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
秋瑾(1875年-1907年),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小字玉姑,号竞雄、旦吾,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秋千,绍兴市人,1875年11月8日出生于福建厦门。祖父秋嘉禾,曾任厦门海防厅同知,父亲秋寿南,曾任郴州市知州,母亲萧山单氏,哥哥秋誉章,弟弟秋宗章,妹妹秋珵,丈夫王廷钧
秋瑾初时跟随祖父、父母居住在福建省各地,后来回到故乡绍兴跟随表哥学习剑术骑马。1896年,秋瑾经人说媒与湘乡市王廷钧结婚。1903年,王廷钧捐官北京,秋瑾随他一同前去赴任。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在日留学期间,秋瑾广交革命志士,投身革命事业,为妇女平权发声,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并担任要职。1906年3月,秋瑾到浔溪女校任教;8月,创办《中国女报》;10月返回绍兴市,专门从事浙江省的革命起义准备。1907年,秋瑾主持大通学堂事务,组织会党成员成立“光复军”,期间三次南下浙东地区、浙南,视察会党准备情况。1907年7月15日凌晨,因起义事业失败,秋瑾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作为第一批为推翻清代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之一,秋瑾通过办报、演说、教育、发展会党、训练新建陆军等具体行动,为妇女平权事业作出了有力贡献,为辛亥革命的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础。郭沫若评价她为“华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一位先觉者”,称她“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
人物生平
少女时光
光绪元年十月十一(1875年11月8日)(此说有争议),秋瑾出生于福建厦门。光绪四年(1878年),秋瑾祖父秋嘉禾署理云霄厅同知,带领全家前往福建云霄县赴任,秋瑾时年两岁。随后直到光绪十五年(1889年),秋瑾都一直居住在福建省,其祖父常年在福建各地为官,她跟随父母一直随侍左右。秋瑾七岁时开始进入家塾读书,十一岁时已习作诗。她自幼喜爱古典诗词,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况。
光绪十六年(1890年),秋嘉禾卸任,秋瑾跟随家人离开福建返回浙江省,租住于绍兴和畅堂。不久,秋瑾前往萧山区外祖家,跟随四表兄单宝勋学习骑马击剑,开始习武生涯。光绪十七年至光绪十九年(1891年-1893年),秋瑾父亲秋寿南为官调任,秋瑾随侍左右,先后居住于台湾、湖南省。光绪二十年(1894年),秋瑾因祖父逝世奔丧回绍兴市,事后又回到湖南。时值中日甲午战争,秋瑾感于时事,写下《赠曾筱石 其四》一诗。
初涉新学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经由媒人说和,秋瑾与湘乡神冲(今属双峰县王廷钧订婚。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瑾与王廷钧结婚。秋瑾成婚后,和丈夫相处并不和睦,但在此地,她结识了唐群英葛健豪两个同性朋友,她们兴趣相投,往来密切。三人后来被誉为“潇湘三女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秋瑾在湘潭市生下儿子王沅德。光绪二十四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8年-1899年),秋瑾一直居住在湖南湘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秋寿南赴任湖南桂阳直隶州知州。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秋瑾生下女儿王灿芝(后改名秋灿芝),同年11月,秋瑾父亲秋寿南逝世于湖南桂阳知州任上,秋瑾因距离遥远不及奔丧,其兄弟秋誉章秋宗章扶灵至湘潭,择地安厝,秋家全家寓居湘潭。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家投资的店铺破产失败,母亲、兄弟返回绍兴市,秋瑾一人独留湘潭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王廷钧捐官为户部主事,秋瑾随夫赴京任职。在京城,她进一步接触了当时时代最新的解放思想,并结识了知交好友吴芝瑛、陶荻子等人。中秋节时,秋瑾与丈夫发生第一次公开冲突,她离家外宿,写下了“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词句。光绪三十年(1904年),秋瑾与吴芝瑛订下文字之交,写作同心兰谱;在吴芝瑛发起的“妇女谈话会”上,秋瑾结识了日本人服部繁子。同年春,秋瑾与封建家庭决裂,决心前往日本留学,丈夫王廷钧对此坚决反对,试图以经济封锁的手段阻止她,秋瑾托友人变卖首饰,筹集学费。出发前,秋瑾听说改良派人士王照因参与戊戌变法而入狱,她将一部分学费送入狱中帮其渡过难关,并嘱托不留姓名,王照后来听说此事,对秋瑾的义举充满感激。
留学日本
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秋瑾不顾丈夫王廷钧的反对,与女友陶荻子、吴芝瑛陶然亭公园饯别后,乘坐轮渡自费前往日本留学。到达东京后,秋瑾正式由“闺瑾”改名“秋瑾”。她前往中国留学生会馆日语补习所学习日语,结交了支持革命的刘道一、仇亮、王时泽等人。同年秋,秋瑾在横滨市由李自平介绍入三合会,同时入会的有刘道一,仇亮、龚宝铨等九人。秋瑾热衷于革命事业,广交革命志士,不仅向与方君瑛陈撷芬等学习制造弹药,结交陶成章黄兴等人并商谈革命,还创办了《白话》杂志,连续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击丑恶的封建制度、为女权发声、号召人们救国。同年11月,秋瑾与陈撷芬等在东京建立“共爱会”,推选陈撷芬为会长,秋瑾自任为招待,她作《满江红》“肮脏尘寰”词赠勉。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夏期间,秋瑾回国筹措学费,在绍兴市动员女学生官费留学日本。她在上海、绍兴分别与蔡元培徐锡麟见面,并被徐邀请加入光复会。在光复会中,秋瑾与鲁迅相识。7月,秋瑾坐船再往日本,在船上写下《黄海舟中感怀》二章,抵达东京后,她便中暑病倒。到东京十几天后,秋瑾即进入青山实践女学校附设师范班学习。8月,孙中山东京组织同盟会,已回到日本的秋瑾受邀入会,并被推选为评议员、浙江省主盟人。留学生陈撷芬被父亲安排嫁给广东商人廖翼鹏为妾,秋瑾召集留学女生开全体大会,帮助陈撷芬抵抗父命,解除婚约。9月,安徽桐城人光复会成员吴樾在北京刺杀清廷派去西方的“宪政”五大臣,事败死难,秋瑾听说后,写下《吊吴烈士樾》进行悼念。11月,秋瑾多次给兄长秋誉章写信,动员他公费留学日本。12月,秋瑾参加反对日本文部省取缔留学生规则,罢课抗议,并组织敢死队,呼吁留学生全体回国。不久,与她持相同立场的陈天华因悲愤投海而死,这一事件促使秋瑾决定立刻回国,另谋革命事业。
筹备革命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初,秋瑾由东京动身回国。2月初,秋瑾与吴芝瑛见面,谈及留学的辛苦和佩刀自卫的重要性,并写下《春柳》四章;2月下旬,秋瑾与光复会志士,在绍兴市建议设立学务公所,促进绍兴下属八个县的教育事业,并邀请蔡元培上海市到绍兴来担任总理。3月下旬,秋瑾来到吴兴县南浔镇,在浔溪女校任教,教授日语、护理、卫生等课程,并结交了校长徐自华和其妹徐蕴华,受她影响徐家姐妹后来加入了同盟会。任教期间,她完成了《看护学教程》的翻译和《精卫石》弹词的写作。由于她始终宣传男女平权和革命,招致不少非议,秋瑾辞职离浔,前往上海。在上海,秋瑾与陈伯乎、张剑崖、姚勇忱等,组成蠡城学社,联络会党。同年12月,秋瑾参加光复会集会,响应江西萍乡起义,并在浙江省、皖二省反复游说动员。这一行动随着萍乡起义失败而暂告停顿。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瑾决定创办《中国女报》,为了筹集资金回到湖南省夫家,向夫家诱款。筹得资金后,秋瑾为了参与革命不连累家人,声明与家中断绝关系。她在报纸上发表了《中国女报发刊辞》《敬告姊妹们》《勉女权歌》文及《看护学教程》译文等文章,宣传妇女平权思想,号召妇女解放自强。同年,秋瑾母亲单氏去世,她作《挽母联》寄托悲恸思念之情。
从容就义
萍乡起义失败后,秋瑾以徐锡麟等人创办、专供会党学员学习的绍兴大通学堂作为据点,继续进行联络会党、发展革命的事业。1907年2月下半月,秋瑾正式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主持学堂各项事务。她不仅与浙江省各地会党建立了较广泛的联系,还对在学堂里的会党骨干进行了训练,为日后组织武装起义打下了基础。2月到4月期间,秋瑾前往浙江联络新建陆军,准备起义,她把联络到的会员力量和光复会成员一起,改编为“光复军”,并制定了起义的具体行动计划和行动时间:浙江、安徽两省在1907年7月6日共同发动起义,互相响应。筹款准备起义期间,秋瑾还抽空找到了徐自华,获得她捐赠的三十两黄金后,还赠对方一枚玉簪。此前二人曾定下埋骨西湖之约,秋瑾向徐自华嘱托此约后,写下了一首临别赠诗。
由于消息泄露,与秋瑾共谋起事的徐锡麟还未能得知秋瑾在浙江的行动计划,便已暴露。1907年7月6日,徐锡麟、陈伯平、马宗义等人发动起义,枪杀安徽巡抚于库里·恩铭,在冲往安徽军械所抢夺武器时被清军围剿,徐等人前后就义,安庆起义就此失败。安庆起义失败后,清军从徐锡麟弟弟徐伟的口供中得到同党名单,其中便包括秋瑾。安徽巡抚立即通电告知浙江巡抚张曾叙这一情报,另有绍兴市知府贵福等人举报,张曾叙认定秋瑾即为革命党,决定趁其不备,提前镇压起义。
1907年7月10日,秋瑾拒绝了一切劝说她离开绍兴的劝告,留守大通学堂。7月13日,第一标第一营管带徐方诏、绍兴知府贵福、山阴知县李钟岳和会稽知县李瑞年等人带领清兵攻打学堂,此时仍有人劝说秋瑾从后门离开,但秋瑾仍选择留守迎战。经过战斗,清兵死伤数人,方从正门攻入,学堂有两名学生牺牲,秋瑾、教员程毅等六人被捕。审问时,秋瑾仅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书,便从容就义。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在绍兴市轩亭口英勇就义,年仅31岁,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
人物成就
文学方面
秋瑾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女英雄和女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位文学家和女诗人,其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成就最高,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和中国近代女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年未受新思潮影响时,秋瑾多作咏物抒怀诗,如《咏燕》《残菊》《分韵赋柳》《芍药》《桃花》等,也作爱国诗,如《赠曾筱石》《杞人忧》《感事》等;接触新思想后,秋瑾写下了更多具有感时忧国的诗词,如《宝刀歌》《剑歌》《申江题壁》等;留日期间,秋瑾写下了更多爱国抒怀诗歌,如《泛东海歌》《对酒》等;此外,还写下许多如《精卫词》等以男女平权为主题的诗词作品。秋瑾之前,中国女性文学创作题材狭窄、囿于塑造意境美,秋瑾的文学创作将妇女解放与社会革命结合在一起,在旧形式中注入全新的时代精神,开启了中国女性文学史的新篇章。
女权斗争
秋瑾提倡男女平权,抨击封建礼教,她不仅指出了妇女问题的根源,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变广大妇女的处境。留日期间,她创办《白话》杂志,连续发表了《演说的好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抨击丑恶的封建制度、为女权发声、号召人们救国,还加入了中国留日女学生创建的互爱会;同时,她不断鼓励国内女学生出国留学;回国后,她不仅在女学教书育人,还创办专为女子读书看报的《中国女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平权。秋瑾号召女子在争取应有权利的同时,投身社会革命,承担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在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求得妇女解放。作为中原地区第一位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的参与革命斗争的女烈士,秋瑾为伸张女权做出了很大贡献。
政治方面
秋瑾作为革命先行者,为辛亥革命做出了许多贡献。她先后创办了《白话报》《中国女报》,积极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呼呼妇女解放。她还将发表诗文作为宣传革命的工具,通过发表诗文和赠诗联谊宣传革命思想和平权思想。从日本回国后,她投身教育行列,首先在绍兴市建议设立学务公所,以促进绍兴府八县的教育事业,提高绍兴学校师资和教育水平;又受邀成为浔溪女校教员,教授女学生各类知识;在主持大通学堂事务时,她整肃校风校纪,加强军事训练,把革命和教育结合起来。秋瑾还致力于革命的口头宣传,她在日本参与成立“演说练习会”,专门研究演说的技巧,撰写了《演说的好处》一文;她还利用自己天赋的演说才能,经常进行演讲宣传,在留学生中很有影响;在绍兴开展革命活动时,她曾多次在大通学堂、明道女子师范学堂、绍兴府中西学堂等处演说,启迪民智,制造革命舆论。在日本,秋瑾先后加入了光复会、同盟会,参与反清武装斗争;回国成为光复会在浙江省的主要负责人后,她以大通学堂为革命基地,培养武装骨干,设法扩大革命阵营;在筹备革命期间,秋瑾四处联络会党,发动和争取新建陆军;她收编成立“光复军”,推动了浙江的革命力量逐渐统一,为革命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并试图亲自领导起义。尽管起义失败,秋瑾仍用自己的牺牲引起广泛的社会舆论,吸引、激励了更多的人投入革命。
人物评价
孙中山撰挽秋瑾联:“江户矢丹忱,重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郭沫若《娜拉的答案》:“求得应分的学识与技能以谋生活的独立,在社会的总解放中争取妇女自身的解放,在社会的总解放中担负妇女应负的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牺牲——这些便是正确的答案。这答案,亨利克·易卜生自己并不曾写出的,但秋瑾是用自己的生命来替他写出了。”
郭沫若《秋瑾史迹(序)》:“秋瑾烈士是华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她是一位先觉者,并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她在生前和死后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秋瑾不仅为民族解放运动,并为妇女解放运动,树立了一个先觉者的典型。”
范文澜《女革命家秋瑾》:“秋瑾是中国历史上妇女的伟大代表人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千古不朽的伟人”,“谁的行动能够符合于当时社会的发展规律,谁就能够成为人民敬爱的英雄豪杰,秋瑾正是这样的一个英雄豪杰。”
宋庆龄为秋瑾故居题词:“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家族成员
相关作品
诗词
戏剧
小说
传记
影视
“秋瑾文艺”
指针对以秋瑾为题材的文艺创作的研究。
清末民初以秋瑾为题材的文艺创作顺应时代变革的步伐,秋瑾的艺术形象初次偏离了历史真实,报刊评论基本以“鸣冤”“哀悼”为主题。1912 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建立,“秋瑾文艺”的创作者们集体塑造了秋瑾“革命先烈”的英雄形象。《申报》报道了“鉴湖女侠秋瑾者,素抱革命主义,为越中一代女杰”;因纪念秋瑾而成立的秋社,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秋瑾生前的好友及战友,如吴芝英、徐自华、陈去病、陶成章王时泽等写下了一批兼具史料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秋瑾传记。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新文化运动以及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秋瑾“革命先烈”的地位得到了官方承认,秋瑾的文艺形象由“革命先烈”渐渐过渡为“女革命家”,相关作品有张若英的《被忘却的秋瑾的政治活动》、一木《纪念秋瑾的意义》、《秋瑾就义》鼓词夏衍《秋瑾传》、颜一烟话剧《秋瑾》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秋瑾文艺”向艺术化方向发展,政治价值逐渐让步于艺术价值,相关作品有电影《秋瑾》《辛亥革命》等。
后世纪念
绍兴故居
位于绍兴市城区塔山西南麓和畅堂的绍兴故居,是秋瑾在绍兴生活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
和畅堂,明万历年间大学士朱赓建,原为其别业桂花厅的一部分,系秋嘉禾自朱家后裔手中典入。全屋坐北朝南,依山而筑,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秋瑾曾在和畅堂与兄妹一起读书习文,后随母亲去萧山区外祖家,并在那里学习骑马击剑。1891年后,她随父赴台湾、长沙市等地任职。直到秋瑾留学回国从事革命运动时,和畅堂因其环境幽静、人迹罕至而成为革命党人往来联络的一处重要基地。
故居门外“秋瑾故居”四字匾额为女杰何香凝所题,东厢房现辟为秋瑾生平事迹陈列室,这里展出的大量照片、信札、诗词手稿以及秋瑾生前用过的物品,向人们展示了秋瑾的革命一生。这里还展出了孙中山、宋庆龄、周恩来、吴玉章、郭沫若、周建人等著名人物的题词。
株洲故居
秋瑾故居位于株洲市石峰区大冲村。故居主体为典型的湖湘民居建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犹如“ 太师座椅 ”,坐北朝南,北高南低,为天井式建筑。原为秋瑾夫家王家产业,秋瑾给这栋别墅取了一个文雅的名字,叫作“槐庭 ” 。秋瑾去世后一直为其后人居住。1941年,秋瑾之子王沅德将“ 槐庭 ” 及其部分田产捐献给新群中学作为学校财产。
经历几十年的时代变迁,故居建筑年久残损。经过多次改造、重建,主体建筑地基保存完好, 有部分残墙、天井、石基和囤墙保留原貌。故居周边环境基本保存完好,山体、水体基本保留当年格局。
湘潭故居
湘潭秋瑾故居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十八总由义巷4号,原是王廷钧家开设的“义源当铺”。故居原是一个庭院,正门的上方嵌白石横额,上刻“义源当”三个大字。当时的“义源当铺” 曾被列为辛亥革命纪念地,后孙中山手书“秋瑾故居”匾额置于大门之上。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轰炸,大部分成为废墟,现仅留下两间。湘潭秋瑾故居于 1982 年 9 月 2 日正式对外公布为湘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峰故居
秋瑾丈夫王廷钧的老家是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神冲。结婚后,秋瑾常回神冲居住,在此生下女儿王灿芝,与唐群英、葛健豪往来。双峰秋瑾故居为清代建筑,位于富厚堂与白玉堂连接线上的神冲街口。2017年启动了秋瑾故居遗址部分的全面修复,修复后的秋瑾故居占地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2019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霄故居
秋瑾故居位于福建云霄县云陵镇享堂村,由紫阳书院和七先生祠组成,始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总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为单檐硬山顶燕尾脊式土木结构建筑。紫阳书院为历代名人讲学课徒场所,内祀理学家朱熹、黄勉斋、陈北溪(陈淳),学舍配祀漳州市知府施邦曜、漳浦县令陈汝咸、汪绅文等人,是为七先生祠,为临时安置官员家眷的官邸。光绪四年(1878年)八月,秋嘉禾莅任云霄厅同知,携子秋寿南及单氏夫人等家眷常驻于此,次年其孙女秋瑾在此出生。光绪十五年五月,秋嘉禾再次到任,秋瑾在书院接受启蒙教育,居住四年三个月之久。2009年11月,秋瑾故居被列为福建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列入《福建省涉台文物名录》。
其它纪念
人物争议
生年争议
第一种观点认为秋瑾出生于1875年,持此论的人及其文章代表有徐自华《鉴湖女侠秋君墓表》、秋宗章《六六私乘》和《关于秋瑾与六月霜》、徐双韵《记秋瑾》、秋灿芝《秋瑾革命传》、王慰慈《关于秋瑾的确切生年之我见》、朱耀庭《秋瑾》等;
第二种观点认为秋瑾出生于1877年,持此论的人及其文章代表有吴芝瑛《秋女侠传》、陶成章《秋瑾传》、冯自由《鉴湖女侠秋瑾》、王时泽《秋女烈士瑾略传》和《回忆秋瑾》、毕志社《革命大首领徐锡麟》、吴原《徐锡麟》、范文澜《女革命家秋瑾》等;
第三种观点认为秋瑾出生于1879年,持此论的人及其文章代表有吴小如《秋瑾烈士生年考》、吴秀峰、张瑞莹《关于秋瑾烈士出生地的考据》和《关于\u003c秋瑾烈士生年考\u003e的补充》、绍兴文管会编《秋瑾故居》等;
此外秋瑾生年还有认为是1876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三、四年级学生和古典文学教研组教师合编《中国文学史讲稿》)和认为是1878年的观点(游国思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册、胡安权《王炎华谈她的外祖母秋瑾》、俞观涛《秋瑾生年质疑》)。
就义日期
关于秋瑾的就义日期,有的人认为是农历六月初五,即1907年7月14日,另有说法认为是农历六月初六,即1907年7月15日。持前论者如邹鲁《中国国民史史稿》、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持后论者如郭长海《秋瑾就义日期考》、秋仲英《\u003c六六私乘\u003e校勘附记》。
人物轶事
安葬忠骸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被杀害,家人不敢收尸,由善堂藁葬于卧龙山麓(俗称府山)。两个月后,秋瑾长兄秋誉章暗暗雇人将秋瑾遗体暂厝于绍兴常禧门外严家谭丙舍。秋瑾生前曾与生前好友徐自华女士有埋骨西湖之约。得知噩耗,徐自华前往绍兴市,购地安葬于西泠桥畔。1908年秋,清王朝下令夷平秋瑾墓。秋瑾亲属将秋瑾遗骸迁葬湖南省秋瑾夫家。辛亥革命后,徐自华呈请民国临时政府批准将秋瑾忠骸迁葬西泠,并受任为“秋瑾营葬事务处”主任。秋瑾墓最终按徐的设计稿营建,墓址在西泠桥畔。1980年,浙江省在秋墓原址近旁重建秋瑾墓,竖立秋瑾全身雕塑像。
以身殉道
绍兴山阴知县李钟岳虽是旧式官僚,但为人正直、善良爱民,对秋瑾的革命事业持宽容态度,并在事发后极力保护秋瑾性命。秋瑾就义三天后,李钟岳被革职,寄住杭州市。1907年秋,始终心怀愧疚的李钟岳趁家人好友不备,在家中悬梁自尽,以身殉道,年仅53岁。李钟岳死讯一出,舆论激愤,各大报纸纷纷发文谴责当权者草菅人命,为秋、李二人鸣冤。1912年,老同盟会员褚慧僧与秋瑾的朋友吴芝瑛徐自华一起,在西湖秋瑾墓侧建鉴湖秋侠祠,并特将李钟岳的牌位立于其中,以示崇德报恩之意。
参考资料
秋瑾:不以富贵负初心.人民网.2024-07-21
秋瑾:一腔碧血荐轩辕.绍兴市旅游资讯网.2024-07-21
秋瑾故居.湖南日报多媒体数字报.2023-04-24
辛亥革命 (2011).豆瓣电影.2023-04-24
辛亥革命 (2011).豆瓣电影.2023-04-24
生死时刻 (2020).豆瓣电影.2023-04-24
双峰秋瑾故居开馆.娄底广播电视报电子版.2023-04-24
云霄修缮秋瑾故居.闽南日报.2023-04-24
J182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人物.邮票目录.2023-04-2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少女时光
初涉新学
留学日本
筹备革命
从容就义
人物成就
文学方面
女权斗争
政治方面
人物评价
家族成员
相关作品
诗词
戏剧
小说
传记
影视
“秋瑾文艺”
后世纪念
绍兴故居
株洲故居
湘潭故居
双峰故居
云霄故居
其它纪念
人物争议
生年争议
就义日期
人物轶事
安葬忠骸
以身殉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