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绰号“
西奥多·艾克”(Ike),
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
五星上将、政治家、军事家。
艾森豪威尔出生于一个德裔移民家庭,1915年6月毕业于
美国军事学院,进入步兵团服役,之后相继在美国指挥参谋学院和
陆军大学学习深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艾森豪威尔参与
装甲部队的训练工作,之后长期在陆军中担任参谋,1933年他担任陆军参谋长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的副官,后跟随麦克阿瑟去
菲律宾任助理军事顾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艾森豪威尔任陆军参谋部战争计划处长、作战处长。1942年被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任命为欧洲战区
美国军队司令,同年11月起先后任
北非和
地中海盟军总司令,指挥盟军在北非、
西西里岛和
意大利本土登陆。1943年12月,任
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并于次年6月指挥美英盟军横渡
英吉利海峡,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诺曼底登陆。随后率军向
德国本土进军,12月晋升
五星上将。德国投降后艾森豪威尔相继担任
美国驻德国占领军司令、美国 陆军总参谋长。1948年2月退役后,艾森豪威尔任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后于1950-1952年出任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3-1961年他连续担任两届
美国总统,任内先后出访
意大利、
希腊、
西班牙等
欧洲国家,并在巴黎出席美、英、法、西德等西方国家政府首脑会议,他意在协调西欧各国内部矛盾,加强对这些国家的控制,统一西方各国对
苏联的政策,并间接胁迫他们扩充军备以对抗苏联。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在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因心脏病去世,享年79岁。
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期间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后又曾组织
东南亚条约组织,提出控制
中东的“
艾森豪威尔主义”;同时
经济政策上实施折衷调和的“中间道路”,颁布《
1964年民权法案》以缓和国内种族矛盾,并出台《兰德勒姆-格里芬法》以缓和
劳资矛盾且维护工人利益;外交上艾森豪威尔推行缓和的冷战政策,对东南亚、非洲、西欧等国家进行经济和军事援助,统一资本主义阵营以对抗
苏联。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890年10月14日,艾森豪威尔出生于美国
得克萨斯州丹尼森市的一个普通门诺教家庭,其先祖是生活在莱茵地区的德国人,后于18世纪40年代为躲避教会侵害而移居美洲大陆。1891年冬天,艾森豪威尔一家移居
堪萨斯州州
阿比林市,父亲戴维·艾森豪威尔在贝尔·斯普林斯乳品厂当机修工,母亲艾达·斯托佛则在家相夫教子,艾森豪威尔有兄弟六人,他在家中排行第三,他从小受到严格的
家庭教育,但自身性格活泼好动。1900年秋,艾森豪威尔进入
阿比林小学就读,期间他对拼写比赛、算术以及课外活动产生不小的兴趣,同时也崇拜英雄和渴望冒险,四年后艾森豪威尔顺利进入阿比林中学,期间他的各科成就都比较优秀,他还就喜欢阅读近代美洲和
欧洲军事史,因此历史课成绩尤为出色。之后艾森豪威尔因腿伤而耽误一年学业,直到1909年5月才从阿比林中学毕业。
投身军校
1910年6月,艾森豪威尔在暑期打工期间结识埃弗雷特·斯维德·赫兹利特,并在其鼓励下报考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但由于自身家庭条件有限,而只能委托地方知名人士致信
布里斯托尔议员推荐自己。同年10月份,艾森豪威尔在军官学校的入学考试中成绩优异,而获得海军学校的入学资格,但艾森豪威尔在11月初接到了
美国军事学院的提名,权衡利弊之下选择报考西点军校。1911年1月,艾森豪威尔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入学考试,正式被西点军校录取。在西点军校就读期间,艾森豪威尔曾参加学校的橄榄球队,多次在橄榄球比赛中获胜,因而被《
纽约时报》评为
美国东部球队中最优秀的中卫之一。同时艾森豪威尔还认真学习军事历史知识、武器装备的使用、陆军的组织习俗等内容,最终他于1915年6月12日毕业,并被西点军校考试委员会授予美国
少尉军衔,后被派往距
堪萨斯州不远的
休斯敦港口服役。
军事生涯
一战期间
1915年9月15日,艾森豪威尔抵达服役地休斯顿萨姆堡后不久,受圣休斯顿堡要塞司令弗雷德里克·丰斯顿的邀请担任皮科克私立军事学院的橄榄球队教练,同年冬天,美国政府派将军
约翰·潘兴(John Joseph Pershing)远征
墨西哥,艾森豪威尔向陆军部申请参战但遭到拒绝,反而被派到
美国国民警卫队的边境军团中担任训练工作。1916年,美国政府开始备战第一次世界大战,陆军部将艾森豪威尔调到新成立的陆军正规团——第56步兵团担任军需官,同年7月1日,艾森豪威尔为随时准备参战而提前与富商约翰·杜德的女儿结婚,同一天他被授予中尉军衔。
1917年4月6日,
美国宣布参加
第一次世界大战,将军
约翰·潘兴于同年6月率领
美国军队前往法国作战,艾森豪威尔仍然申请参加潘兴的
中国远征军但再次遭拒,上级安排艾森豪威尔以上尉军衔在圣安东尼奥训练第56步兵团。直到1917年年底,艾森豪威尔先后担任
佐治亚州奥格尔索普港的军官训练营教官、堪萨斯莱文
福和市的陆军后勤学院培训军官。1918年2月,莱文
福和市的任务结束后,艾森豪威尔被派往
马里兰州的米德兰军营任指挥官,参加组建美军第一批
装甲部队的工作。同年6月17日至10月14日,艾森豪威尔先后被授予
少校和
中校军衔,并被晋升为坦克军团团长。
长期服役
深造进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于11月18日去法国指挥一支装甲部队的任务自动取消,之后他被迫负责数千名士兵的复员和善后工作,次年为表彰艾森豪威尔训练米德兰兵营的功绩,艾拉·韦尔伯恩
上校提名授予艾森豪威尔优秀军功
勋章,但艾森豪威尔的军阶因战后
美国军队缩减而下降。1920年8月,艾森豪威尔恢复少校军衔并维持少校衔长达十六年。1922年,艾森豪威尔被派往
巴拿马共和国运河区,担任第20步兵旅指挥官福克斯·康纳
少将的助手,在康纳将军的严格要求下,艾森豪威尔阅读了大量的军事、历史方面的书籍,熟练地掌握了准备和发布命令的技术。
1924年,康纳被调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担任陆军参谋长的首席副官,艾森豪威尔被重新派回米德兰军营担任橄榄球教练,后又被调入副官署署长办公室,并被派到
科罗拉多州去负责招募新兵,期间被康纳少将推荐进入利文
福和市参谋学院学习。1926年6月,艾森豪威尔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指挥参谋学院毕业,之后康纳少将把他推荐给
欧洲作战纪念委员会主任
约翰·潘兴,潘兴委派艾森豪威尔编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手册,并限期六个月完成,艾森豪威尔在弟弟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后潘兴推荐他进
莱斯利·麦克奈尔陆军大学深造。1928年,艾森豪威尔从陆军大学毕业后,被派往法国巴黎出差一年,次年11月艾森豪威尔一家返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后,艾森豪威尔被安排在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制定下一场战争中美国工业和人员的动员计划。
陆军参谋
1930年底,艾森豪威尔向美国陆军参谋长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提交陆军部的秘密动员计划,其中包括义务兵役、价格控制、对外贸易、控制民用工业等,该计划获得麦克阿瑟的欣赏。1932年夏季,艾森豪威尔劝说麦克阿瑟停止镇压请愿的退伍军人,并于次年2月调任麦克阿瑟的私人助理,负责起草信件、讲演稿并准备参谋长的年度报告。1935年9月,麦克阿瑟的参谋长任期已满,艾森豪威尔陪同麦克阿瑟前往
菲律宾马尼拉,在菲律宾期间艾森豪威尔参加了组建空军、建立军事学校、组织城市居民进行军事训练、制定岛国的国防计划等活动,并于次年7月1日晋升为
中校军衔,但他因军费问题多次与麦克阿瑟产生分歧和争执,因此艾森豪威尔曾多次向麦克阿瑟请辞回国,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意图留下艾森豪威尔为他起草演说、文件和报告,并担任与
菲律宾总统奎松之间的联络官。
二战期间
回国备战
1939年9月,
阿道夫·希特勒命令
德军波兰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爆发,艾森豪威尔于次年2月回国后开始备战,同时他被派到驻
加利福尼亚州的第15步兵团担任副团长,并兼第一营营长帮助训练新兵,经过艾森豪威尔的严格训练,原来美国陆军的13000名军官达标。1940年11月,艾森豪威尔被陆军参谋总长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将军派往路易斯堡,并担任驻军第三师师长汤普森的参谋长,次年他又先后担任第9军参谋长、第3集团军参谋长等职,同时又被晋升为
上校军衔。1941年8、9月,美国陆军在路易斯安纳举行军事演习,演习期间艾森豪威尔为第3集团军制定计划,第3集团军包抄并逼退第2集团军而最终获胜。
前往英国
1942年初,艾森豪威尔参加
英国首相
温斯顿·丘吉尔等人主持的阿卡迪亚会议,会后马歇尔让艾森豪威尔起草一份具体的作战计划。同年3月9日,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推荐艾森豪威尔晋升为
少将,不久艾森豪威尔和他的参谋人员起草代号为“围捕”的计划,计划要求美英两国出动5800架作战飞机,48个步兵师和
装甲师,在1943年4月1日对塞纳河口东北,
勒阿弗尔和布仑之间的一段法国海岸进行攻击。1942年5月23日,艾森豪威尔为“围捕”计划的顺利实施,而启程前往
英国进行实地考察,期间艾森豪威尔与
英国军界人士进行广泛的接触,回国后他拟定出一份关于
欧洲战场作战计划的报告,同时他向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表示可在英国设立司令部并派司令官前往。本来艾森豪威尔建议由马歇尔的副手麦克纳尼将军担任司令官,但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最终命艾森豪威尔出任欧洲战区
美国军队总司令,之后艾森豪威尔带着
克拉克将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秘书沃尔特·史密斯将军、海军上校哈里·C·布彻等人前往
伦敦,在伦敦期间艾森豪威尔严格训练士兵和军官,致使军队与伦敦市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1942年7月7日,美国政府授予艾森豪威尔
中将军衔,此时他已经是美军16名中将之一。
登陆北非
1942年7月12日,
美国参谋总长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等人飞抵伦敦,研究尽早开辟第二战场之事,后马歇尔在美国高级将领会议上和艾森豪威尔主张强渡
英吉利海峡,在法国港口瑟堡对
德军发动进攻,并由艾森豪威尔负责拟定进攻的“大锤”计划。但“大锤”计划遭到
英国方面的不满,英国方面主张实施“火炬”计划即1942年英美联军进攻法属北非,之后英美双方同意让艾森豪威尔担任“火炬”计划的总指挥,力图彻底消灭北非的德意军队,以控制
地中海并巩固
中东,同时决定在同年11月8日于北非的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登陆,将临时司令部设在
直布罗陀海峡。战役开始后直到11月11号,驻守阿尔及尔、卡萨布兰卡等
法军向盟军投降,盟军登陆
北非的行动进展得相当顺利。11月13日,艾森豪威尔在阿尔及尔会见
弗朗索瓦·达尔朗,并与之签署“达尔朗协议”,该协议任命达尔朗担任北非高级专员,但该协议遭到英美上层社会的不满。
1943年1月,艾森豪威尔应邀参加
卡萨布兰卡会议,会议结束后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这是此时
美国军队中最高的军衔,同时艾森豪威尔被委任继续指挥“火炬”行动,并指挥
英国伯纳德·蒙哥马利率领的第8集团军,直到1月底盟军在北非共拥有50万兵力,艾森豪威尔准备在北非与
德军元帅
埃尔温·隆美尔展开较量。同年2月,艾森豪威尔获悉
德国将领冯·阿尔尼姆得到隆美尔的增援,于是他下令在卡塞林山口集中力量攻击隆美尔,但美军指挥官没有听从艾森豪威尔的命令,致使卡塞林山口被德军顺利攻占。为扭转
突尼斯的局面,艾森豪威尔将厄内斯特·哈曼
少将调来担任第2军副军长,
M60主战坦克担任第2军的军长,同年3月下旬至4月英美联军对突尼斯发起进攻,
英国第八集团军由南向北进行突击,英美联军由西向东发起进攻,直到5月盟军相继攻占突尼斯和
比塞大,
轴心国在突尼斯的残余部队全部投降,艾森豪威尔统率的盟国军共俘虏27.5万轴心国士兵。
西西里作战
1943年5月11日,
温斯顿·丘吉尔第三次访问
乔治·华盛顿,并与富兰克林·罗斯福商议决定实施
英国进攻
西西里岛的计划,之后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在1944年横渡海峡并进军欧洲大陆,艾森豪威尔被委派实施代号为“哈斯基”的西西里作战计划。在艾森豪威尔“肉馅行动”的策划下,
阿道夫·希特勒中计并下令在西西里岛留下2个
德国师,其他的兵力在6月30日前全部调往
撒丁岛和
希腊。
西西里王国战役从同年7月10日开始,
伯纳德·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
美国第1步兵师相继登陆并与
德军在西西里岛激战,直到8月16日盟军
M60主战坦克占领西西里首府
墨西拿城,德军于次日从西西里岛撤至
意大利本土的南部,“哈斯基”的西西里作战计划基本实现。不久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倒台,军队首脑巴多格·利奥组织新政府,艾森豪威尔为向意大利政府施加压力,于9月3日凌晨命令英国第8集团军强渡
墨西拿海峡并进军意大利,巴多格·利奥最终屈服并与盟军秘密签署停战协定和投降协议。
诺曼底登陆
1943年11月29日,美、英、苏三国政府的军事首脑在
德黑兰召开会议,商议实施开辟
欧洲第二战场的作战计划,并将“霸王”行动的发起日期定在1944年5月,同时还决定从
意大利抽调部队,在法国南部实施两栖登陆作战,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最终于12月2日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担任“霸王”行动的总指挥。1944年1月,艾森豪威尔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飞到
伦敦,并着手组建盟国远征军司令部,将美英两国的高级军官安排在重要职位上,此外艾森豪威尔采纳教授索利·朱克曼的建议实施“运输”计划,准备投下76000吨炸弹轰炸包括法国和
比利时在内的70多条铁路以及桥梁,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也将
地中海的
登陆艇调给艾森豪威尔使用。之后盟军经过商议将横渡
英吉利海峡和登陆时间定在6月5日,为便于成功登陆,艾森豪威尔曾多次派情报人员去法国西北部勘察,最终因
诺曼底登陆利于输送部队和物资且
德军力量较弱而将之选为登陆地点。
在登陆的前一周内,艾森豪威尔命令盟国空军轰炸诺曼底和
加来地区,以摧毁德军的运输线、海岸炮兵阵地等军事设施,直到登陆作战前夕盟军有39个师的兵力,海陆空三军及后勤人员总数约288万人。1944年6月6日早晨4点15分,艾森豪威尔为“霸王”行动调动了8000架
战略轰炸机、4000多艘
登陆艇、284艘军舰以及其他舰艇,登陆的士兵开始出发并在诺曼底地区的斯沃尔德、朱诺、果耳德、
犹他州和奥马哈五个
海滩登陆,直到6月12日,盟军登陆士兵经过激战基本上占据诺曼底地区,艾森豪威尔陪同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英国国王等人乘坐
驱逐舰前往
诺曼底登陆视察,并登上奥马哈滩头阵地。盟军在5个海滩成功登陆后,相继占领
卡昂、瑟堡、科蒙、圣洛和来赛等地,并在西欧大陆建立稳固的战线,同年7月艾森豪威尔下达“眼镜蛇”计划的战斗命令,以
美国军队为主的进攻并在瑟堡和奥恩河口之间建立可靠的滩头阵地,继续向
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
1944年7月31日,美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向南推进60公里并抵达
塞纳河地区,至此“
眼镜蛇属”计顺利完成,诺曼底登陆战役出现重要转折。为乘胜扩大战果,艾森豪威尔于同年8月1日将
M60主战坦克紧急调到欧洲战场,巴顿指挥第3集团军挥师向西攻打
布列塔尼半岛,并在法莱兹战役中大获全胜。8月21日,艾森豪威尔下令出兵
解放巴黎,并派遣将军雅克·勒克莱克统率法国第2装甲师、美军第4师、英军的一支分遣队进入巴黎,最终法国巴黎于1944年8月25日彻底解放,巴黎解放标志着
诺曼底登陆的结束,之后艾森豪威尔因功荣升为陆军
五星上将。同年12月16日,
阿道夫·希特勒下令
德军在阿登地区展开反攻,美国第8军被德军击溃,为彻底粉粹德军的反扑,艾森豪威尔于1945年1月命令盟军对德军进行大规模的攻击,
M60主战坦克、布雷德利纷纷开始攻击德军,直到1月29日盟军取得
阿登战役的胜利。同年3月,艾森豪威尔下令盟军冲破齐格菲防线,肃清
莱茵河以西的德军,之后强渡莱茵河并合围鲁尔地区的德军。从4月15日至5月8日,艾森豪威尔指挥盟军向德国柏林发起总攻,德军节节败退最终投降,之后艾森豪威尔应邀参加
波茨坦会议并访问
苏联。
战后任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艾森豪威尔先后担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美国陆军部总参谋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职。1947年2月被
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授予代表卓越军功的橡叶勋章,之后应邀担任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艾森豪威尔在哥伦比亚任职时组织“全美议事会”,召集学者、党派代表、企业家、劳工一起研究全国性问题,业余时间指导哥伦比亚大学橄榄球队,还把有关战争的原因、后果等纳入学院研究的课题,此外他还开始撰写回忆录,后于1948年出版《回忆录·远征欧陆》第一版。1950年秋,艾森豪威尔从哥伦比亚大学辞职,并于同年12月担任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统帅部最高司令官,期间艾森豪威尔与北约各成员国商议决定实施“普利文”计划,明确规定允许
德国建立一支规模不得大于师的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归入北约组织的部队;同时还规定德国的兵员不得超过整个北约部队人数的20%,而且这支部队的军官由法国人担任。
总统生涯
由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艾森豪威尔的声望逐渐上涨,
美国国内对其竞选总统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国民主党和
美国共和党都想让他作为自己党派的代表参加竞选,其中
哈里·S·杜鲁门总统为让艾森豪威尔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身份参加竞选,多次派原驻
苏联大使约瑟夫·戴维斯去说服艾森豪威尔。1952年5月1日,艾森豪威尔征得
白宫的同意,解除他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职务,并将作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同年6月7日至12日,美国共和党在
芝加哥举行全国代表大会,艾森豪威尔与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威廉·塔夫脱被提名为总统候选人,此后艾森豪威尔前往南方开始他的竞选活动,为自己当上总统宣传造势,直到11月4日艾森豪威尔以55.5%的选票击败
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史蒂文森,当选为
美国第34任总统,结束了
美国共和党20年没有执政的局面,让共和党在国会中占到多数并控制了参议院。
1953年1月12日,艾森豪威尔在纽约科默多大旅馆主持美国历史上首次就职前的
内阁会议,之后他于20日前往
白宫参加总统就职典礼并发表演说,演讲中艾森豪威尔在国内政策方面主张增加
最低工资、扩大社会保险,并在外交政策上推动实现和平局面。正式入主白宫后,艾森豪威尔任命
约翰·杜勒斯担任国务卿,
亚当斯担任总统助理,其他内阁成员均得到适当的安置。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后极力奉行扶蒋反华的政策,并在
台湾海峡加紧部署扩大侵略战争,不久
美国国内出现声势较大的反战运动,民众纷纷请愿要求停止
朝鲜战争,于是艾森豪威尔为避免美国陷入被动而决定与中国谈判停战。1954年12月2日,艾森豪威尔和
蒋介石在
乔治·华盛顿公开签订《
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次年艾森豪威尔为避免蒋介石的海军被解放军消灭,于是命令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和其他美国部队“协助”蒋介石的军队,从南鹿、大陈等海岛撤退到
台湾省。
1956年,艾森豪威尔再次竞选获胜,他得以连任总统。次年3月9日,美国控制埃及的“杜勒斯计划”失败后,艾森豪威尔为控制
中东而签署对中东的新政治纲领,即后世著名的“
艾森豪威尔主义”,该政策主张同
黎巴嫩进行经济合作,并给他们经济、军事上的援助,同时还决定必要时出兵保护中东免受“
共产主义侵略”。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
金门县和
马祖列岛,致使
中国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不久艾森豪威尔宣布
美国将准备承担
台湾省空防、提供护航,之后他下令从第六舰队调出两艘
航空母舰,尽快驶过
苏伊士运河加入在
台湾海峡的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但美国军舰护航的国民党补给舰队抵达金门
料罗湾港口时,遭到人民解放军的炮击,最后美国军舰独自撤退。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艾森豪威尔开始着手筹备裁军,削减国防开支,之后艾森豪威尔签署了对
古巴实行经济制裁的法案,同时还扬言要对古巴采取军事行动,但此举招致
苏联的不满并致使美苏关系恶化。
晚年与逝世
1960年11月8日,
美国民主党候选人约翰·肯尼迪击败尼克松,当选为
美国第35任总统,艾森豪威尔自动离任并于次年1月17日晚通过广播、电视向美国人民发表告别演说,不久国会通过特别法案规定,艾森豪威尔卸任后重获他在1952年辞去的
五星上将军衔,作为退休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每年有2.5万美元退休金和5万美元办公费。1961年1月底,艾森豪威尔重回
葛底斯堡的农场,并与妻子共享晚年,期间艾森豪威尔还租了305英亩的土地,在土地上种植大量的草料,并饲养上百头良种安古斯牛,还种植玉米、
大麦、大豆、燕麦和高粱等农作物。半年以后,在双日出版社高级编辑塞缪尔·S·沃恩和儿子约翰的帮助下,艾森豪威尔开始撰写《白宫岁月》的回忆录,两卷回忆录分别于1963年、1965年出版。1969年3月28日,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因心脏病逝世,终年79岁。
为政举措
内政
艾森豪威尔任职总统期间,
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艾森豪威尔在
经济政策上实施折衷调和的“中间道路”,美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总体上虽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增速非常缓慢,直到1957年前后出现“滞涨”和黄金外流的现象,此外艾森豪威尔于1954年通过了在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补助1亿7,500万的法案(Federal-Aid Highway Act of 1954 included $175 million for Interstate System),紧接着在1956年签署了这项法案以及“Highway Revenue Act of 1956”,于是
州际公路赖以发展的法源与基金得以保障。在国内的种族问题上,艾森豪威尔虽然主张黑人应有
选举权,但由于
美国国内南方白人种族势力比黑人强大,因而艾森豪威尔推出相对温和的民权政策,并于1957年颁布《
1964年民权法案》;在国内的劳工政策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执政后提出修改《塔夫脱-哈特莱法》,但未能取得预定的效果,于是艾森豪威尔于1959年出台《兰德勒姆-格里芬法》,官方称之为《劳资报告披露法》,该法律给予工会会员特定的权利,通过促进劳工组织内部的民主程序来保护他们的权益,同时还包括设立联邦调停调解局,通过调停和调解解决劳动争议,因而该法律基本奠定了当代美国的劳资法律体系。
外交
欧洲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
美国的遏制范围延伸至
芬兰等北欧国家,1954年1月由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NSC5403文件,该文件标志着艾森豪威尔对芬兰政策的确立,艾森豪威尔力图以适当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促进芬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增强芬兰对内遏制
共产主义势力,对外抵制苏联政治和经济压力的能力,以此稳定美国全球
美苏冷战的北翼战线,艾森豪威尔任职总统期间还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解决冰岛军事基地及
渔业纠纷问题;在对西欧国家的政策上,艾森豪威尔意图控制或遏制西欧,以增加其在
美苏冷战中的资本,稳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艾森豪威尔曾于1959年8月26日到9月3日访问
波恩、伦敦和巴黎,分别与德英法三国元首阿登纳、
哈罗德·麦克米伦和夏尔·戴高乐会谈,期间艾森豪威尔强调联合西欧国家以对抗“苏共侵略”,同时他也意图让西欧国家听命于自己。同年12月,艾森豪威尔还先后出访
意大利、
希腊、
西班牙等
欧洲国家,并在巴黎出席美、英、法、西德等西方国家政府首脑会议,他意在协调西欧各国内部矛盾,加强对这些国家的控制,统一西方各国对
苏联的政策,并间接胁迫他们扩充军备以对抗苏联。
亚洲
艾森豪威尔上台之后在
田原积极遏制“
共产主义威胁”,其中对中国实行
美苏冷战外交并搞心理战术,同时进行核讹诈和军事威胁,此外由于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内反共声势较大,致使
美国国务院熟悉中国事务的专家被大量撤职,亲蒋反共的院外援华集团对艾森豪威尔的对华外交政策产生影响,艾森豪威尔外交政策的主要制订者和执行者
约翰·杜勒斯也对提出“大规模报复”和“战争边缘”战略。在对
日本的关系上,艾森豪威尔由敦促日本重整军备向促进日本的政治、经济繁荣转变,随着国际形势变化、日本实力的增长,美日关系逐渐对等,艾森豪威尔逐渐倾听日本的呼声,并给予其平等地位;在缅甸问题上,艾森豪威尔上台后为防止缅 甸倒向共产主义集团,积极推动对缅援助,截至1956年底艾森豪威尔政府共向缅甸提供价值数千万美元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除缅甸外的东南亚地区也在艾森豪威尔的援助区域内,他的援助主要集中在
东南亚条约组织成员国,但也渐渐流向一些中立主义国家,艾森豪威尔于1954年提出建立特殊的
亚洲基金以支援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有资金援助、技术援助和粮食援助三种,此外艾森豪威尔还为东南亚提供军事训练和武器。
非洲
艾森豪威尔在对非洲的政策上延续了
哈里·S·杜鲁门的观点,忽视非洲
第三世界的民族主义问题,在非洲殖民地问题上一直强调西欧宗主国的责任,而只对新独立非洲国家进行经济援助,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逐渐重视
共产主义在非洲的威胁,并开始遏制苏联共产主义在非洲的蔓延,并于1960年1月14日出台NSC6001文件,其中设定了对非洲政策的总目标,即“维持该地区的自由世界的定位,并阻止该地区落入共产党控制之下”,要求美国政府就其在非洲地区的活动与计划同西欧殖民宗主国磋商。此外艾森豪威尔上台之后延续了杜鲁门政府在
南非种族问题上的“中间道路”政策,既不赞成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但又以种族隔离是南非国内问题为由,反对
联合国干预和施压,同时扶持南非国内反共反
苏联的力量。在
中非的
刚果危机问题上,艾森豪威尔将遏制苏联的渗透和避免“另一个
朝鲜”作为其主要目标,支持联合国介入并策动刚果政变甚至暗杀政府首脑
帕特里斯·卢蒙巴,但忽略刚果民族主义的发展。
中东
20世纪50年代是
美国进入中东地区的一个关键时期,美国意图加强西方阵营对中东石油资源和战略位置的控制,以便维持西欧复兴和遏制苏联扩张,于是艾森豪威尔担任
美国总统期间引导部分
阿拉伯国家参与其全球遏制战略,并对之进行经济、军事援助,以共同抵御苏联对中东地区的渗透。起初艾森豪威尔对中东阿拉伯国家实施的遏制战略未得到埃及支持,由此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6年3月提出
欧米茄计划,通过采取经济和军事措施削弱、封锁和孤立埃及,迫使
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支持
美国遏制中东,但之后该计划被
苏伊士战争中断实施,同时艾森豪威尔认为诉诸武力只会使中东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更为壮大,于是他于1957年1月5日向国会提出美国关于中东政策的特别咨文,即后来著名的“
艾森豪威尔主义”(Eisenhower Doctrine),该政策主张削弱纳赛尔对
阿拉伯国家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沙特阿拉伯的力量并减少它与埃及的联系,恢复英国在中东的地位并利用其残存的影响为美国服务,同时防止苏联得到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和战略位置。
苏联
1953年初艾森豪威尔就任
美国总统不久,在前任杜鲁门政府的对苏遏制政策基础上谋求和平,艾森豪威尔认为
苏联不会主动发生战争且其对美国的威胁持续存在,他主张美国应该壮大力量以掌控保障和平的主动权,甚至意图同苏联领导人举行会谈。同时苏联最高领导人
约瑟夫·斯大林去世之后,其继任者马林科夫公开表示将谋求和
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合作,于是艾森豪威尔于同年4月16日 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向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发表题为《和平的机会》的长篇演说,其中他表示苏联应主动采取行动以践行其和平倡议,不久艾森豪威尔又通过国家安全基本政策文件即“新面貌”战略,提出“苏联威胁论”和美苏两国的敌对非战争关系,主张
美国壮大经济力量,争取盟国的支持,扩大军事上的威胁并减少外交冲突以谋求和平局势,保证
美苏冷战政策的常态化。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艾森豪威尔开始和
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通信,并最终于1959年在戴维营实现两国首脑会晤。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美国史学家斯蒂芬·安布罗斯评价:“艾森豪威尔是第一个把心理战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常规性重要工具的总统。”
美国史学家杰夫·布罗德沃特评价:“生长于
堪萨斯州保守的小城
阿比林的艾森豪威尔也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行为方式惯于‘似是而非’。”
美国《
纽约时报》评价:“艾森豪威尔是美国东部球队中最优秀的中卫之一。”
美国前陆军少将福克斯·康纳评价:“艾森豪威尔是我所见过的最能干、最忠诚、效率最高的军官之一。”
美国利文
福和市参谋学院评价:“艾森豪威尔是一名有才能和前途的军官。”
美国著名陆军将领
约翰·潘兴评价:“你(艾森豪威尔)恪尽职守,运用非凡的智慧有效地完成了全部工作(
欧洲战争手册),而且在许多细节方面做得非常好。”
美国前陆军参谋总长、五星级
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评价:“(艾森豪威尔)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官,精力充沛、判断力强,在他的同辈中,没有人能胜过他;在下一场战争中,他应立即登上领导岗位。”
美国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艾里克·塞瓦莱德评价:“艾森豪威尔是个思维敏捷、精力非凡的人。”
英国前首相
温斯顿·丘吉尔评价:“历史上这场最复杂、最困难的战役使盟军重返欧洲大陆。我们能够获得胜利,多半归功于能做出重大决定的人。事实证明了艾森豪威尔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他确实令人钦佩。”
美国史学家杜派评价:“艾森豪威尔的豪爽、谦逊、诚实以及他天生的政治嗅觉、战略及组织才能,使他成为理想的盟军司令官。他制定的宽广正面战术(同时也受到过批评),使得盟军内部的争吵降到最低程度。”
人物轶事
1918年,艾森豪威尔在训练坦克营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纪律。有一次,他手下的一些士兵违反军令偷偷去喝酒,经过调查他发现是城里一个酒店老板违反禁令私下卖酒给士兵的。那时卖酒给士兵是被禁止的,艾森豪威尔要求酒店主人以后不要把酒卖给士兵,否则就会采取措施。酒店老板为了赚钱阳奉阴违,艾森豪威尔派卫兵包围酒店,这样酒店没有办法再做生意了。后来,当地议员和酒店老板来到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要求撤兵,遭到他的拒绝,那位议员以要求陆军部撤其职相威胁,但艾森豪威尔并不担心,还表示自己正想到
欧洲去参战。议员确实上访了陆军部,但艾森豪威尔不仅没有被解除指挥职务,反而收到了陆军部部长助理写来的一封表扬信。信上说:他为维护士兵利益所做的不懈努力是值得赞扬的,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人物荣誉
人物作品
后世纪念
总统图书馆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总统图书馆位于美国
堪萨斯州阿比林地区东南第四街200号,此处既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总统图书馆,也有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博物馆、安葬地以及童年故居,是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管理的13个总统图书馆之一。艾森豪威尔自1892年在此生活,直到1911年进入
美国军事学院。艾森豪威尔总统博物馆修建于1962年,后于2018年和2019年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翻修,该博物馆是堪萨斯州八大奇迹之一。图书馆室内收藏艾森豪威尔480份手稿、超过30万张静态照片、数千小时的运动图片胶片、
盒式录音磁带和光盘以及
口述历史笔录,此外还包括25000本书等。
一美元硬币
艾森豪威尔一美元硬币(Eisenhower dollar)是
美国铸币局1971至1978年生产的一美元硬币,硬币正面刻有
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头像,背面是代表登月舱(又名“老鹰号”)、抓有橄榄枝的老鹰在月球上着陆,两面均由弗兰克·加斯帕罗设计。1969年3月28日,德怀特·艾森豪威尔逝世后,和艾森豪威尔同属
美国共和党的、
新泽西州联邦众议员佛罗伦斯·德威尔(Florence Dwyer)提议在新版一美元硬币刻上艾森豪威尔的形象,持相同意见的
密苏里州美国民主党联邦众议员莱昂诺尔·
哈里·沙利文(Leonor Sullivan)还认为,带有艾森豪威尔肖像的一美元硬币发行时间应与肯尼迪半美元相同。直到1971年1月25日,费城铸币局铸出两枚艾森豪威尔一美元硬币原型,但之后由于金属铸币模具破损率很高而又全部摧毁。1971年3月31日,
旧金山冶金化验办事处(今旧金山铸币局)出产了首枚含银40%的艾森豪威尔一美元硬币,硬币表面有之前未经行过的抛光处理,铸币局把生产的第一枚艾森豪威尔一美元呈交
玛米·艾森豪威尔检阅,第二枚送给已故总统和玛米的孙子戴维·艾森豪威尔(David Eisenhower),第三枚则交给戴维的岳父——总统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