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蓬镇
河北省定州市的下辖镇
河北省定州市市高蓬镇,位于定州市区正南18公里处,辖1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3276人(2017年),总耕地面积65000亩,总面积56.15平方公里,是定州市经济文化重镇之一。区划代码:130682109,代码前6位:130682,长途区号:0312,邮政编码:071000,车牌号码:冀F。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高蓬镇辖区总人口43704人。总人口中,男性23288人,占53.29%;女性20416人,占46.7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0604人,占92.91%;回族3100人,占7.09%。2011年,,高蓬镇人口生率16.83‰,人口死亡率6.78‰,人口自然增长率10.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83人。
截至2017年末,高蓬镇常住总人口43276人。
截至2018年末,高蓬镇户籍总人口4820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高蓬镇财政总收入57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1万元,比上年增长7%。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00万元,增值税78万元,企业所得税216万元。人均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9%。
2018年,高蓬镇有工业企业65个,其中规模以上25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1个。
第一产业
2011年,高蓬镇耕地面积4.2万亩,人均1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生产为主。2011年,高蓬镇生产粮食4.15万吨,其中小麦1.62万吨,玉蜀黍属2.53万吨。
高蓬镇畜牧业以饲养奶牛、旱貂、肉牛雷克斯兔为主。2011年,高蓬镇奶牛存栏达7500头,日产汽车公司牛奶达37吨;旱貂存栏4000只;肉牛存栏2000头;兔存栏4000只。在钮店村有1家规模化养殖场,占地600亩。
2012年,高蓬镇建成北高蓬、西牛村、孙家庄(2个)四个奶牛养殖基地。
第二产业
2011年,高蓬镇工业以钢网铸造产业、刀具制钉产业、布匹商贸产业、建筑建材产业、等为主,工业企业40家,职工3820人。
第三产业
2011年末,高蓬镇有商业网点120个,职工183人;社会商品销售额达560万元,比上年增长4%;城乡集贸市场5个,年成交额23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00余万元。
2011年末,高蓬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1058万元,比上年增长7%。
交通运输
高蓬镇境内有定魏、定深2条公路干线交会。2011年,高蓬镇镇区道路总长56千米,开通公交汽车线路21条。高蓬镇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高蓬镇有幼儿园(所)4所,在园幼儿365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12所,在校生3150人,专任教师16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835人,专任教师6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高蓬镇教育经费达150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0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高蓬镇有文化站1个,公园2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3个,各类文化专业户23户,各类图书室22个,藏书5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159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高蓬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个,其中门诊部(所)35个,病床100张。专业卫生人员50名。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32人。
2011年,高蓬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2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末,高蓬镇城镇最低生活保证户数15户,人数15人,支出7342元,比上年增长9.6%;月人均178元,比上年增长10.6%;医疗救助12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216人次,共支出48977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60户,人数1178人,支出73152元,月人均52元,比上年增长10%。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高蓬镇镇区有35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5台;镇区花坛5个,绿化面积0.15公顷。
2012年,高蓬镇扩宽沿沙河11个村的商业带公路和修建横贯东西的园区道路。
2012年4月,高蓬镇光伏屋顶并网发电重点项目扩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高蓬镇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0.2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27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60%;移动电话用户0.3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0.29万户。
历史文化
名字由来
高蓬镇因镇政府驻北高蓬村而得名。
文物古迹
高蓬镇北高蓬村建有烈士陵园一座,上刻有烈士名单。
传统技艺
子位吹歌
高蓬镇距子位镇较近,故子位吹歌也较流行。子位吹歌的主奏乐器以管子为主,配以唢呐、笙、笛以及锣、鼓、钗等打击乐器,旋律多为表现冀中平原的风土人情。
2006年,定州秧歌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产美食
定州手掰肠,以猪肉精肉为主,内配多种纯中草药作为香料制成。
定州新宗熏肉,北宋年间,苏轼到河北定州任职,根据定州人的肉食习惯,和衙厨一起,制成了定州熏肉,并且书写了熏肉秘法,后传承下来,被称为新宗熏肉。
定州焖子,是一种肉类枕状熟食,像腊肠,但是比香肠粗得多,大约像小腿那么粗。长度大约是30~40厘米。
地理环境
沙河流经全镇北侧,辖区内交通四通八达、电力资源充足、通讯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人杰地灵。
历史沿革
1962年成立北高蓬公社,1982年改乡,1984年南王家庄乡并入,同年改高蓬镇。1997年,面积52.8平方千米,人口4万,辖李辛庄、七堡、位村、南王家庄、孙家庄、南李庄、小章、马村、北高蓬、南高蓬、六家村、钮店、曹家庄、富村、东牛村、西牛村16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辖16个行政村:李辛庄、七堡、位村、南王家庄、孙家庄、南李庄、小章、马村、北高蓬、南高蓬、六家村、钮店、曹家庄、富村、东牛村、西牛村。
工业园区
2012年,在定州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下,沙河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此举不仅有效引导民营企业进区、项目进园,推进了企业在布局结构上进行聚集性调整,同时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相关部门验证和省规划院规划,我镇将抓住定州市修建黄骅—石家庄高速公路引线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重新硬化镇南线公路,扩宽沿沙河11个村的商业带公路和修建横贯东西的园区道路,把两个桥头的经济相对接,实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积极构建“三区三线一园”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三区’’即:西部绿色农业循环经济聚集区、中部商贸经济集聚区、东部民营经济聚集区;三线:全镇东西三条交通线,把三个产业区连接起来,使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一园:以钮店为中心的沙河工业园区),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促进全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和党的建设。园区内现已建成的北高蓬、西牛村、孙家庄(2个)四个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存栏6500头,日产汽车公司鲜奶30吨,已成为定州伊利、望都县蒙牛乳业最大的奶源地之一。投资6000万元的国香10万头生猪养殖公司也已建成投产。投资2.7亿元的保定天威英利集团10兆瓦光伏屋顶并网发电重点项目现正在进行二期扩建,2012年4月将并网发电,建成后将为缓解我市的用电压力和增加市财政收入做出贡献。与首都农业集团合作投资15亿元占地1.8万亩的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区项目,2012年底前实现效益。
高蓬镇力争在2013年前实现入园投资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5家,依托沙河工业园转移劳动力1000人,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0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依托首都农业集团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与北京对接,谋划建设万亩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打造第二个国家级“杨岭’’高效农业示范园,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十二五”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工业龙头
高蓬镇的工业龙头为李辛庄。这个村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全村1000多农户办起了十几个企业,年产值逾亿元,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利税近千万元,百种产品行销全国,并外销美国、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全村4000多居民年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这个楼房鳞次栉比、水泥路纵横交错的村落外界不甚知晓,但在当地却早已声名鹊起了。它就是河北省定州市高蓬镇李辛庄村。村里的钢网市场是河北省指定的十大专业市场之一。对整个高蓬镇来说,李辛庄村是工业发展的龙头。十几年来,李辛庄村先后办起了钢网厂、拔丝厂、刀具厂、镀塑厂、铸造厂、漆包线厂等。村内几乎所有农户都有人员在工厂从业,而且也吸纳了许多外村农民前来打工。现在的李辛庄村楼房林立,小区也建设起来。汽车、摩托车穿梭往来;电话普及率居于全定州市农村前列,并在村边建起液化气站,解决了农民餐饮的燃料问题。由于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外界联系接触逐渐广泛,村里亦有农户投资兴建了宾馆、洗浴等休闲设施……一个小城镇的雏形逐渐显示出来。
文化生活
1.定州秧歌:秧歌戏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主要分布于山西省河北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等地。它起源于农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逐步形成戏曲形式。清代中叶,秦腔剧种兴盛以后,山西、河北、陕西的秧歌戏在不同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当地梆子戏的剧目、音乐和表演艺术,逐渐发展为舞台演出,向地方大戏演变。
各地的秧歌戏多以兴起或流行的地区命名,如山西的祁(县)太(谷)秧歌、朔县秧歌、繁峙秧歌、襄(垣)武(乡)秧歌,河北省的定县秧歌、隆尧秧歌、蔚县秧歌,陕西省的韩城秧歌、陕北秧歌等。这些秧歌有的以唱民俗音乐小曲为主,如祁太秧歌、韩城秧歌、陕北秧歌;有的民歌组合与板式变化相结合,如朔县秧歌、繁峙秧歌、蔚县秧歌,其主要唱腔和板式多来自秦腔,板式有头性(慢板)、二性、三性、介板、散板及滚白等,其中的民歌小曲统称“训调”,包括[四平训]、[苦相思训]、[高字训]、[下山训]、[跌落金钱训]、[推门训]等,演唱时采用板胡、笛子、三弦等伴奏,俗称“梆扭子”;有的属于板式变化,如定县秧歌、隆尧秧歌,唱腔板式分慢板、二性(二六)、快板、散板、导板等,演唱时用板鼓或梆击节,大都不用管弦,只用锣鼓伴奏,因此又称“干板秧歌”。
各地秧歌戏的传统剧目分小戏和大戏两类,小戏俗称“耍耍戏”。秧歌戏角色原只有小丑、小旦、小生“三小门”,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须生、花脸、青衣“三大门”。其音乐唱腔吸收了秦腔的特点,形成曲牌体与板腔体兼容的体制,表演也有了较大的丰富和提高。
秧歌戏形式比较灵活、自由,长于表现现实生活。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市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新秧歌剧运动,改革了秧歌戏的音乐、表演、装扮,编演了许多表现群众参加生产、学习及对敌斗争题材的剧目。新秧歌剧运动的发展不仅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新歌剧,而且推动了秧歌戏等民间小戏的革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各地的秧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朔县秧歌、繁峙秧歌、定县秧歌、隆尧秧歌等都建立了专业剧团。
定州秧歌戏又名定县大秧歌,主要流行于华北平原中西部,因发源地在保定市定州而得名。据传其源头是一种民间小调,经过宋代文学家苏轼整理而流传下来,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定州秧歌已有一批剧目上演,1952年正式成立了定县秧歌剧团。
定州秧歌戏剧目丰富,涉域广泛,有爱情、节孝、贞操类、公案、滑稽等很多类。著名社会科学家李景汉搜集出版的《定县秧歌选》,收入了近百个剧目。定州秧歌戏在语言、唱腔、调式、剧目等方面有其独有的特色。戏文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有大量方言俚语,生活气息浓厚;内容上善于表演反映农民生活的家庭戏;基本句式有七字句、十字句,但在演唱中往往打破局限,形成散文诗般的句式结构。传统演唱方法是男女腔均用本嗓唱,是真嗓大喊的演唱方法。旦行由男性扮演,也从不用“背功”,只是在音色上与女性音色靠近。传统的演唱没有固定调高,演员可以据个人嗓音随意起调门。对唱时,几个人可以唱不同的调,加上管弦乐伴奏后,调值固定为D调,女腔还用本嗓,但男腔出现了部分假声的情况。演唱技巧中滑音使用较多,颤音极富特色。唱腔中大量运用衬字虚词,如哟、噢、哎、我那、本是、那个、再不然、你来看等,在唱段中随处可见。旋律以下行旋律较多,但唱法中不乏诙谐俏皮;节奏以一板一眼为主,一般用2/4拍记谱,传统板式变化很丰富,有二十八种之多。
定州市秧歌戏音乐为板腔体。早期全部用打击乐伴奏,俗称“大锣腔”。1952年定县秧歌剧团成立,开始尝试使用弦乐伴奏,初学京剧模式,使用京胡二胡和一把秦琴,后改用板胡、笙、二胡、横笛三弦琴等沿用至今,而“大锣腔”仍继承和保留。定州秧歌戏的打击乐是以板鼓指挥,大锣、水钗、小锣、小钗、堂鼓梆子伴奏。
定州秧歌戏的传统剧目,保留了大量民俗和人文信息,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民俗以及传统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欧美学者多次造访定州研究观摩定州秧歌戏,定州市秧歌戏成为中外学术交流的渠道。
2.高蓬镇距子位镇较近,故子位吹歌也很流行。
文化渊源
1.村落形成
分村历史
位村:位于高蓬镇政府驻地东3公里处。后清道光三十年间有耕地800亩,农户58户,345人。民国二十三年时属自治第四区管辖,时有耕地529亩,134户,864人。公元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把邻村部分地化为一部分,公元1994年4月撤原王家庄乡,并入高蓬乡,改为高蓬镇管辖。全村350户,1706人,有耕地1711亩,主要姓氏是张、李、支、成、位。均为汉族。后迁入王、竺、柴、刘、赵姓一户满族。1984年农村规划,设东西和平路一条,南北正阳大街、前进街、新建街、光明街中华街、新立街、幸福街七条,公元2010年,全村村落占地面积400亩,耕地1661亩,500户,1806人。1996年开逢三逢八集市,每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九月二十八日两个庙会。
1.
位村:位于高蓬镇政府驻地东3公里处。后清道光三十年间有耕地800亩,农户58户,345人。民国二十三年时属自治第四区管辖,时有耕地529亩,134户,864人。公元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把邻村部分地化为一部分,公元1994年4月撤原王家庄乡,并入高蓬乡,改为高蓬镇管辖。全村350户,1706人,有耕地1711亩,主要姓氏是张、李、支、成、位。均为汉族。后迁入王、竺、柴、刘、赵姓一户满族。1984年农村规划,设东西和平路一条,南北正阳大街、前进街、新建街、光明街中华街、新立街、幸福街七条,公元2010年,全村村落占地面积400亩,耕地1661亩,500户,1806人。1996年开逢三逢八集市,每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九月二十八日两个庙会。
2曹家庄村:曹家庄村位于河北省定州市高蓬镇境内,是高蓬镇的一个下辖村。曹家庄村地理位置处于定州市县城东南部二十公里处,其北部与南高蓬村相邻,西部与富村村相望。
方言
方言为定霸小片,定霸小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官话方言研究》)是冀鲁官话保唐片的一个分支,分布在河北省中部。该小片西邻冀鲁官话保唐片涞阜小片,北邻北京官话,东为冀鲁官话保唐片(有争议)天津市小片,西南为冀鲁官话石济片,东南为冀鲁官话沧惠片。
阴平一般不读高平调。这是与遵小片的主要区别。大多可以在轻声前区分阳去与阴去。儿化的前一字为开尾韵、u尾韵或尾韵时,多数地点“儿”自成音节典型读音:面条儿,豆角儿
历史名人
1.赵建斌:男,汉族,1963年10月出生,定州市人,研究生学历。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5月入党。现任定州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市直工委书记。在2004年05月―2008年12月定州市高蓬镇党委书记(其间:2004年09月至2007年06月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法学理论专业学习);2008年12月―2009年01月副调研员、定州市高蓬镇党委书记;
2.李葆:位村人,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
3.赵慈庚:中国著名数学家,著作颇丰,编著了大量的数学教材。
193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曾任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北京市高等数学研究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多次参与制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倡导和组织数学竞赛。
3.【全国名人】张康:位村人,南下干部,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作。
4【地方名人】魏登山:位村人,国民党二十九路军警卫连长,曾任蒋介石警卫侍长,蒋经国内政要员,李登辉时期退居,共产党员,移居台湾,已病逝。
5.抗日时期烈士很多,20世纪后,在北高蓬村建有烈士陵园一座,上刻有烈士名单。
先行小康村
钮店地处冀中平原,除了大片的飞沙地,资源较缺。钮店村过去相当的穷,以至于当地曾有“有女宁垫猪圈也不嫁钮店”之说。1992年11月,在省城办企业的赵守坤回村当选为
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年,钮店千余户人家4000多口人的年均收入才300元。虽挨着京、津、保,但转移的工业项目连定州市都难以争得,钮店一个穷村又能如何。换个思路想问题,资源和市场还在自己脚下:新上任村“两委”班子带领乡亲们苦干三个月,硬是在飞沙地上造田3000多亩,全部载上速生丰产林,间作经济作物;京津城市发展,绿化美化需求大增,老赵审时度势又带领农民建起了华北最大的雪松基地和名贵苗木基地,光这一项,村民每年收入可达500多万元,村集体每年收入300多万元。工厂进不了村,咱就上城里打工去。眼下,钮店的男劳力几乎全部在北京、天津市、唐山、太原市打工,年收入1000多万元。生产发展了,村民们想建新房。但一不能占良田,二不宜建别墅,三得统一规划。全村人历时四年改造治理了村南九个壕坑、10块坟地,开发出土地325亩。1997年全村实施了新建搬迁,次年又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了社区型的村庄封闭。眼下村内道路横平竖直且全部硬化。150万株冬青、黄杨、小、女贞点缀其间,甲烷基本入户。入夜,大街小巷和新建的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村门口有保安值守,俨然城镇。
十几年来,无论是“三提五统”还是农业税,全村都是第一天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带头交,第二天群众交。老赵上任后抓清欠,他亲家的侄子硬是拖欠计划生育罚款和超占宅基地罚款不交。老赵毫不留情,先拿他“开刀”,全村很快完成了清欠。1997年建新村,村干部带头从自家做起扒房砍树,不到一个月,全村就拆迁了1810间民房,打通了13条大街,彻底改变了村貌。最近10年,村“两委”包括招待费在内的各项费用开支只有八万元。村民向记者证实,村干部开会就餐标准是每人每顿1.5元,也就是一碗面条,铁定不变;接待镇以上干部标准是每人每顿三元,这个规矩多年未改,谁违规罚谁,村民从没见过干部进饭店喝酒。多年来,钮店村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如集体财务收支、宅基地发放、各业承包等,都是大家讨论、大家决定、大家去办,干部带头、群众监督,形成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两相无猜的局面。如今的钮店,干部心齐,群众气顺,1100多户人家安居乐业,一派和谐景象。69岁的赵守坤讲,其实农民很简单也很实在,你为他办实事,把生产搞上去,腰包鼓起来,再加上干部廉洁、办事公平,深受群众好评。
村民智慧
1.诗歌:
忆沙河美景
自然秀丽的沙河,
传承着马村的悠久历史
记录沙河历史中的自然景色
记载着丰富的林果资源和水资源
苹果园、梨园、桃园、小山枣树林等
榆树、槐树、大叶杨属、小白叶杨树、柳树、杜梨树等
北有黄河水滔滔,南有河堤防洪涝,中间小河、岔河自然绕
自然的翅果油树资源、建筑砂石资源、改良土壤的细砂资源,人民一直享用着
这自然景色,把沙河流域的人民,融入诗意般的优美画卷中
2.钮店诗歌(位于公园内):
我家住在沙河岸边她的名字叫钮店。碧绿的田野一片生机,美丽的村庄在花园里面。汽车楼房呼应着彩霞,电话宽带八方相连。啊,社会主义新钮店。可爱的故乡,温馨的家园。我的家乡在沙河岸边,她的名字叫钮店。智慧的双手创建和谐,勤劳的农民在画卷里面。
文明新风伴随着歌唱,先进文化更新观念。啊,社会主义新钮店,可爱的故乡,温馨的家园。我的家乡在沙河岸边,她的名字叫钮店。宏伟的蓝图描绘未来,新村的富强在科学发展。理想信念在为我们加油,豪情满怀向明天。啊,社会主义新钮店,豪情满怀奔向明天。
经济实力
高蓬镇沙荒地可利用面积1467公顷,是定州市委、市政府规划的沙河工业园区的核心,同时也是定州市经济强镇、保定市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镇。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有全国文明村一一钮店村,华北农村最大的布匹批发市场一一高蓬布匹商业城,定州最大的民营经济聚集区一一李辛庄、七堡工业园,民族特色餐饮一一西牛村风味饮食城。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充分发挥两座沙河特大桥和省道定魏路、定深路纵穿辖区的交通优势,发展壮大“桥头堡”经济,形成了民营经济、商贸经济、绿色经济三个产业聚集区,钢网铸造、刀具制钉、布匹商贸、建筑建材、畜牧养殖、苗木丰产林等六个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发展格局。其中以李辛庄、七堡村为中心的民营经济聚集区,民营企业总数占定州市总数的三分之二强,民营企业产值超过12亿元,产品远销亚、非等23个国家和地区:以“全国文明村”钮店村为中心形成了特色种植、绿色养殖聚集区,区内有华北最大的名贵苗木花卉种植基地,名贵树种达26种,远销京、津、晋、鲁、豫等省市;以北高蓬村为中心形成了布匹商贸、图书礼品为重点的商贸聚集区,其交易额连续8年超亿元。
好人好事
1.定州市高蓬镇214位农民集体无偿献血,采血车应邀六天内三进马村成为保定无偿献血史上“头一回。
4月19日上午,当保定市中心血站的流动采血车驶入定州市高蓬镇马村,立即被闻讯赶来献血的村民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是6天内流动采血车第三次来到马村了,而村民们献血的热情仍然不减。最终,共有214位村民如愿无偿献血。如此多村民集体无偿献血,在保定市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以来还是第一次。
白玉英是定州市马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也是此次村民集体无偿献血活动的发起者。几天前她到定州市区办事时,无意中发现了保定市中心血站的流动采血车正在采血,于是便主动上车与工作人员联系。
“无偿献血的宣传有好多年了,我们农民也对这种献血方式从原来的不了解到逐渐接受。现在村里很多人都想无偿献血,但是到献血点路途太远,乡亲们来回一趟特别不方便,因此一直不能如愿。”白玉英说,如果血站工作人员能把采血车开到村里,上门服务就好了!她的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采血车组负责人的肯定答复,而后双方约定好了相关事宜。
4月14日,保定市中心血站的流动采血车,按约定时间开进马村时,正在焦急等待的村主任王建昌,立即组织村干部通过高音喇叭向全体村民通报无偿献血的消息及献血注意事项,同时安排专人现场维持秩序、发放宣传单。
当天,前来要求献血的村民络绎不绝,采血车周围挤满了人。一位六旬大爷因超龄被工作人员婉拒,很是遗憾。村民说:“如今我们发家致富了,同样也需要在精神上有所追求,多做善事是祖上传下来的美德。”朴实的话语、动人的场面感动着在场的工作人员,他们为尽量使更多的人实现献血的愿望,加班加点,连中午饭都没顾上吃。可是,从上午一直到下午六点多钟,仍有许多村民在等候,工作人员只能告知村民第二天再来。
第二天,流动采血车再次来到马村。谁知,忙碌一天之后,仍然有许多村民因事耽误没能参加献血。事后,马村村民又主动打电话,极力邀请流动采血车再去一次。于是,4月19日流动采血车第三次开进了定州市马村。据流动采血车上的工作人员统计,6天内他们三进马村,共有214名村民无偿献血77400毫升。
临走时,血站工作人员专门将一面绣有“献血奉献爱心,展现农民风采”的锦旗,赠给了马村村委会,而村民们再次和血站工作人员相约:“半年以后你们一定再来!”
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介绍说,以前说起无偿献血,大家头脑中都是大学生、军人、公职人员的形象,而农民参与无偿献血较少是不争的事实。但马村214位村民集体无偿献血却充分说明,无偿献血理念已经深入农村,广大农民献血的积极性同样很高。
中心血站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正提倡无偿献血由城市向农村延伸,血站也将提高农业人口的献血比例。马村214位村民献出的爱心不仅令人感动,更帮助开辟了血站工作新的思路和模式,“采血车进村”这种无偿献血模式今后将会越来越多地开展。
2.8月10日,保定市向定州一社区捐赠图书2000册价值3万元。保定市委宣传部、新华书店为定州市高蓬镇钮店社区捐赠价值30000元的图书2000册。
流经河流
沙河贯穿高蓬镇北部,现已断水。但是正在形成沙河工业园区。建有沙河大桥两座,著名的首农集团就建于此。
沙河断水前风景秀丽,景色独特。十分好看。现在沙河已干,但风景同样秀丽。
参考资料
定州市高蓬镇.河北政务服务网.2023-12-01
目录
概述
人口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历史文化
名字由来
文物古迹
传统技艺
特产美食
地理环境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工业园区
工业龙头
文化生活
文化渊源
分村历史
方言
历史名人
先行小康村
经济实力
好人好事
流经河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