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竹坪
湖南省桑植县龙潭坪镇下辖村
白竹坪村地处武陵山北麓,鄂西山地南端,北邻湖北省鹤峰县红土坪村,东邻赶坪村,南邻竹垭村,西邻桥头村,四周高山耸立,中部为一狭长的小平原。一条清澈见底的水北源支流河水从中间贯穿整个村落,浇灌了两岸的近千亩良田。是六县联合政府旧址所在地(桑植县慈利县、鹤峰、长阳、石门、龙山)。
历史沿革
古代史
明代之前史料不详。
明代属九溪卫,永定卫管辖的屯田制“寄庄”,隶属安福所。明末清初因天灾人祸屯民或死或亡,屯民史料已难以考证。
清康熙二年(1663年)湖广省辰州府陵县四都回民马煊因久旱粮食歉收生活艰难,携家眷来到桑植司依仁里白竹坪,获得土官允准,定居于此,为今桑植回族之始。
明末清初,四川省重庆市等地战乱不休,十室九空。康熙,清朝组织民众移民四川,重庆,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人口大迁徙。田氏先祖自江西省吉水县大理村迁往桑植澧源,后田登银迁于龙潭坪桥头村,至田归文迁往白竹坪。余氏先祖余印综自桃源县到达桑植县,后辈迁往白竹坪,白竹垭。后又有彭氏、黄氏、王氏等陆续抵达。
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沿袭明代隶属关系置安福县,隶永顺府,划归安福县管辖。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并入桑植县,划归湖南永顺府桑植县依仁里管辖。
道光马登魁中武秀才。
清咸丰年间马德芳中文秀才。
民国属桑植县长瑞乡管辖。
村名来历
白竹坪属于盆地地形,四周高山耸立,中部地势平缓,溪谷密布,多生孝顺竹(方言唤作阳麻竹),此竹竹竿背有白粉,竹节处有白色刚毛,故名白竹坪。
现近代史
1916年4月 贺龙率部援助白竹坪黄德清(哥老会员)组织农民起义,击溃了地主武装马仕韬部,贺龙部下马大佬窥探敌情时,被快枪手击中头部阵亡。
6月,地主马仕韬、彭兴模、杨锡卿从湖北请来乔正安率一队北洋兵在马家大院建立营地,企图进攻义军,对义军构成极大威胁。贺龙闻讯,即委以马玉堂营长之职,带领一支队伍去龙潭坪白竹坪支援黄德清,三次攻打白竹坪马家大院北兵营地,经艰苦奋战,杀死北兵首领乔正安,赶走了全部北兵,烧毁地主杨锡卿的庄坊和房屋,处决了地主马仕韬的管家马玉龙和杨锡卿之子杨兆虎,拔除了北兵营地。马玉堂不幸阵亡。
1928年,贺龙元帅因南昌起义受挫,一行8人辗转回到湘鄂西,潜伏在白竹坪与湖北红土坪接壤处,名新东坡的一个岩洞里,生活用品及食品由白竹坪村民杨贤尧与湖北红土坪村的田绍猛供给,时间长达7个月之久。
1931年9月,湘鄂边特委从鹤峰县迁到桑植县县白竹坪,并建立桑植、鹤峰、五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石门、慈利县六县联合政府,11月,在白竹坪成立第三届桑植县苏维埃政府,县委书记杨英兼政府主席。
1932年7月,中共桑植县委在白竹坪举行第四次党代会,成立中共桑植县第四届委员会,同时成立桑植县第四届苏维埃政府,隶属湘鄂边特委领导。
1932年,中国国民党反动派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司令陈渠珍派朱际凯、周燮卿两个旅对白竹坪三次“围剿”,共烧毁民房43栋/154间,杀害中共党员7名,革命群众23名。本年冬,时年32岁的郭春青正患重病,无法随军转移。上级将其安排在李运达家疗养。不久郭被敌探知围捕,郭带病突围,因寡不敌众,撤退至屋后的山根,顽强地与敌对抗,弹尽,被俘。第二天,周卿将其杀害,并悬尸示众。
1934年夏,白竹坪苏维埃政府领导农民修筑白竹坪河坝,灌田200余亩。
1935年,6月红二、六军团打破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第五次“围剿”后,白竹坪划为桑龙县。国民党反动派团防头目朱际凯叫嚣白竹坪要掘土三尺,人要换种,石头过刀。村民多逃往红土坪,利溪坪,孟宗竹垭,云头山等地。有亲戚的投奔亲戚,没亲戚的住岩洞,搭草棚,因生活艰苦多人客死他乡。贺龙听闻后说:朱疤子要掘土三尺,我就还你们粮食三尺。直到三年后,村民才陆续回到荒废已久茼蒿满地的村庄。
1951年,余吉栋参加湘西剿匪,1953年加入共产党。村民余永招加入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956年光荣退伍。
1954年夏,天降暴雨,洪水泛滥,数百良田被洪水冲刷,表层泥土尽失,成为沙石之地,道子上水磨坊被大水冲走,余姓坊主被洪水卷走生死不明。田家老屋被大火烧毁。
1958年,设立人民公社,吃大锅饭,村民劳动积极性下降,又因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不能私自种粮种菜,粮食减产食物短缺,村名饥,一人饿死(甲亢),适时一头黄牛摔死,几村民见后欣喜若狂,飞奔过去捧起地上的血就喝。大炼钢铁,烧荒垦地,森林被大量砍伐,生态失衡,出现虎袭击人吃家畜事件。村民开始毒杀老虎,几年后最后一只吊睛大老虎被毒杀于将军湾,自此老虎,云豹等大型食肉动物绝迹于白竹坪。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数位村民遭到迫害,一人吊死在牛鼻子孔洞,被村民发现时已化作一堆白骨。
1970年,遭遇百年来最冷寒冬,村里的小河出现了结冰现象。野兽耐不住严寒,跑到了村民家中取暖。
1962年和1979年,自治州人民政府两次公布桑植白竹坪六县联合政府旧址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分产到户,白竹河上游修筑混凝土水坝一座,沿山崖峭壁修千米水渠一条,灌溉粉墙组、田家组百余亩良田。
主要物产有稻谷、小麦、玉蜀黍属阳芋、红薯、油菜、黄豆、苎麻等。2000年粮食总产量615吨。
利溪坪组因人口迁出未通公路其余组皆通公路,高压电线路改造完工。修了一个4亩大的渔塘。修了一座拱桥,桥宽 5米,高10米,成为白竹坪进出的交通 要道。村学校,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主要姓氏有周、余、马、黄、刘、尚、张、欧、彭、田、甄。村民大部分为土家族回族
村部386平方米,有远程教育设备。党员学习活动室、会议室、图书室、老年人活动中心、卫生室。
1999年被县评“文明示范村”。
2011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村”。
2011年六县联合政府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烟叶发展突破千担村。
地理环境
白竹坪村地处武陵山北麓,鄂西山地南端,北纬29度,东经110度,气候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夏秋季短,春冬季长,最冷月平均气温1℃,最热月平均气温23℃,相对 湿度90%以上。最高点为马鬃岭,海拔1015米,最低点为 道子上河谷,海拔396米。四周高山耸立,中部为一狭长的小平原。一条清澈见底的澧水北源支流河水从稻田中间贯穿整个村落。山中有大片的常绿阔叶林,名贵的中药材如:野生灵芝天麻七叶一枝花、金腰带和山苦瓜等常在野山丛中和悬崖峭壁上可见;珍稀的野生动物如獐属白面狸鳞甲目中国大鲵,鳖等长期在这一带繁衍生息,偶尔还有大型动物熊瞎子云豹从这里经过。
行政区划
所在省份:湖南省
所在地市:张家界市
所在区县:桑植县
详细地址:龙潭坪镇白竹坪村
区划代码:430822104204
区划全称:白竹坪村村民委员会 (村庄)
简称:白竹坪村
拼音:BaiZhuPingCun
电话区号:0744
邮政编码:427107
村里单位:白竹坪村村民委员会、白竹坪村农业产业合作社、白竹坪村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下辖十个村名小组
辖区概况
拱桥、杜家 峪、余家湾、马家新屋、马家老屋、田 家、粉墙、王家、两岔河、利溪坪
社会
医疗卫生
两个村级卫生室。
民族
少数民族占90%以上,以土家族回族为主。
经济
优质大米、无公害蔬菜、原生态特色养殖、烟菜轮作。
白竹坪村位于龙潭坪镇西北部,和鹤峰县接壤,属高寒山区。最高海拔1015米,最低海拔396米。
以回族、土家族为主。由拱桥、杜家峪、余家湾、马家新屋、马家老屋、田家、粉墙、王家、两岔河、利溪坪10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中间大坪,四面环山,呈盆地状,中间一条小河穿村而过。
人口:1073人,水田520亩,旱地460亩,森林面积2.6万亩。退耕还林1435亩,生态面积1.5亩。国有林1800亩,公益森林3000多亩。
1999年修一条长达 2470米的水渠,解决了余家湾、马家新屋、马家老屋、田家组、粉墙组的灌溉问题,2000年3月又修一条防洪大堤,堤长1000米,堤高3.5米,宽4米,一 直通到村部;在黄家组、两岔河、利溪坪 围堤造田41.5亩。
文化
节日
六月六“覃晒皮”。
“年小月半大,神鬼也歇三天假”,土家月半节。
奇闻异事
相传有一马姓大力士,力大无比。外村的一大力士听闻后,前来比试,是日大力士正牵着一头大水牛在对岸犁田,少顷暴雨倾盆河里涨起了大水,牛过不去,只见大力士一手将牛夹在腋窝下,趟着汹涌的河水走了过来。外村大力士见此情形灰溜溜的逃走了。但凡武功盖世之人寿命都不长,这位大力士年方22便英年早逝了。
特色食品
做法是:糯米泡上一整晚备用,杀猪前将糯米放入血盘中,屠夫放血时,猪血冲入糯米中,趁血凝固前搅匀,放入锅里蒸熟。冷却后很硬,耐存贮。吃时砍下一块,切成片,或单炒(单炒需多放油),或拌上青菜,美味可口。
六七月间,摘下嫩玉蜀黍属,用石磨磨成糊,放入大钵中发酵一晚,第二天一早砍下一大张芭蕉洗干净撕成巴掌大的块,然后用芭蕉叶(辽竹叶亦可)包好玉米糊(每次一勺玉米糊),放入蒸锅内蒸熟。味道酸甜可口。
将3斤红辣椒剁成末,慢慢加入5斤粗细适中的玉米粉搅匀,放入坛子中置于阴凉处密封发酵一个月,炒时需多放油炒熟,是爽口的下饭菜。
叶儿粑粑:
原料:粑粑树叶,糯米粉,炒熟的黄豆粉。黄豆粉可加盐或糖,随个人喜好。将糯米粉加水做成饼状,如同饺子般糯米做皮黄豆粉做馅,用树叶包好,放入蒸笼内蒸熟。吃时香气扑鼻。
松乳菇腊肉羹:
每年七八月份,雨过天晴后,山上的枞树林里便长满了枞树菌,采摘下来后,同腊肉一起煮食,味道异常鲜美。
豆酱粑粑:
冬季做完豆腐之后,会剩下豆渣,村民们用这些豆渣做成了美味的豆酱粑粑。做法是:用豆渣做成一个个掌心大小的饼,放入铺有一层稻草的筛蓝中,利用稻草上的霉菌自然接种,置于腊肉炕上保温发酵,来年春季时,即大功告成。吃时打汤,放入葱味道更佳。
黄瓜鱼汤
虾虎鱼,马口鱼是村里小河内最常见的鱼,用他们做的鱼汤也是美味可口,做法是:将猪油煎至冒青烟后,把活蹦烂跳的虾虎鱼放入热油内炸熟,放入水,紫苏嫩叶,黄瓜片(切厚一些),煮至汤色变白。
野山笋腊肉
春季四月中旬山间长满了是山笋,村民们上山劳作时便会采集长在山间小路边的野山笋。下午农活忙完回家后,野山笋便成了驱除一天疲劳的美味佳肴,切细后同腊肉一起炒熟脆爽可口。
夏季将阳芋切成5毫米厚的片,煮熟晒干。油炸出来的洋芋片黄灿灿,色香味俱全。
炼猪油
杀完年猪之后,村民们会用猪体内的板油,肠子间的网油提炼油脂,做法是:将板油,猪网油泡在水中十二个小时后(浸去血水),放入大锅中加水用火慢慢熬制,一晚过去后,水被熬干,猪油便被提炼出来了。待降温后,将猪油盛入陶缸中,做菜时舀上一锅勺,四口之家可吃上半年。
土家的一道家常菜,将黄豆泡上一晚用石磨磨成豆浆,加水煮沸。放入切细的青菜叶,待再次煮沸后,即可食用。往年冬季时常常做上一大钵,够吃一星期。自从电动磨粉机普及后,做法极为简单。磨好的黄豆粉放入水中搅匀后煮沸,放入切细的青菜叶,即可食用。
包谷饭,多用蒸笼蒸制,将淘好的米放入蒸笼中蒸至八分熟,加入玉米面,搅匀后,将米蒸熟即可。往年包谷饭是穷人家常吃的饭。现如今是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一道调剂品。包谷饭合渣汤是一道美味佳肴,合渣汤中和了包谷粒的粗糙,包谷粒的香味则勾起了人们的食欲。
丧葬
土家习俗,老人去世后子女亲朋会请道士先生还愿,打绕棺以悼念亡者。
走血池
妇女离世之后,有一道特别的仪式:走血池。血池里的血水通过熬制棕榈的叶鞘纤维得到。血池半径约一米,中间为一个土丘,道士们趟着血水,绕着土丘走圈,嘴里念着悼词。
旅游信息
交通
一条连接龙潭坪镇直达两岔河组贯穿全村的主干线水泥公路,一条通往赶坪村的支线公路,一条通往桥头村的支线公路,实现了每个村民小组通公路。
主要景点
六县联合政府旧址
旧址位于桑植县龙潭坪镇白竹坪村马家屋场,始建于清朝末年,为当地乡绅马光远、马光协之宅院。院落坐北朝南,有1个朝门,一正两横穿斗式木结构建筑组成,正屋三间外加两间转角屋为5间,左侧横屋3间,右侧横屋4间,共13间,内有青石板塔173平方米,前面和右面砌有1.9米高的围墙。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隔白竹河与马驼岭大山相望,南有凉风山,西边是葛老山,北边是老王寨大山。所在地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农作物以水稻和玉米为主。建筑周边多为稻田耕作区,屋后有两颗古柏树,景观没有受到较大的破坏,人文与生态环境良好。
白竹溪
人烟稀少,保留了大片的原始阔叶林,常有野兽出没。二十世纪90年代,有猎人打到了山羊(此山羊非家畜而是一种大型的野生动物),由于村民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意识,珍禽异兽绝迹了。此地蕴藏铁矿大跃进大炼钢铁时期,村民土法炼出了生铁。矿区面积约0.0772km2,呈近南北向长条形,铁矿保有储量5.0万t,可开采储量4.0万t,平均铁品位44.32%,属较低品位矿产资源。
两岔河
两岔河是村小河的发源地,同湖北红土坪村交界。
红鱼洞
白竹溪的一个溶洞,得名于洞前的泉眼常有红色的鱼出现,相传洞内有妖魔鬼怪。文革时期为了破除封建迷信,村内组织了一次探洞,以正视听。一群鬼神不怕的青年小伙打着火把在洞内穿行,走了一段路后发现洞内有许多长长的木头(据老人们分析,那些木头就是鬼怪),当走到洞的深处时,隐隐约约听到了敲锣打鼓的声音,风也越来越大,但大家没有停下脚步。不知走了多远,突然,一股强风吹灭了所有的火把,瞬间所有人傻了眼,以为遇到了妖魔鬼怪,跌跌撞撞的往洞外跑,由于没了火把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一路上被岩石碰的伤痕累累。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古代史
村名来历
现近代史
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
社会
医疗卫生
民族
经济
文化
节日
奇闻异事
特色食品
丧葬
旅游信息
交通
主要景点
参考资料