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
苏州市古城区的西北部,距离市中心3.5千米,占地面积达72.8公顷,其中核心景区面积达到15.97公顷。虎丘山素有“
苏州古城第一名胜”的美誉。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而著称于世,虎丘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有着丰富的植被类型和物种,景区内有多处自然水源,如
憨憨泉、剑池等。同时景区也重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虎丘山以其众多的古老人文建筑和文物而闻名,其中包括虎丘头山门前的
山塘街、被民间称为“断梁殿”的二山门、以及殿后试剑石和古真娘墓、千人石、二仙亭等景点。还有云岩寺塔(虎丘塔)始建于
五代十国至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为七层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俗称虎丘塔。2014年,
虎丘寺塔(虎丘塔)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53年,虎丘山被政府接管整修并向公众开放。2007年,苏州园林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其中包括虎丘山。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的文化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历史时期。虎丘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虎丘山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各个朝代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
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虎丘山曾是文人墨客、皇室贵族和寺庙僧侣们的云集之地,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和历史遗迹。而这对于当地人传统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虎丘春季庙会是一个传统的宗教节日活动,也是中国
南方地区的重要民俗文化之一。
庙会通常是在
庙宇或寺庙中举办,是对神明或祖先的尊敬和敬仰。在
苏州市的虎丘庙会中,人们会进行祭祀和朝拜等仪式,同时也有表演和游戏等娱乐活动。
虎丘花会花会是中国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活动,通常在花开的季节举行。在苏州的花会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花卉,品尝当地的美食,同时也是展示和交流苏州园林艺术的重要场所。
宗教信仰是苏州人民传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有着悠久的佛教和道教历史,许多寺庙和庵堂建筑也是苏州的重要文化遗产。佛教和
道教信仰深深地渗透到苏州人民的生活中,不仅是对神明的崇拜,更是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关注。佛教和道教教义所强调的“慈悲”“无私”“自我超越”等理念也深刻地影响了
苏州市人民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发现历程
根据文献记载,虎丘在远古时期是一座孤立于汪洋大海中的
小岛。随着时光的流逝,虎丘从海岛逐渐转变成了一座平畴山丘。因此,有一座名为“海涌峰”的石碑,它象征着虎丘的历史渊源。在虎丘山寺对面的
山塘河上,有一个墙上的照壁,上面刻有“海涌流辉”四个字,这也是对虎丘历史的一个象征性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
秦始皇东巡时到虎丘寻找吴王
阖闾葬在墓中的宝剑,但是在墓前有一只老虎盘踞,
秦始皇试图用剑击杀老虎,但没有成功,反而将剑误伤在附近的一块石头上。
东晋咸和二年(327年),
司徒王珣和
司空王珉在虎丘山分别建造了自己的别墅。但后来,他们将这些别墅改建成了寺庙,分为东寺和西寺。在这里,
刘宋时期的著名高僧
道生讲经弘法,据说有一个传说:“竺道生讲法时,甚至顽石也会点头赞同。”这表明虎丘山寺的声誉已经远近闻名。自
南北朝时期起,虎丘山上就已经存在
佛塔。在
隋朝和
五代十国末期,进行过三次佛塔的修建。竺道生留下了许多古迹,如生公讲台、千人坐、
点头石、白莲池等。
南北朝时期,在
杨坚笃信佛教的背景下,下诏各州郡建造
舍利塔,以供佛教徒朝拜舍利。虎丘作为当时著名的佛教胜地,也建造了第二座
舍利塔,位于山顶
东晋王琴台故址。根据古建筑专家
刘敦桢的考证,虎丘的第二座舍利塔最初只是一座方形的木塔,已经不存在了。
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白居易担任
苏州市刺史,也曾经在
虎丘区留下了许多诗篇和印象。唐会昌五年(845年)的“会昌灭佛”事件给虎丘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原先的虎丘东西两寺都被拆毁了。然而,佛教并没有被彻底消失,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在
五代十国时期,虎丘再次得到了重建和扩建。虎丘佛塔建造于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至
北宋建隆二年(962年)之间。
明代起,虎丘山逐渐被打造成为一处园林景观,形成了以
苏州云岩寺塔为中心的景点布局。20世纪50年代,虎丘山成为苏州市首批公园之一,园林管理处设立,陆续进行了多次修缮和建设工作。
清代时期是虎丘山寺最为辉煌的时期,康熙帝和
爱新觉罗·弘历都多次前来参观。1860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东征时,虎丘山寺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火灾,
同治十年开始逐渐修复,规模已不如清初的辉煌。
名称由来
一种说法是,虎丘山原名海涌山,因为在远古时期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其中虎丘山最为矮小,每当潮起潮落,虎丘也就若沉若浮、若隐若现,所以称为“海涌山”。据考古和文献记载,虎丘山曾是吴国的离宫所在,后成为吴越之间的重要战略地点。相传,吴王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负伤后病逝于此,其后代将其葬于虎丘山之上,金精化为
白虎蹲其上,因此得名“虎丘”。
虎丘山的历史上曾用名为“虎阜山”。在
唐朝,虎阜山成为了一处重要的佛教圣地,有“江南第一名山”的美誉。随着历史的变迁,虎阜山渐渐被人们遗忘,直到宋代,才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并被更名为“虎丘山”。
另一种说法是,普通老百姓认为,其原因是因为它形似一只老虎,头山门就是老虎的头部,门前两口井为双眼,对称的风墙是双耳,临河石阶是虎牙,前面的黄色建筑,也就是虎丘二山门,是老虎的咽喉,山上的千人石是老虎的臀部,高耸的
苏州云岩寺塔是老虎翘起来的尾巴,整座虎丘山就是老虎毛茸茸的身体,虎丘山就宛若一只蹲虎,张开了大嘴迎接着大家的到来。
"虎丘"二字象征着勇猛无畏、威武不屈的精神,寓意着人们要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像猛虎一样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克服一切困难。此外,虎丘山上还有一座著名的文殊院,寓意着文化、智慧、知识等。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虎丘山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古城西北3.5千米处,距离苏州市中心5千米。它的地理坐标为
北纬31°19′,东经120°7′,属于
太湖流域,是江南平原南缘的丘陵地带。虎丘山的周边地区为城市区域,它的总面积为49.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1.54平方公里,东临苏州市
苏州古城区和
吴中区,南靠
吴江区,西隔太湖与
无锡市惠山区相望,北部与
常熟市相接。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所毗邻的其他地理单元包括苏州古城区、
平江区、
金阊区等。
气候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
苏州市,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温适宜,夏季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全年平均气温为16℃左右,其中7、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在27℃左右;1、2月份最冷,平均气温在3℃左右。降水量: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200毫米,主要分布在5-9月份,其中7、8月份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
时间分布特征:
春季:3-5月份,气温逐渐回暖,平均气温在12-18℃之间,
降水较多,约占全年降水的30%。夏季:6-8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降水最多,约占全年降水的40%。秋季:9-11月份,气温逐渐降低,平均气温在10-20℃之间,降水较多,约占全年降水的20%。冬季:12-2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在2-5℃之间,降水较少,约占全年降水的10%。
虎丘山气温适宜,四季分明,春秋气温宜人,降水充沛,夏季较湿润,冬季相对较干燥。
地质地貌
虎丘山位于苏州盆地西北边缘,是一座典型的丘陵地形,其地质构造属于南岳缘杆构造带。山峰海拔约98.5米,最高处海拔109.8米。是由太湖石英砂岩、粉砂岩、石英岩等岩石组成的山地。在地质年代上,虎丘山属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时期。虎丘山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花岗岩、变质岩、石灰岩和沉积岩等多种岩石构成,形成了山峰、岩壁、石壁、石柱等各种形态。形成了各种奇特的景观,如剑池、试剑石、枕石等。水系方面,虎丘山的水流发达,汇集成涧谷、溪流、泉水等各种水景,如第三泉、憨憨泉等。
主要景点
虎丘山景区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区域,后山区域包括剑池、第三泉、千人坐、
苏州云岩寺塔、二仙亭等重要景点;前山区域包括断梁殿、古真娘墓、
憨憨泉、试剑石等重要景点。
断梁殿
断梁殿又称二山门,建于元代至正四年(1344年),二山门位于虎丘山海涌桥北,是进入虎丘山的第二道山门,建筑面积148.6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施中柱。它是一座外观单檐歇山的建筑,翼再反翘,檐端轮廓从当心平柱起开始反翘,其曲线比较缓和。其内部梁架分配与《营造法式》卷三十一:“四架屋分心用三柱”同一原则,乳腑、搭牵皆改用月梁,其下承以丁头拱,柱上置栌头、令供及素框一层,外檐柱头作及补问铺作共14朵,屋内彻上明造样式制作或稍作变通,多用挑干式下昂,以起结构上的作用。它的顶部的脊(主桁)是由两根木材由次问顶部悬挑至主间中间位置接合使用的,使其梁架保持传统又有新意,故二山门又称断粱殿。
靠两边的琵琶吊和四个角上的棋盘格来支撑四周,其主梁曾断裂,通过一排斗拱将中间所承受的力分散到四周,运用了杠杆原理。建筑布局严谨,四周的墙面各自平行,整体呈长方形,屋顶几乎呈现完美的
抛物线形状。同时,断梁殿建筑的色彩非常讲究,墙壁、檐口、扶壁等部位,均用红色或青色等色彩浓重的彩绘进行装饰,使建筑色彩斑斓、生动活泼。在建造时,使用了各种工艺和技术,承受了屋顶压力,并起到了顶力和吊力的作用。此外,在断梁殿正梁上,悬挂着两块巨幅匾额:"大吴胜壤"和"含真藏古"。
断梁殿的斗拱是其独特的特征之一。斗拱是
中原地区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构件,用于连接柱子和梁,起到加强结构的作用。断梁殿的斗拱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和花纹,包括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状,并且精美绝伦。此外,断梁殿四角的棋盘格和两侧的琵琶吊是支撑屋顶的重要结构。这些支撑结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几何图案,为整个建筑增添了美感。断梁殿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了青砖和灰瓦,颜色简洁明快,给人以朴实、厚重之感。
断梁殿于1950年代成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起与
苏州云岩寺塔一起成为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保存了《虎丘云岩禅寺兴造记》《虎丘云岩禅寺修造碑》《苏郡虎丘云岩寺塔重建记》和《敕建减经阁碑》等
碑刻,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憨憨泉
憨憨泉位于断梁殿甬道两侧,憨憨泉景区内有一个泉眼,水清澈见底,常年不断,被誉为“苏州三十六泉”之一。泉眼周围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环境清幽宜人。景区内还有一座名为“憨憨泉”的石碑,上面刻有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介绍。据传说,憨憨泉的名字源于一个被遗弃的盲童,名叫憨憨。
住持和尚常常责骂他挑不够水。有一天,
东海龙王在憨憨的梦中告诉他在山下挖井,泉水就会从那里冒出来。憨憨继续挖井,直到泉水喷出来,他的双目恢复光明。住持和尚想要道歉,却突然变成了
蟾蜍,伏在泉边动弹不得。
憨憨泉流淌不息,而泉边巨石上有一形似蛤蟆的石头,见证着这个传说。
试剑石
位于虎丘山登山石径东侧的“试剑石”是一块巨石,其表面呈现出一条裂缝,形似剑劈而得名。这块巨石是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凝灰岩,经过长时间的
风化作用,最终形成了这样的形态。该景点的主要特色是其形态独特、历史悠久,以及和古代传说相关联的文化价值。传说在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邀请著名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他打造一把锋利的宝剑。当干将
莫邪夫妇完成铸剑任务,将“莫邪”剑交到吴王手中时,吴王为了测试其锋利度,手持宝剑对着“试剑石”挥剑而下,结果将其劈开成两半。
古真娘墓
在试剑石对面的亭子里有一块墓碑,便是古真娘墓,该墓碑是一座
唐朝方墓,墓室由砖石砌成,真娘是唐朝
安史之乱时期北方逃亡至
苏州市的女子。传说她误入妓院,但守身如玉,不与客人私通。大财主王荫祥贿赂老鸨企图留宿真娘,但真娘不屈从,选择自尽。王荫祥为她筑墓,并发誓今生永不再娶。真娘的故事广为传颂,并有文人墨客赞誉。苏州海陵陈铿在真娘墓址上建亭,并刻“古真娘墓”四字。古真娘墓是苏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千人坐
千人坐是位于苏州虎丘山剑池旁,是一块酸性流纹岩,呈现红色。据传,这块石头上刻有明朝官员
胡缵宗所书的“千人坐”三个篆字。古代生公讲座时,听众常常在这块石头上坐下来聆听讲解,因此得名为“千人坐”。
剑池
剑池位于虎丘山中部,是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的胜地之一,是一处古老的池塘据传说,吴王墓就在此处,秦王曾在此处凿山寻宝,但未能如愿以偿,只留下了一个深涧。剑池峭壁陡峭,景色雄奇,古人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摩崖石刻,它们记录了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信息。这些石刻由于历经风雨和自然侵蚀,部分石刻已经受到了破坏,传说中被认为是古代吴国的国君
阖闾的陪葬池。历史上和现代都有记载称,在抽干剑池水后可以看到墓葬入口,进入池北端的石穴后可以看到人工加工过的石板,据称此石板下即为阖闾墓入口。然而,学术界对阖闾墓是否在剑池附近存在有分歧。有些分析认为,阖闾即使葬在虎丘山下,也与剑池无关,历史上
秦始皇和
孙权都曾在虎丘山下寻找阖闾的墓葬,但都没有成功。另一种看法认为,剑池本身就是一个被盗掘破坏的古墓穴。
二仙亭
二仙亭位于千人石北侧,介于剑池和白莲池之间。这座建筑是一座石构半敞方亭,四角攒尖盔顶,边长32米,脊高6.6米,总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传说
陈抟和
吕洞宾曾在此对弈,因此这个亭子得名为“二仙亭”。该亭最初建于
宋朝,后在清朝
爱新觉罗·颙琰年间进行了重修,使用了精深的
花岗石材料。石亭内部的石碑上刻有陈抟和吕洞宾的神像,石亭内外还装饰有许多精美的
浮雕,如双龙戏珠等。石亭外的一幅对子:“南岳
衡山天下秀,北固崇儒帝王游。西湖西子楼台夜,
东海东君岛屿秋。二仙亭畔争棋赛,六和塔前缀佛愁。惟有吕公云外去,百年不老在虎丘。”描述了
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云游四海,最后在虎丘停歇的传说。
二仙亭的北侧是一面靠山的砖墙,其余三面均是开放的,上下两个额枋上均有精美的石雕装饰。上层是
透雕的松鹤、柏鹿、海兽等图案,由石雕斗拱支撑。中层为额枋处的浅浮雕,描绘了八仙和花卉图案。下层则是
浮雕的二只雅致的狮子在抢球。二仙亭北壁的砖墙上镶嵌着两块石碑,东面是《纯阳吕祖师自述碑》,西面是《希夷陈祖邻叙附传碑》。石碑上刻有
吕洞宾和
陈抟的形象。原
碑刻于清
乾隆十一年(1746),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1981年根据拓本重新复刻。亭南正中的额坊上刻有楷书的亭名“二仙亭”,北柱上刻有“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四联,南柱上刻有“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日虎阜再留踪”的楹联。”意思是:梦中所说的梦不是真实的,
元始的本源就是玄妙的。虚和实的相互转化是自然的,有和无的关系本就是互为因果的。这组对联表达了道家哲学的思想精髓,寓意深刻。陈抟被称为“睡仙”,据说他能长眠三十年。对联中的“元”字即为“玄”,指的是道家哲学中的玄学思想。
虎丘塔
苏州云岩寺塔是也称云岩寺塔,位于虎丘山顶部,建于959年至961年间,虎丘塔高47.7米,共有七层八面,是一座典型的唐风格和南北朝佛教风格相结合的砖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是3度59分,被誉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虎丘塔的整体风格特点是“轻盈、流畅、典雅、独特”。该塔外形线条流畅,整体呈八角形,从底部到塔顶逐渐收紧,梯形各层层缩,塔身的每一层均采用悬挑式结构,使得塔的整体构造显得更为轻盈。
1986年精确测量,塔体残高为47.70米,向北偏东方向倾斜2.34米,塔体总的倾斜角为2’48’43”。云岩寺塔的平面布置是每层自内向外依次为塔心室、内塔墩及内通道、内回廊、外塔墩及壶门、外回廊即平座栏杆走廊和腰搪(底层为副阶和基台)。每层楼面辟有梯洞,放簧木构楼梯以供人员上下。云岩寺塔是一座双简体结构的砖构
佛塔,其构筑材料主要是砖和黄泥,砖有唐五代条砖、唐五代方砖和明代条砖,黄泥为建造时就地取用的粘结剂。云岩寺塔塔体表面均施石灰纸筋装饰,以此扶饰仿制建塔时代木构的斗拱、直棂窗,壹门、藻井、柱、粱、枋等样式,在内外塔墩表面还装饰牡丹、湖石、菱花等图样。由于云岩寺塔基下方多为基岩,且南北高度不等,
土层厚薄不一,在建造初期已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塔体倾斜。虽然后期不断调整,但至解放初期,云岩寺塔已发生严重倾斜,且由于其是砖砌体结构,历经千余年已发生结构性破坏,随时会倒塌。苏州市政府曾于1953年和1981年进行过两次抢救性大修和塔体塔基加固工程大修,在施工中发现一批珍藏于塔内的佛教文物,如金涂塔、佛舍利、经箱、佛经等。虎丘塔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可以俯瞰虎丘山和苏州市区的美丽景色。
文化活动
花会
虎丘花市是位于
苏州市虎丘和山塘地区的一个花卉市场,包括赏花、种花和卖花等多种元素。在
清明节、
中元节和十月朔这三个特别的时间里,会举办三个不同的节日活动。春季是
牡丹市,秋季是
木樨市,夏季是乘凉市。周围的花店供应各种不同的花卉。虎丘和山塘地区的花农们在这里生产并销售花卉。除了自产自销外,还有许多跨省的花卉交易市场,从外地运来各种花卉。虎丘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也会举办虎丘花会等活动。
虎丘山庙会
虎丘庙会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著名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始于明代,成熟于
清代。庙会主要在虎丘山上的郡厉坛举办,庙会时间主要为
清明节、阴历七月十五、十月朔日等传统节日。庙会活动以清明节为主要节点,由官府和各县知县率众出动,摆仪仗,抬
城隍像,进行祭祀活动。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
虎丘区庙会的保护和传承,每年秋季都会举办金秋虎丘庙会,传承华夏民族精粹,成为一个传统特色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游乐活动。虎丘庙会展示了
苏州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其他看点
石观音殿
石观音殿遗址是虎丘山上的一处遗址,与
虎丘寺、申公祠、冷香阁等景点相邻。该遗址保存有观音像、石屋以及《观音经》石刻残片等文物。原名应梦观音殿,据传为
北宋臧逵因侍奉母亲得病后诵
观音经而梦见观音而建,后得公卿大夫
曾公亮等书《观音经》抄本,并勒石壁上,成为虎丘山寺的盛事之一。历经多次火灾、战争等破坏,现在的建筑为重建后的产物。在1966年时被拆除,文物无存,其址先后改作茶室和餐厅。直到2005年,
苏州博物馆派员考古,才重新发现该遗址,并将观音像、石屋和《观音经》石刻残件等文物进行保存,并在庭院中进行展示。
大佛殿
大佛殿原为天王殿位置,后由陈德基等人于清
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内供佛祖
大日如来像,匾额上悬挂着状元
陆润庠的书法作品“我佛慈悲”。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毁坏,直到1980年才得以修复。大佛殿面宽五问,25米,进深14.4米,
建筑面积达到360.2平方米。大殿屋脊以鱼龙吻脊硬山顶为特点,脊高8.7米。南侧有一字轩廊,中间的三阳J形成佛殿。主殿中央筑有一约高1.8米的砖台,上面供奉着
如来佛祖如来佛祖像及
阿难陀、
摩诃迦叶侍像。前方还设置了供桌、木鱼、钟磐、善款箱、石拜座等供佛设施。大殿两侧山墙上分置“日”、“月”两字,屋脊前后分别塑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各四字赞语。殿内上悬蓝底金字大匾“香界连云”,原为
康熙帝亲笔题写,现在收集而成。
此外,大殿南廊两侧还分置有
青铜大钟和鼓,大钟铭文记载着丁卯年(1687年)僧人同济顷等人共同造钟的事迹。大殿后墙处嵌置石刻共13石,主要有《虎阜寺田记》《虎丘住持味檗定禅师寿象赞》等内容。南通道两侧墙门上有砖额“情逸”“性静”,突显佛教文化中的清静寂定之意。
拥翠山庄
拥翠山庄位于虎丘山二山门以北上山路的西侧,是一个封闭式的阶梯台地古典园林,占地700余平方米。园林内错列抱瓮轩、问泉亭、月驾轩、灵澜精舍和送青牡等一组建筑,上下石阶
连通,其中夹杂着湖石孤峰和各种花木。清光绪十年时,状元洪钧与好友集资修建了抱瓮轩、问泉亭、灵澜精舍和送青牡等建筑,并总称其为“拥翠山庄”。此后,江苏巡抚朱谷骏在山庄西侧建造了月驾轩,并在山庄南侧筑了一面高约4米的南墙,墙上刻有“龙”“虎”“豹”“熊”等石刻。民国时期,山庄曾被改为虎阜小学,上世纪80年代又一度改为餐厅,但后来因污染环境而被撤消。现在,拥翠山庄仍然是一处具有特色的园中园式古典园林。
地方特产
虎丘白云茶
虎丘白云茶的产地是安徽
歙县,后引入苏州虎丘景区。其特点是取自雨前春茶,制作工艺独特,绿叶白毫,香气清幽,滋味鲜爽回甘,茶汤清澈明亮。白云茶是指取自
谷雨前茶树嫩芽的茶叶,是中国绿茶的一种。除了虎丘景区,安徽歙县也有种植白云茶的产地。此外,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
雨前茶,但由于不同产地的土壤、气候和制作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味道和口感会有所不同。虎丘白云茶是一种产量有限的茶叶品种,每年产量仅20余斤,在市场上的销售也非常有限。虎丘景区内的冷香阁、云在茶香两处茶室是购买正宗虎丘白云茶的主要场所。虎丘景区的云岩茶品牌也只是针对虎丘白云茶的商标品牌,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白云茶。
虎丘席编
苏州虎须席是一种传统的编织草席,原产于苏州虎丘附近的环山地带。该席编织采用的是当地的蒲草,经过复杂的加工工序,手工编织而成。在古代,
苏州市虎须席以其优美的编织工艺和高质量而闻名天下,是一种名贵的工艺品。
虎须席的特点在于密度高、厚实度大、手感柔软、保暖性好。其编织方法复杂,需要手工耐心细致的编制。在席面上,采用了不同的编织方法和图案,如“莲花瓣”“弦月”“螺旋”“麻花辫”等。
虎丘泥人
虎丘泥人是苏州泥塑的一种小品,是苏州地区著名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也是苏州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
虎丘泥人以写实性强而著名,通常是以戏文、故事、传说等为题材,将其中的人物、动物、景物等形象地塑造出来,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虎丘泥人的形象栩栩如生,造型精美,根据不同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形象丰满,有的则神态逼真,更多的是充满了生动活泼的表现力。
虎丘区泥人的材料主要来自于虎丘周边的黏土,这种土质黑而细且黏,很适合用来塑造小品泥人。制作虎丘泥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筛土、和泥、捏相、彩绘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泥塑师傅的精心操作和不断地打磨,才能最终呈现出精美的作品。
虎丘青团
苏州市的糕团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青团子是一种用
糯米粉和
青菜汁揉制而成的小吃,内馅则是
白糖、豆沙和
猪油,口感清香爽口,春天时分尤其受到欢迎。苏州还有许多其他时令糕团,如元宵节的元宵、二月二的撑腰糕、四月十四的
神仙糕、五月的
炒肉馅团子、六月二十四的谢灶团、七月的豇豆糕、八月的糍团、
重阳节的
重阳糕、十月的萝卜团、
冬至的
冬至团、以及十二月的桂花猪油糖
年糕等等。
相关文化
虎丘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胜区,吸引了许多文学艺术家前来游览并进行创作。
李白是
唐朝著名的诗人,从25岁开始离开故乡四处漫游,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色有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写下了许多描绘社会现实和表达对祖国山河热爱的优美诗篇。他曾长期游历
吴越,写下了一篇名为《虎丘山夜宴序》的文章,其中有“岩岩虎丘,奠吴西门,奉然为香楼金道自下方而踊,锁丹霞白云于莲宫之内”这样的描写。
白居易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在担任
苏州市刺史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率领民众开凿
山塘河、修建
山塘街,对
虎丘区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人们因为怀念他的功绩,称山塘街为“白公堤”。白居易也经常来到虎丘,写下了一些关于虎丘的诗篇,《题东武丘寺六韵》、《夜游西武丘寺八韵》、《武丘寺路》、《武丘寺路宴留别诸妓》等,在云岩寺塔下发现的
唐朝残碑上,也出现了“
宝历”年号,可能与白居易有关。
北宋文学家
苏轼在黄州居时结识了阊丘孝终,并与之往来密切。孝终归隐后居住在姑苏,每次苏轼路过苏州都要拜访他。苏轼曾说:“到了
苏州古城,如果不游览虎丘和闾丘,就好像有两个遗憾。”由此衍生出“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之说,苏轼还专门写有长诗《虎丘寺》。今天在苏州五贤堂中,苏轼是唯一未曾任职苏州的名人,为人们所怀念。
钱元璩是
五代十国时期的苏州郡守,也是
吴越国王钱谬的四子(有一种说法是六子)。他初名传琼,字德辉,是
临安区人。钱元的仪态出众,风神俊朗。他曾受钱谬的派遣,出使吴国
杨行密处,成为人质。杨行密看重他,嫁女与臻,后来钱元璩与杨氏共同守卫
苏州市,并与境西边的
杨吴及
南唐政权长期和睦相处。梁乾化二年(912年)他以功迁苏州
刺史,后来又被累为中吴建武军节度使,苏、常、润三州团练使。他治理苏州长达三十年,性格俭约恭静,善于射箭和马术,管理苏州的政务循序渐进。他忠实执行了他的父亲钱谬关于“遵奉中原、保境安民”的大政略,使苏州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得以恢复
唐朝战争创伤,经济繁荣、社会富庶、文化教育发展,佛教昌盛,特别是恢复和重建了众多佛教寺塔。他晚年被封为广陵郡王,谥号宣义,墓和祠位于
苏州市荐福山(
七子山)的九龙坞处,是苏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王禹偶是一位
北宋文学家,他的字是字符之,出生在
巨野县。983年,他考中进士,后任右拾遗翰林学士、左司谏等官职。因他敢言直谏,多次遭贬官,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写下了《三黜赋》中“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折而何亏”这一著名的名言。在文学上,他提倡诗学
杜甫、白居易,文学
韩愈、
柳宗元。曾任苏州长洲知县,写过《游虎丘山寺》等诗歌,赞美虎丘美景,并表达了对虎丘的真情。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53年,苏州市成立园林修整委员会负责园林和古迹的修建事项。虎丘景点的修整和建设工作有序进行,1955年开始疏浚
剑池,新建亭子、拆除原大德庵。1956年,疏浚第三泉并修筑围墙,修建花雨亭、海涌桥等,并拆除了张孝子墓和陆钟琦祠。1957年,
虎丘寺塔实施抢修,在塔内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1958年,虎阜小学、农业生产队和寺僧先后迁离虎丘景区。1959年,苏州市园林修整委员会重点修整虎丘,修建了涌泉亭、通幽轩、玉兰山房、鸳鸯亭和无名桥,整修了十八折、百步趋、小武当、中和桥等,并将元末土城址改建成环山路。1961年3月,云岩寺塔及二山门(断梁殿)被国务院列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虎丘摩崖石刻和钱处士墓分别被公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对虎丘景区进行了上山路的拓宽和改造,还在路两侧堆筑了黄石假山护坡。同年3月,云岩寺塔和二山门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虎丘摩崖石刻和钱处士墓分别被公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70年代后期,虎丘开始恢复发展。1977至1978年期间,建立引水上山设施,解决水资源问题。1979至1982年期间,在虎丘山东南隅建造盆景专业园林万景山庄,并撤迁虎丘中学(市二十八中)。1980年,整修摩崖石刻和枕石。1981至1986年期间,对
虎丘寺塔进行加固维修工程,包括加固
地基、基础等。1982年,恢复千人石上的吴越经幢、万历经幢,新建分翠亭和冷香阁东围墙,改造头山门和“海涌流辉”照墙,并在后山东北角凿水池。1983年,新建揽月、云在茶香、万家烟火、古术寒泉亭,翻修大佛殿、二山门,修复小吴轩、五贤堂、望苏台、千顷云阁,调整、恢复拥翠山庄和冷香阁陈设等。1989年,景区内进行了新一轮的修建,包括环山河驳岸、诸景点及水电、通讯配套设施、服务用房等。
90年代后,虎丘景区进行了深度开发,重修了山门和不波艇,重建了巢云廊、平远堂、养鹤涧、西溪环翠、书台松影等建筑,并新建了头山门虎丘诗画廊,同时发掘和保护了宋代石观音殿遗址,疏通了古水系,改铺了平坦的石板路。景区加强了绿化,种植了竹、茶、
樟、杉、松、柏、梅、桂、樱、枫、玉兰、银杏、石榴、枇杷、柿、枣、栗、橘、杜鹃等观赏植物,绿化率达92.4%。虎丘景区四季景色美丽,古树名木百余棵,春花、夏荫、秋果、冬翠,千古名山生机盎然。
1993年,虎丘景区开始建设驳岸码头并提供环山河游船服务。随后开辟了虎丘旅游商品交易市场憩园,并在1994年推出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花会和金秋庙会。同时,景区也进行了环山河驳岸和道路翻建工程,并不断进行造林植草和绿化工程。2000年,虎丘景区向北扩充游览区,并建设了北大桥、北大门和北停车场以及头山门碑廊。2001年,景区举办了第五届中国笳景展。2004年,景区进行了电力扩容、扩大循环水机制、增设灯光亮化工程以及改善厕所设施等。景区还增设了马车、观光车、花轿等服务项目,并加强了安全保卫力量和力度。同时,景区还恢复了石观音殿遗址,充实了景区的文化内涵。现在,虎丘景区以环山河内为主要区域,以二山门至千人石及山顶的寺、塔等建构、名胜为核心景区,主要景点有二山门(断梁殿)、拥翠山庄、冷香阁、千人石、剑池、佛教石经幢、佛殿、平远堂、小吴轩、千顷云、御碑亭、
苏州云岩寺塔等。此外,景区的东、北、西三面也布置了具有特色的区域,如万景山庄、养鹤涧、云在茶香、书台松影、揽月榭和西溪环翠等。景区以外还有头山门碑廊和北区新构筑群等。
2015年,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推出了“虎丘山新景观、新设施、新服务”三大旅游工程,旨在提升景区的旅游形象和服务质量。这项工程包括建设游客中心、购物中心、餐厅、停车场等设施,以及改善公共设施和游览路线等。
2018年,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启动了名为"花样苏州,缤纷虎丘"的主题活动,旨在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此基础上,景区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如夜游虎丘山、茶文化体验、文化旅游交流等,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保护
虎丘的建筑特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明显。虎丘历史长达2500多年,留下了吴王阖闾、
夫差父子的古迹,以及
康熙、
乾隆等历代帝王和众多文人雅士的足迹和墨迹。其“虎丘十八景”处处是名胜,处处有故事。虎丘周边的
山塘街则为
清代徐扬《姑苏繁华图》浓墨重影之地,
曹雪芹红楼梦隐指之地,明代
民俗音乐《大九连环》咏为与
西湖齐名的天堂之地,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虎丘周边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现象,是物质的历史文化遗存与非物质的历史文化遗存同时并存的一个区域。保护虎丘的建筑和
文化遗产需要建设者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专业保护知识,同时也需要对所保护、建设的区域有充分的了解,包括其有形元素和无形元素,以维持其建筑本体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以及其遗产地精神。
而保护思路主要包括三种:维修以维持历史建筑的原状、在无法继续维持历史建筑本体存在状态的情况下,在原址复建或改建他处、让其自然消失,仅记录进文字资料。具体而言,一些历史建筑得以通过不断维修来保持其原有状态,如云岩寺塔、二山门等。在无法继续维持历史建筑本体存在状态的情况下,一些建筑则在原址复建或改建他处,如三泉亭、御碑亭、平远堂、西溪环翠等。还有一些建筑,虽然已经消失,但其文化内涵得到保留,如大佛殿、鸳鸯亭、孙武子亭、致《大九连环》爽阁等。而一些建筑则因为已经无法修复或保护,被让其自然消失,如绍隆塔院、一榭园、天王殿等。
1961年,云岩塔寺(
苏州云岩寺塔)以及虎丘山古建筑群被评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对景区保护和修复工作的高度认可,也为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省级旅游景区。苏州市政府加大了对景区的保护力度,增加了保护资金和人员。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维护其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文物修缮中,专家们尽可能使用传统的材料和手工艺,以保持文物的原貌。对于一些需要更换或添加部件的文物,专家们也会力求保持其原有的特色和历史价值。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虎丘山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同时也提高了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
1998年,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苏州市政府启动了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修复工程。景区内保存着大量的唐代佛教石刻和明代的名人题刻等文物古迹,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了保护其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虎丘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流、建立管理机构、加强文物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其中,景区加强了文物保护力度,成立了文物保护专业委员会,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与修缮。景区也加强了环境治理,采用了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推广清洁能源等。
2007年,
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名单,其中苏州园林,包括虎丘山在内,被列入其中。此次评定高度认可了苏州园林旅游质量,也标志着虎丘山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达到了国家最高标准。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了对游客的引导和监管,以防止游客破坏景区环境和文物古迹。景区也积极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保护氛围。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14年,因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
世界文化遗产的(i)(iii)(iv)(vi)登录基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虎丘山景区中的云岩寺塔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对虎丘山作为中国园林艺术代表之一以及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综合性水利工程的重要性的肯定。景区也加强了对园林文化、建筑艺术和园林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传承工作,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虎丘山的文化遗产。
苏州云岩寺塔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世界遗产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在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大运河
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具体原因包括:其建立于公元六世纪,是中国最古老的木结构塔之一,被认为是中国佛教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杰作;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最大的人工运河,贯穿了中国的东部和中南部地区,而云岩寺塔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国古代交通和贸易的发展历程;云岩寺塔是中国
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之一,其建筑结构、装饰和艺术风格具有重要价值,反映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技术、设计和材料的发展历程。
重要事件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虎丘受到严重破坏,石刻、佛像、匾额、楹联、书画等遭受损失,
檀香千手观音像被焚毁,殿宇被改建,御碑亭御碑被砸断,
哼哈二将被烧毁,隆祖塔院被毁,石观音殿拆除改作茶室,千人石上的千年吴越经幢和万历经幢被砸毁,“生公讲台”、”千人坐”、”风壑云泉”等摩崖石刻被凿去或磨平后刻上新词句,全山
碑刻和摩崖石刻200余仅存64块。在这段时期内,虎丘遭受到了严重的文化破坏。
所获荣誉
1961年,云岩塔寺(
苏州云岩寺塔)以及虎丘山古建筑群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虎丘山在内的苏州园林被定名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0年,虎丘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虎丘景区云岩寺塔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自然保护地名录.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苏州市林业局.2023-05-14
自然保护地.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2023-05-14
文化遗产.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