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Balkan Peninsula),南欧三大半岛之一,位于欧洲东南部,西邻亚得里亚海,东滨黑海,东南隔
土耳其海峡与
亚洲相望,南濒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巴尔干半岛的北部与中欧连成一体,北界从多河口起,沿多瑙河到
萨瓦河,再到
卢布尔雅那盆地往西到
的里雅斯特。半岛面积约50.5万平方千米,海岸线全长约9300千米,多优良港湾。狭义的巴尔干半岛由9个国家组成,包括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塞尔维亚、
黑山、
波黑战争、
北马其顿;广义的巴尔干半岛还包括
希腊、
塞浦路斯在内。
巴尔干半岛处于
阿尔卑斯山脉第三纪褶皱带,为阿尔卑斯造山活动的结果。半岛上的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迪纳拉山脉-
品都斯山脉纵贯半岛西部,东北部
巴尔干山脉横贯保加利亚全境,东中部为
罗多彼山脉和马其顿山丛;山间河谷平原分布分散,面积较广的有
瓦拉几亚平原、萨瓦河平原、马里查河谷地、摩拉瓦-达尔瓦尔河谷地等,多为交通干线所经之处。巴尔干半岛上地表径流较少,主要河流有
多瑙河、
萨瓦河、
马里查河,其中最主要的是马里查河;湖泊多以岩溶湖泊为主,较大的湖泊有
斯库台湖、
奥赫里德湖、
普雷斯帕湖;
地下水相较丰富。
半岛境内气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受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降水多集中在冬季。半岛山地是世界
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物种丰富,
特有种多,大约有26.9%的
蜘蛛目,28%的
两栖纲和21%的
爬行纲是半岛特有的物种,代表性物种有巴尔干
猞猁、小斑点雕、软口
鳟鱼等。
巴尔干半岛人类活动历史悠久,自
旧石器时代以来就有人居住,新石器时代就成了
亚洲与欧洲交流的重要途径点;古希腊时期,半岛地区分布着多个城邦国家,到了古罗马时期,随着
罗马帝国的扩张,巴尔干半岛逐渐被纳入其版图;随后的历史中,巴尔干半岛先后经历了
拜占庭帝国、
奥斯曼帝国等多个政权的统治,直至进入近代后,半岛上先后爆发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先后经历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苏冷战对抗等大型
国际冲突;进入21世纪,巴尔干半岛上的局部冲突仍然存在。由于半岛地区先后被多个大国统治,战争频发,也因此被称为“
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称为“文化的十字路口”,这里是拉丁体系和
希腊体系的交汇点,也是东正教、天
主教、
基督教和
伊斯兰教的交汇点。半岛区域内拥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截至2023年10月总计92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75处,世界自然遗产12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5项。此外,巴尔干半岛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优势产业是农业和旅游业。半岛国家除
克罗地亚、
罗马尼亚、
希腊和
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国家都有开放的市场经济,其中大多数处于中高收入范围(人均GDP4000美元至12000美元)。
命名
词源
“巴尔干”(Balkan)一词的起源不明。据考察,它可能与
波斯语“bālk mud”有关,
土耳其语后缀为“沼泽森林”或波斯语“balā-khāna”(大高屋“big high house”)。突厥语中也有相关词汇。这一术语在12世纪的
匈牙利语中首次出现,它主要在
奥斯曼帝国帝国时期使用。在现代土耳其语中,“balkan”的意思是“树木繁茂的山脉链”。
历史名称和含义
最早关于“Balkan”这个名字的记载出现在14世纪初的一张
阿拉伯地图上,其中哈默斯山脉(Haemus Mountains)被称为巴尔干半岛。
德国地理学家约翰·奥古斯特·泽恩(Johann August Zeune)于1808年提出了“巴尔干”的概念,他用德语改叫它“Balkanhalbinsel”或“Haemushalbinsel”,头一个词,由Balkan(巴尔干)+halbinsel(半岛)构成;后一个词由Maemus+halbinsel构成,“Haemus"可以音译为希穆斯,全名希穆斯半岛;他提出这两个名字,是以半岛上最大的一条山脉的名字巴尔干山脉为依据。
19世纪中期,"Balkan"这个词在地理文献中开始得到普遍使用,尽管当时存在一些争议。1991年6月
南斯拉夫解体后,“巴尔干”一词在国际上开始带有消极的政治含义,通常与战争冲突和领土分裂联系在一起。这种负面形象在克罗地亚和
斯洛文尼亚尤为明显,并在全球范围内被用于描述类似的情况。在这一背景下,“
巴尔干化”一词被用来指称地理和政治单位不断裂变的现象。
位置境域
巴尔干半岛位于
欧洲东南部,东西跨16个经度(14°E~30°E)、南北13个纬度(35°N~48°N),整体呈不规则的倒三角形。半岛西临
亚得里亚海(Adriatic sea),东滨
黑海,东南隔
土耳其海峡与
亚洲相望,南濒
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Ionian Sea)。半岛的北部与中欧连成一体,北界从多河口起,沿
多瑙河到
萨瓦河,再沿萨瓦河到
卢布尔雅那(Ljubljana)盆地往西到
的里雅斯特(Trieste)。半岛面积约50.5万平方千米,占
欧洲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其
海岸线曲折,全长约9300千米,多优良港湾。
巴尔干半岛是南欧三大半岛中最大的一个。一般来说,巴尔干半岛西北部与
意大利接壤,北部与
匈牙利接壤,北部和东北部与
摩尔多瓦和
乌克兰接壤,南部与
希腊和
土耳其或
爱琴海接壤(取决于该地区的定义)。
狭义的巴尔干半岛由9个国家组成,包括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
塞尔维亚、
黑山、
波黑战争、
北马其顿。广义的巴尔干半岛还包括
希腊、
塞浦路斯在内。
历史变迁
元古代
在
太古宙和
元古宙,巴尔干半岛经历了多次造山运动和火山活动。这些过程形成了该地区的
基岩,包括
变质岩、
花岗石和
片麻岩等。在这段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洋环境下。可以说巴尔干半岛乃至
欧洲是在18亿年以前随着
芬兰一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盾的瑞芬造山运动而形成的,
大陆地壳现存的大部分特征似乎也起源于那个时期。
古生代
在古生代早期,巴尔干半岛的
地壳继续经历
地壳运动和
岩浆活动。在这一时期,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洋环境下,沉积了大量的海相
沉积物,如
石灰岩、
页岩和
砂岩。这些沉积物记录了古生代的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化。
半岛最古老的岩层从5亿年前的前寒武纪时期开始形成。早
寒武纪时,由于
地幔对流作用,使陆地分裂,开始形成加里东海。到寒武纪晚期至
奥陶纪早期,加里东海扩张达到顶峰而成为深海。奥陶纪中期开始,加里东海两岸
海沟生成,向北美与
欧洲陆地俯冲并逐渐闭合。
志留纪末至
泥盆纪,北美板块与东北欧板块先在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缝合,后在北美的
新英格兰碰撞成山。
中生代
在中生代,
古特提斯洋(Paleo-Tethys Ocean)开始关闭,形成了巴尔干半岛的一些重要构造单元,如达尔马提亚(Dalmatia)地块和
希腊地块。这一时期的
地壳运动和
岩浆活动导致了巴尔干半岛地壳的隆升和变形。阿尔卑斯山脉造山带开始形成阿尔卑斯带的山脉。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对地表形态和造岩造成了重要影响。
在
三叠纪结束以前,欧洲特提斯东端的挤压已经开始,由此产生了阿尔卑斯造山运动第一幕的早启莫里褶皱。在晚侏罗世时整个阿尔卑斯有一次大的“变革”,成对出现的
蛇绿岩套带在欧洲大陆东南角最发育,其分布从
南斯拉夫王国向南经过
阿尔巴尼亚进入希腊,然后一直延伸到
亚洲的
土耳其。
新生代
在
新生代,地壳的
地壳运动导致了巴尔干半岛的隆升和地震活动。在这个时期,巴尔干半岛的地质构造逐渐形成,包括
喀尔巴阡山脉(Carpathian Mountains)、达尔马提亚山脉(Dalmatian Mountains)、希腊-阿尔巴尼亚
岩浆带等。此外,冰期和间冰期时期的
冰川作用也对巴尔干半岛的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湖泊和河流。
在
始新世末期,阿尔卑斯地区的内部
海槽经历了强烈的构造运动。这一时期,
伊比利亚半岛微板块与
欧洲板块的会聚和碰撞已经开始。随着山脉的隆起,
侵蚀作用开始活跃,大量的碎屑物质被搬运并沉积在山前的
前陆盆地中,形成了磨拉石沉积。从中一晚
中新世开始,阿尔卑斯前缘的山脉和侏罗山开始向外推移,磨拉石沉积被推向了更高的位置。从
上新世开始,
阿尔卑斯山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以主要的隆起和侵蚀作用为特征。山脉的进一步隆起导致了更强烈的侵蚀作用,形成了现今的地貌特征。直到近代地质时期在一些隆起的地块上发育了许许多多的盆地。
地理特征
气候
巴尔干半岛境域内整体以
地中海气候为主,结合具体的地区差异可以划分为几个个气候区。其中,
希腊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本型即冬雨型,冬季很温和,夏季炎热干燥;希腊北部、
爱琴海北岸和达尔马提亚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副型,春秋降雨,秋末最多,冬夏都比较干燥,冬季气温比较低;
保加利亚和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东北部属
多瑙河气候型,夏末和冬季比较干燥;
黑海沿岸一带属于黑海气候型,冬季比较寒冷,年降水量较少,夏季和冬季干燥,已接近草原气候,油橄榄树不能生长。
降水情况各地差别较大。西部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东部在1000毫米以下,南部在500毫米以下。达尔马提亚沿岸降水最多,多的在2000毫米甚至3000毫米以上;北部和东南部雨量较少。如
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年降水量1503毫米,贝尔格莱德(Belgrade)年降水量619毫米,而
雅典只393毫米。巴尔干半岛的各地的降水季节差异也较大。例如,
希腊南部是冬季降雨;半岛中部是春秋两季降雨;北部和
东北地区一带夏雨成分渐多,冬雨很少,已属
大陆性气候。
气温以1月的
地平线气温而论,-1℃
等温线经过北面的
多瑙河和
德拉瓦河河谷附近,0℃等温线在多瑙河和德拉瓦河河谷以南经过;例如贝尔格莱德的1月温度是-0.8℃。
爱琴海北岸约为5℃等温线通过,如
伊斯坦布尔市是4.7℃,
塞萨洛尼基为5.3℃。希腊半岛位置较南,海洋性较为发达,1月气温在5℃~10℃之间,如
雅典1月气温是9.1℃。
亚得里亚海东边达尔马提亚海岸一带受海风影响,冬季比较温和,气温在5℃~10℃。如
希腊西北的科孚岛(Corfu)是10.2℃,前南斯拉夫西岸的
杜布罗夫尼克8.7℃。
保加利亚首都
索非亚位于内地,海拔552米,1月气温是~1.7℃,比较冷。以7月而论,巴尔干半岛一般是炎热的。巴尔干山脉以南和达尔马提亚海岸气温都在25℃以上,希腊半岛在27℃左右仅
黑海沿岸和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内地在23℃以下。如贝尔格莱德是21.7℃,
塞萨洛尼基是26.6℃,
伊斯坦布尔市是22.8℃;索非亚因海拔较高,只有20.3℃。
地质
巴尔于半岛属于新褶皱山地和古陆残片相结合的区域。半岛古老的核心部分是马其顿地块和罗多彼山块。
马其顿地块占有希腊北部和南斯拉夫的南部边区,主要由结晶岩和
变质岩所构成,在西部和狄那尔阿尔卑斯山相接的地方有
三叠纪石灰岩和石炭纪页岩
地层。罗多彼山地主要由
花岗石和结晶
片岩所构成,也有大面积的喷出岩。在
爱琴海西北部形成许多有古
片麻岩所组成的岛屿和半岛。在莫腊伐河谷区,古老的结晶岩和片麻岩为后期的中生代和第三纪地层所覆盖。
狄那尔
阿尔卑斯山脉西部由上三叠纪和
侏罗纪石灰岩所构成,上部有
始新世和
渐新世的复理斯建造,因此喀斯持地貌普遍。“
喀斯特"作为地貌类型名称,即起源于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北部的
喀斯特高原。东部地质古老,由
古生代和中生代
页岩、
砂岩和
石灰岩所构成,其中也有侵入岩体分布。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向南延伸为
阿尔巴尼亚山脉和
希腊的
品都斯山脉(Pindus Mountains),它们主要由
石灰岩和复理石层构成。
巴尔干山脉是喀尔巴阡山脉的延续,主要由
古生代页岩、喷出岩和中生代岩层所构成,山地北部以中生代
石灰岩和第三纪复理斯
地层最发达;中段由结晶
片岩和
花岗石构成,山顶浑圆,高度很大;西段主要由中生代石灰岩构成,此外还有复理石层和
古生代的
页岩,高度不如中段大,但山坡较陡;东段是巴尔干山脉最低的部分,主要由复理斯层构成,高度逐渐降到200~300m。巴尔于山脉北坡较缓。逐渐过渡到山前
台地,南坡较陡,沿着
山麓分布着一系列
断层盆地。
半岛上能源资源匮乏,
科索沃除外,那里有大量的煤炭、铅、锌、铬和银矿床。巴尔干半岛上缺乏煤,但在第三纪盆地中有相当数量的褐煤储藏(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褐煤最主要的储藏区是在齐莫卡河盆地、
希腊则在埃维厄岛即优卑亚岛)。在
阿尔巴尼亚有不大的石油矿区。有色金属特别是铜、铅和锌,它们的矿区主要在有结晶侵入岩和喷出岩出露的古地块区和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的东部地带。铜的开采在前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占有显著的地位。在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中有
铝矾土和水泥用
泥灰岩的巨大储藏。此外,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还有
锰矿石。半岛上还有汞、铬、铁等矿产资源。
地形地貌
半岛上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巴尔干半岛整体地势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迪纳拉山脉-
品都斯山脉纵贯半岛西部,东北部
巴尔干山脉横贯
保加利亚全境,东中部为
罗多彼山脉(Rhodope Mountains)和马其顿山丛。最高峰为里拉山的
穆萨拉峰(Мусала),海拔2925米。其次是
希腊的
奥林匹斯山的米提卡斯(Mytikas)峰海拔2917米,同样位于保加利亚的
皮林山脉(Pirin)的维赫伦峰(Vihren)海拔2915米,排名第三。半岛上平原分布零散,面积较广的有
瓦拉几亚平原、
萨瓦河平原、
马里查河(Maritsa River )
谷地、摩拉瓦-达尔
瓦尔河(Morava-Darwar River)谷地等,多为交通干线所经之处。巴尔干半岛西部还有着典型的
溶洞。
山脉
巴尔干半岛的四大山脉为
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
巴尔干山脉和迪纳拉山脉。巴尔干半岛东部和西部的情况有所不同。在东部,巴尔干山脉的斜坡非常平缓。在西部,迪纳拉山(Dinarides)和品都斯山(Pindus)倾向于从海岸带陡峭上升,北部迪纳拉山与
潘诺尼亚平原(Pannonian Plain)之间的边界清晰可见。
阿尔卑斯山脉纵贯整个巴尔干半岛的西侧,并伸入
地中海,是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其西起地中海西南岸的
热那亚湾(
热那亚 Bay),东至
维也纳盆地,呈弧形贯穿了
奥地利、
法国、
德国、
意大利、列支敦士登、
摩纳哥、
斯洛文尼亚和瑞士等八个国家,长度约1200千米,宽度在120~200千米之间,西窄东宽,总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最高峰是法国和意大利边境的
勃朗峰(Mont Blanc),海拔4810米。
喀尔巴阡山脉位于半岛北部,一个地质上年轻的欧洲山脉,形成了
阿尔卑斯山脉向东的延伸。从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附近的
多瑙河峡谷开始,绵延1,450千米,形成宽新月形弧线,最终到达
罗马尼亚奥尔绍瓦附近的多瑙河谷。喀尔巴阡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覆盖了大约200,000平方千米,其最高峰高塔特拉山(Gerlach)海拔2655米
巴尔干山脉位于半岛南部,为阿尔卑斯-
喀尔巴阡山脉的延伸。西起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边境的
蒂莫克河(Timok River),横贯
保加利亚中部,东抵
黑海,绵延555千米,平均宽50千米。
迪纳里克山位于半岛西部,东阿尔卑斯山的东南部,与达尔马提亚(
亚得里亚海)海岸平行,大致从
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和
斯洛文尼亚向南延伸到
阿尔巴尼亚。迪纳里克阿尔卑斯山大致以索卡河和
波斯尼亚河、
德里纳河(Drina River)、科卢巴拉河(Kolubara River)、
伊巴尔河(Ibar River)和锡特尼察河(Sitnica River)以及亚得里亚海为界。
平原
半岛北部包含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低地。其平原很少,仅零散分布于
断层小盆地、小湖底平原和河谷地带,面积较广的有
瓦拉几亚平原、
萨瓦河平原、马里查河谷地、摩拉瓦-达尔
瓦尔河谷地等,多为交通干线所经之处。在西部,这是
匈牙利南部
潘诺尼亚平原的最南端延伸,包括
多瑙河支流的河谷。随着
罗马尼亚的加入,东部的多瑙河流域形成了最广阔的低地,包括罗马尼亚瓦拉几亚地区的广阔平原,并位于
喀尔巴阡山脉和巴尔干山脉之间。除此之外,最广阔的低地位于
保加利亚中部(罗多佩山脉以北的马里萨河色雷斯平原)和
土耳其欧洲,以及一些较小的河谷。
喀斯特地貌
巴尔干半岛西部是典型的
喀斯特地区,以亚得里亚海东北岸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为典型代表。该地区干旱,岩石裸露,呈现一片荒凉景象,故又称“裸露喀斯特”。地貌以溶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
盲谷和干谷为主,地下喀斯特地貌也很发达。
水文
受地形地质影响,半岛上地表径流较少,主要河流有多瑙河、萨瓦河、马里查河,其中最主要的是马里查河;湖泊多以岩溶湖泊为主,较大的湖泊有
斯库台湖、
奥赫里德湖、
普雷斯帕湖;地下水相较丰富。
河流
马里查河(Maritsa River),一条贯穿巴尔干半岛的河流,发源于
索非亚东南部的
里拉山脉,全长480千米,是巴尔干半岛内陆最长的河流,也是欧洲最大的河流之一。它向东和东南流经
保加利亚275千米,其中的16千米作为保加利亚-
希腊边界,其中的185千米成为希腊-
土耳其边界。在埃迪尔内(Edirne),河水改变方向,向南流淌,然后向西南方向注入
爱琴海。主要支流有
阿尔达河、斯特里亚马河、托波尼察河和通扎河。其
流域面积为53,000平方千米。
多瑙河(Danube),流经半岛的
欧洲第二大河,发源于
德国黑森林地区,流经德国、
奥地利、
斯洛伐克、
匈牙利、
克罗地亚、
塞尔维亚、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摩尔多瓦、
乌克兰等10个中东欧国家后注入
黑海,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全长2857千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
萨瓦河流经半岛的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
波黑和塞尔维亚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它发源于朱利安阿尔卑斯山的特里格拉夫群,形成两条河流,萨瓦博希尼卡河和萨瓦多林卡河,在拉多夫吉卡汇合。然后它主要向东南偏东流经
卢布尔雅那以北的斯洛文尼亚,穿过
克罗地亚与
萨格勒布接触,然后形成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之间的边界,然后进入
塞尔维亚并在贝尔格莱德汇入
多瑙河,长度940千米。
湖泊
斯库台湖(Scutari Lake),巴尔干半岛最大的湖泊,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为
黑山和
阿尔巴尼亚的界湖。它的面积为390平方千米,但在季节性高水位时达到530平方千米。该湖原为海边
潟湖,后因
地壳轻微下沉而加深,最大深度44米,冬季水量增多,湖面可扩大三分之一。该湖以前是
亚得里亚海的一个分支。它的西部和西北部是陡峭的山脉;它的东侧是周围的平原和沼泽地,一直延伸到北部的
波德戈里察。六条河流流入湖中,其中主要的是莫拉卡河。博亚纳河在湖的南端流向亚得里亚海。湖岸周围有许多小村庄,以其古老的修道院和堡垒而闻名。
奥赫里德湖(Ohrid Lake)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为北马其顿和
阿尔巴尼亚的界湖。它的面积为347平方千米,是巴尔干半岛最深的湖泊,深度286米。它通过地下通道与东南部的
普雷斯帕湖相连。奥赫里德湖以其美丽和钓鱼而闻名,有几个
海滩。
普雷斯帕湖(Prespa Lake)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为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和
希腊的界湖,面积274平方千米。它由地下溪流补给,通过地下渠道与奥赫里德湖相连。普雷斯帕湖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马其顿。普雷斯帕湖以南是希腊-阿尔巴尼亚边境的“小普雷斯帕湖”。
海水
由于北部海岸线和众多岛屿的复杂性,许多小漩涡和其他局部洋流构成了巴尔干半岛附近海域大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汐虽然只在加贝湾和
亚得里亚海北部有显著的范围,但增加了
墨西拿海峡等狭窄海峡洋流的复杂性。
巴尔干半岛附近的海流总体上为逆时针方向环流,其中非洲沿海基本是东流,欧亚沿海基本为西流。从
直布罗陀海峡(Gibraltar)到2°W附近的东流,平均流速2kn左右。从1°E通过
西西里岛(Sicily)到塞得港(Port Said)的东流,平均流速0.5kn左右。从
达达尼尔海峡(Dardanelles)出来的流进入
爱琴海(Aegean Sea)后,往南绕过
希腊向西流去,流速0.5 kn左右。
巴尔干半岛附近的海流由三层水团驱动:表层、中间层和沉入底部的深层;不存在单独的底层。巴尔干半岛附近的深水形成、交换
速率以及热量交换过程,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机制提供了有用的模型。
表层的厚度大约在75至300米之间,这种可变厚度是由西部盆地的最低温度下限决定的。在东部盆地,通常没有最低温度,而是出现了一层低温下降。中间层注入了来自
地中海东部的温水和盐水,其特征是400米处的温度和盐度最高。该层的深度在300到600米之间。含有大部分地中海水的深层占据了中间层和底部之间的剩余区域。一般来说,这一层的水是均匀的。
土壤
半岛土壤以山地褐色土和褐色土分布最广,在
石灰岩区有红色石灰土。
褐色土(褐色森林土)广泛分布于巴尔干半岛的西岸和南岸,土壤多呈褐色。褐色土呈中性反应,与棕壤的最大差异是褐色土土壤剖面上没有任何灰化迹象,并且具有明显的钙化过程即略带草原土壤的形成特点。
黑钙土带主要分布在
罗马尼亚境内。在夏末和秋季这里的
土层变干直到深处;冬季土壤冻结可达几十厘米深处;而春季和夏初由于冰雪的融化,土壤水份较多,
草甸植物和草原植物此时得到大量发育;到了秋冬大量植物残体遗留在土壤中。黑钙土土质肥沃,腐殖质含量高达6%~10%,这一带现已成为繁盛的农耕区。
山地土壤,高山地区的土壤呈垂直分布。阿尔卑斯山地在
雪线以下,先是高山草甸土,以下是山地
灰化土,再往下是
腐殖质——
碳酸根土,更下是山地棕色森林土等。
生物
动物
巴尔干半岛
两栖动物和
爬行纲丰富度很高,共有33种两栖动物和71种爬行动物,其中两种是引进的。
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地区是“亚得里亚三角区”(Prokletije山地块和邻近地区)。半岛上针叶林带和混合林带面积广大,动物比较多,典型的动物有松鼠、森林旅鼠、貂、麋、辜、褐熊,鸟类有
雷鸟、
松鸡、
红交嘴雀、
三趾啄木鸟、鸦、等。草原带则分布
有蹄动物(如
赛加羚羊等)和啮齿类(如灰兔、草原
蹄兔、盼鼠、大
跳鼠科等),以及
云雀、
大鸨、鹑、草原鹃、
草原鹞、
小鸨、大鸨等鸟类。
巴尔干半岛,尤其是其西部山区,是
欧洲最具
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之一。就哺乳动物而言,整个群落是迪纳拉斯南部山区、萨拉-品都斯山脉、里拉-罗多彼山脉和
巴尔干山脉的物种最丰富。两栖类动物也有类似的模式,迪纳拉斯南部山区的物种最丰富。除了物种水平的多样性外,半岛似乎比欧洲其他地区表现出更大程度的种内和种间差异。例如,大约有26.9%的
蜘蛛目是半岛特有的蜘蛛,28%的
两栖动物和21%的
爬行纲是半岛特有的物种。
植物
巴尔干半岛的
植被确实具有显著的多样性,这主要受到地形和气候差异的影响。根据这些差异,植被可以被划分为两个主要区域——
地中海型植被和中欧型植被。
地中海区典型的“常绿林带”主要由栎林和松林构成,同时还包括马基灌丛,这些植被类型在希腊南部和群岛上广泛分布。在爱琴海和亚得利亚海沿岸的北部,这种常绿林带的分布则相对狭窄,且部分地区呈现出断续的特点。此外,“过渡带”或“低山带”的植被特征则是由常绿树和落叶树混交形成的“伊里利型”林,其中落叶树(如栎、鹅耳枥属、械属)占据优势地位。而在这些林木之下,典型的下木种类包括常绿灌木,如月桂树属、黄杨属、冬青属以及月桂稠梨等。
巴尔干半岛上广泛分布着旱生的落叶灌丛,这一群落主要由甲子属、野茉莉、
丁香属属、漆树属、石榴、栎林、山楂属以及其他一些树种组成。除了施布里亚克群落外,佛利干那群落也十分普遍,它主要包括散布在干燥且石质的山坡上的灌木,如染料木属、黄属、大戟属、南方矢车属及其他植物。在这些地方,偶尔还能发现硬叶多毛且芳香的半灌木丛和托米里亚尔型的唇形科草类。
在巴尔干半岛的北部及其内部山区,分布着中欧型的
植被,其中偶尔混入了一些南方植物种。在下部森林带,落叶的栎林占据优势地位,这些栎林中主要包括石生栎和短柔毛栎等树种。再往上则是山地森林带,这里既有山毛榉林,也有由白冷杉和德国云杉组成的针叶林。巴尔干山脉和罗多彼的森林上限平均位于约1800米的高处,而在罗多彼的西部,这一高度甚至达到了2000米。在这些山岭的林界以上,分布着山地灌丛以及亚高山和高山的草甸和五花草甸。
自然保护区
巴尔干半岛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保护了半岛上独特的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塔拉国家公园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是塞尔维亚的国家公园,于1981年7月13日成立,总面积为249.92平方千米。塔拉国家公园是一个典型的森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多样性丰富,是
欧洲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森林地区之一。在森林方面,公园内布满了
欧洲云杉,
银杉和
欧洲山毛榉(占森林面积的85%)的混合森林,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山区相比,它的特殊性是园内有大量的遗迹和特有森林物种和
植物群落。
佩利斯特国家公园(Pelister National Park)是继
马夫罗沃国家公园之后
北马其顿最古老和第二大的国家公园,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是巴巴山脉的一部分,占地面积171.5平方千米。公园的
平均海拔在927至2601米之间,拥有多样化的植物和动物群。在植物方面,特殊物种是毛利卡松(Pinus peuce),这种
中新世时期就存在的
松树,现在仅在巴尔干半岛的几座山上存活着。此外佩利斯特国家公园还拥有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包括熊、鹿、狼、野
羚羊、鹿、野猪、兔子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鹰类、山鸦等鸟类。此外,这里还特有鸽鳟(Salmo peristericus)这一珍稀物种。
主要国家
巴尔干半岛是一个地理概念,又是一个政治概念。狭义的巴尔干半岛由9个国家组成,包括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
塞尔维亚、
黑山、
波黑战争、
北马其顿。广义的巴尔干半岛还包括
希腊、
塞浦路斯在内。在地理上,
土耳其的部分领土延伸至巴尔干半岛,但习惯上没有把土耳其列为巴尔干半岛国家。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古代
巴尔干地区是
欧洲最早在
新石器时代出现农耕文化的地区。巴尔干半岛早在
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是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千年)农耕文化从
中东传播到欧洲的必经之路。
在前古典主义和古典主义时期,巴尔干地区是多个古代民族的家园,包括希腊人、
伊利里亚人、帕尼亚人、色雷斯人、
达契亚人等。公元前六世纪末至五世纪上半叶,阿契美尼德
波斯帝国扩展其疆域,将包括
马其顿王国、色雷斯、现今
保加利亚的部分地区以及
罗马尼亚的
黑海沿岸地区在内的巴尔干半岛部分地区纳入统治。随后,
罗马帝国征服了这一地区,并传播了罗马文化和拉丁语。尽管如此,该地区的重要部分仍然受到古典
希腊语的深远影响。罗马人将罗多佩山脉视为哈默斯半岛的北部边界,这一边界也大致对应于该地区希腊语和拉丁语使用的分界线,后来这条线被称为吉列切克线(Jireček Line)。然而,吉列切克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居住着弗拉赫人(Aromanians),他们是罗马帝国罗曼语系的后裔。
在公元六世纪,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抵达巴尔干半岛,他们开始同化那些已经被罗马和希腊同化过的当地居民,最终形成保加利亚帝国。中世纪时期,巴尔干半岛成为拜占庭-罗马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保加利亚帝国之间一系列冲突和战争的主要舞台。在斯拉夫人到来之前,巴尔干半岛的西部地区,包括尼什(Nish)和什蒂普(Shtip)在内的城市,是原始阿尔巴尼亚人的居住地。
近代早期
到16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的势力从安纳托利亚经过色雷斯地区扩张至巴尔干半岛,确立了对该地区的统治。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
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频繁发动战争,特别是在巴尔干半岛及其周边地区,这些战争对该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奥斯曼帝国与
欧洲经济发展的主流相对孤立,这种孤立反映了欧洲商业和政治重心向
大西洋的转移,导致巴尔干半岛成为当时欧洲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据历史学家哈利勒-伊纳尔奇克(Halil İnalcık)的说法,“巴尔干半岛的人口数量从16世纪末的大约800万大幅下降至18世纪中期的大约300万,这一人口锐减的估计是基于
奥斯曼帝国帝国时期的文献记录。”
世界大战
1912年至1913年,
保加利亚、
塞尔维亚、
希腊和
黑山四国组成联盟,共同对抗奥斯曼帝国,这导致了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爆发。战争的结果对奥斯曼帝国来说是灾难性的,它失去了几乎所有剩余的
欧洲领土,这些领土被盟国占领并瓜分。这一时期的动荡也促成了
阿尔巴尼亚的独立。保加利亚在战争中期望保持其现有的领土完整,这是基于俄土战争(1877-1878年)后以及战前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协议中所确定的边界。然而,保加利亚对其前盟友塞尔维亚和希腊在战利品分配上达成的秘密协议感到愤怒,尤其是在保加利亚还在色雷斯前线与
奥斯曼帝国作战时。
保加利亚的不满最终爆发,它对
塞尔维亚和
希腊发起了攻击,这标志着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开始。尽管塞尔维亚和希腊成功击退了保加利亚的进攻,但当希腊军队侵入保加利亚,而
罗马尼亚在背后进行无端干预时,保加利亚的战线崩溃了。奥斯曼帝国抓住这个机会,重新夺回了东色雷斯地区,并建立了新的西部边界,这个边界至今仍然是现代
土耳其的一部分。
1914年,由塞尔维亚族和亲南斯拉夫成员组成的革命组织“青年
波黑”的成员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首都
萨拉热窝,暗杀了奥匈帝国的皇位继承人、奥地利大公弗朗茨·斐迪南及其妻子。这一事件在巴尔干半岛引发了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场暗杀行动直接触发了奥匈帝国与
塞尔维亚之间的冲突,并通过当时的联盟体系,引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斯曼帝国随后加入了
同盟国一方,成为
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盟友。1915年,
保加利亚加入了中央大国,攻击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在北部战线成功地抵抗了奥匈帝国的进攻长达一年之久。然而,随着
协约国对巴尔干半岛的干预,协约国派遣了一支远征军,建立了新的战线,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第三条主要战线。到了1918年,
希腊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希腊的加入最终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平衡。在希腊的参与下,德国-保加利亚共同战线最终崩溃,保加利亚退出了战争。随后,奥匈帝国也随之解体,这标志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了维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地缘战略现状,希腊、
罗马尼亚、
土耳其和南斯拉夫四国于1934年2月9日在
雅典签订了《巴尔干条约》或称《巴尔干协约》。
然而,到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除了希腊之外,巴尔干半岛的其他国家都成为了
纳粹德国的盟友,他们通过双边军事协议或作为轴心国条约的一部分加入了德国一方。法西斯意大利利用其保护国
阿尔巴尼亚对
希腊发动侵略,从而将战火扩大到了整个巴尔干半岛。希腊在击退
意大利的进攻后进行了反击,入侵了意大利控制的阿尔巴尼亚,这促使纳粹德国介入巴尔干半岛,以支援其盟友。
在
德国入侵的前夕,中立的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发生了军事政变,政变力量在贝尔格莱德成功夺权。尽管新政权重申了履行
轴心国义务的决心,但德国和
保加利亚仍然对希腊和南斯拉夫发动了侵略。南斯拉夫很快因
塞尔维亚国王的忠诚者和
克罗地亚部队的叛变而解体。希腊虽然进行了两个月的顽强抵抗,但最终还是被轴心国占领。
在占领期间,巴尔干半岛的人民因镇压和饥饿遭受了巨大的苦难,并发起了大规模的
抵抗运动。1941年的初冬和极端严寒的天气条件导致了数十万营养不良的人丧生。
德国的入侵不仅使其对
苏联的进攻计划遭受重大延误,而且对整个战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终,在1944年底,苏联进军
罗马尼亚和
保加利亚,迫使德国人撤出巴尔干半岛。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意大利和德国先后占领了巴尔干半岛,而巴尔干半岛的主要国家都站在了
轴心国一边。二战结束后,这些国家和其他东欧国家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在随后的40年
美苏冷战中与以
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进行了长期的
意识形态对抗。
冷战
冷战期间,巴尔干半岛的政治格局经历了重大变化,大多数国家由
共产主义政府统治。
希腊成为了冷战初期的一个重要战场,特别是在1944年至1949年间爆发的
希腊内战中,希腊共产党得到了邻国共产主义志愿者的支持,这场内战最终导致了美国对希腊政府的大量援助,以抵抗共产主义势力。在美国的支持下,希腊成功击败了游击队,成为了该地区仅有的两个非共产主义国家之一,另一个是
土耳其。
尽管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
阿尔巴尼亚在
美苏冷战期间由共产主义政府统治,但它们与
苏联的关系并不稳定。南斯拉夫在1948年与苏联发生了严重的政治分歧,而阿尔巴尼亚则在1961年与苏联决裂。南斯拉夫的领导人
约瑟普·铁托(Josip Broz Tito)元帅采取了独立的外交政策,拒绝了与
保加利亚合并的提议,并寻求与西方建立更紧密的关系,甚至参与领导了
不结盟运动。阿尔巴尼亚则倾向于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
共产主义关系,并在后来采取了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1953年2月28日,
希腊、
土耳其和南斯拉夫三国在
安卡拉签署了《友好合作协定》,即1953年《巴尔干条约》。该条约的主要目的是阻止
苏联的影响力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并为三国建立了联合军事参谋部。当时,土耳其和希腊是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
成员国,而南斯拉夫虽然是一个不结盟的共产主义国家,但通过该条约间接地与北约建立了联系。该条约原计划有效期为20年,但它在1960年被终止了。
冷战后
1992年
南斯拉夫解体,分裂为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后改名为
塞尔维亚和黑山)、
克罗地亚、
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共和国(后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和
波黑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巴尔干半岛国家控制着西欧和西南亚(包括小亚细亚和
中东)之间的直接陆路。自2000年以来,所有巴尔干半岛国家都对
欧盟和
美国持友好态度。
希腊自1981年起加入欧盟,斯洛文尼亚于2004年加入,
保加利亚和
罗马尼亚于2007年加入
欧盟,克罗地亚于2013年加入。2005年,欧盟启动了与候选国的入盟谈判;
土耳其和北马其顿(现北马其顿共和国)被接纳为欧盟成员国候选国。2012年,黑山开始与欧盟进行入盟谈判。2014年,
阿尔巴尼亚成为加入欧盟的正式候选国。2015年,
塞尔维亚预计将开始与欧盟的入盟谈判,但由于现有欧盟成员国承认
科索沃为独立国家,这一进程陷入停滞。
希腊和土耳其自1952年以来一直是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2004年3月,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和
斯洛文尼亚加入了北约。2009年4月,阿尔巴尼亚和
克罗地亚也成为了北约成员国。黑山于2017年6月加入北约。而北马其顿共和国在2020年3月27日成为北约的最新成员国。几乎所有其他国家都表示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加入欧盟、北约或两者。
城镇建设
伊斯坦布尔为
土耳其工业、贸易、金融、文化中心和最大城市,居
伊斯坦布尔海峡两岸,位于半岛东南角,扼
黑海和
马尔马拉海出入门户,是区域交通枢纽,分为老城区、新城区和
亚洲区三个部分,有1591万人口。始建于公元前600年,时称拜占庭。公元324年因
罗马帝国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1453年成为
奥斯曼帝国首都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直至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迁都
安卡拉为止。因此
伊斯坦布尔市文物遗迹众多,1985年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土耳其以名胜古迹和清真寺闻名,全市有3000余座清真寺。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的主要旅游城市,
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等著名景点都位于旧城区,新城区现代化程度更高,整座城市里现代化的
洲际酒店集团旅馆和
古罗马的狄奥多西城墙交相辉映。伊斯坦布尔是房屋建筑领域投资和发展中心,拥有土耳其目前唯一的
证券交易所伊斯坦布尔交易所(BIST)。伊斯坦布尔交通便利,拥有最大的机场——伊斯坦布尔新机场,该机场占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25%;拥有著名码头——
伊斯坦布尔市KUMPORT码头。
雅典,
希腊首都,位于
巴尔干半岛南端,三面环山,西南面伸向
爱琴海的圣罗尼克湾,距爱琴海8千米。大雅典市(包括郊区和
比雷埃夫斯港)人口380多万,是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城于公元前8世纪,有5000年的历史。根据希腊神话,雅典城名源自该城的保护神——智慧女神
雅典娜。公元前5世纪进入政治、文化和艺术全盛时期,涌现了一批著名
利奥六世、历
历史学家、雕刻家和剧作家。公元前2世纪后,长期受外国统治。1834年定为
首都。市内多古希腊、
古罗马和拜占庭时代的古迹。
雅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
欧洲第八大城市
布加勒斯特是
罗马尼亚的首都,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
瓦拉几亚平原中部,半岛的东部,
多瑙河支流
登博维察河从
西北穿过市区,面积228平方千米,布加勒斯特已有560年历史,曾是罗马尼亚公国首都,1862年成为统一的罗马尼亚国家首都。1877年5月9日,罗马尼亚在此宣布独立。
布加勒斯特是罗马尼亚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3%。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精密仪器、建材、冶金、化工、电力、轻工和食品等。工业以机械制造、
化学、电子和纺织服装、食品工业为主。
布加勒斯特同时也是
罗马尼亚重要的旅游城市。
索非亚保加利亚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保加利亚中西部、巴尔干半岛的南部,地处四面环山的索非亚盆地内。城市跨
伊斯克尔河及其支流,面积167平方千米,人口近200万。索非亚是一个风景迷人的旅游胜地,是闻名世界的花园城市。市民们普遍喜欢种花和赠花,最受欢迎的是经久不谢的石竹花、
郁金香和
红玫瑰。
索非亚与外界交通方便,沟通
亚得里亚海、中欧和
多瑙河、
里海、
爱琴海的重要交通线穿过山口或峡谷经过这里,是
欧洲交通中心之一。
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首都,地处巴尔干半岛中心位置,座落在
多瑙河与
萨瓦河的交汇处,北接多瑙河中游平原即
伏伊伏丁那平原,南接老山山脉的延伸舒马迪亚
丘陵,居多瑙河和巴尔干半岛的水陆交通要道,是欧洲和近东的重要联络点,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巴尔干之钥”。
人口和语言
人口
巴尔干半岛居住着阿尔巴尼亚人、阿族人、
保加利亚人、波什尼亚克人、
克罗地亚人、戈拉尼人、希腊人、
罗马尼亚人、马其顿人、梅格雷诺罗马尼亚人、黑山人、
塞尔维亚人、
斯洛文尼亚人、罗马尼亚人和土耳其人,以及在某些国家(如罗姆人和阿什卡利人)属于少数民族的其他民族。
语言
巴尔干半岛地区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民族语言地区,有多种斯拉夫语和罗曼斯语,以及
阿尔巴尼亚语、
希腊语、
土耳其语、匈牙利语和其他语言。
经济
经济概况
巴尔干半岛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农业和旅游业。巴尔干半岛的一些国家,如斯洛文尼亚、
希腊和
克罗地亚,拥有较为发达的
经济体系,而其他国家则相对滞后。
巴尔干半岛国家的优势产业是农业,有着品质高且具有特色的农产品、酒类、食品等。巴尔干半岛气候、土地资源条件优越,
塞尔维亚、
罗马尼亚和
保加利亚等国拥有广阔肥沃的黑土地和充足的阳光,是
欧洲最具生态农业发展潜力的国家。
旅游方面,巴尔干半岛历史上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冲突、融合之地,汇集了多种文化的历史古迹和人文遗产。巴尔干半岛四周被
爱琴海、
亚得里亚海和
黑海包围,气候温润,海洋、山地、森林和湖泊等各种自然景观美不胜收。
巴尔干半岛国家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相对于西欧国家仍较为落后。
巴尔干半岛国家除
克罗地亚、罗马尼亚、
希腊和
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国家都有开放的
市场经济,其中大多数处于中高收入范围(人均GDP 4000美元至12000美元),这些国家被列为
人类发展指数高的国家。截至2022年,斯洛文尼亚的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最高(超过29000美元),其次是
克罗地亚和
希腊(约20000美元)、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超过11000美元)、
土耳其、
黑山、
塞尔维亚(在9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间),以及
波黑和黑塞哥维那、
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约7000美元)和
科索沃(5000美元)。
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失业率最低(约5%),其次是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11-12%)、土耳其、
希腊、波斯尼亚、北马其顿(13-16%)、黑山(约18%)和科索沃(约25%)。
在西巴尔干半岛,中小企业目前占所有活跃企业的99%,高达总创造价值的81%,占总就业人数的72%。西巴尔干半岛大多是以银行为基础的经济体,银行信贷是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的主要外部资本来源。在大多数西巴尔干半岛市场,国际银行的市场份额为70%至90%。
风景名胜
综述
巴尔干半岛拥有多处
世界遗产,截至2023年10月总计92处,其中
世界文化遗产75处,世界自然遗产12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5项;按照国家来分,
阿尔巴尼亚5处,
保加利亚王国10处,
波黑和黑塞哥维那4处,
黑山王国4处,
克罗地亚10处,
罗马尼亚9处,
塞尔维亚5处,
斯洛文尼亚5处,
土耳其21处,
希腊19处。
世界遗产
雅典卫城位于半岛南部。公元前5世纪,
雅典战胜了
波斯人并建立了民主城邦后,确立了其在
地中海各个城邦的领导地位,哲学和艺术在这里蓬勃发展。政治家
伯里克利(Pericles)受到了一批艺术家的影响,并在雕刻家
菲狄亚斯(Pheidias)的启迪下,决定将卫城的石山建成一座思想与艺术融合的丰碑。卫城上的主要古迹有帕特农神庙(Parthenon)、埃雷克特翁神庙(Erechtheion)、普罗皮拉伊亚神庙(Propylaea)、卫城入口纪念碑(Gate of Athena Archegetis)和雅典娜胜利女神小神庙(Athena Nike Temple)。雅典卫城1987年被收录为
世界文化遗产。
奥林匹亚遗址位于半岛南部的伯罗奔尼撒西北部。该地是泛
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政治和体育中心,也是崇拜
宙斯的中心。同时,奥林匹亚的“身心和谐”“崇高竞争”“公平公正”“
奥林匹克休战”等价值观也诞生于此地,使奥林匹亚成为一个象征和平、竞争与美德的地方。其重要遗迹包括宙斯神庙、奥林匹亚宫殿等。该遗址1989年被收录为
世界文化遗产。
奥赫里德自然与文化遗产位于半岛中部北马其顿西南角奥赫里德湖畔紧靠
阿尔巴尼亚的边境地带。奥赫里德城是
欧洲最古老的人类定居地之一,保留至今的大多数建筑物建于7世纪至19世纪,是欧洲这一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群。其拥有最古老的斯拉夫修道院——圣潘特莱蒙修道院(St Pantelejmon),以及800多座可追溯到11世纪至14世纪末的拜占庭风格圣像。此外,该遗产还包含有
奥赫里德湖在内的自然景观,总面积达83350公顷,为众多当地特有的动植物提供了
栖息地,这些历史久远的物种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6500万年至260万年的第三纪。该遗址1979年被收录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重要景点
特里格拉夫国家公园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是
斯洛文尼亚唯一的国家公园,以斯洛文尼亚最高峰
特里格拉夫峰(2864米)命名。周围环绕高山景观,有山谷、村庄、森林、高山花卉和高山牧场等景色。
斯洛文尼亚最大的冰川湖——博希尼湖(Lake Bohinj)是特里格拉夫国家公园的一大亮点。每到夏季,这里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热门的水上运动。等到了湖面结冰的冬季,大批游客就会前往附近的沃格尔(Vogel)滑雪场滑雪。除此之外,公园内还拥有许多瀑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萨维卡瀑布(Savica Waterfall)和派瑞克尼克瀑布(Peričnik Waterfall)。布莱德文特加(Bled Vintgar)天然峡谷由拉迪夫纳河(Radovna River)冲刷而成,是该公园内最热门的景点之一。托尔明峡谷(Tolmin Gorges)海拔180米,是
特里格拉夫国家公园海拔最低、位于最南端的入口。
萨拉热窝市政厅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是波黑标志性的国家地标。这座始建于19世纪的建筑以其折衷的摩尔式建筑风格在周围其他建筑中脱颖而出。在20世纪40年代,它曾作为国家图书馆使用。然而,在1992年对萨拉热窝的围困中,它几乎被完全摧毁,仅剩下部分建筑得以保留。重建这座宏伟的建筑经历了超过二十年的三个阶段工作,如今它已恢复了昔日的辉煌,不仅作为政府大楼使用,还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此外,
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Belgrade)和
波黑的
萨拉热窝(萨拉热窝)也是巴尔干半岛极具魅力的历史名城。
相关文化
文物古迹
摩尔多瓦公国成立于14世纪中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介于
喀尔巴阡山脉和涅斯特鲁河之间的地带,是
基督教世界的东端。该公国定都于苏恰瓦,大公彼得鲁·穆沙特在附近建立了一座石头城堡,即苏恰瓦城堡。在接下来的近200年里,苏恰瓦一直是摩尔多瓦公国大公的主要居住地。城堡在扩建后变得更加雄伟坚固,成为了摩尔多瓦公国政治和军事力量的象征。王室珍宝均存放于此,战乱时王公贵族可在此躲避战火。尽管多次遭受外敌侵袭,但城堡从未被攻破。
考古遗址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地处阿尔巴尼亚西南部的海角,紧邻萨兰达市、与希腊
隔海相望。该遗址于1992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随后在2000年,阿尔巴尼亚政府设立了布特林特国家公园。据记载,早在公元前8世纪,已有人在此居住,这里曾是古代伊庇鲁斯王国的一座城市。公元前4世纪,城市发展达到鼎盛,成为重要的海运、商贸基地和人口聚居地。当时,城内的主要建筑为剧院、市场和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
古罗马统治期间,古城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建,先后落成3处巨型喷泉、公共浴室和以精美的马赛克装饰的体育场和水神殿。然而,公元3世纪的一场地震摧毁了布特林特的大部分建筑。直到20世纪初,意大利考古学家才对其展开了一系列的发掘活动。
戴克里先宫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北部,被认为是最壮观的罗马废墟之一,是
克罗地亚斯普利特的主要景点。如今,它已成为斯普利特的老城区,其中分布着众多商店、咖啡馆、餐馆和公寓。白天,人们常能听到宫中传来的音乐。当夜幕降临,宫殿被点亮,则更显韵味。
圣萨瓦教堂位于巴尔干半岛中部的贝尔格莱德,是一座著名的
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其坐落在Vračar高原上,享有城市和自然景观的美丽而壮丽的景色。教堂所在的位置被认为是1595年圣萨瓦遗体被焚烧之处。
赫尔采格·圣杰潘要塞位于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尽管民间传说称这座堡垒的建造者是斯捷潘·武克希奇·科萨查(Stjepan Vukšić Kosača)公爵,但历史上这座堡垒的建造时间早于他的生活时期。要塞建筑群由两部分组成:中心塔“赫尔采古萨”建于14世纪末或15世纪初,外围墙呈不规则多边形,而大型塔楼则建于1472年之后的奥斯曼帝国时期。在1477年之前,这座城市落入土耳其人手中,这座堡垒成为了一个强大的边境要塞,被改造成军营,并配备了所有必要的附属设施。然而,自1835年后,该要塞便失去了其防御和战略作用。
帕特农神庙(
希腊语:Παρθενώνας)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希腊雅典卫城上,坐落在古城堡中心的
石灰岩山岗上。它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矗立在卫城的最高点。如今庙顶已塌,
浮雕剥蚀严重。公元前五世纪其被用于供奉
雅典娜。它的雕塑造诣被认为是希腊古典艺术的高峰,是
古希腊文明的象征。这座神庙是为了感谢希腊人在希腊-
波希战争中战胜
波斯帝国入侵者而建造的。与大多数神庙一样,
帕特农神庙也曾是城市的财政库房。它取代了更古老的
雅典娜胜利神庙,后者被历史学家称为“前
帕特农神庙”或“旧帕特农神庙”,并在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入侵时被摧毁。自1975年以来,希腊政府为保护残存的文物遗迹并确保其结构的完整性,对神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巴尼亚的传统复调音乐,可分为两种主要风格:北阿尔巴尼亚黑格斯人(Ghegs)的表演风格,居住在阿尔巴尼亚南部的来布斯人(Labs)的表演风格。申报书主要指南阿尔巴尼亚托斯克斯人(Tosks)和来布斯人的平行复调音乐。“Iso”一词所指的形式与拜占庭教堂音乐“ison”有关,特指低音声部,即伴唱复调。这种低声部有两种表演方式:在托斯克斯人中,常用“唉”这一衬词使低音持续不断,并采用错位呼吸法;而来布斯人的表演中,低音有时采用带节奏的音调,伴随歌词演唱。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复调各不相同。二声部平行复调是
阿尔巴尼亚复调音乐中最简单的形式,流行于整个南阿尔巴尼亚地区。平行复调主要由男性表演,但也有少数女歌手。这种音乐广泛应用于各类社会活动,如婚礼、丧葬、丰收庆典、宗教仪式以及节日庆典,如著名的阿尔巴尼亚民俗节日“吉若卡斯特拉”(Gjirokastra)。作为歌唱形式,阿尔巴尼亚的复调包括三部分:两个独唱部分,一个旋律部分和伴随合唱低声部的对位旋律。较少见的四部歌唱结构,仅见于来布斯人的音乐。这一形式同样包括两个独唱部分,但由双低音声部伴唱,一个合唱部分和一个独唱段落。独唱部分的结构因低声部演唱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但两种低音类型存在大量的变化结构,特别是持续音的风格,它流行于这一音乐种类所有的表演团体中。过去的几十年,逐渐增加的文化旅游以及研究团体对这一特有民族传统不断增长的关注,为
阿尔巴尼亚平行复调的复兴做出了贡献。
姜饼制作的传统在
中世纪出现在
欧洲的一些修道院,并在克罗地亚成为一种工艺。姜饼工匠也制作蜂蜜和
蜡烛,他们在克罗地亚北部地区工作。制作姜饼的过程需要技巧和速度。所有制造商的食谱都是一样的,使用面粉、糖、水和
碳酸氢钠,外加必需的香料。姜饼被做成模具,
烘焙,干燥,涂上可食用的颜色。每个工匠都以特定的方式装饰姜饼,通常是用图片、小镜子、诗句或信息。姜饼心是最常见的图案,通常是为结婚准备的,上面装饰着新婚夫妇的名字和结婚日期。每个姜饼制造商都在特定区域内工作,不会干扰其他工匠的工作。几百年来,这种手艺代代相传,最初传给男性,但现在传给男性和女性。姜饼已经成为
克罗地亚人身份最易辨认的象征之一。如今,姜饼制造商是当地节日、活动和集会的重要参与者,为当地人提供了身份认同感和连续性。
特色建筑
巴尔干半岛地区主要的建筑风格之一为
拜占庭式建筑。拜占庭的教堂格局分为三类:巴西利卡式、集中式以及
希腊十字式。教堂多用
花岗石和
大理石修建,内部装饰则采用彩色
大理石大理石、
陶瓷锦砖和
琉璃砖。拜占庭建筑对东欧的宗教建筑有很大影响,在
俄罗斯、
乌克兰、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希腊等国都可以见到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此外,拜占庭建筑对西亚和
伊斯兰建筑也产生过影响,其中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各国清真寺中常见的拜占庭式中央穹窿,以及清真寺内部对于光线的处理手法。
拜占庭式建筑于4世纪至6世纪进入兴盛期,建筑作品大多仿照古罗马式样主要的建筑包括
伊斯坦布尔市(现称伊斯坦布尔)的城墙、城门、宫殿、广场、拱门、高架水道、跑马场、公共浴场和蓄水池,以及教堂。
基督教成为国教后,拜占庭的教堂建筑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至公元6世纪最终出现了空前壮观的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
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是由
小亚细亚半岛建筑师Anthemius of Tralles和Isidore of Miletus共同设计的的,是东正教最中心的教堂,属于
拜占庭式建筑的巅峰作品。
美食文化
巴尔干半岛美食是一种区域美食,它融合了欧洲和西亚的美食风格。
巴尔干半岛美食的主要特点体现在食物的多样化、浓郁的口感以及辛辣的调味。腌制蔬菜和小辣椒是常见的食材。菲达奶酪也是一种受欢迎的食材。菜肴经常使用酿蔬菜,例如用酿藤叶制成的萨尔玛(sarma)。同样,用茄子或土豆制成的穆萨卡(moussaka)也是一道经典菜肴。许多菜肴都配上了被称为kajmak的浓奶油,而
鸡蛋和
柠檬酱也是常用的调料。在甜点方面,果仁蜜饼和酥糖都是巴尔干半岛的特色,而在饮料方面,水果白兰地则是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半岛美食的烹方法独特,其中sač是一种常用的烹饪工具,它是一种覆盖着热煤或灰烬的烤盖,这种烹饪技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巴尔干半岛美食特征源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它提供了丰富的食材资源。同时,巴尔干半岛的许多菜肴和食谱都使用相似的词汇,这反映了该区域美食文化的共同特征。在餐厅中,高级菜肴往往最能体现巴尔干半岛美食的共同特征。然而,在家庭中,饭菜则更多地反映了该美食的地域差异,包括一系列从北欧和
地中海到
中东的美食元素。巴尔干半岛的不同民族都根据自己的传统和口味对美食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因此同一道菜在不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配料和制作方法。例如,在北部地区,巧克力、蛋糕和甜食备受欢迎;而在南部地区,海鲜、蜂蜜糖果和意大利面等食材则更加常见,这体现了该地区地中海风格的美食特色。
葡萄酒文化
斯洛文尼亚因为历史上有
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而拥有葡萄园。罗马人很快发现了古老的斯洛文尼亚
葡萄酒清新、活力十足,这与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
西班牙、
希腊厚重的葡萄酒风格截然不同。
中世纪的时候,讨伐的军队在奥莫兹(Ormoz)周围的山村停驻,在品尝当地的
葡萄酒后,他们把这些葡萄酒重新命名为
耶路撒冷王国(Jeruzalem)。现今耶路撒冷奥莫兹(Jeruzalem Ormoz)在斯洛文尼亚葡萄酒中起了显著的作用。在
奥匈帝国时代,教堂在斯洛文尼亚葡萄酒生产中起了促进作用。
奥地利和
匈牙利确保了
斯洛文尼亚葡萄酒的黄金时代,接着这个鼎盛时期被根瘤蚜风暴终止。20世纪,斯洛文尼亚葡萄酒虽然没有达到它潜在的水平,但确实存留了下来,甚至在国际市场上也存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国际
葡萄酒事件之一发生在斯洛文尼亚的首都
卢布尔雅那(Ljubljana)并持续了45年之久,全世界人都因此而敬佩斯洛文尼亚人的执着与坚持。
斯洛文尼亚葡萄酒法律非常复杂、严格,要比大多数控制生产和销售的
欧洲法律涉及面广,比如,不允许在优质葡萄酒(Vrhunsko Vino)里添加糖,只能在不好的年份才允许在低端葡萄酒里适量添加;尽管酸可以作为
防腐剂(例如
柠檬酸)加到日常餐酒中,但不允许采用
化学方式降酸或加酸(使得
葡萄酒更加新鲜);
斯洛文尼亚葡萄酒不允许在斯洛文尼亚以外装瓶,散装出口受到严格禁止。当然,严格的法律并不能杜绝将酒运往国外储存和分装诸如此类事件的发生。
斯洛文尼亚这个小国有着不少于14个不同的葡萄酒产区,其中3个主要的产区为普莱摩捷、波达瓦捷和波撒瓦捷。
克罗地亚虽然不是个很大的国家,但有着650平方千米的
葡萄种植面积,主要由数量相对多的小地区组成。克罗地亚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大的葡萄酒产区:内陆和海岸地区(包括岛屿),其中海岸地区是克罗地亚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区。
在伊斯的利亚半岛地区的普若伊克和若维吉生产的优质
葡萄酒由马尔维萨葡萄酿制。这些
干白葡萄酒清新、果香浓郁,和鱼、贝类搭配很美味,是当地受欢迎的龙虾的极好搭档。饮用温度:10~12℃。埃斯特瑞(Istra)也有让人感兴趣的红
葡萄酒,首选应该是特仁(Teran)葡萄酿制的葡萄酒。来自伊斯的利亚半岛的美乐也不错,但缺少个性。
统计显示
保加利亚已经在
葡萄酒产业的现代化应用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新的
法国葡萄品种,例如
赤霞珠、
美乐、苏维浓和
霞多丽已经被成功栽种。廉价易饮的
葡萄酒在这里的生产量很大,他们通过营销征服了欧洲市场。问题是保加利亚葡萄酒较为沉闷,缺少自己的个性。尽管保加利亚的葡萄酒酿造历史悠久,本地的葡萄品种比如帕米德(Pamid)、玛韦如德(Mavrud)、米尼克(Melnik)、咖姆则(Gamza,红)、尔卡兹特利(Rkatziteli)、米斯克特(Misket)和蒂米阿特(Dimiat,白),也可以酿造出不错的葡萄酒。目前的状况,并不是
保加利亚人不乐意地去卖较好质量的珍藏级
葡萄酒,而是因为公众已接受了保加利亚葡萄酒的便宜,较贵的葡萄酒卖起来就很难。
1978年后保加利亚有了关于葡萄酒质量和原产地概念的
欧洲体制的葡萄酒法律。标准的葡萄酒能与
法国的日常餐酒媲美,这些保加利亚“乡村葡萄酒”通常有着不错的质量。“原产地保护(Origine Geographique Declaree)”对应法国的“优良地区餐酒[Vins Delimite de Qualite Supericure(vDQS)。对这些定义的
葡萄酒产区有更高的质量要求。“产区控制(Controliran Region)”对应着“法国AOC”,保证了原产地,但不一定就是最好质量的葡萄酒。在酒标上添加“珍藏级(Réserve是较好质量葡萄酒的保证,这表明葡萄酒是精选的且在小
橡木桶里陈酿。
参考资料
Balkan.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2023-10-11
阿尔巴尼亚揽胜.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2023-11-06
克罗地亚.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2023-06-19
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0-07
克罗地亚.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