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夫人
西凉昭武皇后
武威郡昭武皇后尹夫人(363年~437年),天水冀县(今甘谷县)人,出生于凉州姑臧,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大姓尹文之女,曾随父迁居姑臧(今武威市)。
秀慧聪颖,才思敏捷,足智多谋,善辩而有志节。初嫁扶风县(今泾阳县)仕宦马元正,马元正病故后,改嫁李暠,做了李暠的的续弦妻。李暠创建西凉大业,尹夫人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故当时谚云:“李尹王敦煌市”,意谓西凉是“李尹政权”。虽然尹夫人是一位具有谋略、气节的女性,但武威郡亡后,由于尹氏特殊的身分,她历经了无数的磨难,直至最后沦落天涯,魂归流沙。
人物生平
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建康(今酒泉市东南)知府段业起兵反对后凉国吕光,称凉王,李暠响应段业,受任效谷(今敦煌)县令。段业闇弱,不足摄政。故一年后李暠受敦煌豪右的推举,做了敦煌太守。隆安四年(公元400年),李暠建立了西凉政权,自称凉王,定都敦煌市(后迁酒泉)。执政期间,按甲息兵,大兴屯田,招抚流民,兴办学校,由于社会比较安定,使生产得到了发展,国力逐渐增强。在李暠创建政权、经营西凉的过程中,尹夫人为李暠出了许多好主意,使得“多所毗赞”,故在当时的西州民间有“李尹王敦煌”的谚语。
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李暠病故,其子李歆即位,尹夫人被尊为皇太后。李骄横自专,不修内政,用刑严酷,不恤民力,只恃匹夫之勇,缺乏长远国策。尹夫人苦口婆心地规劝,李歆不听,即位不久,便欲攻打匈奴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在这事关国家存亡的时刻,尹夫人再次向李歆提出忠告:“国家初创,财力困乏,为长远计,应安分守已,与民休戚,万不可轻举妄动;且沮渠蒙逊骁勇异常,擅长兵略,恐怕你不是他的对手。今国家虽小,足以为政。先君临终再三叮嘱你要审时度势,审慎兵事,你若一意孤行,不仅军事上要吃败仗,而且国家也将灭亡。”李歆不听母亲的忠告,依然刚愎自用。公元420年,沮渠蒙逊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攻打武威郡,先率兵马佯攻西秦,半路回师屯兵于都渎涧(今张掖市西北)。李歆不知是计,反以为攻打北凉的时机已到,便亲自率骑兵三万东征,欲乘虚袭击张掖,结果中了沮渠蒙逊的圈套,全军覆没,李歆本人也战死于蓼宗(今酒泉东)。次年(公元421年)北凉军队以党河水冲淹酒泉城,西凉国亡。
西凉败亡后,尹夫人和家人被掳于姑藏,沮渠蒙逊以礼相待,召见并慰劳尹夫人。她在身陷囹的逆境中,没有流露丝毫的女性柔弱,毅然对沮渠蒙逊说道:“我一妇人,事到如今,岂图苟且贪生,做人臣妾!若能一死,吾之所愿!”沮渠蒙逊为她的刚烈折服,不但没有杀她,还特地为她建造了一座“夫人台”,供其居住。
夫人台,亦称皇娘娘台,遗址在武威市北郊。后来沮渠沮渠蒙逊为儿子沮渠牧犍娶尹夫人之女为妻。在沮渠牧犍另娶武威公主为妻之后,尹夫人遂与女儿移居酒泉市。女儿死后,她潜奔伊吾郡(今安西)与流亡在那里的儿孙团聚,在哈密市度过了她的晚年。病逝时七十五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尹夫人儒学深厚,向往大一统。李暠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对国家的分裂痛心疾首。两人志趣相投,治国理念一致。尹夫人劝他奉偏安江左的东晋正统,奉表称臣,这也正是李暠所愿。因此,李暠多次上书东晋朝廷,表达他为恢复晋室的决心。他曾做《述志赋》,明其心志。篇中他以清新温厚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希望隐居,不慕荣华的志趣;同时,又以诚挚热烈的感情,表达了自己愿在东晋朝廷的领导下有所建树的抱负和决心。尹夫人对李暠说:“我们虽与中原王朝阻隔而偏居西陲,但与中原文化和思想意识是紧密联系的、承继相向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弘扬汉族文化。”她因此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措施,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兴儒重农”的富国强兵的国策。比如要李广开言路,在敦煌市南门外修筑厅堂,名曰“靖堂”,作为议论朝政、检阅武事、听取收集各方意见的地方。堂内“图赞自古圣帝明王、帝臣孝子、烈士贞女。玄盛亲为序颂,以明鉴诫之义”(《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同时,还在敦煌修建泮宫,设立县学、州学和医学,广招学生500余人。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为弘扬汉族文化,传播汉族思想意识,可谓不遗余力,致使当时敦煌地区学风大盛。他又知人善任,虚衿下士,中原流士纷纷西来,一时间武威郡境内聚集了大批文人名流,如史地学家阚、经学家宋繇、教育学家刘、天文学家赵等。敦煌市一时成为中原地区西陲边疆传播汉文化和儒学思想的中心,为汉族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也成了当时西凉的政治文化领袖,尹夫人至功厥伟。尹夫人是一个贤内助,李当然也不是一个窝囊废。相反,他是一位通经史,知兵法,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在位18年颇有政绩。当然,尹夫人从建立西凉政权始,就对国家战略的制定产生着重要影响,凡建策,都符合天下大势,很少有失误的地方。对外,他和好于东晋,接受东晋的封号,借以争取中原汉族人民的支持。司马德宗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后),李派舍人黄始、梁兴等人带着他给东晋皇帝的表章,出使建康(今江苏江宁区南),用窦融张轨治理河西、威镇关西的故事,表示他对晋王朝的忠诚,以求得晋王朝对他所建西凉政权的承认,敦促晋王朝北伐西征。因东晋朝廷忙于内斗,没有给他明确答复。遂于第二年又派遣法全和尚为使者,再入建康奉表以求,以“忘寝与食、思济黎庶、以崇国宪、全制一方”的情感,进一步表达他的心愿。与此同时,他又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结好南凉对抗北凉
轶事典故
三分凉州
事情得从淝水之战说起。前秦君主氐族人符坚虽有雄才大略,北方所建立的多个胡族政权,曾一度为他所统一,符坚也有志于扫荡宇内,统一中原地区。但老英雄时运不济,公元383年的淝水一役,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符坚惨败。在风声鹤之中,众叛亲离,政权也于顷刻之间,土崩瓦解。此后,北方又陷入分裂,祸乱频生。民族矛盾更趋激化,社会动荡更趋激烈。直到另一英雄拓跋焘拓跋焘的出现,才结束了“五胡乱华”的局面。
淝水惨败,符坚手下的大将,趁机纷纷自立为帝。陇西县鲜卑族乞伏国仁兰州市(兰州)勇士堡称帝,建立西秦:塞北鲜卑人慕容垂光复南燕,建立后燕羌族姚兴来的更绝,在回师途中干脆灭了前秦,建立后秦;而符坚身边的安西将军氐族吕光,那时正奉命征讨西域各国。得知前秦灭亡的消息后,也带领十万大军和两万头骆驼的财宝,浩浩荡荡地从西域的龟兹回到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夺得了凉州,于前秦大安二年(公元386年),建立后凉。这样,后凉和西秦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再加上东面羌族姚兴的后秦,三家分了前秦的凉州之地,其中又以后凉国土面积为最大。
但这个局面没几年就被打破。吕光既无符坚之雄,又无姚兴之奸。只是因缘际会建立了国家。晚年更是昏聩,内政不修,听信谗言,枉杀大臣。公元397年(东晋隆安元年),吕光命尚书沮渠罗仇三河市知府沮渠麴粥从征南凉乞伏干归,吕光弟吕延战死。吕光归罪于罗仇、麴粥,并处死了他俩。这引起了他们的侄儿沮渠蒙逊沮渠男成的报复。公元399年,沮渠蒙逊兄弟拥戴段业张掖市称帝,分裂了后凉,史称北凉。后凉帝国是五胡乱华中最短命的政权之一,从头到尾,从吕光撩袍端带,粉墨登场,到他的子侄们互相火并,曲尽人散,共不过13年时间。
段业本京兆汉族,博涉史传,有尺之才,随吕光从征西域,任记室,后逐渐升官。但他是个儒者,没有威武权略,爱讲迷信,喜听谗言,“无鉴断之明”。又是傀儡,因此不能服众。公元400年,西面的敦煌市知府汉族人李暠因不满沮渠蒙逊弄权,宣布脱离北凉,建立西凉。这样,武威郡就又分裂成了三个国家。
儒冠君主
李暠成了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皇帝,庙号武昭王,在位18年。也是北方各政权统治者中寥寥无几的汉人政权的建立者。据《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记载,他是西汉名将李广的16世裔孙。他的先祖在汉初奉命到陇西县讨伐叛乱的羌族,战死沙场,葬于陇西,儿孙前来奔丧,并将全家迁到这里守墓。从汉到晋,渐成大族。祖父李弇在前凉张轨的手下做到将军、封侯爵。父亲李昶也很有名气,只是死得早,李暠是他的遗腹子。后其母带着他改嫁宋家,又生下异父同母的弟弟宋繇,兄弟俩志趣相投,都喜欢结交名士,宋繇后来成了他的左臂右膀。李暠聪明好学,年纪轻轻,就文武双全,又抱负远大。史书称他“性沉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善文学。及长,颇习武艺,诵孙吴兵法”。河西名士都一致看好他会有一番作为,一些衣冠之士都来投靠他。他经常和郭、宋繇一起同吃同住,共同商讨天下大事。
段业沮渠蒙逊起兵背叛后凉的时候,敦煌市知府孟敏投降段业,被任命为沙州刺史李暠也与宋繇、郭等人在家乡响应。段业便任命李担任沙州治下的效谷(今甘肃敦煌东北)县令。在任职期间,办事公平认真,“温毅有惠政”,受到敦煌士绅及百姓的拥戴。不到一年,敦煌太守孟敏去世,在敦煌地方势力敦煌护军郭谦、沙州治中索仙的拥戴下,段业准备任命李暠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
可是得宠于段业的右卫将军索嗣却从中阻挠,虽然他和李暠为刎颈之交,但他很忌惮李暠,又觊觎敦煌是军事重镇,便妄图取而代之,乘机在段业面前构陷李暠。“李暠陇西县名族,声振河西,不可据实职,如果他据敦煌市,恐怕此地非主上所有了。”段业书生性格,向无定见,便听信了索嗣之言,改任他为敦煌知府。索嗣自然高兴,亲率轻骑五百乘,昼夜兼程,从张掖市赶往敦煌就任。索嗣春风得意,在离城20里处,给李暠捎信,让他前来迎接。
李暠接到诏书之后,惊疑异常,难以决断,正欲前往,被夫人尹氏、宋繇和新任效谷令张邈劝止。宋繇出谋划策说:“兄长被众人推举为敦煌太守,岂可轻易拱手送人?让天下英雄耻笑!何况段业懦弱无能,必不成大器。兄长为一代英杰,有霸主之风,现今天下扰攘,正是英豪有为之时。怎能屈尊于人下呢?”郭谦、索仙、伊建兴等敦煌市地方官宦和大族,也纷纷劝告。李暠早有野心,只是担心自己虽系陇西县大族,毕竟不是敦煌当地人,吃不准敦煌名门大户的态度,如今得到敦煌士绅领袖的明确支持,顿时信心大增,便决意不受诏命。他对众人说:“玄盛(李暠字玄盛)向无叱咤风云之志,纵横天下之才,只是受了委派来此为官,没想到竟得到大家的厚爱,实在感激涕零。刚才准备出迎,也是因为不知道诸君的心意啊!”
夫人尹氏献计,假借出迎,将计就计。遂派精兵出其不意,打了个索嗣措手不及。索嗣逃回张掖市李暠又上表,历数索嗣的罪状。沮渠蒙逊兄弟也因为索嗣跋扈,其实他们自己就很跋扈,跋扈对跋扈,就像一个槽上拴不下两叫驴一样,乘机怂段业除掉索嗣。段业昏暗不明,以忠为奸,只好杀了索嗣以安抚李暠。而且还专门派使臣到敦煌市向他表示慰问,还分敦煌的凉兴、乌泽和晋昌(今瓜州县东南)的宜禾三县为凉兴郡,晋封他为使持节、镇西将军、领护西夷校尉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一时李暠势力大盛,前来效忠和依附者络绎于途。
而段业自己却危机四伏,不久,晋昌太守唐瑶背叛段业转投李暠,并传檄敦煌、酒泉市、凉兴、建康、祁连和晋昌等六郡,公推他为大都督、冠军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刺史。他遂在敦煌建立西凉国,下令大赦境内,并建元庚子。初定都于敦煌市,公元405年又迁都于酒泉。疆域东自建康(今甘肃高台县),西至楼兰。建立起一个类似前凉的汉族政权,由于在武威郡之西,故史称西凉。就在这年冬天,段业沮渠蒙逊所杀,北凉政权易姓
李尹政权
李暠之所以那么快的就建立了西凉国,并且在群雄争霸中,使西凉保持了十多年的安定繁荣局面,与他夫人尹氏的远见卓识不无关系。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夫人那么有智慧,西凉国何以在他死后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呢?这就是女人要行风,男人得给她创造行风的条件,她才能呼风唤雨。否则,门儿都没有。
话说尹氏自小就聪明伶俐,天资过人。父母发现她的思想及想象力远远超出了正常儿童,非常自豪,就常对拜访的客人开玩笑说:“我们尹家以后或许就指望此女吃饭了。”因此,专门延师教导。随着知识的增长,尹氏也常以汉之班昭、晋之左棻自比。成了陇西县一带有名的美女加才女,非公侯不嫁。可惜世道纷乱,到处都是草头王,今日在势今日有威,明日失势瞬间就身首异地。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与名士结亲比较妥当。
因此,她在成年后,就与陇西望族马腾之后马元正式结成了伉俪。小夫妻情投意合,你侬我侬,恩爱非常。只可惜婚后不久,马元正就得急病死了。如花似玉的妙人儿,竟凄凄守了空房。可巧,陇西世族临洮县(今甘肃临洮南)人李暠也在那一段时间死了妻子辛宪英。尹、李两家的丧事很快都传到了对方耳中。两家都是陇西县望族,门当户对,他早闻尹氏芳名,就找热心人从中撮合,玉成其事。尹、李都是二婚,谁也挑拣不了谁,不久就把铺盖往一起一搬,合了。
尹氏自小接受中原地区传统文化教育,儒家思想影响至深至巨,不说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吧!她起码感到先夫坟土未干,自己就匆匆再醮,实在有失节之嫌,深心不安,就决心为死鬼先夫守志三年,就把李暠晾在一边。所以,她和李暠结婚的前三年,不但拒绝与他同房,而且始终不发一语。下人们都在背后说她是哑巴新娘,她听到了只当没有听到。在这三年之内,任凭李暠怎样对她开导、取笑、嬉闹,她都冷若冰霜。但三年守志期已过,尹氏仿佛成了另外一个人,对李暠倍加呵护,举案齐眉,礼无不周。她不时向他讲述对当前时局的分析,劝李暠抓住时机,及早建立称雄河西的大业。深刻的见解和准确的预测,常使他茅塞顿开。他对她开玩笑说:“我不止是得一西施王昭君,我得一诸葛耳!”尹氏对他前妻辛宪英的孩子,恩过己出;常向他们讲解儒家经典,教他们如何为人处事。阖府上下又都称颂她的贤德。
抛开尹氏女流身份不说,她的知识修养,也是当时很多优秀的男子所不及。李暠自是对妻子的胆识佩服不已,言听计从。遇有疑惑不决的事情,常向她讨教,让她帮着拿主意,他才会作最后的决断。当他在庚子元年(公元400年),建立武威郡政权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尹氏为王后,共同参与朝政。就像他的八世裔孙李治和武则天一样,宫中号为“二圣”。所以当时谚云:“李尹王敦煌市”,时人尊敬的称她为尹夫人。
对内,他注意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鉴于境内数经战乱,州郡地广人稀,急需补充人力,恢复生产。尹夫人敦促他设置武威市、武兴、张掖市三个侨置郡,安置江淮和中原地区的流民。他召集外逃的百姓,返回故里,从事农桑。他亲自深入到农村劝导农民种好庄稼,使“百姓蒙赖”。他又把军队开到阳关、玉门关一带屯田,采取“寓兵于农”的措施,“广田积谷,为东伐之资”。积极为统一河西走廊作物质准备。以至在他统治武威郡的18年里,西凉“年谷频登,百姓乐业”。敦煌市出现了少有的繁荣安定的局面,成为河西走廊西部割据政权的政治中心之一,势力远及西域,他也因此被奉为李暠
李暠虽有大志,但辖境毕竟地广人稀,受条件所限,他的步骑兵合计也仅有三万多人,军事力量较虚弱,不但不能如愿,且时为北凉所逼。但沮渠蒙逊对付马权、段业等人绰绰有余,要立刻消灭李暠的力量,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尹夫人为西凉制定的“兴儒重农”策略,早已大见成效,西凉与北凉之间的人心导向并不全在他这边,因此他不但奈何不了李,反而在李的策反下,酒泉、凉宁两郡守将,叛北凉而依附西凉。由此可见,国家推广软实力的重要,是有远见的。
司马德宗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李暠为了从根本上抗御北凉,采纳了尹夫人的建议,向东迁都酒泉市敦煌市则由他的三子李让镇守,并派他的同母弟宋繇辅佐。李暠临行时劝诫李让:“此郡世笃忠厚,人物敦雅,天下全盛时,海内犹称之,况复今日。”要求李让以“惠政”来弥补战乱给敦煌百姓带来的征战和徭役。
李暠迁都酒泉后,积极整军备武,励精图治。修筑了敦煌旧塞东西二围,以防北虏,同时为了防止北凉沮渠蒙逊的骚扰和进攻,修筑了西南二围。从而使北凉虽数次用兵,企图消灭武威郡,均未得逞。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北凉沮渠蒙逊侵略西凉,攻入建康郡(今甘肃高台县骆驼镇),掠走了3000余户人家。李得知后非常气愤,立即率兵追至弥安(今酒泉县东),大败沮渠蒙逊,截回了掠走的全部人家。双方只得于义熙六年(公元410年),订立盟约,宣布停战罢兵。其后,数年无事。自此,西凉国势日益强盛,百姓乐业,商贾富足,出现了暂时的升平盛世景象。
尹夫人以她的智慧,在如此危险复杂的情况下,协助李暠重武功,抓文治,把西凉国治理得“兵无血刃,坐定千里”,确实不简单。所以时人把武威郡政权称为“李尹政权”,的确不是妄言,是历史的实情,也是对尹夫人的由衷赞美。在敦煌市发现的唐人写本《敦煌咏》里,就有歌颂李尹政权治理凉州的史实:昔时兴圣帝,遗庙在敦煌。叱咤雄千古,英威镇一方。牧童歌冢上,狐兔穴坟旁。晋史传韬略,留名播五凉。
夫死国灭
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二月,李暠病逝,享年65岁。他病重时对弟弟宋繇说:“人终不免死,所恨我未能统一河西,当助我儿,完成此愿。”他要求宋繇好好辅佐侄儿李歆,完成他未竟之业。李歆嗣位,进宋繇为武卫将,录三府事。尹氏被尊称为皇太后。
宋繇劝李歆仍要一如既往地忠事晋室,尹太后语亦从同。这样,李歆便遣使至东晋建康,报称父丧,且告嗣位。东晋王朝封其为持节都督七郡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酒泉市公。
北凉和从北凉分出去的西凉一直是战争不断,但李暠在世时犹能和沮渠蒙逊对抗,北凉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他一死,北凉认为是天赐良机,乘丧乱欲伐武威郡。沮渠蒙逊怕师出无名,就指使张掖市知府沮渠广宗诈降李歆,以三万精兵设伏于蓼泉,诱使李歆来攻。李歆发觉了沮渠蒙逊的阴谋,机智的引兵退还。沮渠蒙逊追袭,反中了李歆的伏兵之计,被打得落花流水。李歆又乘胜追奔百余里,斩首七千余级。国人无不颂扬少主英武,李歆因此大为得意,人就像羽毛一样,有些轻飘飘起来,认为天下事不过尔尔。一改乃父作风,开始追求浮华,大修宫室,严刑峻法,致使“繁刑峻法,宫室是务,人力凋残,百姓愁悴”(《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附李士业传》),逐渐丧失了民心,统治极不稳固。加之沮渠蒙逊时不时地进攻骚扰,武威郡早已是疲不堪命,已非强邻对手。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7月,沮渠蒙逊不甘于失败,经过两年的准备,决意再伐西凉。沮渠蒙逊有意布置疑阵,实际上并没有引兵东去,先佯装引兵去攻西秦,却于半路返回,设伏于川岩。李歆听说沮渠蒙逊出兵东伐西秦乞伏炽磐,认为进攻北凉的时机已到,便想乘虚偷袭北凉首都张掖市尹太后闻讯找到李歆,对他声泪俱下地说:“我们西凉建国不久,地狭民稀,自保都不能得,是无力讨伐他人的。况沮渠蒙逊善用手腕,你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怎能轻举妄动侥幸从事。当务之急是要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切不可一意孤行。”尹太后从国力实际和人民生息、民族团结的愿望出发,苦苦相劝乃至严正警告。此番肺腑之言讲得入情入理,切中肯綮。李歆是一个独断傲慢、贪功好战的人,刚即位时,还很听母亲的话,但几年过后,他自认为羽毛已经丰满,把太后的话当耳旁风。特别是上次与沮渠蒙逊打仗,李歆完胜,有些骄傲,为了显示自己比老爹还有本事,不听托孤大臣、也是它的叔父宋繇及皇太后尹夫人劝阻,一意孤行地率全国的步骑兵三万人进攻姑臧,宣布要灭掉北凉。太后哭道:“逆子,我将收尔骨于箩泉之上。”
果然不出尹太后所料,沮渠蒙逊设下布袋,与儿子沮渠牧犍埋伏半道,李歆很快入了蒙逊的圈套,与北凉沮渠蒙逊遇于箩泉(今甘肃高台县西),被打得大败,却又固执己见,不听将帅之言,坚持打消耗战,不肯退兵,结果全军覆没。李歆于临泽被俘后,很快死于沮渠蒙逊之手,蒙逊随之入据酒泉市
酒泉失守后,李歆弟李恂,带领残部,西奔敦煌市,城固守。并在敦煌草草继位。沮渠蒙逊亲率精兵二万督战攻城,一连数月不下。最后,沮渠蒙逊利用河水和雨水,派兵在敦煌城外垒起堤坝准备蓄水。李恂和西凉兵看了半天都不明白北凉兵到底要干什么,以为是准备修营垒打持久战,也不以为意。后来明白过来,沮渠蒙逊是要“三面起堤,引水灌城”,但为时已晚,堤已筑成。李恂派壮士出城掘堤,均被擒获。几天后暴雨骤至,形成山洪,沮渠蒙逊遂决堤灌城,敦煌地势低洼,全城被淹,人为鱼鳖。李恂没办法,只好自杀。蒙逊纵兵屠城。西凉残部李暠之孙李宝唐契被俘,解送凉州,后伺机逃到伊吾,依附于柔然河西走廊尽为沮渠蒙逊所有。西凉政权历两代三王,自李暠至李歆、李恂,共21年。
亡命天涯
沮渠蒙逊灭武威郡后,将李皇后尹氏掳来姑臧,囚禁在姑臧城西五里处的窦融台上。
武威市的皇娘娘台景点,就是当时囚禁尹氏的住处。唐时将姑臧窦融台重加整修,命名为尹夫人台。因尹夫人是皇后娘娘,民间也叫皇娘娘台。台上有寺,名为“尹台寺”。唐朝边塞诗人岑参曾登临此台,有《登凉州尹台寺》一诗: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可见尹台寺最迟从唐代始,就因尹夫人的缘故而留下了盛名。
尹太后在被押往张掖市途中,见到了北凉国君沮渠蒙逊。她见蒙逊主动向她走来,便故意转过身去,不理会他。蒙逊没有计较这些,仍然走到她的跟前,向她问好,并打算将她收入宫中。尹太后一听,不卑不亢地说:“你已把李家政权消灭了,还说这种好没廉耻的话!”始终不肯就范,并故意冒犯沮渠蒙逊。这时,有人担心尹太后的安危,好心地劝她要谦虚些:“你母子性命抓在人家的手里。为什么还如此傲慢;而且你国破家亡,子孙被杀害,为何不悲伤?”尹太后扬了扬头,慷慨激昂地说:“生死存亡,都是天意。我已年过半百,国破家亡,生有何趣?再去给别人当小老婆,让祖宗蒙羞,还是人吗?我现在只求速死。谁要杀我,老身感激不尽。”沮渠蒙逊听了尹太后的话,赞赏她的忠贞,也为她的无畏精神所感动,不仅不加害于她,反而让自己的儿子沮渠牧犍娶她的女儿李敬爱为正妻。
公元433年,沮渠蒙逊死后,沮渠牧犍继承了北凉王位,尹太后的女儿被封为王后。但好景不长。公元437年,拓跋焘拓跋焘为了控制北凉,便把他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为妻。
武威公主的到来,给李敬爱皇后带来的悲伤和痛苦是巨大的。武威公主很快便取代了她北凉皇后的位置,可见公主的婚姻就是国家的势力,是以政治砝码来衡量、维系的。
李敬爱虽然是沮渠牧犍的发妻,但已是昔日的公主,国灭族散,失去了依靠,连宋繇这样的至亲重臣,对自己侄女的皇后之位的保护都无能为力,她还指望谁呐?武威公主这一边的砝码的重量,她是清楚的。李皇后理解沮渠牧犍的难处,北魏的态度,就是北凉的生死。她必须得让出后位,为了取得主动,以免难堪,李皇后征得母亲尹夫人的同意,上书沮渠牧犍,辞皇后位。沮渠牧犍果然慑于强势,假惺惺安慰几句,很快便封拓跋姓武威公主)为正妻,即皇后位。沮渠牧犍还不算薄情,把李敬爱安置于酒泉市,这也是她们故国的首都啊!这是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给予她们唯一的温情。她们可以在亡国之日,到李暠的坟薄祭一壶浊酒了。同年年底,尹太后和女儿只好辞别宫阙,一起搬到酒泉居住。
尹太后母女到了酒泉不久,看到故国景物,已是旧宫倾,物是人非,不免触景伤怀,心情郁闷异常。特别是她的女儿李敬爱,更是心情悲苦。皇家的公主,在常人看来,总是享尽荣华,一生幸福。其实,由于她们的命运与政治的需要和政权的兴衰联系太紧,她们有时甚至比平常人家的女儿更难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且,由于她们锦玉衣食惯了,一旦遭遇不幸,在前后生活的强烈对比之下,感觉像天都塌了。因此,李敬爱不久就凄惨地死去。
尹太后双手抚摸着女儿渐渐冰冷的身体,悲愤地说:“孩子,我们国破家亡,本该早点离开人间,你今天才死,死得太晚了啊……”尹太后自女儿咽气到被安葬,不曾恸哭过。国仇家恨,已使她虽心中大悲而眼中无泪。她出奇的冷静,几乎让人觉得她的无情,她实在是看透了人生的无奈。
当时,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为酒泉知府,想以尹太后的名义招降她的孙子李宝(李暠第六子李翻的儿子),于是便对太后说:“太后的几个孙子都在伊吾郡(今哈密市),不知太后是否想去?”尹太后揣测不出沮渠无讳的真实用意,怕是圈套,不敢贸然回答。但由此也知道了国亡后离散子孙的下落了,沮渠无讳的话无意中提醒了她。尹太后掩藏住内心的想法,假装安于现状似的说:“我的孙子们到处逃亡,流落天涯,在他乡异域寄身。我还能活几天,就死在这儿吧,何必去做游牧地区的游魂野鬼呢?”
但她却在暗地里,偷偷做着投奔伊吾的准备。不久,她趁沮渠无讳疏于防范,带上贴身丫鬟放马出奔。沮渠无讳派骑兵追赶,尹夫人对追赶她的骑兵说:“沮渠无讳曾答应我回西方与子孙相聚,为什么还要派兵追赶?为什么这么快就出尔反尔?既然无信,就拿我的人头回去交差吧!纵死,我也不会再回去了。”追兵也不知就里,见尹夫人置生死于度外的态度如此坚决,也不敢过分逼迫,只好无奈地返回复命。
尹太后在路上走了几天,人困马乏。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流沙,她们终于高兴地碰到了一群人,却是一伙乱兵,她的贴身丫鬟和马匹都被抢走。她因为年老色衰,被遗弃沙漠,让她自生自灭。她在沙漠中苦苦挣扎了两天,天苍苍,野茫茫,仿佛世界只剩下了流云和风声。饿了,只能捡马粪充饥;渴了,也只能把自己的尿液当作甘露。一代皇后,竟如此凄惨。历史总以它的浮浮沉沉的假象,演绎着不同人的不同的人间悲欢故事,即使你贵为皇后。她不禁向上天发问,你灭了我的国家,还要我受如此的折磨,这难道是命吗?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正巧远方的地平线出现了一批驼队,那是北魏出使西域的使节,她这才遇救,被带到了伊吾。
尹夫人在伊吾与儿孙团聚后,鼓动孙子李宝不忘家仇国恨,要时刻想着复仇。当初,西凉灭亡后,李宝被俘囚于凉州。后伺机西逃伊吾郡,同时随去的还有敦煌市民众2000余人。所以,西凉在伊吾还保存了一股残余势力,并力图收复敦煌。但不久,尹太后由于年老多病和长途跋涉的折磨,没有看到收复敦煌的时日到来,就含恨客死在异乡他国了,时年75岁。
公元442年(北魏太平真君三年),北魏消灭北凉,统一了北中国。原北凉酒泉知府沮渠无讳西奔敦煌,继续与北魏对抗,太武帝拓跋焘派兵穷追猛打。沮渠无讳招架不住,以乏食故,率众万余弃敦煌西走,命弟沮渠安周击楼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以安身。
此时李宝乘敦煌市空虚之时从伊吾打回敦煌,总算多少实现了尹太后的愿望。但敦煌经过战乱,早已人去城空,一片狼藉。好在李宝干练,迅速“修缮城府,规复先业”。在政治上又有远见,敦煌稍有恢复,他就向拓跋焘奉表归城,降于北魏,深得宠信。北魏便封李宝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域校尉、沙州牧、敦煌公。同时封其弟李怀达为敦煌知府,共镇敦煌。三年后,李宝奉命入朝,遂留于京师平城,后卒于官(《魏书·李宝传》)。
从此,李姓确立了在北朝的尊崇地位,后世更是名人辈出,被史家称为“自周迄隋,郁为武威郡盛族”。唐朝的开国皇帝高祖李渊,就声称是李暠的第6代裔孙。所以,唐人在修《晋书》时,为了美化自己的祖宗,把十六国时期称王图霸的人,都称作伪,而独奉李暠为正宗。
十六国时期是一个民族分裂时期,同时又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经由这场动乱,内迁各族的社会形态、生活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进一步接受汉族成熟了的封建制度,有的由家长奴隶制进入封建社会。各族成员都按照各自的阶级成分,逐渐地,分别与汉族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融合。在136年中,有的种族名称基本上已经消失,例如匈奴、、巴、氐、河西鲜卑等,都已融合到汉族之中了。
后世纪念
尹夫人台
尹夫人台,位于甘肃武威市城西北2.5公里的金羊乡宋家园村。
尹夫人被沮渠蒙逊掳来首都姑减,蒙逊在西汉末年窦融所筑的台基上为她修建了房子,让她住下来。沮渠蒙逊还为自己的儿子沮渠茂虔娶尹氏的女儿做了妻子。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武威郡国王李嵩的“十六世子孙”。李渊为了纪念祖先,在姑藏尹夫人台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大寺院,名叫“尹台寺”。唐代诗人岑参曾登临此台,并作了《登凉州尹台寺》诗:“胡地三月半,犁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形象地描绘了尹台寺昔日的情景,可见尹台寺在当时是很有名气的。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晋书·列女传》:“及创业时,多所赞助,故时有李尹王敦煌之传”。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轶事典故
三分凉州
儒冠君主
李尹政权
夫死国灭
亡命天涯
后世纪念
尹夫人台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