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
2007年杨师群所著的图书
《中国新闻传播史》是杨师群于2007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一部图书,详细阐述了从隋唐时期开始到近代中国新闻媒介的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涵盖新闻学传播学两大学科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广告三个专业。本书作者皆为新闻学领域的大家,他们在多年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吸纳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的论述了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由于本书的论述时段截至2000年,所以网络传媒等新兴新闻传播活动也被纳入了作者的视野,从而使本书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新闻专业学生及新闻爱好者了解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主要分为六部分,即唐朝之前的传播媒介、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宋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清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唐代之前的传播媒介
夏商周时期:木铎,用来宣达政令、进行采风的特殊媒介。
其他传播媒介:甲骨(主要用于占卜和祭祀)、金石(帝王诏书和国家常法)
②汉代:邮驿制度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条件。
传播媒介:竹简和木简。(东汉时期“蔡侯纸”的出现)
③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布告:主要内容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
露布: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其他传播媒介:烽燧(用于军事方面,主要是为了防备西北少数民族武装入侵)、谣言、木简、竹简、木等。
2、唐朝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在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中央: ① ”开元杂报”:开元年间流传在外的官报,多为政事信息的杂乱报道
② ”进奏院状”:封建机构内部发行的官报,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的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敦煌进奏院状”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最早的报纸)
③其他:烽燧、露布、榜文、告示等
地方:诗赋、语言等
唐代报纸的特点:①没有报头,开头和结尾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
②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长官
③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己采集的
3、宋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央:
邸报:宋代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布的官方报纸。发布机构:都进奏院(主要传播朝廷政事)
地方:
小报: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非官方报纸。主要刊载新闻和政治材料
新闻制度:“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的各种信息经本院监官编好,送枢密院或宰相省察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其他传播媒介:“榜”(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以张贴的方式公布信息的新闻传播手段)
【备注】:
1、宋代小报出现的意义:它的出现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和封闭,打破了官报“邸报”一统天下的局面
2、屡禁不止的原因:小报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为有一定的生命力
3、宋代报纸的特点:在封建中枢部门的统一管理之下,按一定制度,统一编发给地方,完全从官文书里分离出来,成为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4、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主要是民间的新闻传播活动,民间的新闻传播媒介是“小本”。
5、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央:
邸报”:①《万历邸钞》:将万历一朝的“邸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
② 《天变邸抄》:记录了朱由校年间发生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
③ 《急选报》:内容主要是关于官员任命
“邸报”的超传和发行工作流程:
通政司——刘客——提塘
【通政司:汇集各类章奏和地方上报的消息;六科:手机和发布的有关诏旨和章奏;提塘:将招旨和章奏从六科抄出,经筛选和复制再传发。】
地方:民间报房和抄报行(民间报房多数是从官方的提塘报房中分离出来的)
其他传播媒介:
塘报:由下到上,由地方向中央汇报军情的文报(类似于宋代的边报)
告示:由上到下,由中央到地方,逐级向公众公布信息的官方新闻传播载体
竹筹、揭帖和牌报,主要流行于人民起义队伍中
6、清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先秦时期的信息记载与传播
二、汉魏时期的官报与信息传播
三、唐朝官报与信息传播
四、宋代报业及相关制度
五、元代的信息传播活动
六、明代报业及有关制度
七、清代中期前的报业与制度
八、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 晚清洋人创办中文报刊
一、在南洋开创中文报刊
二、在中国南部发展新闻报业
三、上海外国人报业的崛起
四、在华外报网的逐渐形成
五、有关的文化评价与探讨
第三章 国人办报与维新运动
一、从译报跨越到办报
三、精英新闻思想剖析
四、报业实际运作之概况
五、维新运动与首次办报高潮
六、维新名人与报业贡献
第四章 改良与革命的二重奏
一、改良派在境外的办报活动
二、国内改良派报刊浏览
三、革命报刊在海外的发展
四、国内革命派报刊的苦斗
五、两派论战与第二次办报高潮
六、改良派的新闻报刊思想
七、革命派的新闻报刊思想
第五章 清末官报与新闻法制
一、晚清官报与政治信息流通
二、从戊戌变法到宣布“新政”
三、清廷迫害报人有关案例
四、清末新闻法制进程简介
五、清末新闻法制的一些特点
六、新闻报人反抗斗争诸例
第六章 民国初期新闻业的波折
一、初年的短暂繁荣与党报堕落
二、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摧残
三、民初三大名记者
四、北洋政府新闻法制状况的紊乱
五、新闻界的顽强抗争
六、通讯广播与私营报业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与新闻报刊
一、社会背景的有关分析
二、陈独秀与《新青年
三、《每周评论》与李大钊
四、胡适及其有关报刊
五、《现代评论》与现代评论派
六、其他主要报刊与观点争论
七、新闻学研究与教育的开端
第八章 革命新闻事业的开端与挫折
第九章 中国国民党统治早期新闻业
第十章抗日战争时期的磨炼
第十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概况
第十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
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初期风云
第十五章 香港、澳门地区概述
第十六章 宝岛台湾新闻简史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先秦时期的信息记载与传播
二、汉魏时期的官报与信息传播
三、唐朝官报与信息传播
四、宋代报业及相关制度
五、元代的信息传播活动
六、明代报业及有关制度
七、清代中期前的报业与制度
八、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 晚清洋人创办中文报刊
一、在南洋开创中文报刊
二、在中国南部发展新闻报业
三、上海外国人报业的崛起
四、在华外报网的逐渐形成
五、有关的文化评价与探讨
第三章 国人办报与维新运动
一、从译报跨越到办报
三、精英新闻思想剖析
四、报业实际运作之概况
五、维新运动与首次办报高潮
六、维新名人与报业贡献
第四章 改良与革命的二重奏
一、改良派在境外的办报活动
二、国内改良派报刊浏览
三、革命报刊在海外的发展
四、国内革命派报刊的苦斗
五、两派论战与第二次办报高潮
六、改良派的新闻报刊思想
七、革命派的新闻报刊思想
第五章 清末官报与新闻法制
一、晚清官报与政治信息流通
二、从戊戌变法到宣布“新政”
三、清廷迫害报人有关案例
四、清末新闻法制进程简介
五、清末新闻法制的一些特点
六、新闻报人反抗斗争诸例
第六章 民国初期新闻业的波折
一、初年的短暂繁荣与党报堕落
二、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摧残
三、民初三大名记者
四、北洋政府新闻法制状况的紊乱
五、新闻界的顽强抗争
六、通讯广播与私营报业
第七章 新文化运动与新闻报刊
一、社会背景的有关分析
二、陈独秀与《新青年
三、《每周评论》与李大钊
四、胡适及其有关报刊
五、《现代评论》与现代评论派
六、其他主要报刊与观点争论
七、新闻学研究与教育的开端
第八章 革命新闻事业的开端与挫折
第九章 中国国民党统治早期新闻业
第十章抗日战争时期的磨炼
第十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概况
第十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
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初期风云
第十五章 香港、澳门地区概述
第十六章 宝岛台湾新闻简史
第二版
书 名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版)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ISBN
9787300104195
开本
16开
定价
39.80元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涵盖新闻学传播学两大学科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广告三个专业。
21世纪已经来临,集聚力量,重新编写出一套体系完整的,能够为新世纪的新闻教育和新闻人才培养服务的新闻传播学的系列教材,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了这套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编著者都是各教学领域的专家,其中有许多人是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收入本系列的教材,有国家级重点教材,有部级重点教材,其他教材也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精品,充分保证了其质量和权威性。
本套教材的特点具体如下:
第一,内容新,涵盖广。
第二,写法新。
第三,作者阵容强大。
总之,这套教材的出版能够较好地满足新时代新闻传播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在宏观上,使学生,把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其整体的框架;在微观上,能够借助教学使学生对新闻传播学的实践业务知识有具体的了解。
方汉奇所著
作 者:方汉奇
I S B N: 7300043569
页 数: 530
开 本:小16开
封面形式:简装本
出版日期: 2004-2-1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节 中国传播活动溯源
第二节 唐朝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第三节 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
第四节 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五节 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六节 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第二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的兴起与商业性报纸的崛起
第三节 上海报业的崛起
第四节 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第一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第二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三节 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在境外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清末新闻法制的建设与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三节 辛亥革命时期新闻理论与业务的发展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
第二节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事业
第三节 新闻事业在逆境中的发展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第二节 新的报刊宣传阵线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第四节 新闻工作改革、新闻学研究与新闻教育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报刊
第二节 国共合作后的新闻事业
第三节 北洋军阀统治地区的新闻事业
第四节 北伐战争中的革命报刊
第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事业
第四节 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九章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第二节 国统区新闻事业与境外抗日宣传活动
第三节 沦陷区的新闻事业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国统区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第二节 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
第三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划时代巨变
第十一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新闻业务的探索与改进
第三节 新闻宣传报道的成就与过失
第四节 1956年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
第十二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主要背景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发展与调整
第三节 从反右派斗争到“大跃进”运动中的新闻事业
第四节 60年代初期新闻工作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第五节 主要新闻思想评价
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新闻事业的艰难发展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事业的主要特点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总体变化(上)
第一节 新闻传播观念的变化
第二节 传播者的角色变化与传播内容的相应改变
第三节 受众的变化
第四节 制约因素与传播体制的变化
第十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的总体变化(下)
第五节 各部类新闻事业的发展状况
第六节 新闻学术研究与新闻教育
第十六章 1949年以来的台湾、香港,澳门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1949年以来的台湾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节 香港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节 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
学习参考书目
后 记
代表历史人物
黄远生
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风长,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guo min dang,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
于右任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1907年在上海创办同盟会第一家大型日报“神州日报”1909年至1910年在上海相继创办“民吁日报”、“民吁主报”。他创办的报纸在揭露贪官污吏,揭露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章太炎
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和报刊政治家,早年担任《时务报》、《经世报》等报刊的编辑和主笔。1903年在“苏报案”中名声大噪。1906年后主编《民报》成为“以文章排满的骁将”。晚年“既离民众,渐入颓唐”。
梁发
基督教的第一位中国传教士,也是第一个参加近代化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人。梁发是中国基督教重要人物。1815年参加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出版编辑工作,著有《劝世良言》、《熟学圣理略论》、《真理问答浅解》、《真道寻源》、《灵魂篇》、《圣经日课初学便用》、《祈祷文赞神诗》。梁发最重要的著作就是1832年所写的《劝世良言》。《劝世良言》基本上是九本小册子合订一起。其中一部分是从圣经的旧约全书、新约全书的教训中选出来的。另外一部分讲述基督教的教义。梁发是用很浅显的,一般人易懂的话把基督教的教义和一部分的圣经精选出来成为《劝世良言》。这本书后来对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有很大的影响。洪秀全初期对基督教的接触来自《劝世良言》。
王韬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合众谈》编辑工作,1874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主要著作有《遁叟言》、《弓叟园文录》、《 园文录外编》等。
梁启超
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1895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鼓吹保皇立宪。
邹韬奋
1922年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5年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6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创办《生活日报》,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1938年7月担任《全民抗战》主编,他是一名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著名的新闻记者。
陈独秀
1903年8月参加编辑由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明报》,1904年又和别人合办《安徽俗话报》,1914年在日*本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并主编《新青年》后改编成《新青年》,1918年12月22日又和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30年又主办了托物派刊物《无产者》,后又创办了《火花》、《热潮》两个刊物。
马礼逊
第一家近代化中文报刊创办人,英国基督教(新教)派遣到中国来的第一位传教士,1815年在士米怜的协助下,在马六甲市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曾担任在广州出版的英文《广州纪录报》、中国丛报》等报刊主笔,曾编有《华英字典》、《中文法程》等书,在沟通中英文化方面有一定的贡献。
等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第二版
方汉奇所著
代表历史人物
黄远生
于右任
章太炎
梁发
王韬
梁启超
邹韬奋
陈独秀
马礼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