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表演艺术家、话剧演员
朱琳(1923年5月22日-2015年7月7日),江苏海州 (现连云港市海州区)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剧协常务理事,被誉为“中国话剧皇后”。
1937年,朱琳加入淮阴地下党,1938年参加抗敌演剧队第二队,从此投身革命演剧事业。1941年冬,朱琳受邀到桂林新中国剧社参与田汉编剧的《秋声赋》排演,出演女主角胡葵红。1948年,朱琳出演电影《姊妹劫》。1949年,朱琳在电影《几番风雨》中饰演江霭珍。1952年,朱琳加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54年,朱琳在曹禺编剧、夏淳导演的《雷雨》中饰演的鲁侍萍,演出连续70多场,场场爆满。1957年起,朱琳先后出演了《虎符》《蔡文姬》《武则天》《推销员之死》《洋麻将》等话剧,其中凭借蔡文姬一角被观众称为“中国话剧皇后”。1988年,朱琳出演电视剧《非常公民》。1989年,朱琳凭借电影《末代皇帝》获了第七届大众电视“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2007年,朱琳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此外,她还是“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2年,朱琳在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献礼大戏《甲子园》中饰演王奶奶,这也是她最后一次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2015年7月7日凌晨3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于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3年5月22日(农历四月初七),朱琳在江苏海州出生。她的祖父曾是晚清灌云县的大盐商,但家族在她出生前已经没落。母亲为了生计,在海州一所教会学校做校工。母亲的品质对朱琳塑造了积极的人格,并对她的艺术气质培养和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童年时,朱琳常跟随信仰基督教的母亲去教堂做礼拜,喜欢模仿大人哼唱教堂的赞美诗,在教室外跟着学生们唱歌。由于独特的音乐天赋,5岁时校长批准她和学生们一起上音乐课,准备将来送她去音乐学校深造。6岁时,她代表教会学校参加了新浦地区的小学生演出,演唱了《苏武牧羊》。她甜美的嗓音和热情表演赢得了老师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了奖项。这是朱琳第一次登台演唱,从此她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4年,11岁的朱琳与一位男同学合作,根据班里一位被继母虐待的女同学的经历,创作了一出名为《虐待·哭坟》的现代京剧,演出后很受同学、老师及周围人的欢迎。朱琳一心想跟着戏班子出去闯荡,以唱戏为职业,却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但做演员的念头已在她的心里扎下了根。初中时,朱琳开始接触到话剧。她演出的第一部话剧是熊佛西的《一片爱国心》。
演艺经历
长虹剧社时期
1937年9月,朱琳加入了由中共地下党员郭维城同志组织的长虹剧社,踏上了投身抗日救国戏剧的道路。她的首个演出作品是参与演出的大戏《暴风雨》,创作自谷剑尘。1937年11月,朱琳和姐姐与长虹剧社的数十位同学一起撤退至武汉市。1938年春,朱琳进入武汉艺术专科学校图画音乐系后,结识了一批上海市抗敌剧团的成员,包括郑君里瞿白音舒强等30多人,他们聚集了当时上海话剧界和电影界许多知名人士。1938年8月,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军委政治部成立了十支抗敌演剧队,朱琳被分配至抗敌演剧二队(1941年后更名为剧宣九队)。该队由郑君里担任队长,成员包括吕复、舒强、沙蒙、石联星刁光覃、夏淳等30多人。在抗战期间,他们冒着战火,每年行军赴前线演出三个月,每天步行四、五十里。期间,朱琳学习了《苏联演剧方法论》《演剧六讲》和《演员的自我修养》 (上部),开始接触斯氏体系,尽管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她迅速理解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剧本,能合理分析角色性格和命运。
1939年初,南昌市排演《家破人亡》成为朱琳进入演剧队后的首次正规戏剧排练。导演张水华严格遵循斯氏体系的方法,要求演员表演“真实、真实、再真实”。尽管朱琳以前有过业余演出经验,但缺乏对人物内心深层体验和剖析。在导演和老演员的指导下,朱琳成功完成了演出任务,并对斯氏体系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她参演了《木兰从军》(饰演花木兰)、《烟苇巷》(饰演金花姑娘)、《一年间》(饰演从事地下工作的女青年俞志华)等剧目。驻赣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观看了朱琳在《木兰从军》中的演出,并赞誉道其演出水平高。朱琳擅长歌唱,在抗敌演剧二队学会了土洋结合、真假声难分的发声技巧。除了话剧,她还参与了大合唱和独唱演出。在舞台上,她可以运用多种发声方法演绎不同风格的曲目。比如演唱《黄河大合唱》,她运用雄浑美声的中音;演唱《丈夫去当兵》,则用真声以更真挚传达曲意;而演唱高亢婉转的《嘉陵江上》,则运用假声演唱。
新中国剧社时期
1941年冬,朱琳受邀来到桂林新中国剧社参与田汉编剧的《秋声赋》排演,出演女主角胡葵红。1942年,新中国剧社排演田汉、洪深夏衍合作的《再会吧,香港》,朱琳在剧中扮演爱国女青年陈芳。首演当晚,该剧遭中国国民党禁演,洪深在舞台上指责国民党的反动行径,让朱琳更深刻地认识到戏剧在国家存亡斗争中的责任。1942年,新中国剧社排演俄罗斯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朱琳主演卡杰琳娜一角。她意识到念好独白对展现角色内心矛盾的重要性,在导演的指导下反复练习,成功传达了独白中的诗意和内涵。1942年秋,新中国剧社排演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的《钦差大臣》,朱琳出演市长夫人。她通过研读戏剧和其他资料,以喜剧手法成功展现角色,并拓展了自己的表演领域。
1942年12月,新中国剧社与剧宣九队在衡阳市合作排演曹禺名剧《日出》,朱琳出演陈白露。随后在湘潭市合作排演田汉名剧《名优之死》,朱琳饰演刘凤仙,其中一段京剧演唱引起了当地京剧演员的推崇,纷纷建议她改行成为京剧演员。1946年2月,剧宣九队在万县排演郭沫若的历史剧《孔雀胆》,朱琳出演女主角阿盖公主。她根据斯氏体系深入体验人物内心,追求真实表演。1947年初,剧宣九队排演田汉的新作《丽人行》,朱琳饰演梁若英。在导演洪深的指导下,她深入描绘人物内心,灵活运用虚实结合的技巧,突出人物性格。剧首演在无锡和上海市连演多场,场场爆满,成为九队票房最高纪录。
1947年3月,中国国民党加强对演剧队的控制,剧宣九队根据党的指示逐渐解散。朱琳在洪深介绍下前往上海大同电影企业公司拍摄电影。1948年,朱琳出演电影《姊妹劫》。1949年,朱琳在电影《几番风雨》中饰演江霭珍,同年,她在电影《二百五小传》中饰演赵慧芸。1949年,朱琳组织并参与了上海大同电影企业公司护厂工作,积极迎接上海战役。由于护厂工作做得好,公司在解放后很快恢复了生产,朱琳又出演了电影《望穿秋水》,在片中饰演一位要到解放区去的青年学生,1950年,朱琳出演电影《影迷传》,饰演一个崇拜美国影片的阔太太,但十年的演剧生涯已让她对舞台产生了深厚的情感,朱琳时刻盼望着重返话剧舞台。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时期
1950年4月,朱琳加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并参与苏联话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排演,由孙维世导演,朱琳出演保尔的妻子。孙维世是中国第一个在苏联学习、研究斯氏体系的专家。她导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运用了斯氏体系的基本方法,建立科学的排演制度。朱琳曾学过斯氏体系,但像许多演员一样,主要关注“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通过三个月的排练,朱琳适应了正规严格的排演程序,对斯氏体系和剧场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1952年,为纪念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联合排演《钦差大臣》,朱琳再次饰演市长夫人。她根据导演孙维世提出的任务,重新深入分析角色,力求展现人物深层内容和独特性格。观众和戏剧界同行对她的表演给予高度评价。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时期
1952年,朱琳加入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开启了她在该剧院逾一甲子的艺术生涯。1954年,剧院首次上演“五四”以来的经典剧目《雷雨》,朱琳扮演鲁侍萍。演出连续70多场,场场爆满,观众甚至在雨天排队购票。朱琳在导演的指导下做了大量案头工作,深入研究人物,积累了丰富素材。通过反复阅读剧本、体验人物并进行小品练习,逐渐深化对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理解。这次演出成为她艺术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树立了深刻、严肃的现实主义态度,掌握了现实主义心理体验技巧,成为北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主要演员。
1956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马克西姆·高尔基名著《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其他的人们》,请来苏联专家鲍·格·库里涅夫指导排练,朱琳饰演女仆格拉菲拉。库里涅夫要求朱琳每次出场都要动作目的明确、姿态清晰,要寻找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这为朱琳提供了启发,帮助她将“体验”与“表现”有机结合起来。1957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郭沫若名剧《虎符》。这是对民族表演形式和戏曲表演方法进行的有意义实验,也是中国话剧史上首次有意识进行民族化尝试。朱琳在剧中饰演如姬。
1959年初,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郭沫若的新作《蔡文姬》,朱琳饰演主人公蔡文姬。她在角色塑造中融合了戏曲元素,将不同心态表现在人物身段中,包括走圆场、甩水袖和用眼神等手法。为了表现蔡文姬董祀辩护时的心急状态,她运用了戏曲的“急急风”程式,疾跑上场并展示迅疾动作。朱琳将眼神运用分为表现人物性格和特定心情两种,认为演员必须将眼神传达给观众,才能触动观众的心灵。她特意寻访古琴大家查阜西学习唱琴歌,将琴歌与昆曲式唱腔相结合。朱琳的表演刻画了蔡文姬的矛盾心理,带领观众进入优美的古诗意境。
196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郭沫若新作《武则天》,朱琳饰演主人公武则天。导演焦菊隐采用了历史剧的写实手法,强调吸收戏曲表演的精神,剔除了过度动作和念台词的腔调。1976年,朱琳与他人合作编剧并导演了《百花岭》;1978年,与李婉芬合作编剧了《老师啊,老师》;1979年,她在复排的《雷雨》中对鲁侍萍进行了更细致合理的塑造。1978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恢复演出《蔡文姬》,仍由朱琳饰演蔡文姬,因为蔡文姬一角她被观众称为“中国话剧皇后”。
1980年,朱琳在罗马尼亚戏剧《公正舆论》中扮演了多个角色,这系列作品奠定了她话剧艺术的高峰。1981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鲁迅小说改编的话剧《咸亨酒店》,朱琳饰演夏母。尽管出场时间不多,但她在片段中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导演和观众,特别是在儿子行将就义时,她表达了悲愤之情,仅通过眼神向观众传递了内心的震撼。
1982年,朱琳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贵妇还乡》中饰演克莱尔,她以作者描述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为基础,运用丰富的语音和语调形式,生动刻画了克莱尔复杂和异化的心理。1983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推销员之死》,朱琳饰演琳达。1985年,出演柯培恩的话剧《洋麻将》,饰演芳西雅。这两部剧通过心理技巧揭示人物性格和心理冲突,朱琳和其他演员精心安排每场牌局中的情绪和动作细节,展现了人物情感的微妙变化。对此,中国戏剧家协会特意推荐了她和其他演员的表演专场。
1984年,朱琳在电影《一缺一》中饰演芳西雅。1988年朱琳与老伴刁光覃包头市为漫瀚艺术剧院导演漫瀚剧《拔都汗》和《忠烈碑》,又为贵州省花灯剧团导演花灯剧《七妹与蛇郎》,从此使得这一地方剧种被重视而得以保留。1988年,朱琳出演电视剧《非常公民》。1989年,由于在27集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中的出色表演,朱琳荣获第七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奖。1991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萧伯纳的名作《芭巴拉少校》,朱琳饰演薄丽托玛夫人。艺术家黄宗江评价她的表演“有如芙蓉草,把配角唱成了主角,草而成花”。1993年朱琳出演由陈家林导演的电视剧《唐明皇》。1996年,朱琳在电视剧《苏武牧羊》中饰演单于母亲。
1996年,朱琳与于是之郑榕吕齐李婉芬牛星丽等一批北京人艺老艺术家在上海演出话剧《冰糖葫芦》。2002年9月,她策划了《岁月长歌一经典话剧片段欣赏》的演出,还表演了《贵妇还乡》《推销员之死》两个片段。2002年,朱琳出演电视剧《日出》,同年在电视剧《花开也有声》中饰演孟星母亲。
2005年,82岁的朱琳受到《地狱天堂》一书启发,与青年编剧苑彬合作创作了话剧《回家的路》,并成功使其公演。2007年4月,为纪念中国话剧诞辰百年,朱琳参与了话剧交响剧诗《吁天》的演出,表演了《蔡文姬》中“重睹芳华”的片段和《雪花赋》的诗朗诵。她表达了对演戏的深深热爱。2012年,近90岁的朱琳登上舞台,在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献礼大戏《甲子园》中饰演王奶奶,这也是她最后一次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尽管坐着轮椅,她仍然完成了演出,希望能再次听到首都剧场的钟声。
社会任职
以上信息来源:
主要作品
参演电视剧
参演电影
参演话剧
以上信息来源:
编剧话剧
以上信息来源:
导演话剧
出版书籍
人物成就
朱琳在长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出独特的表演风格,备受观众和评论界的认可。她被认为拥有高尚的演员气质、富有内涵的美学表演和充满诗意的演绎。以焦菊隐为核心的话剧民族化探索者,她在话剧演艺道路上持续探索,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出风格塑造与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在《虎符》《蔡文姬》和《武则天》等作品的实践中,朱琳成功地将中国民族戏剧美学融入话剧表演,开启了她艺术道路的重要阶段。她的表演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她从注重体验转向注重表现,致力于二者有机统一。其次,她能学习并运用民族戏剧美学,提升形象的审美价值,使其演绎更具审美意义。
除了在舞台上的演绎,她担任导演、剧本创作者、文学创作者等多重角色。她曾参与导演《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街道上》等剧目,并与合作者刁光覃出版了专业书籍。作为文化使者,她在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80年代,她随中国戏剧家代表团访问日本,与日本表演艺术家杉村春子结下了深厚友谊。随后,她不仅再次两次访问日本,还受邀访问美国。1985年,她随《推销员之死》剧组赴港演出,1986年又随同剧组赴新加坡。同年,与刁光覃为呼伦贝尔市话剧团执导了《渥巴锡汗》。1988年,与刁光覃再次前往包头市,为漫瀚艺术剧院执导了《拔都汗》和《忠烈碑》。她还为贵州省花灯剧团执导了《七妹与蛇郎》,为这一地方剧种的保留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朱琳晚年为地方剧种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获荣誉
个人生活
爱好戏剧
在小学和初中时期,朱琳与母亲和姐姐一同居住在淮安市。在小学四五年级时,她迷上了京剧艺术。常常去戏园子观看戏剧让她迅速熟悉了戏班子。班主认为她的嗓音和外表都很出色,同意让她每天早晨在上学前来戏园子和戏班子的徒弟们一起练功。朱琳对学习戏剧非常刻苦,不仅掌握了京剧的基本动作如腰、腿、台步、圆场、云手、走边,还学会了不少唱段。
婚姻生活
朱琳和刁光覃是夫妻,他们于1937年在抗敌演剧队相遇,从那时起携手并肩,共同投身于话剧事业。刁光覃被誉为“演剧队之王”,而朱琳后来更被尊称为“中国话剧皇后”。他们在艺术上各具特色,朱琳追求华美,刁光覃则倾向壮美。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两人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刁光覃演绎了《明朗的天》中的凌士湘、《带枪的人》中的列宁、《胆剑篇》中的越王勾践等角色,而《蔡文姬》中的曹操和蔡文姬则成为了他们共同演绎的代表。作为表演艺术大师,他们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风格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将自己的才华、心血和精力奉献给了心爱的剧院和事业。在生活中,他们相互扶持、相互关爱,朱琳热情而刁光覃沉稳,性格互补,共同度过了五十余载的风风雨雨。2012年,在朱琳的谢幕演出剧目《甲子园》中,她设计了一句台词:“哎,你们看,火葬场怎么还排队呀,老伴儿,你别急,我穿上小牛皮鞋好来陪你。”这句话正是刁光覃临终前对她说过的。当朱琳坚定而带着些许颤抖地说出这句台词时,深深承载着对逝去伴侣的思念和深厚的感情。
人物逝世
2015年7月7日凌晨3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于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根据本人及家人意愿,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
社会活动
对日交流
1980年,朱琳随中国戏剧家代表团访问日本。1981年,日本文学座等戏剧团来华演出,朱琳作为中国戏剧界代表接待并陪同。1982年,她再次受邀前往日本,途径东京、京都、奈良市大阪、近冈、箱根六城,参观了文学座、俳优座等知名剧团排练和演出。在此期间,她与日本著名戏剧家千田是也杉村春子栗原小卷、涉泽修等人进行了座谈,分享表演经验,促成了与日本戏剧界人士的深厚友谊。
赴美访问
1985年5月,朱琳受中国剧协邀请,参加中国戏剧家代表团访美活动。她游览了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纽约旧金山等七个城市,主要是观赏演出、拜访戏剧团队,并观摩剧团排练和培训演员的情况。在百老汇大道宁夏大剧院,她饱览了世界水平的戏剧表演,同时也与不少中小型剧团的导演和演员进行了接触。这次美国之行不仅拓宽了她的表演思路,更加开阔了她的艺术视野。
70周年专题展
2007年12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举办“刁光覃、朱琳从事话剧艺术70周年专题展”,并召开“朱琳从事话剧艺术70周年暨刁光覃、朱琳从事话剧艺术70周年专题展座谈会”。众多艺术家与评论家出席,共同回忆朱琳、刁光覃的戏剧人生,探讨他们的艺术风格。
后世纪念
2015年是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刁光覃诞辰100周年,同年7月7日,朱琳去世。为缅怀二位巨匠的卓越贡献,《话剧大师——刁光覃与朱琳》是由北京人艺影视中心历时两年制作的16集人物传记片。此纪录片将自8月10日开始,在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播出。在文艺频道,每天上午10时15分播出一集;而在纪实频道,每天晚上7时则播放两集。
2023年5月22日,是朱琳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都剧场侧厅举办了朱琳诞辰100周年纪念展。
人物评价
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她塑造了一系列有着浓郁艺术魅力的舞台形象。《雷雨》中的鲁侍萍,《蔡文姬》中的蔡文姬,广大观众都为之称绝。如《虎符》中的如姬夫人,《武则天》中的武则天,《带枪的人》中的纳佳,《洋麻将》中的芬西雅也都深受观众称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评)
盘点北京人艺的舞台,有一个名字永远不会被遗忘,她代表了一代话剧人的艺术巅峰,甚至在她身上可以看到中国话剧的历史。有人叫她“中国话剧皇后”,有人称她艺术大家,人艺人都尊称一声大姐。她,就是朱琳。——(不死鸟娱乐评)
高贵的演员气质、美的表演内涵、诗化的表演意境,朱琳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澎湃新闻评)
参考资料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北京人艺.2024-01-02
姊妹劫 (1948).豆瓣电影.2023-12-29
几番风雨 几番风雨 (1949).豆瓣电影.2023-12-29
末代皇帝 (1988).豆瓣电影.2023-12-29
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网.2023-12-29
二百五小传 (1949).豆瓣电影.2023-12-29
影迷传 (1950).豆瓣电影.2023-12-29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12-29
唐明皇 (1993).豆瓣电影.2023-12-29
苏武牧羊 (1996).豆瓣电影.2023-12-29
日出 (2002).豆瓣电影.2023-12-29
花开也有声 (2002).豆瓣电影.2023-12-29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推销员之死.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beijing-art-theatre.bjry.2023-12-2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演艺经历
长虹剧社时期
新中国剧社时期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时期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时期
社会任职
主要作品
参演电视剧
参演电影
参演话剧
编剧话剧
导演话剧
出版书籍
人物成就
所获荣誉
个人生活
爱好戏剧
婚姻生活
人物逝世
社会活动
对日交流
赴美访问
70周年专题展
后世纪念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