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5年
青海省人民政府对
西宁市地区各工业园区进行整合,成立了新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现下辖东川工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南川工业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及开发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建设,园区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主导产业链不断完善,已成为
青海省新材料、光伏、锂电、有色金属、化工、大健康及生物医药、食品、藏毯绒纺等产业聚集区。作为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基本介绍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0年7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成立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为了扩大吸引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促进
青海省经济快速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为青海和
西宁市的经济发展和
改革开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发展空间,必将成为青海经济建设发展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成为青海改革开放的实验地、工业经济的聚集地、高新技术的孵化器、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1年4月动工建设,经过两年的建设、开发、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的及时兑现,已吸引
加拿大、
德国等国外投资商和台湾、
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以及
浙江省、北京、
四川省、新疆、
江苏省、
陕西省、
甘肃省等地投资商落户开发区投资置业,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加工、特色资源开发、中藏药、食品、流通贸易、公益事业、房地产开发等为主的产业。
开发区已累计批准入区企业87家,建成投产和交付使用17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20万元。依据国务院批复和西宁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东部,总规划面积12.79平方公里,首期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控制面积8.39平方公里,具体范围是东起小峡口、西至
青海民族大学、北起湟水河、南至南山脚下。开发区距市中心5公里,是中国国内所有国家级开发区中,与省会城市的市中心距离最近的开发区之一,距铁路客、
货运站4公里,距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12公里。开发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
青海省省内最为理想的一块投资热土。
经过一期开发和建设,开发区建成18—30米宽的道路11条,总长约7.4公里。同时与其配套的雨污水、天然气、自来水、通讯、有线电视等已全部完工;完成中央商务区一期工程,并已投入使用;对一期已建成道路和中央商务区进行了全面绿化;通过市场化模式运作的管委会大厦今年年底已交付使用。开发区投资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是青海省内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地区。贯彻“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三为主一致力”方针,在开发建设上坚持“政府规划、市场机制、企业运作、社会开发”的原则。
开发区立足
青海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
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以高原动植物为主的中藏药、食品、生物化学制品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生态环保、高新科技、新材料、
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流通、金融、房地产、中介、进出口贸易等配套服务产业。
投资环境
交通
交通:
西宁市是通往全省各地交通枢纽。青藏、宁张、宁果等十多条公路以西宁为中心伸延四面八方,有一百多条线路联系省内各州县和外省市。兰青、
青藏铁路经由西宁,日发固定客运列车9.5对,始发终到列车有至北京、
上海市、
青岛市、
郑州市、
银川市、
兰州市、
格尔木市9对列车。拥有4D级机场一座,已开通至北京、
广州市、上海、
成都市、
西安市、木齐、
拉萨市、
沈阳市、
长沙市、深圳、武汉等19条航线。
地形地貌: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处在西宁市东部,从地貌单元上划分,隶属
湟水的第四系沉积层二级阶地,地形较为平坦,地形高差不大于1M。
气候
气候:
西宁市市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海拔高,气压低,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冻土期长,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光能资源丰富,紫外线强。
气温:年平均气温为5.7℃,极端最高气温为35.2℃,极端最低气温为-26.6℃。11月-2月的平均气温为-11.9℃。
风况:年均风速1.97m/s,最大风速15.7m/s,常年风向为东南风。
降水量:平均降雨量为368.2㎜,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底59%,11月至来年3月共五个月的降水量仅为全年降水量的3%,年最大降水量541.2㎜,年最小降水量为196.4㎜。
蒸发量:年最大蒸发量为2095.8㎜,最小年蒸发量为1535.9㎜。最大月蒸发量为323.7㎜,最小月蒸发量为28.5㎜。
湿度:年最高相对湿度为79%,最低相对湿度为32%。
气压:年平均气压581㎜汞柱,年平均最高气压581.9㎜汞柱,年平均最低气压579.8㎜汞柱。
紫外线:平均辐照强度为22w/㎡,为平原地区的2-3倍。
冻土深度:历年最大冻土深度134㎝,历年最小冻土深度100㎝。
资源概况
水资源
开发区地处
黄河、
长江、
澜沧江源头,境内河流纵横,而且河床陡峭,河谷狭窄,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尤以黄河、长江水能资源最为集中,开发潜力极大。据勘探,全省有1万千瓦以上水能资源的干支流共108条,总蕴藏量2337.46万千瓦,分别占全国和
西北总量的3.3%和27.8%。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为2099万千瓦,其中装机25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可建17座,2.5万至25万千瓦的可建51座。
西宁市地表水和地下水也十分丰富,湟水河贯穿市区,全年径流量18.94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0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98亿立方米,水资源量13.99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开发区地处寒温带,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
经济植物75科、331属、947种,其中
种子植物约占三分之一。有各类药用植物约680种,著名中药材50余种,如西宁大黄、
冬虫夏草图、
雪莲花、
川贝母、甘草、
藏茵陈、黄芪、
麻黄、枸杞等畅销国内外。此外还有纤维类、
油料香料类、食用观赏类植物数百种,其中以蕨菜、
蕨麻、
沙棘等最为驰名。绝大部分植物尚待开发利用。
动物资源
开发区所在地
西宁市境内有野生兽类103种、鸟类294种,分别占到全国的1/3和1/4。已查明的有经济价值的动物250多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
野骆驼、
野牦牛、
蒙古野驴、
盘羊、
白唇鹿、
雪豹、
黑颈鹤、
大山羊、
黑鹳等10种,二类保护动物20种,三类保护动物9种。省内江河湖沼中,有各种鱼类37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15种,大部分有待开发利用。
畜牧资源
青海省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全省草原面积3644.94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53.6%。草原载畜量2300万头(只)。每年产出13万吨牛羊肉和400多万张牛羊皮。其中被称为“雪山之舟”牦牛500多万头,接近全国的一半;
绵羊1400多万只。纤维长、拉力强的“西宁毛”驰名中外。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盐湖资源
被誉为
柴达木盆地的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盐湖,经济价值最大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锂矿区--
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最大的钾
柠檬酸镁矿区--
察尔汗盐湖。已初步探明氯化钠储量3263亿吨,
氯化钾4.4吨,镁盐48.2亿吨,
氯化锂1392亿吨,
锶矿1592万吨,
芒硝68.6亿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镁、钾、锂盐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而且,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石油天然气资源
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
金属矿产资源
矿种多,品位高,产地遍布全省各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储量180万吨)、铅(110万吨)、锌(153万吨)、、钴、锡、、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钒等。另有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镉、、铍等,
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
非金属矿产资源
共发现矿产36种,有5种列全国第一。主要有
石棉、石墨、
石膏、
溶剂石英石、
石灰岩、
白云岩、耐火
石英岩、
硅石、
耐火粘土等。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旅游资源
开发区所在的
西宁市是一座有着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古称西平亭,曾是
后汉将军赵充国屯田的地方、
南凉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丝绸南路的要道、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门户、河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北山烟雨——西宁古八景中遗留最完善的一景,面对自然界这神奇的造化,你会在一刹那间万念俱空。千百年的风剥雨蚀和鬼斧神工,造就了这或状如层楼迭起,或如
佛塔凌空的奇峰。
城市介绍
西宁市是
青海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和交通和、通讯中心。全市常住人口215.36万人,增长1.24%,其中,城镇人口129.24万人,乡村人口86.12万人。在常住人口中,市区人口107.17万人。人口出生率11.98‰,人口死亡率4.37‰,人口自然增长率7.61‰,
计划生育率98.77%。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个区,大通、
湟中区、
湟源县三个县。以及正在建设的
西宁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城南新区、
海湖新区。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统属
祁连山脉系,
黄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市区。全市总面积7665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75平方公里。市区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
摄氏度,最高气温34.6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8.9摄氏度,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摄氏度,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城市历史
西宁市历史悠久。
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
西汉元狩二年(
公元前121年)
霍去病将军在此设西平亭。
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设
西海郡。唐初(公元619年)建州,成为青藏高原与中原的交通中转站。
五代十国北宋时称青唐城,是
吐蕃唃厮啰的
首都,成为东西商贸交通的都会,兴盛一时。宋
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军进入青唐城,改称
西宁州(取名西方安宁之意),建陇右都护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
西宁府.1914年裁西宁府,设西宁道。1926年,撤销道,改为
西宁市行政区,设西宁行政长官。1946年西宁改县为市,成为
青海省省会。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仍作会省会。
少数民族
西宁是典型的
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西宁地处
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回、藏、土、蒙古、
撒拉族等3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36万人,占总人口25.55%。佛教、
伊斯兰教,
道教、
基督教、
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
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东关清真大寺是
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各民族团结奋斗,相濡以沫,谱写了灿烂的发展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赋予了串富的人文精神,使
西宁市显现出包容,勤劳、开放。创新的城市文化特点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素有“
海东市”之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315、
109线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
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以每年客运吞吐量以33%的速度递增,已通航全国各主要城市。“兰一西一拉”(
兰州市一—
西宁市一
拉萨市)通讯光缆工程,使电话通讯联接全国各地及世界数十个国家。
西宁市是中国优胜旅游城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在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和省委、省政府提出把
青海省建设成旅游名省的机遇下,不断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扩大“天路起点,中国夏都,健康之旅”旅游品牌。形成了以西宁中,心的两小时车程半径旅游圈,利用已开辟或正在开辟的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旅游线、黄河源旅游线、唐蕃古道旅游线、宗教朝圣旅游线、世界屋脊旅游线、青藏铁路旅游线等十条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展示
塔尔寺、青海湖、
原子城、
日月山等著名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民族风俗文化。根据
平均海拔分类,2000—2500米的中等海拔高度,对人体有强化体魄,增进健康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增强人体耐力;二是有利于减肥、降低体重而又不伤身;三是增加体内微血管能量;四是促进心肺活力。据统计,
西宁市地区居民的
高血压患病率,
心肌梗死发病率,死亡率以及
肺气肿,
关节炎、妇女湿症等发病串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受低氧低温低湿以及大气中紫红外线的影响,使许多细菌、病菌等生存繁殖和传播力度相对减弱,并因低氧刺激红细胞代谢有利于机体氧的交换。国家体育总局在西宁
湟中区修建了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王丽萍、
王军霞、
孙英杰等体育名将均在此进行过赛前集训。
区内园区
生物科技产业园区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于2002年4月经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区域规划面积4.03平方公里,位于
西宁市城北区,东依
北川河,西靠大酉山,距离市中心6公里,距西宁铁路北站4公里,距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20公里,
宁张公路(
张掖—孟连公路)和
城市快速路(海湖路)从园区东西两侧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宽阔,植被条件好,空气清新,适宜
生物技术,中藏药和绿色保健食品加工企业的洁净生产。
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以“七通一平”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政策优惠。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机制、企业运作、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以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快捷的服务环境为平台,围绕特色生物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加快推进中藏药企业重组整合,壮大和提升中藏药产业的规模和优势,做大做强
生物技术产业,将园区建设成为集科学研究、开发、生产于一体的工业新区和我省重要的生物技术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甘河工业园区
西宁经济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于2002年7月由省政府批准设立。位于
湟中区鲁沙尔镇,甘河由南向北纵贯全境,距离西宁市35公里、湟中县城6公里,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园区36公里的道路建成通车,铁路运力达到1200万吨,供电能力达96万千伏安,园区供排水、防洪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开工。园区依托
青海省矿产资源、电力资源及天然气资源的优势,按照特色资源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了有色金属加工和天然气化工产业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
冶炼和加工等为主的材料工业集群。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把甘河工业园区建成为
西北乃至我国重要的铅、锌铜、铝等有色金属和镍、、金银等稀有金属冶炼及延伸加工生产基地,成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产业特色明显、具有较大产业规模的新型工业园区。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东川工业园区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2.79平方公里。东起小峡口、西至
青海民族大学、北起湟水河畔、南至南山脚下。坐落在
青海省省会
西宁市东部,距离火车站、
货运站4公里,距离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12公里,距离市中心8公里,高速公路、铁路、城市主干道均在园区周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区内地势平坦、面积开阔、环境优美,是青藏高原极具发展潜力、蕴涵巨大商机的地区之一。
园区内建成全长17公里的道路和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配套设施,基本做到了"七通一平"。区内还建成一座2.5万平方米的
国际会展中心,5.3万平方米的中央商务广场,7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创业园,3万平方米的农民安置新村以及部分配套商业、办公、房地产项目。建立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政务、商务服务中心,项目入驻审批、土地审批手续、建设手续、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优惠政策兑现以及技术改造、新产品、新技术申报均在园区管委会实行"一条龙"办理,对批准入区的企业还实行税收、土地、建设、绿化、消防、人防以及火车票、飞机票、货物托运等代办服务。
南川工业园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于2008年2月14日成立。南川工业园区遵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办区方针,在园区发展方向上致力于“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循环经济、科技研发、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的新型工业化目标;在
产业定位上,以打造“青海国际藏毯城”为核心任务,发展以藏毯为龙头的牛羊毛绒产业集群,推进国际性藏毯生产经营集散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毛纺织产业规模;以承接上游甘河工业园区产业为纽带,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围绕高新技术项目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利用
青海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培育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园区已建成了南川河以西、奉青桥至园丁桥1平方公里区域内的道路、
排水管、供电、天燃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国家知名品牌”青海雪舟三绒集团以及青海藏羊
集团公司、青海嘉年绒业有限公司、青海绒业集团、青海美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青海圣源机织地毯有限公司、青海绒毛生产基地、青海裕泰畜产品加工基地、青海藏派毛牛绒分梳基地已入驻,且大部分企业建成并投产。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工业产值40亿元。建成了青海羊毛交易中心。园区内的铝加工园、机械加工园、新材料加工园正在编制规划。
招商项目
电子铝箔项目
年产4000吨多元营养蚕豆奶建设工程项目
1万吨锶产品深加工项目
15000吨铜产品深加工项目
惰性气体固定式自动灭火系统的设计、生产制造与安装项目
藏秘矿物质盐类洗浴产品开发及深加工项目
年产3万吨医药及食品级钾、钠、硼盐深加工项目
年产3000吨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项目
100万只铝轮毂加工项目
2万吨铝箔加工项目
10万吨铝板带加工项目
优惠政策
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自生产之日起两年内,由开发区财政按年度企业实际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100%,作为开发区财政扶持基金,用于扶持企业发展;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免征地方所得税11年。
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出口创汇企业和生产性企业,自生产之日起两年内,由开发区财政按年度企业实际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80%,作为开发区财政扶持基金,用于扶持企业发展;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前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6-7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开发区
流通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两年内,由开发区财政按年度企业实际上缴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作为开发区财政扶持基金,用于扶持企业发展;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前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开发区内企业,进口设备及其配套件、备件、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企业为加工出口商品而进口的料、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准予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区内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达到国家
规定条件的,免征出口关税。
开发区内各类投资企业5年内免征城市房地产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教育费附加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开发区土地基准地价,工业用地每亩6万元,商业用地每亩18万元,房地产用地每亩25万元。在土地出让上,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项目、不同投资、不同规模、不同产出,采取一企一策,有基准地价、成本价、优惠价、零地价等灵活多样的土地出让办法和招商引资策略,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开发区来投资置业,增强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