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即红色革命歌曲,是指“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各个革命历史阶段广为传唱的革命歌曲,还包括世界各国革命经典歌曲。
中国红歌的主要表现形式为
民俗音乐、城市小调、戏曲曲牌等,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
改革开放新时期。红歌具有艺术性、思想性、政治性、大众性、教育性、时代性的特点,按时间界限,红歌可以划分为
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歌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优秀歌曲。按内容题材,红歌可以分为革命题材的红歌和时代题材的红歌。按产生的方式,红歌可分为改编歌曲、影视插曲、时代原创歌曲。红歌曲调高亢激越、情绪昂扬,风格单纯明快、晴朗飒爽,节奏轻快,简约流畅,易于传唱。
红歌的代表作品有《
团结就是力量》《义勇军进行曲》《
学习雷锋好榜样》《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大海啊,故乡》等。
定义
红色歌曲,即红色革命歌曲,从广义上来讲,指的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 文化工作者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能激发人民的革命精神的歌曲;从狭义方面上讲,指的是自“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各个革命历史阶段创作的以奋斗精神和爱国精神为主题的歌曲。如
中国工农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
社会主义时期和
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健康进步歌曲。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时期人民革命斗争的英雄业绩,军民战斗友谊,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
历史沿革
中国红歌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民主革命时期(1919-1949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年)和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
民主革命时期的爱国主义红歌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五四”运动开展之后,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宣传
马克思列宁主义,组织开展革命活动。革命者和工农群众为了满足革命斗争的需要,创作和编排出许多反映革命内容和历史意义的歌曲,并广为传唱,这类歌曲即“红歌”。同时中国在陆续进行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民族战争的影响下,“红歌”表现出革命战斗性,所以这一时期的红歌又称为革命音乐、革命歌曲,而红歌的创作者大部分是直接参与革命斗争的革命者或工农群众自身。其是用已有的
民俗音乐调通过重新填词而创作,包括歌颂工农革命的歌曲,如瞿秋白创作的《赤潮曲》;依据民歌、童谣进行改编的革命歌曲,如《五一劳动节》《农工歌》;以各个地方的群众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为形式的歌曲,例如爬山调、信天游、飞歌调等;
陕北民歌《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东方红》《秋收》,
内蒙古自治区民歌《鸿雁》《嘎达梅林》《劳工之歌》,山西民歌《刨洋芋》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红歌
1949年10月,新中国宣告成立,广大音乐工作者迸发出“为新中国放声歌唱”的高涨热情,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红色歌曲大部分表现出人民群众热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表达人民群众对新时代的美好憧憬和对祖国的热爱。代表性歌曲有《
歌唱祖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唱毛泽东》《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祖国和平的土地上》《全国人民齐欢唱》等。1956 年,中国已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但从1957年开始,中国出现了反“右倾”扩大化和“大跃进”运动,使得“红歌”的创作受到影响。1960 年,党开始对“左倾”错误进行纠正,次年提出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在“红歌”创作中涌现出许多以激励人民群众努力拼搏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赞扬美好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歌曲,代表性歌曲有《
我们走在大路上》。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文化生活极为匮乏,歌曲成为当时人民群众的生活调剂品,出现《
全世界人民团结紧》《
大海航行靠舵手》《
红星照我去战斗》等优秀歌曲。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红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红歌”迎来了创造高峰期。1978年胜利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被压抑的思想情感得以解放,人们迫切希望接触到色彩丰富、风格各异的优秀歌曲。改革开放时期的“红歌”以抒情风、艺术风、通俗风为主要表现形式,其风格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艺术上更趋成熟与完美,同时在创作中更加关注对人性和情感方面的挖掘。特别是抒情风的“红歌”,其中包含许多为影视剧而创作的歌曲,如《我的中国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音乐人们开始逐步淡化音乐的功利作用,转而关注它具有的娱乐和审美功效。红歌多体现人民群众对党、对
社会主义、对
改革开放的拥护与爱戴之情,以及宣扬和支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社会,赞扬祖国的山川美景、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各民族团结。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多种音乐风格的相互融合,促使“红歌”向着多元化、多风格的方向发展,创作者通过不同视角观察日常生活,从而创作出表现大众生活与人生的音乐作品,如《大中国》《好日子》。
基本特征
艺术性
红色歌曲具有丰富的艺术色彩,其艺术性表现在音乐的感情、旋律、结构等方面。红色歌曲是优秀的作曲家或作词家怀揣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将家国情怀与感想借由歌词和曲调相互融合而创作,再由专业歌者加以演绎。并且红色歌曲善于刻画典型、动人的艺术形象,并不断将产生于革命、建设、改革中的新语融入其中,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红歌曲调高昂,情感真挚,歌词短小且凝练,朗朗上口。在结构上,红歌短小精悍,句子整齐、押韵,句子多为重复,易于增强气势,抒发感情;其创作手法有口头性,集体性,还有浪漫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朴实与豪迈,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例如,歌曲《
保卫黄河》,曲调激昂,歌词振奋人心,刻画了游击队们端起土枪洋枪、挥起大刀长矛,保卫全中国的豪迈壮景。该歌曲体现了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间,中华儿女不是“东亚病夫”,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有着
民族自尊心,不屈服于列强的刀枪之下,有着强大民族凝聚力的英勇民族。
红歌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即崇高与优美的结合。红歌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
长征、抗日战争,
社会主义的建设高潮中,具有藐视一切困难并战而胜之的高昂斗志和革命激情,之外还有纯净、甜蜜的柔情,即优美的审美元素。题材丰富多样,许多红色歌曲是从小调、儿歌、山歌、渔歌、田歌、号子和牧歌等改编而来或重新创作而来,之后红歌在音乐形式上融入西方文化,多以大调式为主,并出现如《
黄河大合唱》 的多声部合唱套曲。
政治与思想性
红歌的思想性是指红歌的政治方向,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思想、道德、信念、理想等方面,其思想内涵体现着时代主旋律和文化方向,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每个时期红歌的政治表达都不尽相同。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年代,红歌服务于人民革命战争、党的政策宣传。在大革命斗争时期,党的领导人利用红歌宣传革命的思想,鼓舞工农反帝反封建,号召工农投身革命的洪流,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而不懈奋斗;在
井冈山市革命斗争时期和中央苏区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红歌进行党的政策宣传,鼓动人民参加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在抗日战争时期,红歌的很多革命歌曲都是鼓舞中国人民,号召中华同胞团结一致抵抗日军的侵略行径;在人民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红歌宣传民主和平的建国主张,让全国人民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在
社会主义的和平建设时期,许多红歌的内容带着政治导向性,其体现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的歌词中,使得人民群众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党的领导的拥护之心。
大众性
“红歌”具有广泛性,即大众性,它的创作、加工、流传是人民群众在革命的生产生活中自然产生的,在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生产生活、休闲娱乐中成长起来,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而且它反映的均是军民生活作风及健康的口头文学,歌词质朴、节奏感强。“红歌”的语言具有口语化、生活化,满足普通百姓的文化需求,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并在民间得到广泛的传唱。
教育性
红歌具有深刻的历史教育性,许多红歌深刻地反映着中国革命的历史以及
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能够给人们深刻的历史教育。通过传唱红色歌曲,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荣事迹,有助于青年人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缅怀中国革命先烈,继承发扬他们为民奋斗、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有助于青年人更好地了解党的领导权的由来,客观地评价党的领导,减少对党的偏见,从而更自觉地拥护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时期所创作的红歌反映着
改革开放之后的奋斗历史,歌颂党的领导、工人阶级、新生活的到来,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新生活来之不易,继而发扬先辈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同时人们也通过传唱红歌来增强凝聚力,更好地教育广大群众热爱祖国、人民、党,让更多的人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的领导,积极推动
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
时代性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红歌文化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与时代主题是不一样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红歌的时代特点主要是反侵略、反殖民,歌颂中国人民奋勇杀敌、英勇无畏,保卫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歌词内容发生了转变,主要以歌颂为主,体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改革开放时期,体现的是歌颂改革开放和祖国新面貌,并且出现的追求审美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实用功能全方位发展、多样化并存的音乐功能观,使广大音乐创作者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和宣扬文艺、音乐的审美作用。如中国处于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时期,其时代主题是中国梦。
分类与形式
分类界限
按时间界限,以
新中国成立为界限,可以把红歌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歌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优秀歌曲。新中国成立以前主要就是在中国各个革命历史时期传唱的革命歌曲,例如大革命时期的《
国民革命歌》《工农兵联合起来》《国际歌》《赤潮曲》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歌》《提早春耕歌》《红军纪律歌》等,抗日战争时期的《救国军歌》《团结就是力量》《
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胜利年》《拥护共产党》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主要就是一些催人奋进、感人肺腑的优秀歌曲,如《
红星照我去战斗》《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爱我中华》《红梅赞》等。
按内容题材,红歌可以分为革命题材的红歌和时代题材的红歌,革命题材的红歌即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所产生的战歌和颂歌,例如《
游击队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东方红》《
南泥湾》等。时代题材的红歌即当代所创作的歌颂党和人民、赞美祖国发展、歌唱幸福生活的赞歌,例如《
社会主义好》《我爱你,中国》《
我和我的祖国》《
走进新时代》《
春天的故事》《
在希望的田野上》《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
按产生的方式,红歌可分为改编歌曲、影视插曲、时代原创歌曲。 改编歌曲即根据中国民间歌曲或困外音乐依曲填词而成的歌曲,如由晋西北民歌《芝麻油》改编的《东方红》; 影视插曲即随着电影电视的播放而为人唱诵的歌曲,如来自电影《
冰山上的来客》的《
怀念战友》;时代原创歌曲即作曲家根据自身所处的社会大环境需要或为记录某一历史事实所创作的歌曲,如描写
延安大生产运动的《
南泥湾》描写
青藏铁路通航的《天路》等。
表现形式
在艺术形式上,红歌多表现为
民俗音乐、城市小调和戏曲曲牌等。例如,在20世纪20年代的《醒国魂》《工人歌》《劳工记》《纪念列宁》《五运动》《工农兵 自叹》等,都是以各地人民群众所熟悉的民歌小调填词改编的,如《孟姜女》调、《苏武牧羊》调、 《无锡景》调、《五更》调、《
满江红》调等。此外,在30年代的陕北民歌《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送金匾》《秋收》,山西民歌《刨洋芋》,
内蒙古自治区民歌《红旗 歌》《
嘎达梅林》《乌拉山》等,基本上仍然是以当时流行的旧调填词的。
地区特点
为了使广大的农民能够参与到反帝反封的运动中来,反对压迫剥削,为自己争取权益,在一些重要的革命地区,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农民运动的开展,编写了不少革命民歌,向农民传播革命的真理,推动农民运动的开展。
在广东海陆丰革命区,随着农民运动的深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革命运动的领导人
彭湃创作了具有地方方言特色的革命
民俗音乐,如 《五一劳动节》《农会歌》《田仔骂田公》等,用来鼓励农民争取自己的权益。这些革命民歌在
海陆丰地区广为流传,号召当地农民团结起来,为解放和推翻封建地主的剥削而斗争,推动了当地的农民运动。
在广西
东兰县革命区,农民运动的领导人
韦拔群创作了不少革命民歌,如《个个妇女都改装》《为人民为革命》等,号召农民进行革命斗争,激发其革命热情,不仅推动了妇女思想的解放,而且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广泛发展,使革命思想深入人心,让农民团结起来,积极反对封建压迫。
代表作品
红歌歌曲主要包括
苏联对红色歌曲的研究、其他国家的相关歌曲、中国红歌。苏联出现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推翻旧社会的进步歌曲《国际歌》、将音乐与正义战争融合、女孩的情爱与士兵们的英勇奉献联系的《喀秋莎》、展示前苏联人民和军队抵抗法西斯侵略和保护其家园的决心和意志的《莫斯科保卫之歌》、表明俄罗斯人对祖国、亲人和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其他国家也出现歌颂社会主义事业、共产党、伟大领袖的相关歌曲,如法国大革命时期由鲁热·德·利尔创作的《马赛曲》、北朝鲜的《阿里郎》《故乡的春》《丰年歌》、越南的《越南人民军军歌》《誓死要把祖国保》《解放南方》、老挝的《救国英雄》、古巴的《七.二六颂歌》等。
中国红歌包括民主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创作的歌曲。
民主革命时期,创作者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创作了大量的红色歌曲,宣传
马克思主义思想,唤起中国人积极斗争的勇气与决心,代表作品有《
义勇军进行曲》《
农友歌》 《
黄河大合唱》《
游击队歌》《
嘉陵江上》《
东方红》《
解放区的天》等。其中,歌曲《农友歌》是由
张士燮作词, 王嘉祥作曲的,歌词“打倒土豪和劣绅啊,往日穷人矮三寸啊,如今是顶天立地的人啊,坚决革命向前进啊”表现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强烈想要打倒土豪劣绅的愿望,以及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建设”是这一时期红色歌曲创作的主流方向,代表作品有《
学习雷锋好榜样》《毛主席,我们也中的太阳》《工人阶级硬骨头》《谁不说俺家乡好》《
白毛女》《
歌唱二郎山》等。1953 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代表作品《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应运而生,歌词“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走向工业化的光明大道,迎接伟大的建设高潮”,不仅激发了人民群众积极建设
社会主义的热情,而且促进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按时保质顺利完成。“生产建设”是这一时期红歌创作的主流方向,歌曲的创作体现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改革开放时期,红歌体现对党、对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拥护,宣扬和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代表作品有《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党啊,亲爱的妈妈》《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大海啊,故乡》《
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七子之歌》《
爱我中华》《
大中国》《
春天的故事》《
好日子》《走进新时代》《中国梦》等。代表作品《大海啊,故乡》是
王立平于1983年创作的,是一首抒情歌曲,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在海边生活的故事,抒发了对母亲和故乡的怀念,该歌曲曲调稍慢,情真意切,级进使用的较多,给听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文化价值
历史作用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艰苦,红歌的传唱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调动了群众的生产建设热情。同时也发挥了知识分子的影响力,知识分子将人民群众参加劳动时的情感创作在红歌当中,不仅提升人民群众参加生产劳动的热情,而且增强人民群众改善边区经济的自信心。此外,延安时期红歌文化也反映出军民积极参加抗战,积极参与劳动生产建设的画面,表达出军民一家亲的情谊之情,加强了军民的革命信念。
延安时期红歌文化的传播不仅起着教化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素养的重要作用,而且构建了党群联系的桥梁。红歌文化的传播宣传了革命思想,提升了群众的政治素养。这是在革命斗争时期所衍生的一种新的文化样态,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了边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红歌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并在坚持各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创造许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革命歌曲。同时红歌来源于人民,真实反映了人民群众在各个方面的面貌,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当代价值
红歌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们的思想,培育人民群众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其政治认同感和使命感。通过红歌文化的传播,能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革命斗争历史,从中汲取人民顽强拼搏抵御外敌入侵的革命精神。同时红歌承载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特色,其通过人民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能够让红歌文化真正入脑、入心。
红歌作为红色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以朴实无华、情感炽热的歌词表现了战争时期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红色精神,能够提高红色文化的普及,让人们更加了解其文化与精神内涵。红歌的传承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具有独特的领导性作用,同时红歌的创新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其价值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人民群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艰苦奋斗的抗争精神,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保护措施
红歌虽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亲民性和时代性,但是随着当今社会多种音乐流派的发展,人们对红歌的关注度被分散。因此,红歌的创作和宣传推广应符合当今社会的思想状态,而不应局限于特定的创作环境、背景,使得红歌局限于抗战、改革时期的情感表达。为了红歌更好地发展和传承,需要优化红歌的创作和宣传,提高人们对其的关注度。红歌的传承需要创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适应当今社会人们多元自主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做出相应的创造性调整,让红歌的创作突破题材和时空局限,使其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创作风格,提高人们对红歌的接受程度。
2006年"
国际劳动节"期间,
江西省电视台在
井冈山市举办红歌现场演唱会。2007年,"中国红歌会·歌总动员"进行创新,依据红色典歌曲演唱活动的内涵,在全国有代表性的革命根据地设立湘鄂赣、晋冀鲁豫、陕甘宁,云贵川等五大唱区。2007年8月,
湖南卫视推出“八月红歌会”。2007年10月25日至29日,中国红歌会"庆祝十七大·放歌井冈山"大型活动在井冈山举行。2008年6月30日晚,重庆市体育馆举办“颂歌献给亲爱的党——重庆市市直机关迎‘七一’歌咏会”,拉开了重庆传唱“红歌”的序幕。7月11日,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广泛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的意见》,向全市人民首批推荐传唱27首革命历史歌曲和18首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经典歌曲,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在重要纪念馆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截至2009年8月底,重庆市累计开展红歌传唱活动约6万场。2008年底,
重庆卫视推出“中华红歌会”唱“红歌”节目,此外还有
广西广播电视台《
金色舞台》(一个深受中老年人欢迎的“红歌”长播 节目)、
吉林广播电视台推出《周末红歌会》、
中国中央电视台开办《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在全国各地巡回唱晌“红歌”。2009年5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0部委发出《关于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的通知》,并推荐100首爱国歌曲。“2011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红歌90年》节目。2011年4月下旬,重庆市委宣传部为庆祝建党90周年,积极响应《唱响中国》节目,要求人人学唱36首歌曲,掀起红歌传唱热潮。
代表人物
聂耳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男,字子义,号紫艺,
玉溪市人,熟悉传统乐曲,被誉为
无产阶级作曲家第一人。聂耳一生共创作有 37 首歌曲,其代表作品有《
义勇军进行曲》《
毕业歌》《前进歌》《
卖报歌》等。1932年4月,聂耳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
田汉,积极参与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演出活动和组织建设。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聂耳为电影《
风云儿女》创作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歌曲以鲜明的号召性音调、果敢的节奏、不可阻挡的气势,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时,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英勇战斗、一往无前的精神。
由于聂耳所谱写的大量歌曲反映了人民的心声,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和战斗号角,因而引起了反动当局对他的仇恨而要逮捕聂耳。聂耳按照党组织的决定离开
上海市,取道
日本赴
苏联。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
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男,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原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的一个贫苦渔民家庭,幼年时随母亲侨居马来亚。冼星海的创作大部分选取与当时政治斗争密切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题材,均取材于现实生活,鲜明地贯穿着爱国、救亡、抗日、反帝、反封建等革命斗争主题。
1935年,冼星海在上海积极参加
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创作了《救国军歌》《战歌》等大量抗日救亡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夜半歌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太平天国》《
日出》《复活》《大雷雨》等谱曲。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冼星海参加上海话剧界战时演剧二队,进行抗日文艺宣传。1938年年底到达
延安市,被委任为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次年3月,在读到革命诗人
光未然的朗诵诗《黄河呤》,为之谱曲取名《
黄河大合唱》。此外,他发表了许多音乐论文,论述中国新音乐发展的历史经验及大众化和
民族形式等问题。
1939年,冼星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受党中央派遣去
苏联为大型纪录片《
延安与八路军》
配乐。由于苏联爆发
苏德战争交通阻隔,洗星海只得滞留于
莫斯科,其间写下了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
组曲《满江红》《中国狂想曲》,歌颂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和对祖国的深切怀念。1945年10月,冼星海由于肺病加重,病逝于莫斯科。
瞿秋白
瞿秋白(1899-1935),出生在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2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1月,瞿秋白回国后担任《
新青年》等刊物主编,发表大量政论文章。同年6月,他以笔名“秋渠"将歌曲《赤潮曲》发表在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上,该歌曲是中国工农革命歌曲中最早的一批创作歌曲之一。瞿秋白通过该歌曲歌颂了
无产阶级崇高的革命事业和远大理想,表达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伟大气魄和沉着坚毅的英雄气概。之后,瞿秋白还在《新青年》上发表《
国际歌》的曲谱和译词,并热情地介绍了该歌曲。
阎肃
阎肃(1930-2016),男,出生于
保定市,1953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空军原政治部文工团一级编剧。阎肃从艺60余年,始终模范践行党的文艺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战斗在讴歌主旋律、弘扬民族精神第一线,其代表作品包括《我爱祖国的蓝天》《江姐》《党的女儿》等。他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先后荣获“中国歌剧艺术终身成就奖”等多个重大奖项,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被中组部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傅庚辰
傅庚辰(1935-),男,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双城区,毕业于
沈阳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是著名的红色经典作曲家。1948年入伍,之后于195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11月25日,获得第十届
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2019年6月,《
红星照我去战斗》(
邬大为、魏宝贵词,傅庚辰曲)入选中宣部“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其代表作品包括《革命家诗词歌曲 专辑》《雷锋,我们的战友》《
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红星照我去战斗》《
红星歌》 《
映山红》《歌唱大别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