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通山又称大峰山,位于中国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西南部大溪镇境内,素称“
闽南地区名山”。灵通山是集观光度假、宗教朝圣、登山攀岩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属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自然保护区。景区总面积36.36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500~600米,主峰擎天峰海拔1287.4米,因山高险峻,千峰竞秀,终年云雾缭绕,山奇、水秀、林密、庙灵,素有“小黄山”的美誉。
灵通山属于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平均降水量1600~2000毫米。灵通山的山体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火山多次喷发沉积而形成的典型火山岩峰丛地质地貌。灵通山景区拥有1200多种亚热带稀有植物及珍奇的“娃娃鱼”。灵通山是福建省
平和县大溪镇闽台客家文化的生态旅游城镇主要景点,以中生代火山岩峰丛地质地貌和峡谷景观为特色,有“七峰十寺十八景”之称,其中险峰、奇石、流云、清泉为其四大特色自然景观,尤其以世界“第一天然大佛头像”和“珠帘化雨千米飞瀑”为景区独特的风貌。此外,景区内还有台湾“
阿里山之神”
吴凤故居、黄道周讲学处等人文景观。
1999年,平和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灵通山自然保护区。2012年,灵通山入选第八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9年1月,灵通山正式命名
国家地质公园。2021年,接待游客419.7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82亿元。
名称由来
灵通山先名为“大矾山”,后常有
大鹏鸟来此栖息,称作“大鹏山”,又因古时山上尽是
槭属,秋日层林尽染,满山红遍,因而又称“大枫山”。后山中
槭树数量减少,唯见此山高耸入云,又以“大峰山”命名,载入史册。直至明朝
大学士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改称为“灵通岩”或“灵通山”。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唐宋时期,位于灵通山麓的大溪安厚一带有几个姓氏先民繁衍生息,九姓均在狮子山建寺,故其时有九岩之称。唐鹰武将军“开漳圣王”曾率兵上大峰山征服伽兰洞闽擦人,并在狮子峰创建了一个巡逻台。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灵通山是个游击区,许多革命老前辈在此从事革命活动,青史留名。
游览简史
公元1605年,明朝大学士黄道周和相国林针、大理寺
陈扬美(字新冶)等官宦名人,均先后到此读书讲学,避暑游览,并吟诗作赋留世数十篇,留下名人踪迹。
明崇祯六年(1633年)秋,
徐霞客曾从
漳州市南行至大峰山,与
黄道周相会。
清光绪年间,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曾济美在灵通岩石壁刻一巨“灵”字,高2.5米,宽1.3米,深3公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施,政府对灵通山风景区进行保护管理。1986年成立平和大溪灵通岩管理处,对灵通山实行全面保护。
1998年,
平和县人民政府接管
大溪镇灵通风景区管委会,成立“平和县灵通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2005年,平和县人民政府对风景区实施管理,依法行使管理、规划、建设、监督等职能,对风景名胜区实行有效统一管理。
2011年入选国家级
世界地质公园资格名单。2012年入选第八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20年秋季后前往灵通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厦漳泉及
潮汕地区周边短途游客激增,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8天,到灵通山风景区的游客共有3.61万人次,同比增长134.93%。国庆过后游客依然火爆,平日每天在400人以上,周末达到1000多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灵通山位于
福建省平和县西南部,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17°07′30″~117°11′15”,北纬24°07′30″~24°12′26″,距平和县城56千米,距
漳州市市区116千米,景区总面积36.36平方千米,主峰擎天峰海拔1287.4米,与漳州第一高峰
大芹山相峙而立。
气候
灵通山地处南亚热带,东南部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西北部的中亚热带潮湿气候共存。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终年温暖湿润,以夏长冬短,温热湿润为特色。灵通山年平均温度17.5~21.4℃,1月为6~7℃,极端最低气温2.5℃,7月为33℃,极端高温38.7℃。灵通山地区雨季长,降雨量充沛,平均年降水量1600~2000毫米,降水量自中部向西东两侧递减。
地质
灵通山是一亿三千万年前
闽南地区火山岩带的一座
白垩纪复活型火山,经历了爆发-宁静-再爆发多次旋回地演化过程,具有白垩纪
古火山的典型性,也是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白垩纪古火山的代表。灵通山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
岩浆的喷发产物。由于灵通山火山岩在全球火山突变中具有空间上与时间上的独特性,在西
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具有代表性。
灵通山
地层岩性主要为早白垩世、晚侏罗世多次火山喷发形成的球粒(石泡)
流纹岩、硅化流纹岩及凝灰岩等组成,遗留有古火山口。
灵通山地区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大类,32种,矿点142处。主要矿种有
铜钼矿、
铅锌矿、硫铁矿、铁矿、
石英矿、
锰矿石、稀有金属、
稀土矿和
硫酸铝钾矿、高岭土、泥煤、
叶蜡石、
花岗石、水晶矿等。
地形地貌
灵通山是1.13亿年前由陆相沉积和火山多次喷发形成的深切割中山地貌类型。灵通山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东麓山势平缓、群山绵延,偶有嶙峋巨石,西面悬崖峭壁。灵通山处于闽中大山带博平岭南段,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两侧高中间低,因受多组构造控制影响,地形复杂,地貌单元众多。地貌主要有中山、低山和丘陵等3个类型,中山、低山、丘陵
山脊与河谷、盆地、平原相间排列。整个灵通山脉横跨
大溪镇、
安厚镇,山脉由7个主要山峰相连而成,千米以上山峰有36座,
平均海拔500—600米,最高峰擎天峰海拔1282米。
水文
河流
东溪
东溪是
诏安县最大的河流,由北向南穿过县境。它发源于
平和县大溪山,由县北入境,自西南流经赤岭村,经官陂径口至霞葛圩,汇秀篆庵下溪水为东溪干流,再经南折东,至
太平镇行仔村,有金溪水汇入,继续以东南向流经
西潭镇溪东、新安等地,并集长田、塘干诸溪水,至县城后分出浒溪支流,东溪干溪绕县城经澳仔头有西溪水汇入,浒溪经林家巷、洋尾,两水于下游甲川汇合经宫口湾出海。
建溪河道全长89千米,流域面积1127平方千米。下游一般流量在80~100立方米/秒,枯水季节的多年平均流量在11.4立方米/秒左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灵通山景区位于东南区系与华南区系过渡带,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中亚热带植物为主。植物共有111属1200多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苏铁、银杏、南方红豆杉。珍稀植物主要有刺
树厥、
福建柏、
罗汉松、
鹅掌楸、
花榈木、
三尖杉及金毛狗等,
福建省重点保护植物
红锥、
枫香树、
广东润楠、
穗花杉及
垂丝海棠等,名贵中药材有
绞股蓝皂苷、
庐山石耳、返魂草等。
动物
灵通山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鸟类、鱼类、虫类和背甲类等。其中
两栖动物5科7属,
爬行纲30科46属,鸟类30科60属,兽类14科30属,鱼类15科41属44种,其中
鲤科25属27种,均为
家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包括野兔、鸳鸯、
中国大鲵、
鹧鸪、
秃鹫、山羊、斑鸠,有褐尾
环颈雉、野猪及各种蛇类。
景区布局
灵通山是集观光览胜、宗教朝圣、登山运动、避暑疗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拥有“七峰十寺十八景”之称,其中险峰、奇石、流云、清泉为其四大特色自然景观。七峰主要包括狮子峰、紫云峰、擎天峰等。五岩主要包括天中岩、紫石岩等。十寺主要包括灵通岩寺、慈云寺、青云寺、朝天寺等。十八景包括菊花引路、画眉跳架、云梯取月、珠帘化雨等。新八景包括灵通大佛、石斋书屋等。
主要景点
七峰
狮子峰
狮子峰位于灵通山景区最南端,是灵通山七大主峰之一,包括狮子寺、旭日寺、神碑庇航、狮峰眺海、击鼓回音、三童弄狮、归德王陵等多处景点,其中神碑庇航、狮峰眺海、击鼓回音、三童弄狮景点相传为八仙造景。
大帽峰
大帽峰位于灵通山景区北端,是灵通山七大主峰之一,包括地藏王寺、玉洞回风等景点。
小帽峰
小帽峰位于灵通山景区最北端,是灵通山七大主峰之一,包括慈云寺、灵通大佛、观音布施、石蝉饮露等景点,其中石蝉饮露为八仙所造景。
擎天峰
擎天峰位于灵通山中部,是灵通山的主峰,也是最高峰,海拔1281.4米。其峰顶坡度平缓,像个大平台,能容立百人。擎天峰包括擎峰观日、巨石擎天、画眉跳架、灵通寺、七井排星、石斋书屋、珠帘化雨、云梯取月、清霄浮景等多处景点,其中巨石擎天、画眉跳架、七井排星、珠帘化雨、云梯取月相传为八仙所造景色。
栖云峰
栖云峰位于灵通山景区较南端,是灵通山七大主峰之一,其峰顶东侧是一座天堂寺,是灵通山上海拔最高的寺庙。
紫云峰
紫云峰位于灵通山景区的较南端,是灵通山七大主峰之一,峰中的青云寺建于灵通岩的峭壁上。
十寺
灵通寺
灵通寺为悬空古寺,位于擎天峰西侧半山腰,始建于
唐朝。该寺坐东朝西,利用火山岩多年风化、侵蚀形成的天然石室修建而成。寺庙正中为“
大雄宝殿”,殿堂内壁是天然巨石,堂顶梁木斗拱,屏墙雕工精细,富有唐代建筑风格。灵通寺建在一个天然的石洞之中,上有磐石覆盖,下临悬崖绝壁,远远望去,仿佛仅仅被几根柱子撑着,奇险无比。
相传灵通寺最早为“开漳圣王”
陈元光所建。唐
垂拱二年(686年)开漳立州,陈元光在大峰山(即灵通山)建巡逻台,驻守将士200人。将士们请来观音菩萨神像,供奉于今灵通寺的岩缝中,保佑巡逻台及四邻平安,遂为灵通寺前身。后几经损废,又几经修建,延续至今。灵通寺旁是
南明隆武朝时的
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的读书处遗址。
朝天寺
朝天寺位于石寨村,村前有朝天石,高50米,状如
蟒蛇昂首。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村人在朝天石上“筑僧舍”,名朝天寺。寺前石阶呈之字形,计32个阶梯。阶旁有只大脚印,传为仙人所留。殿堂里打坐的是观音菩萨。朝天寺香火旺盛,在灵通十寺中,只次于灵通岩。清乾隆皇帝游江南时,见山中“朝天寺”赞不绝口,并喜赐一圆一钟。
青云寺
灵通山青云寺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主祀观音菩萨。该寺依托巨大的灵通岩而建造,独特的建筑堪称一绝。明东阁
大学士林在此读书处,留下“山僧唤起蒲团坐,云锁岩扉月到庐”佳句。青云寺后有个洞窟,窟内隐约可辨存在三座观音像。第一身是黑色的卧佛像,第二身是灰色石的
观世音立像,第三身是白色石的观音坐像。前两座被修毁,如今只剩下第三身白石观音坐像,尚置之洞窟中。
狮子寺
狮子岩(寺)在灵通山东麓益枝头,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殿宇宽敞,祀观音菩萨,配祀明代名宦
张士良。庙右山间有张士良题的《天子万寿》摩崖一方。
旭日寺
旭日岩位于狮子岩东侧,始建于宋初,三进,均面阔三间,旧志(清道光版)载,“每东方既白,佛顶一珠遥映日光”,是为旭日岩。镇庙之宝是一尊有800多年历史的石质
弥勒佛。旭日岩一方有“天子万寿”石刻,它刻于一块高7.2米、宽2.7米的岩石上,是旭日岩的标志物之一,著名隐士张士良弃官归野时对
崇祯感恩而在其31岁所刻。另一标志物是一块巨大的石头龙床,龙床摆放南北向。
地藏王寺
地藏王寺旧名修行寺,坐落在大帽峰西麓靠山脚处的玉屏洞内。寺始建于明代,主祀地藏王菩萨,西归祖师明代在此修行与圆寂。在玉屏洞边,隔条石磴道。寺傍岩而筑,占地险要。但自建后屡毁屡修,最近的一次修建在1995年。
慈云寺
慈云寺位于小帽峰西麓,寺庙供奉
送子观音和三平祖师公。传说寺中的送子观音菩萨十分灵验,婚后经年尚无子嗣者,到庙中焚香求子,有求必应。在慈云寺后山,有一座松风亭,亭中有塔,塔下有亭,亭塔兼有,相映成趣。
天堂寺
天堂寺又名天中岩,位于栖云峰峰顶东侧,处于岩崖底下,依山势而建。庙堂里供奉东西方佛祖释迦牟尼和
观世音。庙借一巨石形成的洞窟而建,石洞可容百人,有泉井、石桌、石床、石椅等。洞口岩壁上有两个楷书体的大字“天堂”笔力遒劲。
白花寺
大峰山南侧的白花寺,坐落于一个由两块巨石相叠而成的洞内,主奉观世音。
十八景
云梯取月
云梯取月在灵通十八景中最负盛名。灵通岩悬崖下,刀削似的石壁架设木梯,斜靠在石壁上,游客拾级而上,犹如上天揽月。现在,此处架有几座云梯,一座是钢架式的,一座是钢筋水泥横梯。爬云梯最佳时间是在有月亮的晚上,一轮明月悬挂在峡谷之中,游客拾级而上,犹如上天揽月,游趣陡增。据传,“云梯取月”是
八仙何仙姑所造之景。
狮峰眺海
灵通山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的东面岩,形象犹如雄狮,生动逼真,故称狮子岩,又叫狮峰,明朝本县人士
张士良刻原名为“孔岩”,古往今来,游客络绎不绝。明代著名学者
黄道周和许多官宦文人曾在此读书,旧时诗人墨客也曾在这里题诗撰文,流传今世。相传,清
爱新觉罗·弘历巡视江南,曾送一钟,赐一匾给狮峰下的“朝天寺”,名曰:“赠给灵通十八景之一。”在晴朗的日子里,登上狮峰,远近的平和、
诏安县、
云霄县、
东山县、漳浦、
漳州市等县市尽收眼底。
五鲤朝天
五鲤朝天位于石寨村大路坪。一块高耸入云的巨石如张开大口的巨蟒,巨石下一条石阶小道犹如爬行的
唇足纲,路旁一天然岩石似
蟾蜍叫天。旧时称它五鲤湖是个天然湖泊。湖上五座小山丘如五条鲤鱼跃出水面,欲蹦欲跳。据传
八仙智斗东海龙王后,来到石寨。忽见从
东海龙宫逃出的五条鲤鱼精在此造孽、伤害百姓,也是冤家路窄,只见汉钟离仙除害造“五鲤朝天”之景的传奇故事。
玉洞回风
玉洞回风观赏点位于灵通寺前。洞在右前方小帽峰半山腰,上下是百丈悬崖,无路可走。洞口约米许,有棵
松树遮掩,景致甚幽。山风经此洞回旋之后吹出,夏天热风变冷,冬日冷风变暖。民间相传为汉钟离所造之景,缓解游山之人寒暑之苦,故用蒲扇给扇个洞,后传是明朝
大学士黄道周藏书之处,由一只猿猴搬运,藏在洞中。
石蝉饮露
小帽峰南麓形似朝天石蝉的小山包,传说是何仙姑所造之景。
石翁石婆
石翁石婆景观位于青云寺后山坡上,有并立两块巨石,座东朝西。相传北边的是石翁,南边的是石婆,他们后方是石儿,石翁表情开朗,石婆却表情郁郁,石儿则神貌似内疚之态。据传石儿为家中独生子,却执意要去青云寺剃度出家当和尚。老父亲石翁思想开朗,认为儿子与佛有缘,是大好事。老婆婆石婆还想不开,认为独生子若出家当和尚会断掉家中宗嗣。
珠帘化雨
珠帘化雨位于灵通岩右侧。沿天梯而上,有一口石井,一年四季井水喷涌而出,清甜可口。相传,古时候
玉龙曾在这里吐雾。灵通岩之巅,有清泉细流朝数百米悬崖跌落,如线如珠,掩映着灵通岩之洞口,像一串串珠玩垂帘,悬空而挂。历代骚人墨客谓之“珠帘化雨”,相传是张果老造景。
画眉跳架
画眉跳架位于擎天峰南麓之山洼,长期以来,由于峡谷水流冲刷,乱石集积到一起,形成了坑坑洼洼的乱石山坳。昔日从青云村进山,此地是必经之道。相传此乃仙人蓝采和召乱石铺筑,行人过此须以跳代步,犹如此林间的画眉跳架,跳跃前进,因而得名。
七井排星
灵通寺外南边十数步山崖路边七口泉眼,米斗大小,形如北斗,代指永志
黄道周、
徐霞客、林氏、
陈天定、张士良、陈扬美、张一栋七位贤士。相传,
八仙造了灵通十七景后,为激励后人,开凿七口泉眼。
菊花引路
菊花引路为遍布灵通山下的一片黄菊,相传为蓝采和造景。菊花是一种傲霜植物,菊花在灵通山自生自长,纵使无人亦自芳。古往今来,人们常常把她当作高洁倔强的象征,博得文人雅士的赞赏,咏菊诗篇佳作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清霄亭
清霄亭位于清霄浮景碑右前方,又名一览亭,取在此观赏灵通风景一览无遗之意。一览亭虽是一座平平常常的六角亭,但由于它处在悬崖的突出部位,临崖欲飞,视野开阔。山下的新荣水库恰似一条金鲤鱼,盘山公路象一条彩带,九曲连环。一览亭边,有一小碑,上刻“萧然人外”四字。“萧然人外”出自
黄道周的《梁峰二山赋》,意思是说“清静冷落地处于世俗人之外”,用它来比喻一览亭,或比喻灵通山,都是恰当不过的。
三虫游斗
仙人聚会
石寨朝天石附近有一处乱石山岗,其中一巨石平整如板覆盖水潭,天光射进水面,天景闪烁晃动折射在石板上。据传八仙曾在此处聚会,商量造就灵通美景。
九牛拖车
九牛拖车形似以大芹山为车,用灵通的九座水牛山峰拉车东行,相传是
张果老造景。
猛虎守峡
灵通群山中峰高谷深,从两座大山的夹缝中可看到其后大帽山上的猛虎峰,称作猛虎守峡。
巨石擎天
灵通山的主峰,也是最高峰,南坡山腰有摩崖石刻“擎天”二字,海拔1281.4米。孤峭如柱,拔地通天,相传为
铁拐李所造之景。
击鼓回音
狮子峰顶一块火山掏空的巨石(石泡流纹岩),形似大鼓,相传为韩湘子所建。
神碑庇航
狮子峰东面一块高山朝东望海,形似石碑。传说为
曹国舅所建,用来庇护远航的船只。
三童弄狮
狮子峰下有三石如童,相传为韩湘子造景。
和尚背尼
灵通山脉东北角的一处山峰处有缺口,裂开的峰口一瓣圆一瓣尖,被称作和尚背尼。
新八景
清霄浮景
在灵通岩(寺)东侧,有“灵”“清霄浮景”“雷神”“慈航普度”“玉旨敕命雷神题名曾先生古迹”多处摩崖组成一景。“灵(繁体)”字径4米,在“雨”字兴中间,嵌一“巨”字,以此表示“巨灵”。碑畔有
清代堪舆家曾济美墓。佳境添煞,曾济美命弟子摩崖石刻“玉旨敕命雷神题名曾先生古迹”几个大字,表示奉
玉皇大帝旨意,敕命雷神,以此“制煞”。
灵通大佛
从南面看小帽峰,从山上至山麓321米高的整座山峰,酷似一尊佛祖头像。大佛像天工开物一样,额、眼、鼻、嘴、颌、颊俱全,仰视远方,妙相庄严、栩栩如生,造形完美。大佛头顶高程950米,下巴底高程600米,面高度达350米,其中眼睛至头顶高130米,鼻高70米,鼻至下巴为150米,为世界最大天然景观大佛。
观音布施
观音布施是灵通山自然奇观之一。从北面山下方向看小帽峰,主峰前数丈,有一柱巨石,像婷婷玉立的观音,头部、身段比例准确,身材匀称,神态安静慈祥,面朝东北,双手合十,头上树木如冠。观此景如沐慈悲,故谓“观音布施”。
归德王陵
云霄将军山上的
陈政墓素有“将军挂月”之称,为云霄一大胜景。后来,有个风水先生称这
归德将军墓穴有王者之气,钟灵秀,将荫庇后代子孙成就帝王大业。
陈元光无据边称王的野心,但为避嫌,奏章上疏,将父墓迁往新安里大峰山上即今
平和县大溪镇灵通岩的狮子峰顶。灵通狮子峰上的陈政墓并就为他的
衣冠冢。
擎峰观日
擎天峰是灵通山的主峰之一,海拔1287米。从底下看悬崖绝壁,笔直尖削,无立足之地,其实峰顶坡度平缓,像个大平台,能容立百人。
幽涧寻鱼
幽谷坑涧中静怡的
山椒鱼,黑褐色四肢细长。舍此而居很难成活,当地人称为“娃娃鱼”,视为幸运吉祥。
仙女沐池
大帽峰与小帽峰的峡谷溪涧中段,长年流水冲击把岩石冲成凹状,形状如盆,直径二米余,状如天然浴池。
石斋书屋
灵通寺南侧崖洞中的石屋,相传为明代
黄道周、林釬(鹤胎)、
陈天定读书处,屋前碑上刻有“灵通感应”和三位先生的姓名,后书屋改建为庙,祀黄道周。
其他看点
吴凤故里
灵通山附近的大溪镇壶嗣村,是台湾“
阿里山之神”
吴凤的故里。吴凤,字光辉,清
康熙(1699年)正月十八出生,5岁随父母迁居台湾,24岁受命为阿里山理蕃通事,为开发台湾,特别是为阿里山
高山族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故被尊奉为“阿里山之神”。1986年,壶嗣村吴氏宗亲筹建了吴凤史迹陈列馆。
庄上土楼
庄上土楼位于
平和县大溪镇鸿溪西岸的庄上村,距灵通山5千米。这里的客家土楼分布密集,仅庄上土楼周边就有旧寨、漕洄楼、恒升楼等方形或圆形土楼9座。庄上土楼自
清代康熙年间建成,至今300余年,整体布局基本不变,楼墙和住房沿用至今,主要建筑保存尚好,为中国最大的方形土楼。
摩崖石刻
天然胜景引来了无数的文人学者,在灵通山遨游讲学,挥毫泼墨,留下了众多的墓铭碑帖、摩崖石刻。清光绪年间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曾济美在灵通崖壁上留下的“巨靈”,爱国将军张吾理的“擎天”,抗倭将军
张士良的“自度度人”等,记载着灵通山的沧桑岁月。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原则同意《灵通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0年)》。《总体规划》严格保护了风景名胜区内的火山岩地质地貌、文物古迹、自然水体、野生动植物等景观和生态资源的保护管理,维护了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禁止了灵通山内开山采石、滥伐林木、污染水体、损毁文物古迹等行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严禁超容量接纳游客,风景名胜区日合理游客容量控制在12700人次以内、日极限游客容量控制在16000人次以内。
保护
1982年,灵通风景区管委会成立,不断完善灵通山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服务功能,规划旅游市场管理,注重资源保护和环境整治。
2019年
清明节,
平和县灵通风景区管委会协同
大溪镇林业站通过防火车广播宣传的形式共同开展景区森林防火和进村入户宣传活动。
2020年,颁布《平和县灵通风景区临时摊位管理办法》管理风景区营商环境。
2022年6月,平和县检察院在平和县灵通风景区管委会正式成立检察官联络室。
2022年10月29日,漳州蓝天救援队组织25名队员应邀前来景区开展“蓝天守护青山绿水·共建共享秀美灵通”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救援队与工作人员通过索降清理和山涧穿行清理,对堆积在悬崖峭壁间不可化解的垃圾进行处理。
文化活动
2008年11月22日,
东南卫视《畅游海西》栏目组到灵通山进行旅游节目拍摄。
2009年10月,灵通山风景区举办“灵通艺术收藏作品展,展出近百幅老一辈将军和各地书画名家以及本地书画创作关于灵通山主题的的优秀藏品。
2009年11月5-8日,省级风景名胜
平和县灵通风景区举行“九月十九”传统民俗文化旅游庆典活动来纪念观音诞辰,活动内容包括“祈福迎祥法会”、“民间戏曲表演”、“畅游灵通山”等。
2009年12月16日,灵通山青云寺举行千手观音佛像开光庆典活动。
2012年9月23日,
福建省作家协会灵通山创作基地在省级著名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平和灵通山揭牌。
灵通山地质科普博物馆内有设有电子地理模型展区、科普演示展区、动物标本展区等功能区,主要利用图片、文字、解说、实物标本等形式,展示
地球演化历史以及灵通山地质公园的地质景观、地质发展史、
生物多样性、人文景观和社会环境等。
相关文化
历史传说
白龙滚水
一天,大溪镇洛阳楼来了一个讨饭人。那时民工正在修建一条陂,大家都吃不饱饭,只有一家姓范的厨子同情他,用
锅巴泡了一碗剩饭给他吃。吃饱后,这位乞丐就坐在溪边帮忙垒了一段陂。从此,每当发洪水的时候,民工垒成的那一段总是被水冲毁了,只有那位乞丐垒的那一段陂,从不被水冲垮,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乞丐是神仙化身的,人们就叫这段陂为“仙陂”。一年正午,一条小白龙在陂里滚水,把陂冲坏了。范老大就跑到陂前的榕树下,想制止它。正巧,一位白衣秀才见左右没人,居然脱下衣裳到水中游泳。范老大以为真的白龙滚水来了,就边跑边喊:“小白龙,不准滚水冲陂!”那位白衣秀才见到此景,游上岸,穿好衣服两相见礼。范老大看见这位白衣秀才言谈举止跟常人一样,又见他很有学问,就挽留他在范家的洛阳楼设馆教徒,从此
黄道周就在大溪教书了。自从黄道周来后,就没有出现白龙滚水。
十八秀才
黄道周在洛阳楼开馆授徒后,见到学生都聪明好学,东家又是敬重自己,十分高兴。一年
端午节,在东家招待的酒席宴前,黄道周恳切道:“学生读书最要紧是要专心致志,一定要找个清净的地方,才能排除杂念,细心向学。”东家听了称是,于是就在大芹山下的范寨,找个清净的处所,让黄道周设馆教书。黄道周在这里教了几年书,跟他跟读的一共有十九个学生,三科一共考中了十八个秀才,只有一个学生没考中。
猛虎坐骑
黄道周天性隐逸,十分喜欢灵通岩的幽静。他在范厝寨教书的时候,就住在灵通岩上,白天下山到范厝寨教书,傍晚一个人回灵通岩安睡,天天都如此。人们都感到奇怪。一天傍晚的放学时分,有个农家妇女从范厝寨的学管门前经过,看见稻草垛架的下面牛栏里有一只白额猛虎,十分惊惧。
黄道周先生听见呼叫声,赶紧走出学馆大门对农妇说:“别怕,这是我的坐骑,不会伤人的。”说完就走到稻草垛下,拍拍猛虎头顶,白额猛虎一见主人就站起来,黄道周纵身跨上虎背,大虎就载着黄道周先生不知去向了。
诗文
《梁峰二山赋》——【明】黄道炯
《宿狮子岩》——【明】黄道炯
“一径行迟宿雾浓,却来古洞夜闻钟。堂前隐映千村月,树外萧森万里风。六月犹寒花带雪,五更如昼鸟鸣松。老僧未返披云去,石上苔深有几重。”
溪光映石壁,高处郁嵯峨。上下烟云合,往来风雨多。磴高闻落叶,树响失猿过。 竹杖未堪倚,前峰薜萝。
明旅行家
徐霞客盛赞灵通山“剡舟直挂青天上,山灵莫笑老人痴。”
清代王相感叹畅游灵通山为:“奇峰十七接青霄,海涌明霞入望遥。旭日岩边花带露,珍珠帘下水生潮。”
石刻
明末清初,
张士良感念明崇祯帝和感伤时局而亲笔题写景区崖壁上分布天子万寿、自度度人和天堂三处
摩崖石刻。
清光绪年间,天文学家曾济美感慨称,“我游江南十六省,没有一处比得上灵通”,并在灵通石壁上刻字巨“灵”。传说古时候灵通山频繁遭受雷击,而自从本地堪舆家曾济美在石壁上刻下巨灵石刻,旁边还直行刻下“玉旨敕命雷神提名曾先生古迹”,如同一张石符镇在悬崖石壁上,此后灵通岩雷击现象就真的消失了。
除了这几处字形硕大的
碑刻之外,还有慈航普渡、登天有路、知恩报恩、杨柳甘露、滋润心灵等字形相对较小的碑刻。这些碑刻共同架构着灵通山的文化时空。
历史名人
黄道周
黄道周(1585年~1646年)字幼玄,号石斋。黄道周和灵通山关系密切,被后人尊为“灵通之神”。当黄道周二十岁的时候,黄道周就和灵通山结缘:“之平和,居大鹏山,所谓大峰山也”。黄道周曾在灵通山读书、讲学。灵通山有关黄道周的记述不少,至今灵通山山腰上还有个山洞相传就是黄道周读书处“石斋书屋”,而山下依然留存黄道周范厝寨教书的许多传说,“洞霞讲舍荒初业,空属流云寄扫坛”。1632年,黄道周写下《梁峰二山赋》,在序言中,详细地介绍了天峰(即大峰)山,这篇文章,让灵通山声名远扬,时至今日,依然让游客津津乐道。
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声,又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县(今
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
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三次抵达
漳州市。徐霞客第三次入漳时,与
黄道周见面。黄道周《分阄十六韵》中有序:“徐霞客自毗陵来访予山中,不一日,辄搜奇南下。觅篮舆追之,百里乃及。相将于大峰岩(今平和灵通山)次,兼访刘元公,不值,阻雨,分阉各得十六韵。”
吴凤
吴凤,字符辉,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生于
平和县乌石村(今
大溪镇壶嗣村),5岁随父亲吴珠、母亲蔡良惠东渡台湾。灵通山南麓有个壶嗣村,是台湾“
阿里山之神”吴凤的故里。村中设有“吴凤史迹陈列馆”,不仅宣扬吴凤成仁的精神,同时也介绍吴凤家乡人民生活风貌,具有观光、教育的双重意义,值得参观旅游。
曾济美
曾济美,平和县
九峰镇大丰人,生于1858年,通晓天文地理,受业弟子众多。曾济美在灵通崖壁上留下的“巨灵”,“巨灵”碑为一摩崖石刻,刻有一繁体字“灵”字,字径2.5米,笔力雄浑厚重。“灵”字上方还刻有“清霄浮景”四字,亦苍劲有力。曾济美独钟灵通山水,曾对弟子说:“我游遍江南十几个省,还没有看到比灵通更美的地方。”并嘱咐众弟子,死后要把他埋葬在此处。曾济美墓背靠擎天峰面对
大芹山,据传是灵通的风水要地。墓碑上刻有“大士素幡前导;丰隆朱毂后陪”一联,所嵌“大丰”两字是曾济美的祖籍之地。墓后又有一摩崖石刻,上刻“玉旨敕命雷神题名曾先生古迹”几个大字。
所获荣誉
1992年,灵通山被正式列为
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7年12月,灵通山被批准为市级地质公园。
2008年6月,灵通山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
2009年5月,灵通山重建青云寺。
2010年1月,灵通山获得“
漳州市文明风景区”的荣誉称号。
2011年4月19日,由县委宣传部和县科协联合授牌,灵通山成为“
平和县科普教育基地”。
2011年11月,灵通山入选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名单,2012年入选第八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22年12月,灵通山被认定为“清新
福建省•气候福地”第二批“气候康养福地”。
参考资料
灵通风景区.漳州市平和县人民政府.2023-05-21
平和概况.漳州市平和县人民政府.2023-08-17
吴凤“回乡”.福建省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