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姓
中国姓氏之一
秋姓,中华姓氏之一,人口总数仅两万两千八百余人。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为第二百三十六位。秋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子姓(公孙氏),起源于上古,相传为黄帝后裔少昊的后代,以祖字为氏。
据《路史》记载:“少昊之后有秋氏。”少昊为帝喾之子,黄帝裔玄孙。
少昊后裔传至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夫叫仲孙湫,其裔孙叫胡,世称湫胡,在陈国当卿士,其支庶子孙以祖父之字去水为秋姓,称为秋氏。
源流二
源于官位,出自商时期官吏司寇,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
商朝时期,王朝设置有乔允升之官,时称“秋官”,号称“秋卿”,主要职责就是职掌刑律之法和牢狱。由于古制判罪犯皆在秋季(立秋之后执行死刑),因此后世人多称刑官为“秋卿”。
在司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秋氏、司寇氏,后司寇氏又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寇氏。秋氏、司寇氏、司氏、寇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大长秋,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大长秋,专职负责宣达皇后旨意、管理皇后所居的长秋宫诸般事务,官秩为二千石,后历朝历代多有沿设。北魏时期更名为“大长秋卿”,北齐政权则称为“长秋寺卿”。隋朝前期设置了内侍省,不用“长秋”为官名,但在隋炀帝时期改内侍省为长秋监,主官复称为“长秋监令”,一直沿用至唐朝。唐朝以后则再无此官名,但在倭奴、朝鲜安南等国却曾一直沿用其官名。
在大长秋、大长秋卿、长秋寺卿、长秋监令等的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长秋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秋氏,世代相传至今,包括今朝鲜、韩国日本的秋氏。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时期官吏秋官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秋官正,是李渊设置的官位,主管天文历法,为了与“长秋监令”有所区别,遂“以天为正”加称“秋官正”。在秋官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秋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南梁秋卿,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置有秋卿之官称(实为南朝梁卫尉、廷尉、将作大匠三卿的合称)。
在秋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这,称秋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拜英格哩氏,亦称白亚格尔氏、白依尔氏,该氏族共有五个分支,即吾库萨依尔千氏、布勒吉依尔千氏、昭伦千氏、乌永那千氏、查拉巴克千氏,世居伊敏(今嫩江支流诺敏河流域)、墨尔根城(今黑龙江省支流嫩江流域)。后有鄂伦春族锡伯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ayingeri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秋氏、白氏等。
源流七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秋佳氏,满语为Ci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杏山(今锦州市南部),后多冠汉姓为秋氏、邱氏。
⑵.满族秋舒哩氏,满语为Ciosuri Hala,世居扎库木(今新宾满族自治县伊勒登河下营子一带),所冠汉姓即为秋氏。
迁徙分布
秋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人口总数仅两万两千八百余人,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三十六位。
秋氏主流发源于今山东省中西部地区,后迁播扩散到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等地,并在天水郡(今甘肃天水)形成郡姓望族。
历史名人
秋胡
秋胡,春秋时鲁国人。他娶妻五日后就去陈国作官,五年才回来。到家之前,见到路旁有一个妇人在采桑,秋胡上前赠与金饰,妇人不顾而去。到家后,秋胡将金子奉给母亲。等他妻子到时,才发现就是采桑的那个妇人。其妻忍无可忍,数以不孝不义之罪,东走投河而死。
秋君
秋君。汉朝官员,王莽时任苏郡太守。
秋英
秋英,明朝官员,明洪武年间任典史
秋茂
秋茂,明朝官员,明永乐年间任山东省事。
秋允
秋允,明朝学者,明弘治年间举人
秋逢庆
秋逢庆,明朝官员,任遂宁市知县。
秋瑾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l(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省、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宗鼎
秋宗鼎(1907―1970),号禹九;河北大兴人(今大兴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天津警备副司令。
秋浦
秋浦(1919―?),丹阳市人。现代民族学专家。秋浦长时期致力于民族地区的社会调查和研究。已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鄂温克人的原始社会形态》、《鄂伦春人》、《鄂伦春社会的发展》、《萨满教研究》、《当代人看原始文化》、《民族学在中国》,另有《我国的民族政策》等多种著作问世。还参与了一些大型辞书的编工作,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中任编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辞海》中任编委、主编,《民族词典》中任顾问,并任《吉林乌拉档案史料丛编》顾问。
秋里
秋里(1926―2008),山东掖县人。著名当代合唱指挥家、中国音协理事、中国音协社委会副主任、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合唱协会指挥委员会主任、中国交响乐团常任指挥。
郡望堂号
郡望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通渭县),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安定区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水市西北部、陇西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晋朝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置郡,因在关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临洮县(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县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移治至襄武(今陇西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陇西堂:以望立堂。
鉴湖堂:清末革命先烈秋瑾,号鉴湖女侠。与徐锡麟相约起义,事泄牺牲。称当代女杰。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通经博学;
严吏慈民。
——佚名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秋允事典。
七言通用联
禾苗茁壮迎丰岁;
火焰灿明兆有年。
——佚名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典嵌秋姓“秋”字的析字联。
留芳百代千古颂;
现侠一时全郡惊。
——佚名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清末女革命家、诗人秋瑾,字璇卿,号竞雄。自号鉴湖女侠,浙江省山阴人(今绍兴市)人。生于厦门市。通经史,工诗词,善骑射击剑。青少年时,即对封建道德强烈不满。1904年,离夫别子,东渡日本留学。次年,与孙中山黄兴认识,参加中盟会,任评议员、浙江分会主盟人。1906年在上海办《中国女报》,提倡男女平等,宣传妇女解放,鼓吹民主革命。后回绍兴在大通学堂女学任教,组织复军,积极准备举事。拥徐锡麟为首领,她任协领。但事泄,徐在安关发难,失败。清政府因她与徐有联系,遂发兵围大通学堂。她率少数师生武装抵抗,失败被捕,英勇就义。灵墓在杭州西湖畔。有《秋瑾集》。所著诗词豪放悲壮,感情浓郁深沉,为人吟诵。
头颇肯使闲中老?
祖国甘宁劫后灰?
——清·秋瑾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末女革命家、诗人秋瑾《柬某君》诗句联。
鉴湖女献身赴义;
采桑妇投水守贞。
——李文郑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近代民主革命者秋瑾事典。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人秋胡的妻子,秋胡娶妻五天,就到陈国做官去了,五年后才回来。未到家时,见一妇女在路旁采桑,便拿金子去挑逗她,那妇女转身走开了。他回家把金子交给母亲,见那采桑的妇女也进了家门,原来是他妻子。妻子见到他,数落了他不孝、不义之罪,出门投河而死。
典史独传才行;
采桑妇竟守真操。
——佚名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秋英洪武中任典史,才行卓著。下联典指春秋胡娶妻五日,离家仕陈,五年始归,途遇美妇采桑,秋胡调戏之,妇弃其金而去。胡至家见其妻乃采桑妇,妻责胡而投河死。
十言通用联
姓氏皆香,剑花飞上天去;
龙鸾一啸,诗草还让君传。
——佚名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杭州市秋瑾祠联(节录)。
秋胡轻薄戏妻,节烈凛告;
逢庆严厉驭吏,门禁肃然。
——佚名撰秋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鲁国名人秋胡有戏妻事典。秋胡官于陈国为卿士。婚后五年始归,由于戏妻,被误认为不义不孝,投河而死。下联典指明代官吏秋逢庆的事典。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流二
源流三
源流四
源流五
源流六
源流七
迁徙分布
历史名人
秋胡
秋君
秋英
秋茂
秋允
秋逢庆
秋瑾
秋宗鼎
秋浦
秋里
郡望堂号
郡望
堂号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七言通用联
十言通用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