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瑜(luoyu珞隅、珞渝、珞域、洛隅)地区:位于中国西藏版图,介于门隅地区与
察隅县地区之间(
西巴霞曲是门隅—珞隅的界河,
丹巴曲是珞隅—察隅的界河),是中国少数民族珞巴族主要聚居的地区,范围大体上即墨脱县的版图(大部分在
藏南地区)。“珞瑜”或其它写法 是藏语“南方”的音译(门隅曾译为门域,珞瑜的译词多种)。门隅、珞瑜是不同区域,虽然珞巴族和
门巴族在一些地方交叉住居。1952年6月连有祥率领珞瑜地区工作组进驻
白马岗,开始了珞隅新时代。
阿波尔山脉—米什米山脉(里的
仰桑河)把珞隅地区分为上下两大板块。
一种说法是:“历史上,人们依据地理形势,把珞渝分作上珞渝和下珞渝。上珞渝泛指古称的白马岗(大体即今
墨脱县实控区)、
马尼岗、
梅楚卡机场一带;下珞渝则泛指永木河、
锡约尔河、巴恰西仁河流域,直至南部同
印度接壤的广大地区”。但墨脱县版图上马尼岗就在永木河边上,梅楚卡就在巴恰西仁河边上。
察隅县(部分在印控区)西部等地也有少数珞巴族和
门巴族。
米林县在靠近扎日山的个别地方有珞巴族,
南伊沟是珞巴族为主。
隆子县斗玉乡是
斗玉珞巴民族乡。
注意:珞瑜地区主要是讲珞巴人的居住带。而
错那市西部有几个门巴族乡,是历史上的门隅区域,不属于珞瑜地区。
名称
“luo”(珞、洛)是藏语“南方”,“yu”是藏语“区域、地方”, luoyu读音在汉语音译为“珞瑜”或“珞渝” 、珞隅、珞域、洛隅(清嘉庆中的盛祖《卫藏图识》里写作洛隅)。而各种文献里门隅只有门隅、门域这两种写法。——东方有察隅,
不丹在古藏语是称为朱隅,汉语里隅表示偏居一方,因此几个地方多使用隅字。
“巴”指人,珞巴(珞巴族)是藏语南方人。
位置
珞隅范围大体上即
墨脱县的版图(大部分在
藏南地区),其中的
白马岗大体即今墨脱县实控区。
西巴霞曲是门隅—珞隅的界河,
丹巴曲是珞隅—
察隅县的界河。
由于数百年来的人口迁移,今墨脱县实控区(白马岗)主要居民是
门巴族,珞巴族在
达木珞巴民族乡为主。
板块
阿米线
墨脱县版图上,阿波尔山脉—米什米山脉(里的
仰桑河),都是巨大山脉,把版图区分为两大板块。阿米线以南至
印度边界是下珞隅。
注意:珞瑜地区主要是讲珞巴人的居住带(部分地方交叉存在门巴族)。而
错那市西部
勒布沟有几个门巴族乡,是历史上的门隅区域,不属于珞瑜地区。
一种说法:“珞巴族总人口约2965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
西藏自治区东起
察隅县、西至门隅、南达中印边界的广大珞渝地区,以
米林县、
墨脱县、察隅、
隆子县、
朗县等地最为集中。另有少数散居在
拉萨市、
林芝市、
山南市等地、市。””——珞渝地区“东起察隅”,是指相连。察隅县里面有个别珞巴族和
门巴族群居带,面积较小,并非整个察隅县(察隅县大部分是
藏区)。
珞瑜地区的主体部分在
印度控制区(60万珞巴人,绝大部分都在
藏南地区,门巴族绝大部分也在藏南地区)。
误解性说法:“珞瑜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珞巴族、门巴族主要聚居的地区,包括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的
察隅县、墨脱、
米林县,山南地区的
隆子县等边沿山区。”——把察隅县说成是在珞渝地区了,不了解珞隅与门隅、察隅的区别。
察隅县(部分在印控区)西部等地有少数珞巴族和
门巴族。米林县在靠近扎日山的个别地方有珞巴族,
南伊沟是珞巴族为主。隆子县斗玉乡是
斗玉珞巴民族乡。
白马岗
白马岗(大部分在麦线之北)是珞隅地区最著名的,大体相当于
墨脱县的中国控制区,1952年连有祥珞瑜地区工作组进驻时,它包括墨脱宗(宗相当于县)、金珠宗、旁兴宗。
下珞隅的情况有待进一步了解。
藏人治理
北部两宗
珞渝分为上、下两邻分,上珞渝东北部称白马岗。北部靠近波密,东有金珠宗(主要是
康巴藏区来的藏族,中心在今格当乡),西有旁兴宗(珞巴、
门巴族、藏人都有)。这两个宗建立很早。
门—珞冲突
十八世纪后期,主隅(朱隅即
不丹)和达旺地区的门巴族,一部分人被迫东迁。门巴人初到
白马岗的一个时期,得到居住在当地的珞巴人的同情和支持,关系的 主流是友好的。是后来随若迁入的人愈来愈多,种狩范围日益扩大,矛盾产生。思想领域里的矛盾又突出来了,门巴族虽然也仰原始宗教,但受
藏传佛教的彭响,尤其受更接近原始宗教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即俗称红教〉的影响深,这引起信鬼崇巫的珞巴族的反对。于是经济利益 的、思想信仰的矛盾在不断地加剧激化。
1780年前后,
强白嘉措强白嘉措时期,工布地区的
藏族喇嘛干布巴来到
白马岗,要在
墨脱村附近修建
喇嘛寺,以控制白马岗及其广大地域,受到门、藏两族人民的欢迎,但为不信 喇嘛教的珞巴族所反对。珞巴人说:仁淸崩是鬼山,鬼山不许违夺。这时波密土王抢在西藏地方政府前面,支持
门巴族,并派出吉色仁波切(即活佛)谋杀了珞巴族头人,这就加深了门、珞隔阂。寺庙建在仁清崩山上,取名德旺仁清崩(即中心寺庙),俗称仁清崩寺(仁青崩寺)。是西藏地方政府对珞渝地区加强控制的一个措施。主持寺庙的有达赖喇嘛的势力,也有波密土王的势力。
门巴人、珞巴人冲突愈演愈烈。珞巴人从下珞渝的希蒙开始,迫逐势单力薄的门巴族北 移。
门巴族群众在嘎木登找到自己的头领诺诺拉,他们力孤,不能迎战珞巴族,不得不向外求助。波密土王早就要一统珞渝地区,所以当诺诺拉求助时,便立即派兵从扎木(现
扎木镇)南下,与门巴人反击珞巴族。珞巴人的铁刀和原始弓 箭,不能与藏、门两军的火药枪相持的,结果败退。当珞巴人受到大的杀伤,退到
仰桑河两岸期间,曾组织过几次反攻,但都无法扭转败局。珞巴族被赶往 下珞渝。
珞巴人求和
于是,珞巴人派人求和。在仁青崩寺谈判、和解,确定仰桑河以上的上珞隅由波密土王管辖,两族仍象过去一样友好往来,在地东村建立地东宗,在阿米吉刀附近的“甲穷”地方,设立嘎朗央宗,专管珞巴事务,规定希蒙、嘎高以上地区的珞巴人要交税,但税物很轻。
地东宗
门巴族连接波密土王时,订立接受管辖的保证。波密土王统治
白马岗以后,税收不重,在地东村建立了宗,指定门巴人诺诺拉为首任宗本。相传,诺诺拉在地东宗曾宜布,从今而后不准伤人杀 人,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受到门巴人的欢迎。同时诺诺拉秉承波密土王之命,规定了每户 年中所负担的乌拉差役。
据1964年
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材料,地东宗建立于1881年,宗本由波密土王委派,多数是当地门巴族充任。每届三年,共委十三任,最后一任的任期为十三年(另说十五年),是聂巴朗杰,
藏族,波密土王的管家,波密土王统治的末代宗本,即1917 —1929年或1931年。
墨脱宗
在聂巴朗杰任职期间,因地东村缺水,故在1919年将地东宗政府迁到
墨脱村,此后即改称地东宗为墨脱宗。地东宗的管辖范围为五错六寺,只到
孛儿只斤·蒙哥、西让以上。五错是卡布错,东布错,荷扎错,莎嘎错,背崩错,下为另立的嘎朗央宗。拉萨色拉寺接管墨脱宗以后,取消卡布错,把 嘎朗央宗 改为达岗错,划归墨脱宗,成为后来的五错。
嘎朗央宗
嘎朗央宗位于麦克马洪线以南,北起
更巴拉山、高尤拉山,南至喜饶巴登河与
仰桑河,有更仁、卜浪、哥部、都登、林根、班戈、阿米吉刀、古根、哥仁、牛岗、蒙哥扎、扎西岗、马勇、果尔普、月儿冬等几十个村庄,其中后八个村寨属于麦克马洪线以北的达岗错,统称嘎朗央宗。
嘎朗央宗是一转经圣地。藏语音译:“嘎”是白色,“朗”是黑色,“仰”是富,表明富饶。仰桑河的水很美,青得发兰,味甜。靠仰喿河的山上有一巨石,藏语叫“耐”,译为圣石。这块巨石,藏语叫“夹穷”,即像一只鸡,传说夜里会发出鸡鸣。这里鸟类多,音色好,传说会呼叫神的名宇。到这里转经的香客,很早以来就没有断过。他们把这里的
山脊为糟粑山,仰喿河誉为牛奶河,迷倍到这里转一次经即可升入天堂。过去信佛教的
藏族人民,把能来这里转一次经,视作一生中的美好幸啪。这块圣地在藏族心目中历史由来已久,还在波密土王统治达岗错以前,
昌都寺的帕巴拉查加滚活佛就到过这里,对珞巴族说,经典上记载,这里要盖一个宗房。帕巴拉活佛把这个宗命名为嘎朗央宗,并解释“嘎”是命令之意,央是
仰桑河的头一个音,间时在这里修了宗房,这是嘎朗央宗的来源。
门珞之战后
由1905年到1928年一共派出八任宗本,历时二十四 年。一,居美,原箱西康藏族,住马蒙古扎村。1905年一1907年。二,索木达吉,博那村
门巴族,1908 —1910年。三,西扭,阿米村珞巴族,1911 —1913年。四,阿里,吉多村珞巴族,—1919年。五,阿当,格林村珞巴族,1917—1919年。六,果里,阿米村珞巴族,1920 —1922年。七,许里,阿米村珞巴族,——1925年。八,依扬,阿米村珞巴族,1926—1928年。
八任宗本中六个都是珞巴族,说明波密土王注意到用珞巴人管理珞巴事物的措施。宗本 常住家里,群众有到他家去解决。宗房成了转经香客的住房。后来因为珞巴族不信佛教,“耐”石被砸,宗房失修,反映了噶朗央宗玫府的松散性。
噶朗央宗没有设“错”,只在各村置一学本,为宗本收税。宗本每年向地东宗送交税物以外,每隔三年必须去见一次波密土王,报告工作,听取指示。见波密土王时,宗本献上—张兽皮,返回时,土王送铪宗本一身 新衣服和其它用物,以表示关怀。噶朗央宗不受地东宗的约束,不是地东宗的附属区,直属波密土王管辖。
白马岗
统治白马岗门巴族和一部分下珞隅地区的波密土王,史料称“甘南木第巴”,甘南木”意为“天”,王府在今
波密县。“第巴”意为首领,第六代是扎布策旺(即白马策旺)。
自
清代同治年间到光绪二十五、六年,波密土王多次投诚而背叛,自恃地险民悍,不时抢劫。清军进剿波密,旨在改土归流。
清末,驻藏大臣
联豫派左参赞罗长祺率军进剿波密,川滇边务大臣
赵尔丰也派兵助剿,波密土王败逃,带亲信经通麦入白马岗。罗长祺部越多雄拉山进入白马岗的月儿冬,赵尔丰部从波密越山进入卡布、乌朗。与此同时,罗长祺请示赵尔丰,赵尔丰出示悬赏缉拿白马策旺。一个在
白马岗念过几年经的昌都喇嘛,请命到白马岗串联了地东宗第十一任宗本道布,共同诱杀了白马策旺—行十余人。道布和喇嘛送白马策旺首级到波密卡拖,罗长祺重赏道布,赵尔丰把昌都喇嘛升为
硕督镇呼图克图(活佛),并在白马岗腹地张贴安民告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墨脱宗的
门巴族老人回顾这段史实,还记忆犹新。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也卷走了驻藏的清军,得到喘息的波密土王家埃,重新统治了 地东宗。从乌朗接回白马策旺的妾,追查白马策旺的被杀,罚地东宗各错赔了一百多头 牛,派人去月儿冬杀了道布等人,没收其家产。道布之子乌金策旺闻讯后,逃亡门隅达旺。
辛亥革命后,波密势力*抿。白马策旺无子,由料女招赘尼罗地方的顿银,又名索南旺 杰的继波密土王(即】961年调査中的根教多吉)。土王II播妻病逝,又娶
噶厦噶伦擦绒之妹 次仁卓玛为妻·不久,其麦带走波密土王的许多珍贵财物,住
拉萨市不归,连波密各个宗卡的 收差机密和地围也提交噶厦。
战后墨脱宗
征服波密土王门—珞冲突
相传19世纪80年代,噶厦曾派
藏军征讨过波密,被全歼。
1924年噶厦要波密归噶厦管辖,向噶厦交纳差税,否则即兴兵征讨。波密认为向噶厦交差,就没有波密的政权,迎战成为主要倾向。1928年噶厦藏军约三千人征服波密割据势力。土王顿顿进入萨地亚遭软禁。不久英人声称,他酗酒,
中暑死去。波密土王政权亡。
因
色拉寺及在波密的属寺倾多寺在征服波密的战争中有功,
噶厦将 墨脱宗和邦辛分别封予他们管辖,金珠地区由松宗寺管辖,由他们派宗本统治。实际上是色拉派出的宗本在这里起作用。
改为达岗错
西藏地方政府与波密土王发生战争以后,波密土王败,政权由西藏地方政府划归所厉的色拉寺管理以后,改为达岗错(划归墨脱宗管辖),加强了达岗错及其以南地方的统治,增加了税收。色拉寺的墨脱宗政府,开初从各错抽调教十人,每年到波里伯砸(波里沙塘)巡逻一次,并召集珞巴头人开会,要珞巴支差,经珞巴族头人要求威少兵员的供应,后来允准改为在大江两岸,一边减少为十余人每年巡逻一次,由珞巴人负担其食宿。西藏地方政府在这里行使自己的主权。
宗本管辖内容
1931年
色拉寺派出第一任宗本鲁布顿珠,
藏族。1933年去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嘎高收税,随同的有协傲(
藏军排长)彭错,带藏兵十人。宗本一行路经各村时,群众要敬酒,献哈达,交藏币三个学巴(当时可买十升大米),表示欢迎。他们到达岗错时,该错每村要向宗本交“结达”(见面礼),包括约二米的丝绸一段,野羊皮六张,土布约八米,学巴十个,哈达 一条,白酒三十三筒。交完税后,送到
西让村和地东村,然后再派乌拉运往墨脱。宗本典开达岗错时,群众还要备酒、献哈达送行。
达岗错以南的格底、希蒙、典布等地的税不收大米,只收皮子和土布。大村按户收,每 户交兽皮一张,或约二米的土布一段。小村按村收,每村交土布约六十米,无土布的收六十 张羊皮。最后由学本(当地珞巴族叫“岗姆”即村长)派长途乌拉运送。宗本一行到珞巴村庄住公房。每村皆有专为外地人和本村单身男子修的公房。按公房内灶的数目付给盐巴,每灶给盐九升。收完税后,宗本等离开,珞巴头人即召集会议,每户出一人,将宗政府给的盐均分到户,自鲁布顿珠宗本以后,每年都派人到典布收税,他们到过巴当,收税人的食宿由沿途各村供给。
上述税额和宗本4人的活动和以后的历届宗本基本相同。这就充分说明,中国西藏地方政府对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下珞渝地区,由来已久的主权关系,是不容置疑的。
1934年末派宗本。
第二任’宗本是倾多寺喇嘛洛且,波密人和
色拉寺派出的喇嘛阿旺曲扎,任期是1935 — 1937年。他们去下珞渝收税到了莫新。
第三任宗本,色拉寺派出强尊门朗,倾多寺浓出拉加玛,任期是1938—1940年。
第四任宗本,色拉寺派出谢俄彭错,倾多寺派出罗桑丹珍,任期是1941 —1943年。
与印度人的冲突
五任宗本,色拉寺派出阿热席苏,墨脱群众认为此人较好,称为“阿比”,意为老婆婆,任期是1944 —1946年。阿热席苏任宗本期间,
印度军官降姆萨亚带一百人侵入嘎高,但未敢干涉藏方人员。宗政府派出阿珠博波,错本
阿旺楚臣等人,到嘎高收税,印度军官无理提出:“明年不能再来收税”。 1947年达岗错以南地方,即被印方侵占。
第六任宗本,是
色拉寺派出的阿旺公布,任期是1947—1949年。坷旺公布上任第一 年,只收了达岗错的差税,笫二年连达岗错的差税也受阻挠,宗本征集了四百多
地方武装带火药枪至班戈,保卫疆土。这时印度已越过喜饶巴登河,宗本带二十人去谈判,向印方提问“为什么侵占我们的领土? ”印方说:这些地方是西藏政府卖给我们的,是用
英国造的枪换的。阿 旺公布要文件为凭,印方说,文件在波里(哥布与都登之间的一个小沙)。后来双方在波里会面时,
印度官员无凭赖账,无结果而告终。
第七任宗本,是
色拉寺派出的强巴土登,又名巴尔扎,连任笫八任宗本,任期是 1950—1955 年。
笫九任宗本,是色拉寺派出的扎巴,又名多尔可,任期是1956—1958年。
第十任宗本,是色拉寺派出的古额,又名确俊,任期是1959年。
总之,从藏波斗争之后至1959年平息
西藏自治区上层反动集团的叛乱前,色拉寺在墨脱宗共派出 九人十任宗本。宗本每年或亲往,或派出代表到达岗错收差,直至和平解放后的1953年,西藏地方政府一直在行使着祖国的神圣主权。
进驻珞隅
1952年6月,连有祥率领解放军珞隅(珞瑜指珞瑜地区的珞瑜)工作组进驻
白马岗,开始了一个新时代。当时为什么不进驻更多地方?当事者回忆说是麦克马洪线的影响及照顾中印关系,所以上面只成立工作组驻白马岗一带而不跨越麦线。 1951年6月,十八军53师副政委苗丕一着手筹建波密分工委,主要开展波密、工布、珞渝等地工作,苗丕一担任分工委书记。波密分工委的大本营设在倾多宗(现
波密县倾多镇一带)。而珞渝情况相当特殊,它属于边境地区,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给当时开展珞渝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连有祥回忆道:“最初我并不知道珞渝工作组必须报经中央审批。后来才知道珞渝工作组事关中印两国边境的稳定,‘麦克马洪线’的知名度绝不亚于当时正打得热火朝天的
朝鲜战争中的‘三八线’,必须逐级上报
西藏自治区工委、西藏军区直至中央。” 1952年春,中央正式批示成立珞渝工作组,连有祥担任工作组组长、党组书记和军事代表。连有祥记得非常清楚:“接受了任务后,补充了物资钱粮。1952年6月25日,工作组一行8人向珞渝挺进,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进军珞渝的序幕。”
历史背景:当时印度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所以当时说中印是兄弟关系,在当时中国高层心目里地位很高,加之印度地图上当时标注麦线以南是未确定区域,中国不想影响彼此关系,想将来把麦线以南作为谈判对象,不去进驻,而中国在印度的地位不同,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早期的书《印度的发现》里就有“大印度联邦”梦想(民族扩张主义或新帝国主义),把缅甸和一些中国领土等等划入他的梦想(相反中国当时的理想是
国际主义,《
国际歌》里“英特纳雄耐尔”即international即国际),彼此在对方心目里的地位不对等,一个把对方看作兄弟和在
第三世界的重要依靠,一个把对方作为扩张对象(两种
浪漫主义的指向也不同),尼赫鲁认为
中原地区软弱可欺,因为印度1947年独立而新中国1949年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与
印度谈判藏南,印度误以为有机可乘而于1951年开始进一步进驻藏南(1947年达岗错以南地方即被印方侵占),1952年中国只进驻珞隅白马岗,导致印度误以为中国柔软而于1953年大规模抢占门隅、珞隅、察隅。中国当时渴望与印度友好,最高领导明确告诉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说中国的重点在东南方,不可能把西南方作为重点,而尼赫鲁长期误以为中国经
朝鲜战争、与世界诸大国为敌而软弱可欺,对于中国领导的交心之谈,不作为友谊,而作为软弱可欺。1962年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时期打到南部,后来回到1959年线并单方面后退10公里以希望避免冲突。当时中国还不了解他这种大
印度主义梦想,所以1962年战争之前 中国领导 说“想了十天十夜,总想不通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搞我们“。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
珞隅区域,中印自卫反击战由几条路线推进:中部是到
马尼岗和
梅楚卡机场等地,东部是从地东村经更巴拉山口到都登村(历史上噶朗央宗或达岗错的政府驻地的河对岸) ,西部推进到门隅—珞隅的界河
西巴霞曲河边的里米金等地。大胜后撤退且在1959年线上后退20公里,充分证明中国多年来的谈判要求。不撤退 行不行?《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469-478页(在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次会议上作的)《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报告》有详细解释,物质条件上没问题,但在国际舆论上撤退才能更主动。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侵占中国,并且不同意谈判(
印度从来没有管理过中国境内的
阿克赛钦地区却凭一个英国人的霸占梦想而欲获得,其浪漫型扩张主义极其超越常识),尼赫鲁墓碑上居然有这么一句:“他死于对中国侵略的悲愤”。有的印度人倒打一耙,给予历史以奇观。
环境
珞巴族聚居的珞瑜及其附近地区,群山栉北,河流众多。在北部,雪峰连绵形成一个冰雪屏障。闻名遐迩的
南迦巴瓦峰,海拔7756米,犹如婷婷玉女的神女,府视层峦叠嶂的珞瑜。在珞巴族神话中,她被想象成:“天柱”和“天梯”。北部
谷地,属高原
温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13℃—15℃。珞瑜南部接近平原地区,海拔仅有100米左右,最暖月平均气温22℃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也在13℃以上。常年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2500毫米以上。这里四季常绿,
藤本植物交织缠绕,满山遍野的芭蕉林,
柠檬桉和竹林,构成一幅美丽的
热带风光。
珞瑜中部属
亚热带山地季风温润气候。这里森林茂密、稻黍千重,瓜果飘香。珞巴族古史歌中称这里是“大
后土娘娘的阴户”。珞巴族谚语中描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琼瑜地区奇异变幻、蕴含深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环境,是珞巴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的源泉和基础,它们对珞巴族的社会生活、文化特性和文化心理,乃至审美情趣和文学与艺术创造,直接或间接,或潜在地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制约和影响。
珞巴族聚居的珞瑜及其附近地区,资源和物产十分丰富。如大拐弯以南的地区,江河如织,以
雅鲁藏布江为主干,成羽状分布,
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珞瑜是“绿色林海”,森林和植物资源令世人瞩目。丰富的药用植物,如
天麻、竹节三七、
七叶一枝花、当归、黄芪、
天然野生灵芝、
密花豆,以及高山寒温带和高山
寒带的
川贝母、虫草、
雪莲花、
高山杜鹃、
胡黄连等等。已鉴定的菌类200余种。水果、蔬菜也十分丰富。还是我国珍禽异兽的主要
栖息地之一。
珞瑜地区风光绮丽,资源丰厚、物产富饶,很早就被珞巴族远古先民所开拓、利用;珞巴族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珞渝研究
开创性研究
中国1965年确认珞巴族和
门巴族是少数民族,主要就是因为
冀文正的研究成果。他是我国进入珞渝地区最早、次数最多、步行路线最远的解放军干部,也是我国最早研究珞渝文化,成就最大的民俗专家。目前,他已收集资料近千万字,写成专著30余部,拍摄相关照片1200多幅。83岁高龄的他,还想回西藏墨脱看看,了却那份未了的珞渝情结。他,就是被誉为“珞渝文化第一人”的十八军老战士冀文正。
三卷本珞渝研究
西藏人文学者
罗洪忠的百万字人文专著《人文雅鲁藏布大峡谷(3卷)》丛书(《峡谷风云》、《莲花圣地》、《深峡淘金》),因他独特的经历,带给人们更多思索。18年里,罗洪忠3次进入极端艰险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作田野考察,整理口述资料150余万字,查阅文献资料220余万字,写作《人文雅鲁藏布大峡谷(3卷)》,成为国内首套全面展示该领域人文历史、人文风情和人文科考的三卷本丛书,开创了该人文领域的三个第一,获得国内外上百名专家打分评选的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获得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
一等奖,也是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人文著作。
小康示范村
山南地区2014年实施建设三个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
乃东区克松村、
错那市麻玛村、
隆子县斗玉村,麻玛村是
勒布沟的
麻麻门巴民族乡门巴族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斗玉村是珞巴族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
了解:勒布沟(在
娘江曲中段)在历史上的门隅区域(在珞瑜地区西北部),是1962年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前线指挥部所在(南方是著名的达旺地区)。
娘江曲流域分布有
吉巴门巴民族乡、
贡日门巴民族乡、麻玛门巴民族乡、
勒门巴民族乡后,南方是
门巴族很多的、
印度控制的达旺地区。
说明:
墨脱县在
林芝市(墨脱县珞巴族为主,后来迁入一些门巴族,清朝末期
甘肃省青海省一些佛教徒藏民因相信墨脱是莲花圣地之说而艰难迁入
金珠曲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