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颂》是一部由
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
宋业明、
董亚春执导,
编剧,
唐国强、
刘劲、
郑强、
王伍福等主演的电视剧。该剧于2003年12月19日在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该剧是长篇电视剧《
长征》的续篇,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过程。以他们无以伦比的胆略和才识,引导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走向民族解放战争的故事。
《延安颂》获得2004年第24届全国电视剧“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
一等奖、2008年第五届
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暨第22届电视金鹰奖最佳作品奖,以及2021年的澳涞坞国际电视节
金萱奖建党百年全国优秀电视剧。
剧情简介
1935年,红军在毛泽东(
唐国强 饰)的带领下结束了
长征胜利到达
陕北地区。
蒋介石(
马晓伟 饰)打算把红军冻死、饿死在陕北。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在
直罗镇战役中,把敌军全部歼灭。之后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
西北。1936年2月20日,红军发起东征战役,突破了
阎锡山(
徐光明 饰)的
晋绥军防线,在毛泽东和彭德怀(
姚居德 饰)的指挥下,阎锡山组织的晋绥军以失败告终。之后中央于8月10日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指出,抗日必须要与蒋介石联合,与
南京市合作。并于9月1日下发了《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可是
蒋介石反而加快了“进剿”红军的步伐。不久,
张学良(
徐永革)和
杨虎城(
孙继堂 饰)联合向南京发起了攻击,将
蒋介石等人扣留,
西安事变爆发。之后国共两党拉开了和谈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
日本侵略者突然向
卢沟桥发动进攻,之后
北平市、
天津市相继沦陷敌手。接着,日军向华北地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之后
太原市失守,蒋介石被逼无奈,迁都
重庆市。蒋介石逃离后,日军侵占
南京市。在重庆,蒋介石提出要限制
八路军和
新四军的活动。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九千余人奉命北调,在行经
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
中国国民党军队七个师八万多人的袭击。震惊中外的
皖南事变爆发了。新四军终因弹尽粮绝,只余两千人突围。皖南事变后,各界人士都对
蒋介石表示出不满,英、
美国也反对蒋介石打
国共内战。12月7日,
偷袭珍珠港,挑起了
太平洋战争。第二日,
英国、美国对日宣战。之后,美国又对德、意宣战。1942年
元旦,苏、美、英、中等二十六国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签订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至此,国际反
法西斯主义统一战线形成。
而国内,蒋介石给
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军事、政治的压迫,并派人进攻
延安市。毛泽东急调部队加强防范,并把蒋介石此举公告于众。为了应付中外舆论视听,蒋介石决定重启国共合谈。会议中,毛泽东向中共七大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中共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時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兼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主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此建立起来了。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电视剧制作
创作背景
电视剧《延安颂》,是为了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再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坚持
中国抗日战争的过程。
剧本创作
《延安颂》展现的是1935年
冬至1945年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胆略和才识,引导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走向民族解放战争的光辉业绩。它叙述了
延安市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完善和建设,人民军队的壮大与发展。该剧是反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战斗和生活的宏篇巨作,总耗资约3400万。
团队组建
这部电视剧集中了强大的制作队伍,演员阵容庞大。整部戏人物众多,有名有姓的角色就多达三四百人。摄制组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拍摄现场最多时动用的群众演员达到上千人。
电视剧选角
导演
宋业明介绍说,剧中
唐国强扮演毛泽东,
刘劲饰演周恩来,
蒋介石的扮演者换成了
马晓伟,主要演员由《
长征》和《
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班底组成。
拍摄取景
在拍摄《延安颂》时,剧组在环境造型上,具备了各自的地域特点。全片以
黄土高原、窑洞为主体支点,折射出
西安市、
山西省、
河北省、
南京市、
上海市、
重庆市、以及国外的环境。《延安颂》摄制组,先后转战山西、
陕西省、
北京市、重庆、南京、
青岛市等省市进行前期拍摄。
拍摄过程
电视剧《延安颂》在拍摄时,即使在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时期,仍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拍摄。甚至还会碰到特别的凌汛天气,该天气是上游的冰化冻后顺流而下造成的。为了拍摄到满意的画面效果,剧组的工作人员不顾寒冷,还在冰水中照常工作。此次拍摄,但凡是演员需要唱歌,说外语的戏,必须提早练习,找到感觉。
服化道具
电视剧《延安颂》为了把战争的场面拍好,用的马匹、车辆则也达到了上百,光拍炸点戏的炸药就数亿吨计,烟火组的师傅们细心布置好每一个炸点。
剧中,
中国工农红军刚到
陕北地区肖像气质有一个渐变过程,刚出场的造型要朴实自然,不能修饰。而且各兵种、各时期的变化也不同,服装的新旧、更换,尤其是
八路军的服装,要做好两手准备。每个主要人物居住的窑洞,各种作战场地、地图、报纸、书籍,以及陈设道具,都要有变化。每一个生活环境,都要提供演员动作的生活道具。
幕后花絮
拍摄《延安颂》时,已是
唐国强第四次扮演毛泽东,唐国强坦言压力不小,因为大家对他饰演的毛泽东印象已很深,他希望能更深刻一些、更生动一些。唐国强曾说,为了全神贯注地把角色演好,唐国强决定专注演戏,但在拍摄中他仍然会经常提出一些建议。唐国强说演员到一定程度后,演技已是相对次要的东西,更多的是要看你对历史、事件、人物、情感各方面综合的认识。他认为一个好的演员,需要理解力不断地上升,
感受力逐渐地增强。
唐国强还坦言,他演毛泽东的招数,以前都用完了,现在还要有所改变,实在有压力。
演员
王伍福称,拍《延安颂》中有一场是朱老总打篮球的戏,可他根本不会打篮球,就故意抱着球跑,最后将鼻子撞出血,然后起来接着抱着球跑。
音乐原声
《延安颂》歌曲
创作背景
1935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吴起街道。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
长征提供了落脚点。
郑律成回忆创作这支歌曲时的心境,他称是革命的激情促使他拿起笔创作这首歌。当时,
延安市很荒凉,生活很艰苦。但是,充满了朝气,到处都洋溢着热情和明朗的歌声。于是他日夜琢磨着,想写支这样的歌,以它来歌颂延安。1938年夏日的一个傍晚,郑律成和同学们刚刚参加完一个在延安举行的群众大会,在回校的路上,他看到群众精神振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学生们英姿勃勃、抗战的歌声此起彼伏。革命圣地欣欣向荣的景象,激发了郑律成与莫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莫耶为了作好词,晚上借着残烛,以凳当桌。这首初名《歌唱延安》的诗就此诞生。很快,
郑律成也完成谱曲,歌曲最后更名为《延安颂》。
歌曲影响
这首歌鼓舞了一批批爱国者奔赴
延安市、投身抗战,并在其后几十年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华人音乐经典。它表达了千百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真挚感情。在抗战年代,它不仅激发了延安军民对延安的情感,更拨动了无数热血青年的心弦,唤起了他们对延安的向往,鼓舞着他们奔赴各个抗日战场。
电视剧特色
全剧在结构上,紧紧围绕民族矛盾、
中国抗日战争这条主线,展现了国内矛盾和党内矛盾,描绘出一部多层次、多信息的抗战史。剧本又通过不同阶层、文化、国籍的人士交往,使本剧增加了丰厚的人文景观和文化底蕴。《延安颂》写的是近代史,对此,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去进行诗化处理。剧作在结构上提供了大量的诗化处理的空间,如所有的画外音,以及战争画卷,大生产运动,安塞腰鼓,黄河大合唱,还有诗人毛泽东所思所想的神韵等。
延安市的戏总体以静为主,外围的戏以动为主,因政治军事人物均处在中青年期,都是血气方刚的人物,所以其节奏整体上紧凑,不拖泥带水。只有在刻画毛泽东等重点人物时,要运用细节以及镜头语言来表现出他静中的动。所有演员的表演,要追求时代感,避免戏剧化。该片采用的是遮幅式构图,整体色调要模拟出历史的陈旧感,避开色彩的艳丽。延安窑洞要拍出泥土气息,窑洞的光效不能过于明亮,而外围的各都市,拍摄要大气、华丽,与窑洞形成鲜明的对比。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播出与收视
播出信息
收视信息
电视剧《延安颂》是继《
长征》之后又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宏篇巨制,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达到一个新高度。
电视剧评价
《
延安颂》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光辉形象,再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坚持
中国抗日战争的过程,以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过程,讴歌了
延安精神。《延安颂》真实地写出了红军在发展方针上的严重分歧,并第一次写了周恩来与
张学良第二次会谈的内幕,首次披露了张学良要求加入
中国共产党的史实。(
新浪评)
《
延安颂》用宏大的历史场面,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精神,再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群众抗日救国,惊天动地的历史。(光明网评)
《延安颂》颂扬的是中国共产党在
陕北地区成长斗争的十年史。这十年是
中国共产党的黄金岁月。通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优良的美德,他们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中,生生相息。(
中国中央电视台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