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鹌鹑(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Coturnix coturnix)是一种鸟纲
雉科的物种。它的体长约为18厘米,体型小而圆滚,身上有明显的褐色草黄色矛状条纹和不规则斑纹,
雄性和
雌性的上体都有红褐色和黑色的横纹。雄鸟的颏呈深褐色,喉部中线向两侧上弯至耳羽,与皮黄色的项圈紧贴在一起。皮黄色的眉纹与褐色的头顶和贯眼纹形成明显的对比。
雌鸟也有类似的图纹,但对比不太明显。普通鹌鹑通常成对而不是成群活动。它们经常活动在生长茂密的野草或矮树丛的平原、荒地、溪边和山坡丘陵地带,有时也会靠近耕地活动。它们的主要食物包括
禾本科杂草种子、
豆类、谷物、
浆果、嫩叶、嫩芽等,夏天还会大量食用昆虫、
美国白灯蛾和小型无脊椎动物。普通鹌鹑分布于
欧洲、非洲、
亚洲北部、中部、西部和南部等地区。在中国,它们繁殖于新疆西部的
莎车县、
裕民县等地至东部的
罗布泊,越冬于
西藏自治区南部和东南部,有时也会到
云南省西北部的
香格里拉市。
物种简介
松鼠鸡在中国俗称“罗鹑”,又名“早秋”。由于它们的羽色斑驳,好像补丁很多的旧衣服,所以古人形容衣着褴褛为“鹑衣”,成语中有“鹑衣百结”,“衣若悬鹑”,杜甫诗中还有“鹑衣寸寸针”的句子。它的额、头侧、颏及喉等处均为砖红色,又被称为“
鹌鹑、赤喉鹑”等。另外,它的尾巴非常短,有“秃尾巴鹌鹑”之称。
鹌鹑是一种古老的鸟类,分布极广,品种繁多。其肉和蛋营养丰富,味美适口,与人类的关系源远流长。早在5000年前
埃及的壁画上就有
松鼠鸡的图像。金字塔上也有食用鹌鹑的记载。中国是野鹌鹑主要产地之一,也是饲养野鹌鹑最早的国家之一。《
诗经》中有过“鹑之奔奔”,“不狩不猎,胡瞻尔筵有悬鹑兮!”的诗句,战国时代,“鹑”被列为六禽之一,成为筵席珍肴。到了唐、宋以后,对它的生态和生活习性已有不少描述记载。
西汉时,
中原地区就已经开始驯养鹌鹑,那时驯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赛斗和赛鸣。唐、宋时期赛鹑在皇宫和民间都非常盛行。民间斗鹑曾盛行于
黄河南北。据《唐外史》载,
武威郡地区经过驯化,进贡给
李隆基的
鹌鹑,可以随金鼓的节奏而争斗。
宋徽宗更喜欢饲养好斗的
松鼠鸡,以供取乐。后来曾有《鹌鹑谱》总结养鹌鹑的经验。到了明、清年间,斗鹑已成了达官贵人的一种赌博方式。
到了明代,已逐步发现其药用价值。
清代康熙贡生陈面麟著有《鹌鹑谱》,书中对44个鹌鹑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分别作了叙述。对饲养各法如养法、洗法、饲法、斗法、调法、笼法、杀法以及37种宜忌等均有详细记载。这对中国发展鹌鹑饲养带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形态特征
普通鹌鹑
雄性成鸟(夏羽):额部几全为栗黄色头顶、枕部和后颈黑褐色,羽端深栗黄色;中央具一条狭窄的白色冠纹。眉纹白色,从前额后达颈部;眼圈,眼先和颊部均赤褐色;耳羽栗褐色。上背为浅的黄栗色,具黄白色羽干纹;下背至尾上覆羽黑褐色,多具两端尖的浅黄色羽干纹;内外具黄褐色波状细横斑;肩羽亦然。两翅大部为带淡黄的橄榄色,杂以黄白色横斑;第一初级飞羽外翈狭,缘以淡黄色,其它初级飞羽的外翈均具浅赤褐色波状横斑;次级飞羽的内外翈亦具同色横斑,向内转浅。尾羽黑褐色,白嘴基越眼而达颈侧;额头侧及颏具白而略带浅黄色的羽干纹和羽缘,并具赤褐色横斑。颏、喉和颈的前部赤褐色,颊部和眼先的赤褐色连在一起;从颈部开始,伸出一个黑褐宽条,沿中线至喉部中央,扩大成黑褐色锚状纹,两侧向上延伸,几与耳羽连接。上胸灰白沾栗,羽干白色;颈侧和胸侧黑褐,杂以栗褐色,并具明显的白色羽干纹;两胁栗褐,杂以黑色,具更宽的白色羽干纹;下胸以至尾下覆羽灰白。
雄性成鸟(冬羽):从头顶至后颈前部,栗黄色羽缘较夏羽为宽,黑褐色大都被遮盖着。背部前为浅黄褐色,向后大都黑褐色,黄白色羽干纹较夏羽发达;翅和尾的羽色几与夏羽相同。颏及喉部上方的羽片变长,末端变尖;此两部的羽片白色,杂以栗色;颏及喉部中央具一个不明显的褐色锚状纹,两侧翘起部分转为黑褐色,直达耳羽;喉部下方白色;前颈与上胸交界处有一浅栗黄色圈(中央约6mm宽);上胸浅黄色;具白色羽干纹。两胁白,杂以栗黄色的宽阔纵纹,并具黑褐和浅黄色相间的横斑;腹白色。
雌性成鸟(夏羽):与雄鸟冬羽相近似,但颏和喉的羽不变长,羽端圆形,浅灰黄色;颈侧亦浅灰黄色,羽端黑色;上胸黄褐色,具左右并排的黑斑,或连成黑色纵斑块。
雌性成鸟(冬羽):与
雌鸟夏羽相近似,但颏和喉上方的羽片变长,羽端变尖,亦浅黄色。背部黄褐色增多并加深。上胸斑点黑褐,而沾栗褐色。胸侧和胁部黄褐色增多,具宽阔的白色羽干纹,黑褐色几乎消退。
虹膜红褐色;嘴角蓝色;跗部淡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76-106g,♀78-96g;体长♂175-215mm,♀157-210mm;嘴峰♂12.5mm,♀14-16mm;翅♂99-114mm,♀101-116mm;尾♂35mm,♀36-44mm;跗蹠♂27mm,♀26-30mm。(注:
雄性—♂;
雌性—♀)
物种对比
栖息环境
松鼠鸡经常活动在生长着茂密的野草或矮树丛的平原、荒地、山坡、丘陵、沼泽、湖泊、溪流的草丛中生活,有时亦在灌木林活动。有时也到耕地附近活动。属于地栖性鸟类,性善隐匿,平时喜欢潜伏于草丛或
灌木丛间,或在其中潜行。
生活习性
普通鹌鹑是一种候鸟,常栖居于气候温暖的地方,是稚科中迁徙能力相对较弱的一种,翼羽短,不能高飞、久飞,往往昼伏夜出,喜夜间迁徙群飞,迁徙时多集群。日本农林部曾有人给一些野鹑带上特殊标记,然后放回自然界去。以调查其活动情况,结果证实了
松鼠鸡的趋温性。中国国内两种野生鹌鹑每年6-7月份在新疆西部,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繁殖,然后向南迁徙越冬。根据初步的调查与考证,两种野生鹌鹑的南迁路线可能有三条:从内蒙古和新疆直接南迁,分别到达
辽宁省、河北黄河沿岸和西藏吕都地区越冬;从昌都地区绕青藏经
四川省、
陕西省、
河南省一带继续南迁到达
长江中下游平原;从昌都地区经
云南省、
贵州省迁至东南沿海地区。每年3-4月份迁飞回新疆、内蒙古等地繁殖。迁飞距离在400-1000千米左右。当然也有留在当地繁殖或局部迁移的
松鼠鸡喜欢在当地温暖、湿润的水草上筑巢。
除繁殖期外,多成小群活动。除迁徙时外,一般很少起飞,飞行时呈直线,常贴地面作直线低空飞行。叫声为响亮、清晰如滴水般的三音节哨音,常被形容为wetmylips,常在清晨、黄昏或夜晚时鸣叫。被驱赶时发出刺耳的哨音。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迁到繁殖地,秋季于9月中旬至9月底离开繁殖地。迁徙时成群,多在夜间进行,白天则躲在草丛,灌丛中休息。《
本草纲目》中就有:“其田圩,夜则群飞,昼则草伏”的记载。它们主要吃
禾本科杂草种子、
豆类、谷物及
浆果、嫩叶、嫩芽等,夏天吃大量的昆虫及
美国白灯蛾,以及小型无脊椎动物等。
分布范围
世界
中国
中国境内有两种的野生
松鼠鸡分布,以野生
鹌鹑居多。野生普通鹌鹑繁殖于新疆,越冬于
西藏自治区南部和吕都西南:野生日本鹌鹑主要生活于内蒙和
东北地区。在有些地域,两者的分布也有重叠现象。它们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候鸟,但在有些地区是
留鸟,如
长江中下游平原。野生鹌鹑的栖息场所一般是空旷的平原,溪流的岸边,
矮小症起伏的山脚或矮树丛。
指名亚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繁殖,迁徙至西藏自治区南部越冬。野生鹌鹑在中国分布于东北、新疆,迁徙遍全国。野生
松鼠鸡分布广泛。
四川省产地有:
成都市、
乐山市、
南充市、
雅安市、
凉山彝族自治州、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市、州。省外
重庆市、
涪陵区、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青海省、
河北省、
河南省、
山东省的嘉祥贾桥村、
山西省、安徽、
云南省、
福建省、
广东省、
海南岛及台湾等省区也有分布。中国1952年以来,引进鹌鹑家养品种,已在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青海、河北、河南省、山东、山西、安徽、云南、福建、广东、海南岛及台湾等省区均有养殖。
生长繁殖
繁殖于5-7月。雄鸟和
雌鸟不形成固定的配偶关系,而是一雄多雌的婚配制度。通常到达繁殖地不久雄鸟就进行占区和开始求偶鸣叫,雄鸟在繁殖季节十分好斗。营巢于平原草地、农田地边或荒坡草丛、灌丛中。巢多利用地面凹处的浅坑,内垫干枯的细草茎、草根、草叶和羽毛等。每窝产卵7-15枚,卵呈白色或
橄榄褐色,散布有褐色或锈色斑点,大小为25.6-33×19-25毫米,重5.6-7克,孵化期15-17天。
饲养技术
孵化
松鼠鸡可用孵化器人工孵化,第1-6天孵化的温度为38℃,湿度60%,第7-14天孵化温度为37.8℃,湿度为50%,第15-17天落盘到出雏器中,温度为37.7℃,湿度为65—70%。每间隔2小时翻卵一次,翻卵角度为90度。通风可以利用孵化器的通风孔。照卵一般在孵化的第5-7天进行头照,第12-13天进行二照。
养殖
早成雏出壳后,等毛干后放到育雏箱内进行饲养,第1-3天育雏箱的温度为35℃,以后逐日下调温度,第7天降至32℃,第14天为30℃,第21天为25℃,第28天以后在22-20℃左右的常温下饲养即可。喂饲的原则是先饮水,后开食。
可分为单饲式和群饲式。单饲式即一个笼内饲养一只雄鸟或
雌鸟,制笼材料可用铁丝网及竹木等,笼长9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隔成5小笼,笼底网孔大小以
松鼠鸡的粪便能通过,而脚趾不会踩入为宜,间距大致为1厘米。鹌鹑笼采食面网孔较宽,使它们能伸出头颈采食。笼外面挂食槽和水槽。群饲式即采用大笼小群饲养,以10只左右为宜。
饲料
有
玉米面、米糠、豆饼粉、皮、
鱼粉、骨粉、叶粉、食盐、青菜、昆虫等。饲料更多样化,营养要全面,可以选择品质好、适口性强、营养比较齐全、价格便宜、货源比较充足的饲料来组成配合饲料。鹌鹑食料以半湿料为主,每天喂食5次,每天每只给精料30克左右。
松鼠鸡喜温暖、怕寒冷。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舍内应加温,室温应保持在10℃以上。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据估计,普通鹌鹑
欧洲数量为3,320,000-6,720,000只雄鸟,相当于6,630,000-13,400,000只成熟个体(国际鸟盟,2015年)。欧洲约占全球范围的40%,因此,对全球数量规模的初步估计是16,575,000-33,500,000只成熟个体,尽管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因此,物种处于15,000,000-35,000,000只成熟个体的范围内。
趋势论证:由于候鸟的网捕,这种物种正在减少。局部下降可能是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特别是杀虫剂的增加。在欧洲,物种数量规模估计会波动(国际鸟盟,2015年)。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主要防治
松鼠鸡生长快,成熟期短,繁殖迅速,饲养鹌鹑比较简便。但是,鹌鹑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发生疾病,常见的疾病有雏
白痢、
球虫病、溃疡性
肠炎、白喉病等。
雏白痢是常见危害大的细菌性传染病。病鹑
精神萎靡。粪便呈白色浆糊状。在病鹑饲料中添加0.4%
磺胺或0.1%磺胺恶林均有一定效果。笼舍要保持清洁干燥,温度稳定,防止过密拥挤。
球虫病为肠道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流行性疾病,病鹑羽毛松乱,粪便带血。可将
磺胺甲基嘧啶或
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的比例拌入饲料或溶于饮水中。连服4-5日即可见效。
溃疡性肠炎这是家养
松鼠鸡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能力的疾病。鹌鹑弓背,双目紧闭,拉稀,双氢
链霉素,
泰乐菌素均为较好的治疗药物。
四环素,喃类也有一定疗效。
白喉病多发生在梅雨季节,病鹑眼肿流泪,食欲不振。可将0.1%的二
甲氧基嘧啶钠粉拌喂或溶水饮用。同时还应把病鹑的头在0.5%的
高锰酸钾溶液中清洗消毒,效果更好。
马立克氏病也是
鹌鹑常发的一种病毒性疾病,病鹑表现为精神不振,瘫痪,贫血,两翅下垂,排绿色稀粪。剖检时常见内脏型,表现为心脏、肺、
腺体、胃、肝、肾、
睾丸及
卵巢出现单个或多个肿瘤。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以预防为主。对初生鹑皮下注射马立克疫苗效果较好。
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包括急性败血症、
脐炎、气囊炎、肝周炎、
肠炎、
关节炎、肉芽肿和卵黄性腹膜炎等。该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改善环境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犬
肠杆菌属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脐部和皮肤创口感染。杜绝使用腐败变质和受
霉菌、大肠杆菌污染的饲料。加强
松鼠鸡饲养管理,勤刷水槽及饮水器具,使用优质饲料,增强抗病力。
生石灰脚病
病原体为突变膝螨,多
寄生在鹑胫部和趾部。病鹑胫部和趾部发炎,有炎性渗出物,形成灰白色或黄色结痂。严重时可引起关节肿胀,趾骨变形,行走困难,生长受阻,产蛋下降。治疗时可用20%
硫磺软膏涂擦患部,每天2次,连用3-5天。也可以用温水洗去胫部和趾部上的痂疲,然后用0.1%
敌百虫溶液浸泡4-5分钟。
支气管炎是
鹌鹑支气管炎病毒(QB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特点是流泪、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鼻窦发炎,蔓延迅速,死亡率高。QBV通过接触及空气传播,
火鸡和鸡也可能人工感染,但不湿临床症状。
松鼠鸡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为50-100%。潜伏期4-7天。病鹑精神萎顿,结膜发炎,角膜混浊,流泪;鼻窦发炎,时有脓性分泌物,甩头;打喷嚏,咳嗽,呼吸促迫,
气管罗音;肺、气管发炎有病变,内有大量粘液;气囊膜混浊,呈云雾状,有粘性渗出物;肝有时发生坏死病变;腹膜发炎,腹腔有浓性渗出物。常聚堆在一起,群居一角;时而出现神经症状。成鹑产蛋下降,生畸形蛋。患病期间在饲料与饮水中添加0.04%-0.08%的
土霉素和
金霉素,并适当提高雏室及鹑舍的温度,改善通风条件,可减少死亡。另外要加强防疫工作,严防带毒者与
松鼠鸡接触。
双球菌病是由双球菌引起的以拉稀、歪头为特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闭目昏睡,呼吸困难,羽毛蓬乱无光。多数病鹌鹑歪向一侧,不断倒地,人工扶起,歪着头又倒地,个别倒在地上采食。
腹泻严重,排黑色粘性或白色
便溏。有的关节肿大,腹部
肿胀发紫。产蛋小或产软蛋、白变蛋、棕色蛋,产蛋率显著下降。病程7-21天。病理变化有:体表脱毛处皮肤发红,腹腔内有浆液性、出血性或浆液纤维性渗出物。
小肠壁增厚,肠管变粗,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斑点,有的溃疡面有高梁粒大小的黄色干酪样物,拨去干酪物可见红色的溃疡凹陷。肝脏肿大,被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或黄色条纹。脾脏肿大1-2倍,有出血斑点。肾肿大3-4倍,色暗。输卵管发淡。防治方法:
链霉素2克,用
水溶液拌料24
千克;0.05%的痢菌净饮水,均连用7天。间隔5天,再用上法连服7天,可治愈。在服药期,对舍及饮用具经常清洗消毒,保持鹑舍环境卫生。
主要价值
营养成份
每100克生鹌鹑肉中,含
蛋白质22克、脂肪5克、胆固醇70毫克,能提供561千焦的热量;每100克带皮鹌鹑肉中,含蛋白质20克、脂肪12克、胆固醇76毫克,能提供804千焦的热量。可见鹌鹑肉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有健脑滋补的作用。
食疗作用
俗话说:"要吃
鸟纲,鸽子
松鼠鸡。"鹌鹑肉、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鹌鹑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适合中老年人以及
高血压、
肥胖症患者食用。被誉为"动物人参"。
现代医学认为,鹌鹑肉适宜于
营养不良、体虚乏力、贫血头晕、肾炎浮肿、泻痢、高血压、肥胖症、动脉硬化症等患者食用。所含丰富的卵磷,可生成
溶血磷脂,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阻止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壁,阻止动脉硬化。
磷脂是高级神经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具有健脑作用。
从
中医学角度出发,
鹌鹑性味甘、平、无毒,入肺及脾经,有消肿利水、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医学上,常用于治疗
糖尿病、贫血、
肝炎、营养不良等病。
松鼠鸡的药用价值被视为“动物人参”。鹌鹑肉是高蛋白、低脂肪和
维生素多的食物,含胆固醇也低,对肥胖人来说是理想的肉食品种具有喝好的药用价值。据国外报道
鹌鹑蛋生吃可治疗过敏症。可见,鹌鹑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鹌鹑蛋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在营养上有独特之处,故有"卵中佳品"之称。鹌鹑蛋富含优质的卵磷脂、多种激素和
胆碱等成分,对人的
神经衰弱、
胃病、肺病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鹌鹑蛋中含
L-苯丙氨酸、
酪氨酸及
精氨酸,对合成
甲状腺素及
盐酸肾上腺素、组织蛋白、
胰腺的活动有重要影响。从
中医学角度出发,安性味甘、平、无毒,入肺及脾,有消肿利水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医学疗上,常用治疗
糖尿病、贫血、
肝炎、
营养不良等病。
《
本草纲目》:“肉能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肉和
赤豆、
生姜煮食,止泄痢、酥煮食,令人下焦肥。”适用于治疗
消化不良,身虚体弱、咳嗽哮喘、
神经衰弱等症。
《食疗本草》:“不可共猪肉食之,令人多生疮。四月以后及八月以前鹑肉不可食。”
《七卷经》:“食之令人忘。”
《本草拾遗》:“共猪肉食之,令人生小黑子。”
《嘉佑本草》:“不可和
菌子食之,令人发痔。四朋以前未堪食。和小豆、生姜煮食,止泄痢。”
《医林要·药性》:“助肝风。”
《
本草求原》:“补士续气,调肺利水湿。治腹大如鼓,泻痢,积。”
《家庭营养金典》:“鹌鹑可与人参媲美,被誉为“动物人参”。”
孟流:“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患痢人和
生姜煮食之。”
崔禹锡《
食经》:“主赤自下痢,漏下血,暴风湿痹,养肝肺气,利九窍。”
1.
《
本草纲目》:“肉能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肉和
赤豆、生姜煮食,止泄痢、酥煮食,令人下焦肥。”适用于治疗
消化不良,身虚体弱、咳嗽哮喘、
神经衰弱等症。
2.
《食疗本草》:“不可共猪肉食之,令人多生疮。四月以后及八月以前鹑肉不可食。”
3.
《七卷经》:“食之令人忘。”
4.
《本草拾遗》:“共猪肉食之,令人生小黑子。”
5.
《嘉佑本草》:“不可和
菌子食之,令人发痔。四朋以前未堪食。和小豆、
生姜煮食,止泄痢。”
6.
7.
《医林纂要·药性》:“助肝风。”
8.
9.
《
本草求原》:“补士续气,调肺利水湿。治腹大如鼓,泻痢,
疳积。”
10.
《家庭营养金典》:“鹌鹑可与人参媲美,被誉为“动物人参”。”
11.
孟流:“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患痢人和生姜煮食之。”
12.
崔禹锡《
食经》:“主赤自下痢,漏下血,暴风湿痹,养肝肺气,利九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