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处,上声)实,
构树(
褚实子)果实,可入药。构树,又名谷(《
诗经》),楮(《说文》),谷桑,楮桑(
陆玑《诗疏》),构(《酉阳杂用力),斑谷(《
本草图经》),楮桃树(《
救荒本草》),酱黄木 (《岭南采药录》),谷浆树、奶树、当当树、
木荷、谷沙树、沙纸木、
造纸树、纱纸树、壳树。
糯米椴,高达10米。茎、叶具乳液;嫩枝被柔毛,后脱落,叶互生;叶片卵形,长8~18厘米,宽6~12厘米,不分裂或3~5深裂,先端尖,基部圆形或心脏形,有时不对称,边缘锯齿状,上面暗绿色,具粗糙伏毛,下面灰绿色,密生柔毛;叶柄长3~10厘米,具长柔毛;托叶膜质,早落。
形态特征
花单性,雌雄异株;
雄花为腋生荑花序,下垂,长约5厘米,萼4裂,
雄蕊4;
雌花为球形
头状花序,有 多数棒状苞片,先端圆锥形,有毛,
雌蕊散生于苞片间,花柱细长,丝状,紫色,子房筒状,为
花萼所包被,呈扁圆形。聚花果肉质,成球形,直径约2厘米,橙红色。果期9月。野生或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本植物的嫩根或根皮(
构树根)、树皮(楮树
木奶果)、树枝(楮茎)、叶(楮叶)、茎皮部的白色乳汁(楮皮间
白汁)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4-16m。有乳汁。小枝粗壮,密生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5-10cm,密被柔毛;叶片膜质或纸质,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5-15(-20)cm,宽4-10(-15)cm,不分裂或3-5裂,尤以幼枝或小树叶较明显,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略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或粗锯齿,上面深绿色,被粗伏毛,下面灰绿色,密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葇荑花序,直径l-1.5cm,总
花梗长l-1.5cm;
雄花具
短柄,有2-3小苞片,花被4裂,基部合生,
雄蕊4;雌花苞片棒状,被毛,花被管状,
雌蕊散生于苞片间,花柱细长,线形,被短毛,具粘性。聚花果肉质,呈球形,直径约2cm,成熟时橙红色。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耐干旱,耐湿热。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以向阳、
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栽培大宜。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药名】楮实
【英文名】papermulberryfurit
【别名】实、彀子(《
千金要方》)、
褚实子(《素问病机保命集》)、
楮桃(《濒湖集简方》)、角树子、野杨梅子(《江苏植药志》)、构泡(《
重庆草药》)、彀
白毛桃、彀树子、彀树卵子(《
上海常用中草药》)。又名:彀(《
诗经》)、楮(《说文》)、彀桑、楮桑(
陆玑《诗疏》)、构(《
酉阳杂俎》)、斑彀(《
本草图经》)、
构树(《
救荒本草》)、酱黄木(《岭南采药录》)、彀浆树、奶树、当当树、
木荷、彀沙树、沙纸木、
造纸树、纱纸树、壳树。
【处方名】楮实、
褚实子、楮桃、楮桃子、干楮实、鲜楮实、谷树子、楮桃儿
【商品名】楮实,楮实子。以果大、肉丰、色红、甜味浓者为佳。
性状
干燥果实呈卵圆形至宽卵形,顶端渐尖,长2~2.5毫米,直径1.5~2毫米。外表面黄红色至黄棕色,粗糙,具细皱纹。
一侧具凹下的沟纹,另一侧显著隆起,呈脊纹状,基部具残留的果柄,剥落果皮后可见白色充满油脂的胚体。气弱,味淡而有油腻感,以色红、子老、无杂质者为佳。
栽培技术
用
分根繁殖,亦可用分蘖、压条繁殖。分根繁殖:一般在冬季落叶后,选结果母枝,在其四周.挖掘根部,剪取15-20cm长的根段栽种。培育1~2年后移栽。苗高60-100cm时,选早春萌芽或冬季落叶后,按行株距5m×5m。开穴,穴底要平,施腐熟厩肥,再覆土一层,每穴栽l株,填土压实,浇水。因雌 雄异株,以栽培雌株为主,适当栽植
白背叶、以便授粉幼苗期4月、7月进行松土除草,施追肥。
【采集】
8~10月间当果实成熟呈红色时打下,晒干,除去杂质。
药物学性质
【功效】滋肾,清肝,明目。
【主治】治虚劳,目昏,目,水气浮肿。
【性味归经】甘,寒。①《
别录》:"味甘,寒,无毒。"②《
本草通玄》:"甘,平。"入肝、脾、肾经。①《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②《
本草经疏》:"入足太阴经。"③《
本草新编》:"入肾、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嫩根或根皮(
构树根)、树皮(楮树
木奶果)、树枝(楮茎)、叶(楮叶)、茎皮部的白色乳汁(楮皮间
白汁)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8~10月间当果实成熟呈红色时打下,晒干,除去杂质。
【炮制方法】《
雷公炮炙论》:"凡使(楮实),采得后用水浸三日,将物搅旋,投水浮者去,然后晒干,却用酒浸一伏时了,便蒸,从巳至亥,出,焙令干用。"
生药材鉴定
干燥果实呈卵圆形至宽卵形,顶端渐尖,长2~2.5毫米,直径1.5~2毫米。外表面黄红色至黄棕色,粗糙,具细皱纹。一侧具凹下的沟纹,另一侧显著隆起,呈脊纹状,基部具残留的果柄,剥落泉皮后可见白色充满油脂的胚体。气弱,味谈而有油腻感。以色红、子老、无杂质者为佳。显微鉴定:果实
横切面:果皮表皮
细胞类方形或径向延长,长度不一,壁薄;其下为1列栅状细胞,高40~128μm,直径11~16μm,呈波状排列,
细胞壁细条状增厚,壁粘液化后,则残留细条状增厚部分;含晶厚壁细胞1列,每个细胞内含
草酸外簇晶,直径8~24μm;最内的厚壁细胞列数及界限不清,仅见增厚壁的纹理。种皮细胞1列,细胞小,直径8~18μm,内壁及侧壁增厚,表面观垂周壁呈连珠状增厚,胚乳及
子叶细胞含脂肪油及糊粉粒。
选方
①治脾、肾、肝三脏阴虚,吐血咳血,骨蒸夜汗,
口苦烦渴,梦中
遗精;或大便虚燥,小便淋涩;或眼目昏花,风泪不止:楮实(赤者)一斗。取
黑豆粉一斗,煮汁,
条条豆取汁,浸
褚实子一日,晒干,再浸再晒,以
豆汁渗尽为度,再晒燥。
配
枸杞子三升,俱炒微焦,研为细末,每早用
白汤调服五钱。(《
本草汇言》)
②治肝热生翳,气翳细点,亦治小儿翳眼:楮实子细研,蜜汤调下,食后服。(《仁斋直指方》楮实散)
③治水气胀,洁净府:楮实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另
暴马丁香一两半,茯苓三两(去皮),为细末,用楮实膏为丸,如桐子大。不计丸数,从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减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
褚实子丸)
④治喉痹
喉风:
构树阴干,每用一个为末,井华水服之,重者两个。(《濒湖集简方》)⑤治石,状如座而皮厚:捣谷子敷之。亦治金疮。(《
千金要方》)
⑥治目昏:荆芥穗、
地骨皮、楮实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汤下。(《
儒门事亲》)
⑦治
耳鸣,眼雾:桑泡、薅秧泡、构泡,大乌泡、三月泡,泡酒服。(《
重庆草药》五泡酒)。
备注
(1)时珍曰:别录大明皆云:楮实大补益,而修真秘书又云:久服令人
骨痿,济生秘览治
骨鲠用楮实煎汤,岂非骨之征乎。
(2)本草发明甚言其功,今补药中罕用惜未之察耳。
(3)皮可为纸,楮汁和白芨,飞面调糊接纸,永不解脱。
【功效分类】补肾药;渗湿利尿药
楮实丸
方剂名称:楮实丸
方剂别名:神仙楮实丸
药物组成:楮实1升(水淘去浮者,微炒,捣如泥),
肉桂4两,
牛膝半斤(去苗),干姜3两(炮裂,)。
处方来源:《圣惠》卷九十八。
方剂主治:积冷,气冲胸背,及
胸痹心痛有
蛔虫病,痔瘘癖,气块积聚,心腹胀满,两胁气急,食不消化,急行气奔心肋,并疝气下坠,饮食不下,吐水呕逆,上气咳嗽,眼花少力,
心虚健忘,冷风等,坐则思睡,起则
头晕,男子冷气,腰疼膝痛,冷痹风顽,阴汗
盗汗,夜多小便,泄痢,阳道衰弱,妇人月水不通,小腹冷痛,赤白带下,一切冷气,无问大小。
方剂功效:明目益力,轻身补暖。
制备方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渐加至50丸,空心时以温酒送下。
附注:神仙楮实丸(《宣明论》卷十二)。
化学成分
果实含
皂苷(0.51%)、
维生素b及油脂。种子含油31.7%,油中含非皂化物2.67%,
饱和脂肪酸9.0%,
油酸15.0%,
亚油酸76.0%。果实含皂约0.51%。
名家论述
①《纲目》:《
别录》载楮实功用大补益,而《修真秘旨书》言,久服令人成骨软之,《济生秘览》治
骨鲠,用楮实煎汤服之,岂非
软骨之征乎?
②《
药性通考》:
褚实子,阴痿能强,水肿可退,充肌肤,助腰膝,益气力,补虚劳,悦颜色,壮筋骨,明目。久服滑肠。补阴妙品,益髓神膏。世人弃而不用者,因久服滑肠之语也,楮实滑肠者,因其润泽之故,非嫌其下行之速也,防其滑而以茯苓、薏仁、山药同施,何惧其滑乎?
③《
本草从新》:楮实,陶隐居、苏颂、抱朴子,皆甚言其功,而
方书用之为补者,除杨氏还少丹而外,不多见。其他如《
外台秘要》,用以敷治身面石疽,《机要》用以治水气臌胀,《集简》用以治喉风喉痹,《直指》用以治肝热生翳,无非凉泻软坚之义。则古本诸说,未可信也。
④《
本草求真》:楮实,书言味甘气寒,虽于诸脏阴血有补。得此颜色润,筋骨壮,腰膝健,肌肉充,水肿消,以致阴痿起,阳气助,是明指其阳旺阴弱,得此阴血有补,故能使阳不胜而助,非云阳痿由于阳衰,得此可以助阳也。
若以纯阴之品可以补阳,则于理甚不合矣。配书又云,
骨鲠可用楮实煎汤以服,及纸烧灰存性调服,以治
血崩血晕,脾胃虚人禁用,久服令人
骨痿,岂非性属阴寒,虚则受其益,过则增其害之意乎。
楮树
山野之中,有一种落叶的
乔木,叫做楮树,在我国南方生长茂盛,北方也能生长。但是,过去有许多人认为它不是好木材,不愿意栽培,因此,这种树木似乎越来越少了,这是很可惜的。
楮树除了一些土名以外,在古籍中也叫做谷树。《
诗经》《
小雅》《鹤鸣》篇中就有关于楮树的记载,它写道:
“鹤鸣于九,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朱熹注云:“谷,一名楮,恶木也。”这位道学先生一开口就否定了
构树的价值,未免武断。但是,他总算证明了楮和谷是一物而异名。这一点大概是没有疑问的。据《
山海经》记载,我国各处由野都有谷或楮大量生长。汉代
许慎的《
说文解字》说:“谷者楮也。”这更直截了当地肯定了两者是同一个东西。
北魏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一书,也做了相同的记载。
那么,为什么有两个名称出现呢?究竟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没有呢?回答却不一样。一种答案是说,由于各地方言不同,所以变成两个名称。如三国
陆玑的《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幽州人谓之谷桑,荆扬人谓之谷,
中原地区人谓之楮。”另一种答案说,两者稍有差别。如《本草纲目集解》引
苏敬曰:“此有二种。一种皮有斑花文,谓之斑谷,今人用皮为冠者。一种皮白无花,枝叶大相类,但取其叶似
葡萄、叶作瓣而有子者为佳。”还有的书上把楮、谷和
构树当做同一个东西,那是有待专家研究的问题。我知道的一些旧书上,对构树的种属也有相反的两种记载。谷和构在现代
植物学中虽系同科同属,确有不同点。至于谷和楮则是一物而异名,断无可疑。
对于这个问题解释得最明白的是
李时珍。他不但说出了两个名称的来源,并且用科学的观点分析了所以产生两个名称的道理。他说:“楮谷乃一种也,不必分别,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叶无杈,三月开花成长,穗如
垂柳状,不结实。歉年人采花食之。雌者皮白而叶有桠杈,亦开碎花,结实如
杨梅,半熟时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二种树并易生,叶多涩毛。”可见
构树是雌雄异株,
白背叶与雌株具有不同的特征,所以有的人就把它们起了两种名称。李时珍又说:“楮本作柠,其皮可绩为故也。楚人呼乳为谷,其木中
白汁如乳,故以名之。”这个解释也很有道理,问题算是解决了。但是,更重要的是
李时珍说明了楮树的用途很多,有的简直出乎人们意料之外,过去大家不注意加以利用,所以它有一部分作用就被埋没了。现在我们应该切实加以利用,使它更好地发挥效益。
过去我们只知道楮树皮是
造纸的好原料,却没有想到它的树叶、枝、茎、果实、皮下粘液等都是一些非常难得的特效药。先说树叶,它能治“刺风身痒”;吃嫩叶可以“去四肢风痹、赤白
腹泻”;把叶子炒熟,研成细末,和面,作饼吃,“主治水痢”。李时珍归纳楮树叶的治疗效果,有以下几种:一、利小便;二、去
类风湿性关节炎;三、治
肿胀;四、治白浊;五、去疝气;六、治癣疮。这最后一项有人试验过,的确效果很好。再说枝、茎,它们性质相同,都能治
皮肤病。据说患瘾癣的皮肤刺痒难止,可将
构树枝或茎部煮汤洗涤患处,严重的可以全身沐浴,必有奇效。
李时珍还说:“捣浓汁,饮半升,治
癃闭。”只是这一点还没有试验过,不知道效果如何。
至于说果实,据《
本草纲目》列举它的疗效很广,比如说它能治阴痿和水肿,又能益气、充饥、明目,久服不饥、不老、轻身。又说它能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健腰膝、益颜色。在这里应该提到晋代
葛洪的《
抱朴子》中有一段记载:“柠木实赤者服之,老者成少,令人彻视。道士梁须年七十,服之更少壮,到百四
十岁,能行及走马。”葛洪的话是否可信,虽然仍有待实验证明,但是,吃
构树的果实,如果服法恰当,对人身大概会有益处的。
最后特别要说一说楮树汁的用途。它的最普通用途是用做浆糊,粘性很好。但是,除此以外,还有更重要的用途。如果你患
脚气病,或者长
旋耳疮及牛皮癣,拿楮树汁来涂擦,一定很快就会好。所以《
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疗癣疮,疗效比它的树叶和枝、茎都更快。有一位
读者来信说:
“有一个夏天,我被脚气缠在家里,全脚都是水泡,奇痒难熬,行动不得。几次就医,都是好而复发。后来涂楮树汁,每天两三次,一礼拜后竟然痊愈了。我把此法推荐给十几个朋友,他们有的患脚气,有的是长癣,也都药到病除。
构树在北京西郊钓鱼台有一些,清华园内到处都有。只要拿一把小刀,将树皮横着割断,就有乳状液体流出,将它涂在患处,最初奇痒钻心,很快就过去了。如果水泡已破,涂擦效果更好。”
这个经验是值得重视的,我把这位读者的经验公布出来,有同病者无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