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
铜陵市下辖区,地跨
长江两岸,1981年12月成立郊区人民政府。1988年原
铜山区撤区建办,并入郊区。
截至2015年9月,区域面积26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万余人,常住人口近10万人,下辖1乡2镇2个办事处。下辖7个居民村,隶属铜陵县人民政府领导。
1956年2月,
铜官区矿务局在贵池铜山建立铜山铜矿,开始开发铜山矿。
2019年,郊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34.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3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7.71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56.01亿元,增长5.0%。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5862.8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郊区是
黄山市、
九华山、太平湖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依山襟江含湖,地跨
长江两岸,贯穿皖江四市,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一河之隔,位于铜池一体化的核心地带,中心位置约在北纬30°54′24.75″,东经117°47′44.46″。全区总面积650平方千米。
郊区位于
铜陵市市南部,地域横跨长江两岸、皖江四市(铜陵、
巢湖、
安庆市、
池州市)。总面积179.6平方千米。总人口7万人(2007年末)。全区辖2个办事处、2个镇、1个乡:桥南办事处、安庆矿区办事处(位于
怀宁县境内)、铜山镇(位于池州市境内)、大通镇、
灰河乡。共有18个社区、6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区政府驻
桥南街道。区政府驻桥南街道。
地形地貌
郊区境内平原、丘陵、台地、沙洲和低山多种地形齐备,北部临江为
冲积平原,海拔在8~10米左右,呈狭长状态,地势开阔平坦,以
长江漫滩阶地为其主要地貌形态。南部及东南部多为低山地区,
平均海拔一般在300米~500米左右。其地貌形态几乎都是由
泥盆纪和志留系石英砂岩组成,中部则为切割硝碎的二阶台地丘陵,大多为
石灰岩组成,低山及丘陵均为西南至东北走向,几乎都是褶皱山,而
断层山则少见,地形趋势是东南部低山、丘陵连绵交结,呈北东向展布。山脉一般都低缓,少险峻。
铜山镇以丘陵和山前地貌为主,
灰河乡以
长江中下游平原冲积平原地貌为主,安铜办事处属山地地貌,
大通镇、桥南街道由浅丘陵和沿江滩圩地貌构成。
气候特征
郊区系
中亚热带北缘向北亚热带南缘过渡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较丰富,但降雨量分配不均。无霜期较长。春夏多雨,盛夏炎热,秋季干旱,冬季较温和,春秋较短。
水文
郊区主要溪流有:姚溪、长河、郎冲涧、木排河、显化河、后河、东边河、西边河、中间河、戴冲河等。湖泊及界湖有:上下套湖、桂家湖、
长湖、祠堂湖、白浪湖、
枫沙湖、马料湖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20008.2公顷(300123亩)。其中,水田15245.2公顷(228678亩),占76.2%;水浇地1474.01公顷(22110.15亩),占7.36%;旱地3288.99公顷(49334.85亩),占16.44%。普济圩农场、
陈瑶湖镇和老洲镇3个乡镇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区耕地的75.22%。
(二)园地292.65公顷(4389.75亩)。其中,果园129.4公顷(1941亩),占44.22%;茶园153.52公顷(2302.8亩),占52.46%;其他园地9.73公顷(145.5亩),占3.32%。园地主要分布在
周潭镇、
铜山镇,占全区园地的70.98%。
(三)林地14638.25公顷(219573.75亩)。其中,
乔木林地12203.08公顷(183046.2亩),占83.36%;竹林地390公顷(5850亩),占2.66%;灌木林地1070.83公顷(16062.45亩),占7.32%;其他林地974.34公顷(14615.1亩),占6.66%。
大通镇、周潭镇、铜山镇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区林地的74.29%。
(四)草地164.95公顷(2474.25亩)。其中,其他草地164.95公顷(2474.25亩),占100%。草地主要分布在大通镇和桥南办,占全区草地的58.14%。
(五)湿地227.29公顷(3409.35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我区主要是内陆滩涂227.29公顷(3409.35亩),占100%。湿地主要分布在大通镇、老洲镇、
陈瑶湖镇3个乡镇,占全区湿地的87.99%。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124.66公顷(106869.9亩)。其中,城市用地957.96公顷(14369.4亩),占13.45%;建制镇用地979.9公顷(14698.5亩),占13.75%;村庄用地4398.01公顷(65970.15亩),占61.73%;采矿用地648.69公顷(9730.35亩),占9.1%;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40.1公顷(2101.5亩),占1.97%。
(七)
交通运输用地1211.05公顷(18165.75亩)。其中,铁路用地96.14公顷(1442.1亩),占7.94%;公路用地563.78公顷(8456.7亩),占46.55%;农村道路461.52公顷(6922.8亩),占38.11%;港口码头用地70.37公顷(1055.55亩),占5.81%;管道运输用地19.24公顷(288.6亩),占1.59%。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594.64公顷(203919.6亩)。其中,河流水面4463.51公顷(66952.65亩),占32.83%;湖泊水面4083.45公顷(61251.75亩),占30.04%;水库水面66.61公顷(999.15亩),占0.49%;坑塘水面2282.59公顷(34238.85亩),占16.79%;沟渠1887.36公顷(28310.4亩),占13.88%;水工建筑用地811.12公顷(12166.8亩),占5.97%。老洲镇、
陈瑶湖镇、
周潭镇3个乡镇水域面积较大,占全区水域的64.75%。
矿产资源
郊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有金、铁、铜、锰、硫、煤、
碳酸钙、石英石等,储量丰富。其中:
金矿储存合金数量约3吨,原矿含金量4~5克/吨;
铁矿磁铁矿产量150万吨,原矿绝大部分为
褐铁矿,含铁量46~65%;
铜矿产量220万吨;
硫矿储量50万吨,含硫量30~42%,原矿为硫铁
混合物;煤矿地质储量600万吨;石灰石储量有2亿吨。
森林资源
截至2018年末,郊区林业用地面积13.01万亩,有林地面积11.07万亩,湿地面积2.8万亩,古树名木35棵。林地面积中公益林地面积6.14万亩,占林地面积47.19%,商品林地6.87万亩,占林地面积52.81%。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28.32万立方米,亩均蓄积2.63立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27.87%,林木绿化率30.01%,林业产值7000万元。
植物资源
郊区粮食作物有水稻、麦类、薯类、
豆类、玉米、高粱等;经济作物有油料、棉、麻、茶叶、
生姜、大蒜、蔬菜、水产、食用菌、林果、笋竹、苗木花卉等。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郊区户籍总人口81936人。全年出生人口716人,出生率为8.72‰,比上年下降1.9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670人,死亡率为8.16‰,比上年下降0.4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0.56‰,比上年降低1.49个千分点。
截至2019年末,郊区户籍总人口255886人。全年出生人口2641人,出生率为10.35‰;死亡人口1402人,死亡率为5.49‰;自然增长率为4.86‰。
郊区民族以
汉族为主,有
回族、
蒙古族、
土家族、
满族、
侗族、
壮族、
苗族、
藏族、
达斡尔族、维吾尔族、
朝鲜族、
彝族、
布依族共13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境内矿产资源有金属、非金属、燃料、
碳酸钙等,大型矿山有铜山铜矿、
安庆铜矿。有海螺公司、
六国化工、
铜陵市发电厂、有色安庆铜矿、铜山铜矿、普济圩农场、石油公司铜陵分公司、812地质队、大桥管理局、淡水豚保护区等省属、市属企事业单位。大桥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由私营工业园、大通工贸园、横港物流园、循环化工示范园四个园区组成。
2018年,郊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12.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61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80.37亿元,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28.85亿元,增长-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75.5:21.5转变为3.2:71.2:25.6,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约66.1%,比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
2018年,郊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4.4%,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9.7%。从行业看,工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00.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7.6%。商品房销售面积110437平方米,增长260.53%,商品房销售额6.68亿元。
2018年,郊区在建项目175个(不含房地产),在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85.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44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9个,当年完成投资30.51亿元。
2018年,郊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1.84亿元(含海关税),占预算的109.48%,同比增长10.59%。其中,上划收入16.01亿元,占预算的110.35%,同比增长15.46%;实现地方收入5.80亿元,占预算的106.59%,同比下降1.25%。分级次看,乡、镇、办事处共组织收入2.48亿元,占预算的124.06%,同比增长9.7%;南部城区及区本级共组织收入19.36亿元,占预算的107.9%,同比增长10.70%。主要税种完成情况如下:增值税17.88亿元,增长18.14%;营改增收入6546亿元,增长38.1%;企业所得税9531万元,下降11.82%;
个人所得税2736万元,增长11.76%;城市维护建设税5183万元,增长16.42%;房产税1525万元,下降14.12%;印花税1015万元,增长16.27%;车船税293万元,增长22.52%。
2018年,郊区共完成财政支出6.05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34.00%,同比下降13.62%。从预算级次看,乡、镇、办事处共支出9525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1.70%,同比增长6.03%;区本级(含南部城区)共支出5.09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42.46%,同比下降16.52%。
2018年,郊区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37541元,同比增长9.3%。按常住地分,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54元,比上年增长9.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001元,增长5.6%,其中,食品支出增长9.2%,衣着支出增长9.1%,教育娱乐文化支出增长12.6%,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5.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8%,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9.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5平方米。全年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39283元,同比增长8.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236元,增长4.7%,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3%,衣着支出增长17.9%,教育娱乐文化支出增长3.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2%,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8年,郊区实现农林牧
渔业现价总产值149970万元,同比可比价(下同)增长3%。其中,农业产值86300万元,同比增长5.9%;林业产值3134万元,同比增长3.0%;牧业产值44152万元,同比下降4.0%;渔业产值14173万元,同比增长9.0%。
2018年,郊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277公顷,比上年下降0.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777公顷,增长2.6%;棉花播种面积1593公顷,下降3.0%;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604公顷,下降2.8%;蔬菜、瓜播种面积2539公顷,下降2.7%。
2018年,郊区粮食产量136911吨,比上年增长6.8%;油料产量15056吨,下降0.7%;棉花产量2017吨,下降1.8%;蔬菜、瓜果总产量70947吨,下降4.0%。
截至2018年末,郊区生猪存栏34.199千头,同比下降31.3%;全年生猪出栏106.295千头,比上年增长7.7%。全年主要肉类总产量21931吨,比上年增长6.5%,其中猪肉产量9765吨,增长7.6%。禽蛋产量10714吨,比上年下降23.2%。全年水产品产量21668吨,增长7.9%。
2018年,郊区农村用电量9862万千瓦时,增长7.3%。化肥施用量(折纯)9742吨,同比下降5.2%。农村柴油使用量4142吨,下降0.9%。
截至2018年末,郊区共计家庭农场47、农民合作社89、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农业部水产健康示范场3家。
2018年,郊区组织实施农资(农药)打假、水产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5次。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强制免疫家禽60余万只,家畜2.9万头,国家规定的各项免疫指标均达到100%。
2018年,郊区完成清产核资、14个村股改试点、6个村“三变”改革试点。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比重79%;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84%以上;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38%,全年
秸秆综合利用率88%。
2018年,郊区实施林业增绿增效工程,完成造林580亩,完成退化林修复2000亩,森林抚育16000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个(
大通镇和悦村),创建森林长廊1千米,开展义务植树活动7场次,完成植树6万株。
第二产业
2018年,郊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2.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0%。区域内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42.66亿元,同比下降8.9%,其中区属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6.14亿元,同比下降1.4%;实现利税32.16亿元,同比上涨14.4%;实现利润22.98亿元,同比上涨12.1%。全年新进规模以上企业净增加8家,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9家。
2018年,郊区主要工业产品中,螺纹钢产量151.5万吨,上涨2.9%;钢坯产量156.7万吨,下降2.0%;水泥产量(不含熟料)670.2万吨,下降10.0%;空心砖产量535万块,增长22.7%。
2018年,郊区
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12亿元,可比价增长-3.2%。资质以上建筑业实现产值23.9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26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4.6万平方米,增长11.6%;房屋竣工面积56.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1%。
第三产业
2018年,郊区共新上、续建省外亿元以上内资项目44个,计划投资额114.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5.6亿元,占市下达我区和区人代会60亿元目标任务的109.3%。从行业看,一产项目12个,计划投资规模31.2亿元,实际到位14.2亿元;二产项目16个,计划投资规模31.4亿元,实际到位19.5亿元;三产项目17个,计划投资规模52.1亿元,实际到位31.9亿元。完成外资5312万美元,占市下达我区外资目标任务4500万美元的118.%。
2018年,郊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6亿元,比上年增长6.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共计67家。
2018年,郊区共实现进出口总额9383万美元,同比增长20.48%,其中出口额1263.5万美元,同比下降65.99%。
2018年,郊区国内旅游人数209.22万人次,国内旅游花费15.06亿元。
社会
科技
2018年,郊区高新技术产业在库企业共计23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可比价下降18.3%。继续采取政府购买专利代理服务,推进专利申请工作,全年共申请专利440件,其中:发明专利228件,同比增长1%;授权144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出台了《铜陵市郊区发明专利受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指导企业开展了市外发明专利受让工作,共受让发明专利60件,年末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0件。组织申报认定了5家高新技术企业,年末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同比增长16.7%。
教育
截至2018年末,郊区共有学校55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小学50所(含教学点7个);在校中小学生11942人;教学班427个。共有各类幼儿园2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所,公建民营5所,民办园10所;小学附属幼教点4所;看护点21所。在园幼儿数4733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数852人,占比18%;看护点在园幼儿数1500人。教职工1028人,其中高级教师106人,一级教师597人。
文化事业
2018年,郊区图书馆获评全国
公共图书馆一级图书馆,图书馆馆藏图书总计171179册(件)(其中电子书100000册),2018年新增图书约1000册。
2018年,郊区完成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打造“文化暖校园”、“乡村喜乐汇”、“
铜山区2011年百姓春节联欢晚会”、“安铜孝道文化”、“灰河
葡萄节”等郊区优势文化品牌。郊区原创歌舞音画《大通赋》荣登
安徽省图书馆“4.23经典诵读”晚会。《大通赋》、
灰河乡原创大鼓书《好山好水好地方》、舞蹈《东方之韵》在
铜陵市第七届农村文艺调演中分别荣获
一等奖、
二等奖。
2018年,郊区每村拨付1.2万元,18个行政村共计拨付21.6万元,总计播放公益电影216场,戏曲演出18场,体育活动18场,农家书屋每村更新图书70册,每村配送移动音响1台。
截至2018年末,郊区有乡镇办文化站8个,社区文体活动中心1个,农家书屋63个,社区阅览室11个,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覆盖率100%。
截至2018年末,郊区摸清全区不可移动文物共33处,全区文物保护单位达到省保4处、市保10处、区保5处。2018年,
铜山镇铜山铜矿工人俱乐部旧址获批为安徽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获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市级6项。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末,郊区共有各类医院、卫生医疗机构97家,其中区级妇幼保健
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家、区卫生监督所1家、乡镇卫生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家、社区医疗点1家、村级卫生室66家、民营医疗机构3家、其他类型医疗机构13家;辖区内医疗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09人,其中医师(含执业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医生)339人,注册护士223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7人,实有床位数490张,配备救护车10辆。
体育
2018年,郊区组队参加安徽省第二届健身休闲大会,荣获男子个人组第五名、第七名、团体第八名。举办2018年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暨郊区第三届乡镇办(社区)体育健身展示活动,举办“春游
大通镇健身展风采”活动、2018年铜陵大通半程马拉松接力赛、“三友·一夜成名全国夜钓争霸赛”等大型赛事。安铜办举办“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迎
中秋节”健步走比赛,
铜山镇举办农民运动会。成立郊区钓鱼协会和郊区健身气功协会,增设长江社区气功站点。完成2018年度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完成
灰河乡、普济圩社区、安铜办、铜山镇、大通镇和悦洲健身路径的维修更新。
社会保障
2018年,郊区共组织技能、创业培训1034人次。其中,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技能培训834人次,开展创业培训200人次。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424个,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率分别为72.87%和84.5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围绕“五大主题”组织了一系列招聘会活动,协助省、市举办了安徽省
长江经济带退捕渔民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铜陵主会场)活动。全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续)保17796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
基础建设
2018年,郊区完成总投资1726万元的2018年度农田水利“最后一千米”,
大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年底前完成上级下达的1800万元投资计划。制定出台郊区湖长制实施方案,区乡村三级河湖长开展巡河湖工作。金华村郎村中心村通过美丽乡村验收,推进安铜办牧岭村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工程形象进度约90%。
交通
郊区位于“一江两岸”铜陵的中心区域和联南接北的重要枢纽,
铜陵长江公铁大桥、
北京-台北高速公路、
上海-重庆高速公路、
铜九铁路、
宁安高速铁路等穿境而过。境内拥有长江岸线16公里,其中铜陵港为国家一类口岸,是万里长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对外贸易良港。
合(肥)铜(陵)黄(山)、铜(陵)南(陵)宣(城)、沿江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铜(陵)九(江)铁路和宁(南京)宜(安庆)城际铁路穿境而过,铜九铁路铜陵货运南站坐落境内;
长江黄金水道流经区内7.8千米,铜陵港为国家一类口岸。旅游资源有和悦老街、大九华头天门——大士阁、铜陵国家级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等。
旅游
景点
综述
郊区境内大士阁为清朝
顺治帝钦赐的“
九华山头天门”,因地藏王菩萨由此沿
青通河登上九华山而闻名,是香客前往九华山礼佛的首站。羊山矶是“
长江四矶”之一,
赵匡胤率兵由此渡江,平定
南唐,建立
北宋;
朱元璋曾在此修建“不波亭”。和悦洲是长江上唯一具有文化底蕴的
江心洲街道,清末
长江水师提督彭玉麟驻军于此;
曾国藩曾在此设立盐务招商局,统一调度两湖、皖赣四省盐运。清光绪二年(1876年),大通被《中英烟台条约》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和悦洲聚集10万多人,拥有“三街十三巷”,遗存有圣公会天主教堂钟楼、大通龙泉井、大通日报馆旧址等重点文物。国家级长江淡水豚自然保护区是“
桃花水母”
白鱀豚的繁衍
栖息地。
主要景点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主要负责白鱀豚和
江豚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工作。铜陵淡水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
长江安徽段长约58千米,管理范围从枞阳县老洲至铜陵县金牛渡,总面积31518公顷,有水生生物标本馆、水族馆各一座,有学术报告厅和
多媒体演示厅。2009年,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大士阁为佛教胜地,前身“相水寺”,亦名“
碧山寺”,坐落老镇下(今粉丝坊),依山临河,寺宇壮观,为通河两岸群寺之首。大士阁被誉为
九华山的“头天门”,历代战乱,皆为兵家栖身之所,日军侵占时遭焚。
改革开放以来,
庙宇得到重修。大士阁数百年来,寺内圆寂僧侣均埋葬于庙宅后的山林中,故存墓葬群,石碑林立。墓葬群已修整,整齐排列。1990年8月被公布为铜陵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泉寺遗址
南泉寺遗址位于
铜陵市市郊区
铜山镇南泉村西南,东北距铜陵市区约100余千米,距铜山镇政府和南泉村分别约3千米和1.5千米。遗址四面环山,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据明代嘉靖《池州府志》记载:南泉寺,在(府)城西南七十里南泉山,唐贞元年所建,大和七年宣称陆公亘请赐额“南泉承恩寺”。当地传说寺庙的始建者为
九华山地藏王—
新罗区王子
金乔觉的舅舅所建。千百年来,香火旺盛,僧侣众多。至文革时期,寺庙遭毁,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仅余下一些房屋的基础、石阶、石塔塔帽和大片竹林中的僧侣墓。每逢初一、十五,附近居民前来进香、还愿。南泉寺现已成一片废墟,仅存一些房屋的基础、石阶及附近竹林山间一些石塔帽和僧侣墓。寺庙的具体范围不清,据现场勘查估算,庙基部分约6400平方米,整个寺庙范围应超过1万平方米。
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位于铜陵市郊区
铜山镇南泉村岭山吴自然村境内,坐西北朝东南,前方200米处为千山山脉。该宗祠为
徽派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由门前广场、八字外墙、门楼、前院、前庭、天井和后厅(享堂)组成,享堂两侧开有外向的侧门,前庭、后厅各有南北两排八根木立柱,享堂设有祭台,前厅上挂“忠爱堂”,据现代吴氏家族后人告之,
吴氏宗祠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上世纪末对局部进行了维修。吴氏宗祠主体保存较完好,徽派建筑风格,穿斗式与扩梁式相结合,门楼、外八字墙以及享堂部分基本为现代重修或改建。
文化
特产美食
大院生姜是
铜陵市“八宝”之一。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等特色而闻名。铜陵生姜的营养丰富。据化验,含
蛋白质1.4%,糖为8%,脂肪为0.7%。此外,还含人体必需的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抗
黄素、尼克酸、抗坏白酸和
无机盐等营养成份。糖冰姜,为铜陵外贸产品之一。
大通茶干
大通镇有一种风味独特的传统风味食品——大通茶干。它形方如牌、体薄如纸,色艳味浓,鲜美耐嚼,饮茶待客馈亲赠友皆宜。大通茶干明朝就开始生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传说
爱新觉罗·弘历下江南时,品尝过大通茶干。“大通茶干的做法是讲究点卤、筛浆网布眼细,每块干坯用纱布包裹,上板压紧。然后将
豆腐干子放进冬菇、八角、甘草、冰糖和
原汁酱油配制的汁水里泡八个小时,再放进锅里煮,待捞上来后再拌上麻油。因此形方体薄、有弹性、韧性(一块干子可以卷成一个小筒)。具有色艳味浓、鲜美耐嚼的独特风格。大通茶干又有火腿、虾米、蒲包、臭豆腐干等种。
灰河东风葡萄
灰河东风葡萄皮薄肉多、甘甜爽口。东风葡萄是20世纪90年代
东风村村民从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引种过来的。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年总产量3200余吨,年产值1800余万元。东风葡萄品种主要有“巨峰”、“
藤稔”、“
红富士”、“奥古斯特”、“维多利亚”、“秦龙大穗”、“美人指”“高妻”、“
夏黑”、“新巨峰”、“玫瑰香”、“兰玫”、“红提”、“黄提”、“青提”等20多个。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历史沿革
1956年10月,铜陵县横港乡(郊区前身)划归铜官山市领导。
1958年10月,铜港乡改为铜港超英人民公社,实行乡社合一体制。
1960年12月,成立铜港区人民委员会(辖铜港公社、狮子山公社、新庙公社)。
1976年6月,撤销铜港公社革委会,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委会。
1949年4月21日,铜陵境内解放。4月24日,铜陵县人民政府成立。7月,铜陵县人民政府对基层政权进行初步改造,废除保甲制度,建立村、闾。
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
铜官区矿区的铜官保、兴隆保改为铜官村、兴隆村,属
铜陵市县
五松镇领导。
1952年1月,铜兴乡政府成立。铜陵县人民政府根据皖南人民行政公署颁布的《皖南区划乡建政实施办法》,在全县开始划乡建政。决定将铜官村、兴隆村及复兴村的两个闾划归铜兴乡,成立铜兴乡人民政府。3月28日铜陵县委归属安庆地委领导。
1953年9月,经安徽省委批准,设立铜官山办事处,为区级办事处。下辖7个居民村,隶属铜陵县人民政府领导。
1954年3月8日,经安庆专署批准,成立
铜官区区人民政府,隶属铜陵县人民政府领导,同时撤销铜官山办事处。
1955年7月30日,中共中央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铜陵近郊共建立九个农业初级社,其中一个
渔业社、八个农业社。初级社下设生产队或作业组。
1956年2月,铜官山
矿务局在贵池铜山建立铜山铜矿,开始开发铜山矿。5月28日,一届全国人大颁布《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1957年2月18日,铜港、铜兴两乡合并,成立铜港乡人民委员会,直属铜官山市人委领导。6月14日,
铜官区市委对农村进行并乡整社。长江社、铜港社合并为
长江社。新建社、新洲社合并为新民社。
1958年4月5日,铜官山市委办公室专题向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部报告,请求将古松社由三类社升为一类社。
1959年4月9日,铜官山区委向铜港超英人民公社派驻整社工作组。4月26日,恢复铜陵县建制,铜官山区被撤销。铜港超英人民公社更名为铜港人民公社,并成立铜港公社管委会,代行乡政权。同时,将铜港超英人民公社党委更名为铜港公社党委,隶属铜陵市委。
1960年5月30日,经
铜陵市委研究,成立铜陵市城市人民公社。同时成立
铜官区公社党委、杨家山公社党委和铜港公社党委。铜港公社改并后,入社人数6.1万人,占应入社人口的92.8%。7月12日,铜陵市城市人民公社撤销。8月6日,经市委研究决定,恢复铜港公社。12月8日,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铜陵市铜港区人民委员会。将铜陵县的谢垄、新庙、跃进、
狮子山、红星、农林、小农场等七个大队划归铜港区领导。对铜港公社所辖大队进行合并划分,分别成立新庙、狮子山、铜港三个人民公社,隶属铜港区人民委员会。
1961年1月13~14日,铜港区第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在铜港公社礼堂召开。选举产生了铜港区人民委员会、铜港区正、副区长,铜港区人民法院院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产生了出席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5月2日,铜港公社五松大队划分为五松、官塘、东山三个大队。铜山大队划分为
新民市、铜山、周冲三个大队,公社饲养场改为
渔业大队。至此,五松、官塘、东山、铜山、周冲、新民、古松、长江、
丹顶鹤、渔业共十个大队实行了大队建制。
1963年3月20日,经
铜陵市委研究决定,撤销铜陵市铜港区,恢复铜陵市铜港人民公社建制。
196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冶金工业部党组建议:同意铜陵矿区政企合一的试点方案。决定撤销铜陵市,成立铜陵特区,铜港公社直属特区领导。
1965年1月10日,铜港公社党委直属铜陵特委领导。5月25日,铜港公社新民大队与后冲大队合并,更名为铜港公社新民大队。8月26日,铜港公社东山、官塘、五松三个大队合并为联盟大队和五松大队。
1968年3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铜陵特区军事管制委员会044号文件批复:同意铜港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8月,经
贵池区革命委员会批准,贵池县
铜山镇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1年3月25日,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贵池县铜山镇划归铜陵特区管理。5月6日,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撤销铜山镇建制,成立铜陵特区
铜山区革命委员会。
1972年1月5日,经
铜陵市革委会批准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委会,三位一体(铜陵市农林水利局革命委员会和郊区革命委员会、铜港公社),合署办公;是月,郊区革命委员会会议取代了郊区第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
1974年4月8日,撤销铜陵市郊区革命委员会,恢复铜港公社革命委员会建制,隶属铜陵市革委会。10月30日,铜陵市农林水利局、铜港人民公社正式分立办公。铜港公社党委下设办公室。
1976年5月24日,根据安徽省革委会编制办公室(75)709号文件批复,
铜陵市革委会研究决定,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命委员会,保留铜港公社建制,与郊区合署办公。下设政工科、武装保卫科、生产科、办公室,并将铜陵市国营林场划归郊区领导。
1977年4月8日,井湖大队由铜陵市城建局划归郊区领导,成立郊区井湖大队。6月27日,郊区铜港公社农场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8年3月18日,铜陵县西湖公社谢垄大队划归铜陵市郊区,改为蔬菜专业队。并成立谢垄大队管委会。
1979年4月,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
怀宁县月山公社的马鞍、旗星、牧岭三个农业大队划给
铜山区管辖,由安庆铜矿"以矿带队"的形式扶持经营。
1980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将
贵池区铜山公社的杨村、南泉、显化三个农业大队划给铜山区管辖。
1981年12月19~21日,铜陵市郊区第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至此郊区革委会被撤销,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成立。
1982年5月10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工作历时三个月零五天圆满结束。
1986年3月17日,郊区矿山公司成立,郊区矿管所随之撤销。
1988年4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
铜山区,成立铜陵市郊区铜山办事处、铜陵市郊区月山办事处,系郊区政府的派出机构。
1989年10月20日,根据省政府办公厅138号会议纪要精神和省民政厅、省地名委名字185号文件的批复,设立
铜陵市灰河乡,辖东风、马洼、
太阳、五洲和灰河(原名中垄)五个村的行政区域,乡人民政府驻灰河口,隶属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领导。
1991年1月9日,郊区灰河乡马洼村划分为马洼、东元两个行政村。
1997年3月6日,“中共铜陵市郊区东郊办事处工作委员会”、“铜陵市郊区东郊办事处”成立,系区委、区政府派出机构。
1998年12月12日,中共铜陵市郊区
铜山镇委员会成立。1999年1月19日,郊区铜山镇人民政府成立,铜山办事处随之撤销。
2000年11月22日,郊区启动乡镇办党政机构改革。12月25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汇总揭晓。普查结果显示,全区总户数10824户,总人口48958人,其中农业人口31762人。
行政区划
2004年12月,
铜陵市实施区划调整,铜陵县(现更名为
义安区)
大通镇整建制划归郊区管辖。
截至2014年,郊区下辖2个镇1个乡2个社区(大通镇、
铜山镇、
灰河乡、
桥南街道、安庆矿区街道);区政府驻桥南街道。
2018年10月,铜陵市实施区划调整,
枞阳县老洲镇、
陈瑶湖镇、
周潭镇划归郊区管辖;郊区东郊办事处划归
铜官区管辖。
2019年,郊区辖2个街道、5个镇、1个乡:安庆矿区街道、桥南街道、铜山镇、大通镇、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灰河乡。区政府驻桥南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