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空军
1935年创立的军队
纳粹德国空军德语:Luftwaffe)是指1933年至1945年的德国空军,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9月在欧洲爆发时当时世上最强大、最先进和最具战斗经验的一支空军。纳粹德国空军于1935年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后正式成立,用途主要是为支援闪击战横扫欧洲。其中,德国的飞机大部分皆为先进的设计,在技术上胜过1930年代的其他大部分国家。如Ju 87「斯图卡」战略轰炸机和Bf 109战斗机即是当时德国空军的代表性军机。空军是德军在闪击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了陆军战术性的密接支援,令德军在战争头九个月内以非常短的时间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其胜利进展直到1940年于不列颠空战才被英国皇家空军所中止,原因是当时的德国空军缺乏战略打击能力。尽管这场空战的失败挫伤了德国空军的气势,当希特勒于1941年6月为扩大「生存空间」而入侵苏联时,德国空军在初期仍取得不小的战果,其胜利一直到1942年至1943年的苏联冬天所中止。 由于德国并未在1941年或1942年取得对苏联的决定性胜利,德国空军被迫陷入一场消耗战中,作战范围也持续扩大到北非大西洋。美国的参战更使得英国皇家空军迅速恢复实力,能对德国本土持续地空袭,德国将其反击行动称作「帝国保卫战」,在这期间,德国空军的力量持续被削弱,到了1944年中期基本上已消失,使得在西线反击盟军的德国陆军缺乏空中支援。德国空军以革命性的新式战机持续战斗至战争最后几天,如Me 262、Me 163和He 162,但仍无法扭转战败的结果。 纳粹德国空军曾参与纳粹德国的不人道行为,其中包括了向多所集中营派遣看守人员跟设立工厂、剥削集中营奴工从事生产等行为。
建立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按协约国1919年《凡尔赛条约》,德国空军应当解散,德国销毁和交给协约国的飞机约1.6万架,航空发动机2.7万台,只能保留140架飞机和169台航空发动机。1922年,协约国废除了禁止德国制造民用飞机的禁令,德国的航空工业开始复苏,抓住这个时机,德国迅速研制出Do-X,Ju38,Ju52/3M等民用飞机。在设计时这些飞机都考虑了在必要时可迅速将民用改为军用的要求,并且逐渐我行我素,利用1926年英、法、德、意签订的巴黎协定:取消原来在生产民用航空器的种种限制,开始研制和生产军用飞机。1934年,德国已经有多种军用飞机投产,如:He 51,He-45和He-46侦察机,Ju-52/3M轰炸机等,Do-23轰炸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已经为自己的空军“东山再起”打下伏笔,在德国国内各部门安插了一批军事航空部门的指挥官。另外,成立了许多滑翔机俱乐部,培训大批飞行人员。1926年后,更抓住巴黎协定撤消对民用航空的限制这一机会,扩充民航事业,培养出大批空地勤人员。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德国和苏联1922年签订的《拉巴洛协定》所附秘密军事条款精神,由德国提供本国的航空工业的科技情报,苏联提供场地,生产飞机和培训飞行人员。德国的容克公司由德国政府出资8000万马克在莫斯科附近建立一个飞机工厂;从1926年到1933年,德国在苏联利别斯克训练中心和设在高加索的一些机场,培训了大批飞行员。那些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担任德国空军重要指挥官的军官,许多都是在苏联培训出来的。这就为德国空军的重建准备了大批人才。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后,把德国的扩军备战摆在第一位,大力推行德国国民经济军事化。1933年到19 36年,德国新建飞机厂达60个。为了推动航空工业的发展,政府对航空工业采取扶持和补贴的办法,使飞机制造业蓬勃地发展起来。到1935年,德国的年产飞机已达4760架。1937年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德国空军的主要作战机型Bf-109战斗机Bf110战斗机,Hs123,Ju87,Do 17轰炸机He-111等已经问世。1935年3月,德国空军正式重新建立,并独立成军。赫尔曼·戈林被任命为空军总司令。1937年,德国抓紧西班牙内战这一有利时机,支持西班牙佛朗哥叛军,派出空军部队,组成秃鹰军团,取得了夺取制空权、军事运输、轰炸、空战战斗等多方面的实战经验,并对已定型生产的作战飞机进行实战检验。在西班牙内战中,德国空军的最出名的战例,是通过巴勃罗·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被人熟知。1937年3月5日,德国的“秃鹰”军团对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大规模连续轰炸,使格尔尼卡遭受毁灭,7000余居民死伤2543名。这是大规模毁灭性轰炸的首次战例。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德国空军再次成为武器装备到技术素质都称得上世界第一流的空军。1939年8月,德国空军已拥有3750架作战飞机,绝大部分是新式的。纳粹德国空军终于羽毛丰满,长出了钢爪铁牙。
作战理论
德国将其空军作为推行扩张政策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在希特勒上台后,注重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一支尽可能庞大的空军;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使用这支空军对周边国家进行恐吓。坚持空军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为主的思想。1936年后,这种指导思想逐渐在德军中占了风,阿道夫·希特勒对这一思想的确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于这种思想的确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于这种思想的确立,直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空军的使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德国空军以支援地面军队作战为主的思想,在德国推行的闪击战理论中得到了体现和发展,德国空军也由此成为一支主要与地面部队协同作战的力量。
作战历史
出击
闪击波兰
1939年9月1日,德国联邦国防军进攻波兰,英法随即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在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德国空军共部署了9个Ju-87大队、366架俯冲轰炸机,3个Do-17轰炸机联队和少量Ju-86轰炸机,大量的Bf-109战斗机Bf110战斗机战斗机,Hs-126侦察机。战争的第一阶段,德国空军轰炸了波兰第一线的21个机场、交通枢纽、指挥机构、飞机工厂,虽未达成将波兰主要作战飞机摧毁在机场上的任务,但严重摧毁了波兰空军通信指挥系统,使波兰空军无法实行集中指挥,只能和德国空军进行小规模的战斗。德国空军完全掌握了波兰制空权,战斗中,德国空军掩护高速突进的装甲部队前进。
1939年9月14日突击高特诺,炸毁了布祖腊河上的铁桥,并连续数天用数百架飞机对布祖腊河一带集结的波军进行压制性攻击,瓦解了波军对德军侧翼的攻击。
1939年9月9日,德国空军开始对华沙进行大规模空袭,前后轰炸近60次,持续时间3周。整个华沙变成一片火海,居民伤亡极大。至1939年9月26日波兰宣布投降,德国空军共损失各型飞机564架。
突击北欧
1940年4月9日,德国丹麦挪威进行突然袭击。在丹麦,德国空军主要是用Ju 52运输机运载空降兵进行伞降,占领机场和若干关键的大桥,仅用了4小时便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丹麦,在挪威,德国空军使用He-111型轰炸机40架和Ju-87型俯冲轰炸机20架,Bf-109战斗机型战斗机45架,首先夺取制空权。然后使用400-500架Ju-52战略运输机运输伞降部队对挪威的若干机场进行伞降和机降,占领机场和首都奥斯陆德国联邦国防军的轰炸机群还在挪威的若干大城市上空进行威慑性飞行,并攻击挪威的炮台和高射炮阵地,掩护德国海军的登陆行动。当1940年4月14日英法联军在挪威北部登陆,拟对挪威军队进行支援时,在海上遭到德国空军的突击,大量舰船被毁,物质供应中断。
1940年6月8日,英法联军不得不撤出挪威。
1940年6月10日,挪威军队残部投降。
入侵西欧
1940年5月10日,德国使用空降兵向“荷兰要塞”发动空降,目的是防止荷兰炸毁桥梁阻止德军入侵。这场空降战斗十分激烈,空降行动遭到荷军的顽强抗击。由于荷军的兵力被德军空降兵牵制,德军地面部队顺利攻克荷兰防线。5月13日,德军占领鹿特丹,荷军于5月14日投降。
入侵荷兰同时,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比利时。此役中最突出的空中作战是空降突击“埃本埃马尔要塞”。当日凌晨,41架Ju-52牵曳DFS-230型滑翔机运载突击队在要塞顶部降落,在10分钟内炸毁了10座堡,并和守军展开激战;Ju-87俯冲轰炸机同时对通往要塞的道路进行轰炸,阻击比军的增援部队。天亮后又空降了300名突击队增援第一批突击队。32小时后,要塞守军投降,马斯河和阿尔贝特运河渡河场门户大开,德军地面部队迅速突破比军防线。5月28日,比利时宣布投降。
1940年5月10日凌晨,德国空军大约出动3500架飞机,对法国空军基地进行系统袭击,将法军大部分飞机摧毁在地面上,取得了制空权。在空军掩护下,德军“A”“B”两个集团军穿过阿登山脉,强渡马斯河,于20日推进到英吉利海峡,将英法联军拦腰截断。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英法联军33万人被围困在敦刻尔克附近的狭小区域内。索姆河战役以南的法军曾试图反攻,解救被围困的联军。但从5月13日开始,德国空军对马斯河对岸的法军阵地猛烈攻击,双方在色当地区展开激烈空战,战斗以英法联军失利而结束。德国空军随即将主攻方向转向敦刻尔克。
从敦克尔克撤退开始的第一天,德国空军第1、2、3、4、54航空团和第2航空队的300余架战略轰炸机和500架战斗机,对海滩、港口进行猛烈轰炸,并和竭力保护滩头阵地、登船点、停泊区的200余架“喷火式战斗机飓风式战斗机空战。德国空军共击沉英军舰船243艘,飞机106架,德国空军自身损失140架飞机。德国空军的空袭未能阻止大撤退,1940年5月27日到1940年6月4日9天时间中共33万8千英法联军撤到英国本土。
1940年6月3日中午,德国空军100架Ju-88在200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对巴黎附近的机场和飞机工厂进行大规模轰炸。1940年6月14日,巴黎投降。1940年6月22日,法国德国签定“停战协定”。
鏖战
1940年7月10日开始,德国空军对英国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空袭,即“不列颠之战”。德国投入的空中力量为:第二、三、五航空队,飞机总数3000余架。主要机型为Ju-87,Ju-88。
1940年7月10日-8月12日,德国空军使用5%-10%的战略轰炸机进行试探性轰炸,目的是:诱使英国战斗机暴露实力和驻地;进行试航和夜航训练;扰乱英国的作战准备,消耗和疲惫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力。攻击主要在晚上进行,每夜出动飞机60-70架次,有时也达数百架轰炸机,对英国进行广泛的轰炸行动。通过试探,德国空军认为:德国空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优势,因而在8月份12日后开始大规模空袭。
1940年8月13日至9月6日,德国空军对英国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轰炸。赫尔曼·戈林在这一阶段的决策应当说是正确的,戈林下令:“一切行动只能是针对敌方空军,对其他目标的袭击暂时放弃”,不分昼夜“都应当将敌方空军作为目标”。8月13日,德国战略轰炸机485架次、战斗机1000架次,突击英国9个机场,致其中5个机场不能使用。由于情报失准,未能攻击到英国战斗机机场。8月15日下午,出动2119架次飞机,攻击纽卡斯尔到韦茅斯之间的英军机场。8月16日,德国空军又出动飞机1720架次,攻击肯特郡、苏塞克斯郡、汉普郡、泰晤士河口到哈里奇与怀特之间南部海岸的8个机场。
这期间的袭击取得了一定战果,但并不理想。主要是:选择目标太多,活动区域太大,兵力分散;多次攻击次要目标,浪费兵力;由于皇家空军的抵抗,命中率很低;使用战斗机太多且指挥失当,在与皇家空军战斗机空战中损失太大,同时影响对战略轰炸机的护航。总之,未能达成消灭皇家空军的目的。
1940年8月24日后,德国空军总结经验,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集中全部力量专门攻击皇家空军战斗机部队的主力—第11航空队的基地。8月24日,德国空军出动1200架次飞机,空袭拉姆斯盖特、朴次茅斯和南部的空军基地。由于是夜间轰炸,有部分德机未能找到目标而把炸弹扔向伦敦。英国立即做出反应,于次日夜间派出81架轰炸机轰炸柏林。8月26日,德国空军出动1088架次飞机在白天轰炸了霍恩教堂机场、德伯旦机场、朴次茅斯机场。夜间又轰炸伯明翰朴次茅斯等地的机场。从8月28日到8月31日,德国空军始终保持千余架次飞机,昼夜不停地轰炸皇家空军第11航空队所属机场、雷达站及部分英国城市。从8月24日到9月6日,德国空军共出动1.3724万架次飞机,平均每天出动100多架次。在12天轰炸后,英国皇家空军战斗机部队已濒于崩溃边缘,共损失飞机277架,后备飞机储备不足200架,损失的飞行员来不及补充,飞行员因连续作战而精疲力竭。德国空军损失飞机378架。
如果此行动能坚持下去,战争的进程也许就会改写。不知道什么原因(和命令地面部队在进攻敦刻尔克时暂停进攻一样,是一个永远的秘密)阿道夫·希特勒命令将攻击的目标改为攻击英国城市,这就给皇家空军一个喘息的机会,也为对英国的战略轰炸的失败写下伏笔。
1940年9月7日开始,德国集中全部兵力轰炸伦敦和附近的几个大城市。1940年9月7日,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出动1000架次飞机向伦敦进袭,其中有300架战略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由于皇家空军对德机的进袭方向和目标判断失误,德机飞向伦敦的通道畅通无阻,247架轰炸机突入伦敦市区,投炸弹335吨、燃烧弹440吨,英国平民伤亡1600人。1940年9月9日下午,德军进行第二次轰炸,皇家空军击落了过半数的轰炸机,其余的轰炸机虽已突破防线,但来不及瞄准投弹,伦敦的损失并不大。战斗结果令德国空军失望,迫使入侵计划推迟。1940年9月15日,德国空军再次出动200架战略轰炸机对伦敦进行空袭,被皇家空军击落60余架。这一天被英国定为“不列颠之战日”,以纪念此次胜利。1940年9月份中,德国空军一共出动飞机7260架次,投掷普通炸弹6615吨,燃烧弹428吨,还由第9航空师在河口和港口布雷669颗。1940年10月份,德国歼击轰炸机攻击伦敦并对许多工业城市进行夜间袭击,共出动飞机9911架次,投掷普通炸弹8790吨、燃烧弹323吨、空中布雷610枚。第二阶段进攻于1940年10月末结束。
1940年11月至1941年5月,德国为隐蔽进攻苏联的计划,坚持对伦敦和英国其他工业城市的袭击。从1940年11月开始,德国空军考文垂、利物浦、曼彻斯特、伯肯黑德进行空袭,共投弹6295吨、燃烧弹305吨,空中布雷1215颗。12月份,出动飞机3488架次,投弹4323吨。1941年1月,出动飞机2465架次,投弹2424吨。2月,出动飞机1401架次,投弹1127吨。3月,出动飞机4364架次。4月,空袭强度增强,达到5448架次。4月16日晚和次日晨,伦敦遭到德军681架战略轰炸机轰炸,4月19日晚和次日晨,规模增大到712架。5月上旬,利物浦伯肯黑德格拉斯哥、克莱顿港以及伦敦又遭到大规模空袭。5月16日,德军最后一次空袭伯明翰,长达10个月的不列颠战役最终结束。
整个不列颠之战期间,皇家空军损失飞机900架,炼钢、造船、交通、电力、油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特别是1940年11月14日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心考文垂的空袭,使考文垂全城被毁,12家飞机零件工厂遭到严重破坏,飞机产量减少20%,一年后方恢复正常水平。英国因空袭而伤亡的人数达到14.7万人,占英国对德作战总伤亡人数的20%。
由于英国军民的殊死抵抗,德国摧毁皇家空军的基础力量、瓦解英国斗志、实施“海狮计划”,在英国登陆的战略目标未达成。德国空军在英国上空损失飞机和熟练飞行员达到严重的程度。德国空军自己承认:空袭英国本土的44个轰炸航空团只剩下4个,还不包括战斗机的损失。在未征服英国前又对苏联宣战,德国陷入东西两条战线作战的困境中,为最终战败埋下种子。
1944年6月13日到1945年3月29日,即将战败的德国又利用火箭武器对英国进行袭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即着手研究火箭武器,将火箭武器作为未来战争中的杀手锏。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又建立了研发火箭武器的专门机构。1942年,德国V-1导弹已能成批生产。1944年6月13日,德国从法国北部的发射场向伦敦发射第一枚V1火箭。在6月15日的3次袭击中共发射200枚V1,其中33枚被击落,77枚命中伦敦,其余失地或失败。从6月13日至7月15日,共发射4361枚,有2500枚射入英国境内,被击落1241枚。9月,英美地面部队占领法国北部发射场,德军便从荷兰境内使用He-111型飞机携带V1进行空中发射,但空中发射效果较差,只有66枚命中伦敦。
1944年9月8日,V2火箭开始使用,到1945年3月2日英美国军队队攻击荷兰境内的海牙发射场为止,共向英国发射1403枚,其中1115枚射到英国境内,517枚命中伦敦。对于这种导弹,完全无法防御,曾在英国朝野造成恐慌。
在10个月的火箭袭击中,德国共发射1.1895万枚火箭(V1 1.0492万枚;V2 1403枚),射到英国境内4646枚,击中伦敦市区2937枚,被击落(V1)3954枚。英国因火箭袭击死亡1.16万人,伤6.6万人,炸毁房屋2.6万余幢。
英国对V1的袭击,使用战斗机、高射炮、阻塞气球布成多道防线截击。在1944年8月上半月,每7枚德国V-1导弹中,仅有一枚命中伦敦。8月28日,接近英国海岸线的97枚V1,被击落90枚,其余7枚仅有4枚击中伦敦。
英国在火箭袭击未开始时,曾根据空中侦查判读结果,在1943年8月17日派出570架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对佩内明德火箭研究中心进行轰炸,投弹2000余吨,炸死德国火箭技术人员和工人700余人,使工厂和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自1943年12月5日开始,英、美空军对V1发射场进行多次大规模空袭,到1944年6月,共出动2.51万架次。在袭击中损失飞机154架,飞行员771名。据美国战略调查委员会估计,轰炸使德国计划开始使用火箭袭击的日期推迟了3个月。当第一枚火箭射向英国时,盟军已在诺曼底登陆一个星期了,用火箭袭击阻止盟军登陆行动的计划破产。
英国皇家空军从1943年8月17日到1944年9月1日,对V2发射场进行空袭,共投弹2.126万吨,但效果不佳。所有的破坏都被德国人在短期内修复,直到英美地面部队占领海牙附近地区的火箭发射场后,V2火箭的袭击才停止。
北非空战
1941年初,德国非洲军调往利比亚支援意大利军队作战。首批参战的德军飞机有110架。在3月31日开始的作战中,曾暂时控制利比亚地区的制空权
1941年11月18日盟军开始“十字军战士”战役,英国皇家空军投入作战飞机1072架,在整个战役中保持了制空权,德国空军未能起到作用。
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的阿拉曼战役中,盟军和德意军队在作战飞机的比例上差距悬殊达到4.2:1,所以由始至终制空权保持在盟军手里。德军飞机和坦克一样,因为盟军对地中海的海路、空中运输线的封锁而缺少油料和备件,未能发挥作用。
1942年11月8日至12月1日的“火炬计划”战役中,由于美英空军机场离前线太远而德军机场离前线较近,德国空军控制了战场的制空权,盟军地面部队不断遭到德军俯冲轰炸机的攻击,英国地面部队不得不在12月初撤退到梅杰兹一带,美国军队第二军也在进入突尼斯中部的菲亚德和加夫萨后不久撤退。
1943年2月,英美两国将西北非的空军统一由西北非空军司令部统一指挥,为发动进攻突尼斯的战役进行了充分的空中准备。到3月份,盟军取得了突尼斯地区的制空权,德国空军损失惨重。仅在4月18日,美国战斗机在靠近突尼斯海岸线的海上对100架Ju-52战略运输机的袭击中,击落50余架。大部分德军飞机不得不撤到西西里岛。5月13日,北非德意军团投降。
地中海空战
为保证增援北非作战行动的交通线畅通无阻,德国空军在地中海地区和盟军进行过错综复杂的争夺战。
为掩护北非的交通线,德国空军第10军于1940年底进驻西西里岛。1941年1月10日,英国运输舰队在通过西西里海峡时,遇到德国空军60架He-111和Ju-87的攻击,卓越号航空母舰被命中6枚炸弹。11日,英军两艘巡洋舰在马耳他东岸又遭到德国空军袭击,格洛斯特号受轻伤,南安普敦号被击沉。16日,“卓越”号航空母舰再次遭到70架Ju-87、Ju-88的袭击。1个月内,马耳他岛遭到德、意空军的58次轰炸。为保存实力,英国将岛上的第148轰炸机中队撤出。为加强防御,将24架“飓风”式MK1进驻马耳他。6月份,这些战斗机击退了德国空军的袭击。
由于英军在北非托布鲁克的进攻,德国空军第10军从西西里岛撤出,只留下意大利空军对马耳他实施攻击。在此期间里,英军加强马耳他的驻军力量,集中了10个航空兵中队,对北非轴心国海上交通线进行袭击,使德意运输船队遭到重大损失。1941年11月,轴心国损失运输船12艘、5.499万吨,占全部出发船只的44%。希特勒命令将第二航空队从苏德战争调到地中海地区,在西西里岛进驻了5个Ju-88A4轰炸机大队,Ju-88夜间战斗机、Ju-87、Bf110战斗机各一个大队,担任护航任务的第53“黑桃A”战斗航空团(Bf-109F)4个大队,共计飞机352架。开始对马耳他岛进行空袭。
1941年12月,德军开始袭击英军从埃及开往马岛的运输船队。1942年3月20日,开始袭击马达加斯加岛陆地目标。当日傍晚,趁皇家空军战斗机全部返回地面之机,德国空军第606.608轰炸机大队、第54航空团第一大队、第77轰炸航空团两个大队、第53战斗航空团、第3“乌德特”战斗航空团2大队、第26驱逐航空团3大队共约200架飞机,集中攻击塔卡利机场。到1942年3月21日傍晚,机场已变成一片废墟。22日,德国空军再次对岛上其他机场进行第二轮空袭。1942年3月23日,英国皇家海军的4艘巡洋舰和补给舰队接近马岛时遭到德国空军袭击,4艘补给船先后在近海或码头被炸沉,补给物资损失4/5。1942年3月底,德军将轰炸目标转向瓦莱塔港及船坞。4月,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英国驱逐舰和潜艇在空袭中受到重创而不得不撤离基地;战略轰炸机部队也同时撤离;仅剩下6架飓风式战斗机。岛上食物、弹药等给养严重缺乏,马岛守军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德意两国驶向的黎波里班加西的船队能畅通无阻地通过马岛附近海域。
1942年4月中旬,美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运载47架喷火式战斗机到马岛。德军事先掌握了这批飞机的动向,当飞机刚刚降落到哈尔法和塔卡利机场约20分钟后,即遭到德国空军空袭,当即被炸毁20架,其余27架在和德军第53航空团交战时又损失了多架。此时的马耳他岛的每一个机场和码头都变成了废墟,军舰已被驱散,几乎丧失抵抗能力。德军认为该岛已唾手可得,遂将登陆任务交由意军执行。但贝尼托·墨索里尼认为登陆作战要有3个月的准备时间,延误了及时登陆。
战机转瞬即失。1941年5月9日,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从位于阿尔及利亚近海的“黄蜂”和“鹰”号上起飞64架喷火式战斗机,除了在接近目的地时失事3架外全部降落到马岛机场,并在落地后5分钟内进入掩体,同时作好起飞迎敌的准备。5月10日至12日,德意空军再次对马岛进行空袭时,遭到皇家空军的迎头痛击,飞机损失严重。随后,希特勒下令将第77轰炸航空团调到东部,准备参加对苏联的入侵,德国空军的攻击力量进一步削弱。5月底,59架“喷火”式战斗机又抵达马岛机场,皇家空军第217和218中队也同时到达,英军在马岛的防御力量恢复了元气。7月份日,德军开始对马岛进行新的攻击,由于英军已恢复元气,德国空军遭到严重损失,2周内损失飞机44架,攻击不得不减弱。德意法西斯主义最终未能占领马耳他岛
1941年4月25日,阿道夫·希特勒签发第28号指令(水星行动),命令德军对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发动大规模空降行动,以求结束巴尔干战争;为其入侵北非苏伊士运河争得前进基地;保护罗马尼亚普洛耶什蒂油田免遭皇家空军驻克里特岛飞机的空袭。
德军计划投入的兵力有:德国空军第8航空军、第11航空军,共有战略轰炸机223架、俯冲轰炸机305架、战斗机230架、侦察机50架、战略运输机500架、运输滑翔机72架。计划运载第71空降师、第5山地步兵师、滑翔机独立突击团,总兵力22000人。其中,第7空降师和独立突击团分为东、西、中部3个突击群,分别在北部沿海的三个机场和干尼亚市空降,山地第5步兵师为战役预备队
守岛英军和希腊军队约44000人,但装备较差,只有24架战斗机和6辆坦克,火炮也严重不足。
5月20日凌晨5时,德国空军对马利姆、伊拉克林及干尼亚市进行了两次空袭,完全控制了岛上的制空权。7时许,西部战斗群抵达马利姆机场上空,滑翔机空降团第2、4营伞降机场,第1、3营乘滑翔机机降,遭到守军的猛烈射击,2/3的的士兵被歼灭。中部突击群伞兵第3团3个营在干尼亚市近郊伞降,落入英军防御圈内,大部分被歼灭。空降兵第2团,由于是乘第二批(即返航后重新起飞)战略运输机,起飞序列混乱,伞降过程随之零乱,时间持续约3个小时,着陆点也十分分散,原计划的空中掩护无法持续如此长的时间,伞兵基本上没有空中支援。到黄昏时,该团已伤亡400余人。东部战斗群的伞降过程大致和中部一样混乱,损失一样严重。另有600名德军因原计划的飞机被击落而无法装载,留在机场上。
21日午夜,德军两个班夜袭马利姆机场旁107高地得手,德军乘机将东部战斗群剩下的600人和山地步兵第5师空降到马利姆机场。战场形势发生逆转,德国空军全力进行火力支援,致使英军撤离马利姆机场。
23日,德国海军加强海上行动,迫使英国皇家海军撤回亚历山大港。27日,德军攻占干尼亚市。28日,英军从克里特岛撤退,来不及撤退的6000名官兵被俘虏。
克里特岛空降战役中,德国空军损失飞机220架,其中战略运输机110架。尤其对今后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空降部队伤亡6500人,使德军空降兵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没有进行较大规模空降行动,直到1943年下半年才开始了一些活动。
1943年7月开始的西西里岛登陆作战中,德国空军出动500架次战斗机在袭击西西里机场时掩护机场,但未能阻止盟军的登陆。德军战略轰炸机同时对登陆地域的盟军舰船进行轰炸,取得了一些战果。
意大利战役期间,由于盟军掌握制空权,德国空军只能有少量战斗机偶尔在空中进行游猎活动,未能发挥作用。
势颓
1941年6月22日,德国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在开战初期,苏联空军遭到巨大损失,德国空军由于夺取了制空权,为其地面部队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他们在短时间内长驱直入苏联领土。从此以后,德国空军和苏联空军为了争夺制空权的激烈战斗,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自有飞机参战以来从未有过的。
袭击开始之前,德国空军专门组织力量,用2个远程侦察机中队的伪装民航飞机(Ju-86P高空侦察机)对苏联国土纵深进行侦察。苏联当时虽已发现有不明飞机频繁临空,但由于这些飞机飞得很高,苏联空军无法截击,加上普遍的麻痹,未引起重视。经过侦察,德军将第一攻击波的突击目标规定为31个前线机场、3个被怀疑为高级参谋部的机构、2个兵营、2个炮兵阵地、1处筑垒地域、一个油料库、及塞瓦斯托波尔港。
德国空军在进攻苏联前,已损失了5500架飞机,为了弥补损失,德国迅速扩大了原有飞机厂的生产,并建立了一批新的飞机工厂。1940年,德国制造了10247架各型飞机。1940年8月1日到1941年6月22日,通过制造飞机和修理战损飞机,德国增加了7682架作战飞机。到1941年5月29日,德国预定用于进攻苏联的作战飞机已达4000多架,战役兵团和军团航空兵已达306个战斗中队,其中127个轰炸机中队、89个战斗机中队。中央预备队387架飞机。此外,投入侵苏行动的欧洲仆从国中,芬兰空军投入作战飞机307架,罗马尼亚投入623架,匈牙利投入48架,意大利投入70架。德军的主战机型为了入侵,Ju-87.Ju-88都换装了大功率发动机。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15分,德国空军按计划从挪威的北角到南部的黑海的漫长战线上,分4路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6月22日这天投入的兵力为1945架飞机,按计划对预定目标进行攻击。其中,苏联红军机场上的飞机为主要攻击目标,特别是部署了新型战斗机的机场。由于苏联红军事前完全没有准备,对德国空军的袭击猝不及防,机场上的飞机毫无隐蔽地排列在跑道上。德国空军利用俯冲轰炸机向停放在机场上的飞机实施轰炸,战斗机和强击机进行低空攻击,水平轰炸机负责突袭后方机场。这些战斗在第一轮攻击时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直到出击返航的飞机重新装上炸弹再次出击时,才零星地遭到苏联红军战斗机截击。开战第一天,德国空军共击毁苏联飞机1811架,其中有1489架击毁于地面。至6月23日,击毁苏联红军飞机2856架。至7月11日,共击毁6293架。由于苏联被击毁于地面的飞机较多,所以飞行员的损失相对来说较小一些,被德军击毁飞机的机组人员撤到后方重新组建新的航空兵部队。
尽管苏联空军损失巨大,但在战争初期仍然殊死地和德国空军进行战斗。从1941年6月25日到1941年7月10日,苏联空军完成战斗起飞47000架次,在空中击落德机752架,在机场地面击毁384架。
德国空军在夺取制空权后,对德国陆军的作战活动提供了广泛支持,将初期消灭苏联空军的目标转向阻滞攻击和近距空中支援。在1941年内,德国陆军在空军的支援下,可以在毫无顾虑苏联空军的攻击条件下进行作战。
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计划”行动中,把对进攻中的德国陆军不断进行战术支援放在首位,而对于战略目标,基本上置之不顾。仅限于攻击苏联红军的防御部署,特别是摧毁苏联红军的筑垒地域以及公路、铁路目标,以阻碍苏联红军预备队向前方运动。而对于将支持苏联进一步作战的军事工业未进行攻击,使苏联能迅速地将它们转移到纵深安全地带,并迅速重新投入生产。没有战略性的作战,德国空军实际上是充当了从属于陆军的一支战术航空兵。由于苏联的战争潜力并没有受到很大破坏,苏联空军能够从打击中很快恢复过来,并夺回制空权,保持到战争结束。
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德国空军夺取和保持战略制空权。苏联空军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作战。尽管如此,苏联空军仍然出动飞机85.8万架次,投弹17万吨,使德国空军损失飞机15000余架。在莫斯科会战中,苏联空军首次获得局部战役制空权。
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8月。经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围城战、北高加索空战、库班空战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空战,德国空军的几个最大的空军集群被摧毁,苏联红军从夺取战役制空权到完全夺取战略制空权,并将战略制空权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
1944年夏季至1945年战争结束。德国空军在苏德战争战场上损失飞机越来越多,飞行员损失严重而且无法补充,最终彻底失败。
1941年9月30日,德军坦克第二集群向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防御地域进攻,拉开莫斯科会战序幕;10月2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也开始向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发起进攻,逐渐演化为莫斯科大会战。在战役进行的半年时间里,争夺制空权的战斗特别激烈,规模也十分巨大。
苏联红军防御阶段。1941年10月2日,德国空军密集突击,支援地面部队很快突破苏联红军防线,德军主力在维亚济马方向合围了苏联红军4个集团军,并在布良斯克合围了苏联红军3个集团军。1941年12月2日,德军已攻占了距莫斯科只有20公里的伊斯特拉和亚赫罗马。德国空军准备在1941年10月12日到13日对苏联的工业中心、航空中心、铁路枢纽、桥梁、渡口、指挥机构进行大规模空袭。苏联空军先行行动,1941年10月11日至18日,出动飞机937架次,对德军全线机场进行集中突击,击毁飞机500余架。1941年11月5日至8日又出动飞机300余架次突击28个机场,击毁地面飞机121架,空战击毁61架。11月12日至15日,又突击德军机场19个击毁飞机88架。德国空军被迫将飞机后撤到离战线较远的机场,作战效能受到影响。苏联红军为在莫斯科方向夺得战役制空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41年7月到12月,德国空军一共对莫斯科进行空袭122次,出动飞机7146架次。但由于莫斯科防空力量组织严密,作战效能较高,仅有229架次得以飞入市区上空,德国空军损失飞机952架,莫斯科的建筑物未遭严重破坏,人员未受严重伤亡。
在两个月的防御作战中,德国空军损失飞机1400架。到12月初,德国空军苏德战争战场的飞机已从战争初期的4980架下降到2830架,在莫斯科方向只有700余架。苏联红军由于得到补充,在莫斯科方向的航空兵力已首次超过德军苏联空军获得了局部战役制空权后,在第二阶段的反攻(1941年12月5日~1942年1月5日)和第三阶段的总攻阶段(1942年1月5日~1942年4月20日)中,对地面部队进行有效地支援,使苏联红军部队在不受德国空军袭扰的情况下调动预备队和进攻,莫斯科会战以德军失败而告终。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空军再次夺取战役制空权  斯大林格勒会战前,德国空军为准备新的进攻战役,从本土和其他战场向苏德战争调集空军力量。1942年5月,德国投入苏德战场的飞机又达到3395架。在斯大林格勒方向部署的是德国空军的王牌第四航空队,约有飞机1200架。从1942年7月17日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开始,苏、德国空军就展开了激烈的空中搏斗。德国空军仍采用过去的战法,出动大批战略轰炸机苏联红军地面部队实施多次密集袭击。如8月23日,德国空军出动2000架次飞机对斯大林格勒战役进行轰炸。德、苏联空军顿河伏尔加河之间的广大地域展开激烈空战。每天进行空战60-70次,每次双方各出动飞机50-60架。从1942年7月17日至11月18日,双方进行空战1792次,德国空军在空战中损失飞机1638架。德国空军的机场还遭到苏联空军的轰炸,在机场上损失飞机513架。空战的结果,德国空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活动能力逐渐被苏联红军压制,为在反攻阶段苏联红军夺取战役制空权奠定基础。
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苏联红军反攻战役开始。此时该段战线空军的兵力对比为:德军1216架飞机,苏联红军1350架飞机,苏联红军的飞机数量略多于德军,战斗机的数量苏联红军占优势,昼间战略轰炸机的数量德军占优势。到11月30日,苏联红军出动飞机共6741架次,德军出动飞机1381架次,德国空军损失飞机约200余架。此时苏联红军已取得了战役制空权。11月23日,苏联红军对斯大林格勒地区的约20万德军的合围已完成。阿道夫·希特勒命令被围德军就地坚守,由德国空军空运解围前的给养。但被围部队每日的需要是至少750吨,德国空军缺少足够的运输机来完成这个任务。即使有运输机,在风雪交加的天气中,在苏联战斗机已占优势的地区,也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在竭力运进一些补给物资和运走29000名伤病员后,1943年1月24日最后一条临时小型跑道也在苏联红军的进攻中丧失。2月2日,被围德军苏联红军投降。
另外被包围在杰米扬斯克地区的10万余德军,德国空军进行了大规模空运。从2月20日40架Ju-52在杰米扬斯克机场降落空运第一批物资起,到5月18日德军打通一条通向包围圈的“地面桥梁”为止,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被围部队依靠这座“空中桥梁”来支撑。共运输各种物资24303吨,平均每天276吨(占需要300吨的92%),运出伤病员22093名,补充人员15446名,飞机共出动14455架次。德国空军损失飞机265架,伤亡空勤人员383名。
除了在此役中德军损失大量飞机之外,德国空军最大的损失是飞行人员。这些经过长期训练、富有战斗经验的人员的损失,对德国空军的力量是一个很大的削弱。
1943年春季,苏联红军北高加索方面军为了解放塔曼半岛,对德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交战双方在这里集中了大批空军。战役从4月17日开始,到6月7日结束。战役开始时德国空军在该区域有飞机约1000余架,大多是战略轰炸机,战斗机只有220架;和德国空军相反,苏联空军有900余架飞机,其中大多是战斗机。
4月17日至24日,在梅斯哈科地区进行第一次空战。德国空军出动1000架次轰炸苏联红军登陆场,和苏联空军1427架次战斗机进行85次空战,损失轰炸机152架,苏联空军损失76架。4月20日苏联轰炸机还对德军用机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空袭,每次出动飞机200架次,德国空军不得已将前线机场的飞机撤离。
1943年4月29日至5月10日,在克里木斯卡亚地区双方进行了285次机群空战,德国空军损失飞机368架,苏联空军损失飞机70架。
1943年5月26日至6月7日在基辅斯卡亚镇和摩尔多瓦斯卡亚镇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空战,在11天时间里,德国空军和苏联空军进行了364次空战,德国空军损失飞机315架,苏联空军损失飞机150架。
在整个库班空战期间,德国空军损失飞机一共1100架,苏联空军损失飞机296架。这次空战使德国空军的实力大大削弱,是苏德战争战场上苏联空军最终夺取制空权的重要里程碑。
1943年夏季,德国发动“堡垒”战役(即库尔斯克会战)。为了发动战役,德国空军仅在3月15日至7月1日,从德国、法国挪威向苏德战场增调了13个航空兵集群,使苏德战场的飞机达到2980架,其中有2050架集结于库尔斯克地域。同期,苏联空军集结在库尔斯克地域的飞机达到3000架,第一次在飞机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作战。
1943年中苏德双方都增加了飞机产量,装备了新机型。德国1943年一共生产飞机2.4807万架,苏联生产飞机1.0600万架。德国空军开始装备FW-190战斗机A型战斗机、Bf-109战斗机的新型号,苏联空军开始装备La-5和雅克-9战斗机
从5月开始,苏德双方都对对方的机场、铁路枢纽等要地进行大规模袭击。从1943年7月5日德军进攻开始,双方更是在战场上空进行大规模激烈空战,仅5日当天,就发生175次集群空战,德国空军损失飞机279架。开战后两周,即发生集群空战1000余次,经常有200-250架飞机在战场上空缠斗,德国空军损失飞机达到1500余架。1943年7月8日苏联红军获得奥廖尔库尔斯克方向的战役制空权,1943年7月9日在别尔戈罗德-库尔斯克州方向获得战役制空权。
1943年7月12日,苏联红军在奥廖尔方向转入反攻。苏联空军调集了能调集的全部航空兵力,在库尔斯克地域集中飞机5000余架,德国空军在同地域的飞机已下降至2200架,尤其是战斗机的数量,苏德之间为3:1。所以,在苏联红军反攻期间发生的1700次空战中,德国空军损失飞机2245架。
整个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国空军共损失飞机3700架。从此,德国空军的战斗力受到致命打击,突击威力明显削弱,对今后战役的进程和结局已不能施加明显的影响,苏德战争的战略制空权彻底转向苏方。德国空军参谋长叶绍奈克上将认为从此已无任何可能挽救德国空军灭亡的命运,便于1943年8月19日自杀。直到德国投降,德国空军在东线都未能夺回制空权。据苏联的资料,在苏德战场上德国和轴心国的飞机一共损失77000架。
英美对德轰炸
英、美空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
1、1940年1月—1942年12月,基本上由英国单独对德国的石油工业、制铝工业、飞机发动机工业以及科隆埃森柏林等大城市进行轰炸,试图破坏德国的石油、飞机生产和打击德国民众意志。由于当时英国忙于本土防空作战,战略轰炸机的数量和投弹量有限,效果甚差。
2、1943年1月—1944年1月,英、美空军开始联合作战。轰炸目标主要是德国的潜艇制造工业、航空工业、轴承工业、大城市及工业区,轰炸规模虽较前一阶段大些,但由于英、美空军在战略战术上存在分歧,行动不一致,投入的力量仍然不大,轰炸的效果仍然不明显。
3、1944年2月至6月,为配合诺曼底登陆进行的战略轰炸。主要目标是德国的航空工业、机场铁路运输系统,夺取战略制空权。这一时间虽短,但力量集中,目标单纯而明确,规模大而效果显著。
4、1944年7月至1945年4月,大规模的战略轰炸阶段。轰炸目标主要是德国的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系统、坦克和火炮制造厂。这一阶段的投弹量是前三个阶段投弹总量的3倍,效果极为显著。
德国空军为击退轰炸进行了激烈地战斗。其中有必要单独列叙的事件有:1942年3月—6月英国开始对德国城市进行“千机大轰炸”。从此,德国加强本土的防空力量,使空军力量的使用极度分散,顾此失彼。1941年,德国空军失灵。
溃败
1942年3月—6月英国开始对德国城市进行“千机大轰炸”,德国空军有61%的飞机用于苏德战争,而到了1943年,则只剩20%以下的飞机留在苏德战场。Bf-110这些本不是用于空战的飞机中队大批返回德国本土,充作夜间战斗机使用。这是苏联空军能夺取战略制空权的另一原因。德国空军在1942年间的防空作战是十分有效的,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损失数量惊人,被击落1404架,击伤2724架。德国的斗志未减,其生产量比上一年上升50%。
1943年前,盟军战略轰炸机没有远程战斗机护航。1943年中,美国的P-51战斗机,P-47远程战斗机开始为轰炸机全程护航,德国战斗机的损失骤然大增。
由于盟军的空中进攻,迫使德国牺牲前线利益而集中兵力于本土防御,力量逐渐耗竭。由于急需战斗机,减少了能打击盟军集结地的轰炸机产量。飞机的损失增多,以及熟练飞行员越来越缺,使得德国空军的训练质量急剧下降。这些都是德国空军最终失败的原因。
1943年10月,德国空军首次在夜间战斗机上装备BC截击雷达。1944年3月30日,英国皇家空军795架战略轰炸机夜袭纽伦堡,被击落94架,其中大部分是被装备该雷达的夜间战斗机击落。
1945年初,德国空军的Me-262喷气式战斗机开始参加防空作战,空战结果马上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在1945年3月的一次战斗中,6架Me-262击落14架B-17轰炸机而自己无损失。德国工厂一共制造1433架Me-262,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有200架被批准作战。盟军在1945年初的大规模空袭中,把喷气式飞机的基地(基地的跑道长,故很易识别)、喷气式发动机的燃料厂作为重点目标,所以德国喷气式飞机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有限。
在持续5年多的战略轰炸中,参战的盟军战略轰炸机从1942年的500余架,增加到1945年4月的14000架。共出动轰炸机44.4万架次,战斗机268万次,总投弹量270万余吨,其中半数以上投到德国境内。德国平民死亡30余万人,伤78万人。盟军损失飞机约4万架,飞行人员损失15.8万人。德国空军损失飞机57385架。
最终,德国空军被强大的英、美、苏空军彻底消灭。从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3月3日,德国空军战死的人员为511307人(包括飞行机组、地勤、空军高射炮手、空降部队),113514架飞机绝大部分被击毁,余下部分被缴获。但是,德国在战争后期研制的大批新型武器,虽未能影响战争进程或未来得及使用,却深刻地影响了战后各大国的武器研制和人类文明的进程,直至今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建立历史
作战理论
作战历史
出击
鏖战
势颓
溃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