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株洲市下辖县。炎陵县位于
湖南省东部,东与江西省的井冈山市、遂川县交界,南与
桂东县、资兴市相邻,西与安仁县接壤,北与
茶陵县毗邻。全县总面积2030平方千米,下辖5镇5乡。截至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5.86万人。县政府驻
霞阳镇井岗东路1号。
炎陵县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介于东径113°34′45″—114°07′15″,北纬26°03′05″—26°39′30″之间,南北长59千米,东西宽51千米。炎陵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严寒期短,春早回暖快,春夏多雨,夏末秋后多旱,夏凉秋寒早,四季分明。同时具有独特的山区立体气候,气候条件差异明显。炎陵县始建于宋
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1949年以后,县先后隶属衡阳专区、湘南行署、郴县专署、湘潭专署、湘潭地区。因
炎帝神农氏安葬于县西鹿原镇鹿原陂,1994年4月改酃县为炎陵县。
炎陵县经济产业以建设文旅康养、生态工业、特色农业“三基地”为主,重点打造炎陵黄桃、炎陵红茶、炎陵白鹅、山茶油等特色农业品牌;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纺织和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以及全域旅游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2022年,炎陵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1.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4.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5.5:40.7:43.8。炎陵县渐成湘粤赣边界交通新枢纽,形成了衡炎高速、炎睦高速、炎汝高速、吉衡铁路“123”交通圈,连接广州、南昌、长沙、株洲、衡阳等周边大中城市的“5432”外部大交通框架。
炎陵县历史文化悠久,现有已知文物点243处,其中国保级4处、省保级14处。全国唯一一座集中保护和展示
中国工农红军标语的专题博物馆——
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炎陵县
湖南省省拥有非遗项目最多的县,共拥有非遗项目162项,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炎帝陵祭典、省级非遗项目三人龙、客家山歌、炎帝传说、苏区歌谣、瑶拳。炎陵县旅游资源丰富,入选2023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炎帝陵,国家4A级旅游景区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和红军标语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集中保护和展示红军标语的专题博物馆,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炎陵的峥嵘岁月。
名称由来
炎陵县原名酃县,始建于宋
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因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安寝于县城西鹿原陂的
炎帝陵,1994年4月,报经国务院批准,改酃县为炎陵县。
历史沿革
先秦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11年),分黔中地为
长沙郡,炎陵地属长沙郡。
西汉至
南陈为
茶陵县、茶陵县地,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设荼陵县,隶属长沙王国,炎陵地属荼陵县。
东汉建武六年(30年),改长沙国为长沙郡,又随茶陵县隶属长沙郡。
隋唐至宋元
隋为
湘潭县地,唐为茶陵县地。
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湖南安抚使
曹彦约平定黑风洞(今
桂东县境内)农民起义后,为加强对边远山区的控制,上奏朝廷,析茶陵军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以汉酃县(境域在今
衡南县境和
衡阳市东区一带)之名名之,仍隶茶陵军,县治设霞阳镇,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废茶陵军,酃县改属衡州路。
明清
明洪武三年(1370年),废路置府,酃县隶
衡州府。
清代,上隶无变化。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置道,酃县隶
湖南省衡阳道。民国九年(1920年),废道,酃县直属省管。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湖南设立9个行政督察区,酃县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
衡阳市)。民国二十九年,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酃县隶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耒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29日,成立酃县人民政府,隶属
衡阳专区。1952年10月,属湘南行署。1954年7月,湘南行署撤销,酃县改隶郴县专署。1958年12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撤销酃县建制,并入茶陵县,随茶陵县隶湘潭专署(1959年3月,国务院第八十六次全体会议予以通过)。1961年6月,按原境恢复酃县建制,仍隶湘潭专署。1968年,属
湘潭地区。1983年7月,改属
株洲市辖。1994年4月,因炎帝神农氏安葬于县西鹿原镇鹿原陂,改酃县为炎陵县。
地理
位置境域
炎陵县位于
湖南省东部,境域总面积2030平方千米。全县介于东径113°34′45″—114°07′15″,北纬26°03′05″—26°39′30″之间,南北长59千米,东西宽51千米。东与
江西省的
井冈山市、
遂川县交界,南与
桂东县、
资兴市相邻,西与
安仁县接壤,北与
茶陵县毗邻。
气候
炎陵县属
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严寒期短,春早回暖快,春夏多雨,夏末秋后多旱,夏凉秋寒早,四季分明。同时具有独特的山区立体气候,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县内平均气温在12.1℃〜17. 31℃之间,随海拔高度的增高,气温递减,西部平地高于东南山地,相差约2〜6℃。最冷为一月,平均气温为4.4-8.2℃;最热为七月,平均气温为26.6-28.2℃。全年无霜期288天,降雨天数平均为182.9天,年日照1500小时,平均太阳辐射86.6至105.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为1496.7毫米。
地质
地质构造
炎陵县位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和第二
沉降带过渡区。西部茶永红层盆地属第二沉降带东缘,东部万洋山隆起为第二隆起带西缘。构造类型有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北西向构造,华夏系、新华夏系和旋纽构造。
东西向构造:仅小规模分布于县城至分路口,下村至中村之间,以冲
断层形迹显示,构造线作东西向,局部略偏转。
北西向构造:分布于县城至船形一带及朦胧山地区,由下古生界组成的北西向紧密褶皱和与轴线平行的冲断层为其构造形迹。
南北向构造:布于东部,循南北展布的巨大的万洋山岩基和瑞口南北向褶皱,为其构造形迹的反映。
华夏系构造:由一组作北东
向斜列的逆冲断裂和燕山早期下村岩体循北东向侵入为主要形迹。如睦村——渡断裂,岩子岭——高挺断裂,策源——水口断裂等。
新华夏系构造:构造线北北东向为其主要形迹,褶皱有霍家圩——杨木桥向斜。断裂亦位于该向斜两翼,以及跨越北西向构造之上——茶叶横跨
背斜、与北北东向逆冲断裂相伴生之白源——云里断裂。
S状构造:水口一一八面山S状构造较显著,其东、西两翼的桃源、下坑冲断裂亦属本构造组分。
地层
炎陵县属华南褶皱带范围,地层总厚度为9300〜10372米。县境内有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上泥盆统石炭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四系等地层出露。缺失地层较多,以寒武系、奥陶系出露分布最广,白垩系出露面积最小。奥陶系发育较好;上古生界
泥盆纪发育好,但缺二迭系,石岩系中缺失上
中统和大塘组的梓门桥段,中生界绝大部分缺失,仅有
侏罗纪下统和白垩系下统少量出露;新生界缺第三系,仅有第四系。
寒武系:主要分布于朦胧山一带,为一套浅海相复理石连续沉积,由浅变质中细粒
石英砂岩、
长石石英砂岩、
板岩等构成复理石韵律,厚3010米。
奥陶系:主要分布在青石冈至船形一带,与寒武系整合接触,为一套浅海相连续沉积,由浅变质的砂岩、板岩、炭质板岩及硅质岩等组成,厚度大于3458米。
泥盆系:下统缺失,与下伏前泥盆系浅
变质岩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分布于水口及霍家圩两向斜盆地外围,为一套陆相--滨海相--浅海相沉积,总厚1395~1714米。
石炭系:与下伏上泥盆统地层整合接触,分布于霍家圩、水口两向斜内,为一套浅海相-滨海相沉积,总厚554~1270米。
侏罗系: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仅分布于寨上一带。下统塘垅段为泥炭治泽相沉积,由
页岩、泥岩、石英砂岩组成,含煤3~10层;上统茅仙岭段由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夹砂质页岩(偶含煤线)组成,总厚742~779米。
白垩系: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仅分布于霍家圩西侧,为一套陆相湖泊沉积,由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
粉砂岩、泥岩及底
砾岩组成,厚度约100米。
第四系: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零星分布于河谷及山区。更新统在万洋山山区的叶家坳、策源、龙渣、下村一带发育
冰川冰物、冰缘
沉积物;在河谷内则由
砾石、
网纹红土、砂土组成具二元结构的沉积物。全新统全由砂、砾石的冲积物组成,总厚约38米。
炎陵县内六大岩性俱全,其中
花岗石为主要岩性,面积162万亩,占总面积的53.19%;变质岩面积80万亩,占总面积的26.29%;砂岩面积42.32万亩,占总面积的13.9%;
大理石面积6.33万亩,占总面积的2.08%;红岩面积0.47万亩,占总面积的0.16%;第四系冲积物面积13.34万亩,占总面积的4.38%。
地形地貌
炎陵县是以中山地貌为主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6.9%。炎陵县地势东高西低,南北呈阶梯状。县境基本被两条主要山脉所覆盖,西为
八面山,东南为万阳山。两条山脉成“Y”字形布列,均为南岭山脉支系。境内整个地势东南高亢,西北低缓,最高点位于策源与
江西省交界的神农峰,海拔2122.35米;最低点为三河镇与
茶陵县县交界的矮基岭,海拔166米;最大垂直高差1956.35米,平均每千米坡降44米。千米以上的山峰有549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197座。
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冈地和溪谷平原4种。
山地面积1764. 6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86.92%,其中又分低山、中低山、中山、中山山原4个亚类。
丘陵多以山地余脉呈现,有的为山地延伸部分,面积145.57平方千米,全县总面积的7.17%,主要分布于三河、河西、塘田、东风、城东、沔渡、十都、水口、中村等乡镇。按型态类型分为低丘陵、高丘陵两个亚类。
冈地多分布在丘陵之间的坳沟、凹地带,面积仅为31.47平方前面,占全县面积的1.55%。主要分布于三河、河西、塘田、东风、城关、城东、沔渡、水口、中村等乡镇。冈顶齐平,起伏和缓,冈地相对高差10~60米,地面坡度 5~15度,地表以残积物和坡积物为主。
溪谷平原面积为88.5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36%。主要分布于三河、河西、塘田城关、城东、沔渡、十都、水口等乡镇。溪谷平原不受海拔限制,相对高差10米以下,坡度0~5度。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炎陵县属
湘江流域,水上游。境内崇山峻岭,千沟万壑,除沔水、斜濑水、东风河外,一、二、三级支流密如蛛网,共有大小河流53条,总长约799.75千米,其中长度5千米以上,集雨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49条。县内河流除云秋河(东风河)流入安仁县永乐江外,其它支流自东南向西北汇入洣水,形成较完整的脉状水系。县境东南地表切割深,河网密度大,河床窄,水流落差大,利于发电;西北地势平缓,河床宽,水势缓,利于舟和捕捞。
斜濑水
斜濑水发源于
八面山主峰,流经龙渣、中村、船形、塘田、王家渡、三河等6个乡镇,在三河西江洲与河漠水相汇后称洣水,从矮基岭出境至茶陵。境内河长92.2千米,其中洣水6.03千米,流域面积562.04平方千米,其中洣水41平方千米。支流9条,累计200.7千米,主要支流有中村罗浮江、资兴七里水、塘田澎溪水。河网分布密度0.36千米/平方千米,河床坡降23.91/3.54,弯曲系数0.56。斜濑水被评为2019年
株洲市“美丽河湖”。
河漠水
河漠水源头为
策源乡红水江和
下村乡大岭背,两水于水口赖家汇合后称河漠水,流经策源、下村、水口、垅溪、城东、城关、三河7个乡镇,在三河西江洲与斜水汇成
洣水。主河长86.6千米,流域面积 911.8平方千米。支流28条,累计河长380.6千米。主要支流有下村大横溪、水口松山河、桃溪、渣村河、横溪江、垅溪槽溪、坂溪河、三河大坑水。河网分布密度0.42千米/平方千米,河床坡降 24. 34/1.41,河流弯曲系数 0.47。
沔水
沔水发源于大院龟龙窝,流经十都、沔渡,从瑞口出境入茶陵县。主河长56.1千米,流域面积506平方千米。支流 12条,累计河长189.4千米。主要支流有密花水、青石冈水、石洲水。河网分布密度0.38千米/平方千米。河床坡降 34.42/4.23,河流弯曲系数 0.57。
地下水
炎陵县境内有两个
向斜(霍家墟向斜储水构造、水口向斜储水构造)和三条断裂储水(新屋里--洲门司断裂储水构造;桃源断裂、下坑--新开洞断裂储水构造;策源--水口断裂储水构造),一个温泉(螃蟹山温泉),年动储量为2.95〜3.47亿立方米。
水利
炎陵县共有筷子篓、陈家垅、战备、东冲、
生石灰冲等35座小型水库,炎陵县获评2023年
湖南省省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截至2023年7月,炎陵县已建成
小水电站160座,炎陵县水口水电站入选2023年度全国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
水库
筷子篓水库
筷子篓水库始建于1983年,1989年10月竣工,2010年实施了除险加固工程。水库库容850万立方米,大坝采用薄壳双曲拱坝工艺,混凝土砌石结构,拱坝高60.2米,坝底宽6米,坝顶宽3米,大坝高厚比为10比1;坝底弧轴长125.28米,坝顶弧轴长130.06米,为湘江一级支流洣水的龙头水库,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
土壤
炎陵县土壤的成土母质为
花岗石、板页岩、
砂岩、河流冲积物、
石灰岩和紫色砂页岩等。主要土壤类型分为水田土壤和山地土壤。水田土壤有1个土类,5个亚类,14个土属,40个土种。
水田土壤是全县的主要耕作土壤,有17.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1.06%,分布在海拔170〜1460米高地带。
山地土壤有8个土类,13个亚类,38个土属,89 个土种。山地土壤以酸性为多,土壤的垂直带谱十分明显。海拔650米以下的山地土壤为红壤,占全县总面积的35.5%。以黄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质地适中,阳光充足。山头宜植
马尾松;山坡宜植杉、楠、竹、常绿
阔叶树和
油茶;山脚宜发展果木林、栽种油菜、
番薯、黄豆等农作物。海拔650~900米为山地黄壤,占全县总面积的16.3%。土壤质地多为壤土和粘壤土,土层较厚,养分较丰富。宜植马尾松、杉、竹和常绿阔叶树。海拔900~1450米为黄棕壤,占全县总面积的28.8%。有机质分解慢,
生物质积累明显,枯枝落叶层下有一层黑色或黑棕色的
腐殖质层,疏松多孔。土壤结构多为块状,自然肥力较红壤、山地黄壤高、酸度却比其小。宜发展针阔叶混交林,栽种玉米、黄粟、穆子、马铃薯等农作物。海拔1450米以上为山地
草甸土,占全县总面积的2.1%。成土过程以物理风化为主,
化学风化较弱,有机质分解慢,土层浅薄,土壤
偏酸,有机质含量大于4%,全氣含量大于0.2%。适宜开发牧场和种植
草本药材。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炎陵县2022年
降水量1640.3毫米,降水面积2031平方千米,地表水资源总量21.9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692亿立方米,径流系数0.66,地表水供水量10118万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236万立方米。总用水量10353万立方米,农业用水8997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21万立方米,居民用水760万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332万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144万立方米。炎陵县地表水体水质和饮用水源水质均优于国家Ⅱ类标准,达标率100%。
森林资源
炎陵县是
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和林业十强县,林地262.95万亩。其中,乔木林地213.82万亩、竹林地38.27万亩、灌木林地2.45万亩、其他林地8.41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达83333.4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262.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3.55%,居湖南之首。境域内主要林种有用材林、经济林、特用林和防护林。经济林以油茶和竹林为主,毛竹有9378万根。特用林分布于桃源洞自然保护区、青石冈林场等地;防护林分布于在路旁、水库、河岸等地。2022年,炎陵县营造林16000亩,森林覆盖率稳定率为100%;森林蓄积量净增长量保持在3.5%以上;省级以上公益林和天然林管护协议书签订率100%;湿地保护稳定率为100%。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
华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
矿产资源
炎陵县域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已发现固体矿产24种,优势矿产有
萤石等。现有探矿权4个,采矿权20个。主要金属矿产有钨、金、锑、稀土,非金属矿产有萤石、钾长石、高岭土、石灰石、
花岗石、
石英、辉绿岩等。其中离子吸附型稀土储量(金属)400万吨,并具有含量高、配分好、易采、易冶等特点;辉绿岩储量20万立方米以上。已开采的有钨、金、稀土、萤石、花岗石、辉绿岩等。
生物资源
炎陵县境内野生中药材资源特别丰富,现有野生中草药植物264科、665属、1199种,占全省药用植物种类的46.12%,属全国重点药物品种166种,药用新中草药30余种,是全国中成药厂原材料供给地。主要种植品种有
厚朴、
杜仲、
湘蕾金银花、
竹荪、
玉竹、茯苓、
天麻、
西芎、百合和名贵珍稀植物药材
铁皮石斛、
七叶一枝花、
大叶三七、红花倒水莲等。
土地资源
根据炎陵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显示,炎陵县耕地面积耕地16.03万亩(10687.48公顷);园地5.14万亩(3425.91公顷);林地262.95万亩(175300.89公顷);草地0.92万亩(613.32公顷);湿地0.32万亩(210.99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52万亩(5681.6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34万亩(2893.8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30万亩(2868.58公顷)。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炎陵县有野生动物211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9种。其中野生
脊椎动物有5纲、30目、78科、299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黄腹角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藏酋猴、
白鹇、黄麂等。
植物
炎陵县有
蕨类植物门200余种,
种子植物15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40余种,其中
银杉属于国家一极保护植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大院
冷杉属、
伯乐树、
香果树、
伞花木属9种;三级保护的有
穗花杉、
华榛、
楠木、
南方铁杉、
八角莲等33种。属湖南省重点保护的树种有少叶黄杞、多脉青冈、穗状猕猴桃、南方木莲等10余种。
自然保护区
炎陵桃源洞自然保护区
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炎陵县东北隅。传说炎帝神农氏曾到此采药,留有神农氏脚印以及洗药潭、捣药臼、藏药洞、晒药台等千古胜迹。2002年7月经国务院国办发文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
维管植物215科896属2019种,其中种子植物176科808属180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4种,其中一级保护野生植物6种(银杏、银杉、钟萼木等)、二级保护野生植物68种(
福建柏、樟树、
闽楠等)、
兰科45种。保护区内陆生脊椎动物共有212种, 隶属4纲25目70科,其中
两栖动物24种,
爬行纲40种、
鸟纲106种,哺乳动物4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9种,其中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
云豹、金钱豹、
华南虎、黄腹角雉);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藏酋猴、穿山甲、水獭、
大灵猫等)。有19种野生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保护贸易公约》。
自然灾害
炎陵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
山洪泥石流、地裂缝及岩溶地面塌陷等为主。高易发区包括
霞阳镇、
鹿原镇、水口镇、船形乡、中村瑶族乡。气象灾害主要以暴雨、
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为主。2012年6月8日至11日,
十都镇普降暴雨,全镇11个村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农田受损面积3260亩,农业生产损失严重。2018年3月4日,炎陵县全县普降暴雨,雨量达59.8毫米,极大风速达23.3米/秒(九级),部分地区出现冰雹,冰雹直径2-3厘米。全县受风雹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约960万元。其中,农业受灾210公顷,房屋受损72户216间,路灯、村务公开栏等基础设施损坏100余处,约60辆车不同程度损坏,全县受灾人口约13100人。
行政区划
炎陵县下辖5个乡,5个镇,县人民政府驻炎陵县
霞阳镇井岗东路1号。
政治
炎陵县现任领导班子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炎陵县户籍总人口1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1万人,乡村人口12.6万人;人口出生率5.26‰,死亡率7.4‰,人口自然增长率-2.14‰,常住人口15.86万人。城镇化率为57%。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炎陵县男性人口占比为50.16%,女性人口占比为49.84%。0-14岁人口占比19.23%,15-59岁人口占比58.58%,60岁以上人口占比22.09%,其中,65岁及以上占比15.69%。
民族
炎陵县居住着瑶、苗、等少数民族和客家人,炎陵县有一个
民族乡——中村
瑶族乡,三个
民族村——炎陵县
平乐乡车坪瑶族村、中村乡龙潭瑶族村、十都镇洋岐畲族村。中村瑶族乡是长株潭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瑶、畲等少数民族散居域内,全乡1.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244人,占比22.8%。
语言
炎陵县方言有客家话(方言于桂片)、炎陵本地方言(赣方言吉茶片)两种。
本地话方言
本地方言区包括城关全部、城东和西片大部,沔渡、十都、龙溪、水口、中村、下村、策源等一些较大的盆谷地也有讲本地话的。本地方言区面积约占全县 26%,人口近一半。本地话以赣方言为主要特征。由于邻县方言和客家话影响,本地方言区内的发音也有一定差别,其中入声字读音尤为明显。城关、城东和西片入声字已无明显促音,城关、城东的阴入接近阴平,阳入接近去声,如(塔=他、集=去);西片的阴入一律念作阳入,如(发=伐、业=热)等等。中村的阳入和去声混为一体,且调值明显偏低,如(腊=辣、列=历)等等。下村的本地话近于正音,称为“糙米腔”。
客家话方言
客家方言区包括东南片大部和西片船形乡的大部,西片其他乡镇也有部分讲客家话,面积约占全县 72%,人口也近一半。炎陵县客家话属广东梅县客家方言,86%是从广东梅县、
兴宁市、
五华县、
乳源瑶族自治县、
翁源县等客家人集中的地区迁来的。由于邻县方言和县内本地话影响,客家方言区内部发音也不一致。东片客家话保留全浊声母v和半元音j,有卷舌音,无撮口呼;南片客家话以上四个特点刚好与东片相反。有些地方的客家话声韵似客家、调值象本地,人称“半山谣”。客家话与本地话除语音仍维持各自的系统外,词汇和语法已大致趋同。炎陵客家方言俗称客家话,有古代汉语“活化石”之称。炎陵客家方言已列入全省第一批语言保护工程。
宗教信仰
佛教
唐朝,佛教传入炎陵县境内。唐中和年间(881年~885年),陈判在今县城东30里建青林寺。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尹正于西城内建慧目寺。旋于县西王舍城(今塘田乡黄石村)建目莲寺,由著名长老目莲尊者讲佛传经。宋
干德年间(963年~968年),曹斌在南城内建青台寺。宋代建的寺庵还有县东的修目寺、龙泉寺、观音寺、龙山寺。元、明建的寺庵有湘山寺、团苍庵、华益庵等。
清代县内寺庵激增,嘉庆十年(1805年),县令龚志曾亲率邑绅建天河仙。至
同治十年(1871年),县内共有寺庵106处,僧尼300余人。同治年间,普济于天河仙讲经,盛极一时,天河仙“清夜钟鸣,响彻云际,若从天半飞来”,时称“天半晓钟”,为县城八景之一。民国期间佛教渐衰。
道教
道教于唐代传入炎陵县境内,有“全真”、“正一”两派。“正一”又分文、武两系,道徒最多时达400余人。宋代道观逐渐增多。
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道士刘有心、邑人陈胜清于北城内建洞真观。
景泰元年(1450年),县城内建真武殿。
成化年间(1465年年~1487)建玉皇殿。清代道教渐衰,
康熙十七年(1678年)县城仅有道士江世景于洞真观烧丸炼丹。民国初年“全真”派瓦解,仅“正一”派道徒活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县内有“正一”道教徒45人。解放后,道教绝迹道观多毁,道徒从事农业生产。
天主教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钟集堂兄弟于
衡阳市加入天主教。光绪二十六年回炎陵县传教。初在梅坑(今城东吉利村)设临时教堂,有教徒10余人。次年美国巴神父到县内传教,在县城钟家试馆设天主教总堂,沔渡、城东、王家渡设分堂,共发展教徒50余人。由于经费不足,数年后活动停止。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衡阳教区遣人至县内传教,招收教徒,但入教者甚少。解放后,无天主教活动。
经济
综述
炎陵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建设文旅康养、生态工业、特色农业“三基地”。第一产业以
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打造
炎陵黄桃、炎陵红茶、炎陵白鹅、
茶油等特色农业品牌;第二产业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纺织和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为主,形成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建造产业基地。第三产业以发展全域旅游为主,结合农业和深加工业催生文旅融合新业态,全面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2年,炎陵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5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1.3亿元,同比增长5%;第三产业增加值44.5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同比增长2.7%、4.2%、7.5%;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房地产业同比下降4%、28.6%。三次产业结构为15.5:40.7:43.8。
第一产业
炎陵县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探索林下经济“果+药”新发展模式,以黄桃、茶叶、白鹅为主导,多元化发展茶叶、
油茶、无公害蔬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2023年,炎陵特色水果、茶叶、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2.6万亩、3.1万亩、2.4万亩。炎陵黄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过30亿元,茶叶总产量350吨,总产值近亿元。
2022年,炎陵县第一产业总产值23.1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农业总产值12.1亿元,同比增长2.5%;林业总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3.6%;牧业总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6.0%;
渔业总产值0.3亿元,同比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9.7%。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19万公顷;
油料种植面积0.26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0.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8.2万吨,油料产量0.4万吨,茶叶产量331吨,水果产量74882吨,蔬菜产量10.3万吨。猪、牛、羊肉类产量0.74万吨,禽蛋产量0.08万吨。
第二产业
炎陵县以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作为生态工业的主导产业,形成数控刀具、
钽铌矿材料、
人造金刚石、先进储能材料等产业链,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集群。2022年,炎陵县全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3.1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36.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85.1%。工业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5%。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2%。炎陵县规模工业企业111家,其中亿元产值企业30家。炎陵县
建筑业增加值7.88亿元,同比下降1.5%。资质等级建筑业总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8.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8%。
第三产业
炎陵县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助推第三产业发展,打造祭祖祈福、养生度假,红色培训“三大板块”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催生文旅康养新业态,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8亿元。2022年,炎陵县接待游客884.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03亿元。接待游客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4%、10.3%。炎陵县引导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打造电商产业园,整合30多家快递
物流企业资源、3000余家注册网店、128家农村电商服务工作站,实现电子商务行政村全覆盖。2022年,炎陵县邮电业务总量1.18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亿元,同比增长8.7%;电信业务总量0.8亿元,同比下降7.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
经济功能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炎陵工业集中区于2012年11月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为省级工业园区,2021年炎陵工业集中区省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辖区面积46.3平方千米,空间布局为工业集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九龙东园、九龙西园,主导产业为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饰。园区按照“专精特新”的发展理念,高标准培育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一主一特”以
欧科亿、今成、春华锂业、天力新材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及亿海康金属科技和宗义电子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是株洲市“3+3+2”产业链中先进硬质材料、
信息技术与北斗应用两条产业链的重要承载园区。2023年1至11月,园区签约项目20个,世界500强2个,项目投资额82.326亿元。盘活“僵尸企业”14家,盘活闲置土地424.81亩、厂房8.5万平方米。园区先后获评“
湖南省棉纺织产业基地”、“省级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特色园区”。
重要企业
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高精数控刀片(刀具)和小型精密切削刀片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2016年公司总部入驻炎陵,拥有3.5万平方米现代化标准厂房,已形成从原材料到刀具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公司硬质合金锯齿刀片产品工艺技术位居国内前列,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公司数控刀片产量位居国内第二。2020年12月10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株洲市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截至2023年6月,公司已获得授权的国内专利123项,包括16项发明专利、66项实用新型专利及41项外观设计专利,获得
德国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3项国家标准以及3项行业标准的制定,还参与了国家科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科技厅等多项科技及产业化项目。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0.55亿元,同比增长6.5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炎陵县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82个,其中公办教育机构45个,民办教育机构37个。全县在校学生24571人,同比下降3%。其中普通中小学生20159人,同比下降0.83%;
中等职业学校421人,同比增长8.8%;幼儿园3991人,同比下降13.56%。全县专任教师1616人。全年共发
国家奖学金、助学金203.9万元。
炎陵一中
炎陵县第一中学位于
霞阳镇井冈路,学校创办于1943年,前身是有200多年历史的“梅冈书院”和“洣泉书院”,是
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学校图书馆拥有82838册纸质图书。作为
湖南省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拥有4个现代化的
计算机教室,还有校园网、电子监控系统、智能广播语音系统、校园电视台闭路电视系统等;电子白板短焦投影教学系统全部进教室;6×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和一个标准足球场。现有专任教师146人。正高级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49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1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研究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湖南省文明校园,
株洲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炎陵县卫生机构(包括
村卫生室)19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1145张。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
执业助理医师476人,注册护士435人。
炎陵县人民医院
炎陵县人民医院位于霞阳镇南外街12号,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省直中医院对口扶持医院。医院开设病床250张,是省直中医院对口扶持医院。医院设有内科、外科、脑病科、妇产科、口腔科、放射科、检验科等临床、医技科室18个,医院开设病床250张,
病区7个,在职职工292人。
炎陵县中医医院
炎陵县中医医院位于炎陵大道延伸段,成立于1961年,是一所集医疗、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湖南省直中医院对口协作医院,炎陵县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医院现有医务人员216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58人。引进了PILLIP-MX slice16排24层螺旋CT、Epx3500HD全数字化高清电子胃镜、El-950WM高清电子肠镜、深圳迈瑞BS-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芬兰原装进口全能整脊手法治疗床、口腔CT等大型医疗设备。医院的脑病专科和蛇伤科分别为国家农村特色中医专科和湖南省特色中医专科,骨伤科和
肿瘤学入选省中医药管理局"贫困县中医特色项目建设专科"。针灸理疗科、骨伤科、肾病科、肿瘤科为中医医院重点建设专科。
文化事业
截至2022,炎陵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
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1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0.51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年末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全县共建成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4个村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炎陵县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惠民工作,搭建“红色大舞台”、组建“文艺轻骑兵”、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文化进万家”、公益艺术教育培训等文化惠民服务,2021年炎陵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称号。
红军标语博物馆
红军标语博物馆2011年6月建成开馆,是全国首家集中保护和展示红军标语的专题博物馆。馆藏文物1153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140件。馆内真实的展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时期,工农红军、
地方武装、苏维埃政权以及群团组织等书写标语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分化打击敌人的斗争历史。红军标语形式多样,有口号标语、对联、打油诗、漫画等等。红军标语博物馆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炎陵县建有体育场地770个,体育馆1座,开展全民健身项目6项次。
2021年10月,炎陵县举办了第十四届“株冶杯”羽毛球比赛,各县市区的9个代表队,共计231名羽毛球运动员参与比赛,助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
株洲市市举办的2022年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视频比赛活动,
炎陵中学比赛作品荣获全市
一等奖。
炎陵县文化体育中心
炎陵县文化体育中心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共分为
文化广场、体育馆、运动广场三部分。体育馆建筑面积8987平方米,馆内有座位3066座,内设篮球场(
羽毛球场)、乒乓球室、跆拳道室、室内演出舞台、排练厅、老干部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是一座综合性功能场馆,可承担体育竞赛、文艺演出、教育培训、会议展览等活动。体育馆实行免费低收费开放,每年对外开放350天以上,每年接待活动人次达到10万余人。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炎陵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6亿元,同比增长9%。全县拥有科技机构1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9件/万人。授权专利47件,同比增长1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7件。2022年,炎陵县工业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2.45亿元,同比增长10.8%,投入总量和强度再创新高,全县研发投入企业72家,研发人员856人。截至2023年,炎陵县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工业企业的31.3%。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炎陵县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23501元,同比增长6.6%。其中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62元,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40元,同比增长7%。全县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6.8平方米,人均消费支出16762元。炎陵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0.16万人,同比下降0.14%。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9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数14.11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49万人,其中在职人数0.9万人,离退休人员0.59万人。参加
工伤保险人数1.5万人;参加
失业保险人数1.47万人。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467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48.7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361万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917万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06万元。
人居环境
炎陵县空气质量好,生态环境佳,景观区绿色度舒适度美感度高,多次被评为"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2022年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58天,空气质量达标率98.4%。全县设立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3.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炎陵县开展河道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巡查,完成15项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52项“春雷行动”整治任务。安排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每月监测
地表水、农村生态、万人千吨饮用水、农村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处理群众环境投诉满意率100%,地表水体水质、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均优于国家Ⅱ类标准。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7%,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获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举办“共建清洁美丽世界”“6.5环境日”宣传进社区、进企业等“六进”系列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炎陵县常态化开展社会治安、电诈犯罪、毒品犯罪、交通顽瘴疾等专项治理,连续18年保持“省平安县”称号。
交通
综述
炎陵县“三高一铁”——衡炎高速、炎睦高速、
炎汝高速公路、
吉衡铁路形成了“123”交通圈,连接
广州市、
南昌市、
长沙市、株洲、
衡阳市等周边大中城市的“5432”(广州5小时;南昌4小时;长沙3小时;衡阳、株洲2小时)外部大交通框架,县内实现“一小时交通圈”,炎陵县成为湘东南区域和湘粤赣边界的交通枢纽。截至2021年,炎陵县通车总里程达2407.797千米,其中铁路32.952千米、高速公路89.599千米。
公路
截至2021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144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88千米,普通国道118千米,普通
省道236千米,
农村公路998千米。普通国道已全部提升为二级及以上公路,普通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64%,农村公路已基本实现等级化。炎陵县建成125公里旅游环线公路,各景区景点全部通公路,将
炎帝陵、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
大院农场、
梨树洲等景区景点串联成线。截止2022年末,炎陵县
公路客运量63.33万人,旅客周转量679.7万人公里。
铁路
衡茶吉铁路在炎陵境内34千米,因炎陵属于山区县,地形复杂,线路经过时大多是以隧道及
高架桥方式通过。其中,炎陵境内共有隧道8.5个,总长13453米,共有特大桥、高架桥等9座,总长4566.46米,最长的1114.4米,最短的108米。桥、隧道总长度18019.46米,占炎陵境内34千米的52.9%。炎陵火车站位于炎陵县
霞阳镇中团村井冈东路,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衡阳车务段管辖的
四等站,下行距衡阳站155千米、上行距
吉安站159千米。车站于2014年6月30日开通运营。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炎陵县共有客运班车82台、城市公共交通公交14台、出租车17台。2023年,炎陵县城市公交实现100%纯电动化。现有主要公交路线,1路:火车站至西片分路口(40分钟一个单边);2路:南站至转盘加油站(7点发班);3路:和顺家园至东山、正泰(7点开始,一个小时一趟)。客运站有湘运炎陵汽车中心站、汽车客运东站。
人文
综述
炎陵县历史文化悠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1处。还是
湖南省拥有非遗项目最多的县,共拥有非遗项目162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炎帝陵祭典、省级非遗项目三人龙、客家山歌、
炎帝传说、苏区歌谣、瑶拳。
饮食
炎陵县的民俗美食独具地方特色,有艾叶米馃、
酿豆腐、
蒸腊肉、四方坨、云雾笋、
客家十碗荤等。冬日炎陵人喜腌制腊猪肉、
腊鸭、腊鹅,
春节东乡区做
年糕(米果)、南乡糍粑、西乡蒸粉皮。副食有
馓子、
兰花根、
玉兰片等。炎陵县人好食辣椒,荤菜常与辣椒共炒,并淋以
花椒油。醋浸辣椒、
辣酱、辣
腐乳为常食
腌菜。香菇、磨菇、
冬笋、
笋干是家庭常备菜品。
炎陵馓子
炎陵馓子是炎陵民间逢年过节待客装盘的传统小吃,将
粘米碾成细粉,清水和面,揉轧展平,小块单边切成细条,扭捏成型。置油锅炸至金黄,捞取即成。和面时放盐,掺入剁碎的蒜根、芝麻,撒上
五香粉。入嘴咸淡相宜,脆香可口。
艾叶米果
艾叶米果是炎陵县的一道客家美食。制作艾叶米果时,将新鲜艾叶洗净,入锅煮烂。粘米与糯米按1:1的比例混合舂成细粉,加入煮烂的艾草,揉搓成团备用。然后将竹笋、腊肉、蒜叶、
干辣椒洗净切成细丝或小粒,加盐炒熟待用。备料完成后,将艾叶米团揉成鸭蛋大小,压成扁平的圆形小坯,放入适量馅料,捻成荷包状米果,然后取新鲜
粽叶,垫在竹屉上,入锅大火蒸15-20分钟,出锅即可食用。
客家十碗荤
“十大碗”是炎陵最独具特色的客家传统宴席,也是客家人招待客人的最高礼仪。客家“十大碗”碗碗有肉,所以也叫“十碗荤”。主要材料是,三鱼、三肉、三养生(客家人称家禽为养生,即鸡鸭鹅,又称三鸟)。出菜顺序上有要求,第一碗菜俗称
头碗,又名什样锦。有肉丸子、
鸡蛋、香菇、木耳和杂烩。肉丸子有两种,"大烧丸"和"帮刀丸"。第五道菜扣肉(客家人又称整肉或四方坨)上桌时还要鸣炮,表示宴席已进入高潮。最后一碗是鱼,寓意是有食有余。客家十碗荤的烹特点是:油重、色浓、味辣、量足、主味突出,具有浓厚的客家风味。
习俗
炎帝陵祭祀
炎帝陵祭典是千百年来后人为缅怀炎帝丰功伟德形成的一套祭祀活动。原始的炎帝祭祀活动包括祭天、祭祖、祭神,而封禅和蜡祭、舞又是原始祭祀文化中的主要表现形式。祭典根据参祭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类。官方祭祀称之公祭或告祭,最早有记载的炎帝陵官方祭祀活动在宋
干德五年(公元967年),太祖诏命“建庙陵前,肖像而祀,随之遣官诣陵致祭”,并“三岁一举,率以为常”。此后,元、明、清各代对
炎帝陵的祭祀从未间断。民间祭祀以告祭为主。祭祀时间多选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以及各种节令、节庆。祭典根据祭祀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文祭、物祭、火祭、乐祭、龙祭等。
客家婚嫁
炎陵县客家民系的婚姻礼仪,基本依照古制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进行。炎陵县客家女子还有哭嫁的习俗。即将出嫁的客家姑娘,在男方接亲队伍到来后就开始哭嫁。哭嫁是新娘子向长辈亲友诉说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哭嫁要因人而异,即兴编词。音调低沉,婉转悲切,大有长歌当哭的韵味。新娘的长辈或亲友,要拿出数额不等的现金或贵重的纪念品赠送给新娘。客家人把哭嫁得来的钱叫“哭脸包”,是姑娘的私房钱。哭嫁仅限于上轿(车)之前这段时间,所以有的姑娘为了多得几个哭脸包,就先与伴娘或女友帮助她去寻找亲戚供她哭嫁。至今,炎陵县客家人中大部分地方还保留了这一习俗。
炎陵年俗
炎陵县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忙碌准备,做粉丝、炸米果、杀年猪、办年货、搞卫生、洗家什等等。大年三十一早杀鸡,年猪一般前一两天就杀了,
塘鱼也备好。
除夕第一顿是早餐,把鸡、猪肉煮一大锅,煮熟后捞起,锅里的肉汤就煮米粉丝。煮熟的肉、鸡切块,拌些佐料吃。用餐前要放长串鞭炮,由家长点三炷香,敬请列祖列宗回家一起过年。礼毕,全家人一起吃除夕早餐。第二顿就是团年饭。一般做“十碗荤”,饭前也要放鞭炮,家庭最长者坐首席。大年初一各家家长一般不出门,由晚辈出门拜年,在别人家大门口燃放一小挂鞭炮,意为通报对方“有人来拜年了”。该家家长必迎出来接待。
特产
炎陵白鹅
炎陵养鹅历史悠久,
清代重修的《酃县志》记载“祥风飞岩,群鹅集坂”。在古代,“炎陵白鹅”是朝廷贡品。炎陵白鹅体型小而紧凑,体躯近似短圆柱体,是我国难得的优良白鹅品种。1998年,被载入《中国家禽品种志》,2006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含录》,2007年,酃县白鹅被选入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2009年,“炎陵白鹅”获批农业部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
炎陵黄桃
炎陵黄桃是指产自炎陵县境内海拔300—1200米以及类似生态区,符合特定品质的锦绣黄桃。即同时满足种植区域、生态环境、品质、品种四个条件的才是“炎陵黄桃”。炎陵黄桃富含大量人体所需的纤维素、胡萝卜素、番茄黄素、红素、维生素C和及多种微量元素,、锌等含量明显高于同类果品。2011年,炎陵县获得“中国优质黄桃之乡”称号。2016年,炎陵黄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炎陵县共拥有非遗项目16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市级4项、县级152项,是
湖南省拥有非遗项目最多的县。
三人龙
炎陵三人龙,是流传在炎陵县境内火星龙、香火龙、蓼叶龙、草药龙、竹龙等各种“龙”的总称。相传为了驱虫灾,炎帝教人用稻草、
野艾蒿扎成火把,夜间行走田边地头,飞虫逐火即失。炎帝部落种植谷物,连年丰收。这种早期的火把长队不断游动,形如一条婉转的火龙再现。发展到现在,炎陵“三人龙”有白天表演的“五彩布龙”和夜间表演的“火星龙”“香火龙”等。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多见于神农祭典、时令节庆、寿丧嫁娶、乔迁新居等场景。2002年6月“
炎陵三人龙”被确认为第一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炎陵客家人用其特有的方言编唱的一种民间歌谣,客家人用唱山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愉悦的心情。客家山歌起源于中原腹地,成形于粤、赣地区,发展于炎陵的客家山歌,反映客家人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客家山歌也是客家情歌,反映客家人爱情生活的每个阶段。客家山歌以比兴、双关见长,文采极致,且形态多样。2009年2月“炎陵各家山歌”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瑶拳
炎陵县的瑶族武术,本地通称“瑶拳”,是拳术、器械武术等各方面总称。瑶拳包括:肩臂功、腰功、桩功、鼎功、腿功、滚躺功等各种拳术,是瑶族武术套路和对抗性运动的基础。瑶族武术以矮桩为主,动作要求肩臂在做动作时大开大合、刚柔相济,在用力上特别讲究爆发力和一种冷弹柔劲的
技击用力方法。其动作粗犷豪放、原始古朴、吞吐沉浮、
起伏转折。讲究“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腿功柔韧、灵活,极具力量。2016年11月,瑶拳入选为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5月,炎陵县现有已知文物点29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1处。
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
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包含
叶家祠和朱家祠,是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到达炎陵水口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场所。其中叶家祠是首次在连队建立党支部和首次在军队发展工农出身士兵入党的重要纪念地。朱家祠为一团团部,毛泽东在此召开军事干部骨干会议,决定放弃撤退湘南,分兵率部上
井冈山市建立工农武装政权。
洣泉书院
洣泉书院始建于宋代,原名烈山书院,位于炎陵县城西北角的
洣水河畔。洣泉书院系砖木结构三进两厢式建筑,
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大小房间58间。书院一进为天井式室内庭院;二进为中厅,即书院的讲堂所在;三进是大成殿,两侧为先生寝房。1928年4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来到炎陵县,团部设在洣泉书院。毛泽东在洣泉书院亲自部署、指挥了接龙桥战斗,掩护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向井冈山转移。洣泉书院被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确定为全国革命遗址精品点,是
株洲市唯一获得精品点确定的单位,被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列为现场教学点。
大院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群
大院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群位于大院农场马鞍形山上。建筑物共有牌坊、亭2座,墓冢碑5通。纪念亭矗立在海拔1330米高的马鞍形山头上。2021年12月,大院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群被
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2年底,炎陵县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处。
主要景点
炎帝陵
炎帝陵位于炎陵县
鹿原镇鹿原陂,距离县城19千米。
炎帝陵牌坊高18.66米,主体横跨22米,系四柱三间式结构,正面刻原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书"炎帝陵";背面刻陈云同志题词"炎黄子孙、不忘始祖"。炎帝陵阙门位于公祭区入口处,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石材干挂工艺建造而成,主塔高17.09米,被誉为"中华第一阙"。
神农大殿为
仿清建筑,重檐歇山顶结构,由主殿、配殿、连廊和方亭组成。炎帝陵殿始建于宋
干德五年(967),经过历代扩充与完善形成现在的五进格局和
清代建筑风格。南北长73.4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4936平方米,建筑面积903平方米,为清皇宫建筑布局。由午门、行礼亭、陵殿、墓碑亭、墓冢五进组成。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炎陵县东北部,被誉为天然动植物物种基因库。相传始祖炎帝神农氏采药之地,神农谷因此而得名。主要景点有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36426个/立方厘米的“
亚洲第一
氧吧”——珠帘瀑布;全国南方地区保存最完好的11.6万亩原始森林;海拔2115.2米的湖南屋脊——神农峰(原名酃峰);落差235.2米的湖南第一高瀑——神农飞瀑等等。
云上大院
云上大院风景区位于株洲市炎陵县东南边陲,两省三县相交之地,景区海拔560米至1880米间,素有“小庐山”之称。是以高山瀑布、湿地自然风光和红色教育基地为依托,集避暑度假、森林康养、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旅游度假项目。境内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野生杜鹃花群落、湖南落差最高的东坑瀑布、三百多万年前的冰臼瀑布群、上亿块石头铺成的盐茶古道、海拔1783米湖南最高海拔观日台、中国最早的红军银行、苏维埃政府、红军医院、
毛泽东小道、铁瓦仙道观等数十种各类景点。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10-22
>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24-01-14
“十大碗”.炎陵县政府门户网站.2024-01-15
炎帝陵祭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1-15
周定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