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镇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辖镇
葛家镇,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下辖镇,地处文登区境北部,东与米山镇接壤,南与小观镇泽头镇相邻,西与乳山市冯家镇牟平区莒格庄镇相接,北与界石镇毗邻。行政区域面积185.2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葛家镇户籍人口有51677人。
简介
葛家镇位于胶东半岛东部,隶属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地处道教全真派发源地--昆嵛山南麓的圣经山脚下,三面环山,中间平原,镇域面积185.5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6.2万人(2018)。葛家镇历史文化悠久,人民勤劳勇敢,民风淳厚朴实。境内自然资源丰富,花岗石总量约为1亿多立方米,多处温泉常年喷涌不衰,富含、硫等多种矿物质;交通运输发达,地处文登区乳山市牟平区三市(区)交通要道,素有“旱路码头”之称,荣成—兰州公路、文招线、山东205省道穿境而过。
葛家镇辖葛家、大背后(大背后、里口)、上卧龙、西庄、黄龙岘(黄龙岘、黄庄子、大沙地)、晋宁区、西于(西于疃、老鱼洞、福台口子)、南于疃、东于疃、议城、英山县前(英山前、英山庵、曲家疃)、下卧龙、下口、潘家上口、刘家上口(刘家上口、陈家庵)、韩家庄、松岚后、西窑、旺格庄、迟家庄村、占甲埠、岔河、池水头、背眼、林子西、李家庄、周家埠(周家埠、杜家疃)、姜家埠、于家埠、山北头、西旺疃、中旺疃、东旺疃、韩、赤金泊、西崔家口、东崔家口(东崔家口、崔家庵)、郭子、董家庄、窑南坡、刘格庄、生格庄、铺集、祝家泊子、西孙疃、林家庄、王官屯、院东、陡埠、东孙疃、杭格庄、小英、大英、院西、东谭家口(谭家口、柏果树底下、桃树园、孙家庵、胜子、谭家庵、卢家庵)、西谭家口(谭家口、西庄子、西龙庵)、北长岚、新河县、西宋格庄、东宋格庄松油、洛格庄、姜新庄、南长岚(南长岚、南长岚南庄)、北石山头(北石山头、西石山头)、姚家庄、于家口(于家口、丛家庵、凉水湾)、南石山头68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镇政府驻葛家,东距市区20千米。境内西北东三面环山,中为盆地。桃(村)威(海)铁路及荣成—兰州公路、文(登)朱(桥)、上(庄)泽(头)公路在境内交会。圣经山在镇北境,系道教全真派发祥地。古迹有道教全真派遗迹老子道德经梵文摩崖石刻、东华洞、朝阳洞、东华宫石阙等。
历史沿革
清末时期,境域分属宁海州胜水乡、文登县迎仙都。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牟平区第三区、文登第三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属文西县葛家区和林村区。
1950年,分属昆嵛县第一、第二区。
1956年,属文登县葛家区,设葛家、旺格、于疃3乡。
1957年11月,撤区,各乡直属县。
1958年2月—7月,合并为葛家乡;同年9月,成立灯塔公社,后改为葛家公社。
1984年3月,撤社设葛家镇。
2001年5月,铺集镇并入。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葛家镇下辖68个行政村:铺集、姚家庄、松油、东宋格、西宋格、北石山头、南石山头、院东、院西、王官屯、小英、大英、洛格庄、东孙瞳、西孙疃、祝家泊子、陡埠、杭格庄、林家庄、于家口、姜新庄、南长岚、北长岚、新河、东谭家口、西谭家口、葛家、东旺疃、中旺疃、西旺疃、董家庄、窑南坡、刘格庄、生格庄、赤金泊、韩北、岔河、池水头、韩家庄、刘家上口、潘家上口、上卧龙、下卧龙、下口、姜家埠、占甲埠、郭子、山北头、于家埠、周家埠、李家庄、林子西、背眼、东崔家口、西崔家口、旺格庄、西窑、松岚后、西庄、晋宁区、黄龙岘、西于疃、南于疃、东于疃、迟家庄村、议城、英山前、大背后。
截至2020年6月,葛家镇下辖68个行政村:铺集村、姚家庄村、松油村、东宋格村、西宋格村、北石山头村、南石山头村、院东村、院西村、王官屯村、小英村、大英村、洛格庄村、东孙疃村、西孙疃村、祝家泊子村、陡埠村、杭格庄村、林家庄村、于家口村、姜新庄村、南长岚村、北长岚村、新河村、东谭家口村、西谭家口村、葛家村、东旺疃村、中旺疃村、西旺疃村、董家庄村、窑南坡村、刘格庄村、生格庄村、赤金泊村、韩北耩村、岔河村、池水头村、韩家庄村、刘家上口村、潘家上口村、上卧龙村、下卧龙村、下口村、姜家埠村、占甲埠村、郭子村、山北头村、于家埠村、周家埠村、李家庄村、林子西村、背眼村、东崔家口村、西崔家口村、旺格庄村、西窑村、松岚后村、西庄村、昆阳村、黄龙岘村、西于疃村、南于疃村、东于疃村、迟家庄村、议城村、英山前村、大背后村,镇人民政府驻葛家村。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葛家镇地处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三面环山,中为盆地,山脉绵延150多千米,被称为“胶东半岛屋脊”。最高点为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海拔92.8米
自然资源
葛家镇境内有花岗石总储量1亿立方米。大英汤温泉常年喷涌,富含硒、硫等多种矿物质。
水文
葛家镇境内河流属西温泉河水系支流。西母河一级支流总长41.65千米,二级支流总长48.7千米,三级支流总长18.8千米。
自然灾害
葛家镇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冰雹。
经济
2011年,葛家镇地方财政收入2887万元。
2018年,葛家镇有工业企业91个,其中规模以上3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3个。
农业
2011年,葛家镇有耕地面积148010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4500亩,产量2.52万吨;玉米种植面积35970亩,产量16.83万吨;花生种植面积33730亩,产量0.83万吨;大豆种植面积4575亩,产量760.53吨;各类蔬菜种植面积7085亩,产量2.47万吨;苹果、梨、桃等各类果园面积37278亩,年产量4.23万吨。
工业
葛家镇初步形成以蓄电池、建筑机械、石材加工、建材、化工、纺织、印刷、食品等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120家。
金融
2011年末,葛家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0.05亿元。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葛家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92人,专任教师31人;小学1所,在校生777人,专任教师82人;初中1所,在校生1170人,专任教师124人。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564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葛家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68个,各类文化专业户45个;各类图书室51个,藏书3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0余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葛家镇有镇卫生院1所;职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60人。病床1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38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葛家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户,人数7人;医疗救助21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39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35户,人数962人,支出%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48人;敬老院1家,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50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1万人,参保率98%。
交通
葛家镇境内有S304、S804公路穿过。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葛家镇辖区总人口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03万人,城镇化率83.8%。常住人口中,男性25686人,占51.01%;女性24668人,占48.99%;18岁以下4705人,占7.8%;19—35岁11337人,占18.9%;36—60岁22297人,占37.2%;60岁以上14911人,占36.1%。2011年,人口出生率4.19‰,人口死亡率11‰,人口自然增长率-6.81‰。
截至2017年末,葛家镇常住人口有49982人。
截至2018年末,葛家镇户籍人口有51677人。
旅游
景点
东华宫石刻位于葛家镇西于村北紫金山阳。金大定年间(1161年—1189年),马钰在此营建东华宫,后几经修,殿阁恢弘,碑碣林立。其中尤以赵孟頫张仲寿、邓文元撰书的“王玄甫碑”、“李真人道行碑”等较为有名。可惜诸碑皆毁于“文化大革命”,残碑立于果园小屋墙上。现存山门石阙完好,正额刻“东华紫府之门”,背额刻“至大元年十方道众打造”。并有石狮2对、石洞1个。洞额刻楷书“东华洞”。洞西石崖上刻“天门市”直径径1米多。洞崖之顶,存白玉台,台上有玉皇阁,台角石雕龙头等较完整。
圣经山摩崖石刻位于葛家镇西于村北圣经山上。山巅一巨石,似刀斧削,一半滚落30米外,一半似新月屹立,高5米,宽15米,俗称“月牙石”。阳面阴刻“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146行,6000余字,字径10厘米左右,楷体竖书,落款已完全模糊。旧志载:“大抵金元诸真人所为。”石刻第五十三章以上字迹70%可辨,第五十四章以下,可辨者不足30%。版本接近赵孟頫元延佑三年三月四、五日手书本。但标题不同,取本章前几字为章题。如“不尚贤章第三”等。岩顶横凿沟槽,以防雨水侵蚀刻字,是葛家镇境内最早的文物保护措施。
位于葛家镇西北。早在金元时期就以“清、幽、丽、险”闻名于世,风光秀丽,景色优美,古迹繁多,道教遗迹遍布青山绿水。留有“洞天”“福地”等石刻遗存。遗址方圆近8平方公里,由四峰(圣经山、锦绣山、紫金峰、白云峰)、二岩、二庵(契遇庵、姜氏庵)、二涧、四洞、十一泉、二台组成。主峰海拔385米,有龙王庙、山神庙等庙宇和风凉洞、混元殿、朝阳洞、众仙坟等古迹。另有“夕阳驼峰”“南极仙翁笑脸”“老母教子”“三足金蟾取经”“金鸡报晓”“圣泉神水”等自然景观。
天然老子头像位于圣经山西省岭上。圣经山上有一巨大岩石,俗称“寿星脸”,酷似道教始祖老子的天然头像。当地民间有“登上紫金峰,面对老寿星,万事皆皆通”的传说。如果转变角度,在圣经山停车场观看,就变成圣经山另一自然景观“夕阳驼峰”的头部。传说此天然老子头像是全真教祖师王玄甫得道成仙的法宝。
相传王玄甫在紫金峰修道时,历尽艰辛,昼夜煎熬,只学了点皮毛,道家的精髓却无法悟透,很是苦恼。但他还是坚持下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顽强地刻苦修炼。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山神,山神报告给玉皇大帝。玉帝遂派太上老君南极仙翁图像一幅,来紫金峰面授机宜。寿星图刻在圣经山西省岭上,每天只要对着寿星图练功,便可得道成仙。当太上老君刚刻好寿星的脸部时,天庭钟声响起,有紧急事情要老君处理,太上老君只好辞别王玄甫,返回天庭。所以人们今天只能看到老寿星慈祥的脸部。
紫金峰
位于圣经山南2公里处,主峰海拔257米,山势险要而奇特,因其山形象古代皇帝头戴的“紫金冠”而得名。此处有“玉皇阁”“东华洞”“天门”“东华宫”等古代建筑;有“天沟一线”“紫金皇冠”“官拜仙石”等自然景观。附近白云峰有契遇庵、九阳池等遗址。
紫金峰中有一道称为“天沟”的峰中峡谷,将紫金峰切成南北两半。“天沟”长约50米,宽约1米,从陡直的两沟壁间可观赏到“一线天”美景,有巨石凌空高悬于两壁之间,更增添了“天沟”的奇险。相传此沟为王母娘娘与女儿诀别登天时留下的景观。
传说玉皇大帝特许王母娘娘每年带女儿去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无染寺后的“洗脚盆”沐浴,每个女儿只许轮流随母亲到凡间一次。最小的女儿长到18岁时,过腻了天宫寂寞无聊的生活,总想再随母亲到人间一次。无奈天规森严,王母也擅自擅自让儿子儿子凡。为此,小女儿竟一病不起,虽经多方求医,百般调治,病情反而越发沉重了。一天,她赶走一个御医后,对王母道:“天宫里没有能治好我病的医生和良药,我只有一死落凡,了结此生了!”王母娘娘一听,恍然大悟,当年我亦得过此病,不是吕洞宾带我到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无染寺的洗脚盆沐浴后治好的吗?
王母于是瞒着玉皇大帝带着女儿再下昆嵛山,并嘱咐女儿:“不可张扬,一更启程,鸡鸣前赶回天庭。”天交一更,王母同女儿飘然下凡,直奔昆嵛山而来。在洗脚盆中沐浴后,仙女顿觉百病尽除、身轻如燕。于是母女就在山中游玩。她们绕过泰礴顶,来到圣经山。在月牙石前,小仙女读起了《道德经》。因时间不早,王母急催,小仙女越读兴致越高,竟高声朗诵起来。王母娘娘着急,回头叫道:“快来看呀,紫金峰上架起了通天道!”小仙女读完圣经,急步赶上母亲,来到紫金峰半山腰,果然有天梯直通紫金峰。母女缘梯而上,顿觉心旷神怡,四周美景如画,林深谷幽,峰奇水秀,不禁叹道:“仙境竟在人间!”此时王母朝天庭一瞧说:“时刻已到!”拉了女儿就走。小仙女却流连忘返,挣脱母亲,要回峰顶观景。王母拔下头上的玉簪划了一道沟涧,想隔开女儿的去路。谁知慌乱中把自己和女儿隔在沟涧的两边。王母又急架一座云桥,在空中招呼女儿:“快过桥,返回天庭。”就在小仙女来到桥头时,鸡鸣天亮,再也挪不动脚步,只好看着母亲飘然升天,悲喜交集地留在了紫金峰上。
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太上老子道德经》是道家存世的最大梵文摩崖石刻,现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道教全真七子中,以丘处机最为著名。金兴定三年(1219年)冬,邱处机应成吉思汗邀请,以71岁高龄,率弟子18人,历时3年,行程1万余里,从昆嵛山来到西域大雪山(在今印度丰都库什山),与大汗终日相谈,被大汗尊为“神仙”。孛儿只斤·忽必烈十九年(1224年),邱处机来到大都(北京),入住天长观(今白云观),奉旨掌管天下道教,爵位“大宗师”。邱处机利用这一身份,消除民族隔阂,释放被沦为奴隶的汉族和女真人3万余人,并解救了大批汉族学者,把道教和全真派推向高峰。从此,丘处机曾修炼过的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大修宫观,道徒云集,王侯朝拜,皇帝敕封,香火盛极一时。
1991年5月,中国道教协会、中国旅游文化学会、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及海内外道家学者140余人在文登区举行研讨会,公认昆嵛山为“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
古院东寺
位于今葛家镇院东村。元至正年间进士栾仲玉,今葛家镇院东村人。该村元时有庙,今名“院东寺”,原名大圣寺,古名大圣院。村取圣水院之东而名村。古寺始建年代无考,至正二年(1342年)重修,碑文由昌阳僧某撰文,进士栾仲玉书丹,篆额“重修大圣寺碑”。据此知进士栾仲玉六书精于篆。今碑漫不可读,其残文:“院之卓锡殊无可考,有宋元丰元年‘重修大圣院碑’,盖古刹也。”后来,宋碑不存,元碑残存,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主持僧普波重修,文登进士丛大为撰文,刘一正书丹。清末亦近剥落,有碑文存于光绪本《文登县志》。
今日葛家
葛家镇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土地肥沃、水浇条件好,是著名的小麦、玉米、花生产区,素有“文登区粮仓”之美誉;高效农业发展迅猛,已形成果品、苗木、畜牧、花卉等主导产业;工业基础好,发展快,已形成以机械制造、蓄电池、石材加工、纺织、印刷、化工、建筑、消防器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培植出服装、绣品、鞋类三大加工基地,拥有文登区第一大农贸市场;外资企业、旅游业蓬勃发展,境内的圣经山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地,目前已得到全面开发并架通了空中索道,成为名扬四海的旅游圣地;城镇基础建设初具规模,被确定为省级中心镇;
镇党委、政府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群众居住水平为出发点,将工业园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启动近年来全镇最大的载体建设工程—“绿化美化硬化”工程,总投资450万元,完成四大工程任务:一是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内全长3.5公里的东华路绿化硬化工程。在道路两侧15米范围内种植雪松4500株、龙柏2000株;道路硬化面积7万平方米,活动土石15万方,年底,已活动土石5万方。二是全长2.4公里的朝圣路美化硬化工程。已在道路两侧15米范围内种植黑松4500株、龙柏3000株,建成高标准的绿化带,并计划将原路面硬化,在道路两侧种植塔柏车轴草属等,建成2.5米的美化带。三是镇区德胜路的美化绿化工程。在路两侧种植杨属,并对中间的美化带进行补植。四是与“村在绿中”活动相结合的四旁植树、田间林网、成片造林工程。以山北头、大英、下口等20个村为重点,广泛发动群众植树造林。全镇共植树60万株,为确保林木成活率,强化管理,镇党委、政府将东华路、朝圣路的管护任务分别分配给镇公路站和森管处负责,树木成活率直接与工资挂钩。
文化
传说
麻姑的传说。相传东汉时,有个姓麻的官吏,夜里作了一个梦,从江水中钓上一朵含苞欲放的荷花。早上醒来,妻子生下一女婴,聪颖过人,三天后便说话,一个月后便能随父母学读诗文。
一天,朝廷要修筑城墙,派她父亲做监工。役工们昼夜不停,疲劳不堪,叫苦不迭。有的病倒了,仍然遭鞭子抽打。麻姑看不下去,天刚黑不久,便模仿公鸡啼鸣,引起四邻鸡叫,想让役工们停工休息。但父亲知情后,便把她关进大牢,让她认错悔改。麻姑坚持“女儿无错,错在你们!”
麻姑乘狱卒不备逃了出来,父亲带人怒冲冲追赶。但麻姑宁可投谷一死,也不回头。时王母娘娘驾祥云去东海,路过此处,见姑娘处境危难,便拔下头上玉簪朝沟谷扔去,化作一道玉桥。麻姑见后便快步走过,玉桥随即消失,父亲的人马被隔在对岸。
麻姑在王母娘娘指点下,乘清风白云,来到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云雾缭绕,松青柏翠,坡上桃林鲜果,谷底泉水穿过,潺潺似箫音笙韵。麻姑在此潜心修炼。修炼之余,浇灌桃林,培育香瓜茄,采集仙草,酿造美酒。数年后修炼成仙。如今,昆嵛有她住过的洞,饮过的泉,巨大的岩石上,她用过的“锅碗瓢盆”仍依稀可见。
代表人物
王重阳金朝咸阳大魏村人,48岁在秦岭遇仙悟道。金大定七年(1167年),在山东宁海州马钰(号丹阳子)、丘处机(号长春子)、谭处端(号长真子)、王处一(号玉阳子)四位高徒。大定八年二月,师徒五人来到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南一隅,在这里发现了全真教第一祖师东华帝君王玄甫居住的“东华观”及化身为大山的老子头像,五人顶礼膜拜,在山中开辟烟霞洞,专心修炼,并在一块月牙石上凿刻了《太上老子道德经》,上下两卷,全文146行、5700余字。不久,又收郝大通(号广宁子)、马丹阳的夫人孙不二(号清净散人)、刘处玄(号长生子)为徒,后人称这七位徒弟为“全真七子”,又称“北七真”“海上七真人”。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大弟子马钰在紫金峰北建契遇庵,开九阳池;在紫金峰南建东华宫,创立遇仙派。
下辖村
葛家约唐宋时,葛姓来建葛家村。明末,吕姓来村西南为宫姓守田庄,称宫家庄;清代,更为吕家庄。葛吕两村合设集,称葛吕集。1955年后,成为一个行政村。1381户。
大背后明中期,牛姓来大碑之北立村,称大碑后,演作今名。157户。
卧龙2村明末,王姓陕西省来居,原村西河岩石蜿蜒似龙,称卧龙。清初,北建新村称上卧龙(135户),原村遂称下卧龙(195户)。马家庵属上卧龙。
.西庄原为吕姓田庄,以方位称西庄。清乾隆十二年,浪暖蔡姓买庄来居,袭旧称。197户。
黄龙岘明洪武元年,周姓来黄龙庙南、近山口居住。黄家庄属该村。508户。
昆阳金元时,宫姓立村,称宫家庄。1981年以居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阳更名。92户。
东、西于疃金朝以前,俞姓就在此居住,称俞疃。清代,分为东西2村,演作东于疃(305户),西于疃(617户)。
南于疃明中期,牟姓来俞疃之南立村。270户。
议城元末,柳姓自栖霞大柳家来居,相传拟移文城于此,称移城,演作议城。508户。
英山前明末,高姓自高家庄来英山之阳建村。曲家疃于1941年并入。408户。
下口明末,高姓来居,位上口村南。地势较低。249户。
上口2村元初,潘姓于山口隘道立村,且近巨石,称大石口前。明末,南建下口村,原村遂称上口。清中期,刘姓入。民国初,上口分为潘家上口(140户),刘家上口(230户)。
韩家庄明以前,韩姓近土阜立村韩家埠。明末,尹姓自姜家埠来村南居,称韩甲埠,1959年合称今名。192户。
松岚后明末,孙姓来松岚之北立村。105户。
西窑清代王姓来砖瓦窑之西北立村,152户。
旺格庄明末,鞠姓由今牟平来天然水汪立村,称汪家庄。清中期,取吉祥意,演为今名。306户。
迟家庄清初,东于疃富户设田庄于此,以地势称下庄子。后迟姓来居,遂改名。299户。
占甲埠明嘉靖时,宫姓自海阳青山来土阜东侧立村。明初定10户为1甲,为基层户籍编制。占甲近似“占籍”,谓迁至新地,成为在甲的当地居民,故名。260户。
岔河明末,傅姓由青龙夼来居,五道河东西支流于村北汇合。185户。
池水头明初,龚姓来长学山西麓立村,东有水池为溪水源头,称石水头,民国初演作今名。223户。
背眼明崇祯时,王姓自(正文第50页)山来居,三面环山如屏,遮蔽视线。324户。
林子西明初,马姓由海阳所来密林之西立村。403户。
李家庄明正统时,李姓由今荣成市福山后沟来居。210户。
周家埠清代周姓自高村来土阜之阳立村。353户。
姜家埠清初,吕姓自吕家集来建土阜之阳建吕家埠。清末,姜姓众,更今名。262户。
于家埠元末,于姓由斥山来土阜之前立村。503户。
山北头明初,耿姓由今乳山耿家来凤凰山之北立村。378户。
旺疃3村元朝,毛姓临天然水汪建村,称汪疃。明初,东有鞠姓自鸽崖来居,称东汪疃;谷姓自谷家疃来两村之间建中汪疃。民国初年,3村自治,取吉祥意依次称西旺疃,中旺疃,东旺疃,分别为272户、332户、305户。
韩北(正文第50页)明末,韩姓来土(同上)之阳居住,居南者称之为韩北(同上)。160户。
赤金泊明中期,蒋姓由漩夼来居,村名失考。后于姓自赤山入,以处河畔平泊,取原籍首字称赤家泊,演作今名。897户。
崔家口2村明弘治时,崔姓由莱阳崔家庄来山口建崔家口。清末,分为东崔家口(520户),西崔家口(302户)。
郭子明中期,郭姓河南省来居,称郭子。方言“子、家”轻声相似。312户。
董家庄明万历时,董姓逃荒至此居住。166户。
窑南坡明万历时,于姓由斥山来砖瓦窑南侧立村,称窑南屯。因处平泊,更为窑南泊,演作今名。120户。
刘格庄明朝刘姓立村,称刘家庄,清末演作今名。166户。
生格庄明初,盛姓盛家村,谐音演作生格庄。515户。
铺集镇辖村:
铺集明嘉靖时,于姓建村。因古代此处设急递铺,距文城50里,故名五十里铺。后演作铺里。1942年后称铺集。554户。
祝家泊子清代祝姓来河北岸平泊立村。274户。
西孙疃清雍正时,吕姓于大新疃西建村,称小新疃。同治时,随东孙疃易今名。170户。
林家庄清康熙时,林姓由林村来居。80户。
王官屯明嘉靖时,王姓来此屯田,属靖海卫。因近大圣院,称大圣院屯。清雍正时,更今名。208户。
院东明永乐时,于姓于大圣院之东北建村。749户。
陡埠明末,牟平区署于此设庄子,称官庄子。民国初,以南有陡峭山阜,更为陡埠。370户。
东孙疃明初,汪姓初建村时名大新疃。清同治时,孙姓众,称东孙疃。350户。
杭格庄明隆庆时,林姓自林村来双石山东北建村,称双凤山。民国初,村周林木成行,改称行格庄,演作杭格庄。165户。
小英明嘉靖时,张姓建村,近军营遗址,演作小英。319户。
大英明隆庆时,岑姓建村,近军营遗址,演作大英。253户。
院西清顺治时,郑姓于大圣院之西南建村。201户。
谭家口2村明宣德时,谭姓莱阳市迁山口之东建村,以村中四神庙为界,分东谭家口、西谭家口。1956年合村,1983年再次分村。西庄、西龙庵、宫后属西村,764户;孙家庵、桃树园、银杏苗木底下、白果树、北庵、老后、蔡家庵、谭家庵、卢家庵、胜固夼、旗杆谷等属东村,706户。
北长岚明正德时,于姓来长形山林东侧建村,取名长岚。清时,形成北、中、南3村。后北长岚改为小河北,中长岚遂称北长岚。212户。
新河清乾隆时,黄姓来建黄家庄;后于姓在村西立北长岚,因位于河北岸,改称小河北。1941年2村合并称河北省。1981年改今名。126户。
西宋格庄明景泰时,王姓来居,以近刘家得名小刘家。清代,为免遭狱讼株连,取“息讼”义,谐音称西宋格,又称小宋格。1951年改今名。166户。
东宋格庄明洪武时,刘姓来居称刘家。清初,随西村改称大宋格。1951年改今名。290户。
松油明崇祯时,谭姓自谭家口来居。村南古松下有一巨石,故村名松岩底。民国3年更为松油底。1951年称今名。404户。
洛格庄明万历时,于姓建村,鸽子常落此觅食,称落鸽庄,演作洛格庄。1942年前以小溪为界,分东、西洛格庄。390户。
姜新庄清乾隆时,姜姓由今乳山县庙下村来居,称姜家庄。1981年改今名。高家庵、冯家庵属该村。291户。
南长岚明末,寧姓王姓建村,位处长形山林之东、长岚村南。南庵属该村。280户。
石山头2村明末,丛姓、迟姓自宁海州南洪来石山子立村,以方位称南石山头(201户),北石山头(266户)。姜家庵、西石山头分别属于2村。
姚家庄明隆庆时,姚姓建村。307户。
于家口明代,于姓在山口之东建村。凉水湾、东庵属于该村。720户。
参考资料
全文检索.山东省情网[.2021-05-23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自然资源
水文
自然灾害
经济
农业
工业
金融
社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交通
人口民族
旅游
景点
今日葛家
文化
传说
代表人物
下辖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