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县
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
甘洛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雅安市乐山市、凉山三市州交汇点,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境域东邻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南接美姑、越西县两县,西连石棉县,北毗雅安市汉源县,面积215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甘洛县下辖9个镇、4个乡,常住人口20.8万人,县政府驻新市坝镇团结南街393号。
甘洛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谷壁陡峭,河岸狭窄;地势呈东、西、南部高,北部和中部较低,显现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特征。地处中亚热带气候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300多天。境内有7条主要河流,均系长江流域大渡河水系,流域面积1180平方千米。甘洛地区在远古的洪荒时代就有原始人类活动痕迹。在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就在甘洛境内设置了县级治所。县境在隋至唐末为南诏北域,历北南两宋。明时隶越西卫,清属宁远府。中华民国时属四川省建昌道。1956年12月,建县时名为呷洛县,1959年更名为甘洛县。
甘洛县区位优势明显,境内成昆铁路、G245国道、S217省道穿境而过,基本融入了“成渝双城经济圈”“攀西经济圈”,已形成中药材、水果、干果、高山草牧业、生态黑猪、粮经复合六个农业主导优势产业,工业园区、矿业经济、清洁能源三大块工业发展方向,以及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其中,海棠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川西最大。2022年,甘洛县地区生产总值(GDP)52.26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0.2:35.1:44.7。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6%。
甘洛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文旅资源绚丽多彩,人文底蕴积淀厚重,汉时的灵关古道、唐朝的“南方丝绸之路”均在此过境设关,是川滇通道的重要关隘,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留下的足迹,有清溪峡、海棠古镇、国家地质公园大渡河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马鞍山、彝族传说中的神山“吉日坡”和鬼山“德布洛莫”等风景名胜。
名称由来
甘洛,早前在此地住有“呷”姓彝人,因其家支势力较大,外来人员历经此地,都要先拜访呷氏彝人,久而久之,人们习惯叫此地“甲谷呷洛”,谐音“甲谷甘洛”,意为有呷(甘)家族人聚居的一片陡缓的幽谷坝子。1956年始建呷洛县,1959年设甘洛县,以家族姓氏和聚落地理特征复合谐音命名,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以彝文古籍《勒俄特依》对吉日坡的记载而论,甘洛地区在远古的洪荒时代就有原始人类活动痕迹;以牦牛道的修建算起,甘洛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则能上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
西汉元鼎六年(111年)县境东北部曾设灵官道(亦名灵道县)西北置阑县。晋朝泰始九年(273年)灵官古道更名护龙县。刘宋时期为新兴县。北周废阑县、新兴县,将县治迁至今越西县境内置邛部县。
隋唐至宋元
隋唐因之,至唐末县境为南诏北域,历北南两宋。宋,划大渡河以南的邛部区域为大理国边境,开宝三年(970年),邛部改属黎州羁之地。嘉定九年(1216年),改邛部县为邛部川。元中统六年(1256年)邛部县设邛部川安抚招讨使。元至元元年(1264年),置邛部川安抚招讨使,隶成都元帅府。至元十年(1273年),属云南等处行中书省罗罗斯宣慰司建昌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邛部县为邛部州,甘洛地区为邛部州东北疆域。设有煖带密土千户
明清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废邛部州,置越西卫军民指挥使司,二十六年(1393年)改置越西卫,隶属于四川行都司。越西卫辖有:镇西守御后千户所:治海棠。弘治间置(1488~1505年)镇西守御后千户所下设宁越营。后千户所所辖之地中有,今海棠区、田坝区及原暖带田坝土千户、暖带密土千户属地及其下属之8个土百户地,均为今甘洛县疆域。暖带田坝土千户:明朝后期迁来住牧于今胜利乡一带。暖带密土千户:住今前进乡原住有阿日土司,衙门设前进乡阿日阿嘎(彝语,意思是阿日人住的地方),清代阿日土司绝后,由邛部长官司岭姓后裔牛牛毕色承继。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邛部州为越西卫,弘治中在海棠建镇西守御后千户所,辖地包括今甘洛疆域,并节制“带密土千户”与“带田坝密土千户”。两千户土司管理境内“夷务”,隶属越西卫。
清雍正六年(1728年)废越西卫,置越西厅,属宁远府。镇西守御后千户所改为都司府,治海棠,管理宁越营军务及所辖地方民政。宁越营直辖甘洛县境的蓼坪、腊梅树、净夷塘(清水塘)、坪坝、老卡子、新安、镇西、深沟、向化(今田坝)9汛以及今石棉、汉源县的部分地区。另辖有:松林地土千户,后改土都司(住牧今石棉县地);暖带田坝土千户,住牧今胜利乡、两河及坪坝乡;暖带密土千户,住牧今前进乡、苏雄区,辖上官、六格、纠米、布布、阿多六磨、磨卡为呷,西纠土百户(改制乡总),瓜裸土百户(改制土目)。宣统二年(1910年)越西县汉族聚居区划东、西、南、北、中5个区,田坝、玉田县等12地属东区;海棠、蓼坪、坪坝等地属北区。
中华民国
民国2年(1913年)越西厅改为越西县,属四川省建昌道,改县团务局为保卫团,辖七个区团。海棠、夢坪、镇西、坪坝等六个分团属第四区团;田坝场、秀水坪、双河等五个分团属第五区团。民国25年(1936年),实行联保制,划为3个区9个联保。第二区辖田坝、海棠等4个联保、85个甲。民国31年(1942年),实行新县制,联保改为乡镇,保甲不变,越西县所辖之甘洛县汉族地区有启明(田坝)、海棠两乡。民国33年(1944年)设西康省腴田特别政治指导区于玉田觉铁阿莫,辖玉田、团结、玛麻、埃波洛、启明乡的彝族居住地。清代初叶授职的暖带密土千户,民国期间虽未册封,但仍沿袭其职,管理原辖地今前进乡、苏雄区的百姓。暖带田坝土千户的情况则有所变化,于民国15年(1926年)川边军刘济南团奉令进驻田坝剿办劫夺该军饷银之土司后裔彭巫甲和处理彝汉纠纷,刘借“改土归流"之名,施行大汉民族压迫政策,撤销带田坝土千户,没收其财产,并强行将该地彝民编入“汉团”。至民国26年(1937年)只越西县政府承认岭光电继承土司之职。尼日河东南普昌区、撕觉区、吉米区等地民国时未建立政权机构,为诸多黑彝统治下的大小家支,各自为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3月,田坝、海棠解放。1951~1952年汉族居住区实行土地改革,在甘洛地区设有:越西县海棠区(第三区),辖:海棠乡、坪坝乡蓼坪乡、新建乡、两河乡;田坝区(第四区),辖:田坝乡、启明乡。1953年设越西县伦定自治区辖:斯普乡、宜地乡、黑马乡、腴田乡。同年置狭达堡、曾拉直属(越西县)自治乡,管理海棠区少数民族居住地;田坝区增设双河、新华两乡。1954年,岩润工作团、甘洛地区工作团依乌里克分团进驻尼日河东南岸,开展工作,在民主改革中于1956年1月成立甘洛办事处,12月以甘洛彝族地区为主体纳田坝区建甘洛县,县人民委员会驻新市坝,设普昌、田坝、博烘、斯觉、吉米区,辖20个乡。2021年8月,被列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甘洛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自治州北部,地理范围为东经102°27'38"~103°01'45",北纬28°38'24"~29°18'32"。东以马鞍山为界,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交界;西与石棉县越西县毗邻;南与美姑县、越西县接壤;北隔大渡河雅安市汉源县相望。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4.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3.4千米,总面积2153平方千米。
气候
县境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属中亚热带气候。其特点是典型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干湿季节分明,昼睛夜雨,雨量充沛,光热充足,但各季降水分布不均。受境内高低悬殊地形地貌的影响,使光、热、水在垂直方向上发生明显的地域变化。境域多年平均气温16.2℃。1月平均气温7.1℃,极端最低气温-5.1℃(1976年12月29日),7月平均气温24.1℃,极端最高气温39.9℃(1988年5月2日),最低月均气温4.6℃(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5.9℃(1994年8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1.3℃,最大日较差27.7℃(1998年3月18日)。无霜期年平均301天,最长达333天,最短为25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22.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49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
地质
甘洛地区大地构造属康滇古陆的一部分,地质构造复杂。其经向构造体系的主干构造走向近南北,而纬向构造体系的主干构造走向近东西,因强烈的地壳运动,褶皱,断层十分发育,形成背斜向斜,岭谷相间的深切谷地貌。褶皱多与断层平行,自西向东。断层多为高角度逆冲断层,产状陡峻,水土流失严重,土薄石多,常发生滑坡及泥石流。地层的特点是四周老、中部新,河流两岸最年轻。分为北部古生代地层、中生代地层、南部古碳酸盐地层。
地形地貌
甘洛地处四川省西南台地,位于大凉山北部,小相岭东麓,为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地势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其地势东、西、南面高,北部和中部较低,以中山为主,内高差可达3718米。甘洛县的地貌主要有侵蚀堆积地貌、侵蚀构造地貌、溶蚀构造地貌以及剥蚀夷平面地貌四种。由于受横断山脉的褶皱、隆起与断裂,加上河流急剧的切割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河段与两侧山地高差悬殊,谷壁陡峭,河床狭窄,显现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特征,仅在县城附近和田坝等个别地段,断续出现较为宽展的谷地和山间槽坝。地势东西南部高,北部和中部较低。东部有从北至南由60多个3000米以上高峰组成的特克哄哄山,其中马鞍山顶峰海拔4288米,为全县最高峰。西南部有碧鸡山,海拔3992米,西部小相岭的小药山海拔4000米和连五海包包峰海拔4287米,仅次于马鞍山蜂。北部乌史大桥乡的大渡河谷与宝水溪交汇处,海拔仅570米,大渡河谷为650米。全县相对高差达3718米。县境中部褶皱起伏在1200~2000米之间;牛日河、田坝河、斯觉河、双河相间分布,河谷海拔多在1000~1200米之间。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甘洛县境河流均属大渡河水系。大渡河为东北面自然分界线,过县境边黑马、乌史大桥两乡,流程38千米。尼日河为县内主要河道,其次有甘洛河、田坝河等大于100平方千米流域的7条河流。各条河流自发源地出,沿河两岸接纳众多溪水,集成各河流量。
尼日尔河长125.6千米,发源于越西县小相岭,流经越西,于白沙河口入甘格县境,境内流程65.6千米。牛日河的嘎日段称觉果河,则沟段称尔觉河,新市坝镇以下才称尼日河,它斜贯县境在东北尼日村附近注入大渡河,集水面积1853平方千米。尼日河两岸有主要溪沟11条,集水面积114.49平方千米,主要有勒古络多沟、利子依达沟、磨房沟等。
甘洛河长74.2千米,发源于越西县申果庄区挖里足乡子脚月洪村,是牛日河的一大支流。在甘洛县南边那谷依木处入境后汇厄曲河、格古河,境内流程49.9千米。经吉米、普昌两区8乡镇,于县城北部汇入牛日河,集水面积496平方千米,为南北流向。甘洛河两岸有德力、波波、石海、洛木等6条主要溪沟汇入。
田坝河发源于海棠乡轿顶山东坡老卡子。上游过海棠乡后,中下游纵贯田坝全区,流经7个乡,于岩润乡毛尔待古汇入尼日河,河流长43.2千米,集水面积358平方千米。田坝河主要溪沟有海棠花乡境内汇入的4条。
地下水
甘洛县境地下水的分布以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最广,基岩裂隙水占第二,甘洛地下水资源丰富,居全省中上位置,地下径流占年径流总量的25~30%。在海棠、两河、普昌、沙岱、黑马等10个乡有岩溶大泉17处,均属下降泉。黑马、梅子营及马耳朵三个岩泉已开发兴建小电站,普昌乡依达岩泉用于灌溉,胜利乡高桥等4个岩泉为人畜饮用。调查测定流量的暗河3处:位于格古乡的达子沟暗河,长4.5千米,每秒流量198.00升;沙岱乡洛库脚暗河,长1.3千米,每秒流量182.55升;色达乡文玉暗河长1千米,每秒流量1411.2升,岩泉和暗河的地下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受气候制约,与降雨量同步变化,地下径流量峰值迟2~3天。
水利
达子、吉乃窝呷一级和吉乃窝呷水电站位于甘洛县境内的格古河上。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3兆瓦。各梯级电站从上而下依次为达子电站、吉乃窝呷一级电站,吉乃窝呷电站,三级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3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共计1.3亿千瓦。深溪沟水电站大渡河干流规划的第18级电站,坝址位于雅安市汉源县凉山彝族自治州州甘洛县接壤处。其上一梯级为已投产发电的瀑布沟水电站,下一梯级为正在建设的枕头坝水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660.00米,总库容3200万立方米,电站安装4台单机容量165兆瓦的轴流转浆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660兆瓦,年发电量32.35亿千瓦/时。
土壤
因气候、植被、母质及冰川、泥石流、滑坡等因素影响、土壤类型多,有垂直地带分布,也有东西、南北向水平分布。东北部地势高差悬殊,群山耸峙,峡谷深遼,以及气候、植被等因素,在1500米以下的低热河谷,发育为褐红壤。随山体高度的增加,植被开始变化,以落叶和常绿陶叶林为主,自然林生长茂盛,年均温8.2℃~13.6℃,年降雨量大于1000毫米,气候较湿润,发育形成黄棕壤,其土壤垂直帶谱为褐红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西部及西北部海拔较高,均在2000米以上,地形起伏较小,呈山原状态。小药山连年阴雨绵绵,雾日多,光照少,气温低,年积雪时间长,在海拔3200~3800米地带生长着大量冷杉属,是山地灰化土唯一分布地区。其土壤垂直带谱为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或灰化土)、亚高草甸土。中部及南部,地形较复杂,气候由湿润区——高山寒冷湿润区,植被从常绿阔叶林——落叶林——暗针叶林成草甸植被。其土壤垂直带谱为黄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甘洛县内山多地少,坡耕地面积比重大,平地少,县域内多为中低产田。共有农耕地面积19.0143万亩,其中旱地17.5885万亩,占农耕地的92.25%,水田1.4258万亩,占农耕地的7.5%。林业用地1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0.44%。畜牧业用地65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0.15%。城镇居民和农村住房占地2.484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77%。工矿用地0.294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09%。交通用地1.1588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36%。水域2.216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68%。
森林资源
甘洛县林业用地11.96万公顷,有林地面积5.1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747.39万立方米。在有林地、疏林地中按起源统计,天然林5.13万公顷,占88.8%。根据《四川植被》区划,县境属大渡河上游高山峡谷植被小区及大凉山山区植被小区。在组成植被的区系成分中,既有川西南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的种类,也有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带的成分。
矿产资源
矿产有铅、锌、煤、银、铜、铁、铝、菱镁矿高铝矾土石膏水晶等。铅、锌矿为县内优势矿种,普遍伴生银,个别矿床(阿尔)还伴生萤石,分布广,北起乌史大桥的田坪,南迄阿嘤乡的波洛,全长约60千米,纵贯县内,在乌史大桥、黑马、沙岱、苏雄等11乡境内,星南北向带状分布,共有矿床(点)17处。投入地质工作量比其他矿种多,已详查的有阿尔、赤普、沙岱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矿区。探明储量铅为54.13万吨,锌27.02万吨,银363.49吨,萤石18.90万吨。铜矿分布于县城北西方向的,有海棠的丁家沟、代家沟、吊红崖、大湾河,新茶的大屋基、田坝的铜厂坡6处矿化点;分布于县城南东方向有波波的耳子山,拉莫的马千莫两处矿化点。对之,仅进行过地质踏勘,储量为36.466万吨,均未形成矿床。铁矿呈东西两个矿带展布,点多面广,有矿藏地18处,分布在岩润、普昌等10个乡境内;一般只进行过初查,储量共计3026.90万吨,但矿中磷、硫均超标。铝矾土分布于胜利乡双狮子和波波乡耳子山两处,仅进行过地质初查和踏拗,获D级储量,73.30万吨。金属矿分布在黑马乡境内,有娃哈多金属矿点(锡、钴、锌、铜)和沙木普多金属矿点(铜、锌、铅);分布在胜利乡境内有菜子山多金属矿点<铜、锌、铅)。其储量均不明。
水资源
甘洛县内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除36千米长的大渡河(是县北与汉源县的界河)不计外,理论蕴藏量达95.29万千瓦,可开发电能43.184万千瓦,已开发1.4万千瓦,占可开发水力资源1.8%。甘洛地下水资源丰富,居四川省中上位置,地下径流占年径流总量的25~30%。2022年,甘洛县地表水储量174228.2万立方米;地下水47350.1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甘洛县境内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羚牛小熊猫属、豹、绿尾虹雉岩羊水獭亚科白腹锦鸡等,其他主要野生动物有熊、野猪、獐、、猴、水、刺猬亚科、松鼠等。甘洛马鞍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两栖动物1种,即大凉疣螈,占国家同级保护两栖类的25%。其余9种两栖类均是国家保护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动物,占四川省该类动物的10.34%。同时,本区所产的两栖类均为中国所特有,而其中大凉疣螈、圆疣齿突蟾沙坪隐耳蟾棕点湍蛙4种两栖纲还是四川省特有种。
植物
全县主要树种有53科、289种,其中阔叶树47科、250种;针叶树6科、39种。主要树种有香樟木楠木、青松、桦木等;其中珍稀树种:银杏、三尖杉、连香、杜仲厚朴、楠、香桦、红椿木等。植被以禾本科菊科为主,豆科比例极少。
自然保护区
甘洛马鞍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洛县东南部,总面积28206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四川山鹧鸪等珍稀野生动物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是联结大风顶、申果庄、黑竹沟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生存繁衍的重要地带。保护区内栖息着包括国宝大熊猫在内的300多种野生动物。世界级珍禽―山鹧鸪的第一只模式标本出自马鞍山,还拥有“植物活化石珙桐”―省树桐。200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
甘洛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冰雹、干旱等。其中,干旱的发生基本上是一年一遇,冰雹发生率为65%,多发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暴雨(日雨量超过50毫米)出现概率一般为80%。
甘洛县内泥石流以暴雨为单一激发因素。沟谷洪水冲卷崩岩、滑坡岩石和各种工程所弃土石,“搅合”而成者,为沟谷型泥石流。山坡地因植被破坏,洪水“冲刷”“侧蚀”大量泥沙,夹卷岩石而成者,为山坡型。甘洛县共有63处泥石流灾害点,县内泥石流灾害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前进乡和吉米镇,北部泥石流灾害呈带状分布于断层和河流两侧,南部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于河流两侧,且数量较少。
2019年8月2日21时至3日10时,甘洛县局部暴雨,全县平均降雨量43.1毫米,最高降雨量达67.1毫米(阿嘎乡),强降雨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轮强降雨造成1名人员失联,30户房屋和13.2千米饮水管网、9.35千米堰渠、17口蓄水池受损,涉及群众4766户。成昆铁路(甘洛段)发生2处泥石流,道路中断。全县乡村道路受损13.9千米,塌方量500方左右、人行便桥受损1座。通讯基站新受损23个。
行政区划
截至20223,甘洛县下辖9个镇、4个乡。县政府驻团结南街393号。甘洛县县电话区号为0834,邮政编码为616850,行政划区代码513435。
区划详情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甘洛县总人口为243486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26504人,比重为52%;女性人口为116982人,比重为48%;60岁以上老人为22237人,比重为9.1%。全年出生人口为4933人,出生率为20.4‰,死亡人口为1575人,死亡率为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9‰(公安年报)。有常住人口2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万人,城镇化率为23.44%。
民族
甘洛县共有彝族汉族藏族回族苗族等14个民族。截至2020年末,甘洛县有彝族18.7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8.82%,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县。其中,普昌片区、吉米片区、斯觉片区、苏雄片区是彝族聚居乡镇,田坝片区、海棠片区、玉田片区、新市坝镇是彝、汉、藏族杂居乡镇。甘洛的藏族主要为尔苏藏族,分布在则拉、团结、木瓜、玉田、坪坝等乡镇。
语言
汉语方言属西南官话西蜀片雅甘小片,雅甘小片的特点是古入声今读阴平。
甘洛的彝族语言丰富而独特,除阿都方言外,凉山彝族自治州其他彝区的方言,都在甘洛境内使用。不仅如此,甘洛还有作为独立方言列入彝语系统的田坝方言。甘洛县的彝族居住类型分聚居和杂居两种类型。吉米、斯觉、普昌、苏雄等区是彝族聚居区(彝族人口比例都在95%以上),100%使用彝语。田坝、玉田、海棠等区是杂居区,居民的彝语熟练程度高达99%以上。
从所调查的乡镇情况来看,除田坝镇的新华村有极个别青少年彝语能力较差外,其余各区乡村寨的彝语平均水平都在99.2%以上。玉田区的赤夫村、勿西村;普昌区的黑木居村、哈木村;吉米区的色达村;斯觉区的依乌村、石德村;田坝区胜利乡和前进乡(雄普村、胜利村、新华村、跑马村、托沟村),彝语熟练者比例高达100%。
田坝区、城关区、海棠区、玉田区等杂居区是“彝语—汉语”双语型社区,而彝族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吉米区、普昌区、斯觉区、苏雄区的几个区乡还未完全形成彝语—汉语双语使用模式。
宗教信仰
甘洛地区的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其中信仰佛教的居士较多。新中国成立前,仅田坝、海棠地区就有大小庙宇十多处,新中国成立后全部被撤掉,部分宗教场所被改作粮仓,甘洛地区的宗教活动场所自然消失。20世纪80年代初起,基督教传入甘洛,在县城新市坝新设了信教聚会点 2 处,在田坝镇新设信教聚会点 1 处。1995年,县政府同意将原木瓜城隍庙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2004年6月,田坝观音庙、川主庙正式向社会开放。截至2022年,甘洛县境内共有5个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有田坝镇川主庙、新茶乡观音寺、海棠镇千佛寺等。
民族信仰
彝族
甘洛县属少数民族聚居县,各民族宗教信仰千差各异。彝族无固定崇拜的偶像,无固定宗教活动场所。社会上从事原始宗教职业和迷信活动的有毕摩、苏妮。毕摩是古时同时产生的社会统治者和精神统治者。毕是法事活动,摩是教人、救人之意。毕摩识彝文、能背诵、唱读彝文经典。苏妮是彝语,意思是会施法术的人。成为苏妮不需任何学习的过程,常是某人得一种病,神志有特殊表现,然后到山中采得一根能做羊皮鼓槌的树枝,经毕摩超度,此人即成为苏妮。苏妮的法事,常常逐鬼、捉鬼、招魂、用牛羊作牺牲替代病人去献鬼。苏妮作法时敲鼓通神、通鬼、通各种神灵,敲鼓由慢到快,周身同时也随鼓声快慢战抖,且唱且跳,代神说话,厉声驱鬼。
藏族
藏族萨巴是本民族民间产生的原始宗教传播人,产生的时间久远,他掌握有藏族的原始图文,如象形文字无法读认,只能由萨巴讲解含义,萨巴还记忆存留传播民间文学、哲理、故事、史诗。他们是藏民间的精神统治者和藏族文化的继承人,受到藏族各方面的尊重,所到之处待为上宾。县内藏族仍处于原始的宗教信仰阶段,无固定的偶像,更没有为神职开设的专门施教场地,没有成形的教条、论理,对神人的信仰常因地而易、因人而易。
经济
综述
甘洛县基本融入了“成渝双城经济圈”“攀西经济圈”,已形成中药材、水果、干果、高山草牧业、生态黑猪、粮经复合六个农业主导优势产业,工业园区、矿业经济、清洁能源三大块工业发展方向,以及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其中,海棠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川西最大,海棠工业园区是全县唯一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链闭路循环经济产业园。
2022年,甘洛县地区生产总值(GDP)52.26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居凉山州第3位。三次产业比重为20.2:35.1:44.7。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3.81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6%。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14.5:49.8:35.7。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46922万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9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1元。
第一产业
甘洛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已形成中药材、水果、干果、高山草牧业、生态黑猪、粮经复合六个主导优势产业。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荞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盛产油菜、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林业以发展林果种植为主,核桃为特色产品。畜牧业以养殖猪、牛、羊、马等为主。出产天麻牛膝、三七、当归等中药材。
截至2023年5月,甘洛累计建成州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其中海棠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川西最大。拥有彝家山寨农牧科技、凉山魂酒业、海棠腊肉等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92个,发展有家庭农场552家。此外,甘洛形成了苦荞系列产品、海棠腊肉等特色农产品,拥有“甘洛黑苦荞”及“甘洛海棠腊肉”等地理标志认证,“彝家山寨黑苦荞茶”获得四川省名牌称号。甘洛县已建成特色水果种植基地2万余亩、州级蔬菜园区(基地)5000余亩、道地中药材基地3万余亩,可实现年产值2.1亿元以上。
2022年,甘洛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0.58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全年民营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5亿元。粮食播种面积达382258亩、油料播种面积20484亩、药材播种面积30000亩、蔬菜面积44000亩。全年粮食产量112132吨,其中:大春粮食产量103220吨;小春粮食产量8912吨。全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出栏22114头;出栏肉猪174814头;全年肉类总产量18400吨。
第二产业
甘洛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分有工业园区、矿业经济、清洁能源三大块,引进培育广鑫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20个规上工业。甘洛发展以铅酸蓄电池制造、废旧蓄电池回收处置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产业,以非金属矿产品冶炼加工、石墨和碳素等新材料、危废资源综合利用为特色产业的工业经济。重点项目有年处置3.85万吨、年填埋2.6万吨的金钰危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年处理20万吨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的永昌翌环保项目等。此外,甘洛铅锌矿储量大、品质高,被称为“中国西部铅锌之都”,为铅酸蓄电池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资源保障。
2022年,甘洛县第二产业增加值18.34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6%;全年民营经济第二产业增加值11.85亿元;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6.96亿元。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全县重点监测的7种主要产品中有铅金属、锌金属、石墨及碳素制品、蓄电池、等产量实现同比增长。
第三产业
甘洛县服务业以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引进培育新兴零售业、商务服务、文化娱乐等企业,弥补县域优质服务业缺失短板,建成美怡广场等新老城区2大商贸综合体。文旅产业方面,甘洛县完成牛角海景区和大渡河大峡谷控制性线性规划,在加快修复开发清溪峡古道、海棠古镇、煖带密土司衙门等古遗址、古建筑的同时,发展文博、文创、演艺、传媒等文化产业。2023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县内外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0.45亿元。
2022年,甘洛县第三产业增加值23.34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4%;全年民营经济中第三产业增加值8.51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398.9万元。其中,城镇为93234.3万元;乡村为52164.6万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628686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486672万元。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20606万元。
经济功能区
甘洛县工业集中区按“一园四区”布局,总占地6021亩,分布在海棠镇、田坝镇新市坝镇、黑马乡等乡镇。集中区打造了海棠金属、非金属材料综合利用产业园区,该园区共分为正西和西桥两个建设区,其中规划建设的1300万千伏安时的铅酸蓄电池集中发展区,是四川省唯一一个铅酸蓄电池集中式发展区。甘洛县工业集中区发展定位为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形成铅酸蓄电池制造、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拥有鑫晶源新材料有限公司、银都新材料公司、丰鑫硅业公司、新锐能源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2022年,洛县工业集中区中的木瓜工业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9.83亿元,其为全县唯一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链闭路循环经济产业园。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甘洛县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0427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5.3%。截至2022年末,甘洛共有学校数61 所,其中:小学50所(含教学点18所),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高中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8167人。小学教职工人数1222人,其中专任教师1217人;中学教职工人数801人,其中专任教师795人;幼儿园教职工人数240人,其中专任教师153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人数52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
甘洛县建有青少年校外活动体验中心、县级劳动教育示范基地等德育基地,本土培养学生本科上线率达44.15%。通过创新集体备课、联合教研、线上网络教研等方式,累计开展两省三地联合教研8次。境域内学校主要有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甘洛县初级中学校、甘洛县民族初级中学校等。
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位于滨河南路27号,学校前身为甘洛县初级职业中学,创办于1988年。学校占地面积为106亩,有教学综合楼、教师宿舍楼等基础设施,有在编教师71人。学校开设有《防灾减灾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八个专业。其中,烹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为学校发展较为良好的专业,每年在州技能大赛、省技能大赛中都有不错的成绩。2016年,学校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率先开办普通高中班,是凉山州唯一一所综合高中
医疗卫生
2022年,全县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4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院14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779张,其中:医院589张、卫生院160张、妇幼保健站30张。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661人,其中:执业医师140名、执业助理医师69名、注册护士194名、药师(士)25名、检验技师(士)51名,其他人员145人,有卫生防疫人员37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89‰,较上年低0.09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4.98‰,比上年高0.02个千分点。
甘洛县人民医院位于县城腹心地带,始建于1958年,是县域唯一一所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1.7亩,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65人,其中医生147人,开放床位569张。医院设有分门诊综合病区、住院综合病区、感染病区,建有标准化消毒供应室、核酸检测实验室、重症监护室等,有18个临床科室,其中专科服务能力四川省排名前20的有感染、神经综合、消化内、泌尿外和小儿科5个科室。
文化事业
2022年,全县有广播站228个,广播节目人口覆盖率达 99%;电视差转台1个,直播卫星接收机7884台,有线电视节目110套,闭路电视总户数1600户,电视节目的覆盖率为100%。放映“2131”农村公益电影3069.3场次。2022年文化体育与传媒全年支出文化资金220.06万元,文化站13所,农家书屋227间,共有图书60余万册。
体育事业
甘洛民族体育事业丰富多彩,摔跤、赛马、磨尔秋、斗牛、斗羊、荡秋千等赛事形成了制度化。1996年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甘洛县举重队成绩显著,在2022年各项赛事中取得了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1枚;全县有一级运动员1名;二级运动员2名。全县有篮球等级裁判员22人,其中一级裁判员2人,二级裁判员20人,少数民族15人;有田径二级裁判员1人;其他二级裁判员1人。2022年越秀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在校学生110人,少儿体校专职教练员6人。
环境保护
2022年,甘洛县秸秆、落叶等焚烧综合利用率达90%,天气优良天数率达99.7%,细颗粒物(PM2.5)浓度18.9微克/立平方米。实施5个无主尾矿库污染治理项目、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全县主要河流水质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完成26家在产企业土壤污染详细调查及风险管控方案、土壤自行监测方案等编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0.0073万吨,氨氮排放量0.0014万吨,颗粒物排放量0.12万吨,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甘洛县持续进行造林绿化、道路绿化、城乡绿化,森林覆盖率达48%以上。
社会保障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22年,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8385人,参加新农村养老保险人数34156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12909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546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914人。全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232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76人,全年共向省内外输出劳务6.57万人,其中省内2.82万人、省外3.75万人。城镇低保人员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县纳入低保人数23028人,涉及9780户,发放低保金8073.9万元;全县农村低保纳入9245户22073人,发放低保金7583.6万元;全县“五保”人员484人,发放五保补助金395.5万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9116人次,发放救助资金785.6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万人,同比增长29.41%,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5469万人,同比增长1.27%,养老机构1家,养老机构床位280张,儿童福利院1家。
交通
综述
成昆电器化铁路横贯全县62.5千米,一条国道穿境而过,并有两条省级公路。全县通车里程488.5千米,实现了乡通公路。公路旅客、货物年运输量分别为18万人次、47万吨。截至到2023年,已完成了甘斯路4千米标美油路建设,田海公路路基改造工程完工,动工了乌金公路,县城至大渡河段公路。十四五期间,成昆复线、乐汉高速公路(甘洛段)即将建成通车,甘洛将实现1小时到达成都市、1小时到达西昌市的目标,北上可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南下可融入“攀西经济圈”。
公路
G245国道穿县境而过,总里程超过1000千米;两条省级公路通往乐山市雅安市和邻近县。2022年末公路总里程1005.737千米,其中等级公路有964.887千米。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5760万人/千米,较上年同期增长15.7%;公路货运周转量10453万吨/千米,增长3.84%。
铁路
截至2022年末,甘洛县境内铁路总里程114千米,其中成昆铁路62千米、成昆复线52千米。境内设有7个火车站:尼日、凉红、埃岱、阿寨属会让站;苏雄、甘洛、南尔岗属中间站;尼日、苏雄、埃岱、南尔岗四站不办理零担业务;凉红、阿寨两站不办货运业务;甘洛站兼办客货运。2022年12月26日,成昆复线正式通车,复兴号从成都始发,并经过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站的甘洛县,最终到达云南昆明。成昆复线的建成通车,让甘洛融入了成都2小时经济圈。
甘洛站始建于1966年,位于甘洛县甘越路66号,是成都铁路局峨眉车务段管辖的一个四等站。有线路62.5公里,日均客流1500人。甘洛站承担着9个镇、5个乡大约20余万老乡的出行需求及生活物资运输需求。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甘洛县有5个客运站,其中三级客运站1个,便捷站4个;共有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业户3户,道路运输从业人员117人,拥有农村客运车67辆、706座;公交车36辆;出租车80辆。2021年,甘洛县开通乌史大桥乡、阿滋觉、斯觉、则拉等地的乡村客运线路32条。县内公交线路已开通至5条,开通站点包括甘洛中学、中彝医院、滨河庭院、甘洛南站等。
人文
综述
民改前,甘洛存在着其它彝区鲜见的一种社会现象,即在方圆百里的县境内,以自然河流为界,以十分集中、极其邻近而又相对隔绝的方式,“三足鼎立”般地并存着三种社会形态――完全封闭的彝族奴隶制社会(东南部黑彝奴隶主统治区)、半奴隶半封建制(农奴制)社会(东北部土司统治区)、资本主义萌芽期封建社会(木瓜、田坝等政府保甲长统治区),堪称人类社会进程的缩影、人类社会形态的博物馆,从而使“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风”的民俗文化在甘洛显得尤为突出。其中包括传统刺绣技艺、藏族服饰(尔苏藏族服饰)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境内茶马古道甘洛青溪峡古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饮食
20世纪90年代前期,甘洛居民的主食以玉米、阳芋荞麦为主,稻谷和杂粮次之。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高山、二半山的洋芋生产发展较快,大量的洋芋外运与大米互换,大米逐步成为主食,洋芋、荞麦等次之。其他诸如蔬菜、肉类等均为日常基础餐食。甘洛县地方特色饮食主要有榨榨面、海棠腊肉、海棠灰豆腐等。
榨榨面
榨榨面是甘洛人最受欢迎的饮食之一。榨榨面是用荞麦经加工磨细后,掺水揉和成面团然后压榨而成的。面团经过特殊工具压榨后直接进锅烹煮,故称之为榨榨面。配菜方面,酸菜和炖烂的豌豆是榨榨面的精髓。成品味道麻辣酸,回味还有一种淡淡的清苦香。
海棠腊肉
甘洛“海棠腊肉”因其原料生态、传统工艺、香味纯正,是甘洛久负盛誉的传统土特产之一,海棠镇、坪坝乡为中心产区。采用优质的本地黑猪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天然配料经腌制、晾制等加工流程,悬挂于“三锅庄”火塘上方用土老山檀香、山松柏、柴草熏制,经放置,由特有的自然发酵菌种群发酵成熟。2006年,“海棠腊肉”在四川省第二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凉山彝族自治州特色绿色农产品展上获得“特色奖”。
海棠灰豆腐
海棠灰豆腐的由来有一传说。相传,一位云南省客商在海棠镇因当地店家不懂饵块而感到不满。店家仅知道饵块是白色的立方形食物,便误以豆腐代替。不料客商愤怒中将豆腐打翻,豆腐沾上灶台边的草木灰后被洗净油炸,意外地变得特别美味,故名。用荞麦杆灰或红须杆灰制作的灰豆腐,味道类似土鸡蛋的蛋黄,别具一格。
习俗
分家支
甘洛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县。彝族家支繁衍数代后,为通婚、便于管理等原因要进行一种分家仪式,分后则视为亲戚不是家门,相互子女可通婚。如明朝时期到境内的黑彝勿雷家,后因求婚配较难而家支分衍已若千代,至宜颇后就举行分家仪式分为惹洪支和木格支,可相互开亲。彝语把这种仪式叫“威阶尼木”,亦叫分家支的“撮毕”,也叫“威则洛合”,意思是不要你了。要作这种仪式,各支的头人预先商议,再请毕摩选择吉日进行撮毕。仪式要分的各支互用弓箭泥块假打冤家(不伤人),各自请毕摩念经作毕,杀猪打羊,并各杀各的牛,原是一家支时牛肉都要分到,现各分各的,表示不是一家,最后进行送祖灵的“撮毕”,并把祖先灵牌分送两地。
送祖灵
甘洛彝族每家每户十分重视祭祀活动。送灵归祖即为死去的老人超度灵魂,然后将他们送往深山本家族的祖灵洞中,仪式时间现在一般为三天三夜或五天五夜。仪式由死者的幼子主办,其他儿子协办,同一家族的成员,以户为单位,每户赞助一只鸡、几斤粮食。生前无儿子的或者儿子无能的,如果他们的侄儿们有孝心或者考虑周全的,就会在给自己的父母超度时顺带也将叔叔婶婶们的灵魂一起超度。
艺术
月琴
彝名亦叫“月琴”,是外来乐器,但传入时间较久,从制作到弹奏都具有彝族特色,也是流传很广,深受喜爱的乐器之一。有两弦和三弦琴两种,抱置胸前弹奏,坐姿、立姿均可,漫步操琴,更为潇酒。琴音清脆,刚劲有力,最宜弹奏情调欢快、节奏跳跃的乐曲。
马布
彝名,是彝族传统乐器。用长约15厘米的细竹制作,竹管上按音阶排列开六个音孔,吹处安有舌簧片。吹时左右手各按三孔,技巧性较强,可不换气吹奏曲调,即使换气时长音也不断,无停歇,一气呵成。大多吹奏欢快乐曲,极有民族特色。演奏时可坐,可立,都是男性吹奏。
藏族尔苏图画文
遗存大约两百字。常在文字中配用白、黑、红、蓝、绿、黄色来表示不同的字义;无固定的笔顺和书写格式,在一个复杂的图形中,将单字按左下、左上、右上、右下、中间的顺序排列;不能准确地反映尔苏人的语言。单字体和语言里的词和音节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有的字需要用一段话才能解释清楚。尔苏图画文是象形文字,其表达功能系统还很不完备。它是由图画脱胎出来,刚刚跨入文字行列的原始图画文字。
文物古迹
甘洛在刘彻时期就设置了县级治所,直至明兴而罢;若从牦牛道(亦称灵关道、清溪道、南方丝绸之路、藏彝走廊、西南民族走廊)算起,人类活动可上溯至战国时期。与此相关联,甘洛至今保留着难能可贵的历史遗存。截至2023年9月,甘洛县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其中茶马古道甘洛青溪峡古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彝族楼、煖带密土司衙门、海棠北城门等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州级1处,县级32处。
清溪峡古道
地处坪坝乡境内,南北走向,全长5千米,灵关古道沿峡底穿峡而过。因唐朝川西节度使韦皋为通好南诏在峡内设置清溪关(有学者认为此关即为汉之灵关)而成为境内名胜。峡内植被茂盛、水流淙淙,古庙宇遗址、古兵站遗址、石桥、马道、双狮眼、飞观音、断头崖等景观以及两侧6座3000米以上的险峰,能让人充分感受到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双重神奇。灵关古道清溪峡段是国内仅存的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路程最长、马蹄印最深的古代青石板路。2013年,甘洛清溪古道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棠古城
海棠古城位于县城西北22.5千米,面积0.3平方千米,主街有南、北街和几条巷。四周有古城墙,其周长约900多米,基脚是石条,上砌印有阳文“道光十八年”的大砖。据唐朝蛮书》《贞元使程》记,唐时称海棠为“铺"或“达士驿”,至今本地土著少数民族仍叫海棠为“夏达铺”,是“灵关古道”和“清溪古道”的重要关隘。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设“镇西守御后千户所”,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设“宁越营、都司府”。明嘉蛸四年(1525年)筑土城墙,后倒塌,雍正八年(1730年),再筑土城墙,开西、北两门,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年)年修筑砖石城墙,开东、西、北三门。北门城楼保存较好,城南约100米地墙完整。原有寺庙多处,今古城风貌还较完整保存。
唐家湾古墓群
唐家湾古墓群位于海棠北5千米,“清溪古道”东、西两侧的一片缓坡地带上,属明墓群。东侧面积约2.5平方千米,原有基葬较多,经历年破坏仅存零星的3~5座,墓无碑、无牌,系土圆顶。墓坑四壁用长2.5米,宽0.4米,高0.55米和长1.3米,宽高同前的粗制条石嵌砌,棺木用红漆。在此地曾发掘过刻有莲花的正方形枕石一方,“买地卷”一方。西侧,上行约4千米,一缓坡草地,地表墓3~4座,墓堆约高出地面,大半埋于地下,墓前有仿木结构石牌。在此有明时许德轩、丁氏合葬墓。于墓中发现男尸一具,尸身完好,还发现手抄土纸书面若干和墓志铭1方。
齐民碉遗址
齐民碉遗址位于今蓼坪乡清水塘村北约1千米的“清溪古道”西侧。其高出路面约7米的长方形台地(长105米,宽55米);外围宽2.5米,深1.5米的壕沟;四周厚约1米的墙基废垣;下中约21平方米的楼屋基。在此有元、明、清瓷片,和房建石刻花纹装饰物残片。据《越西厅志》载此为宁越营的清水塘汛,曾驻把总1员,战守后兵勇60人,是保卫古道畅通的设置。
煖带密土司衙门
煖带密土司衙门位于甘洛县前进乡前进村二组,衙门南侧石木大楼房是末代土司于民国时期修建的石木结构建筑,座北向南,呈长方形,共计14间房,建筑面积200.97平方米。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该地区官建制度由朝廷封赐彝族管理彝务的历史见证物。土司衙门为研究凉山彝族历史发展进程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2012年7月16日,甘洛县前进乡煖带密土司衙门被列为第八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洛县作为多民族文化相融共生的平台,“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风”的民俗文化显得尤为突出。截至2022年9月,甘洛县共有224个非遗项,位居凉山州第一、四川省第三,涵盖传统音乐、体育杂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美术等多个类别。其中包括彝族传统刺绣技艺、藏族服饰(尔苏藏族服饰)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1项,以及甘洛田坝彝族山歌、甘洛海棠灰豆腐制作技艺、甘洛田坝榨榨面制作技艺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甘洛有省级非遗传承人10人,州级传承人30人。
都沓
都沓,彝音,汉语称英雄带,是英雄佩戴的装扮用品,也有彝人称之为“甘洛图沓”,2013年被列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色彩热烈奔放而写实的特色誉满凉山彝族自治州。“都沓”工艺独特、做工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佩戴一般右肩左胯,这样便于有力的右手从左下方把刀剑抽出来,在彝族各个盛大节日集会场合,“都沓”都是男子的首选,体现了彝族男人英勇威武的气概。
磨尔秋
磨尔秋,当地彝族称"格丛",是广泛流传于甘洛县及其周边的彝族地区、在彝族年庆活动期间开展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也是一项具有娱乐表演性质的传统民俗。2009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曾被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列入表演项目,成为彝族大型歌舞剧《火·图腾》的重要素材,对研究民族体育文化具有较高价值。
杆杆酒
杆杆酒,又名坛坛酒,彝名为“尔嘎”,是流传于甘洛彝族地区的高粱酒,收录于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配制时用土坛装盛,饮用时插入打通的细竹杆用以吸饮坛内之酒而得名。杆杆酒制作、储存、饮用均有讲究,是甘洛县最具文化内涵的民族手工艺之一。传说石达开饮后曾以诗赞道:“千颗明珠一瓮收,吸进黄河倒流;五岳抱着擎天柱,天子见了也低头。”
特产
甘洛县特色农产品有肉类、粮油类、酒类、果蔬类等,主要有甘洛县黑苦荞系列产品、核桃油、金丝皇菊、普昌大米、海棠雪山大白芸豆等。
黑苦荞
世界上黑苦荞产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南山区,四川省甘洛县是黑苦荞的主要产区和主要起源地之一。甘洛黑苦荞色黑、粒大质优,营养价值全面,芦丁含量高。2007年,甘洛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委员会授予“中国黑苦荞之乡”称号。“彝家山寨牌”黑苦荞芦丁香茶于2009年10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四川名牌”。2010年,“甘洛黑苦荞”成功申报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
普昌大米
“普昌”有“肥沃的田地”之意,普昌镇素有“甘洛粮仓”之誉,甘洛拥有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连片梯田——普昌梯田,面积有万亩多,生产的喜米也是十分香糯,甘洛因此打造了“普昌莫大米”,已经在成都、宁波等地销售。
海棠雪山大白芸豆
海棠雪山大白芸豆产于海拔1900~2300米的高原地带,出产季节为每年的9-10月,以其色泽雪白,光洁亮丽,饱满皮薄粉多无污染,是清炖猪蹄、烹制“喜沙”和高级糕点的主要原料,其营养丰富,口感独特,并具有开胃等功能。
风景名胜
综述
甘洛县文旅资源丰富,汉时的灵关古道、唐朝的“南方丝绸之路”均在此过境设关,是川滇通道的重要关隘,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留下的足迹,有国家地质公园大渡河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马鞍山彝族传说中的神山“吉日坡”和鬼山“德布洛莫”等自然景观。截至2023年10月,甘洛县创建有1处国家AAA旅游景区,即为梨李芬芳景区。
重要景区
梨李芬芳景区
梨李芬芳景区地处甘洛中西部团结、田坝的高二半山区,以团结乡瓦姑录村众多的老梨树与万亩优良新品梨树为基础,与兰池的千亩脆皮李相结合的景区。区内有观景台、木栈道、叠水画廊等景点,可品尝农家美食、体验徒步栈道、休闲露营,不同的季节还可以观赏金银花、万寿菊、黄金菊、玫瑰、牡丹、格桑花等花草树木。2021年12月,瓦姑录村梨李芬芳科技产业园区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甘洛县首家A级景区。
吉日坡
吉日是地名,坡是彝音直译,意思是山。在彝族经典《勒俄特依》中曾谈到:洪水淹没天下时,世界仅剩几个山项,吉日坡是其中之一,它只有雀鸟那样大一点未被淹没。因而成为凉山彝族中有名的名胜之一,位于县城南12余千米,屹立于石海乡阿尔乡交界的一小山埂上,高约30余米,底部周长400多米,形状酷似金字塔。
德布洛莫
德布洛莫位于县西南丛山中,与越西县的碧鸡山相连。传说此地是住有很多恶鬼的“恶鬼之山”,毕摩、苏妮(原始宗教的执法掌神权的人和迷信驱鬼养神者)送.念鬼神时常提到它,一般彝族不敢进入。彝族传说人死时要到德布洛莫,到后要分清善恶再分送各地。该地所处之山森林密布,怪石峥嵘,泉水多眼嵌于岩下,风景优美。因地形复杂,入境者常迷路,成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神秘之地。
大渡河大峡谷
大渡河大峡谷,是第二批国家级地质公园。位于甘洛县、汉源县金口河区交界,峡谷南北长26千米、东西宽14千米,总面积400余平方千米,最深处2675米,245国道穿越峡谷。2009年,峡谷内建设瀑布沟水电站深溪沟水电站
对外交流
代表人物
重要荣誉
2016年9月14日,甘洛县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2017年8月,甘洛县被列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0年6月30日,甘洛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12月28日,甘洛县被评为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
2021年8月10日,甘洛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
参考资料
甘洛概况.甘洛县人民政府.2023-09-19
甘洛县行政区划.甘洛县人民政府.2023-11-30
甘洛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2023-11-30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11-30
【民俗文化】.四川省情网.2023-11-30
甘洛年鉴2020.四川省情网.2023-12-01
秘境甘洛.四川省情网.2023-09-19
甘洛县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甘洛县人民政府.2023-10-16
..2023-09-20
..2023-09-20
四川地情 四川省情 市县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09-19
甘洛.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9-27
..2023-10-16
..2023-10-16
历史沿革.甘洛县人民政府.2023-12-01
甘洛:激活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2-01
四大支柱型服务业.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2-01
..2023-10-16
行政区划.甘洛县人民政府.2023-09-17
..2023-09-20
..2023-09-20
..2023-10-16
..2023-10-16
..2023-09-20
..2023-10-15
..2023-10-16
..2023-09-20
..2023-09-20
..2023-09-20
..2023-09-20
..2023-09-20
..2023-10-16
..2023-09-20
..2023-09-20
..2023-10-16
..2023-09-20
凉山州甘洛.华西新闻.2023-09-20
甘洛县.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16
..2023-09-20
..2023-09-20
..2023-10-16
..2023-09-20
..2023-10-16
甘洛概况.甘洛县人民政府.2023-12-01
..2023-09-20
..2023-10-16
..2023-09-20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10-16
县本级信息公开年报.甘洛县人民政府.2023-10-16
政府领导.甘洛县人民政府.2023-09-19
凉山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凉山州统计局.2023-09-17
【民族】.四川省情网.2023-11-30
甘洛县志(1991-2006) .四川省情网.2023-12-05
..2023-09-19
代松督导检查各宗教活动场所工作 .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12-05
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凉山州民族宗教委.2023-12-05
..2023-09-20
..2023-09-20
..2023-10-16
甘洛县强化措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甘洛县人民政府.2023-12-01
产业甘洛 脱贫奔康有底气.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2-01
2023年上半年甘洛县经济形势.甘洛县人民政府.2023-10-13
甘洛县工业集中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2-01
甘洛县辖区内学校名录.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2-01
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甘洛县人民政府.2023-12-01
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简介.甘洛县人民政府.2023-12-01
全国医疗机构查询.卫健委全国医疗机构查询.2025-01-01
简介.甘洛县人民医院.2023-12-01
甘洛县打好“三大保卫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甘洛县打好“三大保卫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2023-12-05
甘洛:厚植生态优势激发绿色动能.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2-05
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博雅地名网.2023-09-19
甘洛:在那大山深处,山不再“高”路不再“长”.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9-20
..2023-09-20
坐上动车去甘洛.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9-21
检索甘洛站.天地图.2023-12-05
崖壁上的铁警.铁路之家.2023-12-05
2021年甘洛县农村客运明细表.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2-01
甘洛县文物保护单位统计表.甘洛县人民政府.2023-11-30
..2023-09-21
..2023-09-20
..2023-10-16
..2023-09-20
..2023-09-20
..2023-09-20
..2023-09-20
..2023-10-16
甘洛县地情 .四川省情网.2023-11-30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2023-09-20
..2023-09-20
甘洛黑苦荞.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9-19
知识领域: 热线知识库>旅游管理.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1-30
咨询甘洛县特产.微信公众平台.2023-11-30
甘洛县梨李芬芳景区被确定为国家3A级景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1-30
甘洛县瓦姑录村盛开“农旅融合 科技之花” .凉山彝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2023-11-30
..2023-10-16
绵竹甘洛开创两地友好合作新局面.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9-19
..2023-10-16
岭承恩.四川省情网.2023-09-19
四川历代名将.知网-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2023-10-12
..2023-10-16
2017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2023-11-30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隋唐至宋元
明清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地质
地形地貌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地下水
水利
土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植物
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
行政区划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民族
语言
宗教信仰
民族信仰
彝族
藏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经济功能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文化事业
体育事业
环境保护
社会保障
交通
综述
公路
铁路
公共交通
人文
综述
饮食
榨榨面
海棠腊肉
海棠灰豆腐
习俗
分家支
送祖灵
艺术
月琴
马布
藏族尔苏图画文
文物古迹
清溪峡古道
海棠古城
唐家湾古墓群
齐民碉遗址
煖带密土司衙门
非物质文化遗产
都沓
磨尔秋
杆杆酒
特产
黑苦荞
普昌大米
海棠雪山大白芸豆
风景名胜
综述
重要景区
梨李芬芳景区
吉日坡
德布洛莫
大渡河大峡谷
对外交流
代表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