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凌甫(1884年~1970年),名步云,字凌甫。陕西合阳人。
他1911年学成回到国内,
辛亥革命已经爆发,西安起义也已成功,并成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
人物生平
七岁起在其父任教的乡村私塾读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
合阳县学堂,三十年(1904)由县学堂保送入
陕西大学堂。
次年,陕西大学堂改名陕西高等学堂,马与本校咸宁附生钱鸿钧、渭南附生
张蔚森、
泾阳县生曹雨亭和三原宏道学堂、陕西师范学堂遴选出的共31名学生,被官费派往
日本留学,马先入早稻田大学普通科再转农科,清
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
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
马到日本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秋,
孙中山领导的
中国同盟会在
东京刚刚成立,马就加入了同盟会,参加了同盟会在东京组织的反清活动。
他1911年学成回到国内,
辛亥革命已经爆发,西安起义也已成功,并成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
12月,他在上海与
张蔚森一起被推举为
陕西省代表,赴南京参加17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晚10时,孙中山在南京举行莅任典礼。
马君武17省代表聆听孙中山宣誓词,欢呼中华民国由此诞生,群情激越,声震屋瓦。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后,按照
孙中山的设想,即着手建立临时参议会,用17省代表会议名义电告各省都督府,速派参议员三人“克日来宁”开会;对部分“道路睽隔”无法“克日到宁”的省份,则决定以原出席17省代表会的代表为“代理员”赴会。这样,马与张蔚森、赵世钰三人又出席了1912年1月28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成立会,并于3月8日审议、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同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南京临时政府随之结束,马经上海转回
西安市。
适陕西军政府大都督张凤提议创办
西北大学,马积极赞成,任创设会委员。西北大学建成后,马任校教务长兼商科学长。同年8月,任
中国国民党秦支部副支部长。
1913年暑假,受校长、留日同学钱鸿钧之托,东渡
日本,为西北大学购置图书、仪器,还延聘了两名日籍专门教员。
1914年6月,
袁世凯派其亲信
陆建章接替张凤翙担任
陕西省都督。陆以西北大学是“反袁的机关”为由,先于同年冬将
钱鸿钧校长逮捕下狱,复于翌年春开学不久宣布将西北大学撤销,马逃往上海两年多,将日本经济学家津村秀松的专著《国民经济学》译成了中文。
1917年7月1日
张勋拥
爱新觉罗·溥仪丁巳复辟,全国愤怒讨伐。陕西警备军统领
郭坚拟率部假道
山西省北上讨逆,邀马与
宋向辰、
樊毓秀、杨介等随军参赞。
讨逆军在晋陕军阀的合击下失败,宋向辰、樊灵山殉难,郭坚潜逃回陕,马与杨介被扣压。马脱险后,再次逃往上海。
同年9月,
陕西省各界响应广州护法军政府号召纷起护法,开展驱陈(树藩)运动。
12月,郭坚在
凤翔区重整队伍,准备增援在
西安市举义的
耿直部,特派人赴沪邀马回陕襄助军务,并托马代发讨陈檄文。12月21日
上海市各报刊载的陕西讨陈通电,就是马代拟代发的。
1918年1月,待马与
王一山、
焦子静等衔
孙中山支持陕西护法斗争的指示回到陕西时,三原起义已经爆发,靖国军旗已经竖起。他找到正在围攻
大荔县的
郭坚所部,被郭委任为该部参谋长。
8月,
于右任回陕就任
陕西靖国军总司令,讨陈义军统一编为六路,郭坚任第一路司令,马为第一路参谋长。
第一路由耀县西进,连克省西十余县,11月攻下凤翔,在凤翔设民政厅,马被任命为厅长,总揽省西十余县包括任命县知事的地方民政大权。
适在这时,北京政府派出援救陈树藩的奉、直、晋、甘、川等省数万军队陆续入陕,加上陈树藩以“省长”职位诱来的
刘镇华的镇嵩军,向靖国军分路围攻。靖国军各部英勇抵抗,但寡难敌众,多县失守。
1919年3月,据守凤翔孤城的靖国军第一、二路,已被奉军、甘军、直军和镇嵩军四面围困数月,根据郭坚“联许倒陈”的设想,由马出面,与“援陕总司令”、奉军师长许兰洲“局部议和”,郭坚部接受许部改编。
1920年,马离开郭部到北京赋闲,又翻译了日本人关一所著的《工业政策》一书。
1921年,马再次回陕,在由西北大学改建的陕西法政学校任教。
1922年春,冯玉祥出关参加
直奉战争,把
陕西省督军的职位交给已任省长四年的
刘镇华代署。刘为标榜自己“广揽人才”,把马调到省长公署作参议。同年省三届议会改选,马被选为议长,不到一年,又被刘镇华任命为省教育厅厅长。
他本不想丢下议长去屈就厅长,但刘镇华不肯收回厅长任命,他遂于1924年7月到教育厅视事。
上任后的头一件事,就是与西北大学(1924年1月北京政府批准立案重建)校长傅铜商议举办“暑期学校”,请
鲁迅、
夏元瑮、
王桐龄、
蒋廷黻、
孙伏园等国内学界名流来陕讲学。
1927年春,曾于上年被
杨虎城、李虎臣、卫定一指挥的
陕军在
国民军的援助下打败逃回豫西的
刘镇华,又在
开封市投靠了冯玉祥,残部被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的第八方面军,马被任命为第八方面军参议。
1929年1月
国民政府召开
编遣会议,第八
方面军改为第十一
路军,马仍为参议。
蒋阎冯大战结束前,刘镇华被
蒋介石任命为驻
新乡市的豫陕晋边区绥靖督办,马担任督办公署的总参议。
1932年刘调任豫鄂陕边区绥靖督办,督办公署移驻
南阳市,仍以马为总参议。
1933年5月,刘出任安徽省主席,马亦到
安庆市,任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曾一度代理省主席职务。
1937年5月,安徽省政府改组,马被调往南京,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议。
七七事变后不久,南京开始疏散人口,马遂携眷返回
西安市,任委员长西安行营设计委员。
1939年被选为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7月1日出席了
陕西省临时参议会的第一次会议。
1941年6月
熊斌任陕西省政府主席,7月,
国民政府委任马为省政府委员;1944年熊斌调离,马在西安北洋工学院任教。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去
重庆市,适国民政府正在对
河南省人民政府进行局部改组,遂任命马为河南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于1946年5月到
开封市就职。
1948年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时,他应中国人民解放军之请,出面维持地方治安,从此脱离国民党营垒,携眷迁往南京。
“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0年3月7日在南京逝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政协江苏省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人大代表、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委员。
人物著作
晚年致力于文史资料的回忆与撰写,有《南京临时政府亲历记》《陕西靖国军第一路概况》《刘镇华在陕西》等多篇发表于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