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熙(公元?——1514年),字文明,
离石区(明末改为永宁州)人,今
山西省吕梁市孟门镇高家塔,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
进士,都察院右
都御史,兼
四川省巡抚,官居二品。
基本介绍
高崇熙,字文明,石州(明末改为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高家塔,(公元?——1514年),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进士。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四川巡抚,官居二品。
据《永宁州》记载,高崇熙之父
高岱,
景泰丙子科
举人,山东
观城县(今
河南省范县)知县,卒后皇赐
监察御史。高崇熙兄弟五人:兄崇辉义官,弟崇省弘治己酉举人,崇庆义官,崇明大名府
知府,卒后皇赐中宪大夫。
崇明区长子
高金,明嘉靖五年
进士,皇封孟门先生。
正德初年(公元1506年),初登大宝的
朱厚照朱厚照,昏庸无道,行事怪诞,周围聚集了一批市井之徒,整天沉湎于花天酒地,游走于烟花柳巷,视朝政如儿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俗话说得好,“官逼民反”,河北霸县
刘六、
刘七,四川兰五等率众造反。反军攻城掠地,铁骑纵横驰骋数省,屡败官军,震撼朝野,极大地动摇了明朝的统治政权。
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正月,
松潘县地区反军到处烧杀掠抢,其声势之浩大,明军指挥胡宁与战被俘,
千户史宽在黄土坡山被杀。
总督洪钟上疏:请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兼
四川省布政使高崇熙,提督松潘军务,兼理
巡抚。
二月,武宗皇帝降旨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四川布政使高崇熙:“今命尔巡抚四川,兼理松潘、安绵、
建昌等处边备,抚安兵民,总理
两江总督,修理城池器械,操练兵马。现今
保宁、江津等地残贼复聚为患,尔一面会同总兵杨宏征剿兰五等余党,一面会同副总兵王宪剿杀江津强贼,朕念彼处地方四年用兵,军民困疲已极,尔须加意抚恤,设法赈济,存问疾苦,宽释协从。禁约所属官吏,不许扰害贪剋,公廉有为者,以理奖劝,贪酷不为者,依法惩治;应奏请者,指实参奏,或狱讼不平,即与申辩。屯田水利等项须要用心整理,凡事与镇守等官计议而行,事有便于军民者,具从宜处置。事情重大者,具奏定夺。其抚剿松潘贼事宜,须会同镇守总兵、巡按及督同参将、兵备都布按三司等官从长计议,酌量处置。务在计虑周密,区划停妥,军情一应机宜,悉听便宜从事,参将而下,俱听节制。其赈济一事,照依户部近日题奏事理,著实举行,务使民沾实惠,不许虚应故事,各处盗贼宁息之日,尔仍多在松潘驻扎,不许专驻省城,自图便安,其安绵、建昌等处边计,照旧督理,播州土官杀仇事情,自同各官处置,务在得宜,不许因而顾此失彼。尔为风宪大臣,受兹委托,须当尽忠竭力,展布为,务必威武振扬,地方宁靖,以解除朕西顾之尤,毋勿因循苟且,及处置乖方,自贻咎戾。尔惟钦哉。故谕!”
五月,高崇熙奉旨移兵
播州区(今
遵义市),一边安抚百姓,一边开始备战,准备进剿造反之敌。
十月,反军4000余人,自贵州石阡(今
石阡县),越过马脑关,复入四川
綦江区,官军百户柳芸,义官
曹腾皆战死。高崇熙急调兵遣将前往围剿。
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高崇熙率部经过数番苦战,蜀中兰廷瑞,
鄢本恕等反军虽被剿灭,但
汉中市的廖麻子、喻思俸等,又窜入蜀中,与
内江市的骆松祥等时而分、时而合,分时各不过数千人,合时则称兵10万,他们四处奔袭,不断袭扰打击官军。
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七月,高崇熙与
总督彭泽县,以
苗族兵勇为主力,攻破廖麻子和内江骆松祥等反军营寨。除狡诈的廖麻子逃脱外,其余首领或被生擒,或被斩杀,大股敌军被剿灭。
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初春,官军讨平喻思俸等反军后,.移师汉中。高
重熙上疏:请求班师。不等皇帝降旨,隐蔽在内江的廖麻子和骆松祥的旧部,又死灰复燃,他们集结后又开始攻城掠地,袭扰官军。
五月,高祟熙洞察到穷于奔命的反军官兵,多属当地的穷苦百姓,他们之所以要投奔敌军,完全是为了生存。心地善良,动了恻隐之心的高崇熙,分析这些反军有被招安的可能。加之考虑到连年用兵,官兵厌战不说,且粮草也接济不上等原因,遂产生招抚反军的念头。于是,高崇熙派人前往劝降。反军首领廖麻子、
杨友等,经讨论亦同意招抚。
高崇熙将这一重要情况,立即上疏武宗皇帝,言明
播州区廖麻子、杨友之乱可予抚之,责令他们立功赎罪。
高崇熙接到圣旨后,开始策划招抚事宜,他准备将开县地区划出地盘,迁出居民,让被招抚的人员耕种生活。
副使
马昊持反对意见,说
开州区地属襟喉,上达
重庆市、
宜宾市,下连湖广,土地肥沃,不可轻弃资敌,自遗后患。
高崇熙不从,派遣副使张敏前往处理,安置就抚人员于临江一带。
张敏奉命到达新宇后,受人挑拨而又
多疑的廖麻子等反军首领,以为这是高崇熙的诱己之计,遂捕捉张敏,屠杀随行数百人,反叛之。
此时此刻,远在京城皇宫里的谏官们闻讯,给高崇熙扣上进剿不力的罪名,进行弹劾。后来有人竟然丧心病狂地诬蔑诽谤高崇熙,说他与反军首领廖麻子勾结,坑害朝廷。昏庸的武宗皇帝轻信了谏官们的谎言,下旨逮捕了正在前线进剿反军的高崇熙。高崇熙被押往京城的途中,贼首廖麻子派兵追至
正定县,预先伏于道旁,将押解的官兵尽数砍杀,囚于柙中的高崇熙,眼睁睁方被反军斩于柙中,并割去首级回去复命。
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八月。武宗皇帝得知高崇熙在押解途中,被反军贼首廖麻子派兵劫杀,并割去首级的消息后,顿悟这是一起听信奸臣,而造成的冤案,内心充满愧疚的武宗皇帝,亲自给高崇熙撰写了平反祭文:《武宗赠都御史高崇熙》。
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四月。高崇熙之子高都宪,将灵扶送回老家
离石区。高都宪准备安葬父亲时,武宗皇帝再次谕祭都察院右
都御史,祭文有云:
尔性资敏达,器宇魁梧,发迹贤科,司风纪,历官藩,卓著能声,晋佐都台,往抚
谯蜀,时因盗起,受命临戎,捷报既闻,贼气复炽,事出不意,遂致人言。方在申诬,胡论没,讣意忽至,良可悼叹,宣加恤恩,赐以谕祭,九泉不昧,尚克承之。
古时候,大臣的死,皇帝一般是不会亲自撰写祭文的,而高崇熙例为,这两篇由武宗皇帝亲自撰写的祭文,字行里间,激情四起,怀念之情甚笃,它是对为国捐躯的高崇熙,一生政绩的高度评价。武宗皇帝为追念高崇熙丰功伟绩,在祭文中说了,“禄乃赠二品”,意思是追赠高崇熙为都察院右
都御史,后又加封高都宪
锦衣卫千户,并世袭之。
高崇熙下葬时,
李炎皇帝派遣
山西省布政使王辄,带亲自谕祭的圣旨,专程赴
离石区代其吊唁。圣旨上虽然未提,但族人口碑传说:王辄来石州时,携带御赐给高崇熙的金头一颗,安放在棺中高崇熙尸体胫部。出殡之日,其家人为防贼人盗墓,窃走金头,虚虚实实,从家里同时抬出形状一样的数十座棺材,分几处葬之。
高崇熙一生留下的墨迹甚少,现存的有
孟门镇南山灵泉寺内,高崇熙题写的碑文——《南山灵泉寺始末记》。
据
高姓族人讲:“高崇熙曾说,‘一代英雄十代败。’他为造福于子孙后代,从外地购得数千株
大枣树苗,植于高家塔村。几百年来,这些红枣树已成为高姓后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传说这里的红枣不大不小,品质优良,为当地人民所喜爱。”
高崇熙兄弟后人,主要分居在
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高家塔上下两村、
小河沟村;
离石区凤山街道办上水西村,
吴城镇、
信义镇;
方山县庄上村等地。
高崇熙侄儿
高金,因直谏获罪入狱,出狱后族人怕受到牵连,拒不接纳,高金被迫流落他乡,现族人正在网上多方寻找其后人。
其他资料记载
原任山东邱县知县潜庵高公墓表
正德十五年二月十五日,
邱县知县潜菴高公以疾卒于家,又明年三月二十五日葬于沙会则村渠西平之原。其女婿之子
兵部侍郎南川张公实为志铭。又三十一年而公之长子按察副使孟门先生以书来属如霖为文,表于墓。公讳
崇明区,字文昭,以太学生受
长垣市县丞,谦恭接士不畏强御,豪贵人请托,未尝曲听。上官廉而贤之,委以录囚账饥,公决疑平冤无留,账恤有方,疲人全活。又奉牒董筑邑城,以身率先,
民俗音乐于趋。不数月而雉楼橹雄壮孔固。已而,旁郡寇起,剽劫横行,所至残破,长垣独赖公以全。课最升
邱县知县,长垣人士垂涕遮道,留不获。乃谋立碑记公功德且生祠之。夫邱山东要冲也,时寇势益张,入邱界中,百姓奔窜震骇,公呼谕以义,亲提剑登,昼夜巡守,金鼓震天地,寇薄城下终不能攻而去。公治邱不尚威刑,唯以
德化县,而犷悍乾没之徒,诛锄不少贷,举无政邑有颂声。当道拟慰荐之,待以大任,
而公辄政还,觞咏之暇,则谋试诸子讲说经籍,诸子咸以文著名。孟门先生登
进士授行人,历升兵科左给事中、大名府
知府,以故公赠
文林郎给事中,再赠中宪大夫知府,配冯氏太儒人加封太恭人,有贤淑之行,宗党仪式之。
曾祖父整,皆端纯而隐,里中称为长者。父岱,景丙子
举人,授
观城县知县,赠
监察御史,兄崇辉义官,崇熙都察院副
都御史,崇省弘治己酉举人,崇庆义官,与公友爱甚笃。子四,长金即孟门先生。先生直道彰于谏垣,仁政流于辅。迁兵备副使,持正不阿,有以私恨中伤者,竟弗能为先生害。先生乃移疾乞休。吏部重先生才德,为请俟其疾而征用之。上许焉。乃今
巡抚监司交章累荐,且为大用矣。次全,次介,
麟游县县丞,次佥三河
主簿,再迁寿州
吏目。孙男云翱等十四人。曾孙维等二十三人各业儒。玄孙二人耀、幼。呜呼!公族贵而德则茂也,位卑而绩则大也,宜有以表扬之。况如霖乃孟门先生门下士,承命可无辞乎。遂论次以刻诸石。
注:
闵如霖(1502—1559),字师望,号午塘,
湖州市织里镇晟舍人,
闵珪的从孙。明代名宦,举嘉靖十一年
进士,累官至南京
礼部尚书,赠
太子太保,致仕。如霖才名,颇盛一时。著有《午塘集》十六卷,《干顷堂书目》,其中七卷为诗,多应酬之作。
柳林南山灵泉寺始末记 明 州人高崇熙
嘉靖初间,子以都宪致政,为少尝书舍于兹寺焉。因别墅时或憩息,有客修撰郎华亭,钱公者,以天使故路过扣曰:“嘉哉地乎”。愿闻其实,子弗获辞,以残蚀篆应之曰:此山在太原西北四百里许,
春秋晋地,
战国时为赵之离
石邑,即今之
离石区是也。州西一百二十里,
后周置定胡郡,隋改置孟门郡,形极险峻,而山峙城南,故名南山。峰恋插天,
黄河下临,魏
吴起所云:左有孟门者是其地也。先是唐
贞观间
李世民驾幸于斯,敕赐
尉迟敬德监造此山楼台殿宇数百处,而寺址肇焉。非设险据胜以为一方之巨观者乎?且是山之来也,以
恒山为脉,
吕梁市为骨,其原自天,其高若臂,其出若涌、若连,其宛委回环或盤或跃,若踞而候也,若揽而有也,俨若万乘之尊,而群山俱出其下也。视彼大岭者,曷以异乎?故以寺名。居有泉一道,飞瀑
秦椒,荣洄殿宇,导流齐厨,每旱取水祷之辄应,故以灵名。至金大定间有僧号喜赓禅师者,说法于兹,灌水入田遂有嘉禾合颖之瑞,有司以闻,乃以灵泉寺赐其额,嗣是递传。而居者曰胜默圆光禅师,曰大愚洪智褝师,曰南峰德浅褝师,曰毒果广禅师,皆名震京都,咸以印心证果而脱化者也。若友云志亨者,尤有
赵祯敕赐“佛乘圆契大褝师”之宝号焉。可不谓地灵人杰者乎!然地因人而益胜也,洪惟我圣祖龙飞五位,孔教是崇,而释道亦所不废,则兹山兹寺之相继缉理也。金碧辉煌而殿宇飞翬,雨露栽培而
松柏益茂,所谓
晋朝第一丛林者,岂有欺乎?言未竟客乃叹而起曰:“美哉!山河之固,主人之言矣!或者梵刹之间犹有说乎?”以予观之,其苍松蔚柏茏葱郁翠,苛葩异卉可嗅可袭也。非即佛之
聚果榕发华娑罗变叶者乎!其间云出晴旭流辉,法雨摇风,甘露
滑苔也。非即佛之日映金云,露浥瑶草者乎!与夫孟津洪涛天潢接派而来,去帆之如续也。非即佛之慧海慈航、分流智津者乎!及睹涅盘之台,显示圣级。瞻彼大乘之门洞开兹宝。其他化塔莲座挂锡悬殊。何莫而非佛之真妙谛也,主人知之乎!子曰:“嘉哉遇也,大哉言乎!”遂管纪盛,以俟后之君子一游览云。
高崇熙的金头被后人安在于成龙头上
近年来,吕梁市
离石区、
方山县、柳林县(这三个区、县古称石州)民间盛传:
清代廉吏于成龙死后,皇上给他配了一颗金头。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完全是以讹传讹,混淆历史事实。
据笔者考证:墓葬金头一说确有其事,但这颗金头的主人不是
于成龙,而是属于明代
正德年间在
四川省剿匪时,被奸臣陷害,遭匪首廖麻子半道劫杀,并割去首级的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兼四川
巡抚的高崇熙。
高崇熙,山西石州人,庆隆元年(公元1567年)改为永宁州,明代弘治庚戌科
进士,累官四川布政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孟门镇南山灵泉寺院中,现立有一高丈余,宽数尺的巨大石碑,碑文为其所撰,
清代光绪《
永宁州志》亦有记载。
正德初年(公元1506年),初登大宝的武宗皇帝
朱厚照昏庸无道,行事怪诞,周围聚集了一批市井之徒,整天沉溺于烟花柳巷,视朝政如儿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河北霸县
刘六、
刘七,四川兰五等率众起义,反军攻城掠地,铁骑纵横驰骋数省,屡败官军,震撼朝野,极大地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
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正月,
松潘县地区反军到处烧杀掠抢,其声势甚为浩大,明军指挥胡宁与战被俘,
千户史宽在黄土坡山被杀。
总督洪钟上疏:请都察院副
都御史兼
四川省布政使的高崇熙,提督松潘军务兼理
巡抚。
二月,武宗皇帝降旨: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四川布政使高崇熙:“今命尔巡抚四川,兼理松潘、安绵、
建昌等处边备,抚安兵民,总理
两江总督,修理城池器械,操练兵马。现今
保宁、江津等地残贼复聚为患,尔一面会同总兵杨宏征剿兰五等余党,一面会同副总兵王宪剿杀江津强贼……尔为风宪大臣,受兹委托,须当尽忠竭力,展布猷为,务使威武振扬,地方宁静,以朕西顾之尤,毋勿因循苟且及处置乘方,自贻咎戾。尔惟钦哉。故谕。”(光绪《
永宁州志》卷二十五敕谕)
五月,高崇熙奉旨移师
播州区(今
遵义市),一边安抚百姓,一边开始备战,准备进剿造反之敌。
十月,反军四千余人,自贵州石阡(今
石阡县)越过马脑关,复入四川
綦江区。官军百户柳芸,义官
曹腾皆战死,高崇熙急调兵前往围剿。
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高崇熙率部经过数番苦战,蜀中兰廷瑞、
鄢本恕等反军虽被剿灭,但
汉中市的廖麻子、喻思俸等又窜入蜀中,与
内江市的骆松祥等时而分时而合,分时不过数千,合时则称十多万,他们四处奔袭,不断骚扰打击官军。
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七月,高崇熙与
总督彭泽县,以
苗族兵勇为主力,攻破廖麻子和内江骆松祥等营寨,除廖麻子逃脱外,其余首领或被生擒或被斩首,大股敌军被剿灭。
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初春,官军讨平喻思俸等反军后移驻汉中。高崇熙上疏请求班师。不等皇帝下旨,隐蔽在内江的廖麻子和骆松祥旧部死灰复燃,又开始造反。
五月,高崇熙考虑到连年用兵,官兵厌战,粮草不济等原因,并分析了穷于奔命的敌人多属当地的穷苦百姓,他们迫于生计而投奔敌军,有被招安的条件,遂产生招安的念头,于是派人前往劝降。敌军首领廖麻子、
杨友等亦同意招安。高崇熙将这一重要情况上疏皇帝,言明
播州区廖麻子、杨友之敌可予招安抚之,责令他们立功赎罪。
李炎皇帝准奏。于是高崇熙开始策划招安事宜,准备将开县地区划出地盘,迁出土民,让被招安人员耕种生活。副使
马昊持反对意见,说
开州区地属襟喉,上达
重庆市、
宜宾市,下连湖广,土地肥沃,不可轻弃资敌,自遗后患。高崇熙不从,派副使张敏前往处理,安置他们于临江一带。张敏奉命到达新宇后,受人挑拨而又
多疑的廖麻子等反军首领,以为是高崇熙诱己之计,遂捕捉张敏,屠杀随行数百人,反叛之。远离
四川省战地的皇宫里的众谏官们闻讯后,在未弄清真相的情况下,给高崇熙扣上一顶通匪的罪名,予以弹劾。昏庸的武宗皇帝轻信了谏官们的谎言,下旨逮捕高崇熙入京。当押解高崇熙的车队行至
河北省正定县时,贼首廖麻子派出的轻骑追赶上来,将押解的官兵尽数斩杀,高祟熙纵然有一身好武艺,但终因困在木笼囚车里而无法施展,眼睁睁被乱刀砍死,匪首为回去交差,临走时将高崇熙首级割去。
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八月,武宗皇帝得知高崇熙被冤杀的真实情况后,亲自给一代忠良高祟熙撰写了祭文:“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人臣以尽职为忠,朝廷以报德为礼。事有定论,乃追念其前功宠,故都察院
御史高崇熙,器识恢宏,性资庄重,一经登第,六察封官,激扬之典,累迁臬府,才猷振乎
纪纲,两擢藩司,政克宣夫教化,以蜀寇之未宁,致王师之见讨。乃从佥议,晋陟中丞,彰国典以励人心,饬兵机而鼓士气,群芳渐息,蔼歌颂之,三捷交驰,丕风声之益振。朕心嘉悦宠,注殊隆命不压于屡褒,禄乃赠二品,顾其推诚待物,竭力保民,岂期釜内之魂。复有柙中之变,虽势难再振,而功未全收,爰召北还,遂致中殒,实切悼伤,当颁一奠之思未足慰九泉之痛,追怀往绩,雪乃幽冤,赠以前秩列风纪之元僚,荫及后昆衍缨冠之世业,思有永流惠泽于两川,延赏方来播休光于
山西省。尔灵如在,尚克钦承。”(《
汾州府志》卷八赠
都御史高崇熙诰)。读此祭文,可知高崇熙遇害后,武宗皇帝对高祟熙一生功绩的高度评价,追封右都御史,禄乃赠二品,荫世袭
锦衣卫千户(《汾州府志》卷七)
高崇熙遇害后,其子高都宪扶灵柩回到老家
离石区,下葬于城东沙会则村东,下葬前,即
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四月七日,武宗皇帝派遣山西布政使王辄,专程赴石州吊唁,一是带来了武宗皇帝又一次谕祭都察院右都御史高崇熙的祭文。祭文曰:“尔性资敏达,器宇魁梧,发迹贤科,擢司风纪,历官藩臬,卓著能声,晋佐都台,往抚
谯蜀,时因盗起,受命临戎,捷报既闻,贼氛复炽,事出不意,遂致人言。方在申诬,胡遽沦没。讣音忽至,良可悼叹,宜加恤恩赐以谕祭。九泉不昧,尚克承之。”(光绪《
永宁州志》卷二十五);二是带来了武宗皇帝御赐给高祟熙的金头。可惜史书上没有丝毫记载,其原因大概是担心日后引发盗墓,故从保密的角度考虑的吧!
慧贤皇贵妃族人是这样说的:武宗皇帝对高崇熙的被杀深感愧疚,于是亲自撰写了祭文。对于御赐高崇熙一颗金头,这是很正常不过的事,因为,一是高崇熙是为国捐躯失去首级的;二是朝廷不缺那个钱;三是对世人和高崇熙后人也是一个交待。据说下葬时,为防止日后盗墓贼挖掘,出殡时一下子抬出了十几座灵柩,面对这眼花缭乱的出殡阵势,别说盗墓贼不知哪座坟的真伪了,就连其家人大概也弄不清楚了。高祟熙死时是
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随着时间的消逝,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已完全被湮没,别说族外人了,就是现居住在
孟门镇高家塔、
离石区上水西村、
方山县庄上、隰县
蓬门村等十多处青门都二甲的族人,也不完全知道先祖高崇熙墓葬藏有金头这一说了!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按照当地习俗,死者没头是不能安葬的,怎么办?有钱的人家可以按上个金头或银头以代之,没钱的人家只能是捏个面头来代之。高崇熙身为朝廷二品大员,况且是为国而捐躯并失去首级的,由武宗皇帝御赐个金头是完全可能的,即使皇帝不给配个金头,
山西省布政使王辄也会给这个山西老乡配,退一步说:如果这两者都不给配,其家里人也会给配的,否则,就不合情理,不合俗理。
我们还可以这样分析:据《
汾州府志》、《
永宁州志》记载,自明代以来,永宁州在朝为官者甚多,但为国捐躯并失去首级者,仅高崇熙一人而已。而
于成龙的死属正常死亡,即便是坊间流传的吞金而死,那也是一个全尸。一个全尸下葬时再配上一个金头,那不成了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嘛?再有权、再有势和再有钱的人家,大概也不会傻到这个份上!
笔者是高祟熙的后人,曾与高家塔村族人高庆林先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次赴沙会则考察,遗憾的是先祖的墓地早已被毁坏,代之的是上边建起了一栋栋新房屋,墓地里原有的石碑、石人、石柱、石马、
岩羊等有着永久纪念意义的古文物,全都荡然无存,有几只疑似有生命的石羊命大虽然没有被掩埋,但像没有了家似的,孤单地立在路旁的草丛里,等候着主人的呼唤!村中有位
刘姓居民,院子里残存一块关于记载高崇熙之子高豸的石碑,热心的高庆林先生如获至宝,后来将它运回了老家高家塔村。据村子里的老人们说,高崇熙的墓地规模庞大、十分气派,在当地可谓首屈一指无与伦比。
高崇熙父
高岱,
景泰丙午科
举人,山东
观城县知县,赠御史。膝下有五子:长子崇辉,义官;次子崇熙,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三子崇省,弘治己酉举人;四子崇庆,义官;五子
崇明区,大名府知府,膝下有四子,其中高金,嘉靖丙戌科
进士,累官行人、兵科给事中,山东按察司副使,
苏州市兵备副使,皇封孟门先生,因敢于直谏,铁面无私,处理国戚
牛姓后,嘉靖帝闻曰:“此天下直臣,朕所畏惮!”(光绪《
永宁州志》卷十九)
注:以上有关史料出自《高家塔仁寿堂家谱》、《永宁州志》、《
汾州府志》、《
二十五史通鉴》、《明史》、《正德皇帝》,以及高家塔村高庆林先生口述、及家族先祖口碑。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