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位于
中原地区山西省平城区下华严寺坡街459号,是
中原地区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
佛教寺院建筑群。
华严寺始建于辽
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
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
皇室
聂氏宗祠性质,地位显赫。辽末
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金兵攻入西京大同,华严寺被损毁,除
薄伽教藏殿、斋堂、影堂和
佛塔外,其它建筑都毁于战乱。金
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华严寺重建。金末至
元朝时期,慧明大师和了然禅师分别对华严寺的殿堂、
佛像、壁画等建筑进行了修复与重建。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
大同市遭受屠城之祸,华严寺重罹浩劫。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化愚等僧人募修,后又经历多次修,至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大殿完工而告竣。清末时期又因连年战乱,使华严寺创伤累累,破败不堪,
寺院规模日趋狭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佛教
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多次拨款维修华严寺。
华严寺坐西向东,南北长208米,东西宽298米,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寺庙分
上华严寺与
下华严寺,上华严寺以
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下华严寺位于
上华严寺的东南侧,以
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
辽朝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等。
1961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华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
寺院。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寺庙始建
辽
统和年间(公元983—1012年),
耶律隆绪为了加强统治,降旨全国尊崇佛法,大力建造佛寺,抄刻经藏。根据华严寺内
右侧梁下题记,华严寺为辽
七年(公元1038年)始建。
辽末至金
辽末
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金兵攻入西京大同,战争的
烽火使华严寺遭受池鱼之殃。华严寺建筑群,除仅存
薄伽教藏殿、斋堂、影堂和
佛塔外,其它建筑,如
大雄宝殿等,都毁于兵火。现存于薄伽教藏殿内的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大金国西京大华严寺重修薄伽教藏碑记》真实记录了当年华严寺被烧毁的景况:“金兵一鼓作气,都城四面就被攻陷了。宫殿楼阁,不久就化为了灰烬。只有斋堂、厨库、宝塔、经藏和守卫
司徒大师的影堂还保存着。”
金朝时期,
大同市仍为
唐长安城。
完颜亶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僧人通悟大师等人对华严寺的残缺部分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和重建。当时除了重建
寺院外,僧人慈慧大师还将失散大半的经卷,按照辽藏目录,经过三年的访查和征集,逐一补齐。经过这次大规模的修建,华严寺规模虽然比之于辽代
清宁年间的盛况逊色许多,但仍然不失为北方名寺巨刹。
金末至明
金末
元初,华严寺军民杂居,稍显荒凉没落。
孛儿只斤·海山至大年间,慧明大师再次重修。据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西京大华严寺佛日圆照明公和尚碑铭》记载:“大殿、方丈室、厨房和仓库、僧侣的住所,朽坏的部分被翻新,废弃的部分被重建,残缺的部分也被补全,就像是重建的一样。寺庙里的经文教藏缺失很多,有的写、有的补,并命令使经文教藏再次完备。金子装饰的佛像,红漆大门,供品陈设庄严整齐,整个寺庙都焕发着新的光彩。香火鼎盛,钟鼓楼焕然一新……还在寺庙外的市集上新建了近百间浴室、药局、塌房和赁住房廊。”这是辽金以来华严寺第二次大规模的修治与复兴。
元朝末年,战争
烽火又使华严寺遭受到严重破坏。据明代《
大同县志》记载: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华严寺被没收为官产,改
大雄宝殿为大有仓,直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才得以恢复。
宣德、
景泰年间,
四川省的了然禅师到
大同市说法,见华严寺十分衰败,发誓重修,于是便在全国各地云游化缘两年,重修了殿堂、
佛像、壁画及其它一些建筑。现大雄宝殿内的一些
塑像、平、
藻井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时
寺院的规模虽然又小了许多,但仍可谓勃然中兴。明成化、万历年间(公元1452—1620年),华严寺一分为二,各开山门,成为隔墙相望的两组建筑——
上华严寺和
下华严寺。上寺居西北,以
大雄宝殿为中心;下寺偏东南,以
薄伽教藏殿为主殿。
清朝时期
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
大同市的明朝守将
姜瓖降清复叛,致使
刘大同遭受屠城之祸,华严寺重罹浩劫。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重修大同府上华严寺大殿暨添造禅堂廊庑记》中记载:“僧人化愚等人募捐修缮。于是开始进行土木施工,缺露的部分修补完好,剥落的部分粉刷装饰庄严……”。清
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碑文记载:“……从清乾隆四十年起,开始修建金刚殿;到清乾隆五十年,又开始建造天王殿。这两个殿堂的高低位置都与地面平行,并新添了暖阁和抱厦……缺失的部分被修补,露出的部分被遮盖,装饰
塑像,彩绘殿堂的柱子,
红绿灯鱼鲜明,金青灿烂。到了清乾隆五十九年,大殿完工,整个工程宣告完成。”
但是到了清末,由于连年战争的影响,华严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衰败,情况日益恶化。
爱新觉罗·颙琰、光绪及中华民国寺内虽各有修缮,但
寺院规模日趋狭小,此时为华严寺衰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和
山西省人民政府多次对华严寺进行修缮保护,设立文物保护机构,修缮寺院。文化部多次组织相关专家勘察调研华严寺古建筑。1961年,国务院公布华严寺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3年周总理翻阅了藏经柜内的所藏经书后赞叹不已,给予了华严寺高度的评价。1983年,华严寺被国务院确定为
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8年
大同市市委、市政府在古城修复和保护中,对华严寺进行全面维修和周边整治,将上、
下华严寺合为一寺,2010年9月成立大同市华严寺文物管理所,任命张海啸为所长、李白军为副所长,专职负责文物保护和景区开发。市政府在华严寺外围拆除大量与
寺院环境不协调的民居,依据寺内金碑记载,在华严寺原址上依次复建了山门、钟楼、鼓楼、药师殿、弥陀殿、七间殿、文殊阁、普贤阁、藏经楼、华严
佛塔等建筑,恢复了明代以前的规模宏制。
地理位置
华严寺,位于中国
山西省平城区下寺坡街459号,处大同古城内西南隅。
景区布局
空间布局
华严寺分为
上华严寺和
下华严寺,分别以两条
主轴线对称布局,通过轴线的整体引导,形成一种互为依存、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寺庙依照
契丹族拜日信鬼、以东为尊的原始信仰,坐西朝东,打破一般汉地佛寺坐北朝南的常规形制,表明辽人在信奉中原佛教、仿效中原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民族色彩,体现出游牧少数民族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对于
汉文化接受的保留。在上寺的轴线节点上,山门、普光明殿、
大雄宝殿皆各自以其轴线对称。在下寺的轴线节点上,山门、
观音殿、
薄伽教藏殿、
释迦塔和僧侣房的布置同样通过这样一条东西方向的轴线,将各个孤立、分散的建筑连系成为一个整体。整个华严寺建筑群体中,所有的单体建筑均保持有共同的体形,它们再现了辽金时期的建筑样式。
上下华严寺通过门廊等建筑使两个相邻空间内的景物互相渗透和因借,使两个空间内的景致互为对方的远景或背景,使空间层次得以变化。普光明寺、
木塔、过殿、观音阁等建筑采用了
副阶周匝,一圈开敞的柱廊使人们的视线可以穿透建筑而看到其他的景物,同样是处理空间的巧妙方法。在寺庙里,有很多树木、山石、
熏炉等,这些实体的存在同样都会使空间多一重层次,加强纵深感。
华严寺平地而建,整体院落错落有致,寺中主要的中轴主体建筑都建在高大宽广的
台基之上,利用高台使建筑逐级升高,是华严寺建筑布局的独特之处。
建造技术
华严寺的
大雄宝殿和
薄伽教藏殿平面都采用“减柱移柱法”技术,通过减少殿内的柱子数目或者将前排柱向后移动的方法,增大殿内的佛坛的布置空间,避免祭拜人的视线受到柱子的遮挡,也使大殿
建筑结构中梁的跨度大大增加。
薄伽教藏殿使用45度斜拱构造,是辽金建筑的另一新型建筑技术的代表。普通斗拱的出拱与梁枋成垂直方向,薄伽教藏殿的斜拱的出拱与梁枋则成45度,这种类型的构件在《
营造法式》和宋式建筑实例中都未曾出现,目前只在辽金时期的建筑中出现,它们随着辽金王朝的没落而退出历史。
斜拱是
辽朝或女真少数游牧民族中的某种成角度的建筑支撑构件与传统斗拱结合的产物,结构上简单有效,承重更多,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构件的数目,也反映了不同地域建筑技术的融合和发展。
主要景观
上华严寺
上华严寺内的建筑由两进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一是山门、过殿、南北厢房,另一是
大雄宝殿、南北楼阁与厢房。大雄宝殿是上华严寺的主要建筑,据《金碑》记载此殿是金
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依旧址重建,“大雄”为释迦牟尼的德号,意思是佛有大力,能降伏四魔,故名大雄,大雄宝殿矗立在4米高的
台基上,殿前设月台,月台南北侧建有钟亭、鼓亭,月台前尽端建有面阔三间木牌枋,正面上书“灵华台”,背面上书“梵宫内院”。
大雄宝殿
华严寺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是
上华严寺的主要建筑。“
保大之乱”(公元1122年)时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依旧址重建。
大雄宝殿的殿身东向,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单体建筑面积达1559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月台上,是现存古代木构单体规模最大的宗教建筑。大雄宝殿檐高9.5米,
庑殿顶,正脊左右各有一只琉璃
鸱吻,高达4.5米,北端吻系
金朝遗物,历经风雨,至今光泽灿然。大雄宝殿内采用减柱法,减少内柱12根,扩大了前部空间面积,殿内有五方佛和
二十诸天等明代
塑像,四周为
清代罕见壁面,顶部天花板彩面共973块,大部为清代制作,绘有
圆环、龙凤、花卉等图案。
殿内供奉佛、菩萨十一尊,诸天二十尊,皆为明朝塑像。中奉五方佛,中间三尊由了然禅师等请于京师,造于明
宣德年间,属
木雕,旁边两尊在大同造于宣德、
景泰年间,属
泥玩具,佛前诸胁士,皆一字排开。五方
五佛,又称五智如来,分别为:东方
阿閦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
接引佛,北方
不空成就佛。五方
大日如来,皆著通肩
僧衣,结坐于仰覆莲台须弥座上。因中央三尊与两旁二尊,非同期创造,故造型略有差异。五佛背光皆属完好,主要分内、中、外三层,内层饰以绽开灿烂的莲花,莲的表现方式,有写实和图案两种,中层作如意云环,外层火焰
纹饰细致稠密。莲座高而宽大,佛坐台上,三边留有空间。座上装饰雕纹,层出不穷,或盘龙、或吉祥花、或图案,唯属
清代重彩的作品。
大雄宝殿外的殿墙上嵌有四块石碑,为
南宋著名理学家
朱熹书写的《
周易风水》碑。
下华严寺
下华严寺位于上寺的东南侧,相距不远,下华严寺由两进院落组成,东院以木构山门、天王殿、两层南北厢房等为主。西院以
薄伽教藏殿、南北配殿、
砖雕山门等建筑为主。占地面积9100平方米。薄伽教藏殿是下华严寺的主要建筑,建于辽
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殿内梁下有题记,“薄伽”是
梵语,译为“世尊”,意思是佛有万德,于世独尊。教藏是指
佛教经典,薄伽教藏就是佛教藏经的殿堂。
薄伽教藏殿
薄伽教藏殿内右侧底题有“维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岁次
戊寅九月
甲午朔十五日
戊申午时建”字样,表明这是一座历经辽末
保大之乱后幸存的
辽代建筑。
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即为华严寺的藏经殿,其中留存有辽代佛教彩塑、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殿中的31尊
塑像中,有29尊为辽塑,按照
隋唐已成定制的“品”
字形布局法摆放,其中有2尊小坐佛是后世的补充雕塑,是我国现存辽代塑像最多的佛殿,代表了辽代佛教彩塑的艺术巅峰。辽代佛教
华严宗盛行,
耶律洪基皇帝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雕印《
辽朝藏》全书五百七十九,在西京
大同市敕建大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用于安放,并于寺内“奉安诸帝石像、铜像”,从而使大华严寺成为皇家祖庙。
薄伽教藏殿面宽为五间,进深为四间,单檐歇山顶,
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完整地保存了辽代佛教的建筑风貌。最为突出的是殿内宽阔的佛坛上供奉的辽代佛教彩塑
佛像。佛像整体分成三部分,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的彩塑位于中间一组,旁列二位弟子和四位菩萨;以过去
燃灯佛为主尊的
雕像位于左边一组,旁列二位弟子和四位菩萨;以
弥勒佛弥勒为主尊的彩塑位于右边一组,旁列六位菩萨。同时,又有四位菩萨端坐于三座主尊前,过去与未来两主尊佛前各有两尊供养童子的
塑像,佛坛四个角各有一尊护法天王塑像,这些佛教彩塑全面体现了辽代佛教彩塑的艺术风格特征和佛教神韵,也是辽代社会审美情趣和雕塑水平的典型体现,更是现今遗存辽代佛教塑像的重要艺术瑰宝。
华严寺
薄伽教藏殿众多
佛像其中一尊菩萨塑像,尤其引人注目,即位于南次间弥勒佛的左侧坛边的合掌露齿菩萨,整体身姿呈“S”形,有“
华严寺合掌露齿菩萨”之美称。史学家
郑振铎先生赞其为“东方维纳斯”。1964年,郭沫若先生观后为之题词,赞曰:“
下华严寺薄伽教藏
塑像,乃九百二十六年前故物,比例合乎自然,表情特别生动,余以为较太原晋祠圣母殿塑像为佳,诚为不可多得之艺术作品,宜尽力加以保护。”对下华严寺
薄伽教藏殿辽塑给与了高度评价。
华严宝塔
华严宝塔位于下华严寺,座落于
大雄宝殿后方,是继
释迦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
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包括塔刹在内总高43.5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塔下近500平方米的
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地宫中
藻井、塔柱、壁画、地板、扶梯等,采用了雕凿、锻打、贴烙、线刻等多种铜工艺技法,建成时为
中原地区最大的铜造地宫。千佛地宫四壁上供奉着四尊主佛和448尊小供养佛,加上墙壁和塔柱上的
浮雕佛像共有1000余尊。在地宫中央的
水晶舍利宝塔里迎供着
佛土高僧舍利。浮雕上用图案记录了释迦牟尼一生的经历,如“树下诞生”“天人献衣”“得遇沙门”“妙
四谛”等。华严宝塔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全国惟一,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文物遗存
截至21世纪,华严寺已有近千年历史,在这近千年间华严寺历经了兴盛与衰落、破坏与重建,寺内有众多文物遗存,文物包括石刻、书法、
木雕等多种文物种类。
华严寺大雄宝殿鸱吻
大雄宝殿檐高9.5米,在横向的正脊左右各有一只琉璃鸱吻,南端鸱吻为
清代补制,北端鸱吻系
金朝遗物,至今光泽灿然。大雄宝殿上两座鸱吻用黄、绿、蓝、紫、黑五色
琉璃烧制,高度达4.5米,上部的宽度2.6米,下部宽约2.8米,中部较窄处约为2米,前后厚度约有0.68米。为全国最大
鸱吻而闻名。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塑像
薄伽教藏殿是
下华严寺的主殿,殿内四周环壁排列着贮藏
佛教经典的
重楼壁藏38间,为楼阁式藏经橱,柜内现存明清两代经书18000余册和少量辽代彩画。藏经柜的勾栏栏板全为镂空雕刻,各式图案共达36种之多。
薄伽教藏殿内共有31尊塑像,其中29尊为辽代塑像。郭沫若游览华严寺后题词:“下华严寺薄伽教藏塑像,及九百二十六年前故物,比例合乎自然,表情特别生动,余以为较太原晋祠圣母殿塑像为佳,诚为不可多得之艺术作品,宜尽力加以保护。”
大同市华严寺经橱和彩塑反映了辽代佛教建筑文化的最高成就,是文化融合的杰出范例,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天宫楼阁
薄伽教藏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楼阁雕工极细、玲珑精巧,是国内现有的唯一
辽朝木构建筑模型,表现出高超的建筑营造水平,正中央的天宫经由天桥连接到壁藏,天宫两侧下层为38间经橱。天宫为面阔三间两侧出抱厦的小殿,天宫壁藏的斗为双双下昂七铺作,昂为批竹式,与佛光寺东大殿一脉相承,壁藏上的斗栱种类繁多,组合复杂的斜栱已经出现,著名建筑学家
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
华严金碑
华严金碑全称为《大金国西京大华严寺重修薄伽藏教记》,立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撰文者云中段子卿,立碑人沙门省学。用46行2530个字,记述了佛教东传和教藏形成的历史,以及华严寺兵后重建、建薄伽邑、拾遗补缺重修教藏的经过。
华严寺壁画
华严寺
大雄宝殿内的
清代《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高:6.43米,宽:9.77米,总面积:61.86平方米。画面以连环故事画的形式绘成,但不施以界隔,云雾、河流、楼台、殿阁、高塔、桥梁穿插其间,情景交融,连贯有序。
大同华严寺历史悠久,内有众多精美的壁画,仅大雄宝殿一处殿宇内就有壁画9幅之多,壁画内容描绘了《华严经》中释迦牟尼佛在七处说法的景象,第二会在普光明殿说法的壁画位于大雄宝殿南侧山墙西侧,壁画高6.43米,壁画总宽度6.42米,总面积41.26平方米。第二会叙佛在普光明殿莲华座上,显现神变,
十方菩萨都来集会。
文殊菩萨承佛的威力,向众菩萨称说佛的名号,由于随应众生各别知见,遂有无量不同的名号
大日如来为众说法。
“
准提佛母”壁画位于
大雄宝殿东檐墙北次间,壁画高6.20米,宽6.93米,总面积达42.83平方米。
整个画面气势雄伟,场面浩大,众神男女老幼形态各异,衣冠服饰各不相同。人物的神情面貌极富变化,有须发巍立、横眉怒目的众
明王,有神态恭谨的
阿罗汉,也有恂恂儒雅的学士。种种情态杂居一画,使人感到变幻而无穷。
文化故事
文化传说
合掌露齿菩萨是大同华严寺薄伽教殿内的著名彩塑。
辽朝皇家崇信佛教,征调能工巧匠修建华严寺,城外有个雕刻技术出众的能工巧匠不忍心留下年轻的独生女一人在家,不愿为皇家卖命,惹恼了官府。总管以“违抗皇命”的罪名把他痛打一顿,众人合力请求,工匠妥协应征才免于更大的灾祸。
工匠的女儿惦念老父亲,便女扮男装,假充工匠的儿子,托人说通总管,前来照顾老父亲,并为皇室干活,主动替大伙煮饭烧菜,端茶送水。修建工程浩大,监工经常殴打工匠,那姑娘见父亲和工匠们塑造神像时苦苦思索,便常在一旁或立或坐,做出双手合十、闭目诵经的姿态,为他们祈祷。雕工们便依着她的身段、体形、动态塑造修饰。
姑娘的举动引起一个年轻工匠的注意,他觉察到了老工匠女儿的秘密,担心被监工发现会碰上厄运。一天,总监工发现老工匠的包工活没干完,就命人殴打他,姑娘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总监工似乎发现了秘密,就勒令剥光姑娘的上衣殴打。
眼看情况就要暴露,她深情地望了望大家,随即莞尔一笑,纵身投入铸钟造塔的滚沸铁水中,老工匠的女儿化为一朵白云,飘向了天空,沸腾的铁水溅起很高,总监工也被溅起的铁水烧死了。年轻工匠记住了老工匠女儿临去之前的露齿一笑,就照她生前的身态、形体、眼神雕成了一尊菩萨像,放在显要位置,特别把那露齿莞尔一笑的神情塑在
雕像上。
名人故事
1933年9月4日,
梁思成、
刘敦桢、
林徽因和
莫宗江一行从北京西直门站出发,历时16个小时来到大同,开始为期20余天的大同古建筑调查。
山西省大同市有一座关于
梁启超的纪念馆,1933年梁先生即来大同考察,为古城留下许多宝贵资料,他当年的文字和图录为古城重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同虽曾为辽金陪都,但辽金两代文献残缺,更没有古建筑专著。梁思成先生坚持“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谓‘百闻不如一见’,适合科学方法”,首先对华严寺、
善化寺的9座建筑调查
测绘学,开启了大同辽金古建的奠基性工程。辽金文献缺失,
梁思成先生就借用同时期
北宋官式术语,即李明仲营造法式所载者代之。如果李书所无,则以清式术语替代,以此形成大同辽金古建筑完整的营造法式记载,填补了历史的空白。今天大同华严寺整体修复,钟楼、鼓楼、宝塔、海会殿等建筑群依原样复建,正是基于梁思成先生杰出的历史贡献。
保护与开发
文物修缮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6年)
下华严寺神像剥落,庙貌摧残,军阀混战院墙多处被毁,院僧募捐对正殿、配殿、钟楼、牌楼等修葺,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3年)后彰宣方丈又对上华寺大殿殿顶、钟鼓楼、牌坊等募捐重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9月
大同市古迹保养所成立并在上华严寺办公,组长
赵岐。1955年5月古迹保养所更名为
云冈镇石窟古迹保养所并将所址迁至云冈,所长李刚,同年成立
山西省省文管会大同田野清理组,组长解廷琦,办公地点设在
上华严寺。1958年下半年,市政府决定在大同市古迹保养所的基础上筹建
大同市文物陈列馆,馆长解廷琦,1959年
元旦正式对外开放。1963年华严寺改为
大同市博物馆。1964年大同市文化局根据上级指示将上、
下华严寺合并,交由云冈石窟文物管理所管理。1984年根据国务院的通知将上华严寺移交大同市佛教协会,下华严寺仍归
大同市博物馆管理,历任馆长为解廷琦、王清诗、王利民。至此华严寺又分为上、下两部分。
华严寺由于常年风华雨蚀,殿宇出现剥落倾斜,以至塌,不断在进行小修小补,1987年对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进行大修。1993年,上华严寺大雄宝殿出现危情,西北檐柱倾斜,东南屋顶塌陷数平方米,雨露光照洒入殿堂。经过勘察设计,立项审批,1997年开始进行落架大修。华严寺修缮工作按照寺庙文物保护原则,由
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专业队伍施工,从月台基础到殿顶椽瓦全部进行修整,并拆除南北两侧民居六十三户。国家、省、市共投资一千三百余万元,使用木材千余立方米,历经四年完成修缮工作。2002年4月,经
罗哲文先生为首的国家古物局古建专家组验收,认为这次修缮很好的保持了原有结构的传统风貌,具有典范意义。
图片内容出自《大同华严寺(上寺)》。
文物保护
2008年
委、市政府在古城修复和保护中,对华严寺进行全面维修和周边整治,将上、下寺合为一寺,2010年9月成立
大同市华严寺文物管理所,任命张海啸为所长、李白军为副所长,专职负责文物保护和景区开发。
2008年,
市委、市政府为了全面推进大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作出了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名城保护复兴工程全面启动。2008年完成弥陀殿和药师殿等6座主要建筑的木构架和部分瓦顶工程。2009年完成了南北展廊、文殊阁、普贤阁、南北回廊、南北五间殿、西回廊、祖师殿、藏珍楼、方形
等30多座单体建筑的修缮与保护。
旅游开发
2014年,华严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
春节期间,华严寺接待游客1.69万人次。2023年
中秋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华严寺接待游客10.38万人次。截至2024年4月6日,2024年
清明节假期,华严寺累计接待游客35326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32.59万元。
文化活动
2023年4月29日,“春光无限好 古城画如潮”启动仪式在华严寺广场举行,标志着
大同市“
国际劳动节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全面开启。借助此次五一文化活动的举行,以古城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促进传统文化繁衍新生,同时树立古城文化旅游形象。
2023年6月10日,大同市文物局于华严寺景区主办开展了2023年“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通过展板+实物模型展览、体验互动、非遗展示等,让群众走近非遗、了解非遗。通过展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成果新进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推进非遗传承,深挖文化内涵。
相关荣誉
相关影视游戏
价值与意义
华严寺作为辽金时期重要的佛教建筑,具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辽代的皇家寺庙,华严寺的建筑极具契丹民族特色,是少有的保有契丹一族原有习惯东向而建的木构佛寺建筑。
相关评价
这座承载着辽金文化精髓的古寺,以其宏伟的建筑、精湛的雕刻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宗教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在这里,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让心灵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与升华。(
黄河新闻网 评)
华严寺内的建筑、塑像、壁藏、壁画、平棊、藻井等,以历史之悠久、规模之浩大、技艺之高超,堪称辽金
炎黄艺术馆。(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评)
相关事件
2024年8月20日,首个国产3A游戏《
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游戏中的众多取景地也受到玩家关注。公开信息显示,该游戏在中国36个景点取景,
山西省省的取景地多达27处,其中就有华严寺。
2024年8月,山西文旅发布“跟着悟空游山西”主题线路,其中包括华严寺。
参考资料
华严寺.山西省文化和旅游资讯网-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