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京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刘俊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其作品获中国文艺网“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
个人简介
刘俊京,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其作品获中国文联“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八届国展、九届国展。第四届正书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展,中国书法家五百强展,第十五。十八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展、“冼夫人杯”书法展、“梁披云杯”等多次书法展中入展;并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杏花村汾酒杯”电视大赛获银奖,“山西省杯”公务员书法大赛获铜奖,"复圣杯","高桓杯","羲之杯","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杯"大赛中获优秀奖。同时在北京"双鹤E.C杯"电视大赛获一等奖,第九。十届全国文代会代表,并多次担任全国书展评委。获北京市第三届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北京市文联文艺作品最高奖及北京十佳中青年书法家,北京旅游文化使者等称号。书法作品随神舟八号飞船上太空并被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多家机构及海内外广泛收藏. 曾出版《中国百名书法家---刘俊京卷》《年度水墨---刘俊京》《中国美术家---刘俊京》《刘俊京多体敬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墨品---刘俊京》《刘俊京养生书画》《人民艺术----刘俊京》等多部专集。
评论文章
刘俊京:艺术路上砥砺行
文/白璐
采访刘俊京先生三年,个人专题报道多次,养生书画,心经诗词,作品每见每新,面貌多样。每期他的报道发行,总会有读者打来电话,有的激动,有的感谢,从来都不知道艺术竟能如此挨着老百姓的心,他用学过的中医给予正确引导,用他的艺术表述他的建议,用他的书法激励安抚人心,他的每一笔,像是劝慰,像是讲述,有的饱含民族精神,有的却满是温情。他笔下一批批具有新气象充满中国智慧的作品,不仅是艺术,也是他可为的奉献。自尊在骨血,自信在胸怀,自觉在行为,看上去儒雅的刘俊京在艺术上有着革命般的创造力,他的作品充满当下性,却有着悠远传统的根与可传承的文化养分。
十九大还在进行之中时,中原地区艺术家群体就已经开始学习座谈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大”胜利闭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新时代,艺术家对文艺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发挥了充分的自觉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不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德艺双馨、高水平创作人才。”
聚焦时代、潜心创作,开拓奋进、扎实工作,推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这是刘俊京一直做,也会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事情。其志远,心静,德艺双馨。在繁忙工作之余,不断探索艺术创作新思路,在艺术道路上,砥砺前行,作品在内容上不断与时俱进。其字画结合的养生书画更是人民喜闻乐见的新形式,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传递正能量。在刘俊京赏心悦目的作品上大家能学到很多生活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人们常把他的作品称之为“纸上人参”“心灵鸡汤”,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刘俊京自幼酷爱书画,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先生曾亲笔给他写过这样一段劝勉之言“书本小道,要在属文明义,至于以为艺术,乃是余事也,作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已意在焉,望俊京勿为他论所惑。”在先生的教诲下,刘俊京始终以先生指引的路子不断学习,植根传统,不跟时风,不断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
他坚守着“不要人夸水平高,只求探索路上砥砺行。”广临各种碑帖,遍学诸体,真、草、隶、篆都有涉猎。2017最新一批作品又将绘画、诗词、戏曲、中医、禅佛融入艺术创作之中,呈现出一幅幅形式丰富的养生书画作品。先生谦言:“新作以示大家,恭请方家教正。”
艺术一直被视为人们的精神灯塔,刘俊京的艺术却也关注人本!新起点,新使命、新目标,刘俊京用自己的作品行进着新的征程。
刘俊京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东城书法家协会主席,虽然身兼数职,但他心平气和,低调为人,不以浮华所惑,每天临池不辍,研究前贤经典碑帖。在这样精神的努力下,“砥砺奋进逐梦新时代,不忘初心再铸新辉煌”将更为可见!
2017年10月
戒躁、博修才能恒远
文/刘俊京
近期放弃了很多应酬,读了一些书,受益匪浅。读阅《弘一大师年谱与遗墨》,使我很受启发。
李叔同,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其书法:早期作品“凝重厚实,舒展劲健,笔意开张”,出家后则超逸、淡诏,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他把佛家禅意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其绘画,他是第一个把西洋绘画思想引进到中原地区,第一个在教学中开创裸体写生,他还是中国广告画、中国油画和木刻的先驱。其演艺,他早年在国内演过京剧,赴日本后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其音乐,他创办了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也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所创作的《送别》成为经典名曲,他的《春游》则是我国最早的合唱歌曲。其篆刻,上追秦汉,近学皖诸家等,气息古厚,冲淡质朴,自辟蹊经乃精辟之极,有《李庐印谱》《晚清空印聚》存世,很多人认为弘一直是佛门法师,殊不知他是一位博修的大师。赵朴初先生曾咏叹道“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珍奇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如今,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今天,利益的驱动,使人浮躁,都在忙碌的追求利益,使书法艺术成为一种商品,人们急功近利,不去博学、博修,并没有考虑艺术的存在需要文化的支撑,结果形成大批写字匠,千篇一律,作品面孔单调雷同。
书法不是单纯写字,书法应与中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文字的由来是文化记载的需要,书法与汉字文化的结合,使我们的书法才能成为不朽,正如《左传》中所言:“言而无文,行而不远”。书法也是如此,书而无文,行而不远。我的恩师——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常说:“作字行文,文化载道,以书焕彩,赋以生机”,也就是书法文化要为社会做贡献。
中华民族已经有几千年的文化史,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则在历史的变迁中被各朝代丰富和创造流传至今,他们之所以经久不衰,究其原因正是不可磨灭的“道”在,书法亦是如此,祖先留下来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我们为什么不去获取。中原地区有句古谚:“马无外草而不肥,人无外财而不富。”书法亦是如此,很多人守着自我感觉良好的宝贝不放,认为自己写的蛮好了,不去从别人那获取财富,这是极其可怕的事情。
“技”近乎“道”,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欧阳中石先生曾教诲我,书本小道,要在嘱文明义,至于以为艺术乃是余事也,作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已意在焉。的确如此,其书法作品必然要含有你的意念、环境、身份、学识在内。古代书法都不是单纯的写字的,书法往往是由其他工作带动而来的,但做什么往往对其书法产生很大影响,如王羲之颜真卿米芾欧阳询宋徽宗康有为于右任等等,所有能传世的作品无不饱含着他们博修的结晶,就那欧阳询来说,他做率更令,就是负则掌知漏刻\u003c时间\u003e的官员,所以他的字工整严谨,还有很多书法家,其作品之所以能流传,正因为他们有博修的文化所在,其书法作品才能流传。
综上所述,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作为书法爱好者、书法家要沉下来,戒除焦躁,博学博修,才能不断提高文化修养,才能使自己的艺术作品丰富,才能赋以生机。切忌成为抄书匠、写字匠,要提高综合修养,现在很多书法家,在修绘画、篆刻、戏曲、音乐、舞蹈、诗词,我觉得这是个好现象,只有这样戒躁博修,才能更好地写出好作品,才能使书法艺术恒远。
解读养生书法名家刘俊京
发表于香港荷花杂志、文笔轩2008年.3第27期
文/浩歌清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通俗文艺家研究会常务理事、荷花文艺社社长兼总编辑。著有《刘浩歌乡土文学选》、《我从微山湖来》等长中短篇作品集23部、计640万余字。)
2007年11月18日,北京的出动虽然寒冷,却洋溢在喜迎奥运会的祥和气氛里,仿佛“妮妮”正在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之处播放着“祝您好运”的美好祝福。
当我们从香山“中国散文论坛”颁奖会返回北京市的途中时,感觉告诉我们:盛誉京华的养生书法名家刘俊京工作地点就在此处,我们应该去拜望他并撰文专访,让我们的《荷花》杂志也增光添彩。
养生书法名家刘俊京,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书法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画艺术院副院长。
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其作品获中国文艺网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并在中国书协举办的第八届国展、第九届国展、第四届正书展、十五届中日自作诗书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展、“冼夫人杯”书法展、“梁披云杯”书法展中入围、入展;并在中国书协主办的“杏花村汾酒杯”电视大赛获银奖,在“山西省杯”公务员书法大赛获铜奖,首届自传楹联书法大赛银奖,“情系奥运会”书法大赛获银奖;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复圣杯”,“高桓杯”,“羲之杯”,“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杯”大赛中获优秀奖。同时在北京“双鹤E.C杯”电视大奖赛获一等奖,并获北京市第三届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及北京市文联文艺作品最高京华书坛十佳中青年书法家奖等。是发作品及事迹先后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发表和报道,并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市青年宫等多家机构及海内外广泛收藏。
刘俊京先生的养生书法,其内容的创作是往往赋予了书法本身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意蕴。刘俊京是近年来书坛涌现出来的中青年实力派书法作家,且频频在全国各类书法展赛中获奖。近见刘俊京玩起了“养生书法”,他将书法内容的创作拓展到了中原地区养生文化,因而他笔下的“养生书法”,别有意趣,其中内容有出自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也有自撰诗联佳句,少则三言两语,多则百数字,使观众在得到书法雅美熏陶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中医、道家、佛家等养生方面的知识。中医和书法属中国国粹,讲养生知识和书法艺术结合起来,是他今年潜心探索书法创作的一个有益尝试,这事一条目前很少有人研究的一块艺术领域,日前,他为笔者出示了他创作的多幅新作,让我嗯眼睛为之一亮。
刘俊京走上这条路并不是偶然的,他自幼喜好书画,毕业后走上医务岗位,他学习刻苦,擅岐黄之术,从医治病。近几年来,在夜深人静之时,他翻阅养生文化典籍,或展阅古代碑帖,或挥毫临池,笔耕不辍,乐此不疲。由于他担负着多种社会职务,接触和往来的各界人士也多,因此不断有人找他诊脉,不管是领导、朋友、同事,还是熟人推荐来的人,他从不推卸或曹操应付,都是认真对待。反了解他的人,都会被他做人的真诚、朴实和对艺术的执着不懈的精神所感动。应该说,刘俊京在京城文艺界有口皆碑。因此,我们对其事迹总会不断有所见闻,如今我们看到他用自己所学之中医和书法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通过书法艺术语言来表现养生文化内涵的新路径;经过多年不懈的探索,刘俊京以创作出了不少“养生书法”佳作。
刘俊京先生的话说的有声有色,我们多者为养生书法家颇有好感。明朝皇帝在北京建了紫禁城,清朝皇帝一代又一代在这里兴旺,今天,炎黄子孙在党的领导下又开始了新的里程,所以有了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相信刘俊京先生的养生书法也会在京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铸造辉煌。
俊雅书风京儒文采
文/王宝心(北京书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
刘俊京:北京人,文人,书法家。
自古以来,有关书法审美的论争从来没有停息过,或是赞美晋唐书家注重形而拟于法;或是颂扬宋代书家重文采而取其意,真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唯一不争的,便是能文能书者为上品。俊京,就是这样的一个文人书法家。
俊京,天资既高,积学亦深。真、行、草、隶皆能书,尤以真书见长。其真书传承魏碑遗风,尤得北魏《张猛龙碑》之妙,大气磅礴,浑然天成。大能布白严谨,小能疏朗有秩,心手相应,开合有度,变态无穷。启功大师生前颇爱《张猛龙碑》,其诗作曰:“世人那得知其故,墨水池头日几临。可望难追仙迹处,长松万仞石千寻”。大师又道:“唯其于书丹笔迹在有合有离之间,适得生熟甜辣味外之味,此所以可望而难追也。昔包慎伯遍评北碑,以为张猛龙碑最难摹拟,而未言其所以难拟之故。自后学言之,职此之故而已”。大师所说的是,后人很难得《张猛龙碑》之法,然而俊京做到了。一次,俊京邀我小酌。进入酒家堂中,迎面一幅俊京所书丈六的巨作令我眼前一亮,其高雅气质如出自前贤之笔。那天我喝多了,可能是那幅字让我舒畅,它能不知不觉的把人带入“横出翠竹吐新叶,点落黑枕黄鹂衔老藤”的大自然境界。
俊京通晓诗词格律,加之早年做中医师的经历,撰写了很多中医养生的诗作、楹联,被他谦称为俚句。这些佳句被他写成作品,书与文浑然天成,珠联璧合,将书法的神气骨肉表现得淋漓尽致,颇受收藏者的喜爱。苏轼说“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苏东坡说的“五者”,也是中医学的要点,我想不明白,是否它们之间有着某种精神层面的联系呢?
俊京见分晓过不惑之年却有如此的成就,在同行中实属难得,因此他受到欧阳中石李铎刘炳森等书法大家的褒奖,其书作广为人们收藏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苏东坡说:“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然而,俊京不畏张猛龙和格律诗之难,定要追求这高古可贵的东西。前不久我接受北京电视台《周末收藏》栏目的采访,当记者问我“收藏什么样的书画作品升值空间最大”?我当时一二三四地说了很多,遗憾当时手头没有俊京的作品,否则把作品往桌上一摊,“就是这样的,难得而可贵的”。
乙酉中秋节于修心堂
刘俊京——传统书法宝藏的挖掘工
文/杨孝
谈到中原地区的书法艺术,我个人有个这样的比喻——挖矿。
其实无论什么矿藏,都需要工人下矿来採挖:採煤,採金,採铜等等,这些深藏于地下的财富,如果不辛苦的採挖,是得不到手的。那就等于其价值根本不存在。
其实从事书法艺术创作,也必须辛苦的採挖,到传统中去採挖。我们中国书法传统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藏,书法家通过对传统艺术的採掘,就得到民族艺术的魂宝。并以之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内涵,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
刘俊京老师是一位勤奋的书法传统艺术矿藏的採掘工。真草隶,书画样样精通,一一採为已有。日积月累,已经成为一个富有的书法艺术的拥有者。今人论书,往往强调创新。创新当然是重要的,但如果不具备传统艺术的基础,不努力採掘其中的艺术矿藏,就成为无根之木,成活尚且不能,谈何创新。有了传统基础,其实不必刻意去创新,就是一种自然的形成。年深日久,通过对传统墨迹的临摹和创新,很自然会融入自己的性情。从而成为与众不同的艺术产品。使这种产品成为传统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才是成功的创新。否则就是追求。这种强求创新,往往画虎不成反类其犬。刘俊京老师从不强制自己去创新,而他的新却自然,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性灵与神韵,这是他的大成功一处也。
其实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书法艺术之所以称其为艺术,就在于书法艺术里蕴涵着大美。形式上的美有古典的美,有时尚的美,有单向度的美,有多维的美,有纤弱的美,有雄强的美,等等。"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刘俊京老师的书画作品谨守法度,适意任情,始终保持一种盎然的古典情怀,同时体现一种闲适高雅的人文气质,使其心理,情趣与书画笔墨构成奇妙的内在呼唤,此即{书谱}“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者也。
刘俊京老师的书法从传统而来,神交古人,广纳博收,寻求自我心性的表现,锤炼独特的艺术语言,形成不激不厉,雅致清韵,风骨峻拔的书风。
刘俊京老师耕耘书画艺术多年,应该对自己的书画成就有个里程碑式的总结,今日通过网络再次展示其近年来的书画创作艺术作品,由于如今成就挥厚,我可以期待刘俊京老师一定会向更高的境界发展自己!!
归回经典入古出新——观刘俊京书法有感
文/胡本汉(江西书协会员、书法.书坛版主,上犹书法绘画网版主,书法天下网版主)
认真拜读了刘俊京老师作品,感到非常兴奋,宛如一道书法大餐,让人大饱眼福。
刘俊京老师书法回归经典,继承古人,传统功力深厚、个性书风独具,真、篆、隶、草诸体皆擅,是真正的实力派中青年书法家。
作品多次获国家级重量奖,他注重修行,遍临百帖,嗜好“张迁碑”“张玄墓志”“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勤礼碑”“石门颂”“米芾行书”“二王”行书、草书等,潜移默化,深得其妙,功夫不负有心人,久而久之,诸体深得奇妙,悟其真谛,深的古法!
其书法追求碑学为间架,以二王帖学为意蕴,碑帖结合,以严谨、整肃、规范见长,作品潇洒自如,结构的段落和层次为突出,结构严谨,笔法多变,运用自如,典雅而不柔弱,刚强内含儒雅和气度。
俊京先生书法尽管已经达到较高的境界,但他仍不断进取,继续辛勤登攀,始终站在当代书坛的潮头,站在艺术领域的了潮头,执着地追求自己的艺术目标和艺术境界,起到了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典范作用!
我们深信他更上一层楼,在中原地区书法史上留下更加辉煌的一页,成为中国书法的经典!
敬·净·静
——读刘俊京养生书法的三境界
文/彭一超
记得那是2004年夏秋之际,中国楹联界首届自撰楹联书法展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功举办,刘俊京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了,他创作的一幅“五味清鲜身康体健;七情稳敛络畅经通”自撰魏碑八言联,从全国各地的两千多幅来搞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十名银奖中之次席,这无疑显示了他书法创作上不俗的实力和过硬的功夫。近几年来,他在经历了获“兰亭奖获奖提名”,全国第八届、第九届书展,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入展,北京电视书法大赛获银奖等系列颇有影响的书法展赛活动的历练之后,他的书法创作逐渐成熟起来,成为以追求碑学为间架,以二王帖学为意蕴,碑帖结合的书风。大约是2007年,他正式提出了“养生书法”的理念,我眼前为之一亮。现在回过头来看他五年前的那件获中国楹联界首届自撰楹联书法展银奖的对联,我猛然发现那其实就是一件地道“养生书法”。
己丑年孟春一日晚上,他来寒舍串门,出示了一张刻有他近百幅“养生书法”作品的光盘给笔者欣赏,并希望我能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后来我认真拜读了俊京君的那一幅幅充满鲜活张力与灵动气息的“养生书法”新作,便激发了想为他写点文字客观记录他这段书风的蜕变轨迹。当时,他提出其书法创作追求的是三个字:“敬、净、静”;我说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有治学三境界,他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如下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对于刘俊京来说,我联想到他的“敬、净、静”书学三境界,也许这正暗合了刘俊京“养生书法”的三境界。我当即问俊京君,这能否概括其多年来探索“养生书法”的演变历程,他欣然应诺。
“敬”是俊京君的书学实践的第一个境界。表明他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态度,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入世的态度。他把“敬”摆在了为人处世的首位。可先从源头来说说“敬”的含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敬,肃也。从。居庆切。”是会意字。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其本义是恭敬、端肃。也有“恭在外表,敬存内心”之意。他在当今社会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书界书法家,他对待不同界别和层面的人,俊京君总是恭敬有加,言必信、行必果。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彰显一派谦谦君子之风范。这从他以严谨、整肃、规范见长的养生书法作品中可窥其对书学的“恭敬”与虔诚。他的书法作品风格多样,无论是他所吸取的赵之谦笔意的魏碑书体,金农古拙厚重的隶书样式,还是飘逸流畅的“二王”书风,总体上均属于正书系列,彰显其工整儒雅、正大气象的一面。
“静”是俊京君的书学实践的第三个境界。这与他的人生阅历、个性风格不无关系,也与他曾经从事过医务工作很有关系。现在他的书斋名号还是“静医斋”。《说文解字》云:“静,审也。从青争声,疾郢切。”静是形声字,青是形旁,争为声旁。徐锴注:“丹青明审也”;王筠句读:“采色详审得其宜谓之静”。审美之“审”字的本义是——色彩思维,或视觉思维。因此,“静”的原意不是安静,意思是:色彩安排很合理,很有章法。
2009年6月16日于北京攀古斋
本自心源迹与心合
——刘俊京书法略说
文/张瑞田(系中原地区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作家、书法评论家)
两年前,在宛平城参加一次书法论坛活动初识刘俊京。此时,他以自己一副清劲的笔墨,以自己对书法的敬畏精神,以不凡的人生经历,以及,以他放达、豪爽的品性,备受书坛瞩目。
那一天的论坛主题关乎书法艺术的特征,刘俊京从自己的创作实践出发,阐述了书法艺术学习和创作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但是,因观点胎息自己的学习和创作经验,谈的清晰、形象,十分接地气。至少,我深受启发。
翻开《中国书画名家刘俊京》书法作品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的《楷书四条屏》,还有《临北魏镇北大将军墓志》,前者是作者临习北碑的创作实践,准确体现了刘俊京对墓志书法的理解和探索。脱胎《张黑女墓志》的那幅楷书条幅,笔致圆润,结字精美,如春风徐徐,似小溪悠扬,浮动的情感,起伏的节奏,推涌着作者丰富的想象,既让我看到了刘俊京别有洞天的书法才情,也使们感受到刘俊京对《张黑女墓志》等墓志的独到发现。
刘俊京生于北京,身体里涌动着北方人贲张的血液,学习书法,其审美旨趣容易导向“碑学”——粗犷、强劲、质朴、沉着的美学范畴。著名的龙门石窟洛阳市,他去了几次,龙门石窟的碑刻让他震撼,于是找来《龙门二十品》开始临习,试图让自己的笔墨融进北魏碑刻的豪迈与遒劲。
众所周知,乾嘉以后,汉魏碑志大量浮出土面,客观上促进了清朝考据学的繁荣,另一方面为书法创作和研究开创了新的局面,清朝后期,学碑成为大家的邓石如包世臣赵之谦李瑞清、张裕釗、康有为等人,为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于笨拙的笔意,凸显纯粹的民间精神,给人一种幽远而丰富的想象。从《龙门二十品》开始,他遍览魏碑名拓,对《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格外看重,常读常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魏体风格。
读刘俊京的楷体书法,看得出他喜取纵势,方笔、圆笔混杂使用,但,用得多的还是圆笔。刘俊京用笔,浑刚、厚重,六朝之迹,一目了然。他强调行笔的自然,不去精雕细刻,注重意趣的捕捉和神采的提练。写魏碑的人常染上“大刀阔斧”的习性,稍不留神,就会露出浅薄的痕迹。刘俊京深明此理,他习碑,不在刀痕上做文章,注重书写的“笔意”。书法是个体生命经验、情感的表达,“笔意”浓郁,表达才能通畅、自然,才能有情可抒,有意可达。康有为在评价张裕釗书法时曾说:“吾得其书,审其落墨运笔,中笔必折,外墨必连,转必提顿,以方为圆,落必含蓄,以圆为方,故为锐笔而实留,故为涨墨而实洁,乃大悟笔法。”我读刘俊京书法,与康有为有同感。
纵观书法界,时常可见低级庸俗的观点,一些书法家为提升自己的“身份”,不惜编造谎言,吹嘘自己的出身,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天下称颂,滑天下之大稽。刘俊京没有这样肤浅的心理,他的文化修养告诉自己了,生命同等重要,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没有本质的区别。站在这样的文化至高点,探求书法之堂奥,当然圆融,当然中庸。刘俊京对书法艺术的理解,符合艺术规律,因此,我们看到的刘俊京书法,透露着历史的气息,飞扬着生命的情思,予人以审美的愉悦。
流行日久的书法视觉冲击力之说,越来越时髦了。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直插云霄的长篇巨制,那种淋漓和张扬,是一种过度的夸张,显现着当代人的肤浅,极大背离了书法的文化意义。其实,书法就是平实的书写,心灵的袒露,文化的表达,除此之外的结构探索,笔法突破,仅有理论的意义。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当我为自己的观点感到“保守”或“不时髦”的时候,我看到刘俊京创作了许多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的“书法小品”,聊聊数字,意新语俊的跋语,给人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书法是高贵的,也是深奥的。试图以某种理论样式介入书法审美,是极其艰难的。然而,我所期盼的书法表现和我所推崇的书法审美,在刘俊京的书法建构屡屡得见。刘俊京强调书法的“写”,而不是“作”。“写”,凸显书法家主体的生命趣味,它把艺术创作转化成与生命共振的自然表述,强化着生命的文化记忆。与之相反的“作”,将笔墨完全外化,在粗陋的呐喊声中,仅存的视觉冲击力,淹没了书法艺术的人文精神,自然对完整的书法审美构成了破坏。另外,刘俊京时刻把握传统的重心,温润的书写,质感的线条,优美的墨韵,准确的结字,即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当代书法家精彩的作品,也使我们领略到传统书法艺术的风采与韵藉。
笔墨道场的行者——刘俊京
2014年11月份本人在济南市博物馆做了首次个人写经展,经朋友引荐邀请了俊京先生莅临出席并讲话,也是在这次自己的展会上结识了俊京先生。在先生的致辞中流露出了他对佛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正是看到了先生的这种对佛教文化的热爱以及深厚的书法功底,让我这个遁入缁门的僧人与俊京先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交往。在频繁的交流中也不断了解俊京先生以及他的书法成就。
通过解读先生的书法内容大多可以分为养生作品和写经作品两大类,这也是和他本是中医出身和佛教文化体验者有着紧密的关系。从历史中我们得知书法承载很多优秀文化,比如青铜、甲骨的祭文、敦煌市的写经、书法名家的文稿、信笺等等,都为考究历史的真相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后来印刷术虽然代替了大量的人工书写,但重要的文稿、信笺等都还是人工完成。但今天发达的科技代替了大多的人们,用键盘取代手中的笔成了组成文字的基本工具,在这样的环境中用书法的形式抄写古人语录或记录人生理念更显得珍贵。故此我也经常把这种做法称为点线构成的笔墨道场。无论是中医还是佛法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于人,两者的结合正是调整人们身心的途径,在把书法作品展示于人的同时,就是在为大家传播了一堂修养身心的课程,所以这也是我把俊京先生成为笔墨道场的行者的主要原因。
在历史上很多文人名流都和佛教有着深远的关系,如王羲之曾书《遗教经》,张旭写过《心经》,柳公权亦书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清净经》,苏轼所写更多,有《心经》、《金经》、《华严经》等经、序十余种传世,另如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黄庭坚赵孟頫米芾等亦有与佛教相关的书法作品行世。也正是这些书法名家的书写让佛法更直接与社会大众接近,更方便的弘扬了佛教的文化。当然今天的书法名家也在不断的效仿古人抄写经典,但在书写内容大多也是以常见的《心经》、《金刚经》为内容。当在这么多的书法名家中,俊京先生在写经上面可以说涉猎广泛,首先以不同的字体书写《心经》,可以说是自古以来第一位,这样在读经的过程中又进一步的增加了审美观,再次俊京先生书写了大量的咒语,咒语为佛教翻译经典译音不译意的五不翻之一,其字体生僻,读音绕口,很多书法家不愿触碰,在历史书法名字作品中也极为少见,俊京先生在此方面也深入体验,仅凭以上两点足以看出俊京先生是佛法与书法结合最为缜密的代表之一,同时也看出俊京先生身心承担佛法与书法互相发展的重担信心与愿力。
6月24日接到俊京先生的电话,说抄写了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近期要出版并邀我作序,接到这个电话内心很是激动,一是俊京先生在抄经方面又有了新的成绩,二是俊京先生邀我作序也是表达他对三宝的尊敬。《金刚经》是佛教主要经典之一,也是在世间中流传最为广泛的经典之一,在影视或小说中出现的《金刚经》更是神奇莫测,视为无上宝典,也正是种种神奇更吸引了很多的书法家抄写,藏于家中“镇宅”,或是高润格出售。但做为对《金刚经》了解的佛教信众则会抄写使经典广为流传,让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去读诵理解,从而得到佛法的智慧,这也是俊京先生抄写《金刚经》的本初思想。故此我也真切的祈愿有缘能读诵到俊京先生抄写的经文的人,能够发起学佛的信念及禅定烦恼的菩提愿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自在吉祥。
总之,俊京先生通过书法不断传承着中国优秀文化,成就着自己健康的体魄,提高着自己书法的意境,庄严着自己的笔墨道场。
博修恒远,宗古出新
——著名书法家刘俊京的书画之道
文/邵妙苗(《神州》杂志首席记者)
他是书法家,但他又不只是书法家;他是画家,但他又不只是画家;他从事过中医,现还兼企业管理。探索出独一无二的“养生书画”;他真、草、隶、篆、行诸体兼擅,却又主张“博观约取”;他研修绘画、篆刻、戏曲、音乐、舞蹈、诗词,把一分博学融入书法;他探索佛家禅意的奥秘,把一分宁静融入书法,使人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俊京先生。
书以载道,博观约取
刘俊京自幼酷爱书画,在朋友的引荐下,刘俊京的作品受到了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的认可,有幸拜先生为师。在书法名师的亲授指导下,刘俊京有种再生的感觉。他说,成为欧阳中石的入室弟子,自己得到的最大点拨不单纯是行笔技法,而是从艺之“道”。
以庄重的书法来表现中国文化。“书虽一艺,与性道相通。”刘俊京坚信,书法不仅仅是艺术,书法应与中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它的一头联系古老的文字,它的另一头连着民族文化的经典。书法不仅以文字的实用性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无论是书写内容,还是线条、结体、墨法、章法,书法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文字的诞生是为了满足文化记载的需要,将书法与汉字文化的结合,我们的书法才能成为不朽的艺术作品,离开了传统文化之道,书法就变成了空洞的躯壳。刘俊京表示,“传统文化里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是一笔宝贵的遗产,我们要从自己的文化里多多汲取营养。”
欧阳先生曾亲笔给他写过这样一段劝勉之言:“书本小道,要在属文明义。至于以为艺术,乃是余事也。作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已意在焉,望俊京勿为他论所惑。”纵观古今,很多德高望重的书法大家,综合修养都很强,综合修养的深浅决定着其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欧阳先生本人就是一本厚厚的“书”,学贯古今,是集历史、哲学、逻辑学、诗词、绘画、书法、京剧等等于一身的德艺双馨大家。欧阳先生时常说,学书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就像吃东西一样,只有饮食丰富,牛肉、蔬菜、水果都要吃,不偏食,才会营养丰富。只有先博后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才能创作出有丰富味道的作品。
刘俊京注重综合素质的修养。在欧阳先生的教诲下,耳濡目染地学习体会先生治学的方式方法,刘俊京感受到先生每件作品的内涵都极为丰富,逐渐地认识到博修的益处,常自言“博修才能恒远”。他以先生指引的路子不断学习,植根传统,不跟时风,在对古往今来经典碑帖进行广泛梳理和系统临习的基础上,融入自我意识,寻求有所突破,不断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他吸收古法之精髓,细心领悟古今名家的经典用笔、用墨、结字之妙,加以融会贯通后,广临各种碑帖,兼取百家,遍学诸体,自由地穿行在真、草、隶、篆、行等书体的创作之间,既保持着从传统书体中习得的精神要义,又能从中自然体现出自己创造性书写的鲜明个性,“采各院之果蔬,烹独家之菜肴”,逐步形成自己颜师古不泥、与众不同的风格。并将绘画、诗词、戏曲、中医、禅佛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不断融合内涵广泛厚重的创作内容,呈现出一幅幅形式丰富的书画作品。
融碑铸帖,诸体兼修
刘俊京笔法出入秦汉两晋,故能气势磅礴中见出浑朴遒劲。他学书伊始,便一直在魏晋书风中探求,并将典雅的书风作为自己的追求,晋人书韵和宋人风骨成为他建构艺术精神的精神旨归。不论是横幅、中堂、对联、扇面,均能呈现出一派天机与“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雅和之风。他以方圆结合的圆润美畅之笔,营造一个古雅经典的艺术空间,营造出属于自我的完整、饱满的艺术语言与视觉图式,意在内蕴,格调高超,飘逸中不失苍劲、大气中透出秀美,其独到的表现和创意,颇见基本功。
另一方面,生于北京的刘俊京,身体里涌动着北方人贲张的血液,其书法审美旨趣容易导向“碑学”——粗犷、强劲、质朴、沉着的美学范畴。魏碑独有的风格,引起了刘俊京的共鸣,在《龙门二十品》里,他找到了自己的倾诉对象,同时奠定了自己的笔墨基础。那开张的结构,近于笨拙的笔意,凸显纯粹的民间精神,给人一种幽远而丰富的想象。从《龙门二十品》开始,他遍临魏碑名拓,对《张猛龙碑》《郑文公碑》《张黑女墓志》格外看重,常读常写,让自己的笔墨融进北魏碑刻的豪迈与遒劲,形成了独特的魏体风格。刘俊京说:“我在魏碑名拓中发现了书法艺术的新天地,这个新天地,注定是让书法家大有作为的天地。”
融碑铸帖的刘俊京,擅长书写各种书体,对端庄典雅的楷书、雄浑旷达的隶书、古朴圆润的篆书、风神飞扬的行书、豪放飘逸的草书都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
刘俊京的楷书用笔潇洒坦荡,雄浑厚重,六朝之迹,一目了然。体现了他对《张黑女墓志》等碑刻的独到发现,展示了他对墓志书法的理解和探索。他以魏碑为宗,但却不在魏碑的刀痕上做文章,而是“透过刀锋看笔锋”,注重碑帖结合,注重笔法的精到和对线条质感的把握,注重书写的“笔意”。他追求气息畅达、清新高雅、遒丽沉稳、刚健温润、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强调行笔的自然,不去精雕细刻,注重意趣的捕捉和神采的提练。他用缓慢的节奏勾勒出悠闲自在的浑厚线条,提按顿挫之间构架清晰分明,中锋、侧锋用笔张弛有度,既有魏碑的朴茂,又有法帖的风采。他的楷书方笔、圆笔混杂使用,但用得多的还是圆笔,笔致圆润,点画婉约,笔意浓郁,通畅自然,结字精美,端庄大气。其笔法灵活多变,结体摇曳多姿,章法空灵自然,给人一种雄浑大气、质朴自然的美感。如春风徐徐,似小溪悠扬,浮动的情感,起伏的节奏,推涌着作者丰富的想象,让人看到了他别有洞天的书法才情。
刘俊京的隶书,临习《乙瑛碑》、《曹全碑》、《石门颂》为主的汉碑,又融入了汉简的风貌,他用熟能生巧的笔墨驾驭能力,勾勒出力透纸背的稳重线条,这使他的隶书作品,增加了文化的厚重感和岁月的沧桑感。他的隶书不拘于藏头护尾等理法,强调结构变化,在雄浑、劲健、秀逸、潇洒之外,还多了几分苍劲、古朴、典雅、豪放。他着力于求气韵、求变化、求古朴,摆脱了一般书家于一家一派之拘谨、僵化的弊端,结字奇正相生,结体舒展而严谨,书风秀劲而稳健,意气沉雄,节奏分明,情质交融。部分笔画锋芒毕露,蓄势待发,其金石之韵如新发于硎,神气独具,汉风扑面。在视觉形象上以字形的动势、张力来获得审美表现的丰富,从而使作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刘俊京的篆书从秦小篆入手,篆书作品写得挺遒流畅,篆法简练,用笔沉着凝重,笔笔如铁线,笔画浑厚酣畅,如折钗股,如锥画沙,如印印泥;造型稳重圆润,结体端庄严谨,在整体布局上,疏与密、粗与细对比强烈,给人以一种具有震撼力与表现力的视觉效果,显得格局雄大、气势宏伟,营造了清新雅致的风格,极有意趣和韵味,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刘俊京的行书宗法二王米芾,后又对赵之谦行草手札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究,智慧地融入帖书的韵致和自己的一些独特想法。在多年的临帖实践中,他深刻感悟羲之书风的点画清圆,笔力遒健,结构严谨而疏爽,情态变化多端,风度超逸,墨采飞动,精丽妍美而又自然流便,以及献之书法的笔势飞动雄武,英俊豪爽,气势蓬勃。在取法“二王”的同时,他兼有米芾劲挺爽健的点画质感和赵之谦跳荡顿挫、萧散参差之势,从而显得动中有节,刚健跌宕,险而能破,势巧形密,点画精微,气脉相贯,格调清雅,流露出与时代审美相契合的艺术精神和形式。其行书沉静入骨而不失之于刻板,锋芒尽显而不失之于粗野。笔法灵活精致,行笔方圆相济并巧妙融入侧锋,倾斜欹侧,给人以新颖而别致的感觉,更增添活泼和灵动之态。他的行书作品端严中巧寓变化,收敛多于舒展,含蓄多于开张,不激不厉,顾盼有情,洋溢着文质彬彬、潇洒自如的君子之风。其作品线条不以厚重取胜,而是用自己恬淡灵秀的心灵来书写表现其运笔的畅达和线条的灵秀与精致,展示给人的是一种自然与率真。透过书作,似乎可以窥见书家意趣盎然,但不激不历、自由自在的创作心态。
刘俊京的行书贴近二王,草书则在唐宋处着意颇多。他在开掘晋唐书法矿藏的同时,汲取了宋明草书的气韵、风骨。他不仅从书谱中汲取营养,还对金农伊秉绶心追手摩,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他的草书作品写得纵横恣肆,淋漓快畅,字字灵动,动势飞扬,有如行云流水,把酒临风,神采毕现,放逸、率真而不失严谨。刘俊京在严谨的法度之中,牵连映带之间融会贯通,有如风云残卷地写出了自己的性情,可谓“随心所欲不逾矩”。无论是大篇幅的随意挥洒,还是小篇幅的精心收拾,从运笔到谋篇布局,均取法乎上,从字与字之间的节奏到行与行之间的律动,无一不是他笔情墨趣的创作追求。他的笔下似是蕴含着一种力量,在虚实相间、轻重缓急、浓淡干枯、疏密有致的穿插中,营造出“意在笔先,笔随心动”的韵势,点画之间浑然一体,结体之间紧密呼应,笔染墨,一挥而就,时缓时急,一气呵成,既力求可观性,又灵活多变,骨力劲健,潇洒飘逸,弥漫着浓郁的文人气息。
书法最能体现东方文化精神之处,就是于点画之中传递神采、情趣、韵味,书者是通过笔墨寄托饱满的思想情感的,古人云:“书,心画也。”书法艺术的魅力不只是汉字艺术的自然美,更在于书家那种力透纸背的笔墨功夫反映出书家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书,如其学,如其才,如其情,如其人也。”刘俊京书法,正是如此。
养生书画,三重境界
“养生书画”的提出,有着传承历史、继往开来、涤荡生命和灵魂以及服务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它的内涵主要是集中医、禅佛、养生、书法、绘画、美学、伦理、哲学、数术、管理学等多学科的智慧,融会贯通,珠联璧合,并以书画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感受书画中蕴藏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风采各异,更感受到书画艺术的美,起到心意畅快、净化心灵、舒缓疲劳、养生增识的效果。
刘俊京曾是中医师,对中医理论和实践,都有不俗的研究。这样的文化背景,对于他的书法创作自然会发生特殊影响。他觉得,在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中医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理念对自己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帮助很大。他不忘将自身的中医学识与书法相融,独创“养生书画”理念,体现出他对“养生书画”的探索。他将养生之道融入书画中,告诫人们注重养生。“清心寡欲身健,志闲神怡体康”,刘俊京的“养生书画”,全面拓展了书法的学术空间和人文属性,在书法理论的探究和实践上迈出了一大步。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著名的治学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高度概括了“悬思—苦索—顿悟”这一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治学真理。
无独有偶,刘俊京提出的“敬、净、静”书学三境界,也形象地概括其多年来探索“养生书画”的演变历程。
“敬”是刘俊京书学实践的第一个境界。表明他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态度,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入世的态度。他把“敬”摆在了为人处世的首位。刘俊京在当今社会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书界书法家,他对待不同界别和层面的人,他总是恭敬有加,言必信,行必果。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彰显一派谦谦君子之风范。这从他以严谨、整肃、规范见长的养生书画作品中可窥其对书学的“恭敬”与虔诚。
“净”是刘俊京书学实践的第二个境界。他崇尚“净”,映射出他心底里的纯净、洁净。这也是他修身养性、做人从艺的基本准则之一。赏读他的书法作品,使人品味到一种“净”的信息,无论是创作哪种书体,他的运笔轨迹仍然是一丝不苟、干净利索,毫无拖泥带水之痕迹,通篇字体讲究造型的变化,凸显其用笔的节奏韵律感,笔力遒劲,章法气息连贯、浑然一体。大凡书家能够做到作品“卷面干净”并不容易。观俊京君书作的第一印象是清新、干净、悦目,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净”的境界。
“静”是刘俊京书学实践的第三个境界。这与他的人生阅历、个性风格不无关系,也与他曾经从事过医务工作很有关系。静的本意是不争,不争则能知足常乐。不争意味着不贪求名利,顺守自然。“静”的引申义是指一种悠远的境界,宁静可以致远,可以获得智慧灵感;一个静字,蕴含了古人圆融通达的智慧,更让我们感念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哲人云:“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如果能不争,心就能静,静是一种安详平和之态,是一份怡然自得。所以古人赞赏:静居则安。这大概也是养生学主张的观点。
刘俊京的“敬、净、静”书学三境界,一如他的书斋名号“静医斋”。“静医斋”远离市区,背枕燕山,四面开阔,沃野纵横,这里无都市车马喧嚣之声,却时闻鸟语嘤鸣,显得格外宁静,堪称修身养性、读书游艺之所,在如此浮躁的时代,是为一片净土,难怪他钟情于此。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任何人往往难免处在紧张急躁的心绪之中。因此只有夜阑人静时,他便能安处静医斋中,享受几许入静之闲逸与自在,或任情恣肆地挑灯夜读,或纵情挥毫抒写心中之快慰。
不断学习增强“四力”
四月初,有幸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专业委员会的培训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使我充分感受到中原地区书协对我们书法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厚爱,周密的安排,丰富的内容,热情的服务,使我收获颇丰。
一方面,从政治和思想意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在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艺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有了更新的认识。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首先要明明德。明大德、立大德,要有信仰、有情怀,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敬业。其次要市场经济大潮中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要守正创新,实现新作为,要正本清源展现新担当。同时要明方向、出精品、转作风、树新风。坚定文化自信,书写新时代。尤其要增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也是对我们书法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要端正艺术态度、认真落实中国书协对书法工作者的守则。一要胸怀祖国,艺为人民。二要深入生活,笔随时代。三要敬业奉献,书写的百姓。四要尊重传统,守正创新。五要敬畏书法,服务大众。六要尊师重教,和谐包容。七要健康批评,引领风气。八要遵记争法,公平竞争。九要德艺双修、担当使命。
另一方面,从专业知识方面通过学习也有了较大收获,通过专家高深的讲座使自己学到了很多。对书法又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明白白了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要字内功和字外功双修,两者犹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既要在传统上下功夫研习古人法贴,更要在诗词、文言文、历史、社会科学等系列知识上不断学习。学习是终身事,要耐住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要深知“大鹏鸟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潜心钻研传统,不为物欲所惑,不为虚名所绊,沉下来去积累,去学习,去修练、自尊自重、自珍自爱,多出精品为人民。
学不可以已,学然知不足,知不足需更加砥砺奋进!自己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不断的自我约束,虚心学习,以古为师,博修以恒,不断完善提高,讲品位,讲格调,讲责性。做一名德艺双馨书法工作者。
刘俊京
2019年5月18日
禅家性灵医者仁心
——关于刘俊京的书画艺术
中国文化,最博大精深的莫过于诸子百家及由此交融而衍生的各种经典。这些经典中最艰深奥妙的莫过于道禅玄学,而在世界文化史学者眼中,最具异域性与神秘性的东方文化是书法、中医、武术和京剧。对于我们中原地区人来说,清早听着京剧在公园里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来两招“白鹤亮翅”然后“手挥琵琶”,或者敲经通络,望闻问切,高深一点的则把一把脉,回去了拿起毛笔醮上浓浓地墨汁随手写出药方或者抄一首上好的诗文、一段《黄帝内经》,似乎一切都来得亲近无比。但是,说来容易,真正做好其中任何一样事情,都可能要穷尽数十年的心。如果从这种角度去看刘俊京,你会觉得他所做到的,几乎已经是东方文化的极至。
刘俊京先生是中医,书法老师是欧阳中石。欧阳老先生是中国书法界的泰山北斗,秉承名师教导,刘俊京的书法一开始便不拘泥于任何一家碑帖,他博观约取,笔法出入秦汉两晋,故能气势磅礴中见出浑朴遒劲,2006年便在最高级别的“中国书法兰亭奖”中获得创作奖提名,已经迈入中国一流书法家的行列,此后在多次书法评展中摘金夺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今韬光养晦,书艺勇猛精进的同时,不忘将自身的中医学识与书法相融,独创“养生书法”理念,将中医养生讲究的“圆融平和”、“天人相应”、“阴阳平衡”、“动静有常”与书法的动静、迅缓、方圆、收放、藏露、呼吸等技艺法则有机融合,如他所书“五味清鲜身康体健;七情稳敛络畅经通”八言联,以圆融洒脱的魏碑笔法为之,结体方正,章法开阖自然,一出手就在中原地区楹联界首届自撰楹联书法展摘得银奖。他楷书的养生名言佳句,都实践了他在“养生书法”领域想要做到的“敬、净、静”书学与人生三种境界。他提倡一种积极向上的、入世的态度,言必信、行必果,保持谦谦君子之风范,他的严谨而清新、端庄而秀雅同时又不乏写意性的养生书法作品中可见他对书学的“恭敬”与虔诚。他向往一种不争的怡然自得的安宁,因此取书房名为“静医斋”,在安静中书写自已澄净的书法,展之于世人,让每一个读者得到一份安静平和的心,在这样一个喧嚣竞争激烈的时代学会坦然地对待生活,甚至学会养身健体,延年益寿,这是刘俊京提出“养生书法”的最美好的愿想。
刘俊京的愿想让他拥有不同于平常书画家的文人担当,如同他经常书写的佛学经典,贯穿着一种慈悲心肠。在他的绘画中,对于人生的通达和乐观的阐释是他一以始终的主题,在大写意花卉题材中,他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美丽生活美丽心情的渲染,而在写意人物画尤其是他的京剧人物创作中,传达的是一种畅适人生、乐天知命的诙谐和奇趣。刘俊京把这一切做得如此优雅而自然,除了拥有一份执着而通达的精神,更需要一颗妙能顿悟的通灵之心。
从小学好中原地区字长大做好中国人
—访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俊京
《基础教育课程》:刘先生您好,能否请您先谈一下对中国书法的认识。
刘俊京:大家知道中国有四大国粹:书法、京剧、中医、武术。这四大国粹首当其中的就要说书法了,我个人认为书法是国粹中的国粹,其原因是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独特的汉字,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字也比不上中国文字的丰富、复杂、多样。所以说中国汉字是独一无二的,而书法则是我国书写汉字独特的方法,这点来说书法我认为是我们四大国粹中的国粹,尽管现世界像日本韩国也在写汉字,也有书道、书技,但都是步我们后尘,从我们祖先那里传承过去而改良的,其根源还是我们中华民族,所以说中国汉字从甲骨、象形逐步发展演变至今书法的楷、行、隶、草、篆等多种字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骄傲。
《基础教育课程》:那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呢?
刘俊京:作为中国人我觉得每个人都有继承发展的责任,使其发扬光大。由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简便快捷的电子设备,而追求更快更高的效率,而忽略中国汉字的学习和书写,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大悲哀,中国汉字的书写不仅包含很多内涵和文化而且它可以使我们开洞脑筋、强身健体,从而使大脑发达,难怪很多外国人在学习中国汉语及汉字,这点我们祖先发明的汉字我们应好好继承才是中原地区文化推向世界的根本途径,所以作为中国人只有从小学好中国字,长大才能做好中国人。
《基础教育课程》:我国一直在提倡书法从小进入学校,您觉得怎样理解。
刘俊京:我觉得书法纳入教学课程是件极其重要的工作,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说过:“小学阶段,除了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的基础,还要打好写规范汉字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
郭沫若先生认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此外,据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时期,12岁以后孩子逐渐形成很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所以我们必须要从小抓起,培养他们好的书写习惯,所以学习写字是必要的。现在很多孩子玩电脑、玩手机很灵,可是写字却很难看,连自己的签名都写不好,字的结构和笔顺都搞不清,结果形成离开电子工具就不会动笔了,这是极其不好的趋势。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切实把书法进学校进课堂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认知书法和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现孩子对学习书法难以进入兴趣状态,您看如何调整。
刘俊京: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学习书法是黑白之间枯燥的事,且中国汉字结构也比较复杂。我觉得教孩子学习书法一方面从技法入手,也就是基本方法。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现在的小学生写字姿势普遍存在不正确现象。据我了解在某城市一所学校中一个班有57名学生,有39个同学都写字姿势不正确。学生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有的简直不像样子,如此下去就会愈加严重,从而还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出现视力问题“近视眼”“四只眼”,甚至严重的会出现脊椎出问题,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书法的兴趣。那么首先要向孩子灌输“字如其人”的理念,教孩子“字正人正”从小把字写好,对其成长和成年后做事业干工作都是有好处的。另外从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地教,培养孩子写好字的兴趣。这点,我在给人家辅导和讲课中常以联系人和大自然的方式,使受教者很受启发。如我们在学习写字时,要处处把字和人与自然界联系起来,如单人旁、双人旁,就是一个人、两个人,我讲人要健壮、要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才美,那么我们在写这样字旁时及人字时就会考虑到人怎样才美,怎样才健壮,写起来就有兴趣了。另外在把字和舞蹈、太极、武术结合起来去处理其结构,这样举一反三地思考就会事半功倍。另外中国汉字很多都来源于象形及社会生活实践中每件物品,让学生处处联想,写起字就不枯燥了,如矛、戈、立刀旁等等这些大家都知道是武器,武器意味着要锋利有力,这样在写战、载、裁、栽、剑、忍等字时戈字偏旁时就会有力度,像这样可写出很多的字,所有带戈字旁、立刀旁的字都会写好,学习起来也会有乐趣。除此外,我还经常跟大家讲写字要像素描。画人物、画静物都要画像才行,写字也是一样。要看细写像,是方笔不要写成圆笔,是方字不要写成扁字,是长画不要写成短画等等以此类推,这样才能写好字。
《基础教育课程》:现在很多家长和孩子认为写书法得不到好处,从而很难坚持,怎么办?
刘俊京:这要靠我们教育的方法,其实写字有很多好处,但很多人没有传播出去,大家没有受益,故家长孩子很难坚持。本人曾学过医,现充分体会到学习书法有很多好处:
一、学好字是人的第一张名片,无论是电脑如何发达,但它永远代替不了写字,最简单的是签名不能用电脑代替,(因为它不具有法律效力),必须用手写留迹,这点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所以说签名是人的第一面孔,也是第一张名片。一个好的手写艺术签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永远记住,且对其它工作、业务都有益处。
二、练习写字是成本最低、用途最广的。练字不需要专业设备、场地和时间都不受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练,简单的纸张、笔墨都可以,且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可以用得上,并随之终身。
三、练字可以健身,洗涤心灵。练字是眼、手、腕、脑相互配合的一个过程,我见到很多人练字是以静制动的好方法,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难怪很多书法家都能长寿。另外它可以克服心浮气躁,给人以振奋、激昂向上的力量,古语说:“养身要动、养心要静。”练字既有动,又有静,是动静结合的好办法。
四、练字可以引导我们做人做事。书法艺术的哲学、美学原则,与做人做事的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学习书法可以启迪怎样做人做事。中国哲学强调阴阳的对立统一,两极协调中和,由此派生出有无相生,刚柔相济,高下相倾,斜正相倚,前后相随,难易相成等哲学概念。将此应用于书法艺术同样也是做人做事的艺术,中原地区传统文化中讲中庸之道、过犹不及、执其两端而取其中,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强调字如其人,做人要厚重诚实、宁静致远,处事要考虑全面,处理好上、下、左、右、前后、远近、长短、深浅、快慢、巧拙等等这些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正所谓人们常说的“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的做人。”
类似上述的好处很多,我们在教学中如能把这些练字的好处传授给孩子及家长,我想对培养孩子学习书法和练习写字、做人做事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基础教育课程》:您谈谈如何提高学习书法的水平。
刘俊京:这要强调很多,首先是从国家及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中国汉字、中国书法根在中原地区,但我们重视的还不够,大家知道我们祖先都是用毛笔记录各种事宜,而现代科学发展,写字变成偏学科,甚至用科技代替,这是我们的不足,应该是两者兼顾并进。大家知道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写字是必修课,从小就必须学的,所以他们比我们做的好,这点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把练习书法列入必修课程,这样才能传承。
其次是教师队伍的培养壮大提高,现我们教师队伍极缺,据我了解,很多学校书法教师没有,只能其他老师代教,这样影响学习质量。即使有的,水平也很有限,这样从教学方法及水平上都会影响学习水平和书法的普及,除此外,很多地方都是闭门造车,不能面向社会,增进交流,我建议各类学校要多面向社会,多参加各类书法比赛,这样可以使学习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促进学习的兴趣,使书法水平提高。
《基础教育课程》:您对书法教育发展前程如何看待。
刘俊京:我觉得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增强,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书法也是如此,教育部门对书法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是一件大好事。我相信在国家重视和全民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书法教育会越来越好,真正地做到以文化人、以书载道的时代已经到来,到那时才能真正实现“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原地区人。”
博修以恒远
刘俊京,他是书法家,但他又不只是书法家;他是画家,但他又不只是画家。他与别人不一样,是当今难得的复合型书画家,他集经营、中医、佛道、养生、书画、戏曲等于一身。古语有言:食养身,书润心,戏养神。他常以书画写剧词,学医以养身,观其之作,身心俱佳,神情怡然。他不同于别的书法家——他精通楷、行、草、隶、篆五体,而非只专其一,自言学法书须:“博观广取,宗法汉唐”。其楷书承袭北魏经典,古朴不失灵巧;行书追溯宋四家之一米芾,端严中巧寓变化。书法囊括褚遂良体、金农体、伊秉绶体、李叔同体等,再结合医者仁心,探索出独一无二的“养生书画”。使观者在欣赏艺术之美时,还能领悟到养生之道,于身心、审美皆有益。
中国四大国粹——京剧、中医、书法、武术,几乎一一被刘俊京收入笔下。作为一名医者,治世人之病痛,研养生之精道;刘俊京爱京剧,其师欧阳中石更是京剧名家,奚派传人之一。以国粹之京剧入书画,他更是能妙笔生花,形神既备,神采兼具。他研修绘画、篆刻、戏曲、音乐、舞蹈、诗词,把一分博学融入书法;研究佛家禅意书法的奥秘,把一分宁静融入书法,使人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刘俊京是一个修身养性之人,因此在书法创作上,能生欢喜心,发慈悲心,体现为三字追求——敬、净、静,在如此浮躁的时代,是为一片净土。不争不夺,书不浮躁,黑色纯净,满溢灵气,就像中医里说的,静居则安,静以致远。既能书亦善画,刘俊京用文人画来体现他的文化传承,寥寥几笔,活灵活现,文人小品精道之处跃然纸上。在刘俊京看来,真正的好画,是画到至简,并非以满取胜,而是以立意为胜。书画之根本是在于神采,如南梁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神采既具,乃为上品,才为艺术。
刘俊京的与众不同还在于他书画的取材。正如《左传》中所言:“言而无文,行而不远”。书法也是如此,书而无文,行而不远。他文采斐然,不独以古诗词为句,别有修身养性、京剧戏曲、佛教禅宗之句。更常使观者出题,他方下笔,这是极为有难度的。他的书法更是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当今社会传递正能量,创文内容与时俱进,为中国梦题词写句,光复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刘俊京先生所有的成就,皆来自他的博修。其恩师欧阳中石先生是集历史、逻辑、诗词、京剧、书法、绘画于一身的大家,刘先生不仅学其书法,更是苦心钻研以博学,其“养生书画”在形式、内容上均给人焕然一新之美感体验。博取众家之长者,必能有非凡成就,常自言道“博修才能恒远。”
刘俊京:写书法提倡“磨刀不误砍柴工”
纵览当今书坛,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具有观赏性的书法作品,而是缺乏能感动人的作品。如何才能创作出一幅打动人心的书法作品?书法家到底该付出多少?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俊京一直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他说,书法文化传承,乃是我的一件终身大事,任重而道远。
书法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瑰宝。刘俊京痴迷于这门传统艺术,沿历代书法名家学习、钻研、临摹、创新,从历代书法中寻求自己所要走的艺术道路,以他别具一格的书法和生命感悟,给予当代书坛更多的启示。
刘俊京指出,要传承书法,就必须学会站在古人们的肩上,这就要先学会临帖。在刘俊京看来,艺术无止境。学习书法是终身事,需要终身坚持,从一点一滴学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只有每天坚持临帖,持之以恒,时间久了,才能学有所成。
“临帖要巧临,不一定都通临。临帖是为了掌握书写技巧,从临习的过程中细细品味每个书字的内在神韵,研究字与字之间的变化,提炼出来对自己适合的东西,慢慢把它们变为自己所能灵活掌握,要学会智慧地临帖。”刘俊京在接受书画圈网小编采访时表示,“临摹字帖如同在和古人对话,在临习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文翰之美。”
对于如何选择碑帖,刘俊京向书画圈网小编表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艺术标准也不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首先要选择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碑帖。中国书法的书体繁多,书写风格各异,喜欢哪种书体、哪个流派,就选择哪个方面的字帖。
其次,临帖需下苦功夫。必须在时间上多摸索、多探索,没有任何捷径。如果说没有时间怎么办,那就要钉子精神,要学会挤时间。临帖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恒心和毅力,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第三,读帖。读内容、读章法、读笔法、读墨法等。读帖一定要仔细看,用心看,多想,多思考,从其异同中总结规律与特点。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韵味,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最后,由爱好变成动力。书法要抒发性情,表现丰富内涵。欣赏书法不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的精致,更重要的一点是看书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练书法,如炼修养,如炼人生。
在刘俊京看来,碑和帖二者相互结合,更加完美。碑是“牛肉”“武器”,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是造像;帖是“水果”“美女”,秀逸多姿,赏心悦目。碑帖结合,才能使作品灵动、纤巧而又不失厚重之感。
“从临帖到创作,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练好临帖需要心血与汗水作为铺路,使创作变得更完整。”刘俊京告诉书画圈网小编,“临是学习法帖,汲取营养;创是温习过程,写出自己。只有临习的量积累到了一定的度,才有可能转化提升为创作能力。因此,临帖与创作二者承接有序,要学会边临边创,相互结合,在临帖的过程中,只要慢慢去体悟,才能创作出自己的一番新境界。”
刘俊京提出学习书法要“学知不足学”,要学会巧学。他鼓励书法爱好者大胆地去表现自己,写书法要有“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勇气,大胆参与社会活动,锻炼自己,无疑得到他人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
在喧嚣浮躁的尘世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俊京心摹手追,心无挂碍,乐享一隅之宁,砥砺奋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征。其作品融于生活,将戏曲人物、中医理论、绘画音乐相互融合,与时俱进,探索出"养生书画",他让人们欣赏书画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养生知识。
喜欢书法艺术的刘俊京,融冶诸家,所谓的成功,或许就是将别人坚持不下来的事情坚持做下去。我们衷心祝愿先生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熠生辉,不断创新,为丰富中华艺术再接再厉!
刘俊京的养生书法
文/高军
养生保健自古就被人们所重视,从养生药物及食膳一直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当今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也面临环境污染和生存压力加大的威胁,这就更加提醒人们要注重保健养生,只有养生才能达到保健,只有身强体健才能延年益寿。
养生保健的方式很多,诸如跑步及其它体育锻炼都是很好的方式,但是如何从身心上进行保健至为重要。在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的是将中医养生与书法结合起来进行养生保健。
中医和书法都是我国的国粹,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两者都是植根于传统,博大精深,其次二者都能对人们身心健康起重要作用。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让人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养生保健的知识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事,刘俊京先生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并受到了大家的赞赏。
活跃在书坛的青年书法家刘俊京先生十几年前曾是一位身穿白大褂的中医医生。他医病认真,态度谦和,望闻问切,一丝不苟,最后开出一纸字迹工整清秀的处方,好像一件书法艺术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再看刘俊京的时候,颇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他谦和平易的作风未改,而多了几分开拓精神和闯劲。
刘俊京自幼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并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工作之余,同时潜心研究名家字帖,由于他勤奋好学,得到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老师的赏识,在恩师的教诲下,博观厚取,使他在楷行隶草方面均有所建树,并得到同行的称道和首肯。
由于刘俊京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苦学、苦练、苦钻,使他的书法艺术提高很快,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他的书法作品先后在中国书协举办的《羲之杯》、《山西省杯》、《皖北煤电杯》、《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高恒杯》、及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全国书法比赛中获奖,并入选《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诗书画博览》、《中国青年书法家优秀作品集》、《中国书画名家精品》等多部书法艺术辞书。此外,《中原地区书画大展》、《中国书法与日本书道交流展》、《海内外书画名家作品展》、《北京市篆隶书法展》等多种展览中均有他的作品展出。且河南翰林碑林、泰山碑林、微山湖碑林、云南石林碑林均有他的墨迹刊石。其作品先后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市青年宫、银川当代美术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并广泛流传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除此外他还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时期为医护人员和东南亚海啸灾区以及为北京市慈善协会、中国红十字会、天津市残疾人协会等福利机构捐献大批作品,曾被《书法报》评为“爱心书法家”。
由于刘俊京多年孜孜以求,先后被多家艺术团体吸收为会员、理事、书法部主任等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原地区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人才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会艺术委员、北京书画艺术院书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民族书画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兼书法部主任、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宣传部副主任等艺术团体的荣誉职务。近几年来他的书法作品还先后在《中国书画报》、《中国环境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书法报》、《经济日报》、《作品与争鸣》等多家报刊上发表。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等报纸、电视对他的艺术成就进行过专题介绍和报道。
近期,刘俊京在艺术道路上力图进一步探索和追求,以期攀越新的高峰。他严以律己,顽强开拓,以“高起点构思,超常规发展”为座右铭,在艺术上全方位发展自己,他在书法基础上为求字者作出自撰中医养生诗联以赠,一方面弘扬祖国医学,为人们养生保健提供知识,另一方面检验自身书艺能力,从而使人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学到更丰富养生知识,这也反映出这位年轻人的修养及功底所在。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尽管刘俊京在艺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他并不满足,漫步在艺术长廊上,他深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现在他正在以高标准不断在艺术海洋中搏击,尽管在他的艺术之路上还会有许多困难,但我们相信靠他的执著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定能成大器,在此让我们为这位多才多艺、顽强执著的青年人助威加油,预祝他在今后艺术生涯中越走越辉煌。
刘俊京:在心与道之间寻觅
本刊记者曹秋香
卷首语
心灵低语
品读刘俊京的作品是一种畅快淋漓、一气呵成的洒脱自在,有种流水直下的自然和登高望远的豁达。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静观万物,万象如在镜中,光洁莹莹,各得其所,呈现出它们各自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一如老子“道德境界”的审美转换机制所在。本源于有为的修炼,却因其虚静而超功力且有内景的观照而获得了内审美的属性。
对于刘俊京而言,道德修为充盈于书法中,有内审美的属性,充分感悟体验变化之微妙,去复现线条的当下时空;他涵养深厚自然,作品中充盈着精神气质,显现生动。书法的通融既是对艺术的探求,也是自我的精神皈依,在其飘逸俊秀的书风中透露了他对安然、质朴、豁达、宁静的向往和追求。他苦练书法技巧的同时注重自我文学素养的积淀,注重自我性灵的抒发,更注重自我人格的提高。刘俊京用书法来增进涵养,用涵养来御练书法,在挥毫泼墨间来抒写自己的性情,融入自己的感情,将自己置身在书法变化无穷的世界中,给予自己一个无限的心灵空间,使之个性化、情绪化、灵性化、意志化、精神化,与物神游,与书同在。
书法线条的文化传承是性情的外在彰示,是静心修为之法,刘俊京在书法中成就自我,在自我涵养中展现书法,他给我们一幅幅赏心悦目的作品,同时也带我们进行了一次次精神净化的旅途。
刘俊京:在心与道之间寻觅
本刊记者曹秋香
“书如其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样的话从古到今不知道被说了多少遍。有些学者甚至还专门著文论述过这个问题,即使会出现一些特例,不过我们还是相信,不论是字是书还是文,确实如其人。
数十年来,刘俊京认真研究一笔一划,用心聆听每字每句,怀着饱满的精神和丰富的心情去创作。在他的笔下,横、竖、撇、点、折不再是单纯的墨迹符号,而是别构一种传承和思考,是其精神和心灵深处的真实写照。
挥之不去的文人情结
采访了解到,刘俊京走上这条路并不是偶然的,他自幼喜好书画,毕业后走上医务岗位,他学习刻苦,擅岐黄之术,从医治病。平时开出的每一个处方,都非常严谨,一丝不苟,而呈现出来的是一幅精美的书法手札,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以至常常使病人拿着处方后反复端详,视为掌中“心爱之物”。后来从事企业工作,繁忙的工作和应酬并没有使他放弃对中医的爱好和书法的追求。
读帖临帖是入门的基础,刘俊京从楷书魏碑入手,这也是他的长项,临帖众多魏碑墓志,如《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石门铭》等等,历代优秀碑文,他均曾有过涉猎并及古人之所长形成自己的风格。
刘俊京自小就喜欢文科,在一次不经意间结缘书法,这样的文化背景,对于他的书法创作自然会发生特殊影响。对于自己的书法,谦逊的刘俊京从不高估,他只是说:“我在魏碑名拓中发现了书法艺术的新天地,这个新天地,注定是让书法家大有作为的天地。”一位兴趣广博的书法家,一位能书擅画,又能吟诗唱戏的书法家,他感受到了书法对生命的特殊价值。
大凡楷书出众的书法家,也会在草书领域有所作为。刘俊京是其中之一。在我的直觉中,刘俊京更多地开掘了魏晋的书法矿藏,同时汲取宋明草书的气韵、风骨,飞流直下的气概,张弛有序的展开,弥漫着浓郁的文人气息。晋人对书法的至关重要,是古典书学的核心思想。遗其形貌,存其神韵。刘俊京掌握了系统的书法史知识,他当然知道书法史中的书法家孰重孰轻。他的思考,他的气质,他的文化准备,决定了他的创作成果,他遵循中国古典美学法则,不去人为夸大书法作品的形式,手中的笔提按着线条的意象,整体的书法感觉,与书法的古典美颉,促进书法艺术灵感的迸发。
近几年来,在夜深人静之时,他翻阅养生文化典籍,或展阅古代碑帖,或挥毫临池,笔耕不辍,乐此不疲。刘俊京的书法创作兼擅多体,楷书既能中楷又能小楷。所作楷书,注重笔法的精到和对线条质感的把握,尤其追求作品气息的畅达、格调的高华。用笔婉转流通畅,点画风姿绰约,眉目可人,以墓志之峻利疏朗、遒厚精古,参以欧字之严谨细腻,结体宽绰而不散漫,疏密搭配得宜,行气疏朗明晰而气势贯通。清姚配中云:“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纵观其书作,法度谨严,从容蕴藉,笔力轻健,提按顿挫清晰分明,骨气清朗峭拔。刘俊京的楷书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其中浓浓的韵致,其书作清而纯、静而雅,以从容不迫、抒情婉约的风格和情调,来阐发创作主体的远古幽情。
刘俊京的隶书写金农,以圆笔并融合汉简笔画,创作中强调结构变化,但不拘于藏头护尾等传统理法,着力于尽情挥洒,于其中求气韵、求变化、求古朴,摆脱了一般书家囿于一家一派之拘谨、僵化的弊端,结字奇正相生,触变成形,在视觉形象上以字形的动势、张力来获得审美表现的丰富,从而使作品具有特殊的意境与效果,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行书以“二王”为宗,笔法精练灵活,行笔方圆相济,并与中增加方笔和侧锋的运用,倾斜欹侧,给人以新颖而别致的感觉,更增添活泼和灵动之态。
对于书法的传承,刘俊京认为书写本来是一种记录的工具,可是当文字一旦为书法,就成就了一生的华美,把书法连同中华文化的历史照耀得灿烂辉煌。对于古代名家,刘俊京做过了非常仔细的研究:王羲之的作品出神入化,妙不可言,搜尽赞美的词汇也难描绘其高深与绝美;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像一座千年古钟,每一条纹理都是一个故事,端详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产生浑厚的共鸣;柳公权的书法端庄清秀,像河边浣纱洗衣的邻家阿妹,或者款款而行的小家碧玉,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遵规守据,温婉清丽;欧阳询的书法,松风鹤骨,像一个武功高深的侠士,刚劲中透着秀美;赵孟頫的书法风流倜傥,柔媚舒展,蕴含着千般娇媚、万种风情;怀素草书衣袂飘然,如飞天神女,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九霄云天,在赏心悦目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历代书法家如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而这些名人名笔、名书名章,一直激励着刘俊京,他始终坚信书法还是老祖宗的好,想那读不尽的唐诗宋词元曲十六令、看不完的锦山秀花秋月、回味不绝的乡愁旅思离别恨、书写不断的江山社稷家怀,都因书法而留在人间。山因书法增秀,石因书法生动,水因书法含韵。天地之间只有这黑白两色最为分明,清淡素雅,质朴率真,又值得推敲,经过千年凝练与沉淀,愈久弥香。
颜师古为根,传承为本,三千多年的文化渊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是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肥沃土壤。王羲之说过:“虽世殊事异”,但“其致一也”。这是散文《兰亭序》不朽之所在,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之必然。刘俊京自始至终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书法精神内涵,其书法的气韵、神采、境界、意趣、风骨等等,皆通过他的笔墨技巧显现出来。书法格调高古清纯,雅气与豪气并存,主题与内涵水乳交融,墨韵旷达疏远。既宁静高雅又潇洒风流,字里行间难找到一丝“躁”的气味。洗尽铅华,厚积薄发,用这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简简单单几笔勾勒,使独特的笔墨律感与人文韵味扑面而出。
养生书画传递真善美
“艺术创作贵在敢于否定自己、勇于超越自己,贴近生活,展示生气,融入生命,终致恬淡自然、情境交融、意象共生。”刘俊京如是说。书法艺术作为民族精髓和灵魂的完美再现,唯用笔淳厚、朴实守度,方涵养气质、意蕴无穷。
刘俊京善于摸索,在形式上求内蕴、求高雅、求品位,在内容上把中医养生和字画搭配的养生书画,力求使每一件作品既是艺术品又能传达些养生小常识。传统——现代这一递进文化链,共同构成了他的艺术实践的基本存在形式。通过“静”、“虚”的精神境界,将单纯化成了一种气象表现出来。尤为难得的是,他所赖以与观众沟通的,是作品中洋溢着一种清雅的自然韵致,一种较高的艺术品位,还有作者一份纯真的审美情怀。
他的书画艺术,是他功力、个性、性情的直接体现和真实写照,而最大的特色在于"养生书画"。刘俊京的养生书画宗旨是,通过书法能够心里治疗,通过他的养生书法艺术,病人的心情会豁然开朗,有了“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感受。或许,这就是养生书法的奥妙。我们认为,无论你是“养生书画”的创作者,欣赏着,还是收藏者,通过“养生书画”这个特定的媒介,人们既能欣赏艺术、陶冶性灵,又可以从中领悟和探寻自我保健之道,达到强身延年之效。正如书画家严学章曾在一幅题画中一段的话语,虽有些调侃意味,但却耐人寻味:“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兴,高兴不如高寿。”这种“三高”现象,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们的共同心愿:但愿人长久,更何况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旧时老中医有四句话:"一手好字,二会双簧,三指按脉,四季衣裳。"概括了一个有学养的中医应该具备的四个条件。其中"一手好字"被列为第一条。书法艺术中广泛渗入了中医养生的哲学思想以达"形神合一",持久健康,而中医书法艺术家刘俊京在作书法的过程中已然达到这种目的。
他用书画演绎养生。自古“书以载道”。刘俊京的养生书画其价值很高,值得推崇,还可以在书法道路上独辟蹊径,让人领悟很多人生哲理,刘俊京先做人,后做事的说法让我们口服心服。勿怪乎,他成了北京书法界的获奖专业户,并获得了德艺双馨奖,用刘俊京先生的话说:“书法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养生书法是超常规的发展,我既然热爱,就要潜心地钻研下去!”
写到灵魂最深处
真正上乘的书家必须达到书品与人品统一,无人品即无书家之冠,无书品亦不能称之为书家。"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诸朴。在刘俊京身上,更加印证了这句话。他的书法植根传统,诸体皆善,从他的笔路中可以轻而易举地寻找到他的潇洒。其行书师法“二王”一脉,意追晋唐;草书习颠张醉素、间有山谷之韵;隶书习石门、张迁,篆书法李斯、攻石鼓。他坚持“植根传统、尚艺出新”的艺术理念,其作品以雄浑飘逸、峻拔豪荡、一任自然的风格在书坛独树一帜。
刘俊京说:“古代书论中书法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体现,体现了审美,修养和追求,人品,指自重透露的气息,与品格是有机的一体,字中有很多信息,而字又是与人相通与心相通的,一个人的字会比较间接反映气质、修养、追求和品格。历史上也是这样,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心态。”翻开他的个人专辑,我们看到他写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姿态和一种追求!”正如他所言,读刘俊京的作品,有一种气息涵泳其中,那即是,他平和的心态和潇洒的气势。
他练习书法主张“临帖”,将“碑”和“帖”融合在一起,兼有碑的骨架和帖的面貌,以达到阴阳调和,用功甚勤。他说“在他看来,书法是创作艺术,是神圣的,应摒弃杂念,心无旁骛,要耐得住寂寞。
点线的运动是书者用毛笔施加于纸上的运动,通过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圆转方折以及布黑分白的变化,行使自己的意旨,使书者的思想、情感、学识、经历、修养物质化。只有像刘俊京一样“深识书者”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他这样的修行者,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
刘俊京不同于“技法至上”者的区别在于,首先强调文化对书法本体优先性。他认为:“只知写字不懂读书,许多写字的人不读书只写字,所以他写字呢?再写也写不上去,因为一个是认识的问题,文化水品低,写字是写不高的,一个是不读古书,不读古代东西和这个文字结合不起来,是再写也写不高的……。书法是文化,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写字必须注意不是简单的书法,而一定还要宣传文化,所以文化文字结合起来起作用更好”。正因为刘俊京体味到文化与书法互动的重要性,感悟到书法与文化相关,书法与学术相连,书法与人格相通的重要性,他才超越那些目光短浅的炫技者。其实,现代书法史上的书法大家于右任沈尹默启功都是饱学之士,巍然大家。大气盘旋的文化精神可以去掉书法的俗气、金钱气、酒肉气,使书法作品呈现出通体光泽和感人境界。
他看重守正和颜师古,刘俊京说书艺要崇尚经典,把古人的好东西继承下来就不容易。我静观其书法度严谨,融古铸今,字形雅姿端健,雅俗共赏。字里行间可见修养情操。点画严谨,结构沉稳,于规整中见自然、在平淡中求意趣。刘俊京有书家的胸襟和气度,沉浸墨海又寻求超越,修炼字外功夫为人的修养,字里行间流露出不一般的修养情操,属感事明理的洞悉之人。在书法这个线条王国力求得之天然,行笔在法度之外又在法度之中。在现代书体的探索中,于传统与现代的嫁接中寻找契合点,在碑与帖的结合上摸索突破囗,在创作的取法上更加宽泛和兼容,书法语言表现更加丰富而不拘常法,他在扎实的传统功力之上,逐渐探索精当清新的书风,追求一种宁静自然之美,以心正笔正的人格完成艺术求新。
腹有诗书气自华,好的书法,不能单纯依靠书法技艺的提高,必须把艺和文结合起来,把文学修养、艺术修养、传统文化的修养作为字外的功夫,广泛学习,博取兼收,才能达到理想的高度。刘俊京学书善于思索,在迷离时不失理性,因而能广采众长,用宏取精。作品线条不以厚重取胜,而是在秀丽、雅致、恬淡中表现其运笔的畅达与精致,于朴实中时见灵秀之气,展示给人的是一种自然与率真。“清”、“逸”、“静”是刘俊京书法审美的基本倾向,他以简静冲和、清畅温雅的艺术风格保证了字里行间的虚灵之气。通过欣赏其书作,窥其创作心态,自由自在,意趣盎然,一笔一画,皆在不激不厉之中尽显淡然韵致,其中体现着萧散简约、平和静雅的韵致,颇具魏晋士人通脱散朗之气韵。
刘俊京的作品以和风细雨式的优雅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情感世界,其通篇渗透着文人气息,自然流露出书法的文化内涵。在多元变化的时代,要想形成完整的、成熟的个性艺术语言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能认清自我,在把握住时代的特征中坚持方向的人才有出路。刘俊京在他的创作中无处不在体现着这一追求,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到他作品中那种雄浑洒脱的境界慢慢滋生开去,一种个性的、耐人咀嚼的笔墨功夫渐渐沉淀下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定会有更多佳作问世。
修心悟道返璞归真
面对当代艺术精神之光的消散和价值的颓败,刘俊京推崇书法的正大气象,强调书法家的价值操守,认为书法直指书写者的心灵境界,使书写者的心性人格,知识才情记录在案,是书写者人格胸襟、文化积淀的投射。因此,书法创作和个体的心性修为,内心的中正之气、浩然之气密切相关,“书法要达到炉火纯青绝不能满足于技法,真正的书法家都是在‘技进乎道’的历练修为中去追求宇宙大化的心性价值,那些止于技滞于巧的书法是不足观的。”这是他潜心悟道、返璞归真的基本路径。
在工业化甚至信息化大潮汹涌的时下,纵然能够有安置一张画案的空间,也很难造就一颗沉静的心灵。在这一点上,刘俊京算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也许是天赋之,也许是蒙养之,他能在如今保持着一颗古井心境,一心向佛练字学做人,还能得其机要而不脱离人境,可以说是修为之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书法中流露出的澹简、高逸、润雅之气息当是对他这种坚持的最好回报。
刘俊京一直在追求蒋介石虚和之美。这是以儒家“中庸”思想为主导的审美观,也为书家所追崇。孙过庭讲:“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格自远。”其艺术法度严谨,结体对称规整,上紧下松,端庄典雅,笔势中敛,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的意度。李世民形容这种美:“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满则覆,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这种中正虚和之美也是高建自我修养的表现,古人云:“字如其人,立品为先,”又云:“立品之人,笔墨之外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艺术创作,多是心境与艺术创作的契合,要在心静神凝的状态下表现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注重作品形式与内在韵致的蕴含。他正是以中正平和的心态,迎来艺术上的中正虚和之大美。
众所周知,文化不是否定式的,而是不断地循环往复,终究围绕一个中心而回到源点。就如我们的生命在求得灵魂的幽静时,才能发现生命存在还有另一种方式——在静穆中宁静地生存。于是,那些留有岁月痕迹的笔触,因饱含了更多生活情感而栩栩如生起来。我还记得刘俊京说过印象很深的话,“学知不足学”以及“中则不以过及之弊”,我知道这不仅是他习书十多年的经验总结,更是他从以往的人生阅历中得到的感悟,且由个人性情而决定。因为性情中人在有兴致的时候做一件觉得快乐的事,是不计功利的,恰恰是这样,它往往能融进生命。当一个人用心去生活,以简单的方式,兴之所至,生命也就不拘礼法了。就好像陶渊明“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只要人生是宽广、是快乐的,那么各种文化、伦理,便会作为一种内心的需要,在丰盈饱满、富足快乐的人生状态下吸取,最终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这就是一种境界,将人生做到任情挥洒、无往不至,那么,一切也就自然坦荡了。
俗话说:艺术之美在心性之美,心性之美在佛禅之美,佛禅之美在妙悟之美,妙悟之美在艺术之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如此,艺术家的思维至禅思妙悟处,至大彻大悟处,悟到极致,则美到极致也。刘俊京的书法境界如同佛禅境界,深而旷远;有“禅意”则有“画感”,正所谓“观山水之神韵,得魏晋之风骨”。
几十年来,刘俊京探求的脚步,一直在心与道之间追寻着一个精确的平衡点。回望历代文化学者的足迹,几乎都走过这样一条轨迹:以饱学沃读为基础,从社会与历史的高度上把握文化艺术打的发展趋势,最终求证文化艺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道。
刘俊京的足迹,见证了当代艺术存在状态与发展轨迹。他的成长与发展,是他在高度层面上长期不懈地坚持自我完善的必然结果。文思、诗情、书意、画境,在学养的滋润下日益深厚,终于豁然贯通。心归于道,道源于心。若言他心道之高度,自非今日之论所可洞观也。
静听岁月流淌,感受古事沧桑。凝聚民族智慧,闪耀历史光芒。刘俊京笔下的作品,简洁规整中蕴藏气质,恣肆淋漓间精彩纷呈,笔随心动处谱写忠诚。如春雨的滋养浸润,似流动的文脉气场,若千古的气正风清。
融合之妙
——谈刘俊京先生的书法创作
文/韩旭
一直以来,我对书法心存敬畏。每每翻读碑拓帖籍,我常会思考书法的精神源头在哪里?其实书法到了我们这个衣冠楚楚的资本时代似乎有些茫然了。她从传统文化的道山中漫漫踱来,一定是沉甸甸的,也是伤痕累累的,她的来路里裹挟着一种书写历史的厚重与浑茫。因此我所认为的书法,不是华美流丽,不是条理周正,更不是刻意追求、奴颜媚骨,而是一种脉源清晰的艺术呈现,是一种发乎心灵的自在书写,她的“基因链条”里应该有古拙、厚实甚至荒率的味道。正是基于此,当我拜读到刘俊京先生的书法时,恍然被其散发出来的某种气息所打动,犹如一股暖流袭过心头。
刘俊京先生是在当代书法创作阵营中的重要一员。他师从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毋庸置疑他的书法学习起点是很高的。但从创作经历上来看,他在书坛上的出道似乎不算太早,在2000年之前的国内各项重要展览中很少看到他的名字。这或许与他的工作性质和心性修养有关。那时他还是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医生,他面对患者和蔼可亲,对待人生豁然大度,而他对待艺术更是虔诚执着,不激进、不冒进、不取巧、不钻营。多年以后他由此而提炼出书法的三重境界:“敬、净、静”。我们常说,厚积方能博发,静心才能深邃。相比于那些信捧“出名要趁早”的投机主义者,刘俊京先生在历经沉淀后呈现出更强的创作后劲。进入新世纪之后,年届不惑的刘俊京先生在书法创作中渐入佳境,如井喷之势先后十余次入展包括第八、九届全国展在内的国家级重要书展,并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刘俊京先生以一种质朴沉稳的书风和率真自然的书写状态,一步步身于当代书坛的创作前沿。
采各院之果蔬,烹独家之菜肴——这是我对刘俊京先生书法的直观认识。如果说得更“专业化”一些,那就是“融通碑帖,兼取百家”。我一直认为,作为一种立场的书写,它首先要学会拒绝,拒绝非书法的杂耍和平庸。早在若干年前,欧阳中石先生就曾教导他:“书本小道,要在嘱文明义,至于以为艺术乃是余事也,作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已意在焉。”刘俊京先生的书法取法高古,路子宽正,且在诸体之间表现出一种可贵的融合之妙。比如,他的隶书法乳汉隶,兼取金农韵味,并汲取了汉简的笔意,从而摆脱了囿于一家一派的拘谨,显出了一种正大气象。他的行书走的是二王、颜米一路,但也能隐约看出北魏墓志、摩崖书法所留下的印记,倘若再加上他的文学修养,就形成了颇具文气的艺术风格。他的魏碑掺以帖意,在追求“大巧若拙”中增添了几分质朴与恬淡,氤出高古的气息。
其实,每一位拥有更大艺术野心的书法家,都需要一种叩探源头的“深”和具有精神指向的“出”。这也就是坚守传统与创新自我的辩证关系。历史上的前辈大家不止一次地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通过无限地深入和不断地融合,方能体悟到笔墨精神的气格与气象。从刘俊京先生近些年的创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碑与帖、传统与现代之间游刃有余、自得机杼,表现出良好的艺术状态。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认为刘俊京先生在碑帖融合方面开拓出了新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代书法创作的表现内涵。
刘俊京先生的作品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融合之妙,妙在技道之间”。正所谓“形而下道近乎技,形而上技近乎道。”但现当下书坛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是重技轻道。这或许与浮躁的社会氛围有关,我们总能不断看到一些名家大师的作品露出轻浮之气,虽竭力掩饰却终不得避免。如何在“热闹中著一冷眼”守住传统书学的根与脉?如何在这条脉系中找寻到通往“技道合一”的路径?这是每一位有担当的当代书法家所必须面对的。作为一位经历丰富的书法家,刘俊京先生对书法有着独特的认知与阐释,他的作品里有着同龄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和深度。道技不可偏废,不可重技而忽略道。如果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那么可以临摹学习;当把书法上升至“道”的层面,就需要依仗书法家本人的心性修养。在刘俊京先生的作品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书法的渊源和来路,也能看到他本人的在场与再现。从“道”的层面而言,他在书法中找到了合乎适宜的表达方式和途径,在他的精心布局中案头的宣纸就如一方精神栖居的场域,展现的不仅是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更是一种自我心境的呈现与表达,充满着一种悠远的古意和向着书学经典的皈依。
实事求是地说,我与刘俊京先生未曾谋面,很遗憾没有近距离拜观他在创作时的状态。但我想他再创作时的笔触一定是轻慢的,洒脱无碍,沉着有力,周笔畅杀纸。因为他的书法里始终透着一种干净纯洁的高雅气质。在书法家的笔管濡下,字的形体、线条、黑色以及气息等都与他的内在情感、审美品格相合相应。应该说刘俊京先生的作品给予我们的不只是技法的展示,也不只是运笔刻画线条的技巧,更多的是作为文人书法家家的率真和坦荡,这里面有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也有对传统书学的体悟和思索。在这个众生喧哗的年代,刘俊京先生在“技道融合”的高度确定了自己的艺术路径,并付诸于创作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认为这种探索将会为当代的书法创作带来新的启示。
戊戌酷夏于菏泽市
书纳万物法自然
刘俊京先生书法艺术印象
文/张本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创作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原书画院院长、《中原书画报》总编,作家、书画评论家,是国家任命的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书法是抽象的艺术,可通过线条的美感来领悟宇宙间美的享受。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代大家的笔力结构间,形成了瑰丽堂皇的艺术殿堂。但是,这扇殿堂大门自然不会向人轻易敞开。北京艺坛刘俊京在书法艺术成就方面自有道可寻。他是一位不为欲驱、不为名动、不为风浮、不为炒作的人,可谓极其罕见。唯其为此,其作品给人的印象才极为强烈,自家风貌,自家语言,自家品格,也才更为突出、更为感人。他以深厚的学养,抚古情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守望,滋养了自己作品的书卷气、金石气、林泉气。
刘俊京现为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养生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佛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北京东城书协主席。书法师从著名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其作品多次参加中国文艺网、中国书协、北京书协等单位举办的权威书展,多次入选与获奖,并先后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收藏、出版有《中国百名书法家•刘俊京卷》《刘俊京养生书画》《刘俊京多体敬录心经》《人名艺术家•刘俊京》《水墨研究•刘俊京卷》《重拾介子园•刘俊京卷》等著作,先后被北京市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北京十佳中青年艺术家”。他是一位复合型的书画家。其书法四体皆能,其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均研,并且对中医、禅佛、戏曲、养生、歌曲等方面均有探索与研究。他的书法从碑帖中受益颇多,既讲传统,又求新意,特别是在行草书创作方面。其书法中所彰显出来的总体审美特征是:遒劲、厚实、俊逸、灵动。其行草带有隶意,又有魏碑墓志的笔法,他精心汲取了隶、魏书变化多端的结体,奇思遐想的神态,藏拙于厚重。他十分注重传统结字的收、放、开、合关系,强调结字中宫紧敛,同时又把字的内部结构打通开来,密处不让其紧闭而让其疏朗,使字畅达大气起来,其结字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通篇作品疏密自然,开合有致,整幅作品章法得趣。在创作过程中,他善于打破传统中以中锋运笔的模式,采取的是中侧锋并用,起笔既不是藏锋逆笔落下,也不是明显的侧锋逆笔落下,更多的是中锋露锋起笔,行笔老道,读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回味。其行草书既法古又出新,结字看似不算讲究,认真品读,其中变化多端,或大或小,或正或崎,或松或紧,稳中有动。其书法根基深植于汉魏晋唐,他的诸体皆能入其骨便是证明。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刘俊京先生从汉、魏、晋、唐中来,与那些以明清甚至近当代为取法的人,显然已不可同论。故其书法,无论是气韵还是势格都直接明人以上,行草书尤其盎然。因为刘俊京先生有绘画作滋养,其行草无论平和与恣肆,都能得浑朴静逸之气,无当下书家的浮躁之风,仅此一点,常人就不可及。他通过书法不断传承着中国的优秀文化,成就着自己健康和体魄,提高着自己书法的意境,庄严着自己的笔墨道场。
简单通俗的话语,平凡琐碎的细节,仅靠普通日常生活的书写令人称道,并且难以忘怀,这需要功力,需要强劲的技艺,更需要书家来自思想的深度、精神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刘俊京先生正是对日常生活进行了超越性的关照,构建了一个日常生活的诗、书、画世界。可以说,他的创作思路完全是他学养和性情释放有度的宣泄。书法之审美经验告知我们,在越过点画使转之后书写于纸上即是其人生理想修养学识胸怀操守,而展现在作品上的则是精神气质个性和格调。以自然心态,心无旁忌,自然而然生发笔墨,再以佛道之素涵,信笔为体聚墨成型。所以,每落一纸都能散发高古,每着点墨,自然透射出醇朴与天然。他以行草书写的明朝张居正《舟泊汉江望黄鹤楼》,一气呵成,洋洋洒洒,给人以瀑布挂天飞流万仞之感;他能够巧妙地将碑沉于帖,又能入帖为碑,使之跌宕起浮逸趣横生;奔走的线条如蛟龙出海,旋舞的招式似惊雷闪电;水墨作草绝无迟滞,淡墨走毫风雷闪电;技艺乘神通之快马纵横驰骋,灵犀于胸襟任意驰骋;酣畅淋漓的笔墨为审美主体展示出辽阔无垠的美的晴空。品读他的作品《急而生躁》《切勿太烦劳》《菜根香》《夏季养生》《春季养生》等,展现了平民百姓精致、讲究的生活方式,他从普通而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人生的哲理,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民俗文化的精髓的深刻见解。作品中随处可见散文使他笔下的作品诗意盎然,极具情致。灵动多变的字体、淋漓尽致的结合着使用的日常场景,书与文浑然天成,书与画珠联璧合,文与画相得益彰,他将书法以细致的笔触描绘普通百姓寻常日子,而恰恰正是这些具有家常意味的场景而打动人心。
唐朝书法家、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都是刘俊京先生书法修为的理论根据。他的挥洒决不勉强为之,创作之前必长久酝酿,丰厚积蓄,欣然握管,一泻千里。中医、禅佛、戏曲、歌曲乃至再平凡不过的日常所用等在刘俊京笔下皆信手拈来。实际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更真实的东西,是离我们的心、离我们的身体更近的东西。中国文艺网第十次代表大会强调,广大艺术家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刘俊京先生以传播书画艺术国粹,弘扬民族文化之责任,秉持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创作理念,创作出一幅幅质朴自然、平淡率真的艺术作品,从而流露出刘先生对人情美、人性美的深切赞赏。而这正是得益于刘先生对生活的投入与坚持,对日常生活的生动描绘融入到了书法创作的思考中。他的笔不虚动心手双畅随心所欲之状,震慑人心,令笔者激荡。正如苏轼所言:“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大凡文人书家都是博览群书学问丰富之人。否则,绝难通过书法创作来传达思想和抒发性灵。刘俊京先生的书法依然基于他广博的学养。刘先生虽生于动荡年月,但却家教紧严迷读史书、中医书,幼好诗词、痴恋音乐、苦读文言文,偏喜戏曲,对佛教道教易经和儒墨纵横诸学均有涉及和独到之思。当笔者安静地品读刘俊京先生的作品,实际上是在和自然相处,在获得一种丰富而充分的内心生命,让人在静怡灵逸的线条空间中学习养生知识,在日常美中体会到平静悠远的心境,这也使得刘先生对日常生活的创作挖掘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令人敬佩。笔者已写过刘俊京先生的书评文章,博学多识和对佛道的参悟,有力的营造出他的书法和“刘家样”的禅心妙境。下笔离巢臼不落尘俗,当在自然情理之中。弱冠至而立之年所发表的书画及丰富诗文足以佐证他必能远离匠人气息之由。其宽怀大量,悲悯之心和责任忧患意识也均来自于诗人学者的儒气逸气,道佛先贤的清气正气,而非匠人时人的市井俗气。他的书写最明显的特征是诸体皆能,隶篆夯基旁涉八体而主攻行书和草书。笔者深知他的书法,以厚重的中锋走笔,侧逆兼施更掺入逆入斜出,扭挫涩进,使之质感内蕴,绝弃平板死气和千人一面。他的笔墨灵动、线条飘逸、意境深邃的创作理念,都反映出其超凡功力和才华横溢的学者风范。书画评论家刘瑞田、彭一超、史向阳等都对刘俊京先生学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反复拜读刘俊京先生《水墨研究•刘俊京卷》《重拾介子园•刘俊京卷》作品集的的书法,既透露出篆隶的静穆高古又隐射出自己的精致新异,使作品起伏多姿,摇曳多变,雄强朴拙劲健备俱。因而,他的隶书尤其草书作品都漾溢着强烈的动感气韵,却又使飞扬灵动潜隐于古朴凝重之中。对古人笔意的再度消融、转换、生发再造出属于自己的庄重典雅和笔墨乐章。在作品变中求奇,奇中求变,变中求新。他通过自己反复地吸纳,精微地消化,再三地顿悟,将自然万物之元气玄力凝聚入体内,巧施于纸上,以自然之心印艺术之心,体现出中国禅宗及中医养生思想在书法艺术中的丰沛营养。为此,笔者晰晰可见刘俊京先生的书法图像从心底流出,源于他百炼钢化作绕指揉的书写基础,源于他游历山川河流、名寺古刹、高原雪域、大江南北之征途与风采。他以儒雅的气质,士子的担当精神,杏林春雨的人生境界,梨园情结的不倦情怀,谱写了一曲京华士人的壮丽飞歌。
刘俊京先生的书法养生作品及写经作品,和他本是中医出身和佛教文化体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书道务必是追求者疯狂背景下的自信,体能学识的长期储蓄、优美情愫的激荡奔突,对美好明天的热烈追求,留美人间的创造热望,这一切经过无数寒暑的高温发酵方能酿造出的视觉的琼浆……。正因为如此,刘俊京先生胸怀乾坤浩之云水,放眼山河壮丽之美景,于他的脑际留恋往复,长江黄河的波涛在他梦中澎湃。笔者品读了他发表在著作上的众多近作。从作品的大幅巨制到局部单字,都是匠心独运十分精美的佳构。均如亲临高山流水新聆天籁之音,使人情逸心旷,神思飞扬。他的代表作《菜根谭名训》《喜闻捷报》《满江红•中国自信》等作品,势盖群山大气磅礴,发人深思,不得不使笔者为之叹服。其大幅作品《正大光明》,更是浩浩殇殇滚滚滔滔,以长枪大戟横扫千军之势撞击审美者的肺腑,非雄才大略之才叱咤风云之志心怀苍生之人而难为之也。他的精作对联:“五味清鲜身方健、七情平和体自康”“窗前沦海开眼、台上楞伽可印心”“青山欲与高人语、联翩更来花鸟言”等作品充分诠释了这一点。更让人震惊的是他的《平和养正》《五味清鲜》《七情平和》《长乐延年》等作品,书法与绘画巧妙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相互映辉,真是一绝,令人赞叹。其书作精省简约,笔精墨妙,适则为上,重在取神;在用墨上,险劲处惜墨如金,韵味处浓墨海泼;笔笔做到劲健入微,痛快淋漓;他坚持简约明快原则,不生硬、不抽象,书写沉稳老辣,疾留涩爽交臻,枯湿干润恰用。墨分五色,节律铿锵,透射出他的超群才华和过人胆略。他特别重神、重意、重力、重韵,力求达到神形兼备,豪放中蕴俊逸、严谨中含灵动的艺术效果。他将其他艺术形式中洗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高山流水的节奏融入笔端,笔随意动,意由心生,行云流水,见心见性。
刘俊京先生确实是一位极富才情的书画家。他善于把书、画相互融合,善于汲取书画之外的营养以充实自己,完善自我,成绩喜人。古人说,字如其人,画亦然也。刘俊京先生心地纯良,乐于助人,此皆与历代大书画家一样,这也正是他能够立于当代并为众人所钦佩的原因。
刘俊京:博雅俊逸莫之与京
文/阿谁
刘俊京,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书法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画艺术院书委会副主任。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等地展出,被海内外机构和个人广泛收藏。获中国文艺网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北京市第三届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及北京市文联文艺作品最高奖;在第八届国展、第九届国展、第四届正书展、千人千作展等书法展中入展;获“双鹤E·C杯”电视大赛金奖、“杏花村汾酒杯”电视大赛银奖、“三晋杯”公务员书法大赛铜奖、首届自撰楹联书法大赛银奖、“情系奥运会”书法大赛银奖等。
博通经籍情钟于书
自古以来,有关书法审美的论争从未消歇,见仁见智,唯一不争的,便是能文能书者为上品。刘俊京,便是这样的一位文人书法家。
在书家友人中,刘俊京被公认为天资既高,积学亦深。枕经籍书之余,也通晓诗词格律,雅好京剧。但对书法艺术的一往情深,是从幼时临池那天起就心虔志诚的。
刘俊京学书伊始便一直在魏晋书风中探求,将典雅的书风作为的精神旨归。其中,在魏碑上用功最勤,尤得《张猛龙碑》之妙,以楷书布白严谨、疏朗有秩、气韵浑成、高古可贵而见长于书坛。在笔法和结构上有了比较深厚的基础之后,为加强笔墨变化,刘俊京又对米芾等大家加以研究,臻于兼擅多体。其隶书写金农,着力于尽情挥洒,于其中求气韵、求变化、求古朴,结字欹正相生,触变成形,极富动势、张力和审美表现;其行书以二王为宗,笔法精练灵活,行笔方圆相济,不激不厉,顾盼有情,洋溢着文质彬彬、俊逸自如的君子之风。
博观约取另辟蹊径
“作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己意在焉。望俊京勿为他论所惑。”这是其恩师欧阳中石写给他的一段忠告,至今悬挂在他的书斋里,以牢记师训,勉励自己。
“因人俯仰终奴仆,家数自成始丈夫”,这句诗也带给刘俊京很大的启发。学艺之道原理相同,只有创造才有生命力。但创造不能一概强求,也不能仅停留在技法层面,而要“博观约取,由博返约,厚积薄发”,方能水到渠成。
既以书风名世,又擅长诗词格律,更有做过中医师的经历,刘俊京巧妙地将三者结合,进行了养生书画的开拓性探索。那些他从《黄帝内经》、药性赋、汤头歌诀等专著中提炼出的饱含着中医养生精髓的诗作、楹联、吉祥小品,被融入作品中,书、文、画气韵贯通,珠联璧合,将书法的“神、气、骨、血、肉”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俊京在书画方面的杰出创造,受到欧阳中石、李铎、刘炳森等书法大家的褒奖,并于2009年成功举办了“敬·净·静——刘俊京养生书法展”,广受好评。
博施济众德艺双馨
刘俊京的人品,圈内圈外,有口皆碑。他于2007年众望所归地荣获了北京市第三届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其实,养生书画的成功,离不开他对中医药事业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怀。虽然遵从组织的安排,“处方工整清秀,犹如书法艺术品”的他改行成为了企业领导,但十几年过去了,依然有病人口口相传,请他瞧病。俗话说,医者有父母之心,养生书画的推出,正源于他那期望世人藉养生以远恶疾的美好愿望和善意提醒,源于他对普及祖国医学知识的良知和担当。
无论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12·26印度洋地震,还是汶川、玉树大地震,刘俊京总是第一时间表达爱心;曾向中国红十字会、北京市慈善协会天津市残疾人协会等福利机构捐献大批作品;随着自己点纸成金,求字的人越来越多,对经济困难者,他总是宅心仁厚地题字赠送,对居心测者,他也宽大为怀地不予计较。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愿刘俊京这样的书法家越来越多,不为书坛幸事。
刘俊京:低调做人高调学习演绎书墨人生
书画圈网闫春玉报道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正如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练就出独具风格独树一帜的书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然而,有一位先生却在刚刚不惑之年便在书法界声名远播,并广泛涉略真、行、草、隶、篆等,且浑然天成,自成一体,他还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出了养生之道,使之与书法融合,让其书法作品不仅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还能让人从中领悟天人合一,平津素雅,淡泊名利的人生哲学。他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俊京先生。
尽管刘俊京先生书法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他仍不断进取,继续辛勤登攀,始终站在当代书坛的潮头,在工作之余执着地追求自己的艺术目标和艺术境界,低调做人,高调学习创作,起到了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典范作用!
近日,书画圈网小编拜读刘俊京先生的新作,其笔法灵活多变,结体摇曳多姿,章法空灵自然,给人一种雄浑大气却又清新淡雅之感,跌宕遒丽却有飘如游云之美。此外,刘俊京还阅读了大量古文典籍,从中提取出了修身养心的篇章,并融入自己的感悟,落于纸上。
刘俊京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近年来,刘俊京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水涨船高,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追捧。然而他却不为所动,没有被名利所诱惑,全身心投入在书法作品的感悟与创作当中。他认为研习书法并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传承与发扬书法艺术这一瑰丽多彩的文化遗产。
古人亦有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低调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不凡之人,也是最后的强者。刘俊京先生,低调做人,高调学习,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他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书坛辉煌,演绎精彩人生。
刘俊京:书法艺术随时代而行
书画圈网闫春玉报道书法是一种独特的中国语言,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精神的一个出口。当代著名书法家刘俊京正是以笔墨展现时代精神的践行者,他以虔诚的心态挥毫致人文社会的深层思考中。
古语有云: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时如需。日前,由李舰波撰联,刘俊京先生书写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表现书者的内心情感,也可以展示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面貌、心灵世界,在文化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世界,指引着我们每个人在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大道上奋勇前行。
从先生书写的核心价值观中仔细品味,一笔一处皆能彰显书者深入的思索,静心的创作,24个字庄重大气,显示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每一价值准则以撰联的形式阐述令观者通俗易懂,进而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是对书法的敬畏之心,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刘俊京告诉书画圈网记者,“正确的价值取向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让大家能够在观赏中学习,将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融入一起,共同书写中华民族的璀璨辉煌。”
诚然,刘俊京以扛鼎之笔力,不断地书写着时代气象,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书法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多次参加“书法下基层”的活动,让书法艺术随时代而行。
一个书家的精神世界
——访书法家刘俊京
文/李晓阳
东汉大书家蔡曾言:“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简言之,汉字不仅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而书法是用汉字书写成文,文书相映、焕采升华的一门学问。书法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艺术修养,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情与胸怀。因此书法家在创作时更要注重对生命形象的深层构思。刘俊京的书法,不仅抒写自己的情感,也为社会和时代的精神发出号召。他的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深度、精神内涵和丰富情感,正是其书法艺术作品最具魅力之所在。
字如其人,立品为先
书法作为表情达性之载体,书者的情感往往不自觉地流露于笔意之中。书法艺术历来强调人的学识修养,且有“书品即人品”之说。从刘俊京的书法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深厚的学养、优秀的品格和豁达的性情为他的书法学习及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宽广而雄厚的基础。其书法清劲峻游,自由散逸。取势凌厉,点划精谨。发自肺腑,凝于笔端。直书胸臆,犹如风卷云舒。俊逸而蕴藉,外放而内敛,毫无滞涩之处。这都与他注重德行的修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书法创作中十分讲究悟性和灵气,艺术家要先修炼自己的德行,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镜界。只有以德为先,艺品才能高。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是符合时代精神,能够给人以启迪,引人向善的书法作品。”刘俊京表示。
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有题跋写道:“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谈的是古往今来芸芸众生的一种泛象。可以修炼个人品性的方式五花八门,书法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书法家的品性决定了他的“艺术意志”,他创作的书法作品都可由此得到最终的解释,就其内部的本质而言,都是“艺术意志”的客观化,由此我们可以从刘俊京的书法作品中感受到他对传承中国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这些情怀和意志在他的书法中得到外在的显现。正如刘俊京所说,“作为一个书法家,要不断提升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不仅能写得一手好字,还要写正大气象的字,要引领社会向更高从层次的精神领域上发展,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中国书法自来便有“书以载道”的说法,唐人张怀说:“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徵,期合乎道。”这里的“道”,指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所谓“书以载道”,就是中国古人以庄重的书法来表现中国文化。在刘俊京看来,书法不是单纯写字,书法应与中华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文字的诞生是为了满足文化记载的需要,将书法与汉字文化的结合,我们的书法才能成为不朽的艺术作品,正如《左传》中所言:“言而无文,行而不远”。书法也是如此,书而无文,行而不远。对此刘俊京表示,“传统文化里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是一笔宝贵的遗产,我们要从自己的文化里多多汲取营养。”
博观约取,宗古出新
刘俊京在书、画、诗、文方面都颇有研究,尤其是书法创作方面。他数十年临习不辍,根基坚实。曾跟随书法家欧阳中石问学,书法功力更进一步,其书风潇洒坦荡,独树一帜。以帖派见长,行草居多,书体涉猎广泛,真、行、草、隶均有涉及,注重碑帖结合,追求清新高雅、遒丽沉稳、刚健温润、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正是在兼取历代大家的基础上,融入自我意识,寻求有所突破。他的字在吸收古法之精髓,加以融会贯通后,又变换出了新意,逐步形成自己颜师古不泥、与众不同的风格,飘逸中不失苍劲、大气中透出秀美,其独到的表现和创意,颇见基本功的扎实。
在刘俊京看来,“博观约取”应该是书法家追求的终极目标。正所谓“大道至简”,真正的学问最后还是会归于最关键的一个点。正如唐朝孙过庭所言:“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学书真正达到最高层次还是要“复归平正”,由刚开始的无知之“简”,到通会之“繁”,最后博观约取再到“简”。这时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大道”。再观刘俊京,其对书法的态度是专一而又崇敬的。他积极涉猎多个领域而又博观约取,这正是其“大道至简”潇洒性情的体现。
谈到自己如何保持创作激情时,刘俊京表示,“我就是踏踏实实的每天坚持读贴、临帖。这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只有临摹大量的碑帖,了解每个碑帖的特点,从前辈大家的作品里体悟其境界,这样才能有机会做到多种字体兼长。”正是由于他以虚静之心治学治艺,才得以达到如今功力深厚、学养丰赡的境界。刘俊京十分擅长潜入古人书法的内在精神去寻找自己所需的艺术养料,在诸体皆能入其骨的背后,他是“以心书写,以情达意”,用生命的力量诠释着书法的可能,其书法创作之路充分体现着他对前人书法生命力的感悟,对书法内容与形式的理解和追求。
以书养生,以书焕彩
传统医道主张疏通、宣泄,因此书法历来被认为是养生之首,“寿从笔端来”的说法,道出的正是书法与养生之间的关系。古人所谓“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一旦进入旁若无人的书法境界,在跳跃腾挪的轻重提按之间,原有的情绪都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物我两忘的惬意。这么看来,刘俊京提出的养生书法与其十余年的从医经历不无关系,因为这段工作背景,才使得他创作出来一系列的养生书画作品,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精神上的文化熏陶,还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养生知识。问及何为养生书画他说:“所谓养生书画,就是养生学和书法、绘画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这缘于刘俊京多年来对国粹中医、书法的酷爱,养生书画是他近几年来从事书法创作上的主要探索方向。
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艺术,不仅需要有纯熟的技巧,同时还要有情感冲动、灵感触发和创作欲望来实现。惟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才能滋养出气韵生动的作品。从刘俊京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创作与情感的交融,是一种超乎笔画之外的玄妙,当性情、才思和笔墨融为一体,其书法作品给我们展现的是挥洒才情、表露气质、张扬个性和传递美感的生动过程。正如刘俊京说的,“中国书法是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的灿烂瑰宝,中国字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代表了中国的精神,我们有责任传承优秀文化。要做一个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的学艺,认认真真创作的书法家。”
形神共养禅释本心
——修读刘俊京先生养生书法有感
实用和审美,是人类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双翼,也是中国书法演化发展所依循的两条主线。实用先于审美,审美升华了实用。
具有独特文化基因的中国书法,以渊雅的气息化育着中华民族文明从古代走向现代,由此形成历久常新的人文传统。
上个世纪,林语堂先生曾以“书法为中国美学的基础”著文,将中国书法之美归纳为万物有灵的原则。他从一切艺术问题都是韵律问题出发,分析对比中、西方艺术:西方艺术,多耽于声色,以满足人的感官刺激;中国艺术精神,则较为高雅、含蓄,和谐于自然。中国人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汉字书法可表现富于情感的线条节奏之美,这是和其他民族文字不同的地方。西方人对中国艺术的关注,是中国书法的“一条线表达内在感情”,而对书法行为在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价值问题上,在现代艺术出现之前几乎一无所知。
中国书法在意态上的高度抽象与表现上的极为简约、凝练,造就了一片自由无垠的天地,中国人通过书法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与创造力。字形线条的优雅、精微、婉转、迅捷、刚劲、雄浑、激越、粗犷、古拙等各种美感,是书法家对世间物像、情态的感悟,通过书法转化为人格化的审美意象。“作一字须数种意,故先贵存想,驰思造化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象物于飞潜动植流峙之奇,以疾涩通八法之则。”一个写得好的字,无论繁简、书体,都可以在字形结构中保持非常和谐,蕴藉的美感平衡。中国人可以透过这与生俱来的欣赏力对不同的笔画线条产生无限的趣味、无限的新意、无限的欣悦,从而抚慰、滋润着自己的心灵,这就是中国书法所特有的优秀文化基因,也是足以傲视西方的中国文化本色基因。
近百年以来,中国书法的文化背景经历了剧变。由毛笔而硬笔,再由徒手“书写”到键盘“输入”的一变再变,使中国书法在日渐边缘化中远离实用功能,由书写技巧进入颐养身心的艺术审美中。
全球一体化的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刺激起人的欲望,引起普遍的焦虑。在物欲横流之外何以安顿心灵,何以平衡自处,享受人生?
对此,身为中医的刘俊京先生从书法的角度作出了新的思考:书法养生,真实不虚!
古人对写字益身的种种论断和自古书法家多长寿的记载,已被现代心理学和医学研究所印证。形神共养、美意延年的中国书法,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重新认知、接受。
刘俊京先生是一位以实力感人的书法家。经长年的实践从书法养气、助气、调息、养心的角度,提出的养生书法,不失为一种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刘俊京先生书法习自欧阳中石老先生,基底扎实毋庸置疑。勤练数十载,他的作品,不仅上溯汉魏、晋唐碑帖,于旭素、米芾行草广泛涉猎,又定是曾远赴西北感受大漠荒烟、长河落日的境界,加深对雄强壮美的北魏碑书的感性认识,终于以点画俊朗,形质深稳的楷行书风为艺坛所瞩目。他的书法,尤喜以中医名篇、禅诗、佛道经典寄寓文心。每作书,先静心,平息净虑,横竖撇捺,方折圆转,讲求法度,节制而得体的书风,与粗率狂躁“佻而无简,直而少致”的张扬时俗大异其趣。古人论笔法有言“正书无圆笔则无宕逸之致,行草无方笔则无雄强之神。”刘俊京先生既得其三味,又交相为用。其楷书端庄素雅,从容淡定,令人感受到一种儒雅的君子之风;其行书,融入碑版线质,笔力凝重,结体错变,风神跌宕而越趋精妙,渐成一家风貌。
刘俊京先生又是一个学者型的书法家。深知中国书法传统的人文内涵是其当代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然而,如何活化书法传统?书法价值在技术泛滥、活动频繁的时代如何真正浴火重生?书法只能是局限于专业圈子内的学术活动吗?中国书法的文化背景与当代发展所面临“基因淘汰”的尴尬,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与近年的展览,刘俊军先生试图将书法学与养生学相结合,试图将古代精英文化的书法重新度向大众养生的社会层面,使书法从技术的、视觉的“纸上”导向了现世的人本关怀,将文化的、美学的书法从古代切入现当代。我相信,这将会引起更多同道的关注和参与。
刘俊京先生的书法超越了古代传递信息的实用,通过审美又上升到新的“实用”——养生。
这确是一个灵光焕发的设想——养生书法,重在养心!
尔识书法,书法释尔!
基于养生、厚生的观念,现代人应该并可以超越永无厌足的物质生活,进入品质生活,最终与自然和谐,实现自适而写意的人生。
书法家刘俊京的别样风情
书画圈网闫春玉报道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他却在刚刚进入不惑之年之时便在书法界声名远播,并广泛涉略真、行、草、隶、篆等,且都独具特色;他还在研习书法中探索出了养生书画、总结出了人生哲学,他在书法界演绎着自己的别样人生。他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俊京。
到位与味道的追求
曾有人把好的书法作品总结为四个字,那就是“到位”与“味道”,刘俊京回忆起他的学书经历至今难以忘怀。
刘俊京告诉书画圈网记者,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达到“到位”与“味道”这四个字的标准,每日临习大家,从临习的过程中细细品味每个书字的内在神韵,研究字与字之间的错落、大小、长短、主次的变化,随着章法的变化而变化,不断总结,提炼出来对自己适合的东西,慢慢把它们变为自己所能灵活掌握。
从小就喜欢书法艺术的刘俊京,融冶诸家,是属于“博学”的类型,其笔法灵活多变,结体摇曳多姿,章法空灵自然,给人一种雄浑大气,质朴自然的美感。从楷书魏碑入手,是他的长项,临帖众多魏碑墓志,如《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石门铭》等等,历代优秀碑文,先生均曾有过涉猎并及古人之所长形成自己的风格,楷书掺于行书的写法,其笔气浑厚、端庄大气,且参加全国多次展览都以魏碑楷书获奖。
从行书,刘俊京从二王米芾入手,后又对赵之谦行草手札的学习研究,智慧地融入帖书的韵致和自己的一些独特想法,其书法沉静入骨而不失之于刻板,锋芒尽显而不失之于粗野。他的隶书,细细品味,除了具备刘体隶书的雄浑、劲健、秀逸、潇洒外,还多了几分苍劲、古朴、典雅、豪放。原来,他临习《乙瑛碑》、《曹全碑》、《石门颂》为主的汉碑,又融入了汉简的风貌,这使他的隶书作品,增加了文化的厚重感和岁月的沧桑感。
读刘俊京的草书,动势飞扬,字字灵动,弥漫着浓郁的文人气息。刘俊京从书谱中汲取营养,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他又结合清人,对金农伊秉绶心追手摩,所以又写出金农体,伊秉绶书体。同时研究佛学,楷隶结合李叔同,不断追求卓越让书法艺术再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常言道,书如其人,他的书法摒弃一味的抄诗,而是一点一画,各处己已,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候书写不同的作品。细观他的作品,人生的历练和坚韧都留在了他的笔端,看到的是生活中的光明和希望,并透出了时代的特点。
书法养生缘
常言道:宁静致远,静能生智。刘俊京的书法艺术,是他功力、个性、性情的直接体现和真实写照,而最大的特色在于“养生书法”。
“提起养生大家并不陌生,而且被人们津津乐道,但说到书法养生也许就会让人马上不知所然,其不知书法其实也是养生的一个重要手段。”刘俊京在接受书画圈网记者采访时说。“书法艺术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医学专家研究结论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二十种职业中,书法名列前茅。”
刘俊京从事中医十余年,对中医理论和实践,都有不俗的研究。自小就喜欢文科的他,在一次不经意间弃医从字,这样的文化背景,对于他的书法创作自然会发生特殊影响。
刘俊京告诉书画圈网记者:“写字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爱好,能使人在挥毫中自得其乐。人在写字时“不思声色,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使躯体和精神放松,对肌体起到调节、修复等作用,可推迟或延缓脑的老化。”
旧时老中医有四句话:“一手好字,二会双簧,三指按脉,四季衣裳。”概括了一个有学养的中医应该具备的四个条件。其中“一手好字”被列为第一条。书法艺术中广泛渗入了中医养生的哲学思想以达“形神合一”,持久健康,而中医书法艺术家刘俊京在作书法的过程中已然达到这种目的。
多样的书法养生经
中医理论人生境界,才可以用书法特有的线条在黑白分割中挥洒其才情。刘俊京将书法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探索出“养生书画”,他让人们欣赏书画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养生知识。
刘俊京告诉书画圈网记者:“四季五味六气七情八纲,在传承这些经典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尚。”
“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气,散胸中之郁,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刘俊京推崇古人“颐养神性”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智慧,并从古籍经典中提取修炼身心的篇章,在一番体悟琢磨后落于纸上。《延岁六味》、《五味宜淡》、《素味延年》等经典书法让人既生活的幸福又陶冶情操;《萝卜白菜》、《以食养生》经典绘画使人深感味道之鲜美;《观天养颈》通过医学解释出来,使人体会到中医养生之妙处;《茶以养神》精切的阐述了茶的功效和优美草书,同时也欣赏了精湛的书法艺术;《四郎探母》、《贵妃醉酒》等优秀经典历史通过笔墨把京剧人物活灵活现呈在现作品上,让人们了解历史,传递文化。
品味刘俊京佛学养生作品,更加传递一种友善、慈悲、爱心,他在书写心经以及佛学文化作品之时,又加上罗汉人物画,使佛经作品更加活脱,欣赏书法的同时,体悟为善修心、做人做事的智慧。同时,佛经内容为方便读懂,有的注写汉语拼音,受到广泛的好评,更好的传递友善佛教文化,让人们积极为社会多做贡献。
熟知俊京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一个品性颐养人生的玩家。歌曲、戏剧养生作品几乎样样都有他的身影。如国际歌“创造自己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等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轻松愉悦的同时传递正能量,影响深远。
“在书法中向真善美靠拢,追求一种幸福而美好的生活。”刘俊京如此道出他的“书法养生”心得。
把艺术送到基层
艺术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是创作源泉,服务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刘俊京常常走进社区展览,让普通百姓认识文化的力量。在他看来,没有群众的根基,没有人民社会历史认可,等同于一张废纸,作为一个艺术家,处理好价值与艺术、奉献与收获的关系,通过自己的笔墨传递“中国梦”,“舍得”之间让人感悟到一种精神的存在,体现出沉稳与空灵的境界。
刘俊京告诉书画圈网记者,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虽然它不断被赋予新的元素,但本质的东西并没有改变。几十年研习书法,刘俊京的第一个体会是,首先要研习古人。他的恩师欧阳中石先生曾经为他写下赠言:“书本小道,要在嘱文明义,至于艺术乃是余是也。做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己意在焉。”至今他仍牢记师训,勉励自己。
在刘俊京看来,踩着古人的肩膀去勤学,但“不离”则太近古人,一点自己的东西都没有,没有个性、特点,只是“书奴”。“王羲之卫铄,学钟繇,但最后离了,才有自己。王献之与父亲离了,才有‘二王’并称。不光写字,还有修身、立德、做人、学艺,都要广泛吸纳文化,多范围的学习艺术,日子久了方可推陈出新。”
踏步古今刚柔结合
—读刘俊京书法作品
发表于水墨亭2012年3月20日
文/史向阳(第三届兰亭奖教育奖提名)
壬辰新岁,《水墨兰亭》主编牛帅兵兄,赠我《当代著名书法家经典作品集,刘俊京》卷,连夜展读,手不释卷。
今人张海先生曾言:学书“先于古人合,后于古人离”。品读刘俊京书作可解其语。踏步古今,融百体为一体,自成面目,独具特色,这正是人们喜欢刘俊京书法原因之所在。
刘君俊京言:“博观广取,宗法汉唐”。他四体兼备,尤擅碑体行楷、碑体行书和行草。我尤爱其以“刘家笔法”的碑体行书。如:书作横幅《大悲心大陀罗尼》四百余字,一气呵成,回肠荡气。其笔法精古,峻拔气畅。细品之,其用笔劲健,提按、顿挫、血脉清晰可辨。此作笔法,亦碑亦帖,碑帖一体,自然天成。我从中读到了:王羲之,读到了米芾康有为,........可见,俊京君“胃口”之大,吸纳能力之强。
我一向认为,书法本质并无碑帖之分,亦无碑学帖学之别,一切划分乃人为所致。追碑者难在飘逸,写帖者难于凝重,寓飘逸于凝重难,寓凝重于飘逸更难。然刘君俊京以睿智清晰的“大脑之笔”,跨越了这个“难关”。
刘君曾言:“独守古风,顺乎自然,怎么都好,再聪明的人也比不上天地间的变化。”观其书作,可知刘君不失为知变又善变者。书作《大悲心陀罗尼》通篇几十处现“娑婆可”,几十处出现“摩啰”,几十处出现“卢”字,其线条、字态、大小,无一同者。即使文中有一百多个断句号,由于俊京君匠心处置,不露痕迹。
下面就具体来谈“啰、帝”二字:此作从发端起,每行都有“啰”字。第一个“啰”字用“二王”笔法为之,轻松内敛,重心向下;第二个“啰”字用行楷法,特别注意偏旁左让右,即左小右大;第三个略带章味;第四个结体紧密刚断;第五个“啰”字宽博大气,纯以北碑笔法为之。这五个“啰”字与全篇和谐统一。再者,通篇几个草书“帝”字,也处置得见性见情。
稍感遗憾的是:第三行“谛”字,和第六行、十行、十五行及倒数第三行的“帝”字,皆是纯草书,较之通篇行书,动静差别过大,略显“顶眼”。然作者注意到了几个“帝”字的前后顾盼呼应,与整体无大碍,仍不失为一件上乘之作。“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融百体为一体,浑然天成,这正是刘君俊京是发的灵魂所在。
庄子曰:“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风雨兴焉”。读刘君其他书画小品,能读到他那几份自信与散淡。见识与学养到一定程度,玩什么都成,刘君俊京“玩”到了。
书画可以玩吗?
文/朱涛
刘俊京属于我喜欢的书法家类型,注重传统,行笔厚重,没有那种现代书法的古怪造型和舞墨的技法,老老实实地写字。让人看着实实在在,如乡下的一股清新之风,非常难得。
看着刘俊京一幅一幅作品的款识中,我看到一个规律,其落款大多是勉、写、一抹、随笔、温故、玩墨、写记、学记、学写、信笔、匆笔等,“玩”是不是就是刘俊京一种对书法的态度。
书法真可以玩吗?以前人家说我的书法如何如何,我通常会说我只是玩玩而已,不是专业的书法家。而刘俊京却不然,他是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的学生,其作品在中国文艺网“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书协举办的八届国展、九届国展。第四届正书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展,中国书法家五百强展,第十五届中日自作诗书法展等,并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养生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禅佛书画院副院长等职务,应该是一个大书法家了。可你认真的看看刘俊京的书画作品,那种把玩的心态就在其间。
书法可以玩什么?
在辞海里,“玩”字有5个注释,一是玩耍、戏弄;二是欣赏、玩赏;三是玩赏的东西,如古玩;四是研习,如玩辞;五是忽视,轻慢。由此说来,“玩”字内涵非常丰富,许多正面的或反面的事都可以与“玩”联系起来。书画行业有许多玩法,书画家们叫“玩墨”,收藏家叫“古玩”,古时就有玩物丧志之说,我却认为物玩得好,是可以增志的。
中国书法是一个老少皆宜的玩艺,玩得佳的是艺术家,玩得好的可陶冶情操,玩得勤的可锻练身心。从经济成本上说,玩书法远比玩马术、玩高尔夫便宜得多,比玩麻将,玩输赢少了许多麻烦。从风险上说,玩权术易栽跟头,玩股票易被套牢,而玩书法轻松愉快,成本低,风险小,老少皆宜.
书法可以玩什么?刘俊京的书法实践告诉我们,书法可以玩兴趣。刘俊京对书法有着深厚的兴趣,做什么事他都喜欢用书法去表现,时下流行养生学,他把书法融入养生之中。提出了“养生书法”的理念,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在刘俊京眼里,书法可以传播养生,也可以实践养生。我经常在公园看到以书法锻练的人,他们在地上写得又快又好,纯正的楷书、隶书,还有草书。有些人觉得笔太小不给力,还自制了几十公斤的笔,拖着一个大桶的水,从山上写到山下,水写在水泥地上,很快就蒸发了,但他们却能从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书法可以玩情趣。书法原本是文人宣泄情绪的一种载体,一种方式。书画怡人,陶冶情操,或警世自勉,或寄托情怀,兴之所至,即兴挥毫,痛快淋漓,不为钱、不为名,只为表达心情。这种玩里透着一份真情,像王羲之的《兰亭序集》,把酒言欢之中也有一分哀愁;颜真卿的《祭儿稿》悲愤之情流露于笔下;苏轼的《寒食帖》,通篇也是怀才不遇的感慨。刘俊京的书画情趣很浓,或信笔挥毫,或乘兴一抹,或兴致玩墨,艺术与把玩间得以展示,情趣在笔墨间得以流露。
书法可以玩学养。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学习的。俊京一直在倡导,“作为书法爱好者、书法家要沉下来,戒除焦躁,博学博修,才能不断提高文化修养,才能使自己的艺术作品丰富。”刘俊京是个医生,从事医疗工作十余年,对中医理论和实践,都有不俗的研究,尤其对中医养生颇有成就,创立出养生书法,他的一系列的养生书画作品,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是精神上的文化熏陶,还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养生知识。
时下人心浮燥,艺术圈中人也各有所玩,玩名利的有之,争名遂利;玩技巧的有之,舞笔弄墨;玩骗术的有之,弄虚作假。书法谁都可以玩,但不管你怎么玩,书法还是书法,它不会因为你的“玩”法而改变书法自身的运动。书法博大精深,人们的任何“玩法”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书法是高雅的,“玩书法”也应该像刘俊京一样“玩”得高雅。
书法要怎么玩?
玩也是一门学问,在刘俊京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那种超大的作品,没有时下流行的拼、染、搭,却能够把中医的望、闻、问、切融进书法,别具一番味道,原来书法也可以这样玩。
玩书法要能放。中国书法浩如烟海,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学习者传承的压力好大好大。中国哲学有一个说法,有所失就有所得,学会放下才能成功。刘俊京是一个有定力的男人,为了书法他能够他放下了名利,不去刻意地炫耀自己书艺,把日常点滴的所思所想都融入书法;他放下了应酬,潜心读书,研修绘画、篆刻、戏曲、音乐、舞蹈、诗词,把一分博学融入书法;他放下了急燥,从《弘一大师年谱与遗墨》入手研究佛家禅意书法的奥秘,把一分宁静融入书法。
玩书法要能迷。对艺术,首先是要入迷。入迷才会有兴趣、有动力,才能钻得进去。对艺术入迷,就自然会去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习、研究艺术,继而才有能力发展艺术。刘俊京对书法是入迷的,对养生也是入迷的,可一心不能二用,他干脆把书法和养生揉合在一起,创立了养生书法,没有一股迷劲是做不到的。其次,要沉迷。没有什么能够像艺术一样充满着魅力,刘俊京和所有沉迷于艺术的人一样,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沉迷于纸笔墨砚,点横撇捺,沉迷于花鸟山水之间,享受了寂寞,也享受了快乐。第三,要痴迷。对艺术的痴迷是一种境界,只有那种把艺术已经作为自己生命的一个部分的人才可能达到疾迷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刘俊京是欢乐的,欢乐到一种痴迷的程度。欢乐到一种痴迷的程度就已经和艺术融为一体了。
玩书法要能收。书法是丰富的,正草篆隶各有风采,刘俊京像一个贪婪的“孩子”,他广种博收,他善于从古人中吸取营养,其书涉及正、草、篆、隶各种书体,无所不精。
其楷书传承北魏经典,厚重中不失灵巧,清纯典雅,行笔从容,有一种古朴的味道。楷书启功绝句,行笔厚实,收放有如,其来、如等字,很有禅意书法的味道,翰、一、手、心等字的收与来、墨、如、八等字的放相互协调,互为补充。楷书胸有波澜诗,行笔率性随意,融楷隶为一体,沉稳大方。楷书清包世臣论书绝句,以造像书体入书,但打破了造像书体的平稳,揉合了宝子的随意,有几分拙趣。小楷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结体紧凑,字型偏扁,揉合了楷书和隶书的笔法,舒展大方,相互穿插,辅之以标点,浑然一体。
其隶书吸收了金农、伊秉瘦和汉简的笔法,结构变化丰富,将隶书的藏头护尾收于笔端,尽情挥洒。隶书唐虞世南两首,深得清伊秉瘦的韵味,横平竖直,撇曲捺展,如舞如诗。隶书蔡雄七绝诗,以金农的隶书书这,把厚重与巧拙结合起来,繁收简放,相得宜彰。那撇时而紧凑,很有力的撇出,像一个逗号,时而细细地撇出,像一个飘舞的长袖。其作品心经,充分展示了其书法的功底,正草篆隶,各有风采,隶书心经,有的是融入了汉简的笔法,有的是金农的味道,有的是伊秉瘦的风格,多姿多彩。
其行书作品,端严中巧寓变化,收敛多于舒扬,含蓄多于直张,不激不厉,顾盼有情,洋溢着文质彬彬、潇洒自如的君子之风。行书启功论收绝句,用笔厚实,轻重相间,挥洒有度,其书整体上偏楷,以楷书笔法写行书,以行书笔法写草书,行中带草,收放自如。行书舍南舍北诗,书写流畅,信笔而书,用笔厚重,有沙孟海的味道。
书法要玩到什么境界?
冯景元有篇小文,叫《玩》,说“玩是初界,也是大界。”画家林风眠在上海介绍自己的时候,诙谐地说自己是弄点颜色玩玩的人,还说自己是好色之徒。大画家林风眠举重若轻,很谦虚地说自己弄点颜色玩玩,这一玩就成了中国整个二十世纪美术界的精神领袖。弄点颜色玩玩,说是玩其实已经超脱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
玩要玩得有境界,刘俊京玩出了境界。刘俊京骨子里是一个传统的人,虽说是玩,你看他玩墨信笔的时候,却透着十分的认真,他把“敬、净、静”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玩不可不敬。刘俊京把“敬”作为书学实践的第一个境界。敬古、敬师、敬人,刘俊京以古为敬,以古为师,上溯魏晋,下追宋明,吸取魏晋的古朴,宋明的气韵。他以师为敬,遵师训,承师业,以严谨、整肃、规范的态度治学,表现其对书学的“恭敬”与虔诚。他以人为敬,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虽然他总是以玩墨、信笔自称,其书却公正端庄,尽显儒雅之气。
玩不可不净。“净”是刘俊京的书学实践的第二个境界。纯净、洁净、干净,他崇尚“净”,他作书就像行医,必洁其手、磨其墨、摘其纸,起笔收笔,干净利落,没有一点滴滴哒哒的。表面上看是干净,却映射出他心底里的纯净,洁净,心无杂念,笔则净。
玩不可不静。“静”是刘俊京的书学实践的第三个境界。静心、静气、静宁,静的本意是不争,不争则能知足常乐。其书不浮燥,用墨干净,黑色亮丽,字与字之间相互穿插,每个字每个笔画都安安静静地,一切顺其自然,不争不挤,很有章法。其书大都是与其养生治病的相关知识,透着一分灵性,不争名贪利,顺其自然,就像中医里说的,静居则安。宁静可以致远,“静”把刘俊京书法引入了一种悠远的境界。
冯景元说:“人生走过后,血过,泪过,名过,利过,沧桑过,荣辱过,沉浮过,进入一种境地、一种诠释、一种了知、抑或也是一种彻悟。”刘俊京就是这样。
养其大,处其厚
——刘俊京书法艺术概说
君子以不器而为之器,所弘者为大道之末而所求者为大道之上,故孟子曰:养其大者为大人,养其小者为小人。不以技而废道者,乃以技而传法也。是以,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以千尺之桐生于毫末,百川之王汇于涓滴,余所见君子为技所能养其大者,必处其厚而生长也。老子所曰:大丈夫居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处其华,当是此妙义焉。
试以刘俊京先生之书艺而说之,其必是养其大者以而为道,处其厚者而为法也。刘俊京先生更以开物成务之识,而格物致知之能,一变者为技,再变者为法,三变者为风骨。故余每论俊京先生之书艺必曰:斐然以成章,皎然以自新。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竭,杂有鱼龙目神物,泥沙金石,不可知其端倪也。不似溪流清浅,一目了然,使然索然无味耳。余亦深知俊京先生深谙养生岐黄之理,调和阴阳之术,今试以《素问》四气调神之论而说其书艺,其间或有仿佛之处也。先生见我之论,或有会意之处,或哑然而失笑者也。今余试为之说之:
余观刘俊京先生之楷书,简王国维和,意完神足。此者以应春气发陈之理也。其楷书以李叔同钟繇诸家为胎息,笔意简远,锋毫内藏,然禅机吐露,不以锋芒示人,而以禅意养心。行间静穆古雅,如春风骀荡,杨柳依依,使人以洗尘想,旷然而心远也。昔年弘一法师以“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以喻禅理,而若以此意理解刘俊京先生之楷书,或有能得其珍奥处也。所以,余以为读其楷书如春夜花间,明月在天。披发缓行,神清意闲。
余观刘俊京先生之行书,典丽清劲,华英深秀。此以应夏气蕃秀之理也。其行书以魏碑为实,以南宫市为意,以山谷为精神。用笔跌宕磊落,潇洒俊逸。笔锋开拓而瑰丽,结体稳健而严谨。于厚实处能变幻出飘逸之意趣,在整饬中可流露出险峻之结体。东坡所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当是此意也。是以,余以为读其行书如绿水明漪,宛若清扬。翠环凝碧,夜雨鸣廊。凝想方洁,思之不忘。
余观刘俊京之草书,凌厉恣肆,圆健沉雄。此以应秋气容平之理也。其草书是以行书之笔而起,却以草书之意而作,酷肖米癫之狂态,然却无酒肆市井之气。笔锋转折圆润,点画华滋高洁。于沉着间意态痛快淋漓,在痛快处笔画沉着凝重。使人读来忽有仁智山水之思,而生烟霞林泉之想;著天风海浪之情,以见云鹤惊鸿之姿。
余观刘俊京先生之隶书,沉厚朴实,规整奇崛。此以应冬气闭藏之理也。其隶书是以金农为基石,兼有《西狭颂》、《开通》之法脉。于规矩中游刃有余,乃是追寻“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理也。其隶书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笔,点画方正,厚中取逸。使人如与老僧对坐,相与忘言。奇石岌岌,枕流听泉。秋江晚霁,寒江渔船
素问》有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今余以“四时调神之论”而喻说刘俊京先生之书艺,以楷书应春气之发陈,行书应夏气之蕃秀,草书应秋气之容平,隶书应冬气之闭藏,是合乎中和相互之理也。余知刘俊京先生书杂以百家之博,而能养自我一家之大;览千秋书学之深,而能处自我一家之厚。其学广博精奥,其识卓然如炬,故其书遍及诸子百家,皆能得其神髓精要处。昔年章太炎黄侃有句:黄绢初裁好著书。余以为,刘俊京先生以养其大之心而能伸处其厚之志,其必有杂百家,裁成一象之大手段也。更以俊京先生春秋弥盛,书艺以臻精熟,当此变法之际,不可不为之一变也?董其昌尝论此时心情曰: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始露全身。余想俊京先生于此,必心有戚戚焉!
笔墨合时而作,文章经世而著。君子所能自强者,以其不息之精神也。刘俊京先生以笔墨回应时代之声音,以自我体现时代之精神,所以其书艺能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余更期待见刘俊京先生其人其书能愈发笔墨长新,与时俱进!
丁酉岁寒于磨剑堂
说书论道刘俊京
文/何宝立
在第八届全国建材行业书画展开幕前,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外联部王春主任送来几幅书画作品助展,其中就有刘俊京老师的大楷行书,我知道,刘老师的作品一定会为书画展增添炫彩。
刘俊京是当代名副其实的书法高人。与他的书法造诣相反,他做人很低调。我是先识其书,后识其人。在许多重要厅馆都有他的作品。当人们看到喜欢的、好的作品时自然会留意作者的署名。刘俊京的作品随神舟八号飞船登上太空,并被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文字纪念馆等多家机构收藏。大名可算是耳熟能详,但许多大型活动他却鲜有露面。低调也好,含蓄的各性也好,总之他属于写得多,说的少。做事不喜欢张扬的人。刘俊京是大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的高徒,也是靠自己实力说话的人,其作品获中国文联《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提名奖,并在中书协举办的第八届、九届国展,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展获奖。还是第九届全国文代会代表,获北京市第三届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和北京十佳中青年书法家称号。可谓在书画界享有盛誉。
我是在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的一次年会上见到俊京先生的,他的谦和儒雅给我留下深刻的映像,他赠我《水墨风华。刘俊京书画作品》集。之前多次见到刘俊京的作品,由于悬挂大厅之上,只是赞叹而已。人书俱在眼前,平添许多亲切。展卷观读,朗目清心,爱不释手。俊京主张:博观广取,宗法汉唐。他四体兼备,尤善碑体行楷,他的行书、草书也融入魏碑韵味,其笔法精古、峻拔气畅,提按、顿挫,脉络清晰,亦碑亦帖,碑帖一体,浑然天成。俊京多年来徜徉于古今,融百家于一体,自成面目。这正是人们喜爱刘俊京书法的原因所在。
刘俊京的书法艺术超乎于技而畅于道,他之所以摒弃书画界的急功近利,因为他意识到,作为一名学术型书法家所肩负的使命,继古开今。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美的艺术作品,足令那些伪书法家自行惭秽。刘俊京的作品风清气瑞,充满正能量,乃书法上乘之作乃之大道。
刘俊京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华养生书画研究院院长等等。这些职务对刘俊京来说不是光环,而是社会责任,在艺术上,他散淡情怀,表现出文人的自信、清高。做人上,他谦逊、自律。做事上,他豁达、正直。在当今中国书画界存仍在着一些假、恶、丑乱相。俊京的书风无疑是一股清流。涤荡污浊,清流汇聚江海清澄。
学·知不足·学
文/陈鹏
学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000多年前,“天纵之圣”孔老夫子告诫我们:通过学习我们才了解自己对知识的匮乏,经过教授才清楚自己对知识的困惑。其中的暗含之理不言而喻!而知不足后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了解自己不足后方可对症下药,进而才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不断地自我完善。
《学·知不足·学》书法称此为“一三一”格式,正有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寓意,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值得我们深思。但学习,永无止境,正所谓“学而不厌”,犹如万物苍灵不竭地寻找源源不断的知识泉眼,泉不尽,知不尽,而学不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样一个永无止境盘旋上升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不断地发现不足。通过习克服不足,提升自身,不断地学而知不足,知不足而后学……
艺自心源•迹与心合——之刘俊京先生大写意花卉以及清贡系列小品探究系列篇之一
黄家富贵,徐之野逸,后明徐渭大写意花鸟大放异彩,启迪后人也,古到今来,花鸟画如诗如歌,婉若秋水一线牵,如痴如醉,如云如雾;丹青墨韵如秋叶般情感浓而柔和,如槭属那样红若杜鹃映满山野;笔墨线条中时刻流溢着远古的暗香与时代的清新,文人的情趣也花鸟画从历史上看,其发展和脉络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并且在某一时期花鸟画甚至成为中国绘画的大成就之一也;尤其是写意花鸟画更是有其特别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也;毋庸质疑,在新时代,花鸟画的发展存在不同的发展情况,相比山水,人物画的创新,花鸟画难度更大,在新的时期,由于社会和时代文化的需要,写意花鸟画再次繁荣起来;尤其是书法创造为主的刘俊京先生更是书法篆刻花鸟,三修,更没有想到的我本身也是花鸟山水创造为主,所以自然很关注刘俊京先生的书画,当然刘俊京先生的自然创造思想与创造眼光更加开拓也;潘天寿云:画事须有宏远之抱负;超越之见识也;厚重渊博之知识;广阔深入之生活,勤奋与努力,艺术才有生命也;中国花鸟画也更多的强调画外功夫也;从艺术历史看,人品既艺品,自然画则为逸品也;这一切多来源艺术的勤奋与努力也,潘天寿诗书画印;古之恽南田,任伯年齐白石,等大家,无不是从社会中;从大自然中;选择生活,提取生活,创造自己的艺术主张和个性也,当然刘俊京先生很明显认识到了画外功的内修,绘画,书法,理论的学习就是最好的说明也;他的写意花鸟画更多给人是一种清醇的韵味--清如冰碧;洁如霜露;自然而在也;他一系列大写意花卉画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在用笔方面勾勒,以及节奏的把握;意想与韵味同在;他善于在大自然中观察,并且把自己的思考转化为艺术现象,自然作品贴近大自然,贴近生活;艺术来源与生活,他的画注重写生,大多作品扑面而来的是山野的清新气息也;他很注重中国绘画创造的一个核心;意境也,当然在描绘客观物象的时刻,传统的笔墨就成为大写意绘画创造格调的关键:它意味着花鸟画创造的成败。”在刘俊京先生大写意画一系列作品中我看到的作品始终是以该审美意识在创造有个性但是同时又是有民族个性的写意绘画作品。刘俊京先生的册页写意花卉或者清贡作品清新淡雅的天地:笔下水培水仙的君子之风骨,摇缀生姿,牡丹的卓而不群,飘逸散淡;梅花的傲立,俊拔洒脱;一花一草一小品草水休憩之间的宁静;牡丹淡若清幽;枝藤轻而荡漾出节奏感;花卉白玉柔和,清新明丽也,也,一花叶用笔看似简约但实质非常人之功力,几笔几画。描绘的一花一叶并灵动与纸上,清新洒脱,幽雅自然也。
从作品可以感觉到刘俊京先生善于吸收大写意流派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王雪涛,王慎生,唐云等花鸟大家的笔墨与审美意识,同时创造注重写生,其作品给人铺面而来的山野之清新气息,善于创造意韵--画中一草一木一花等等,无不包含着画家的情感。最可贵的是刘俊京先生能将自然中观察到的,所体会的内容,用情用感觉画出来--那就是心融于物的心态。画无韵味,则无意境;徐谓诗云:“送君可不俗,为君写风竹,君听竹稍声;是风还是哭?”
可谓画传神;表达意境何其的难。同样徐谓前,苏轼云:“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其与身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子世无有,谁知此疑神。”身与竹化;实质是写意精神实传诚怀静忘的创造心态。画中一草一木一花无不是作者情感的发泄也;这里要强调的是;作者将自然中观察到的所思所悟,从自然中转化为艺术描绘现象实质是注重生活的感悟与观察;注重艺术创造来源与自然生活也。
很明显刘俊京在这方面作到了。对于题材的选择与现实生活的感悟,刘俊京先生有自己的个人笔墨以及运用审美意识的趋向;他用笔灵活洒脱也,他的画清新而明快也;注重点,线,面,色创造了自己的大写意画体系:创造性是在原始的中表现出大自然极富生命力的展示--审美取向可谓是大新尝试:尤其笔墨,等技法的运用。讲求以书入画,书写性情,书写传统之;刘俊京先生锤炼了笔墨,纯化了绘画物象,强化意趣;妙在具象与造型个性变化,其笔下花卉等等画面给人清新幽雅;给人以诗情般的韵味。他的画有一种墨气淋漓的自如以及心灵与创造情感的激荡也;板桥道人云:我胸中有十万竿;一时飞做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片云霞看新绿,真实的道出了绘画创造贵在写心也。
在构图上,刘俊京先生延伸了传统写意花鸟画的章法与构成之;刘俊京先生善于截取自然中的片段,采用齐白石吴昌硕,八大等大家的传统等技法,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空间感--和传统的花鸟更丰富了。水墨的交融以及书法线条的变化,使笔下花卉以等等物象形成了水色交融,画面充满了生机。
刘俊京先生的画画面注重各种对比;用简约笔墨表现出明快的感觉;善于用单纯的黑色融合与点染提高画面的视觉感。用笔穿插自如,注重空灵;以及意象的表达;花卉,枝叶,为刘俊京先生的绘画世界增加了活力。从花鸟画创造时间角度看--刘俊京先生的大写意绘画画无疑一扫‘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简单情调;更多展示的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审美观。刘俊京先生喜欢传统的审美意识是极为难得的,这样的精神是内在与大自然的恩赐,也是画家之刘俊京先生追求的是相通的,只有八大山人,齐白石的等国画大师的写意作品中能感受到久违的传统写意精神:刘俊京先生在传统基础中开拓新的写意新个性才是写意精神真实的延伸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创造出新的风格,画外功夫更具挑战性。李叔同云:“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可谓道出了艺术创造难的真谛。
对刘俊京先生书画文理论皆通也而言:花鸟画的各种技法运用已经极其熟练,同时用笔用墨用色灵活多变,不居于章法。看扇面画面的布局,善于变化,看刘俊京先生的画,更多的是清丽与明快的感觉;所刻画的花卉或宁静,或因素欢快,或交织,但是用笔用色很简约,下笔果断,传递的是一种种安静;欢快的情调,赋予了花儿人性化的情感因素--很明显能感觉到一种欢欣,高昂向上,生机茂盛的感觉-,-其画更给人一种真实的自然体验。以书法入画面,注重墨的变化,注重行笔的快慢;极具沸腾激荡的雄强气势,善于用色与墨来表现花卉的生命感与花卉的个性-对花卉的描绘注重了水墨与色彩的交融,也注意了色彩的冷暖变化,传统笔墨与现代意识创造的灵活运用,注重虚实结合,黑色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水与色的冲撞中诞生出有色彩,有视觉感,有痛快明丽的写意花卉作品此乃逸品也。
艺术的生命在与创造,艺术是无边的世界;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必须用毕生去积累学习。在创造。陈子庄云:“为人要善于悟理,则画自然会更好。”实质就是一个艺术家思想,品格,和学养达到的境界,这也是之刘俊京先生一直追求的大写意画境界。
刘俊京先生的绘画世界是自由,奔放,灵动,流畅的的笔墨表达心中的感受与心态的释放;是抒情的;是诗意化的;是充满激情的。刘俊京先生总善于从大自然中选择到一种绘画语言形式表达出欢快,跳跃,清新的生命元素,构制出一副副让人遐想,让人心动的情感之作。所谓写意,实质也是一种文化与精神也,自然书法与绘画的融合;豪情奔放,挥洒自如的韵味可以直接感受到也;自然画与其书法提款的相互融合无疑增加了绘画的文人趣味也,此乃写意精神的回归也。刘俊京先生的画时间始终是以宁静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艺术和未来的。对与写意画而言:刘俊京先生一直有自己很清醒的认识:写意画本身就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即使在新的时代,也不能放弃传统的东西。因为写意画本身就有很优秀。值得大家自豪的地方,因为它是民族性的。古人画论云:世人止知吾落笔作画,却不知画非易事。庄子说画史“解衣盘礴”,此真得画家之法。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陈先生对画道感悟极深刻也把情感寄托与扇面之间,乃方寸之妙哉呼;
综合篇
总而言之,刘俊京先生大写意画乃和谐自然,平和清新,宁静舒畅的世界,惟有自然同生命感悟,惟有艺术与生命同在,一花一叶,艺才更有生命,才更有一丝丝秋的清爽,一阵阵秋的呼唤也,画到心醉,情到落笔的时刻,流动的是文墨的暗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是一种大自然与情感共融的交响曲;秋之金黄的清凉;冬之雪白的飞舞;春之绿色的吹拂;夏之荷花的多彩,一切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季山花虽然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是都无法割舍他那份对时代艺术家真性情的寄托也;古之画论日:“仰则观物象于天之与地,与地之相宜,近取真情为之,远取诸物与真性情也,始作写心,以通心神之本真,以挥自然之真情也。--那实质就是刘俊京先生艺术创造的意义之一吧诗一首祝展览
意丹意青抒真情,俊秀灵韵蕴文篇。
忆花忆景创意境,京山市酣墨洒嵌华。
参考资料
名家 刘俊京.新浪.2023-12-22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评论文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