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花镇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下辖镇
袁花镇,位于海宁市东南部,距市区14千米,东邻海盐县通元镇澉浦镇,南接尖山新区,西连丁桥镇、马桥街道,西北靠石街道,东北与海盐县百步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74.7平方千米。袁花镇还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出生的地方。
袁花形成集市已有1200多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袁花之名,始见于唐贞元元年(785年)《张希超墓志铭》,亦名园花,别称“花溪”;据宋代建炎二年(1128年)《宋崇教寺记》及爱新觉罗·旻宁《海昌备志》等记载:袁花市中部有崇教寺,原名妙果,始建于五代十国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原为梁江州长史戚衮(519~581年)宅基。寺后皆山,相传为戚衮夫人莳花处。袁花(园花)之名,始得于此。明代许令典《金牛随笔》载:李忱(847~859年)时已有集市。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为袁花市。清雍正六年(1728年)后均称袁花镇。
袁花镇,辖14个村、3个社区,360个村民小组、23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5166户,户籍人口51856人,在册登记新居民17601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6.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05亿元。财政总收入6.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5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0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09万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5.76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投资11亿元。
历史沿革
袁花亦名园花,别称花溪区。据《海昌备志》等记载:袁花旧有崇教寺,原是南北朝梁江州长史戚衮的宅基,宅后皆山,相传为戚夫人莳花处,袁花(园花)之名源于此。李忱年间(847~859)已有集市,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为袁花市,清雍正六年(1728)始称袁花镇。现境在解放初至1958年间,建政为袁花镇和夹山乡。1958年,与两仓、丁桥、黄湾乡合建为袁花公社。以后公社规模调整。1961年,原袁花镇建为县直属镇,原夹山乡仍称袁花公社。1983年4月,撤销袁花公社,并入袁花镇。袁花在明代曾屡遭倭寇焚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街镇曾两度被日本侵略军烧毁,袁花人民英勇斗争,有着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光荣传统。
1980年5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实业家查济民第一次回乡探亲,并捐赠人民币2万元,帮助故里新伟村创办新伟皮革厂。1983年,袁花镇和袁花公社合并。1984年11月,查济民捐赠新伟小学人民币10万元,设立查济民奖学金;1984年冬,疏竣天仙港。1986年12月,袁花镇工业公司和查济民合资创办的海宁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袁花丝织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同年冬,疏竣黄山港镇区建设步伐加快。1992年12月,
香港《明报集团公司董事长、著名武侠小说家查良(金庸)回故乡访问。1993年冬,接轨海宁东西大道的袁谈公路袁花段土方工程完工;1993年11月,查济民又捐赠袁花镇中心小学人民币20万元,设立查子琴奖学金。1996年10月,全镇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12月,袁花镇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1997年1月,袁花镇被嘉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嘉兴市级文明镇。
1983年,袁花镇和袁花公社合并。
1984年冬,疏竣天仙港。
1993年冬,接轨海宁东西大道的袁谈公路袁花段土方工程完工;
1998年5月,袁花镇被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蚕茧之乡”。同年8月,袁花镇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
2004年10月,根据海宁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袁花镇开展行政村规模调整,行政村由原来的27个调整为14个。
2005年12月,袁花镇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浙江省“教育强镇”。
2006年3月,袁花镇被中共嘉兴市委员会、嘉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嘉兴市平安镇。
2006年9月,袁花镇被浙江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明珠文化明珠”。同年11月袁花镇被浙江省体育局命名为浙江省“体育强镇”。
2007年3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查济民,因病于香港逝世,同年4月,归葬于袁花镇新袁村大坟头。
2007年12月,袁花镇被浙江省环保局命名为浙江省生态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袁花镇地处海宁市东南部,东距上海市120公里,西离杭州市70公里。01省道复线穿境而过,杭浦高速及绍嘉跨海大桥将在域内交叉相会,境内河道纵横,省级航道六平申线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利,山清水秀,自然条件优越。
经济
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袁花镇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面貌日新月异。200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9.32亿元,工业总产值31.08亿元,财政可用资金收入达318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661元。
袁花镇农业生产发达,蚕桑、苗猪和南方梨远近闻名,继2002年被嘉兴市政府命名为“蚕茧之乡”、“苗猪之乡”后,2003年完成了千亩梨园示范基地建设,“海昌”牌蜜梨获省“花皇杯”质量评比优质奖、省博览会优质金奖,2004年南方梨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镇南方梨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工业经济步入高速增长期,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2亿元,工业技改投入2.16亿元,同比增长27%,合同利用外资262.5万元,实际利用外资522.19万元,出口交货值4.92亿元,同比增长24.8%,区域特色经济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电珠灯泡、轻纺手钩、新型建材等为主的工业格局。
袁花镇是海宁市三个中心镇之一,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是全国首批绿化造林“百佳”乡镇、省级绿色小城镇、海宁市首家省级卫生城镇。“文坛侠圣”金庸(查良镛)先生的旧居着落于袁花镇新伟村。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实业家查济民先生的故乡也在袁花。新世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袁花正向着经济强镇、文化名镇、文明新镇和海宁东部重镇大步迈进。
海宁市袁花镇镇域面积74.7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4个社区,总户数1.5万户,总人口5.3万人。2007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4亿元,工业总产值46.6亿元,自营出口5465万美元,利税2.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87元。
全镇经济结构形成了粮食、蚕桑、畜牧、水果等四大农业产业和太阳能、轻纺手钩、电珠灯泡、新型建材等四工业产业,其中以南方梨为主的万亩优质水果产业基地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无公害水果基地,产品畅销上海市杭州市等地;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的太阳能产业,2007年总产值突破20亿元,成为继山东济南、常州市后的国内三大制造基地之一。
袁花镇以镇人民政府驻地袁花得名。袁花历史上人文荟萃,是清代查慎行、查嗣?和现代沙可夫查济民金庸等名人故里。1998年,农业总产值1.29亿元,工业总产值8.6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15亿元,人均收入4129元。是嘉兴市蚕茧之乡。
文化
袁花历史
袁花旧作园花(又称花园),或作元化、袁化。别名花溪区、百花溪。其名最早见于唐贞元元年(785年)《张希超墓志铭》,名“袁花里”。唐大中六年(852年)《戚氏沈夫人墓志铭》中作“袁花市”。据宋建炎二年(1128年)《宋崇教寺记》及清钱泰吉《海昌备志》记载:袁花市中部,有崇教寺,原名妙果,始建于五代十国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原为梁江州刺史戚衮故宅,寺后皆山,相传为戚夫人莳花处。宋于此设袁花盐场。虽曾多次遭受倭害,但发展仍较迅速。至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据当时里人许敦的《敬所笔记》记载,不仅“镇上色色俱全,与杭嘉无异”,即“当铺”亦有“十四五处”之多。清代更为繁荣。中国抗日战争初期,镇上全部街道房屋六次为日本侵略军烧毁,从此无复昔日盛况。建国后经过努力建设,始展现新貌。
“袁花”的得名,与南梁江州长史戚的夫人有关。据《海昌备志》等记载:“袁花旧有崇教寺,”戚夫人利用龙山“莳花”,“莳”在《辞海》中解释为移栽。估计戚夫人的花园颇有规模,或有些灵花异草,所以便有“花园”之名。后不知何故称这个地方为园花,再逐渐演化而称袁花。
戚夫人养花种草的那座山就是龙山,也叫妙果山、城隍山。《海宁州志稿》记载:“龙尾山,旧名袁花山,在县东六十里,上有小山城,袁花山即妙果山之尾,因凿断故名。相传刘诚意凿断,诚意未尝轻用民力,当在汤信国巡海时。”龙山往北相连去的余脉则唤作龙尾山。龙山不高,却是整个袁花镇的依托,小镇便成犄角之势发展。清代邑人马庆蓉《花溪山水记》:“海上九十九峰,多魁岸踞肆,其意气端重无自矜色,则花溪诸山非峭惊万仞,浩浩乎天际……整襟跃坐于万家屋角眉黛者,妙果也。修竹插天,寒绿倒泻,赭石苔藓植物中欲出不出,春夏之交,野草花开,绿荫如幄,上下相映,翠碧万状,秋冬木落,黄叶满径,竿头活翠尤泛滥不休。”袁花人因为山上郁郁葱葱满是孟宗竹之故直接唤作毛竹山。
崇教寺,当年烟火颇盛,拆毁于“文革”,
1958年,袁花与两仓、丁桥、黄湾乡合建为袁花公社。
袁花氏族
海宁市朱氏
歙县朱瑰之后。其后裔朱焞于北宋时迁居硖石,再传其十世朱金徙居路仲。另有朱深溪者,自歙县黄墩徙居海宁袁花。他们的后裔仍居住于海宁城乡各地。今存《朱氏宗谱》23册和《花园朱氏宗谱》39册。
秀水吴氏
原居海宁袁花,明代中叶吴昭始迁秀水(今嘉兴市),遂为嘉兴人。明礼部尚书吴随即为其族人。
海宁查氏
原籍徽州婺源,系出春秋查子,以地为氏。元至正十七年(1357)查瑜因避兵乱迁居海宁袁花。自第三世,分南、北、小等三支,明清以来是“文宦之家”。明代查约查秉彝查继佐清代查慎行、查嗣、查升查揆等著名文入学者,及近现代著名人士查人伟、查猛济查济民查良钊查良鉴穆旦金庸(金庸)等均为其族人。自第七世起的排字辈分为:秉志允大继嗣克昌,奕世有人济美忠良,传家孝友华国文章,宗英绍起祖德载光。今存《海宁查氏族谱》20册。
袁花许姓
系出许远。宋代许四九迁居袁花。明代许相卿即其族人。昔有《海昌袁花许氏宗谱》,今未见。
据称系出祝融。元代,祝三五自括苍(今浙江临海)迁海宁袁花为迁宁祝氏始祖。明代祝渊清代祝潜祝翼良、祝(女)等名人均为其族人。今存《海昌祝氏宗谱》l6册和《祝氏史传汇编》1册。
诗咏袁花
花溪道中
(买陂塘)
清·马
江南,半篙新涨,蝉鸣夹岸丛树。落帆笑指虹桥近,桥在柳阴深处。
留不住,便转个湾头,惊起圆池鹭。桔声苦。看翠浪分畴,绿针刺水,农事已如许。
扁舟稳,欲和扁州笛谱,推篷乘兴容与。青苹叶底凉风起,几点洒来凉雨。
教缓渡,爱云敛遥峰,塔影当窗度,夕阳催暮。早草阁灯红,人隐隔溪语。
花溪区归棹
(浣溪沙)
清·蒋英(女)
淡艳山光似画屏,一峰才过一峰迎,短篷斜挂晚风轻。
归路远迷芳草影,沿堤时听嫩莺声,淡黄杨柳科送人行。
虹桥晚泊
风雨敛斜晖,扁舟泊钓矶。水清濯苔发,桥古挂藤衣。
鸠妇投巢急,卿去影微。湿云堕如魂,篷背搁还飞。
《海昌八景》诗
明·苏平
沧海寒潮
怒挟长风过海门区,须臾新涨没沙痕。鲸波吼夜千兵合,雪浪翻空万马奔。
信候有期当子午,震雷余响撼乾坤,兴来便欲乘槎去,拟向扶桑树一问源。
鼎湖区夜月
湖上娟娟月色浮,无穷清景满沧洲。光摇波浪孤轮夜,影落山河一镜秋。
奇迹书堆人已去,放歌赤壁市客同游。嫦蛾自是多情物,时遣余辉照彩舟。
郭溪春水
溶溶漾漾复粼粼,碧涨前溪过雨新;兰蕊带烟湘浦晚,桃花迎浪武陵春。
鱼盐小店人争利,舟迷途客问津。何事白头林下叟,一竿风月独垂纶。
长安晓钟
万户千门曙色深,钟声隐隐出前林。云边断续连更漏,郭外铿杂梵音。
候馆惊回羁旅梦,征途唤醒利名心。不知有客忘尘事,枕上诗成月未沉。
双庙斜阳
胡流毒害忠良,血食千年重海昌。百战报君全节死,孤军抗敌守城亡。
扶持社稷心逾苦,保障江淮策更长。欲采苹奠杯酒,萧条遗庙对斜阳。
两峰秋色
依稀马耳与天齐,秋色荒凉入望迷。六寺楼台连上下,双峰紫翠倚东西。
葛翁仙井寒泉冽,顾况书堆夕照低。我欲纵观凌绝顶,白云深处有丹梯。
无垢书屋
昔人曾此筑高台,云里轩窗向日开。卷幔灵泉浮爽入,钩帘晴嶂送青来。
登庸已见魁元策,忠谏争传济世才。干宝宅基邻咫尺,共怜遗迹蔽蒿莱。
仙人石井
真人蜕骨已升仙,古井空遗野水边。烟冷翠苔迷石,雨深芳草复寒泉。
洞瓶未汲心先爽,碧碗才分疾易痊。华表不归辽海鹤,却怜城郭又千年。
社会
绿化百佳镇
1998年8月,袁花镇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镇党委、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绿化工作,每年植树节都组织团员青年和妇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全镇的植树造林工作已形成良好氛围。同时,落实人员、资金加强对林木的管护,确保“种一块,活一块,绿一块”,年底,绿化覆盖率为39.1%。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园林绿化先进单位,省级绿色小城镇。
蚕茧之乡
袁花镇历来是浙江省的蚕茧主要产区,全镇共有专桑面积11052亩,199年饲养蚕种45051张,张产39.18公斤,总产达1765吨,创历史最高水平。1998年5月袁花镇被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蚕茧之乡”。
精神文明建设
1998年12月,袁花镇通过嘉兴市市级文明城镇的复检。近几年,袁花镇不断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深入开展文明城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至1998年末,共有省级文明单位1家,嘉兴市级文明单位2家,海宁市市级文明单位12家,镇级文明单位15家。海宁二中是市属完全中学,办学水平达浙江省A级,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同时,大力加强德育工作,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1998年8月通过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考核验收,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袁花工商所紧紧围绕“文明管理、规范服务、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以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秉公执法、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为重点,深入开展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998年9月通过嘉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考核验收,被命名为嘉兴市级文明单位。镇电管站、农科站、派出所1998年度亦被评为海宁市市级文明单位。
代表人物
说到袁花,必谈袁花查氏。查氏原籍徽州婺源,系出春秋查子,以地为氏。元至正十七年(1357)查瑜因避兵乱迁居海宁袁花。及近现代著名人士查人伟查猛济查济民、查良钊、查良鉴穆旦(穆旦)、金庸(金庸)等均为其族人。袁花查家在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由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迁来,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明代,查家中进士6人、举人17人,有祖孙三代连中进士的盛事。清代有进士14人,举人59人,康熙(1662~1722)有“一朝十进士,兄弟三翰林”的佳话。袁花查家人才辈出。《中国名人大辞典》收查姓名人36人,袁花查家占15人。《中国近现代名人大辞典》收历代查姓名人7人,袁花查家占3人。现代、当代名人中有查人伟查猛济穆旦(查良铮)、查良钊查良铿查济民金庸等。袁花镇龙联村蒋家组蒋张林2000年到2011年,在北京金盾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出版连续出版4本养龟专著,成为养龟行业学者型名人。
旅游
袁花旧称园花,又名龙山,亦叫花溪区。有自然景观多处,称“花溪十二景”,亦有说十景、十四景等等,史料记载各异,民间传说纷纭。今选取认可度较广者“十二景”作一简介,任外乡游子忆古思幽之。
龙头烟雨
袁花原有龙头、龙舌、龙腰、龙尾,蜿蜒镇之西侧。民间传说明初国师刘基为襄助太祖朱元璋江山龙万代,将龙体作为“王气”铲除。有闸断龙腰血染虹(红)桥之说。传说每遇风雨交加时,龙头阁能见巨龙喷水,蔚为壮观。
西阡早梅
西阡坟位于峒山北段,相传为祝姓古墓,后人栽培蜡梅及红梅,早春二月,乍寒乍暖,梅花早已昂首怒放,为早春赏梅之好去处。
板桥渔唱
“板桥”即前木桥,位于后木桥南端约三百步处,每至黄昏时刻能隐约闻得桥下渔唱之音,有一斗渔夫常年为之和之。故名。
峒崆红叶
峒崆山位于城隍山最西麓,栽有成批槭属,每至秋末冬初“霜叶红于二月花”。
黄道远眺
黄道桥位于镇之北栅,横跨袁花至硖石运河,传说初建于明永乐年间,重建于清光绪中期,东至桥顶有二十五石阶,西堍至顶二十四石阶。桥呈环状石拱,高度为全镇诸桥之冠,站立桥顶全镇鸟瞰及附近乡村尽收眼底,旧历十月初一晨可观“日月并升”,可与南北湖鹰顶媲美。
石壁听经
位于妙果山庄下祝姓“香缘祠”边。于夜深人静之际,邀二、三友人,俯首贴耳石壁,可闻若隐若现之诵经声,别有情趣。
东林残雪
位于南街上往东,南小路尽头,有“东林庵”。每逢雪后初晴,其它地方雪均融,唯独“东林庵”屋面仍有残雪可寻,缘该处估计气温特低之故也。
更楼晓月
“更楼”系旧时袁花查姓鼓楼,晚清后镇区逐渐北移,现沦为乡区。“更楼”高达数丈,下弦居高处,可观“玉免东升”。
龙尾蒸霞
位于镇之西北侧,龙腰以北,谓之“龙尾山”。山顶建有关帝庙,每值夕阳西坠时,余辉透过庙殿顶,举目远眺,似万道金光,射向苍穹。
妙果新篁
“妙果山”因建了城隍庙又称城隍山,亦称“妙果山庄”。阳春三月,方圆数亩新竹市竞争高低,风摇竹动,婆婆娑娑。
龙竹奇观
龙竹坟”在祝姓西阡坟北,栽有“龙竹”若干,当时“龙竹”属名竹,趋观者众。
美女照镜
位于千年古刹“崇教寺”西南侧,有一池潭园若菱花,水平如镜,风起无涟漪,曾有人见一古装仕女以地作镜,对镜梳洗,故名之。
此外还有“豹隐松风”,“徐墓斜晖”,“赢云积翠”,“银杏出霞”等景观说法。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袁花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1年4月,袁花镇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
参考资料
袁花镇概况.海宁市人民政府.2024-03-19
袁花简介.海宁市人民政府.2024-03-19
袁花镇简介.浙江政府服务网.2021-05-2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经济
综述
文化
袁花历史
袁花氏族
诗咏袁花
社会
绿化百佳镇
精神文明建设
代表人物
旅游
龙头烟雨
西阡早梅
板桥渔唱
峒崆红叶
黄道远眺
石壁听经
东林残雪
更楼晓月
龙尾蒸霞
妙果新篁
龙竹奇观
美女照镜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