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1905-1948),本名卢志英,字子江,又名卢宗江,卢涛。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卢志英留在
上海市搞地下工作。在
联抗部队的老战士心中,周志堃又是武人。
简介
周至堃(1905-1948),本名卢志英,字子江,又名卢宗江,卢涛。1905年生于山东
昌邑市。因家境贫寒,他少年时随人
闯关东,在
黑龙江省谋生。后去
张家口市、
郑州市、
洛阳市等地。1925年,他在
冯玉祥部国民联军任营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谍报战的先驱者之一,曾任苏中联抗部队副司令员,1948年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德安起义
1927年,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之后,时任西北冯玉祥部骑兵八旅
上校参谋主任的卢志英,在执行剑斩任务之时击毙敌营长汤司林,率领该营参加起义,即德安起义。
起义之后卢志英率部队转战于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边,遭敌包围,失败受伤后逃出。1927年8月,他到
北平市从事地下工作,并在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等校旁听,坚持自学英、法、德、
日语。1929年,他赴
上海市,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做情报工作。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他被派去
西安市,在杨虎城部从事兵运工作。1932年冬,他化名卢宗江,赴南京任中共市委书记,因争取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王昆仑等要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走漏风声,被捕入狱。因未暴露真实身份,后经党组织营救获释。
谍报英才
1934年,卢志英受党组织派遣,化名打入了国民党赣北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的司令部。不久便担任了
上校主任参谋。在此,他获取了
蒋介石部署的彻底消灭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第五次“围剿”计划,该计划由一起“潜伏”的
项与年送到
瑞金市,红军得到情报,突出重围,到达
陕北地区后,毛泽东曾对康生、李克农说:“红军得以生存,卢志英同志功不可没呵!”
搞到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的“铁桶计划”后,党组织担心卢志英再生意外,便派出4位侦察员接他和夫人、孩子返回
中央革命根据地。可就在他一家于临川南郊与接应的同志会合不久,莫雄的“除奸队”队长张大炮发觉他奔向“红区”,便带人追赶。见张大炮追来,大家便隐蔽在路边的山林里。未料,追兵过去不远,张育民(卢志英在德安刑场救出的死囚首犯,先是经周恩来安排与卢志英假扮夫妻从事情报工作,后来成了卢志英的夫人)怀中的孩子“哇哇”啼哭起来,听到哭声,追兵调过马头,气势汹汹搜寻而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卢志英一把夺过哭声不断的婴儿,沿着山沟朝远处跑去,在一道山梁上,他狠了狠心,将亲生的儿子挂在了一棵
酸枣树树上。张大炮循声过去,发现只有一个小孩时,残忍地扣响了扳机。孩子没了,大家都很伤心。他却强忍着悲痛劝大伙:“同志们别太伤心了,牺牲个孩子挽救了大伙,值得!”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卢志英留在
上海市搞地下工作。1938年2月,在被日军划为禁区的
上海市提篮桥监狱斜对面开了一家沪丰面包厂。它是由日军驻吴淞海军司令保岛特批的。厂长周育生就是卢志英。面包厂表面上是为了解决国际难民的口粮,实际上厂里送面包的工人是地下党员,专门收集
虹口区一带的军事情报。卢志英还通过朋友在大世界等闹市区开设“大中华咖啡馆”“唐拾义药厂”“金龙三轮车制造厂”,作为秘密联络站。
军旅司令
1940年10月,
黄桥战役后,在陈毅等人的策划下,一支特殊武装部队“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鲁苏战区苏北游击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部”(简称“
联抗部队”)在海安
曲塘镇成立了,卢志英来到了联抗部队,担任了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并正式使用化名周至堃。
但是周至堃在联抗担任司令的时间并不长,1942年1月,周至堃受党组织派遣,改名重返
上海市,开展情报、策反和采运军事物资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地下交通线与粟裕联系。抗战胜利后,粟裕随
新四军北撤,他的组织关系改为和华中分局情报部联系。
狱中生涯
抗战胜利后,粟裕随新四军北撤,周至堃的组织关系改为和华中分局情报部联系。1947年1月,华中分局情报部也被撤往
山东省,周至堃只能与情报部设在
江苏省海边的海防委员会取得联系。这时,他更是不为人知。在极其艰难危险的处境中,他仍以坚强党性在京沪杭等地积极开展工作,建立情报组织;1947年3月2日,情报系统内出了个叛徒张莲舫。
中国国民党特务逮捕了周至堃,秘密关押在狱中。敌人知道他担任重要职务,用金钱、官职诱惑他,甚至许诺让他当上海公安局长;诱降失败,敌人又将他的爱人张育民和儿子以及侄孙押解到
苏州市,企图用骨肉亲情来软化他,他依然不为所动。1947年10月,他被押解至南京,关在宪兵司令部。在狱中,他受尽酷刑,敌人给他上电椅、火烧、绞头、灌辣椒水,坐老虎凳,敌人甚至用打气筒往他的肛门里打气,直到他的肚子胀成一面鼓。
在狱中,卢志英他已经知道全国解放胜利在望,他不希望儿子将来靠父亲功绩与荣誉生活,就带着
脚镣手铐坚持教儿子学习文化。有一次,儿子做错了数学题,他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好好学习,将来的世界是你们的,不学好本领可不行啊!”这牢狱里的课堂,让他的儿子卢大容刻骨铭心,后来,卢大容成为新中国
中核集团战线上的一位专家。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了《我跟爸爸坐牢的日子》,此书已经成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读物。
卢志英矢志为党,忠贞不渝,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敌人无计可施,在1948年12月27日晚上,将他秘密活埋在
雨花台旁的小山上,牺牲时,卢志英年仅43岁。
文武全才
周至堃写得一手好字,还写文章、写诗。由于有过在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旁听的经历,所以对英、法、德、日四种外语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曾任
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的李进(夏阳)在回忆文章《他只留下四首诗》中说,周至堃懂得三种外文,“他家中的手稿,都被特务抄去”。这么看来周至堃显然是文人。
在
联抗部队的老战士心中,周志堃又是武人。张铎在《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周至堃》一文中回忆了周至堃在海安期间指挥的两次战斗。一次是1941年2月的马沟攻击战。马沟在曲塘姜堰之间,战斗一打响,很容易引来曲塘姜堰的敌援,联抗攻打马沟故意网开一面,使敌人无心恋战,落荒而逃。还有一次是曲塘阻击战,不仅胜利完成了任务,还给了敌人较大杀伤。(参见
新四军丛书《联抗战士忆联抗》)。由此看来,周至堃无疑又是武人。
战友回忆
卢志英英勇就义之后,他当年的战友,曾同任
联抗部队副司令的李俊民写下了一首七律,深情地回顾了这位传奇英雄。诗曰:
爱君胆气异平人,朔北江南几死生。
战地指挥常若定,钻心战术更无伦。
历经虎穴耐惊险,扑向狼窝罔顾身。
鞭笞钳终不屈,矢志为党见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