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行思
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座下的弟子
青原行思,或称行思(?-740年),唐代佛教禅宗高僧,六祖慧能座下弟子,谥号“弘济禅师”。俗姓刘,吉州安城(今江西吉安)人。
青原行思自幼出家,因听闻曹溪六祖慧能法席兴盛,而前往参礼,得到慧能器重,成为慧能座下五大弟子之一。得法后,青原行思听从慧能训诫离开曹溪,回到故乡吉州,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二十余年。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庚辰岁十二月十三日,青原行思圆寂。于僖宗年间被赐谥号。
青原行思继承慧能禅法的精髓,主张“不落阶级”、心即是佛,并留下“庐陵郡米价”公案,引后世禅门评唱。他开创青原一系,与南岳怀让齐名,为禅宗思想顿悟学派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弟子石头希迁开创了石头宗,经希迁再传,其门下又相继演变出云门宗曹洞宗法眼宗,使顿悟禅法流传于江西省湖南省以及山东省,也促成了禅宗“五宗七派”的繁盛局面。其中曹洞宗还曾传入日本朝鲜越南,并在日本广泛流行,成为日本佛教禅宗正宗。
人物生平
身世
青原行思,或称行思,出生于江西吉州安城(今江西吉安),生年不详。青原行思俗姓刘,据明代《青原志略》中《青原遗碑略记》一文所载,青原行思是西汉刘发刘发的后裔。
遁入佛门
青原行思自幼出家,他出家后并未改变俗名,而是沿用“行思”作为法名。《景德传灯录》载,青原行思生性沉静,每当同修们相聚论道时,他仅在一旁默默倾听,并不发言。因听闻曹溪六祖慧能法席兴盛,前往参见。他初见慧能时,曾问道:“应当怎样做,才不落在级次(佛学显教中进修圣贤程序的阶次)中?”慧能说:“你曾作什么来?”他说:“圣谛亦不为(圣人的境界也不为)。”慧能便问:“那么,你落在什么阶级?”他说:“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这个回答正是不依传统佛教所指引的渐次修行,而采取禅门的“顿悟顿修,亦无渐次”的法门,因此慧能十分赏识和器重青原行思,将他列为弟子中的首座,尽传其佛法。
传承禅法
青原行思得法后,谨遵六祖慧能“分化一方,无令断绝”的训诫,于唐开元二年(714年)回到吉州青原山净居寺(一说静居寺),在此广开法坛,弘扬顿悟禅法,并开创了青原一系,与南岳怀让齐名,被传统禅宗灯录视为接续六祖遗绪的正统两脉。
慧能圆寂前,曾嘱咐弟子石头希迁来青原行思处继续学习禅法。石头希迁受慧能弟子的指点来到青原山拜访青原行思,成为他的传法弟子。行思问希迁“(从曹溪)将得甚么来?”即询问希迁在慧能处参学,有何法可得?希迁则回答说:“未到曹溪亦不失。”表明自身所具佛性无亏欠,亦无丧失。行思又问:“若恁么,用去曹溪作甚么?”希迁答道:“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即暗示说若没有到曹溪参学,也难以明白自身无丧失的佛性。最后行思以“众角虽多,一麟足矣”表明对希迁的器重。后来,希迁开创了石头宗,与洪州宗并称南宗禅门的正统两系。经石头希迁再传,禅宗思想佛学发展成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禅宗青原派系”。
圆寂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庚辰岁十二月十三日,青原行思升堂告众,而逝。李儇谥之为“弘济禅师”,塔名曰归真。
禅学思想主张
青原一系的思想,何炯归为“泯灭不寄宗”,即般若性空,以为石头希迁与牛头、径山(径山法钦)同属此类。青原与南岳两系的思想虽存在差异,但从总体看,南岳、青原及其以后的禅家,都没有什么完整深的理论体系,杂含混,极少个性。而行思作为六祖慧能的弟子,其思想也主要从慧能处传承而来。
“不落阶级”
青原行思继承并发扬了慧能顿悟禅法的精髓和“顿悟顿修,亦无渐次”的法门,主张“不落阶级”的修行历程。在传统佛教中,修道需要渐修,所谓“阶级”通常指修行的阶段。而中原地区禅宗思想强调“顿悟成佛”和“顿修”法门,没有渐次阶级之说。
佛法自然
景德传灯录》卷五载有僧人问青原行思“如何是佛法大意?”,行思反问“庐陵米作么价?”的对话,这是与行思相关的一个重要公案,后世禅门评唱者无数。从行思的本意来说,此处与其“圣谛亦不为”的主张相对应,他以庐陵郡米价高低的简单问题反问僧人,意在指点僧人脚踏实地,而非好高骛远,也有主张佛法在日用之间的意思。
心即是佛
祖堂集》载六祖慧能言:“ 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青原行思继承此说。《宗境宗》卷九十七载行思言:“即今语言,即是汝心。此心是佛,是实相三身。”他主张心即是佛,以心为本,心为法身实相佛,万法皆由心生,迷悟在于自心。
相关著述
青原行思并无著作流传于世,其相关的记载也很少,宋赞宁所著《宋高僧传》甚至未给他立传,仅在“义福传”后面给他附了一个小传。关于行思的公案散见于各禅宗思想资料中,如五代十国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师编撰《祖堂集》中的“靖居和尚”一节、北宋道原禅师编撰《景德传灯录》的“青原行思”一节以及明代瞿汝稷所著佛门高僧列传指月录》等作品中。清代《青原志略》卷六中则收录了清代萧发生所写的《青原遗碑略记》,但该文只是简略记载了青原行思的出身及生平。
传承
传承
青原行思师承六祖慧能,与菏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南岳怀让并列为慧能大师座下五大弟子。
法嗣
据《宋高僧传》所载,青原行思门下弟子众多,“四方禅客,繁拥其堂”,但现在能够知道名字的仅有石头希迁一人。希迁是青原行思的传法弟子,在慧能晚年来到其门下,慧能去世后来到青原山拜在行思门下。
据《传灯录》记载,石头希迁共有二十一位法嗣,知名弟子有天皇道悟、丹霞天然惟俨潭州长旷、潮州大颠宝通、潭州大川,形成六大支系,其中第一支系与第三支系又发展出新的宗派。
石头希迁的第一支系弟子是从天皇氏道悟到雪峰义存:天皇道悟——龙潭崇信——德山宣鉴——雪峰义存,而雪峰有两位著名的弟子: 云门文偃和玄沙师备,分别是云门宗和玄沙宗的创建人。但后来玄沙被他的法孙法眼文益超越,玄沙宗因而被法眼宗所取代。
而石头的第三支系弟子是从药山惟俨到曹山本寂及其师兄弟: 药山惟俨——云岩昙晟——洞山良价——曹山本寂——九峰普满——云居道——龙牙居遁——疏山光仁,其中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是曹洞宗的共同创建人。总之,经石头希迁再传,青原一系发展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禅宗思想青原派系”。
贡献及影响
青原行思是六祖慧能的弟子,也是青原法派的开创者。他坚持在家乡弘法,使得江西吉州(今江西吉安)成为禅宗传播的中心之一。其门下又相继演变出云门宗、曹洞宗、法眼宗,使顿悟禅法流传于江西省湖南省以及山东省,也促成了禅宗“五宗七派”的繁盛局面。南宋时,青原派系中的曹洞宗传入日本并广泛流行,成为日本佛教禅宗正宗。此外,曹洞宗还曾传入朝鲜越南
后世纪念
文化名山青原山
青原行思在青原山开辟佛教场,扩建寺庙,广聚僧徒,弘杨顿悟禅法二十余年,使得此地成为江南佛教圣地和南方佛教禅宗思想的传播中心,并逐渐发展成为一座文化名山。 古往今来有许多名儒高僧、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等人都曾到此。而青原区山上的净居寺目前是中原地区重点保护的寺庙之一,最繁盛的时期有数千名僧人聚集于此,行参礼、做斋醮科仪。2013年11月9日,在青原山净居寺上还举行了纪念青原行思禅师诞辰1340周年庆典,共有500余人出席。
《行思礼赞》
2012年8月,以歌颂青原行思为主题的歌曲《行思礼赞》发布。该歌曲由郭乔伊演唱、谢秀琦作词、浮克作曲。次年,《行思礼赞》舞蹈版发布。
公案和语录
“不落阶级”
“不到曹溪,争知不失”
“子返何速?书信达否?”
“犹滞瓦砾在”
“庐陵米价”
“迷时迷于悟”
争议
行思其人
由于禅宗思想早期“不立文字”的传统,以及唐武宗灭佛的影响,青原行思所流传下来的史料非常少,且多语焉不详,以至于还有学者怀疑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如现代禅宗研究的开拓者胡适曾推测“所谓‘青原行思’,可能也只是‘攀龙附凤’的运动里的一种方便法门而已”。很多学者按此思路进一步质疑青原行思及其弟子石头希迁唐朝禅宗中的地位,甚至认为石头宗根本没有开宗立派。但《宋高僧传》《祖堂集》《景德传灯录》《青原遗碑略记》等文献中关于青原行思的记载可以相互佐证,说明唐代确有其人且的确是一位广泛影响力的禅师。
生卒年争议
《坛经》《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等禅宗思想史料中并没有记载青原行思的生年,但北京师范大学徐文明教授则根据《青原遗碑略记》中“开元二十六载化,寿六十八”的说法,推测青原行思生于咸亨二年(671),卒于开元二十六年(738)。
三境界之说
五灯会元》卷十七记载:“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此参禅三境界为青原惟信所提,而非青原行思,但后世有人误以为是青原行思的主张。
评价
当代高僧宣化老和尚1984年1月9日曾作《或说偈》赞扬青原行思说:“大机大用大神通,圣谛不为有何宗。言语道断忘阶级,心行处灭泯西东。分化一方说法主,教导群萌悟本空。千古绳规传后世,如是我闻无相功。”
《宋高僧传》评价青原行思说:“濡润厥躬,贞谅其性。出尘之后,纳戒已还,破求圆,雕为朴,厥志天然也。”
参考资料
青原山简介.青原山风景名胜区官方网站.2023-07-29
武功山下行思美.吉安新闻网.2023-07-2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身世
遁入佛门
传承禅法
圆寂
禅学思想主张
“不落阶级”
佛法自然
心即是佛
相关著述
传承
传承
法嗣
贡献及影响
后世纪念
文化名山青原山
《行思礼赞》
公案和语录
“不落阶级”
“不到曹溪,争知不失”
“子返何速?书信达否?”
“犹滞瓦砾在”
“庐陵米价”
“迷时迷于悟”
争议
行思其人
生卒年争议
三境界之说
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