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英语:Tsim Sha Tsui)亦作尖沙嘴,古称尖沙头,旧名香头,是中国香港九龙油尖旺区一个旅游区和商业区,位于九龙半岛的南端,北以柯士甸道至
康庄道为界,与
香港岛的中环及湾仔隔着维多利亚港相望。地理坐标北纬22°29′,东经114°18′。尖沙咀的面积为11.1平方千米,拥有多种国籍的居民。
尖沙咀最早以渔村形式存在,19世纪末,随着
殖民地时期的发展,尖沙咀开始吸引了大量的商家和移民。随着外国商人的涌入,尖沙咀逐渐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商业枢纽。不少国际企业和
零售商纷纷在此设立业务,使得尖沙咀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区域。尖沙咀拥有众多高档购物中心、餐厅、酒吧和娱乐场所。各类国际品牌纷纷在此设立
旗舰店,吸引着大量购物者和游客。尖沙咀地区有许多著名历史文化景点,如香港星光大道、
九龙玫瑰堂、
维多利亚港和香港钟楼等。
1884年,位于尖沙咀的
香港天文台投入使用,为这个城市的气象监测和
天文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10年,
广九铁路通车,1928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古老的酒店——
半岛酒店迎来了首位宾客,但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座标志性的建筑物曾被日本军政府占据。1966年,
海运大厦的落成为尖沙咀增添了一座壮观的地标建筑。随后,火车总站于1975年搬迁至
红磡,而1979年,港铁尖沙咀站的启用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的交通便捷性。尖沙咀还是香港太空馆、香港文化中心、名店城和香港星光大道等文化、娱乐和购物胜地的所在。2004年10月24日,
西铁线(现港铁西铁线)的尖东站开通。尖沙咀的历史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独特的文化和发展故事的一部分。
名称由来
“尖沙咀”读作jiān shā zuǐ,亦作“尖沙嘴”,古称尖沙头,旧名香埗头。尖沙咀位于
九龙的尖端,据明朝万历年间的《
粤大记》记载:由于该处海水为官涌山(现时佐敦的位置原本是一座山,名为官涌山)阻,形成一个沙滩,再加上海岸线凹凸不平,又长又尖,所以称为“尖沙咀”。
历史沿革
兴盛前景
尖沙咀由于处于
珠江三角洲东岸陆地尽头,自古以来是华南海路要冲。明朝万历年间的《粤大记》内所载的沿海图中,已有尖沙咀的纪录。至1860年前九龙半岛割让给
英国以前,当时有些码头负责运送
东莞市一带的香木,所以称为香埗头。而根据1819年的《
新安县志》,当时尖沙咀一带有尖沙头村。
19世纪初,随着
广州市成为
清代的海路交易中心,有大量外国
商船(当中不少为船)在尖沙咀对开海面停泊。1839年7月7日,有英国水手在尖沙咀醉酒闹事,殴打村民
林维喜案致死,史称
林维喜案,成为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之一。
九龙割让
英商因
林则徐的反鸦片行动无法在广州从事贸易,聚集在尖沙咀海域。在尖沙咀发生了一起冲突,导致村民林维喜死亡。清军利用地势优势逼退英军,这为日后的鸦片战争埋下伏笔。1860年,根据《
北京条约》,
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被割让给
英国,包括整个尖沙咀。英国占领尖沙咀后,在该处兴建军营及水警总部,又开始填出尖沙咀西部海傍作海运用地。自1888年开办了天星小轮后,尖沙咀藉以逐渐繁荣起来,也成为了外国人的新兴住宅区。
尖沙咀曾经是
港铁东铁线的终站。自从,九广铁路香港段于1910年10月1日通车后,尖沙咀的火车站于1913年动工,尖沙咀钟楼作为火车站的一部分,于1915年完工。尖沙咀遂成为当时香港交通的枢纽。而1928年开业的
半岛酒店,是当时全
亚洲最豪华的酒店之一,也成为当时九龙半岛的地标建筑。
战后发展
1960年代以前,除半岛酒店外尖沙咀并无太多吸引游客的设施,光顾尖沙咀一带店铺的外籍顾客主要是驻港或访港军人和其家属。1960年代起,星光行、
海运大厦和一些配有现代设施的酒店相继落成,尖沙咀逐渐演变为游客区。
1970年代,原尖沙咀以东的
红磡湾西岸进行填海工程,发展出现时尖沙咀东及红的用地。而随着尖沙咀的发展,尖沙咀火车站主楼于1978年拆除,迁往
红磡后扩大地盘,原址建起香港太空馆和香港文化中心,钟楼在市民的要求下保留下来,仍然屹立在九广铁路尖沙咀火车总站的位置上。钟楼被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化中心门前的广场环抱,是香港的地标建筑。火车站搬迁后,部分曾被路轨占用的地方亦被重新发展,包括新世界中心及尖沙咀东一带。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尖沙咀是九龙
油尖旺区的一部份,位于九龙半岛的南端,地理坐标北纬22°29′,东经114°18′。北以柯士甸道至
康庄道为界,与
香港岛的中环及
湾仔区隔着
维多利亚港相望。从
地理学的角度看,尖沙咀是
九龙南端的一个海角,毗邻
红磡湾。尖沙咀的面积相对较小,为11.1平方千米,但人口密度高。
气候
尖沙咀属
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为22.8℃,年均日照时数为1835.6小时。夏天炎热且潮湿,温度约在27~33℃之间;冬天凉爽而干燥,但很少会降至5℃以下。5-9月间多雨,有时雨势颇大。夏秋之间,时有台风吹袭,7-9月是尖沙咀的台风较多的季节,但由5-11月期间都有可能受不同强度的
热带气旋吹袭。在北
太平洋西部、
东海及
南海上,每年平均有30个热带气旋形成,其中半数达到台风强度,最高风速为每小时118千米或以上。尖沙咀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地质
尖沙咀主要由火成岩、
沉积岩及
变质岩构成,火成岩的出露面积最广泛,中国南方的莲花山断裂带主宰尖沙咀的地质结构,断裂带总体为东北-西南走向,由100多条大型
断层构成。尖沙咀的地质走向同样也是以大型的连续东北-西南断层为主,西北东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小,当中以张性断裂(tension fault)为主,而且并不连贯。
地形地貌
尖沙咀是九龙半岛南端的一个海角,毗邻
红磡湾。在移山填海之前,由于该处附近的海水被官涌山所阻,其南端形成一个长及尖的沙滩,地形上十分显著。尖沙咀的原海岸线约在
梳士巴利道、漆咸道一带。该处原有两个平行的海角:九龙角和黑头角。两个海角之间还有一个小海湾。
区域布局
尖沙咀位于香港九龙区,是多条地铁线交汇的繁忙交通中心之一。该区域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商业中心之一,拥有众多大型商场和高级酒店,还有
维多利亚港星光大道和香港文化中心等景点。
尖沙咀区域的建筑密度极高,高楼林立,街区尺度相对较小。道路宽度较窄,多为双向两车道和一车道。步行系统发达且与建筑紧密连接,便捷程度很高。该区域拥有超大型商场和传统商店街,业态种类齐全,混合度较高。除了商场外,大部分商业主要集中在一层,而二三层和地下也有一些商业分布,但业态与一层相差不大。
尖沙咀区域的业态布局相当多元化,各个领域均有其独特的地理分布。商场在中部地带林立,而大型商场则更多地分布在东部,餐饮业也广泛分布,尤其在尖沙咀中部。各类餐厅、咖啡馆和快餐店丰富多样,涵盖国际美食和本地特色菜品。文娱场所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包括
维多利亚港星光大道和香港文化中心等,这些地点提供了演出、展览和艺术活动的场所。办公区域分布在东部,通常与商业中心和地铁站相邻,便于商务活动。酒店遍布尖沙咀,通常位于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周边。居民区主要位于北部和西南部,包括公寓大楼、住宅社区和各种
便利设施。总体而言,尖沙咀区域的多元业态布局使其成为一个多功能、繁华而便利的城市中心。
人口
人口数量
尖沙咀人口约587000人,面积为11.1平方千米,为全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族群
汉族是尖沙咀区人口占比最大的民族,除此之外,即使不是具有华人血统的少数族裔很多是居住香港超过半世纪,当中有已经有5代以上者,他们除了具备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外,他们更有不少是入籍香港特区,拥有香港特区护照,甚至回乡证。例如
海洋公园主席犹太裔的
盛智文放弃
加拿大国籍、
英国裔的
卢维思放弃英国国籍等等外籍人士,亦有不少获得双重国籍或双重护照。
东南亚人
东南亚人主要为菲律宾人、
印度尼西亚人和泰国人,主要来
香港特别行政区从事外籍家庭佣工。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居于香港的
菲律宾人和印尼人各有130000人。
南亚裔
香港开埠初期,即有印度人居住。香港殖民地时期需要从印度次大陆调派一些人员来到香港维持香港治安。他们最初聚居于上环一带,以商人、军人和警察为主。南亚裔人士已经于香港生活逾半世纪,不少已经世居香港4至5代,当中以
巴基斯坦裔、印度裔和尼泊尔裔居多。
殖民地时期驻港英军当中,被称为喀兵的
廓尔喀人雇佣兵,其军团随着香港回归而解散。
很多南亚裔已经
落地生根,其后裔仍然居于
香港特别行政区,部分聚居于尖沙咀至
油麻地一带,例如尖沙咀重庆大厦。在香港社会中,许多人除了能够讲自己的民族语言和英语外,还有许多人能够流利地使用
粤语,例如
乔宝宝(退休惩教署人员,目前是香港艺人)和
利君雅(记者)。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在香港的印巴和尼泊尔人总共约有63000人。
朝鲜、日本人
定居香港的
日本人或韩国人通常是商人或日本、韩国资本大企业香港分公司的高级职员及其家属,大部份于1980年代中国大陆
改革开放初期来到香港,希望以香港作为进入中国大陆发展事业的踏脚石。有部份人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落地生根,部分人有与香港华人通婚生子。
其第二代部份能够操练流利
粤语,但是通常入读
国际学校。如果长远不打算在香港定居,则通常会安排子女入读于香港日本人学校或
韩国国际学校,以方便于将来回归日本或韩国发展。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居港日本人和韩国人分别约12600人和5200人。
欧美人
欧美人以
殖民地时期来香港工作和定居的英国人及其家属居多,大部分都不懂粤语,通常是专业人士、企业或香港公务员;亦有一小部份于公立和津贴学校任教英文。虽然
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后大量
英国人返回英国,但是仍然不少部份选择继续定居香港。
语言
根据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尖沙咀地区的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中文包括汉语和
粤语,而英文则是香港的第二官方语言。这意味着在香港的所有官方文件和文件中,都必须使用中文和英文。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粤语,粤语是
广东省和香港的本土语言,它是尖沙咀地区最常使用的语言之一。在这里,粤语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包括在家庭、商店、街头和公共场所等。另外,
香港特别行政区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语言,如客家话、闽语等。
宗教信仰
基督教
尖沙咀的基督教社区涵盖了不同的教派,包括
天主教、基督教新教、长老宗等。这些教堂和教会在尖沙咀的不同地点设立,为信徒提供礼拜、祷告和宗教教育的场所,如基督教乐道会尖沙咀堂、香港西环基督教会-尖沙咀等。一些教会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慈善服务,如救济贫困、帮助无家可归者和开展社区活动。尖沙咀的基督教社区在维护和传承基督教信仰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社区提供了宗教和社会服务。这些信仰机构与尖沙咀的多元文化共存,为不同信仰和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宗教场所。
伊斯兰教
香港特别行政区约有9万名
伊斯兰教教徒,其中约3万为华人,其余是香港出生的非华裔人士,以及来自
巴基斯坦、
印度、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中东和非洲各国的教徒。伊斯兰教信徒日常祷告的清真寺主要有五座,其中以座落于中环些利街的清真寺历史最悠久,还有楼高八层的湾仔爱群清真寺暨林士德伊斯兰中心,和位于尖沙咀的
九龙清真寺暨伊斯兰中心。伊斯兰教徒也可前往柴湾歌连臣角坟场的清真寺祷告。赤柱监狱内也有一座清真寺。登入香港伊斯兰联会可浏览祷告时间表。
拜火教
琐罗亚斯德教本称
琐罗亚斯德教或
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古波斯,以善思、善言和善行为中心教义。信徒每天会对火焰进行五次敬拜仪式,因此世人俗称他们为“拜火教”。巴斯人善于经商兼乐善好施,对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经济发展和福利事业多有贡献,当中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包括:么地爵士(Sir Hormusjee Naorojee Mody),曾经捐出巨资十五万
港元,支持成立
香港大学,今日香港大学本部大楼有其铜像,尖沙咀以他命名的地方有么地道、么地广场。
文化
非遗文化
丝袜奶茶
“丝袜奶茶”是由香港尖沙咀的老字号
的创办人林木河发明的。兰芳园位于尖沙咀
地库,而的创意起源于林木河的发现。他发现
冲出的奶茶口感最出色,特别受到海员和码头工人们的喜爱,逐渐积累了声誉。为了在制作中既
降低成本又保持口感的卓越,林木河进行了多次试验,最终独创了一种用茶包多次反复冲泡的方法。工人们看到他用茶包来反复冲泡,认为这些茶包看起来像丝袜,因此每次点奶茶时就大声称要一杯“丝袜奶茶”。因此,“”这个名字就这样诞生了。2014年,丝袜奶茶被列入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大坑舞火龙
大坑舞火龙是香港尖沙咀地区一项具有14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俗活动。这项活动最初是为了驱除
瘟疫和祈求平安,在
中秋节期间举办的祈福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香港的节庆盛事。2011年,大坑舞火龙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舞火龙活动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四晚上开始,持续三晚。火龙由
叶下珠扎成,遍插一万多枝长寿香,龙身分为32节,长约67米,需由300人轮流舞动。舞龙队伍在锣鼓声中穿越大街小巷,火光闪烁,场面壮观。舞龙表演结束后,舞龙者会将火龙身上的香枝派发给市民和游客,传递平安和幸福。
盆菜
尖沙咀地区的盆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盆菜起源于
新界的围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种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杂烩菜式。这道菜将荤素各道逐一烹制好的菜肴,一层层码放在盆里端上宴席,一盆菜里可荟萃有百菜百味,包罗万有。传统的盆菜用木盆或锑盆盛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盆菜的烹工艺非常讲究,分别要经过煎、炸、烧、煮、焖、卤等多道工序。原料包括鸡、鸭、鱼、蚝、腐竹、
青萝卜、香菇、猪肉等十几种,每一种食材都需要经过精心烹饪,再层层摆放在盆中。盆菜的吃法也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的宗亲法度,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团圆,一派祥瑞气象。2017年,盆菜被列入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建筑文化
尖沙咀是一个多元化和充满活力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特色建筑和文化景点。
尖沙咀海滨公园上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星光大道吸引了众多游客,而前水警总部和
香港天文台则代表了香港的历史和科学遗产。宗教建筑如
九龙清真寺、
玫瑰圣母堂、
圣安德烈堂以及四大天王福德古庙体现了尖沙咀的宗教多样性,吸引着信仰者和文化爱好者。此外,
嘉诺撒圣玛利书院代表了教育领域的重要机构,为年轻一代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这些特色建筑为尖沙咀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魅力,使这一地区成为香港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
异国文化
在尖沙咀,可以体验到多样的异国文化。著名的
重庆大厦是南亚裔和非裔人士聚居的地方,步入大厦就像置身于印度内陆一般。此外,尖沙咀还有一座回教清真寺,是全港最大的清真寺,位于
九龙公园旁边。
半岛酒店作为一家高贵的五星级酒店,充满着英国风情,位于太空馆对面,酒店客房可以欣赏
维多利亚港的美景。半岛酒店的
英国下午茶也非常著名,地面店铺则以女性高级名牌为主。
金巴利街被称为
韩国街,这里有许多韩国餐馆和韩国食品超市。而在诺士佛台和
亚士厘道附近,可以找到
土耳其、俄罗斯、意大利、
日本等地的美食佳肴。尖沙咀是一个热门的游客区,因此街上有很多外国游客,给人一种身处异国的感觉。
文艺活动
1994年香港电影《
重庆森林》原型及取景地点为尖沙咀重庆大厦。
2004年4月,星光大道(香港)开幕,仿效美国好莱坞星光大道建造,杰出电影工作者的芳名与掌印均镶嵌在经过特别制作的纪念牌匾上。
2005年11月21日,
香港旅游事务署旗下的幻彩咏香江正式获列入《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成为全球最大型灯光音乐汇演。
无线电视剧集《
金宵大厦》(2019年)及《
金宵大厦2》(2021年)原型及外景取景地点为
香槟大厦。
山林道(歌曲):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歌手
谢安琪在2016年的派台歌曲,皆因其录音室设立于此街道上,所以歌曲以此街道命名,歌曲讲述歌手谢安琪与其音乐团队出道首十年拼搏的经历。
重要景点
香港星光大道
在新世界中心面向
维多利亚港一面的尖沙咀海滨长廊,设有模仿美国荷里活星光大道的香港星光大道。星光大道是香港的旅游景点,旨在表扬台前幕後电影工作者的贡献,并纪录香港的百年电影史,犹如一个香港电影的博物馆,让旅客一同经历香港电影业的成长。旅客可以欣赏不少杰出电影业人士的手印、牌匾和雕塑,重温不同电影人的风采。
前水警总部
前水警总部改建成Hullett House(1881 Heritage),是香港的法定古迹之一,大楼位于广东道及
梳士巴利道交界,与香港基督教青年会相邻,1881 Heritage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酒店、餐厅之内,十分有创意及特色。在Hullett House内,有5间不同主题的餐厅,包括有:The Parlour、The Stables Grill、隆涛院、Mariners' Rest及St. George。另外,在大楼前的空地更会有具中国文化的表演,如
皮影戏,更会有
香港特别行政区独有的“
打小人”表演。
九龙清真寺
九龙清真寺正式名称是九龙清真寺暨
伊斯兰教中心,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嘴弥尔敦道150号,是港最大的清真寺。清真寺楼高4层,以
大理石兴建,顶部为桃形大圆球状,而四角则设有尖塔,窗花样式多样,带有浓厚的
伊斯兰教色彩。九龙清真寺本身是英军威菲路军营,其时有不少从
印度、南亚征调而来的士兵是伊斯兰教徒,因此在1896年为英籍印度穆斯林士兵而兴建清真寺。1902年与1980年重建,并陆续开放予
香港特别行政区各种族的伊斯兰教徒使用。
维多利亚港
维多利亚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简称维港,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
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由于港阔水深,中国香港亦因而有“东方之珠”、及“
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誉。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
英国的
维多利亚女王。一年四季皆可自由进出。维多利亚港的海岸线很长,南北两岸的景点多不胜数。香港岛一岸既有充满现代感的高楼大厦和已成地标的香港会展新翼,也曾有怀旧的天星小轮码头(已拆除);九龙则有香港艺术馆和香港太空馆。维多利亚港一直影响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历史和文化,主导中国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中国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
尖沙咀东
尖沙咀东简称尖东,是香港九龙东部的一个商业娱乐区。原址是英军军营,再加上1970年代
红磡湾的填海工程而形成今日的规模,尖东的西边以漆咸道南及九广东铁尖东站与尖沙咀为界,北边以
红磡火车站及
香港理工大学与红磡为界。
尖东在日间以商业及
旅游活动为主,有一条由钟楼至红磡火车站的海滨长廊。旁边则有数个公园,是很多情侣谈情的胜地。晚间则以酒吧、夜总会、卡拉OK等娱乐场所最为热闹。1990年代中期曾是传销公司的集中地,很多跨国的传销公司都在这里开设分店,但现在都全数迁出或倒闭。另外,
香港科学馆及
香港历史博物馆也是坐落于此。尖东亦建有多家酒店,从北到南计有:
大阪日航酒店、海景嘉福酒店、帝苑酒店、
香格里拉酒店。
前九广铁路钟楼
尖沙咀天星码头旁的钟楼,于1915年矗立,原是九广铁路旧尖沙咀火车总站的一部分,百年来见证着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历史变迁。二次大战前,无数中国内地难民搭乘九广铁路来到这个旧火车总站,他们有的在港展开新生活,有的则转乘
轮船前往海外。火车站以往是
英国在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铁路总站,故钟楼充满
殖民地色彩。钟楼用上了
粘土实心砖及
花岗石建造,展现着
蒸汽火车时代的风貌。九广铁路火车总站于1978年迁往现址,而旧有的尖沙咀火车站亦遭拆卸,只留下钟楼的部份。
香港历史博物馆
香港历史博物馆于1975年创立,但馆中部分藏品来自1962年成立的大会堂博物美术馆。博物馆位于1998年迁往位于尖沙咀漆咸道南的现址。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外型、色调与毗邻的科学馆互相协调,形成一个博物馆组合。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香港的出土文物、历史图片、图画等,以香港
自然历史和人文历史为基本陈列,重点展示了香港6000年的发展历程。馆内先介绍了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自然环境;再以出土文物、古代石刻及古窑址等实物反映了香港地区的
人类活动;最后展示了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大都市的过程。该馆藏品45000多件,分为考古、本地史、民俗史及自然历史四大类。
九龙玫瑰堂
香港历史博物馆西北角马路对面的“
天主教玫瑰圣母堂”于1901年兴建,最初为一座可容纳800人的教堂。当时北京发生义和团事件,英军从
印度抽调一批印度籍士兵驻扎在九龙。玫瑰堂便是为了方便当中的
雅威教徒进行主日弥撒。该处原为嘉诺撒修院,后来因教堂不敷应用,修院于1903年让出土地予玫瑰堂重建。同年10月,玫瑰堂得到
葡萄牙籍教友甘曼斯博士捐款协助重建。1904年12月4日,当时
香港特别行政区副代牧翟神父为教堂进行奠基祝圣,并于1905年5月8日进行落成祝圣。玫瑰堂于1913年加建两侧及祭衣房,后来加建露德圣母岩及在教堂的塔顶加设
铜钟,1950年加建中廊。玫瑰堂最近一次重修于1990年进行,做成现时的外貌,并曾于2003年翻新。
社会
教育
尖沙咀地区拥有多所大专、中学和小学,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无论是继续教育还是基础教育,尖沙咀都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才能。
文化事业
在天星码头海边一带,汇聚了数座
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的文化活动场所,有香港艺术中心、香港太空馆、香港文化中心、博物馆等,成为名副其实的香港文化活动中心。而设计独特的“香港文化中心”则是各种文化活动场所的中心。从2000年来,这里经常举办各种大型文娱活动,每年均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艺术家到此演出。
香港电影是香港文化的最佳代表,为纪念
香港特别行政区电影的发展成就,香港仿效
洛杉矶的好莱坞,利用连接
香港体育馆和尖沙咀的海滨长廊,建造了一条属于香港电影人自己的星光大道。这条耗资4000万港元的香港星光大道,全长440米,从
香港艺术馆旁延伸至新世界中心。大道上一共装嵌了70多位香港电影名人的牌匾,当中30多块有名人打手掌印,而一些已经过世的明星如
李小龙、
黄霑等则以牌匾留念。这些手掌印不仅是中外游客“到此必拍”的最热门景点,而且每逢特殊纪念日,也是本地及海外影迷祭奠自己偶像的纪念场所。
除了电影以外,尖沙咀也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各种文化演出和展览的集中地。位于尖沙咀中心的香港文化中心,占地5.2公顷,
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是香港最重要的演出场所。这里全年上演各类演艺制作,包括各式音乐会、
歌剧、中国传统戏曲、舞蹈、戏剧等。除此以外,尖沙咀一带还囊括了香港市区几乎所有的重要博物馆,包括香港太空馆、
香港艺术馆、
香港历史博物馆和
香港科学馆等,一年365天,大小展览接连不断。
社会保障
香港政府为尖沙咀地区提供各种社会福利计划,包括老年人抚养金、住房援助、残疾人支持等。这些计划旨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居民,确保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其次,香港政府还为尖沙咀市民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
香港特别行政区有着高水平的教育系统,政府为市民提供免费基础义务教育,同时还提供各种形式的
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市民提供更多的
职业机会和发展方向。政府还提供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和
助学金,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此外,政府还为残疾人士提供了特别的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融入到社会中,享受平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商圈看点
时尚购物
尖沙咀区内设有不少购物商场,包括
海港城、
K11购物艺术馆、美丽华商场、新世界中心等。
海港城(Harbour City)是尖沙咀乃至整个
香港特别行政区最著名的购物中心之一,邻近
尖沙咀天星码头,由海洋中心、港威、海港城新域、
海运大厦四个部份组成,拥有超过450家商店,汇集了众多国际一线品牌,如
路易威登、
香奈儿、
Gucci等,拥有各类时尚潮流品牌、珠宝钟表、化妆品品牌等。此外,海港城还设有50家餐厅、酒店,两间戏院和大型玩具公司
玩具反斗城,另设有可环视
维多利亚港景色的观景台,为游客提供了
一站式的购物和休闲体验。
K11购物艺术馆是尖沙咀另一个独具特色的时尚购物中心。这座购物中心以其创新的艺术氛围和文化活动而著称,经常举办艺术展览、主题工作坊、电影放映会等活动。同时,K11还汇集了许多独立设计师品牌和潮流名店,为时尚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购物空间。
尖沙咀的特色街区和独立设计师店铺也为时尚购物增色不少。
加连威老道(Granville Road)是一条充满活力的购物街,汇聚了各种时尚品牌店铺、餐厅和咖啡馆。游客在这里可以淘到独特的设计商品和手工艺品,感受到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轻一代的时尚活力。弥敦道(Nathan Road)则是香港著名的购物街道之一,这里汇聚了各种时尚品牌店铺、餐厅和咖啡馆,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购物,同时感受到繁忙都市的独特氛围。
也有一些面积较小且适合青年人口味的商场,包括百利商场、利时商场及在重庆大厦旁的
重庆站。2005年9月,
崇光百货也在尖沙咀名店城开设了分店。在西面的海运大厦,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唯一的
邮轮码头,可供大型邮轮停泊。海运大厦亦设有购物商场,在1960年代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仅有的大型商场。尖沙咀亦设有全港最大的
HMV唱片店。
休闲娱乐
尖沙咀是香港夜生活的集中地之一,酒吧、卡拉OK与夜总会林立。富有外国风情的诺士佛台和整条街都有酒吧的宝勒巷是不少人下班后消遣的地方。
亚士厘道的餐厅则提供各国美食,从传统的广东菜到国际化的料理,无论是当地特色小吃还是高级餐厅都应有尽有。尖沙咀以其丰富的海鲜料理而闻名,新鲜的海产类食材经常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此外,这里还有许多特色餐馆,如
韩国、
日本、
泰国、意大利等,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异国美食的需求。
尖沙咀的知名小吃街有三个主要地点。首先是山林道,也被称为“尖沙咀食街”,这里汇聚了多家高级食府,经常吸引名人和艺人前来品味美食。其次是诺士佛台,这个地方是各国特色美食的热门去处,提供了各种美味的国际菜肴。最后是
金巴利街,这里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韩食小店的集中地,特别是自韩流传入香港以来,这里因其多样的韩国美食而被戏称为“小韩国”。
尖沙咀还有一些重要的娱乐景点。尖沙咀钟楼是这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到香港最壮观的
维多利亚港夜景,以及夜间的灯光表演。此外,尖沙咀还有
香港艺术馆、香港太空馆和香港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了解香港的历史与文化。海滨长廊和尖东海旁公园等地更是游客欣赏维多利亚港美景和休闲散步的场所。此外,这一区域还定期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演出。另外,尖沙咀还有星光大道,这是一条充满艺术氛围的街道,汇集了众多香港电影明星的手印和雕塑,使游客亲身感受香港电影的魅力。
开发与保护
开发
尖沙咀曾经是
广九铁路的终点站。自从,
广九铁路香港段于1910年10月1日通车后,尖沙咀的火车站于1913年动工,尖沙咀钟楼作为火车站的一部分,于1915年完工。尖沙咀遂成为当时香港交通的枢纽。而1928年开业的半岛酒店,是当时全亚洲最豪华的酒店之一,也成为当时九龙半岛的地标建筑。
1970年代,原尖沙咀以东的红磡湾西岸进行填海工程,发展出现时尖沙咀东及红磡的用地。而随着尖沙咀的发展,尖沙咀火车站主楼于1978年拆除,迁往
红磡后扩大地盘,原址建起香港太空馆和香港文化中心,钟楼在市民的要求下保留下来,仍然屹立在
广九铁路尖沙咀火车总站的位置上。钟楼被
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化中心门前的广场环抱,并且成为香港的地标建筑。火车站搬迁后,部分曾被路轨占用的地方亦被重新发展,包括新世界中心及尖沙咀东一带。1980年,香港太空馆也在这一时期启用,为科学与文化教育做出了贡献。1988年见证了中港城的落成,而在1989年,香港文化中心的启用成为了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地标。1997年则标志着名店城的建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尖沙咀的规划逐渐演变,包括2000年的碧仙桃路、康和里和河内道的重建工程,以及2004年香港星光大道的启用。最后,在2004年10月24日,
港铁东铁线尖东站的启用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的交通网络。这一系列事件塑造了现代尖沙咀景观。
保护
在尖沙咀,有许多具有独特魅力的历史建筑。这些古建筑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时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行保护和修缮。位于尖沙咀的玫瑰堂,建于1901年,最初是一座可容纳800人的天主教堂,为方便当地天主教徒举行主日弥撒而兴建。随着历史的推移,玫瑰堂经历了多次修缮和重建,成为了香港历史的一部分。枪会山军营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现存的一个重要军事遗迹,自1860年
英国占领九龙半岛以来,就一直作为英军驻扎地。如今,这个军营由解放军驻守,其中包括3座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和9座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的建筑物。德信学校成立于1930年,由
加拿大的圣母无原罪传教女修会创办,曾在旺角兰街拥有校址。然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校被迫停办,直到战争结束后,圣母无原罪传教女修会重返香港,购得现址大楼并于1947年9月恢复课程。圣安德烈堂位于弥敦道,是九龙区历史最悠久的
基督教教堂之一,其
哥特复兴式建筑风格的建筑拥有红砖外墙、尖拱形窗户、曲线窗花格和彩色玻璃窗等特色。经历多次修复工程后,该堂荣获了200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
优秀奖”。
交通
公路
尖沙咀是一个交通繁忙的地区,拥有多条重要的公路,这些公路连接着这个繁华的城市区域。其中一些主要的公路包括
梳士巴利道、弥敦道、广东道、九龙公园径、漆咸道南、么地道、
加连威老道、
加连威老广场、海防道、北京道、中间道以及柯士甸道。这些道路穿越了尖沙咀的各个角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通道,连接着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使尖沙咀成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城市生活的重要枢纽之一。无论是通勤、购物还是游览城市景点,这些道路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繁荣和活力。
铁路
尖沙咀在铁路交通方面具有便捷的连接,其中
尖沙咀站位于
荃湾线上,提供了方便的
城市内部交通选项。而
尖东站则通过行人隧道与尖沙咀站相连,是
西铁线的一部分。这两个站点的互相衔接和便利的交通网络,使居民和游客能够轻松地穿越城市,前往不同的目的地。
航空
尖沙咀作为一个交通枢纽,提供多条航线连接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中国内地的多个城市,包括澳门、
珠海市、
中山市、
斗门区、
顺德区、东莞太平港、
番禺区、
肇庆市、
新会区等地。尖沙咀的航空交通网络为商务、旅游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促进了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这对于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的地位至关重要,同时也使尖沙咀成为了一个
多元文化和经济交流的中心。
航运
尖沙咀拥有多个重要的
航运码头,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水上交通选择。其中,天星码头连接着尖沙咀和中环、
湾仔区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内地区域,为城市内部的水上交通提供了方便的通道。另外,
九龙公众码头是前往长洲和美窝等
离岛的重要出发点,使人们可以轻松前往这些度假胜地。
公共交通
尖沙咀是一个交通枢纽,拥有多种便捷的公共交通选项,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方式:
尖沙咀站是
港铁荃湾线的一个重要站点,连接了
香港特别行政区市区的不同区域。此外,
港铁东铁线的尖东站也是地铁系统的一部分,为
西铁线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连接。尖沙咀地区拥有丰富的巴士网络,覆盖了各个主要道路和区域。
九龙巴士是主要的巴士运营商,提供了多条线路,如尖沙咀码头的1、1A、2、5、5A、5C、6、6A、7、8、8A、8P、9线路,汉口道的28、234X线路,尖沙咀东的13X、26、35A、41A、98D、98P、208、973线路等,连接着市区的各个角落。
相关人物
李兆基
李兆基(Lee Shau Kee),1928年2月20日(农历正月二十九)生于
广东省顺德大良。他在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的称号。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产发展商,恒基兆业、
香港中华煤气主席、
新鸿基地产副主席。李兆基家族是香港
四大家族之一。李兆基是香港著名的商业家和慈善家,他曾是长实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尖沙咀地区拥有多个商业和地产项目,对该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何鸿燊
何鸿燊(Stanley Ho),广东宝安人,出生于香港,港澳著名企业家,港澳地区知名爱国工商界人士,
澳门旅游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信德集团有限公司、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有“澳门赌王”之称,是
何东爵士弟何福的孙儿之一,何世光儿子,在家中排行第九。何鸿拥有犹太、
荷兰、
英国、中国多个民族血统,按照何东家族的传统祖籍跟随母系的广东宝安。他通过旗下公司控制了多个澳门赌场,其中包括尖沙咀地区的新天地和
澳门皇冠酒店等。
重要事件
九广铁路修建
1898年6月,中英银公司获特许权,兴建
香港特别行政区至
广州市的铁路,这条铁路被称为九广铁路(香港命名)或
广九铁路(粤境命名)。当时,香港与
广东省虽然分治,但实际上两地间并不设边境检查;而九广铁路本来的设计,就已经是一条
九龙至广州间的城际铁路,因此亦未有跨境“
直通车”的概念。1910年,由尖沙咀通往广州之九广铁路通车。
尖沙咀海滨计划
自2015年起,
尖沙咀海滨公园开始实施优化工程,预计工程将分为多个阶段进行。在优化过程中,政府决定采取简约设计方案,取消具有争议性的设施建设,如原本拟建的电影展览馆、观景台及额外餐饮设施等。这一决策使得工程的施工时间大幅缩短,更符合公众的期望并有助降低工程带来的不便。尖沙咀海滨计划是一项旨在将
维多利亚港的海滨改造为一个宜人的休闲和文化区域,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设施的计划。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海滨长廊的设施、提升
景观设计、增设绿化空间和户外座位,以及引入流动美食车和小食亭等。此外,计划还涉及对现有建筑和设施的翻新和改造,如尖沙咀钟楼、尖沙咀文化中心等。这些改进将使
尖沙咀海滨公园成为一个更具活力和文化氛围的公共空间,与周边的
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相得益彰。
尖沙咀旧楼重建项目
尖沙咀积极进行旧楼重建项目,以提升区域的商业活力和居住环境。香港旧楼重建项目包括
香槟大厦重建项目、新世界中心重建项目、恒地尖沙咀旧楼批准强拍以及乐风集团收购尖沙咀项目等。这些旧楼重建项目涉及多个商业大厦、酒店和综合性商业建筑,旨在为
香港特别行政区带来更现代化的设施和更高的商业价值。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尖沙咀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商业活力、居住环境和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同时为香港的
建筑业和相关产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