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京剧院始建于1950年5月,由胶东军区文协胜利京剧团和鲁中南区党委歌剧团京剧队合编而成,当时称
山东省立实验剧团。
山东省京剧团主要职能为创作、整理、演出京剧传统剧目和现代戏,从事艺术音像作品录制,艺术研究于评论及相关艺术经营,培养优秀艺术人才,是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所属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也是文化部评定的“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
1953年秋易名为山东省京剧团;1956年夏至1958年底,
八路军山东军区政治部京剧团和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京剧团先后划归该团建制;1990年更名改建为山东省京剧院;2006年1月被评为全国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之一。2009年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2017年被评为“省直文明单位”。
多年来涌现出
宋玉庆、
方荣翔、
白玉昆等京剧表演艺术家,剧院代表作是革命现代戏《
奇袭白虎团》;创作排演的《
石龙湾》《春秋霸主》《
铁道游击队》《
铁血鸿儒》在中国
中国艺术节、
中国京剧艺术节、
中国戏剧节等大赛中获得大奖;2013年创作排演的新编历史
京剧《
瑞福祥》荣获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
文华奖“文华大奖”,
山东省委省政府第七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戏剧类艺术作品类荣誉奖”,省委宣传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
山东省京剧院始建于1950年5月,由胶东军区文协胜利京剧团和鲁中南区党委歌剧团京剧队合编而成,当时称山东省立实验剧团,1953年秋易名为
山东省京剧团。1956年夏至1958年底,
八路军山东军区政治部京剧团和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京剧团先后划归该团建制。1990年更名改建为山东省京剧院,2006年1月被评为全国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之一。现为
山东演艺集团成员单位。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人才梯队的建设,重视
山东省演艺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国粹
京剧的传承,剧院分别从
中国戏曲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等高等学府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吸收了一些德才兼备的优秀表演人才,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高素质、高意识、高标准,带动表演体系的新转变,融入了新鲜血液,起到了领头和创新的作用,已然成为了剧院的创作和演出骨干,剧院整体层次得到了有力提升。同时,也刷新了剧院人员高等学历的新纪录,为赢得十大院团称号创立了有利条件,并确立了今后以吸纳高学历、高等意识人才为关键的剧院发展纲要。为剧院今后全力打造响当当的文化演出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十多个春秋,涌现出
白玉昆、
方荣翔、
周亚川、
尚长麟(四大名旦
尚小云先生之子)、
魏慧丽、王影侠、
袁金凯、李师斌、
殷宝忠、唐世辛、
宋玉庆及
张春秋、
薛亚萍、
杨志刚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各得其师艺术精髓,领众家风采,深受观众熟悉和欢迎。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为裘(盛戎)派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多年来,剧院坚持党的文艺方向,巡回全国各地演出,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主义服务,以高标准的舞台表演艺术和优良传统作风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与好评。1964年以来,曾先后成功地创作排演了《奇袭白虎团》和《红云岗》,并搬上银幕,在全国引起轰动。剧院创作排演的《石龙湾》,1995年参加首届
中国京剧艺术节获“
程长庚铜奖”和文化部第六届“文华新剧目奖”;2001年创作排演的《春秋霸主》,获第7届
中国戏剧节和第3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2004年参加第7届
中国艺术节,再获第11届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演员多次在全国和
山东省京剧比赛中获得奖项,其中
宋昌林、
鞠小苏获得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宋昌林、付正红获得文华表演奖。
剧院多次出访
日本、
新加坡、
印度、缅甸、
西班牙、
葡萄牙、台湾、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并多次与港、台京剧同仁合作,2007年10月,与香港京昆剧场合作演出赴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大学进行艺术讲座,11月赴法国巴黎参加法中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戏曲节”,获得“评审团特别大奖”及“最佳男演员奖”,得到了海外友人的热情欢迎和极高评价。
为贯彻落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指示精神,繁荣省城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慰问新春佳节坚持在工作第一线、保持城市清洁的环卫工人,山东省
京剧院积极举办“喜迎
春节弘扬国粹”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将于2015年2月15日晚7:30分在梨园大戏院倾情上演传统京剧《野猪林》。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山东省
京剧院获得“京剧”保护单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