。
贾隐林曰:以上七事量校彼我之政,则胜败可见。
梅尧臣曰:能索其情,则知胜负。张预曰:七事俱优,则未战而先胜;七事俱劣,则未战而先败。故胜负可预知也。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曹澡曰:不能定计。则退而去也。
杜牧曰:若彼自备护,不从我计,形势均等,无以相加,用战必败,引而去之,故《
春秋传》曰,允当则归也。陈* 曰:
孙武以书于阎阎曰:“听用吾计策,必能胜敌,我当留之不去;不听吾计策,必当负败,我去之不留。”以此感动
阖闾,庶必见用。故阖闾曰:“子十三篇,寡人尽观之矣。”其时阖闾行军用师,多自为将,故不言主而言将也。盂氏曰:将,稗将也。听吾计画而胜,则留之;违吾计画而败,则除去之。
梅尧臣日:武以十三篇干吴王阖闾,故首篇以此辞动之。谓王将听我计而用战必胜,我当留此也;王将不听我计而用战必败,我当去此也。王皙曰:将,行也;用,谓用兵耳。言行听晋此计,用兵则必胜,我当留;行不听吾此计,用兵则必败,我当去也。张预曰:将,辞也。孙子谓今将听吾所陈之计,而用兵则必胜,我乃留此矣;将不听吾所陈之计,而用兵则必败,我乃去之他国矣。以此辞激吴王而求用。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曹操曰:常法之外也。
李筌曰:计利既定,乃乘形势之势也。佐其外者,常法之外也。
杜牧曰:计算利害,是军事根本。利害己见听用,然后于常法之外,更求兵势,以助佐其事也。贾林曰:计其利,听其谋,得敌之情,我乃设奇橘之势以动之。外者,或傍攻,或后蹑,以佐正阵。
梅尧臣曰:定计于内,为势于外,以助成胜。王皙曰:吾计之利己听,复当知应变,以佐其外。张预曰:孙子又谓吾所计之利,若己听从,则我当复为兵势,以
宇智波佐助其事于外。盖兵之常法,即可明言于人;兵之利势,须因敌而为。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曹操曰:制由权也,权因事制也。
李筌曰:谋因事势,
杜牧曰:自此便言常法之外、势。夫势者,不可先见,或因敌之害见我之利,或因敌之利见我之害,然后始可制机权而取胜也。梅尧臣曰:因利行权以制之。王皙曰:势者,乘其变者也。张预曰:所谓势者,须因事之利,制为权谋,以胜敌耳,故不能先言也。自此而后,略言权变。
(兵者,诡道也。)
曹操曰: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李筌曰:军不厌诈。
梅尧臣曰:非橘不可以行权,非权不可以制敌。王皙曰:诡者,所以求胜敌;御众必以信也。张预曰: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必在诡诈。故曳柴扬尘,
栾枝之橘也;万弩齐发,
孙膑之奇也;千牛俱奔,田单之权也;囊沙壅水,
淮安市之诈也。此皆用诡道而制胜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
张预曰:实强而示之弱,实勇而示之怯,
李牧败匈奴、孙膑斩
庞涓之类也。
(用而示之不用,)
李筌曰:言己实用师,外示之怯也。汉将陈稀反,连兵匈奴,高祖遣使十辈视之,皆言可击。复遣
娄敬,报曰:“匈奴不可击。”上间其故。对曰:“夫两国相制,宜矜夸其长。今臣往,徒见赢老。此必能而示之不能,臣以为不可击也。”高祖怒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妄沮吾众!”械娄敬于广武,以三十万众,至白登,高祖为匈奴所围,七日乏食。此师外示之以怯之义也。
杜牧曰:此乃诡诈藏形。夫形也者,不可使见于敌;敌人见形,必有应。《传》曰:“骛鸟将击,必藏其形。”如匈奴示赢老于汉使之义也。
杜佑曰:言己实能、用,外示之以不能、不用,使敌不我备也。若孙膑减灶而制
庞涓。王皙曰:强示弱,勇示怯,治示乱,实示虚,智示愚,众示寡,进示退,速示迟,取示舍,彼示此。何氏曰:能而示之不能者,如单于赢师诱高祖,围于平城是也。用而示之不用者,如
李牧按兵于云中,大败匈奴是也。张预曰:欲战而示之退,欲速而示之缓,
班超击莎车、
赵奢破
秦军之类也。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李筌曰:令敌失备也。汉将
韩信虏
魏豹,初陈舟欲渡临晋,乃潜师浮木罂,从
芝川镇袭
安邑县)而魏失备也。耿* 之征
张步,亦先攻
辛店,皆示远势也。
杜牧曰:欲近袭敌,必示以远去之形;欲远袭敌,必示以近进之形。韩信盛兵临晋,而渡于夏阳,此乃示以近形而远袭敌也。
东汉未,
曹操袁绍相持
官渡,绍遣将
郭图、
淳于琼、
颜良等攻
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
浚县,将渡河。曹公北救
延津县,
荀攸曰:“今兵少不敌,分兵势乃可。公致兵延津将欲渡,兵向其后,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留,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行趋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战。使
张辽关羽前进击破,斩颜良,解白马围。此乃示以远形,而近袭敌也。贾林曰:去就在我,敌何由知。
杜佑曰:欲近而设其远也,欲远而设其近也。诳耀敌军,示之以远,本从其近,若
韩信之袭
安邑县。
梅尧臣曰:使其不能测(颐)。王皙同上注,何氏曰:远而示之近者,韩信陈舟临晋,而渡夏阳是也。近而示之远者,晋侯伐,假道于虞是也。张预曰:欲近袭之,反示以远,吴与越夹水相距,越为左右句卒,相去各五里,夜争呜鼓而进,吴人分以御之;越乃潜涉,当吴中军而袭之,吴大败是也。欲远攻之,反示以近,韩信陈兵临晋,而渡于夏阳是也。
(利而诱之,)
杜牧曰:赵将
李牧,大纵畜牧人众满野,匈奴小入(人),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喜,率众大至。牧多为奇阵,左右夹击,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也。
贾隐林曰:以利动之,动而有形,我所以因形制胜也。
梅尧臣曰:彼贪利,则以货诱之。何氏曰:利而诱之者,如赤眉委辎重而饵
邓禹是也。张预曰:示以小利,诱而克之,若楚人伐绞,
莫敖曰:“绞小而轻,请无忏采樵者以诱之。”于是绞人获楚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设伏兵于山下,而大败之是也。
(乱而取之,)
李筌曰:敌贪利必乱也。秦王姚兴征
脱发褥檀,悉驱部内牛羊,散放于野,纵秦人虏掠。秦人得利,既无行列,褥檀阴分十将,掩而击之,大败秦人,斩首七千余级。乱而取之之义也。
杜牧曰: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传》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武之善经也。”
贾隐林曰:我令好智乱之,候乱而取之也。
梅尧臣曰:彼乱,则乘而取之。王皙曰:乱,谓无节制;取,言易也。
张预曰:诈为纷乱,诱而取之。若
吴越相攻,吴以罪人三千,示不整以诱越,罪人或奔或止,越人争之,为吴所败是也。言敌乱而后取者非也。《
春秋》之法,凡书取者,言易也,鲁师取都是也。
(实而备之,)
曹操曰:敌治实,须备之也。李签曰:备敌之实。蜀将
关羽,欲围魏之樊城,惧吴将
吕蒙袭其后,乃多留备兵守荆州。蒙阴知其旨,遂诈之以疾;羽乃撤去备兵,遂为蒙所取,而
荆州市没吴,则其义也。
杜牧曰:对垒相持,不论虚实,常须为备。此言居常无事,邻封接境,敌若修政治实,上下相爱,赏罚明信,士卒精练,即须备之,不待交兵然后为备也。陈* 曰:敌若不动完实,我当谨备,亦自实以备敌也。
梅尧臣曰:彼实则不可不备。王皙曰:彼将有以击吾之不备也。何氏曰:彼敌但见其实,而未见其虚之形,则当蓄力而备之也。
张预曰:《经》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有余,则实也;不足,则虚也,言敌人兵势既实,则我当为不可胜之计以待之,勿轻举也。
李靖《军镜》曰:观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强而避之,)
曹操曰:避其所长也。
李筌曰:量力也,楚子伐随,随之臣
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
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少师曰:“下当王,非敌也”。不从。随师败绩,随侯逸。攻强之败也。
杜牧曰:逃避所长。言敌人乘兵强气锐,则当须且回避之,待其衰懈,候其间隙而击之。晋未,岭南贼
卢循、
徐道覆乘虚袭
建邺区,
宋武帝御之,曰:“贼若新亭直上,且当避之;回泊蔡洲,乃成擒耳。”徐道覆欲焚舟直上,循以为不可,乃泊于蔡洲,竟以败灭。贾林曰:以弱制强,理须待变。
杜佑曰:彼府库充实,士卒锐盛,则当退避以伺其虚懈,观变而应之,
梅尧臣曰:彼强,则我当避其锐。王皙曰:敌兵精锐,我势寡弱,则须退避。张预曰:《经》曰:“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言敌人行阵修整,节制严明,则我当避之,不可轻肆也。若秦晋相攻,交绥而退,盖各防其失败也。
(怒而挠之,)
曹操曰:待其衰懈也。
李筌曰:将之多怒者,权必易乱,性不坚也。汉相
陈平谋挠楚,权以太牢具进楚使,惊曰:“是亚父使邪?乃
项羽使邪?”此怒〔而〕挠之者也。
杜牧曰:大将刚戾者,可激之令怒,则逞志快意,志气挠乱,不顾本谋也。盂氏曰:敌人盛怒,当屈扰之。
梅尧臣曰:彼偏急易怒,则挠之,使愤激轻战。王皙曰:敌持重,则激怒以挠之。何氏曰:怒而挠之者,
绿营击曹咎于记小心也。
张预曰:彼性刚忿,则辱之令怒,志气挠惑,则不谋而轻进。若晋人执
宛春以怒楚是也。尉缀子曰:“宽不可激而怒。”言性宽者,则不可激怒而致之也。
(卑而骄之,)
李签曰:市重而言甘,其志不小。
后赵石勒称臣于
王浚,左右欲击之,浚曰:“石公来,欲奉我耳。敢言击者斩!”设礼以待之。勒乃驱牛羊数万头,声言上礼,实以填诸街巷,使浚兵不得发。乃入城,擒浚于厅,斩之而并燕。卑而骄之,则其义也。
杜牧曰:秦未,匈奴
冒顿单于初立,东胡强,使使谓冒顿曰:“欲得
头曼时千里马。”冒顿以间群臣,群臣皆曰:“千里马,国之宝,勿与。”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马乎?”遂与之。居顷之,东胡使使来,曰:“愿得单于一阏氏。”冒顿问群臣,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氏,请击之!”冒顿曰:“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与之。居顷之,
东吁王朝复曰:“匈奴有弃地千里,吾欲有之。”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与之亦可,不与亦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本何可与!”诸言与者皆斩之。
冒顿单于上马,令国中有后者斩。东袭东胡。东胡轻冒顿,不为之备,冒顿击灭之。冒顿遂西击月氏,南并楼烦、
白羊座、
河南省、北侵燕、代,悉复收秦所使
蒙恬所夺匈奴地也。陈* 曰:所欲必无所顾惜,子女以惑其心,玉帛以骄其志,
范蠡、郑武之谋也。
杜佑曰:彼其举国兴师,怒而欲进,则当外示屈挠,以高其志,俟情归,要而击之。故王子曰:“善用法者,如狸之与鼠,力之与智,示之犹卑,静而下之。”
梅尧臣曰:示以卑弱,以骄其心。王皙曰:示卑弱以骄之;彼不虞我,而击其间。张预曰:或卑辞厚赂,或赢师佯北,皆所以令其骄怠。
吴起伐齐,越子率众而朝,王及列士皆有赂。吴人皆喜,惟子胥惧,曰:“是豢吴也!”后果为越所灭。楚伐庸,七遇皆北。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楚子乃为二队以伐之,遂灭庸。皆其义也。
(佚而劳之,)
一本作引而劳之。
曹操曰:以利劳之。
李筌曰:敌佚而我劳之者,善功也。吴伐楚,
阖闾问计于伍子肯。子胥曰:“可为三师以肄焉。我一师至,彼必尽众而出;彼出我归。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误之,然后三师以继之,必大克。”从之。楚于是乎始病吴矣。
杜牧曰:吴公子光问伐楚于伍员。员曰:“可为三军以肄焉。我二师至,彼必尽出;彼出则归。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误之,然后三师以继之,必大克。”从之。于是子重一岁七奔命,于是乎始病吴,终入郢。
东汉未,
曹操既破
刘备,备奔
袁绍,引兵欲与曹公战。别驾
田丰曰:“操善用兵,未可轻举,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有四州之地,外结英豪,内修农战,然后拣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
河南省;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矣。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悔无及也!”绍不从,故败。
梅尧臣曰:以我之扶,待彼之劳。王皙曰:多奇兵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救左则右,救右则左,所以罢劳之也。何氏曰:孙子有治力之法,以佚而待劳;故论敌佚,我宜多方以劳弊之,然后可以制胜。张预日:我则力全,彼则道敝。若晋楚争郑,久而不决;晋知武子乃分四军为三部,晋各一动,而楚三来,于是三驾而楚不能与之争。又
巫臣教吴伐楚,于是子重一岁七奔命是也。
(亲而离之。)
曹操曰:以间离之。
李筌曰:破其行约,间其君臣,而后攻也。昔秦伐赵,秦相应侯间于赵王曰:“我惟惧赵用括耳,
廉颇易与也。”赵王然之,乃用括为代颇,为秦所坑卒四十万于长平。则其义仓。
杜牧曰:言敌若上下相亲,则当以厚利淡而离间之。
陈平言于汉王曰:“今
项羽骨硬之臣,不过亚父、
钟离昧、
龙且、
周殷之属,不过数人。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间其君臣,彼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灭楚必矣。”汉王然之,出黄金四万斤,与平,使之反间。项王果疑亚父,不急击下荣阳,汉王遁去。陈* 曰:彼惜爵禄,此必捐之;彼啬财货,此必轻之;彼好杀罚,此必缓之。因其上下相猜,得行离间之说。
由余所以归秦,
英布所以佐汉也。
杜佑曰:以利诱之,使五间并入,辩士驰说,亲彼君臣,分离其形势。若秦遣反间,欺诳赵君,使废
廉颇,而任
赵奢之子,卒有
长平之败。
梅尧臣同
杜牧注。王皙曰:敌相亲,当以计谋离间之。张预曰:或问其君臣,或间其交援,使相离贰,然后图之。
范雎间赵而退廉颇,陈平间楚而逐
范增,是君臣相离也。秦晋相合以伐郑,
烛之武夜出,说秦怕曰:“今得郑,则归于晋,无益于秦也。不如舍郑以为东道主。”秦伯悟而退师。是交援相离也。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曹操曰:击其懈怠,出其空虚。
李筌曰:击懈怠,袭空虚。杜牧曰:击其空虚,袭其懈怠。孟氏曰:击其空虚,袭其懈怠,使敌不知所以备也。故曰:兵者无形为妙。大公曰:“动莫神于不意,谋莫善于不识。”
梅尧臣、王皙二注同上。何氏曰“攻其无备者:魏太祖征
乌桓,
郭嘉曰:“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太祖行至易水,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乃密出
卢龙塞,直指单于庭,合战,大破之。唐
李靖陈十策以图
萧铣,总管三军之任,一以委靖。八月,集兵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危,必谓靖不能进,遂不设备。九月,靖率兵而进,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纵使知我,仓卒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始惧,召兵江南,果不能至。颧兵围城,铣遂降。出其不意者:魏未,遣将* 会、
邓艾伐蜀,蜀将
姜维守剑阁,* 会攻维,未克。艾上言:“请从阴平,由邪径出剑阁,西入
成都市。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军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军志》云:攻其无备,出其不章。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冬十月,艾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命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濒于危。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朱登至
江油市,蜀守将马* 降。
诸葛瞻自涪还
绵竹(* 行),列阵相拒。木败之,斩瞻及尚书
张遵等。进军至成都,蜀主
刘禅降。又齐神武为
东魏将,率兵伐
西魏,屯军蒲坂,造三道浮桥渡河。又遣其荷
窦泰趣撞关,高敖曹围
洛阳市。西魏将
宇文泰出军广阳,召诸将谓曰:“贼今椅吾三面,又造桥于河,示欲必渡,欲缀吾军,使窦泰得西入耳。久与相持,其计得行,非良策也。且
高欢用兵常,以泰为朱驱,其下多锐卒,屡胜而骄。今出其不意,袭之必克。克泰,则欢不战而自走矣。”诸将咸曰:“贼在近,舍而远袭,事若磋跌,梅无可及。”周文曰:“欢前再袭潼关,吾军不过霸上。今者大来,兵未出郊,贼顾谓吾但自守耳,无远斗意。又狙于得志,有轻我心,乘此击之,何往不克?贼虽造桥,未能径渡,比五日中,吾取
窦泰必矣。公等勿疑。”周文遂率骑六千还
长安,声言欲往陇右。辛亥,潜出军,癸丑晨,至
潼关县。窦泰卒闻军至,惶惧依山为阵,未及成列,
周章击破之。斩泰,传首长安。高敖曹适陷
洛阳市,闻泰没,烧辎重,弃城而走。张预曰:攻无备者,谓懈怠之处,敌之所不虞者则击之。若燕人畏郑三军,而不虞制人,为制人所败是也。出不意者,谓虚空之地,敌不以为虑者,则袭之。若
邓艾伐蜀,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是也。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曹操曰:传,犹泄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也。故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
李筌曰:无备不意,攻之必胜,此兵之要,秘而不传也。
杜牧曰:传,言也。此言上之所陈,悉用兵取胜之策,固非一定之制;见敌之形。始可施为,不可先事而言也。
梅尧臣曰:临敌应变制宜,岂可预前言之。王皙曰:夫校计行兵,是谓常法;若乘机决胜,则不可预传述也。张预曰:言上所陈之事,乃兵家之胜策,须临敌制宜,不可以预先传言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曹操曰:以吾道观之矣。
李筌曰:夫战者,决胜庙堂,然后与人争利,凡伐叛怀远,推亡固存,兼弱攻昧,皆物情之所出,中外离心,如
商周之师者,是为未战而庙算胜,《太一遁甲》置算之法,因六十算已上为多算,六十算已下为少算;客多算临少算,主人败,客少算临多算,主人胜。此皆胜败易见矣。
杜牧曰:庙算者,计算于庙堂之上也。
梅尧臣曰:多算,故未战而庙谋先胜;少算,故未战而庙谋不胜。是不可无算矣。王皙曰:此惧学者惑不可先传之说,故复言《计篇》义也。何氏曰:计有巧拙,成败系焉。张预曰: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庙,授以成算,然后遣之,故谓之庙算。筹策深远,则其计所得者多,故未战而先胜。谋虑浅近,则其计所得者少,故未战而先负。多计胜少计,其无计者,安得无败?故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有计无计,胜负易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