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叶(
学名:EriobotryajaponicaThunb.)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子。又名
芦桔叶、芦桔叶(《
中药材手册》)。原植物枇杷又名:卢橘(
广东省)。有清肺止咳,和胃利尿,止渴的功效。有治疗肺热痰嗽,咳血,血,胃热呕哕作用。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约10米;小枝粗壮,黄褐色,密
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革质,
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长12~3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边缘上部有疏锯齿,上面多皱,下面及叶柄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叶柄长6~10毫米。
复总状花序顶生,总
花梗、花梗及萼筒外面皆密生锈色绒毛;花白色,直径1.2~2厘米;
花柱5,离生。
梨果球形或矩圆形,直径2~5厘米,黄色或桔黄色。
生长环境
以红壤山地为主,年均气温17.6~18.6℃,年积温5547~5913℃,无霜期286~311天,年均降雨量14897mm为宜。
分布范围
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
江苏省、安徽、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
台湾省、
四川省、
云南省等地。
栽培技术
枇杷性喜温暖潮湿的气候,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温度和雨量。年平均温度以15度以上为宜。特别是冬春花期及幼果期,要求最低温度分别不低于5度和零下3度,这是枇杷能否作为经济栽培的主要限制因素。
一、上半年枇杷栽培技术
(1月)开始挂果期
管理重点:保花保果
1.水分管理:防春旱,注意灌水。
2.根外追肥:谢花后可进行根外追肥,提高座果率。
(2月)幼果生长期
管理重点:壮果、疏果
1.疏果:疏果时原则上强枝、强穗多留果;树冠下部、内膛和壮旺枝多留;弱枝、弱穗少留果;树冠中上部、外围和细弱枝少留。疏果时先疏去病虫害果、畸形果、冻伤果(一般受冻幼果果面茸毛萎蔫或有脱落,果皮变黄绿色),然后再疏去小果和过密果,有2~3个拥挤在一起的,必疏去一个。
2.幼果套袋:在幼果有拇指头大小时结合疏果进行,套袋前全园喷药(托布津和菊类农药)一次,采用牛皮纸或旧报纸等材料,纸袋长方形,大小通常20×15cm,袋顶两角剪开以利通气。
3.水分管理:如遇春旱应注意适当灌水,若遇连续阴雨连锦,则应及时防止果园积水。
4.施壮果肥:2月底至3月上旬追施一次壮果肥,每株用复合肥0.2㎏。同时,在此阶段,可用2~3%
过磷酸钙+0.2~0.3%
尿素进行多次根外追肥。
(3月)幼果生长膨大至成熟收获期
管理重点:壮果、收获
1.水分管理:如遇春旱应注意适当灌水,若遇连续阴雨连锦,则应及时防止果园积水。
2.施壮果肥:追施一次壮果肥,每株施复合肥0.2㎏+
钾肥0.1㎏。
3.根据成熟情况进行采摘收获。
(4月)果实膨大至果实成熟
管理重点:促果实膨大、采收
1.继续进行采摘。
2.水分管理:本月是果实膨大成熟期,要求一定的水分,但水分不宜过多,过多则导致着色差、成熟迟、风味淡甚至裂果,加强水分管理,应做好疏通沟渠、排水防涝工作。
(5月)夏梢萌发生长期
管理重点:促夏梢抽生
1.修剪枯枝、密枝,清园。
2.水分管理:加强水分管理,做好疏通沟渠、排水防涝工作。
3.施肥促进枇杷树复壮,每株施复合肥0.3斤+
钾肥0.2斤,过半月再施一次。
(6月)夏梢生长期
管理重点:促梢、壮梢
1.施肥促进枇杷树复壮,每株施复合肥0.3斤+钾肥0.2斤。
2.水分管理:加强水分管理,做好疏通沟渠、排水防涝工作
二、夏季修剪
夏季修剪必须以通风透光,增强树势为前提条件。修剪疏密生枝交叉枝、重叠枝、病虫枝、枯枝。对结果枝则要短截;对衰弱结果枝要进行更新,对已萌芽的春梢侧枝,保留1~2个枝梢,疏除过多的弱枝;对徒长枝,则视树冠的空间大小酌情间疏,短截或拉枝保留;对伤口过大的主枝要及时用
石灰硫黄合剂涂抹伤口、以防伤口被病菌侵染影响树势的生长。
三、采收、贮藏和加工
枇杷果实无后熟期作用,必须充分成熟才能表现良好风味。当果实充分呈现固有的
橙色或黄色时,便是成熟的标志,应及时采收。需要远运的,应在果实成熟度有八九成成熟时提前采摘。
枇杷果皮薄,易碰伤,采收应细致。采果期宜选晴天无露水天气,果实用枝剪剪下后,放在内有细软衬垫材料的采果容器中,切忌用手指任意拿捏,以免造成碰压伤,或将果面绒面和
果粉擦去。
常种养于村边、平地、
坡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于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湖北有野生。全年可采,晒至七八成干时,可扎成小把,再晒干。晒干后存储,需置干燥处。
枇杷叶制法
枇杷叶:除去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
蜜枇杷叶:取枇杷叶丝,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每100kg枇杷叶丝,用
炼蜜20kg。
成药制剂
五果科植物大花五桠果的干燥叶
(英)Loquat Leaf
枇杷叶提取物系列:
枇杷叶比例提取物:10:1 20:1
枇杷叶提取物:
熊果酸25%,熊果酸30%,熊果酸90%,熊果酸95%,熊果酸98%
枇杷叶浸膏,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又蒸制其叶取露,取名“枇杷叶露”,有清热、解暑热、和胃等作用;又为极好的
蜜源植物,在蜂蜜中,“
枇杷蜜”质优。叶含
皂苷、苦杏仁、乌索酸、齐墩果酸、
鞣酸软膏、
维生素Bl、
维生素c等。
防治方法
夏梢抽发形成结果母枝期间,常见主要病虫害有
红蜘蛛、
叶螨科、黄毛虫、
举尾虫、
天牛、枇杷
灰蝶科、
梨小食心虫和枝干
腐烂病、叶班病等的危害。叶班病类要加强肥水管理、完善排灌设施,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夏季高温多雨时,叶面喷施30%爱苗3000倍液+2%加收米300倍液防治叶斑病、炭病等,用2.5%功夫或攻击2000~3000倍液防治虫害。用1:2冠菌铜和绿风95调成糊状,每隔4~5天涂抹
树干1次,连抹3次,防治枝干腐烂病。4~5月和8~11月是红蜘蛛、黄蜘蛛发生的高峰期,用1.8%易斩乳油或40%库龙1500倍液防治。
举尾虫每年发生2次,
美国白灯蛾具有具有群居性,可以人工捕杀。6月中旬到8月,
天牛在分技的基部表面
产卵,产卵后分枝表面是“川”字,人工挑刺刚产下卵粒,若幼虫已蛀入枝干时,用
注射器往也里灌注80%敌敌畏乳油50~100倍液,并用
黏土封堵洞口。在幼果套袋前,喷施2.5%功夫或攻击2000~3000倍液、或用红糖1份,醋2份,水10~20份,加少量白酒和90%
敌百虫晶体制成
糖醋液诱杀,防治
灰蝶科和
梨小食心虫。
蛾类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园区安装频振或
杀虫灯诱杀成虫。
危害部位
大豆灰斑病,为害叶和果实,
枇杷黄毛虫美国白灯蛾为害枝梢嫩叶。
防治方法
清除被害叶及果实并烧毁,注意通风透光,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生长繁殖
枇杷树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种子繁殖,繁殖速度快,繁殖量大,周期短。第二是嫁接繁殖,可以培育更好的品种,果实更大,味道更好,是优质品种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1)种子繁殖:5-6月份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条播或点播。播后覆土,盖草,浇水,保持湿润,1个月后发芽。培育1年后,于第2年春季移栽。
(2)嫁接繁殖:用
台湾枇杷、
石楠苗等作砧木。多采用枝接,小砧木一般用切接或腹接,大砧木采用劈接或皮接,于3-6月
嫁接。培育1-2年即可移栽定植。
管理技术
每年施肥4次,第1次在2-3月份春梢抽生前;第2次在3月底至4月上旬果实膨大期;第3次在6月份采果后至夏梢抽生前;第4次在10月份开花前施用。肥料氮、磷、钾比例是4:2.5:3。春、夏季还须注意修剪。
主要危害
药物属性
枇杷叶全年均可采收。其性微寒、味苦,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
口渴等病症。
主要价值
医药传承
历史考证
枇杷始载于《
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政类本草》引
掌禹锡等按蜀本图经云:“
树高丈馀,叶大如驴耳,背有黄毛,子生如小李,黄色味甘酸,核大如小栗,皮肉薄,
款冬春实,四月五月熟,凌冬不调,生
江南山南,今处处有”,又引图经曰:“枇杷叶旧不着所出州郡,今囊汉吴蜀闽岭皆有之,木高丈馀,叶作驴耳形,皆有毛……四月采叶,暴干”。《
本草纲目》引郭义恭广志云:“枇杷易种,叶微似栗,冬花春实。其子簇结有毛,四月熟,大者如鸡子,小者如
龙眼,白者为上,黄者次之。无核者名焦子,出
广州市。”又
杨万里诗云:“大叶耸长耳,一枝堪满盘。”《植物名实图考》谓:“
钱塘江产者实大核少”。根据上述记载及所附的枇杷图,皆指蔷薇科的枇杷。是因其叶形似
琵琶,故名。
李时珍指出,“芦桔”应是“
金柑”的别名,作为枇杷的别名,是误用的。
用于
肺热咳嗽,
风热咳嗽,肺虚久嗽。枇杷叶味苦性寒,具有降气清肺止咳之功,用治肺热咳嗽,可配
黄芩、
栝楼等药以清肺化痰止咳。其味微辛,兼能疏泄肺气,故风热咳嗽亦可配以前胡、
桑叶等以疏风宣肺止咳。以其止咳力佳,配以
麦冬、
阿胶又能治肺燥咳嗽;久咳痰血可配
白及、藕节、
地黄、
蛤丝炒阿胶以清肺补肺、止咳止血;若兼痰多者,则再配
川贝母、叭旦杏仁等以加强化痰作用。
用于胃热呕吐、
呃逆。枇杷叶入胃经,善清胃热、降胃气而奏止呕哕、治呃逆之效。胃热呕逆还可以单用,若暴吐服药不止,可配以
桑姜、半夏,以加强止呕之功;妊娠呕吐,枇杷叶配生姜煎服;小儿吐乳不止,配
丁香蒲桃为末,
枣汤调下。
文献记载
1、《
本草纲目》: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
2、《
本草经疏》:《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火气上炎,则为卒宛不止。宛者,哕也,其声浊恶而长。《经》曰,树枯者叶落,病深者声哕,病者见此,是为危证。枇杷叶性凉,善下气,气下则火不上升,而胃自安,故卒宛止也。其治呕吐不止,妇人产后
口干,男子消渴,
肺热咳嗽,
喘证气急,脚气上冲,皆取其下气之功。又治妇人发热咳嗽,经事先期,佐补阴清热之药服之,可使
月经周期正而受孕。
3、《
本草汇言》:枇杷叶,安胃气,润心肺,养肝肾之药也。沈孔庭曰:主呕哕
反胃而吐食不止,安胃气也;或气逆痰滞而咳嗽靡宁,润肺气也;或
阴虚火旺烦的而
舌干口澡,养肾气也;或
瘟疫暑?而热渴不解,凉心气也。
4、《
重庆堂随笔》:枇杷叶,凡
风温、温热、暑、燥诸邪在肺者,皆可用以保柔金而肃治节;香而不燥,凡湿温、疫、秽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浊气而廓中州。《本草》但云其下气治嗽宛,则伟绩未彰,故发明之。
6、《食疗本草》:煮汁饮之,止渴,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
7、《
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
9、《本草再新》:清肺气,降
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热毒。
现代研究
枇杷叶含
芳香油,主要成分为
橙花叔醇(Nerolidol)和
金合欢醇(Farnesol).尚有α和
β-蒎烯、
莰烯、
月桂烯、对聚伞花素、
芳樟醇、α-衣兰烯、α和β
金合欢烯、
樟脑、橙花醇、
牻牛儿醇、α-毕澄茄醇、榄香醇、顺-β,γ-
己烯醇和芳樟醇
氧化物.亦含
维生素B17(Amygdalin)、
熊果酸、齐墩果酸、
酒石酸、
柠檬酸镁、
DL-苹果酸、质、
维生素B和
维生素c等.还含
秋子梨糖醇(Sorbitol).新鲜叶含挥发油0.045%-0.108%,其主要成分为
橙花叔醇(nerolidol)和
金合欢醇(farnesol)。叶中含苦杏仁(amygdalin),酒石酸(tartaricacid),枸酸(citricacid),苹果酸(malic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熊果酸(ursolicacid),2a-羟基熊果酸(2a-hydroxyursolicacid),6a,19a-二羟基熊果酸(6a,
19adihydroxyursolicacid),马斯里酸(maslinicacid),枇杷喃(eriobofuran),枇杷佛林(loguatifolin)A,
金丝桃甙(hyperoside)以及4个
倍半萜甙:
橙花叔醇3-O-a-L-
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nerolidol-3-O-a-L-rhamnopyranosyl-(l→2)-β-D-glucopyranoside),橙花叔醇-3-O-a-L-吡喃鼠李糖基-(1→4)-a-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nerolidol-3-O-a-L-rhamnopyranosyl-(1-4)-a-L-rhamnopyranosyl-(l→2)-β-D-glucopyranoside〕,
橙花叔醇3-O-a-L-
吡喃鼠李糖基(1→4)-a-L-吡喃鼠李糖基-(1→6)-β-D-
吡喃葡萄糖甙〔nerolidol-3-O-a-L-rhamnopyranosyl-(1→4)-a-L-rhamnopyranosyl-(l→6)-β-D-glucopyranoside〕,橙花叔醇-3-O-〔a-L-吡喃鼠李糖基(1→4)-a-L-吡喃鼠李糖基(1→2)-[-a-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
常用配方
1、治咳嗽,喉中有痰声:枇杷叶25克,
川贝2.5克,叭旦杏仁10克,陈皮10克。为末,每服5~10克,开水送下。(《
滇南本草》)
2、治
肺热咳嗽:枇杷叶9克,
桑皮12克,
黄芩6克,水煎服。或蜜炙枇杷叶12克,蜜炙桑白皮15克,水煎服。(《
陕西中草药》)
3、治
风热咳嗽:枇杷叶、
欧洲李、桑白皮、菊花、
牛蒡各9g。煎服。(《
安徽中草药》)
4、治肺风咳逆:干枇杷叶30g,芫荽菜、
前胡各15~18g,艾叶5片。水煎,冲红糖,早晚顿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5、治肺燥咳嗽:干枇杷叶(去毛)9g,干
桑叶9g,
大白茅15g,水煎服。(《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将成
肺结核:用枇杷叶、
木通、
款冬、
紫菀、杏仁、
桑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各如常制,治讫同为末,
蜜丸,如
车厘子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
本草衍义》)
7、治肺气抑逆,痰滞成咳,咳声连发、努气不转、痰逆不出(俗名
顿呛):用枇杷叶(姜炙)、
前胡、防风、薄荷、
苦杏仁、桑皮、瓜蒌仁、
桔梗各一钱五分,甘草、
苦老芽各七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8、治
百日咳:枇杷叶15g,桑白皮15g,
地骨皮9g,甘草3g。水煎服。(
江西省《
草药手册》)
9、治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痰多:枇杷叶、
桑树、
平车前、天浆壳、
天花粉。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
10、治呕吐:
①枇杷叶2片,柿蒂5个,
菖蒲6g,
桂竹青(
肉桂刮下的第二层皮)一把。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枇杷叶15g,鲜竹茹15g,
伏龙肝60g。水煎服。(《恩施中草药手册》)
11.治老幼暴吐,服药不止者:枇杷叶(净刷去叶后毛,碎)二两重,半夏咀,净者)四两重。上件用
桑姜四两重,切作绿豆大,拌匀,酿一宿,慢火炒令微焦色,以
皮纸盛于地上候冷,每服二两,水一盏,煎七分,去渣,空心少与,缓投,可入诸药内同煎服亦效。(《
活幼心书》至圣散)
12、治小儿吐乳不定:枇杷叶一分(拭去毛,微
炎黄0),
丁香蒲桃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
乳头上涂一字,令儿砸便止。(《
太平圣惠方》枇杷叶散)
13、治
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啘:枇杷叶(拭去毛)、
茅根各半升。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稍饮之,啘止则停。(《
古今录验方》枇杷叶饮子)
14、治
热病烦渴、饮水过多,时有呕逆方:枇杷叶二两(拭去毛,炙徽黄),茅根一两(锉),葛根一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圣惠方》)
15、治五噎: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桑姜半两。上件药,都以水二盏半,煎至一盏半,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
太平圣惠方》治五噎立效方)16.治霍乱吐利不止:枇杷叶(拭去毛,炙)、桂(去粗皮)、
厚朴〔去粗皮,
姜汁炙)、陈橘皮(去白,焙)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入生要三片,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汁时候。(《
圣济总录》正胃汤)
17、治
霍乱心烦懊不得安卧:枇杷叶(拭去毛)一分,
芦根(洗,焙)三分,人参一分。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入白五寸,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有顷再服。(《圣济总录》枇杷叶饮)
18、治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
膀胱炎及
尿道炎,小便淋涩或不利:用枇杷叶、
车前、甘草,煎服有效。(《江苏中医》)
19、回乳:枇杷叶(去毛)5片,
牛膝根9g。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0、治夏季小儿皮肤热疮如疹、热等:用枇杷叶煎汤作浴剂,每日1~2回,有治疗和预防之效。(《江苏中医》)
21、治面上生疮:枇杷叶,布擦去毛,炙干,为末,食后茶汤调下二钱。(《
急救良方》)
22、治鼻赤:枇杷叶(去毛)、大
栀子、
苦参、
苍术(米泔浸炒),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半,酒调白滚汤咽下。(《
证治准绳》)
23、治肺风、
痤疮、鼻,初起红色,久则肉发肿者:枇杷叶(去毛刺)八两,
黄芩(酒炒)四两,甘草一两,
天花粉四两。共为末,新安酒跌丸,桐子大。每服一钱五分,食后并临睡白滚汤、茶汤俱可送下,忌
乙醇、煎炒。(《
外科正宗》枇杷叶丸)
24、治翻花痔:枇杷叶(蜜涂炙燥)为末,乌梅肉(焙燥)为末,和匀,先以痔洗净,次以药敷之。(《古今医统》)
25、治衄血不止:枇杷叶,去毛,焙干末之,茶调下一二钱,日三服。(《
普济本事方》)
药理作用
枇杷叶全年均可采收。其性微寒、味苦,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
口渴等病症。
1、止咳作用
王立为等采用
二甲苯致
小鼠耳
肿胀法、
二氧化硫引起小鼠咳嗽和
柠檬酸喷雾致
豚鼠咳嗽模型,观察枇杷叶不同分离部分及
单体成分的
抗炎药及止咳作用,结果表明枇杷苷、
熊果酸和总三酸是枇杷叶抗炎、止咳作用的主要成分。
2、抗肿瘤作用
Cha DS等考察枇杷叶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发现枇杷叶三萜酸能抑制MMP和MMP的活性和表达,抑制
肺癌等
癌细胞转移和扩散。
3、抗氧化作用
枇杷叶黄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4、抗炎、抗过敏作用。
【备注】
(1)枇杷根:苦,平。清肺止咳,镇痛下乳。主治
肺结核咳嗽,
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痛,乳汁不通。用量0.2~1两。
(2)枇杷核:苦,寒。疏肝理气。主治疝痛,
淋巴结结核,咳嗽。用量1.5~3钱。
取枇杷叶3两、
茄梗5两,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再加单
果葡糖浆240毫升。日服3次,每次10毫升,20天为一疗程。治疗167例,结果控制42例(25%),显效60例(36%),好转35例(20%),无效30例(18%)。据观察,止咳作用强,祛痰作用差;对单纯型气管炎较好,对哮喘则无效。治程中无毒性反应。另有用野批杷叶制成注射剂,每毫升含生药2克。每次用0.5毫升,在二侧定喘穴注射,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59例,显效14例,好转35例,无效10例。对
喘证型患者有较好疗效。
营养知识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全年均可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枇杷叶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至30厘米,宽3至9厘米。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下表面灰白色或棕绿色,密被黄色茸毛,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以完整、色灰绿者为佳。
枇杷叶补充信息:枇杷叶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枇杷叶、
蜜枇杷叶、炒枇杷叶,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蜜枇杷叶、炒枇杷叶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枇杷根:苦,平。清肺止咳,镇痛下乳。主治
肺结核咳嗽,
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痛,乳汁不通。用量0.2~1两。
枇杷核:苦,寒。疏肝理气。主治疝痛,
淋巴结结核,咳嗽。用量1.5~3钱。
枇杷叶适合人群:
枇杷叶食疗作用:
味苦、微辛,性微寒;归肺、胃经,微香清降。
1、清肺祛痰:本品苦寒,能清肺热,降肺气以止咳,常用于治疗
肺热咳嗽、痰多色黄。
2、和胃降逆:可降胃气而止呕逆,用于胃热引起的呕逆。
本品味苦,性微寒,主入肺、胃经,善降肺胃气逆而止咳、止呕,为
痰热咳嗽及胃热呕逆所常用。
枇杷叶做法指导:
用鲜品当刷去毛。
凡肺热痰嗽者,可与
桑皮、
苦杏仁、竹沥、大黄等配伍,以清肺泻热,化痰止咳;凡老幼暴吐服药水止者,可与半夏、
桑姜同用,以加强止呕之功;本品临床常与葛根、
麦冬、
玄参、
胡黄连等配伍,以清热生津止渴。
采制加工
常种养于村边、平地、
坡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于
四川省、湖北有野生。全年可采,晒至七八成干时,可扎成小把,再晒干。晒干后存储,需置干燥处。
健康食谱
凡肺热痰嗽者,可与桑白皮、杏仁、竹沥、大黄等配伍,以清肺泻热,化痰止咳;凡老幼暴吐服药水止者,可与半夏、生姜同用,以加强止呕之功;本品临床常与葛根、麦冬、玄参、胡黄连等配伍,以清热生津止渴。
枇杷叶粥
取枇杷叶15克(鲜品加倍),大米100克,清水适量。先煎枇杷叶,去渣取汁,入米
熬粥。本品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枇杷叶润肺养胃化痰,大米补中益气。尤适宜气阴两虚而发热的患者食用。
选取桑叶、野菊花、枇杷叶各10克。将上三味制为粗末,代茶频饮。本品桑叶、菊花清肝泻火,祛风化痰解表。适合于肝阳上亢,
肝火旺犯胃所致的头重脚轻,口干
口苦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另外本品兼具解表功效,对
风热感冒之咽喉疼痛、发热、咳嗽气喘、咯吐黄痰等亦有效。注意:此三味均是寒凉之品,饮茶后若出现腹、少腹冷痛,
腹泻,即刻停用;素体
阳虚体质怕冷之人慎用。
枇杷藕
选取鲜
莲藕400克,枇杷叶10克(鲜品加倍)。将莲藕洗净切片,枇杷叶洗后摆放在盘底,然后把切好的藕片摆放在上面。
荷藕健脾止泻而能清心火。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火清,则全身火热之势退。本品先苦后甜,回味无穷。非常适合于夏季冰镇后使用。
化学成分
枇杷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和
金合欢醇,还有醇烯、烯、
月桂烯、对聚伞花素芳樟醇及其
氧化物等
枇杷叶中的三萜酸类化合物有十几种,是枇杷叶的主要
有效成分,以乌苏型和
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为多。鞠建华等从枇杷叶
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6种三萜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2α-羟基齐墩果酸、
熊果酸、2α-羟基乌苏酸、坡模酸和
金精。
3、倍半萜类
枇杷叶中的倍半
萜类化合物主要以倍半萜橙花叔醇为母体与葡萄糖、鼠李糖形成的苷存在,包括链状和
单环倍半萜。
枇杷叶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苷元主要为
山柰酚、
槲皮素,
糖苷由1~3单糖组成,常见的为葡萄糖、鼠李糖、
半乳糖、阿拉伯糖,连接位置多为3-位。此外,还发现有乙化
黄酮苷存在。
5、多酚类
枇杷叶含有多种
多酚类化合物,其母核为黄酮、黄烷-3-醇,主要包括Chorogenicacid、(-)epicatechin、
ProcyanidinB-2、Proeyanidinoligomer。
枇杷叶中含有
酒石酸、
柠檬酸和
DL-苹果酸等有机酸类。
7、其他
枇杷叶中还含有枇杷苷、
维生素B17等。苦杏仁苷为羟苷,在体内各种微生物产生的酶的作用下,可分解释放微量氢酸,有镇静呼吸中枢作用,产生镇咳平喘的效果,发挥镇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