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八君子是指明朝万历年间以明末思想家
顾宪成为首的一个反贵族大地主的团体,他们因聚集于东林书院讲学,影响颇大,时人称之“东林八君子”。他们是:顾宪成、
顾允成、
高攀龙、
安希范、
刘元珍、
钱一本、
薛敷教和
叶茂才。东林八君子以批评朝政腐败,批评朝廷政策(主要是盐监、矿监政策),关心社会问题,关心百姓生活为宗旨,经万历、
泰昌、
天启、
崇祯四朝发展,逐渐形成了对明朝政治进程起了重要影响的东林党,也因此有人将八君子之首的顾宪成称为明朝“开启党争第一人”。
成员信息
顾宪成
顾宪成(1550年-1612年),
汉族,字叔时,号泾阳,江苏无锡人,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因讲学于东林书院而被时人称之“东林先生”或“泾阳先生”。顾宪成是万历八年
进士,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因触怒万历皇帝而被革职回家。顾宪成回到家乡以后,同弟弟
顾允成倡议维修东林书院,偕
高攀龙等讲学其中,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朝廷封顾宪成为
南京光禄寺少卿,但是顾宪成没有接受任命,继续留在家乡从事讲学议政。1612年(万历四十年),
顾宪成于家中去世。著作有《小心斋札记》、《
泾皋藏稿》、《顾端文遗书》等。
天启初年,
朱由校赠顾宪成太常卿。后来
东林党争爆发,被
魏忠贤等阉党削去封号。
崇祯初年,顾宪成获得平反,赠吏部右侍郎,谥号端文。《明史》评价其“宪成姿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辟
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
顾允成
顾允成(1554年-1607年),
汉族,字季时,号泾凡,江苏无锡人,顾宪成之弟,明末思想家,“东林八君子”之一。顾允成是万历十四年
进士,1588年(万历十六年),经南京
御史奏荐,顾允成得以起任南康府教授。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皇帝下诏“三王并封”,顾允成与张纳陛、
岳元声合疏直谏,认为绝不可行。不久后又弹劾阁臣张位,因旨被贬为
光州市判官。顾允成没有领旨赴任,而是请辞归家不再复出。1594年(万历二十二年),
顾宪成亦遭革职还家。顾允成遂与兄长重修东林书院悉心讲学,聚集有识之士形成影响一时的“东林党”。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
顾允成病逝于小辨斋,终年五十四岁。著有《
小辨斋偶存》八卷(附《事定录》三卷)等。明朝
天启年中,顾允成受朝廷追赠为光禄少卿。《明史》评价其“性
耿介,厉名节。”
高攀龙
高攀龙(1562年-1626年),
汉族,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世称“景逸先生”。高攀龙是万历十七年
进士,万历二十年(1592年)被任命为行人司行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高攀龙辞官归家,与
顾宪成兄弟复建东林书院,在家讲学二十余年。天启元年(1621年),高攀龙重获起用,被任命为光禄寺丞。
天启六年(1626年),
崔呈秀假造浙江税监
李实奏本,诬告
高攀龙等人贪污,
魏忠贤借机搜捕东林党人。该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著有《
高子遗书》12卷等。
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
太子太保、
兵部尚书,谥“忠宪”。《明史》评价其“与顾宪成同讲学东林书院,以静为主。操履笃实,粹然一出于正,为一时儒者之宗。海内士大夫,识与不识,称高、顾无异词。”
刘元珍
刘元珍(1571年-1622年),
汉族,字伯先,号本孺,江苏无锡人,明末政治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刘元珍是万历二十三年
进士,不久被授予南京
吏部主事的职位,后升为南京兵部郎中。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适逢“京察”,刘元珍牵涉其中而被免官回乡。刘元珍遭到罢免后回到家乡无锡,和
顾宪成、
高攀龙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这些人都是正直的官吏,对国家的命运十分关注,对当时黑暗的政治局面也表示出了极大的不满。他们常借探讨学问的机会,抨击时政。
泰昌元年(1620)光宗继位,下诏起用原来因为进谏忠言而遭到贬、罢官的一些人,
刘元珍因此被任命为光禄寺少卿。
天启二年(1622年)逝世于京师官邸,终年仅51岁。著有《东林习静有感》。天启五年(1625年),阉党横行,大兴冤狱,东林党人罹难。刘元珍虽已身故,但名字仍被阉党列入他们编造的所谓“东林党人榜”内,功名均被追夺。
崇祯元年(1628年)才开始平反昭雪。《明史》评价其“表节义,恤寡,行义重于时。”
安希范
安希范(1564-1621年),
汉族,字小范,号我素,江苏无锡人,明末政治家、文学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安希范是万历十四年
进士,被授为行人司行人。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安希范因直言进谏而惹怒万历皇帝,遂遭贬斥。安希范自罢官以后,一面与
顾宪成等诸友好友林居谈道,探究身心之学。一面优游岁月,游览
浙江省、
江苏省各地名胜。万历三十年(1602),安
谢无量开始在东林书院讲学。此后多年,安希范一面外出讲学,一面游览祖国山川。
天启元年(1621)四月初八,
安希范自吴兴返无锡,得病不起,十三日逝世。安希范著作颇丰,有《养心日札》、《读书日笺》、《荒政撮要》、《武备私考》、《赡族录》、《名山纪游》、《萍隐漫录》、《文献通考删》以及后裔编的《天全堂集》等等。翌中五月二十九日,给命邮赠奉政大夫光禄寺少卿。《明史》记时人评价其“天真自如之安希范,瓢陋巷乐道安贫,屡进危言之
岳元声,此皆国之名贤也。”
钱一本
钱一本(1546-1617年),
汉族,字国瑞,号启新,南直隶
常州府武进区(今江苏常州)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世称“启新先生”。钱一本是万历十一年
进士,任
庐陵郡知县,征授
御史。后因上疏皇帝而遭诬陷,被贬为民。此后钱一本隐居在家,潜心研究《六经》濂、洛诸书,尤其擅长《易》学。又与顾宪成分主东林书院讲席,成为“东林八君子”之一。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钱一本去世。著有《像抄》《范衍》。
天启初,赠太仆寺少卿。
薛敷教
薛敷教(1554-1610年),
汉族,字以身,号玄台,南直隶
常州府武进区(今属
江苏省)人,明朝政治家、文学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薛敷教是万历十七年
进士,因上疏忤旨,被勒令回籍。万历二十年(1592年)夏天,薛敷教被重新任命为凤翔教授,不久后提为国子监助教。次年,因解救
赵南星而被贬,薛敷教借母亲病故辞官返乡,此后再未出仕。薛敷教归家后在便始终在家隐居,后来和
顾宪成兄弟及
高攀龙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薛敷教病逝,赠尚宝司丞的职位。其著作有《续宪章录》、《癸巳录》、《奏疏》、《泉上杂识》、《真正铭》、《浮戈集》等。明史评价其“敷教身严苦,垢衣食,终身未尝受人馈。家居二十年,力持
清议,大吏有举动,多用敷教言而止”。
叶茂才
叶茂才(1558—1629年),字参之,号闲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明末政治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叶茂才是万历十七年
进士,不久后被授予刑部
主事的官职。万历四十年,因朝廷党争,排斥东林,他不满而辞官回乡。
天启初年(1621年),朝廷下诏让叶茂才出任太仆寺少卿,后来改为
太常,叶茂才都没有前往。到了天启四年(1624年),再次提升他为南京工部右侍郎,第二年才到达就任。仅上任三个月,又称病辞官。
叶茂才在东林书院讲学期间,提倡公论精神,认为“天下事非一家私议”。
崇祯二年(1629年),叶茂才在老家病逝,终年72岁。《明史》评价其“茂才恬淡寡嗜好……茂才只以醇德称。及官太仆,清流尽斥,邪议益,遂奋身与抗,人由是服其勇”。
明史记载
顾宪成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
进士,授户部主事。
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居正卒,改
吏部主事。请告归三年,补验封
主事。
十五年,大计京朝官,
都御史辛自修掌计事。工部尚书
何起鸣在拾遗中,自修坐是失执政意。给事中
陈与郊承风旨并论起鸣、自修,实以攻自修而庇起鸣。于是二人并罢,并责
御史纠起鸣者四人。宪成不平,上疏语侵执政,被旨切责,谪
桂阳州判官。稍迁处州
推官。丁母忧,服除,补
泉州市推官。举公廉第一。吏部考功主事,历
员外郎。会有诏三皇子并封王。宪成偕同官上疏曰:
皇上因《祖训》立嫡之条,欲暂令三皇子并封王,以待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臣等伏而思之,「待」之一言,有大不可者。太子,天下本。豫定太子,所以固本。是故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就见在论是也,待将来则非也。我朝建储家法,
东宫不待嫡,元子不并封。廷臣言甚详,皇上概弗省,岂皇上创见有加列圣之上乎?有天下者称天子,天子之元子称太子。天子系乎天,君与天一体也;太子系乎父,父子一体也。主承,于是乎在,不可得而爵。今欲并封三王,元子之封何所系乎?无所系,则难乎其为名;有所系,则难乎其为实。
皇上以为权宜云耳。夫权宜者,不得已而行之也。元子为太子,诸子为王,于理顺,于分称,于情安,有何不得已而然乎?耦尊钧大,逼所由生。皇上以《祖训》为法,子孙以皇上为法。皇上不难创其所无,后世难袭其所有?自是而往,幸皆有嫡可也,不然,是无
东宫也。又幸而如皇上之英明可也,不然,凡皇子皆东宫也,无乃启万世之大患乎?皇后与皇上共承宗祧,期于宗祧得人而已。皇上之元子诸子,即皇后之元子诸子。恭妃、
慧贤皇贵妃不得而私之,统于尊也。岂必如辅臣
王锡爵之请,须拜皇后为母,而后称子哉?
况始者奉旨,少待二三年而已,俄改二十年,又改于二十一年,然犹可以岁月期也。今曰「待嫡」,是未可以岁月期也。命方布而忽更,意屡迁而愈缓。自并封命下,叩上封事者不可胜数,至里巷小民亦聚族而窃议,是孰使之然哉?人心之公也。而皇上犹责辅臣以担当。锡爵夙夜趣召,乃排群议而顺上旨,岂所谓担当?必积诚感悟纳皇上于无过之地,乃真担当耳。不然,皇上且不能如天下何,而况锡爵哉!
皇上神明天纵,非溺宠昵之比。而不谅者,见影而疑形,闻响而疑声,即臣等亦有不能为皇上解者。皇上盛德
大业,比隆三五。而乃来此意外之纷纷,不亦惜乎!伏乞令皇元子早正储位,皇第三子、皇第五子各就王爵。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兄兄弟弟。
聂氏宗祠之福,社稷之庆,悉在是矣。
宪成又遗书锡爵,反覆辨论。其后并封议遂寝。
二十一年京察。吏部尚书孙、
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及南星被斥,宪成疏请同罢,不报。寻迁文选郎中。所推举率与执政牴。先是,吏部缺尚书,锡爵欲用
罗万化,宪成不可,乃用
陈有年。后廷推阁臣,万化复不与。锡爵等皆,万化乃获推,会帝报罢而止。及是,锡爵将谢政,廷推代者。宪成举故
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事具有年传。
宪成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无虑百十疏,帝悉不报。至三十六年,始起南京光禄少卿,力辞不就。四十年,卒于家。
天启初,赠
太常卿。
魏忠贤乱政,其党
石三畏追论之,遂削夺。
崇祯初,赠吏部右侍郎,谥端文。
宪成姿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辟
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
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落成,偕同志
高攀龙、
钱一本、
薛敷教、
史孟麟、
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
顾宪成先生。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宪成尝曰:「官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故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既而淮抚
李三才被论,宪成贻书
叶向高、
孙丕扬为延誉。
御史吴亮刻之邸抄中,攻三才者大哗。而其时于玉立、黄正宾辈附丽其间,颇有轻浮好事名。
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谓浒墅有小河,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会时必谈时政,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及受黄正宾贿。其言绝无左验。光禄丞
吴炯上言为一致辨,因言:「宪成贻书救三才,诚为出位,臣尝咎之,宪成亦自悔。今宪成被诬,天下将以讲学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损,非细事也。」疏入,不报。嗣后攻击者不绝,比宪成殁,攻者犹未止。凡救三才者,争辛亥京察者,
卫国本者,发
韩敬科场弊者,请行勘
熊廷弼者,抗论张差梃击者,最后争
移宫案、红丸者,忤
魏忠贤者,率指目为东林,抨击无虚日。借魏忠贤毒焰,一网尽去之。杀戮禁,善类为一空。
崇祯立,始渐收用。而朋党势已成,小人卒大炽,祸中于国,迄明亡而后已。
顾允成
顾允成,字季时,宪成弟。性
耿介,厉名节,举万历十一年会试,十四年始赴殿试。对策中有曰:「
皇帝以郑妃勤于奉侍,册为
慧贤皇贵妃,廷臣不胜私忧过计。请立
东宫,进封王恭妃,非报罢则峻逐。或不幸贵妃弄威福,其戚属左右窃而张之,内外害可胜言!顷
张居正罔上行私,陛下以为不足信,而付之二三匪人。恐居正之专,尚与陛下二。此属之专,遂与陛下一。二则易间,一难图也。」执政骇且恚,置末第。
会南督学
御史德清县人房寰连疏诋
都御史海瑞,允成不胜愤。偕同年生彭遵古、诸寿贤抗疏劾之。略言:「寰妒贤丑正,不复知人间羞耽事。臣等自幼读书,即知慕瑞,以为当代伟人。寰大肆贪污,闻瑞之风,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诬,臣等所为痛心。」因劾其欺罔七罪。始寰疏出,朝野多切齿。而政府庇之,但拟旨谯让。及得允成等疏,谓寰已切让,不当出位妄奏,夺三人冠带,还家省,且令九卿约束办事
进士,毋妄言时政。南京太仆卿
沈思孝上言:「二三年来,今日以建言防人,明日以越职加人罪,且移牒诸司约禁,而进士观政者,复令堂官钳束之。夫禁其作奸犯科可也,而反禁其谠言直谏;教其砥行立节可也,而反教以缄默取容。此风一开,流弊何极。谏官避祸希宠不言矣,庶官又不当言;大臣持禄养交不言矣,小臣又不许言。万一权奸擅朝,倾危宗社,
皇帝安从闻之?臣历稽先朝故事,
练纲、
邹智、
孙磐、
张璁并以书生建言,未闻以为罪,独奈何锢允成等耶?」疏入,忤旨被责,三人遂废。寰复诋瑞及思孝,其言绝狂诞,自是获罪
清议,出为
江西省副使。给事中张鼎思劾其奸贪,寰亦讦鼎思请寄事。诸给事中不平,连章攻寰,寰与鼎思并谪,遂不复振。
久之,南京
御史陈邦科请录用允成等,不许。巡按御史复言之,诏许以教授用。允成历任南康、
保定市。入为国子监博士,迁
礼部主事。三王并封制下,偕同官张纳陛、工部主事
岳元声合疏谏曰:「册立大典,年来无敢再渎者,以奉二十一年举行之明诏。兹既届期,群臣莫不引领。而元辅
王锡爵星驾趣朝,一见
礼部尚书罗万化、仪制郎
于孔兼,即戒之弗言,慨然独任,臣等实喜且慰。不意
皇帝出禁中密札,竟付锡爵私邸,而三王并封之议遂成,即次辅
赵志皋、张位亦不预闻。夫天下事非一家私议。元子封王,祖宗以来未有此礼,锡爵安得专之,而陛下安得创之!」当是时,光禄丞朱维京、给事中王如坚疏先入。帝震怒,戍极边。维京同官涂杰、
王学曾继之,斥为民。及是谏者益众,帝知不可尽斥,但报「遵旨行」。已而竟寝。
未几,吏部尚书
孙鑨等以拾遗事被责。允成谓阁臣张位实为之,上疏力诋位,因及锡爵。纳陛亦抗章极论,并侵附执政者。帝怒,谪允成
光州市判官,纳陛
邓州市判官。皆乞假归,不复出。
纳陛,字以登,宜兴人。年十六,从
王畿讲学。举万历十七年
进士。由刑部
主事改
礼部。生平尚风节。乡邑有利害,辄为请于有司而后已。东林书院之会,纳陛为焉。又与同邑
史孟麟、吴正志为丽泽大会,东南人士争赴之。
时与允成等同以部曹争三王并封,又争拾遗事者,户部主事滁人
贾岩,亦贬
曹州判官。投劾归,卒。
天启中,赠允成、纳陛光禄少卿,岩尚宝丞。
高攀龙
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少读书,辄有志程、朱之学。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
朱由校立,起光禄丞。天启元年进少卿。明年四月疏劾戚
郑养性。疏入,责攀龙多言,然卒遣养性还籍。
孙慎行以“红丸”事攻旧辅
方从哲,下廷议。攀龙引《春秋》首恶之诛,归狱从哲。给事中王志道为从哲解,攀龙遗书切责之。
四年八月拜左
都御史。
杨涟等群击
魏忠贤,势已不两立。及向高去国,
魏广微日导忠贤为恶,而攀龙为
赵南星门生,并居要地。
御史崔呈秀按准、扬还,攀龙发其秽状,南星议戍之。呈秀窘,急走忠贤所,乞为义儿,遂摭
谢应祥事,谓攀龙党南星。严旨诘责,攀龙引罪去。顷之,南京御史游凤翔出为
知府,讦攀龙挟私排挤。诏复凤翔故官,削攀龙籍。呈秀憾不已,必欲杀之,窜名
李实劾
周起元疏中,遣骑往逮。攀龙晨宋儒杨龟山祠,以文告之。归与二门生一弟饮后园池上,闻
周顺昌已就逮,笑曰:“吾视死如归,今果然矣。”入与夫人语,如平时。出,书二纸告二孙曰:“明日以付官校。”因遣之出,扃户。移时诸子排户入,一灯荧然,则已衣冠自沈于池矣。发所封纸,乃遣表也,云:“臣虽削夺,旧为大臣,大臣受辱则国辱。谨北向叩头,从
屈原之遗则。”复别门人
华允诚书云:“一生学问,至此亦少得力。”时年六十五。远近闻其死,莫不伤之。
呈秀憾犹未释,矫诏下其子世儒吏。刑部坐世儒不能防闲其父,谪为徒。
崇祯初,赠太子少保,
兵部尚书,谥忠宪,授世儒官。
刘元珍
刘元珍,字伯先,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
进士。初授南京
礼部主事,进郎中,亲老归养。起南京职方,厘汰老弱营军,岁省银二万有奇。
三十三年京察,
吏部侍郎杨时乔、
都御史温纯,尽黜政府私人钱梦皋等。
大学士沈一贯密为地,诏给事、
御史被黜者皆留,且不下察疏。元珍方服阕需次,抗疏言:「一贯自秉政以来,比昵人,丛集奸慝,假至尊之权以售私,窃朝廷之恩以市德,罔上不忠,孰大于是!近见梦皋有疏,每以党加人。从古小人未有不以朋党之说先空善类者。所关治乱安危之机,非细故也。」疏奏,留中。一贯亟自辨,乞明示独断之意,以释群疑。梦皋亦诋
元珍为温纯鹰犬。疏皆不报。未几,敕谕廷臣以留用言官之故,贬元珍一秩,调边方。一贯佯救,给事、御史侯庆远、叶永盛等亦争之,不从。时
员外郎贺灿然、南京
御史朱吾弼相继论察典。而
主事庞时雍则直攻一贯欺罔者十,误国者十,且曰:「一贯之富贵日崇,
皇帝之社稷日坏。顷南郊雷震,正当一贯奏请颁行敕谕之时。意者天厌其奸,以警悟陛下,俾早除谗慝乎!」帝得疏怒,命并元珍、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俄御史周家栋指陈时政,语过激。帝迁怒元珍等,皆除其名。然察疏亦下,诸被留者皆自免去。
光宗即位,起元珍光禄少卿。时辽、沈既没,故赞画主事刘国入南四卫,以招抚军民为名,投牒督饷侍郎,令发舟南济。议者欲推为东路
巡抚,元珍上疏言:「国缙乃
李成梁义儿,成梁弃封疆,国缙为营免,遂基祸本。
杨镐、
李如柏丧师,国缙甫为赞画,即奏保二人,欲坐
杜松以违制。创议用辽人,冒官帑二十万金募土兵三万,曾不得一卒之用。被劾解官,乃忽拥数万众,欲问道登、莱,窜处内地。万一敌中间谍阑入其间,何以备之?」疏下兵部巡抚议,遂寝。
未几,元珍卒官。初,元珍罢归,以讲学为事。表节义,恤鳏寡,行义重于时。
安希范
安希范,字小范,无锡人。万历十四年
进士。授行人。迁礼部
主事,乞便养母,改南京吏部。二十一年,行人
高攀龙以
赵用贤去国,疏争之,与郑材、
杨应宿相讦。攀龙谪
揭阳市典史。
御史吴弘济复争,亦被黜。希范上疏曰:“近年以来,正直之臣不安于位。
赵南星、
孟化鲤为选郎,秉公持正,乃次第屏黜。赵用贤节概震天下,止以
吴镇竖子一疏而归,使应宿、材得窥意指,交章攻击。至如孙钅龙之清修公正,
李世达之练达刚明,李祯之孤介廉方,并朝廷仪表。、世达先后去国,祯亦坚怀去志,天下共惜诸臣不用,而疑阁臣嫉,不使竟其用也。高攀龙一疏,正直和平,此
皇帝忠臣,亦辅臣诤友。至如应宿辨疏,涂面丧心,无复人理。明旨下部科勘议,未尝不是攀龙非应宿。及奉处分之诏,则应宿仅从薄谪,攀龙又窜炎荒。辅臣误国不忠,无甚于此。乃动辄自文,诿之宸断。坐视君父过举,弼违补衮之谓何!苟俟降斥之后,阳为申救,以愚天下耳目,而天下早已知其肺腑矣。
吴弘济辨别君子小人,较若苍素,乃与攀龙相继得罪。臣之所惜,不为二臣,正恐君子皆退,小人皆进,谁为受其祸者。乞陛下立斥应宿、材,为小人媚灶之戒;复攀龙、弘济官,以奖忠良;并严谕阁臣
王锡爵,无挟私植党,仇视正人。则相业光而圣德亦光矣。”时南京
刑部郎中谭一召、
主事孙继有方以劾锡爵被谴。希范疏入,帝怒,斥为民。希范恬静简易,与东林讲学之会。
朱由校嗣位,将起官,先卒。赠光禄少卿。
钱一本
钱一本,字国瑞,武进人。万历十一年
进士。除
庐陵郡知县,征授
御史。入台即发原任
江西省巡按祝大舟贪墨状,大舟至遣戍。已,论请从祀
曹端、陈真晟、
罗伦、罗洪先于
孔子庙。出按
广西壮族自治区。
帝以张有德请备大礼仪物,复更册立
东宫期,而
申时行柄国,不能匡救。一本上论相、建储二疏。其论相曰:
昨俞旨下辅臣,令辅臣总政。夫朝廷之政,辅臣安得总之?
内阁代言拟旨,本顾问之遗,遇有章奏,阁臣宜各拟一旨。今一出时行专断。皇上断者十一,时行断者十九。皇上断谓之圣旨,时行断亦谓之圣旨。惟嫌怨所在,则以出自圣断为言,罪何可胜诛。所当论者一。
评事
雒于仁进四药之箴,
皇帝欲见之施行,辅臣力劝留中。既有言及辅臣之章,亦尽留中不下。道吾君以遂非文过如此,复安望其尽忠补过耶?所当论者二。
科场弊窦,污人齿颊,而敢拟原无私弊之旨,以欺吾君。臣请执政子弟有中式而被人指摘者,除名改。又与见从仕籍者,暂还里居,俟父致政,乃议进止。毋令犬马报主之心,不胜其牛马子孙之计。所当论者三。
大臣以身殉国,安复有家。乃以远臣为近臣府库,又合远近之臣为内阁府库。开门受赂自执政始,而岁岁申馈遗之禁何为哉?所当论者四。
墨敕斜封,前代所患;密启言事,先臣弗为。今阁臣或有救援之举,或有密勿之谋,类具揭帖以进,虽格言正论,谠议忠谋,已类斜封密启之为,非有公听并观之正。况所言公,当与天下公言之;所言私,忠臣不私。奈何援
中书之故事,启留中之弊端,昭恩怨之所由,示威福之自己。所当论者五。
我国家仿古为治,
巡抚即分职之六卿,内阁即论道之三公。未闻三公可尽揽六卿之权,归一人掌握,而六卿又頫首屏气,唯唯听命于三公,必为请教而后行也。所当论者六。
三公职在论道。师,道之教训。今讲幄经年不御,是何师也?傅,傅之德义。今外帑匮乏,私藏充盈,不能一为救正,是
何傅也?保,保其身体。今圣躬常年静摄,尚以多疾为辞,是何保也?其兼衔必曰太子之师、傅、保,而册立皇元子之仪,至今又复改迟,臣不知其所兼者何职矣。所当论者七。
翰林一途,谓之储相。累蹑级,循列卿位,以觊必得。遂使国家命相之大任,仅为阁臣援引之私物。庸者习软熟结纳之态,者恣凭陵侵夺之谋。外推内引,珰阁表里。始进不正,安望其终?故自来内阁之臣一据其位,远者二十年,近者十年,不败不止。嵩之鉴不远,而居正蹈之;居正之鉴不远,而时行又蹈之。继其后者庸碌罢驽,或甚于时行;褊隘执拗,又复为居正。若非大破常格,公天下以选举,相道终未可言。所当论者八。
先民询荛之言,明王设诽谤之木。今大臣惧人攻己,而欲钳天下之口,不目之为奸、为邪、为浮薄,必之为谗、为谤、为小人。目前之耳目可涂,身后之是非难罔。所当论者九。
君臣之分,等于天地。今上名之曰总政,己亦居之曰总政。以其身居于宠利之极,耐弹忍辱,必老死于位而后已。古所谓元老大臣,乃如是其不知进退存亡者耶?大臣既无难进易
韩愈节,天下安有顽廉懦立之风!举一世之人心风俗,糜烂于乞登垄之坑,滔滔而莫之止。是故
皇帝之治,前数年不胜其操切惨刻,而势焰烁人;后数年不胜其姑息委靡,而贤愚共贯。前之政自居正总,今之政自时行总,而皆不自朝廷总故也。所当论者十。
然君道莫先论相,而取人亦在君身,愿陛下勿以国本为儿戏。昔
孔子以九经告君,而先之修身、劝贤。大抵谗夫女谒货利之交,一有惑溺,则内之心志决不
清明节,外之身体决不强固。以艳处之
褒姒,而为善谮之
骊姬,狐媚既以蛊其心,鹿台又复移其志。陛下之方寸,臣知其不能自持者多矣,抑何以贵德尊士,而修身取人哉!
其论国本曰:
皇帝所以迟迟建储者,谓欲效皇祖世宗之为耳。然皇祖中年尝立庄敬为太子,封皇考为
朱载坖,非终不立太子也。矧今日事体又迥然不同。
慧贤皇贵妃宠过皇后。其处心积虑,无一日而不萌夺嫡之心,无一日而不思为援立其子之计。此世宗时所无也。凡子必依于母,皇元子之母压于皇贵妃之下。陛下曰「长幼有序」,皇贵妃曰「贵贱有等」。倘一日遂其夺嫡之心,不审陛下何以处此?此世宗时所无也。景王就封,止皇考一人在京。今则章服不别,名分不正。弟既凭母之宠而朝夕近幸,母又觊子之立而日夜树功。此世宗时所无也。传闻
皇帝先曾失言于皇贵妃,皇贵妃执此为信。及今不断,蛊惑日深,刚断日馁,事体日难。此世宗时所无也。
前者有旨,不许诸司激扰,愈致迟延,非陛下预设机阱,以御天下言者乎!使届期无一人言及,则佯为不知,以冀其迟延。有一人言及,则御之曰「此来激扰我也」,改迟一年。明年又一人言及,则又曰「此又来激扰我也」,又改二三年。必使天下无一人敢言而后已,庶几依违迁就,以全其席昵爱之私,而曾不顾国本从此动摇,天下从此危乱。臣以为
皇帝之御人至巧,而为谋则甚拙也。此等机智,不可以罔匹夫匹妇,顾欲以欺天下万世耶!
疏入,留中。时廷臣相继争国本,惟一本言最戆直。帝衔之。无何,杖给事中
孟养浩。中旨以
丁养浩所逞之词根托一本,造言诬君,摇乱大典,遂斥为民。屡荐,卒不用。一本既罢归,潜心《六经》濂、洛诸书,尤研精《易》学。与
顾宪成辈分主东林讲席,学者称启新先生。里居二十五年,预克卒日,赋诗志之,如期而逝。
天启初,赠太仆寺少卿。
薛敷教
薛敷教,字以身,武进人。祖应旗,字仲常。嘉靖十四年
进士。由
慈溪市知县屡迁南京
考功郎中,主京察。
大学士严嵩尝为给事中王所劾,嘱尚宝丞诸杰贻书应旗,令黜晔。应旗反黜杰,嵩大怒。应旗又黜常州
知府符验,嵩令
御史桂荣劾应旗挟私黜郡守,谪
建昌通判。历浙江提学副使。应旗雅工场屋文字,与
王鏊、
唐顺之、
瞿景淳齐名。其阅文所品题,百不失一。以大计罢归,
顾宪成兄弟方少,从之学,敷教遂与善,用风节相期许。及举万历十七年进士,与
高攀龙同出赵南星门,益以名教自任。
会南京御史王籓臣疏劾
巡抚周继,不具揭都察院,为其长
耿定向所劾。左都御史
吴时来因请申饬宪规,籓臣坐停俸。敷教上言:「时来壅遏言路,代人狼噬。而二三辅臣,曲学险,又故绳庶,以崇九列,塞主上聪明。宜严党邪之禁,更易两都台长,以清风宪。」疏上,
大学士申时行等疏言:「故事,
御史建白,北京即日投揭台长,南京则以三日。籓臣废故事,薄罚未为过。必如敷教言,将尽抑大臣而后可耶?」副
都御史詹仰庇劾敷教煽惑人心,淆乱国是。诏敷教归,省过三年,以教职用。大学士
许国以敷教其门生,而疏语侵己,尤愤,自请罢斥。因言:「迩来建言成风,可要名,可秩,又可掩过,故人竞趋之为捷径,此风既成,莫可救止。方今京师讹言东南赤旱,臣未为忧,而独忧此区区者,彼止一时之灾,此则世道之虑也。」时来亦乞休,力诋敷教及
主事饶伸。帝慰留国、时来。都给事中
陈与郊复上疏极诋建言诸臣,帝亦不问。
二十年夏,起敷教凤翔教授,旋迁国子助教。明年,力争三王并封,又上书
王锡爵。寻以救南星,谪
光州市学正。省母归,遂不复出。敷教禔身严苦,垢衣粝食,终身未尝受人馈。家居二十年,力持
清议,大吏有举动,多用敷教言而止。后与宪成兄弟及攀龙辈讲学。卒,赠尚宝司丞。
叶茂才
叶茂才,字参之,无锡人。万历十七年
进士。除刑部主事,以便养改南京工部。税
芜湖市,课登,辄纵民舟去。既而课羡,请以饷边卒,不取一钱。就改吏部,进郎中,三迁南京大理丞。复引疾。四十年,起南京太仆少卿。时朝士方植党争权。
祭酒汤宾尹、修撰韩敬既败,其党犹力庇之。
御史汤世济者,敬邑人也,疏陈时政,阴诋发敬奸弊者。茂才驰疏驳之。其党给事中
官应震辈遂连疏力争。茂才更具揭发其隐,因移疾乞休。世济益恚,偕同年金汝谐、牟志攻之不已。茂才再疏折之,竟自引去。当是时,党人悉踞言路,凡他曹有言,必合力逐之。茂才既去,党人益专,无复操异议者。
天启初,召为太仆少卿,改太常,皆不赴。四年,擢南京工部右侍郎。明年抵官。甫三月,以时政日非,谢病归。友人
高攀龙被逮,赴水死,使者将逮其子,茂才力救免之。未几卒。
茂才恬淡寡嗜好。通籍四十年,家食强半。始同邑
顾宪成、允成、
安希范、刘元珍及攀龙并建言去国,直声震一时,茂才只以醇德称。及官太仆,清流尽斥,邪议益棼,遂奋身与抗,人由是服其勇。时称「东林八君子」,宪成、允成、攀龙、希范、元珍、武进
钱一本、
薛敷教及茂才也。
赞曰:成、弘以上,学术醇而士习正,其时讲学未盛也。正、嘉之际,
王守仁聚徒于军旅之中,
徐阶讲学于端之日,流风所被,倾动朝野。于是绅之士,遗佚之老,联讲会,立书院,相望于远近。而名高速谤,气盛招尤,物议横生,党祸继作,乃至众射之的,咸指东林。甘陵之部,洛、蜀之争,不烈于是矣。宪成诸人,清节修,为士林标准。虽未尝激扬标榜,列「君宗」、「顾」、「俊」之目,而负物望者引以为重,猎时誉者资以梯荣,附丽游扬,薰猥杂,岂讲学初心实然哉?语曰「为善无近名」,士君子亦可以知所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