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丛书采用大散文笔法,对学术研究进行通俗化写作,全面叙述真实的三国历史,是目前国内研究三国历史规模最大的一部通史性著作。通过三国英雄群体的大气概,三国历史的大场景,从第一卷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一气呵成,写到第十卷三家归晋,旨在弘扬魏、蜀、吴三国豪杰们追求统一的大精神。这是三国历史的主题,也是本书的主题
分卷信息
大三国(第一卷):风起青萍
大三国(第二卷):天下板荡
大三国(第三卷):铁血沙场
大三国(第四卷):英雄逐鹿
大三国(第五卷):鼎足分立
大三国(第六卷):王气缤彩
大三国(第七卷):烈士暮年
大三国(第八卷):纵横捭阖
大三国(第九卷):绝世手笔
大三国(第十卷):三家归晋
内容简介
第一卷:《风起青萍》讲述了大汉雄风劲四百年,到头成强弩之末。君主昏聩,宦官专权,外戚裙舞,肩负道义的士人奋起抗争,酿就千古奇冤的党之祸。官场腐败,边境不宁,天灾连着人祸,民不聊生,激出黄巾黄旗黄海洋。残阳泣血,风起云涌,卷起一场天崩地的大变局。乱世造英雄,
袁绍、
曹操、
刘备、
孙坚等豪杰,摩拳擦掌,从地平线上纷纷冒出身影。
第二卷:《天下板荡》讲述了政坛犹如走马灯,官场好似战场。大将军
何进欲对十常侍决战,可出师未捷身先死。袁绍、
袁术兄弟奋起神勇,将宦官们送上不归路。
西北军阀董卓相机入京,废立天子,秽乱宫廷,倒行逆施。天下诸侯结成反董大联盟,拥戴袁绍作了盟主。曹操、孙坚执坚披锐,打得董卓将
洛阳市焚为白地,西窜
长安。
王允设计拉拢
吕布,将董卓点了天灯。
第三卷:《铁血沙场》讲述了董卓余部杀向
长安,王允慷慨就义。西京陷落,军阀关中大交兵,争夺天子,
刘协流亡般返归洛阳。
公孙瓒崛起于幽燕大地,成了
冀州主人的
袁绍,无法容忍两强并立,灭了公孙。
曹操东进
兖州,收降三十万
黄巾军,击败争夺的吕布,为父报仇,血洗
徐州市;审时度势,迎献帝于
许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术雄占
南阳郡,
刘备得领徐州牧。
第四卷:《英雄逐鹿》讲述了刘备得徐州,搅进吕布,失了徐州。与之瓜葛不断的袁术,以为天命所归,肆无忌惮登上帝位,最终分崩离析,吐血而亡。曹操三征徐州,于
白门楼斩了
吕布;煮酒论英雄,吓跑寄身许都的刘备。
孙坚进攻
刘表阵亡,
孙策收拾残众,铁军横扫,称霸江东。曹操收降
张绣,展开
官渡之战,击败
袁绍,兵进
冀州,灭了袁氏集团,再东临碣石征
乌桓。
第五卷:《鼎足分立》讲述了
曹操拜
丞相,挥师南下
荆州市。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刘表逝世,
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弃樊城而走,于
长坂坡之战被曹操击破,联合
刘琦,进驻
江夏区。
孙权联刘抗曹,诸葛亮出使江东,
周瑜羽扇纶巾,
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三家鼎足分立。刘备横扫四郡,取得南荆州,再以借荆州,暂缓孙刘冲突。孙权北据
合肥市抵御曹操,南向图谋交州。
第六卷:《王气缤彩》讲述了刘备入吴迎娶
孙夫人,冲破周瑜羁留,返回荆州。曹操唯才是举,文姬归汉。
刘焉经营
益州,接了位的
刘璋,为抗击
张鲁侵犯,迎
益州之战。潼关大战,
马超战败,先投张鲁,再投
刘备。反客为主,刘备取了益州。孙权捍卫合肥,与
张辽大战
逍遥津公园,把
交州纳入版土。
曹操晋升魏王,与刘备争夺
汉中市,会战
阳平关。刘备获胜,称汉中王。
第七卷:《烈士暮年》讲述了围绕
荆州市主权,孙刘两家兵连祸结。
关羽单刀赴会,拒绝
鲁肃归还荆州要求;兵围魏方樊城,水淹七军,出偏师北伐,威震
中原地区。
吕蒙偷袭江陵,关羽
麦城之战,走上英雄末路。曹操逝去,
曹丕改朝换代,终结
东汉,创建
曹魏。刘备亦步亦趋,缔造
蜀汉。
孙权凭借长江天险称吴王。
刘备为关羽报仇,以求规复荆州,挥师东征,
夷陵之战,被
陆逊火烧连营。
第八卷:《纵横捭阖》讲述了刘备
白帝城托孤,
刘禅继位,诸葛亮成为相父,治理蜀汉,重构蜀吴联盟。孙权耍弄曹丕,迟迟不送质子。曹丕亲征
孙吴,连步
赤壁市后尘,望江兴叹,英年早逝。
司马懿屡创神话,确立在曹魏特殊地位。诸葛亮欲要北伐,先行南征,七擒七纵
孟获,稳固大后方。吴魏对决,孙权获石亭大捷,
陈桥兵变,建立东吴。魏、蜀、吴三国正式鼎立。
第九卷:《绝世手笔》讲述了诸葛亮拉开北伐
曹魏序幕,兵出
祁山,收姜维,
街亭之战,挥泪斩马谡。北伐一次未成,接二连三,直至六次,与司马懿打得惊天地泣鬼神,遗恨病死
五丈原。割据
辽东的
公孙渊,虎帐翻覆手,戏东吴,逗曹魏,火中取栗。司马懿奇兵跃千里,扫平辽东;接着端了曹爽集团,控制朝政。
司马师、
司马昭相继接过权杖,玩曹家天子于股掌之间。
第十卷:《三家归晋》讲述了
姜维秉承诸葛亮遗志,连连北伐,无成功。
孙权英雄暮年,安排继承人失措,造成朝廷内部大纷争,归葬
梅花山。
诸葛恪执政,伐魏失利,遭
孙峻暗算。司马昭点钟会、
邓艾为将,发动伐蜀战争,
刘禅出降,
魏灭蜀之战。
司马炎完成司马昭未竟之业,逼迫
曹魏末代皇帝
曹奂禅让,建立
晋朝;大举伐吴,
孙皓出降,
孙吴灭亡,三家归晋,天下一统。
作者简介
赵剑敏(Zhao Jianmin),男,祖籍江苏无锡,1955年3月生于
上海市。1983年2月本科毕业于
复旦大学分校历史系
历史学专业,获历史学
学士。
上海大学教授,
中国唐史学会会员,武则天研究会理事。
长期研究
中原地区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中国古代
社会主义等。于京、沪、港、台出版《盛世魂》、《
竹林七贤》、《
细说隋唐》、《
五代史》、《远去的牧歌》、《细说后妃》《大唐玄宗时代》等著作,2012年1月最新推出了10卷历史 鸿篇巨著《大三国》,此书是作者潜心十年完成的又一巨作,还原了真实的三国大时代背景下的战争与英雄。另有合著六部,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散文、杂文等数十篇。曾获“第十一届
中国图书奖”、“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
二等奖”。《盛世魂》、《竹林七贤》已由首尔时代出版社推出韩文版。
历史影响
一部崭新的三国全史
三国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源头来自
陈寿的《
三国志》,发扬光大靠的是罗贯中的《
三国演义》。前者距今已将近一千八百年,后者距今已四百年。
这两部著作都是伟大的著作,在中华民族史上占得高枝,万众瞩目,其中产生了诸多的政治、军事、文化、精神、道德、价值的符号,是构成国民性无法替代的重要元素。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都以整个三国时代为叙述对象,虽说仍有局限,没有面面俱到,却是迄今为止仅有的两部三国的全史。尽管后来有关三国的著作层出不穷,汗牛充栋,但只是注释、只是评论,只是片段,只是真假的甄别,只是枝节上的研究,但没有一部是叙述三国的全史,甚至没有出现三国的断代史。因此,要了解三国整个时代,离不开《
三国志》与《
三国演义》。
然而,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因为时代的演进,或者在阅读上,或者在了解真实的历史上,两书都产生了一定的问题。
《三国志》是纪传体,就是叙述君主的部分为纪,叙述将相大臣以及各界知名人士的为传。纪虽以君主为
叙述主体,实际上却是某个君主时代的大事记,相反君主个人事迹却少之又少。传虽以个人的事迹为叙述对象,然映照其人的时代背景素材却相当淡化。尤其是,传中叙述一事,会牵涉到其他人物,因此,一事散见于多个传中,对该时代缺乏全面了解者,很可能看得云山雾罩,不知所以然。此外,本书运用的是
文言文,今日绝大部分读者已经不能流畅阅读,因而几乎成为学者研究的典籍文本,是十足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相隔甚远。
《
三国演义》倒是打破了《
三国志》的局限,其以演义也即小说的载体,全面勾画了整个三国时代的一幕幕宏大场景,人物栩栩如生,事件峰回路转,情节引人入胜,悬念出奇制胜,多有令人拍案叫绝处。可是,如此的故事,纯粹的史料是无法提供的,靠的是作者对某些史料的联想、编造,甚至采民间转说而产生的。故有“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的说法。由于其故事的传奇与精彩,对中国人普及三国历史,功不可没。然遗憾的是,许多虚构的故事,却被国人当成了信史,误解了真正的三国。再者,尽管本书用的是元末明初的白话文,可时过境迁,对今天的读者已经产生了阅读的障碍。
基于对《
三国志》与《
三国演义》赞赏下的遗憾,
历史学大家
顾颉刚在生前,希望能有一部反映真实的《三国演义》问世,以慰国人。作为弟子的
方诗铭先生,回忆并补充说:“通俗演义终究是通俗演义,是否有人能够写出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新的《三国演义》呢?顾颉刚先生就这样设想过。”可是,他又遗憾地说,“但这个工程实在太大了,恐怕很难实现。”
《大三国》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产生的,同样以整个三国时代为叙述对象。《大三国》既不是小说,也非评说,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部没有任何现存体裁能够套用的新史书,一部冀希与《
三国志》、《
三国演义》鼎足三分的三国全史。《
文汇报》高级编辑朱大路曾比喻说:“评说三国只是评论一只鸡,而《大三国》却是自己养了个鸡。”
《大三国》结合正史《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的各自优势,同时扬长避短,借助大史诗的说法,别开生面的创造了另一种文体。首先确保的是“真”,用文史哲合一的大散文手法,用相对编年史的段落配置,用人物传记与事件记录的融合,重新组合现存的各种史料,真实且艺术地展现三国时代大气象,灵动地画出群英谱,浮现众生相,揭示因果链,以此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三国全史。
本书采撷引用的资料范围,比《
三国志》、《
三国演义》更广,包括正史、编年史、杂史、起居注、职官、传记、仪注、刑法、目录、谱牒、方志、笔记、乘、文赋、诗词、令曲、天文、地理、气象、植物、动物、农谚、考古,以及古今研究成果等数据,各种文本多达数百多种。
为经受读者对“真”的质疑,为体现叙事的真实,每一处的叙述都给予明确的注释,表明史料的出处,以便读者核对。还有,历史的真实不是简单的文本真实,且通过对生活真实的思考,跳出文本的局限,把生活的真实来还原历史的真实。
本书采用的语言,是当下的白话文。让古代汉语所写成的史料,转化成现代的白话文。重要的是翻译,通过意译与神译,透过史料将时代的精神提炼出来,将各种活生生的东西提炼出来,传达给今天的人们。
历史的《
三国志》,向《大三国》提供了三国原始元素,文学的《
三国演义》,向《大三国》渲染了三国时代氛围。《大三国》的出发点,是欲打破两者不同的局限,把读者引领进历史真实与文学艺术高度结合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