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桂芬(1818年—1881年1月29日),字经笙,又字小山,顺天宛平(今北京市宛平县)人,祖籍江苏吴江(今属
苏州市)。
清代后期政治人物,晚清
洋务运动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
沈桂芬为
爱新觉罗·旻宁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丁未科
进士,选
庶吉士,授
编修。
咸丰七年(1857年),任
内阁学士兼
礼部侍郎。
同治二年(1863年),署
山西省巡抚,任内严禁种植
罂粟。同治六年(1867年),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是清朝掌握中央实权的第一代
汉族枢臣。同治九年(1870年),迁
兵部尚书。同治十一年(1872年),加太子少保。光绪七年(1881年)逝世,终年六十二岁。获赠太子太傅,
谥号“文定”,入祀
贤良祠。著有《粤随笔》。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沈桂芬是顺天宛平人,本籍江苏吴江。他出生于
同里镇沈氏望族。
沈桂芬是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七年(1847年)
丁未科二甲第8名
进士,同年的状元是
张之万,同年还有
李鸿章、
沈葆桢、
郭嵩焘、
马新贻等。及第后,被选为
庶吉士,授翰林
编修。
咸丰二年(1852年),朝廷大考翰詹,沈桂芬名列一等,被升为庶子。累迁
内阁学士。先后奉命典理
浙江省、
广东省的
乡试,督陕甘
学政,充任
会试副总裁。
咸丰八年(1858年),沈桂芬丁父忧,离职服丧。期满之后,补授原官,再晋官
礼部左侍郎。
巡抚山西
同治二年(1862年),沈桂芬被署任为山西巡抚,同治三年(1863年)实授巡抚职。在任内,他接连奏陈关于移屯旗民、训练士卒的多封
奏疏,均得朝廷称许。
沈桂芬认为,山西出现饥荒,是因为当地大规模种植
鸦片的原料
罂粟,导致粮价飞涨。于是刊发条约,严禁种植罂粟,并将相关建议奏陈朝廷,得到
爱新觉罗·载淳称许。
李恒将沈桂芬禁栽罂粟的举措颁行各省,列为法令。不久后,沈桂芬又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服丧。
进入中枢
同治六年(1866年),沈桂芬被起复任礼部右侍郎,充任
经筵讲官,被授为军机大臣,入主中枢。
之后,他自礼部右侍郎迁为户部、吏部尚书,又被擢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兼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再度调为
兵部尚书,加官太子少保。
光绪元年(1875年),以兵部尚书加授
协办大学士。北京附近大旱,翰林
编修何金寿援引汉代因灾异策免三公的惯例,请责斥沈桂芬等枢臣。沈桂芬因此被廷议为革职处置,朝廷特旨改为革职留任。不久后恢复原官,充任
翰林院掌院学士,进官
太子太保。
自恭亲王倦政以及光绪二年(1876年)军机大臣
瓜尔佳·文祥逝世后,沈桂芬便承担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主要事务,在清廷决策中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光绪五年(1879年)初,
日本派兵侵占
清代的藩属国
琉球王国,改置
冲绳县。当时
舆情大多主战,沈桂芬认为“劳师海上,易损国威”,反对用兵。
中亚
浩罕汗国的军事头目
阿古柏借新疆局势混乱,于
同治六年(1867年)建立“洪福汗国”,入侵新疆。
俄罗斯帝国亦趁机于同治十年(1871年)侵占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并由此向周边渗透。在击败阿古柏后,沈桂芬建议派
沈阳市将军
完颜崇厚为出使
俄罗斯大臣,开始与俄国谈判收复伊犁事宜。完颜崇厚迫于俄方压力,竟擅自同意签订《
里瓦几亚条约》(即《交收伊犁条件》),一时舆论哗然。沈桂芬在此事中“委曲斡旋”,将完颜崇厚逮捕下狱,改派出使英法公使
曾纪泽兼任出使俄国公使,赴俄改订条约;同时,督办新疆
明朝军事的
钦差大臣左宗棠兵分三路,向伊犁挺进,遥为声援。经曾纪泽的力争,中俄最终于光绪七年(1881年)重新签订了《
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收回了一部分权益。尽管取得了“差强人意”的结果,但舆论仍“激论不已”,抨击沈桂芬的软弱。
光绪元年(1875),以本官
协办大学士。京旱,
编修何金寿援汉代天灾策免三公为言,请责斥枢臣,谕交部议。桂芬坐革职,特旨改为革职留任。旋复原官,充
翰林院掌院学士,晋
太子太保。
桂芬遇事持重,自文祥逝后,以谙究外情称。
日本之灭
琉球王国也,廷论多主战,桂芬独言劳师海上,易损国威,力持不可。及与俄人议还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完颜崇厚擅订约,朝议纷然;桂芬委曲斡旋,易使往议,改约始定,而言者犹激论不已。桂芬久卧病,六年,卒,年六十有四,赠太子太傅,谥文定。桂芬躬行谨饬,为军机大臣十余年,自奉若寒素,所处极湫隘,而未尝以清节自矜,人以为难云。
主要影响
沈桂芬是
清代掌握中央实权的第一代
汉族枢臣,
梁启超在《
李鸿章传》中“试举
同治中兴以来军机大臣之有实力者”,他认为同治初年是属于
瓜尔佳·文祥、沈桂芬的时代。
在以恭亲王为代表的
洋务运动中,沈桂芬是中枢中执行洋务的重要人物。
徐继畬的《
瀛寰志略》在他的支持下得以刊行。沈桂芬遇事持重,时人将他以及追随者称作“南派”(沈桂芬本籍
吴江区)。《
清史稿》说:沈桂芬“以谙究外情称”。大体说来,他所奉的外交方针,就是主张隐忍、韬光养晦、力保和局。但清流派则批评沈桂芬的对外政策过于软弱,以及有用人不当的过失,造成
钦差大臣完颜崇厚在收回伊犁谈判中的失利。
历史评价
李鸿章曾对人私下表示:政柄乃沈(桂芬)、王(文韶)主之……。
王文韶在沈桂芬死后,代朝廷拟恩诏,称其“清慎忠勤,老成端恪,由翰林升卿贰,外任封疆,
同治年间入参机务,擢任正卿。朕御极后,重加倚任,晋协纶扉,办理一切事宜,均能殚心竭力,劳不辞”。私下里,王文韶有挽诗一首悼念沈桂芬:知弟莫若师,数年来昕夕追陪,方期沆相承,艰难共济;忘身以报国,十载间行神交瘁,竟至膏肓不起,中外同悲。
翁同龢称赞沈桂芬道:清、慎、勤三字,公可以无愧色。
张佩纶在沈桂芬逝世后曾说:但愿群工协力,破
沈梦沉十年因循瞻徇之习,方可强我
中原地区。
吴庆坻《
蕉廊脞录》:沈文定在枢廷最久,兼管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值外交艰棘之秋。
日本侵我琉球之案,
俄罗斯还我伊犁之案,台臣讲官交章论列,咸咎总理衙门之失机。文定承文文忠、
索绰络·宝鋆后,一意持重。东朝惮于发难,德宗正在冲龄,不得已之苦衷,固不能归罪文定一人也。其持躬清介,为同朝所无。外吏馈赠,多却而不受。所居
东厂胡同邸第,门外不容旋马。入朝从未乘坐大轿,与后来风气迥不矣。
陈衍《
石遗室诗话》:前清
同治间,恭忠亲王长军机,沈文定(兆霖)由山酉
巡抚入为枢臣,眷任甚隆。
唐晏《咫尺偶闻》:同治初,汉军机中惟公最持大体,遇少年喜纷更者,一皆抑之,故尤不为新进所喜。及事后思之,其益无穷。且清慎持躬,绝无苞苴。
徐珂《
清稗类钞》:沈文定公桂芬当国,务为安静。文定性矜慎而稍刻深,钳束士类,无一毫奋发踔厉之气,而才士之锐气阴消沮矣。
罗敦《宾退随笔》:光绪初,
李昉鸿藻、沈文定桂芬同在枢府,文定以熟谙掌故称上旨,权颇重,
汉族在枢府类当国者,自文定始也。
佚名《
慧因室杂缀》:予曾作书规之,谓文定一生以俭德著称。
梁启超在《
李鸿章传》中认为:“自发捻以前,汉人无真执政者,文文忠汲引沈文定,实为汉人掌政权之矢。”
赵尔巽主编的《
清史稿》评价道:光绪初元,复逢
训政,励精图治,宰辅多贤,颇有振兴之象。
大学士文祥既逝,沈桂芬等承其遗风,以忠恳结主知,遇事能持之以正,虽无老成,尚有典型。……(李)鸿藻久参枢密,眷遇独隆。桂芬以持重见赏,(翁)同龢以专断致嫌。(孙)汶奔走其间,勤劳亦著,大体弥缝,赖以无事。然以政见异同,门户之争,牵及朝局,至数十年而未已。贤者之责,亦不能免焉。。
轶事典故
清慎持躬
沈桂芬为人清慎恭谨,虽身居政府,却居家俭素,“自奉若寒素(之士)”。他在北京东厂胡同的居所,是自同僚
杨村彬处借来的,且颇为狭窄,门外甚至不能让车马回旋。他曾经自雇一辆驴车上朝,在进东华门时,被守卫拦下。沈桂芬也不作解释,只是下车步行入内,朝臣见状大惊。他因此有“驴车宰相”的称号。尽管如此,沈桂芬从未以“清节”自我标榜。
沈李之争
《
梦蕉亭杂记》载录了沈桂芬与
瓜尔佳·荣禄、
李鸿藻之间的矛盾
基本过程是荣禄擅动枢笔,越权跋扈,引起沈桂芬不满,斗争的结果是,在沈任内,荣禄被降职闭门,沈去世后,荣禄起复。
国家大政有二:曰行政,曰治兵。综光绪一朝,荣文忠公实为此中枢纽,文忠没而国运亦沦夷。诗云:“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斯言岂不谅哉。
李恒崩逝,德宗入承大统,圣躬仅四龄耳。文忠时以
工部侍郎、步军统领兼总管
内务府大臣。内务府一差,权位与御前大臣、军机大臣三鼎峙。御前班列最前,但尊而不要;军机则权而要;内务府则亲而要,武侯出师表所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也。文忠负权略,敢于任事。当穆宗上宾时,夜漏三下,两宫临视,痛哭失声。内务府诸臣均在殿前屏息伺候。少顷,
慈禧语
慈安太后曰:“事已如此,哭亦无益。我们回去歇歇罢。”文忠跪奏,谓:“此间尚有宗社大事,须两宫主持,万不能回宫。请召军机、御前并近支亲贵入见。”两宫命文忠传旨。适恭邸已到,贸然云:“我要回避,不能上去。”不知其用意所在。枢臣文文忠祥扶病先至,宝文靖鋆、沈文定桂芬、李文正鸿藻继到;同入承旨,德宗嗣立。醇邸闻之,惊惧失常度,昏扑倒地。懿旨令扶出,横卧殿角,无人看顾也。登时凄皇惨状,不如庶民家。御前大臣夜迎德宗入宫。恩诏、哀诏,例由军机恭拟。文定到稍迟,由文文忠执笔拟旨,因病不能成章。文忠仓卒,忘避嫌疑,擅动枢笔。文定不悦,而无如何,思以他事陷之,文忠亦知之,防御尤力,两端遂成水火。文正与文定不相能,颇右文忠。党祸之成,非一日矣。某月日黔抚出缺,枢廷请简,面奉懿旨:著沈桂芬去。群相惊诧,谓
巡抚系二品官,沈桂芬现任
兵部尚书,充军机大臣,职列一品,宣力有年,不宜左迁边地,此旨一出,中外震骇。朝廷体制,四方观听,均有关系,臣等不敢承旨。文靖与文定交最契。情形尤愤激。两宫知难违廷论,乃命文定照旧当差,黔抚另行简人。文定谢恩出,惶恐万状。私谓:“穴本无风,风何由入?”意疑文忠矣,然并无影响也。
南中某侍郎素昵文定,与文忠亦缔兰交,往来甚数。文定嘱侍郎,侦访切实消息。侍郎遂诣文忠处种种侦视。文忠虚与委蛇。一日,侍郎忽造文忠所曰:“沈经笙真不是人,不特对不起朋友,其家庭中亦有不可道者。我已与彼绝交。闻彼君甚,因外简黔抚事,谓出君谋,常思报复,不可不防。”文忠见其语气激昂,且丑诋文定至其先世,以为厚我,遂不之疑,将实情详细述之。侍郎据以告文定。从此结怨愈深。————此处“侍郎”系指
翁同龢,翁骗取
瓜尔佳·荣禄信任,协助沈桂芬打击荣禄势力。
——此处记载有误的是,此时沈桂芬并未在军机当值,只是
索绰络·宝鋆、
李鸿藻当值,并反对了两宫的懿旨。翁同龢日记载,此段时间沈桂芬在休病假,因此不会有当面被命令去任
贵州省巡抚一事。
会京师大旱,谣言叠起,谓某县某村镇邪教起事,勾结
山东省、
河南省教匪,克期入京。九门遍张揭帖。贝子奕谟据以面奏。两宫召见醇邸,询问弭患方略。醇邸因德宗嗣服,开去一切差使,闲居日久,静极思动。奏请电调
北洋政府淮军驻扎
京师,归其调遣,以备不虞。文忠为步军统领,方在假中,醇邸所陈方略,一切不得知也。以讹言孔多,力疾销假,出任弹压。两宫召见,谓京师人心不靖,浮言四起,诚恐匪徒生心,拟调北洋淮军入卫。文忠力陈不可,略谓京师为毂之地,旗、汉、回、教五方杂处,易播流言。臣职司地面,近畿左右,均设侦探。如果匪徒滋事,能一无所知?倘以讹言为实据,行调兵入卫,迹涉张皇,务求出以镇定。事遂寝。醇邸闻之怒甚。文忠后知前议出自醇邸,亟诣邸第,婉陈一切。而醇邸竟以闭门羹待之,交谊几至不终。
内务府大臣一缺,亦遂辞退。文定知有隙可乘,商之文靖,先授意南城外
御史条陈政治,谓
京师各部院大臣兼差太多,日不暇给,本欲藉资干济,转致贻误要公。请嗣后各大臣勤慎趋公,不得多兼差使。越日,文靖趋朝,首先奏言
索绰络·宝鋆与
瓜尔佳·荣禄兼差甚多,难以兼顾。拟请开去宝鋆国史馆总裁、荣禄工部尚书差缺。时
慈禧病未视朝,
慈安太后允之。时论谓
国史馆与工部尚书一差一缺,繁简殊,讵能一例?文靖遽以朦奏,意别有在。然文定意犹未餍,复摭拾文忠承办庙工,装金草率,与崇文门旗军刁难举子等事,令
言官奏劾,交部察议。照例咎止失察,仅能科以罚俸,加重亦仅降级留任,公罪准其抵销。所司拟稿呈堂,文定不谓然。商之满尚书广君寿,拟一堂稿缮奏,实降二级调用。文忠遂以提督降为副将,三载闭门。
小姑叹
翰林
吴观礼曾有一首诗,名为《小姑叹》,将由
山西省巡抚内调入军机的沈桂芬,比做归宁的小姑,深得母欢,以致当家的媳妇,大权旁落,一切家务都由小姑秉承母命而行。如果说天下是
满族的天下,作为
汉族的沈桂芬,确似越代庖。因恭亲王在后期倦怠政事,倚仗沈桂芬处理政务,所以吴观礼以“嫩漫避喧”及“处处蒙人怜”比喻。“稍知道途事”谓其稍知外国情形。沈桂芬以山西巡抚入直军机,其人原籍吴江,所以诗中又有“南土”、“
太原市”等句。“深潭不见底”等句,指出了沈桂芬“厚貌深情(外貌厚道而深藏其思想感情,不流露于外表或言辞),外托廉介”的特点。“初云佐筐锜,已乃操管键。事事承母命,处处蒙人怜”二句,谓其在军机逐淅掌权。“闻杜鹃”用
天津桥典故,虽言愁天下将乱,但亦有
张之洞所谓“南人不相宋家传”的警劝意味在内。
《
慈禧前传》中的相关记载与《国史大臣画一传稿》中的大体一致,但多了些小说化的描写:
“第二天宫中“吃肉”,军机大臣开年第一次聚会,直庐治公,只有一件事,就是商议沈桂芬的身后之事。因为
慈禧已指示恤典从优,所以
王文韶亲自动笔拟的恩诏,极其堂皇。在赐谥的问题上,照例由
内阁拟呈圈定,但军机亦可提出意见。自
爱新觉罗·颙琰以来,宰辅赐谥,第一个字照例用“文”字,内阁拟呈沈桂芬的是文清、文勤、文端、
王鏊。咨送到军机处,大家都觉得拟得并不高明。
“清、勤二字,不足以尽沈经笙的生平。”
索绰络·宝鋆大发议论:“端字虽好,但经笙不是理学一路的人物,所以并非美谥,恪字更不必谈了。”文恪亦非美谥,而且不是宰辅之谥。
恭王认为沈桂芬最不可及的长处是有定力,因而主张用“文定”。“文定”虽不是顶好的谥称,但用“定”字谥沈桂芬,不能不说是很恰当,因而宝鋆和
王文韶亦无可再争。
主要作品
沈桂芬的主要著作为《粤轺随笔》。该书为沈桂芬咸丰十一年(1861年)任
辛酉科
广东省乡试主考时记录的从北京至广东一路途径驿站、与会人物的笔记,对邮传史研究很有意义。由沈桂芬侄孙沈国均于1941年将此家藏笔记出版,并与其堂弟沈兆奎共邀前清翰林
傅增湘撰跋并书名。
《
晚晴簃诗汇》卷149收录有沈桂芬的诗4首:《题明周忠毅墨迹即用公感事诗韵》《题采芝图》《题襄阳吏隐图》《题恭邸朗润园图十六韵》。
亲属成员
后世纪念
沈文定公桂芬墓
光绪七年(1881年),沈病逝任上,沈病逝入殓后,棺木从京城运至
苏州市,葬于张墓村西(现小学操场处),占地3亩,朝南坐北。此墓于70年代毁于整田平地。据当事者反映:棺内盖有绒布黑底红字,有“
兵部尚书沈文定公”字样。沈文定公桂芬墓,文革中被毁。
沈文定公桂芬墓,癸山丁向,建清德宗遣
礼部侍郎殷兆镛谕祭文等御碑四方,
李鸿章联曰:“二十年封圻宰辅,以清慎孚众望,以忠勤作官箴,诏祀贤良,枢密谋荷天鉴;数万里筹度经营,为军国任艰难,为时局致疑谤,功成底定,臣心事少人知。”
史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