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
玄参科醉鱼草属的植物
密蒙花(学名: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又称为蒙花、小锦花、黄饭花等,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醉鱼草属(Buddleja)的灌木。密蒙花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不丹越南、缅甸;在中国分布于湖南省江苏省西藏自治区广东省等地区。密蒙花多生长于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较好的石灰岩坡地上。
密蒙花属于灌木,植株高为1-4米。小枝灰褐色,稍微呈四棱形。叶片对生,纸质,呈长圆状披针形、狭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卵形;具叶柄与托叶。花密集组成顶生聚伞复总状花序花梗短;小苞片为披针形;花萼钟状,花萼裂片为宽三角形或三角形;花冠管为圆筒形,花冠裂片为卵形。蒴果呈椭圆状;种子为狭椭圆形。花期3-4月,果期5-8月。
密蒙花的花蕾及花序可入药,具有祛风清热、润肝明目、退的作用。密蒙花也可用作芳香芳香油、食物的黄色染料造纸材料等。在傣族,用密蒙花染色做成的黄金糯米饭,是傣族的传统节日食品。
名称由来
密蒙花,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又名小锦花。在《开宝本草》记载为:“密蒙花,主青盲肤翳,赤涩多泪,消目中赤脉,小儿豆及气攻眼”。在历代本草中或称密蒙花为“蜜蒙花”,如元代《增广和剂局方用药总论》和明代《医学汇函》均称其为“蜜蒙花”,这可能是由于密蒙花的植物花香具有蜜甜的特征,故以“蜜”代“密”。
在《本草纲目》中认为密蒙花和水锦花为同一种植物,因而密蒙花有“水锦花”一名。在《滇南本草中将密蒙花称为“羊耳朵”:“羊耳朵,味酸、苦,性微温,花即广中蜜蒙花”,羊耳朵尖而长,形状类椭圆形,密蒙花花蕾密聚而成的花序小分枝,呈不规则圆锥状,密被茸毛,与羊耳朵类似而命名。
本草求真》提到“花开蒙密,故以蒙名”,认为密蒙花的命名主要与该花有多个花序小分枝,呈不规则圆锥状,小者数朵一簇,大者数百朵一簇,花蕾密聚相关。
本草蒙筌》中记载:“产自川蜀,木高丈余,叶青冬不凋零”,因密蒙叶晚冬尚不凋零,仍为深绿色,故而密蒙花又名“寒不凋”“永不凋”。密蒙花又名黄饭花、染饭花、米汤花,此因密蒙花中所含的黄色素所为,该色素以蒙花苷芹菜素木犀草素西红花素等成分组成,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新型植物源天然色素,将密蒙花放入锅中可煮出黄色的染液,用此染液煮米饭色泽可呈现金黄色。另外,密蒙花尚有许多地方用语,如云南省部分地区将其称为“野鸦椿”“蛇果黄堇”“面湾活”“迷挖厚”“蜜弯筛”“革管母”,苗族将其称为“都背本”“豆嘎仰”等。由此可知,密蒙花主要以气味、形态特征命名,以“蜜蒙花”“羊耳朵”“水锦花”“黄饭花”“寒不凋”“永不凋”为其主要别名。
基源考证
对于密蒙花的植物形态自宋代就有阐述,如《开宝本草》记载为:“树高丈余,叶似冬青而厚,有细毛”。在《本草图经》中描述为:“背白色有细毛”、“花微紫色”,与今之密蒙叶、叶柄密被灰白色星状短绒毛特征相一致,与今之密蒙花花冠紫堇色相符,书中所绘简州密蒙花均与今之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密蒙花的植物学形态基本相符。明代的著作中对密蒙花形态特征描述则较为详细,如在《本草乘雅半偈》中记载为:“叶似冬青而浓,柔而不光,洁而浅绿,背有白毛”,“花细碎,数十房成一朵,冬生春放,色微红紫”。在《本草纲目》中描述为:“其花繁密,蒙茸如簇锦”。
在清朝著作中多是对密蒙花局部的论述,如《本草备要》《本草求真》所描述的密蒙花形态大致相同,均指出密蒙花花多而密集,花梗极短的特点;《本草备要》中所绘益州密蒙花呈不规则圆锥状,表面密被茸毛。在《医方集解》描述为:“叶似地檀香而厚,背白有细毛,又似柑橘”,指出密蒙叶形态色泽与冬青叶和橘叶相似。在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详细描述了密蒙花原植物的形态特征:“花蕾密聚的花序小分枝,呈不规则圆锥状……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密被茸毛……花萼钟状,先端4齿裂;花冠筒状,与萼等长或稍长,先端4裂,裂片卵形。”由此可知,现代对密蒙花的形态特征描述与古代大多数典籍所述基本一致。
形态特征
密蒙花属于灌木,植株高为1-4米。
小枝灰褐色,稍微呈四棱形,密被灰白色星状短绒毛。
叶片对生,纸质,为长圆状披针形、狭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卵形,长4-19厘米,宽2-8厘米,先端钝、渐尖或急尖,基部为宽楔形或楔形,偶尔下延至叶柄基部,通常全缘,少有疏锯齿,叶片表面被星状毛,为深绿色,背面为浅绿色;每边有8-14条侧脉,上面扁平,干后凹陷,下面凸起,网脉明显;叶柄长2-20毫米;托叶在两叶柄基部之间缢缩成一横线。
花多而密集,组成顶生聚伞复总状花序,花序通常长5-15厘米,宽2-10厘米;花梗极短;小苞片披针形,被短绒毛;花萼钟状,外面与花冠外面均密被星状短绒毛和一些腺毛,花萼裂片三角形或宽三角形,顶端急尖或钝;花冠紫堇色,后变白色或淡黄白色,喉部桔黄色,花冠管圆筒形,内面黄色,被疏柔毛,花冠裂片卵形,内面无毛;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内壁中部,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黄色,基部耳状,内向,有2室;子房卵珠状,中部以上至花柱基部被星状短绒毛,柱头棍棒状。
果实
蒴果长4-8毫米,宽2-3毫米,为椭圆状,通常2瓣裂,外果皮被星状毛,基部有宿存花被。
种子
种子长1-1.2毫米,宽0.3-0.5毫米,有多颗,为狭椭圆形,两端有翅。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密蒙花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不丹越南、缅甸。
中国分布
在中国,密蒙花主要分布于湖南省江苏省陕西省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西藏自治区、湖北、广东省等地区。
生长习性
密蒙花多生长于海拔200-2800米的向阳山坡、河边、村旁的灌木丛中或林缘。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5℃左右,稍耐寒,适应性比较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石灰岩山地亦能生长。花期3-4月,果期5-8月。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密蒙花的繁殖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一般在秋季进行播种繁殖,将种子播撒在整好的土地上,每行隔一段距离挖出一个小深沟。将种子与草木灰混合后撒入沟内,然后盖上薄土,最后再盖上草堆保持土壤湿润。等种子发芽后揭去草堆育苗1~2年,育苗时需要保持适宜的室温。当苗长到1米左右时就挖取幼苗修剪根系,再按照固定的株距进行开穴,每穴栽一苗,盖上土后浇水定根。
分株繁殖
密蒙花具有很强的萌芽力,进行分株繁殖时,可以将1株分成2~3株进行移栽,行距与株距需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移栽后定期除草施肥、修剪枝叶。
栽培技术
整地移栽
种植地宜选取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夹松软土。选好地后按适宜的规格挖定植穴,并在里面施入堆肥或厩肥,最后在种植地的四周挖好排水沟。在整好的土地上进行播种,每行隔一段距离挖出一个小深沟,将种子放入沟后盖上薄土,最后再盖上草堆保持土壤湿润。种子发芽后揭去草堆进行育苗,育苗时的室温需要保持在20~25℃。当苗长到1米左右时就挖取幼苗修剪根系,再按照合适的株距进行开穴,每穴栽一苗,盖上土后浇水定根。
田间管理
将幼苗移栽后,结合培土每年进行三次除草,做到田间无禾本科杂草,还要保持土壤的湿度。每年用氮磷钾肥或人粪尿在密蒙花开花前以及结果期各进行一次追肥。对三年以上的植株进行修剪,剪去从根状茎发出的萌芽枝以及过密的弱枝、病枝、枯枝。采摘2-3月花还未开放时簇生的花蕾,去掉花枝花梗等杂质后晒干即可。
病虫害防治
密蒙花基本无病害,主要害虫有玉米异跗萤叶甲红蜘蛛。钻心虫可通过将受害嫩枝剪下烧毁或在钻心虫产卵期喷洒吡虫啉、进行防治;红蜘蛛可通过喷洒乐果乳剂稀释液进行防治。
价值用途
药用价值
密蒙花的花蕾及花序可入药,味甘,性微寒,具有祛风清热、润肝明目、退翳的作用,主治视物不清、羞明多眵多泪、目赤肿痛、眼目昏暗、翳障遮目。
食用价值
密蒙花含有蒙花、刺槐素等多种黄酮,刺槐素有维生素P同样的作用。在傣族称密蒙花为染饭花,傣语叫做“萝凡”。在傣族,用密蒙花染色做成的黄金糯米饭,是傣族的传统节日食品。
观赏价值
密蒙花有一股特殊芳香,花朵为浅紫色或白色,花瓣白中带有黄色或红色的斑点,开花时花朵簇拥在一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中国南方可作为庭院观赏植物。
经济价值
密蒙花易于栽培且分布广泛。开花时,花朵数量众多,色素含量较高,能够利用水浸法从花朵中提取密花黄色素,这种色素性能稳定,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提取方便且成本较低。密蒙花中的蒙花甙水解后不仅可供药用还能够提取芳香芳香油或者做黄色食品染色剂。密蒙花的茎皮纤维非常坚韧,可以作为造纸的原料,经济价值非常高。
延伸文化
在中国的不同地域,密蒙花有着不同的称呼,陕西省称作蒙花树,四川省称作米汤花,云南丽江称作染饭花,广西那坡称作黄花树。
民俗
密蒙花在傣语中被称作“萝凡”,主要用于祭祖赕佛。傣族将密蒙花作为黄色的食物染料与糯米饭混合后蒸熟,然后将“毫楞”成色泽金黄且带有密蒙花特殊香气的糯米粑进行使用,因金黄的“毫楞”跟僧侣的僧衣颜色相近,傣族人也将“毫楞”用来赕佛祭神。
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村落,有户人家的院子里种着一棵两张丈高的密蒙花树。在密蒙花盛开的某一天,这户人家的女主人把泡着糯米的瓦盆放在了密蒙花树下的台子上。第二年女主人把带有几片密蒙花糯米放到木里蒸,蒸好后飘出了一股特别的香气,女主人揭开木甑盖发现糯米饭变成了金黄色,而且气味也比平时的清香得多,吃起来味道也更好。从此以后,这户人家就用蜜蒙花浸泡糯米来粢饭。后来村子里的其他人也听说了这件事,事情传开后,当地越来越多的人用密蒙花作为糯米饭的染料来制作更香甜的黄色糯米饭。
物种对比
密蒙花与结香学名: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的性状相似,容易混淆,不易区分。两者形态上的区别如下:
相关研究
对密蒙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质量评价以及提取工艺研究等方面。药理研究如密蒙花的甲醇提取物可抑制大鼠晶状体体外醛糖还原酶的抑制活性,黄酮提取物能维持大鼠、家兔泪腺基础分泌量和泪膜的稳定性;水提物及5种黄类单体成分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密蒙花总黄酮及从中分离出的木樨草素、毛蕊花糖苷均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安全性研究如中国昆明种小鼠,经口染毒,用Horn氏法测定密蒙花黄色素半数致死量LD50\u003e10克/千克,而在特殊毒性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中结果表明使用密蒙花黄色素水溶液的最大剂量6克/千克时均未发现诱变活性。朱露等建立密蒙花 HPLC(高效液相谱)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对共有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蒙花苷和毛蕊花糖是造成各批次药材差异性的主要原因,这可为为密蒙花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资料
Buddleja officinalis.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3-28
密蒙花Buddlejaofficinalis.植物智.2023-03-28
..2023-04-18
..2023-03-29
..2023-04-08
结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植物智.2023-04-18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基源考证
形态特征
果实
种子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分株繁殖
栽培技术
整地移栽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价值用途
药用价值
食用价值
观赏价值
经济价值
延伸文化
民俗
传说
物种对比
相关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